国产在线导航,欧美日本中文,黄色在线观看网站永久免费乱码,chinese国产在线视频,亚洲欧洲第一视频,天天做人人爱夜夜爽2020毛片,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行政管理論文>管理科學論文>我國經濟增長質量評價的新思考

我國經濟增長質量評價的新思考

時間:2023-02-20 08:28:13 管理科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我國經濟增長質量評價的新思考

  影響經濟發(fā)展結局的是增長進程的質量而不僅僅是其速度,正如影響人類健康和預期壽命的是飲食質量而不僅僅是食品的數量一樣,這就是我們要正確認識和評價經濟增長質量的原因所在。提起經濟增長質量,人們往往想到的是經濟增長的效益方面。然而,從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高速增長所帶來的一系列后果來看,經濟增長質量所包括的內容遠遠不止如此。目前買方市場的形成、自然資源的枯竭、環(huán)境質量的惡化、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等問題日益嚴峻,使得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經濟增長的質量問題。
    一 經濟增長的評價指標:GDP的真實性
  對經濟增長質量的評價離不開對經濟增長速度的探討,GDP的增長率作為衡量經濟增長速度的一個重要指標,它的真實性問題是至關重要的。但是在我國目前的特殊形勢下,對GDP的核算在理論上還有值得研究的地方。
   。ㄒ唬〨DP的核算方法與核算制度存在著局限性
  對GDP進行核算時采用的是“生產原則”而不是實現原則,即對成為積累進入存量的投資與現實使用未作區(qū)分,這種做法在我國當前的形勢下有很大的弊端。當今世界科技日新月異,產品更新換代越來越快,特別是在目前的買方市場形勢下,大部分商品供過于求,經濟中出現了相對過剩的局面。據國家有關部門對1999年605種主要商品供求狀況分析表明:供大于求的商品437種,占72.23%。大量的無效供給可能會成為永久的庫存或只能削價處理。對于這些進入庫存或削價處理的商品,在核算時已經計入了GDP,但它們的價值卻無法實現或不能完全實現,從而會造成GDP的虛假成份。
    (二)統計數據質量存在著失真的可能
  一方面,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多種經濟成份迅速發(fā)展,經濟結構日趨復雜,經濟運行機制和利益格局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這使得統計對象更加廣泛、復雜、多變,給政府統計工作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同時,我國現行的統計體制和統計調查方法體系沒有按市場規(guī)律作出及時的調整,基層統計力量過于薄弱,統計隊伍素質較低,這使得統計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不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因此,我國政府統計數據的質量存在失真的問題。
  另一方面,由于統計法還沒有真正起到其監(jiān)督作用,致使我國大部分統計工作不具備完全的獨立性和超脫性,統計工作者的職業(yè)道德往往受利益驅使,統計的質量與可靠性受到威脅。統計工作者的業(yè)績與當地的領導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領導干部的業(yè)績則與當地所創(chuàng)造的GDP聯系在一起,這些現實存在的行為機制客觀上強化了行政對統計數據干預的行為,統計部門很難獨立地行使統計職權,在許多情況下都不得不從地方利益出發(fā),屈從于領導的意志而人為地臆造數據,從而造成統計數據傳輸過程中的中間扭曲。
    二 經濟增長的穩(wěn)定性:經濟增長波動率分析
  經濟增長的穩(wěn)定性是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標志之一,一般用經濟增長波動率來反映:
         本年經濟增長率-上年經濟增長率
經濟增長波動率=──────────────────
             上年經濟增長率

  
  從1985年到2000年經濟增長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經濟波動較大,但自1993年以來波動率基本上維持在-0.02~0.02之間,可見我國經濟增長的穩(wěn)定性有了較大的提高。
  穩(wěn)定的經濟增長之所以是經濟高質量增長的重要內容,是因為:過度的經濟波動對經濟的動態(tài)效率損害很大,一是破壞了經濟長期穩(wěn)定增長的內在機制,造成社會資源的巨大浪費,從而影響經濟增長的持續(xù)性;二是加大了宏觀經濟運行的潛在風險,經濟過熱往往導致通貨膨脹,經濟過冷又會造成高失業(yè)率。此外,它對人們特別是窮人會造成超乎常規(guī)的影響,一方面是因為窮人幾乎沒有什么資本來對付經濟的沖擊,他們要維持消費水平的穩(wěn)定將比富人遇到更多困難。在那些社會安全網絡還不太健全的國家,這種影響可能尤為嚴重(Furman和Stiglitz1998)。另一方面是由于替代性選擇的缺乏,窮人經常從事那些最容易受到經濟波動影響的工作,比如農業(yè)和建筑業(yè)。因此,一場經濟危機會嚴重地惡化他們的人力和自然資產,使他們在其后的繁榮中也得不到好處。
  附圖
  注:根據2001年《中國統計年鑒》相關數據計算制作。
    三 經濟增長的內在保障:產業(yè)結構的合理性
  我國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高速經濟增長后,經濟中出現了過剩的局面,但這種經濟過剩只是一種低水平的相對過剩,具有明顯的結構性特征,其產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產業(yè)結構不合理。我國產業(yè)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1)三次產業(yè)結構層次較低。1998年我國三次產業(yè)各自占GDP的比重為18:49:33,而同期高收入國家為5:30:65,中等收入國家為9:33:58,低收入國家為23:39:38,(注:世界銀行,2000年世界發(fā)展指標,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86頁.)我國大致處于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國家之間。(2)產業(yè)集中度低,規(guī)模經濟效益差。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各地區(qū)在經濟發(fā)展中沒有充分考慮地區(qū)特點和產業(yè)性質,肓目引進、肓目投資、重復建設,地區(qū)產業(yè)結構呈“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閉狀態(tài)。例如,汽車工業(yè)在被國家列為支柱產業(yè)后,全國幾乎所有的省市在“九五”規(guī)劃中都將其列為重點發(fā)展產業(yè),甚至一些縣、鄉(xiāng)、鎮(zhèn)也上資本、技術密集型的汽車、摩托車項目,目前地區(qū)趨同率已達70%以上。(注:機械工業(yè)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信息網,2000年8月18日.)據財政部一份報告測算,進入90年代后,地區(qū)工業(yè)結構與全國工業(yè)結構相似系數率達90%以上的省、市、區(qū)有22個,比80年代增加6.9個百分點;中部地區(qū)和東部地區(qū)工業(yè)結構相似系數率為93%;西部地區(qū)與中部地區(qū)結構相似系數率為97%。(注:中國產業(yè)發(fā)展與轉型的問題和對策,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信息網,2002年2月8日.)產業(yè)結構的高度相似與雷同,使企業(yè)規(guī)模過小、數量多,生產分散,集中化程度低,難以取得規(guī)模經濟效益,最終導致社會資源配置效益降低,大量生產能力閑置。(3)產業(yè)整體素質不高,技術含量低,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據有關部門統計,在所有工業(yè)設備中,目前技術經濟性能比較先進的只占1/3,其中達到國際20世紀80年代先進水平的僅占13%,達到或接近國內先進水平的不足22%;性能落后的占2/3。(注:吳鐵軍,論“十五”時期產業(yè)結構的調整與升級,經濟經緯,2001年第1期.)
  合理的產業(yè)結構是經濟高質量增長的前提,這表現在:其一,產業(yè)結構狀態(tài)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社會資源配置的效果,并最終制約著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程度。不合理的產業(yè)結構勢必會造成資源的浪費,也無法取得規(guī)模效益,從而導致社會生產率低下。此時的經濟增長基本上是靠增加投入而不是靠結構效益來取得的,顯然不是高質量的增長。其二,產業(yè)結構不合理必然會導致經濟活動所創(chuàng)造的GDP的結構不合理,這時的經濟增長雖然能夠提供更多的產品和服務,卻無法很好地滿足人們的需求。在大量低效供給的情況下,人們的選擇范圍小了,此時的購買也就無法充分反映其真正意愿?梢姡绻鸊DP的結構與人們的需求結構錯位,GDP的大小就不能反映人們從中獲得的福利,經濟增長也就不會給人們帶來相同的福

利的增加。
    四 經濟增長的物質基礎:資源和環(huán)境的代價
  自然資源的枯竭和環(huán)境質量的惡化會造成人們生活質量的迅速下降,因此在評價經濟增長質量的同時一定不能忽略經濟增長所帶來的資源環(huán)境代價。從下面的資料可以看出我國在經歷了20年的高速增長和人均收入翻兩番之后,我國為之付出的資源和環(huán)境代價。
  迅速的城市化和工業(yè)化產生了大量的空氣和水污染,導致了大氣和水環(huán)境質量的下降。從城市大氣質量來看,1995年以空氣中總懸浮物濃度測算的全球20個污染最重的城市中,有15個城市在中國(世界銀行1999)(注:世界銀行,增長的質量,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年3月,第85頁.),其中一些大城市,空氣中總懸浮顆粒物和二氧化硫的濃度超過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標準的2到5倍。政府的最新資料顯示,目前已有29%的國土面積受到酸雨的影響;水污染的范圍在擴大,1995年全國135條受監(jiān)測的城市河段中,有52條已受到嚴重污染,其水質連灌溉標準都達不到,危害之大,令人震驚。我國的大氣與水污染,尤其是細微大氣顆粒物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每年至少達540億美元(相當于人民幣4509億元),幾乎是1995年國內生產總值的8%。(注:世界銀行,碧水藍天:展望21世紀的中國環(huán)境,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7年9月,第1-6頁.)
  另外,我國的森林經過長期的砍伐、開荒和非法征占,原始森林已所剩無幾,整個森林生態(tài)系統已經殘破;天然草地由于長期超載放牧、毀草開荒、亂采濫挖野生植物、淘金開礦,草原生態(tài)系統已經并繼續(xù)處于大面積退化之中。據國家環(huán)?偩2000年《中國環(huán)境狀況公報》,中國90%的草地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中度退化以上草地面積已占半數。全國“三化”(退化、沙化、堿化)草地面積已達1.35億公頃,并且還以每年200萬公頃的速度增加。(注:楊東平,中國:21世紀生存空間,西苑出版社,2001年10月,第302頁.)目前我國水土流失面積占國土面積的38.2%,荒漠化土地面積已占國土總面積的27.3%.(注:世界銀行,碧水藍天:展望21世紀的中國環(huán)境,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7年9月,第6頁.)
  GDP雖然扣除了一國經濟增長過程中的中間投入,即在生產過程中消耗轉換的貨物和服務的價值,但并沒有扣除為謀求增長而造成的資源和環(huán)境代價。所謂資源和環(huán)境代價,就是指經濟增長過程中因生產和消費所造成的自然資源消耗成本和環(huán)境質量退化成本等,因此用現行的GDP來衡量經濟增長有很大的局限性。忽視資源和環(huán)境代價的經濟增長給自然資源和環(huán)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嚴重地損害了經濟可持續(xù)增長的物質基礎,也大大降低了人們特別是子孫后代的福利水平,這種經濟增長顯然是低質量的增長。這也是現在各國重視綠色GDP計算、強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根本原因所在。
    五 經濟增長的終極目標:生活質量問題
  聯合國出版的《1995年人類發(fā)展報告》中指出:“如果增長沒有被轉化到人民生活中,它的意義何在!币虼,評價經濟增長的質量,我們同樣不能忽視經濟增長所帶來的一些社會問題(如失業(yè)程度、收入分配狀況等),它是影響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方面。在幾十年強勁的經濟增長過后,我國相當大的一部分人并沒有感覺到生活質量有明顯的提高。究其原因,是因為伴隨著經濟增長,我國社會出現了兩大困境:居高不下的失業(yè)率和越來越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狀況。
  充分就業(yè)與經濟增長之間具有較大的一致性,一般來說,隨著經濟增長會提供更多的就業(yè)機會。但它們之間并非沒有矛盾,因為經濟增長以技術進步為前提,因而會引起技術性失業(yè)。據統計,這幾年我國每年下崗職工大約為650萬左右,每年國家通過各種渠道安置200-300萬,也就是說每年我國將有400萬左右的下崗職工加入失業(yè)大軍行列。另外,據專家估計,依我國目前農業(yè)生產力水平和耕地面積情況,農村僅需不到2億左右的勞動力,而目前農村勞動力(轉移到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除外)為3.3億左右。大量剩余勞動力聚集在有限的耕地上,造成農業(yè)生產率和農民人均收入極其低下。我國統計失業(yè)率通常只有3.5%左右,而實際失業(yè)率即使取一個保守的數字也可達8%。(注:李華強等,試論我國目前宏觀經濟存在的七大問題,山西統計,2001年第6期.)如此之高的失業(yè)率大大削弱了經濟增長給人們帶來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經濟發(fā)展中的“馬太效應”——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現象也表現得越來越突出。
  伴隨著高速的經濟增長,我國的收入分配格局呈現出越來越不合理的趨勢。收入差距特別是城鄉(xiāng)差距在日益擴大,以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民人均純收入相比,1990年為2.17倍,1998年為2.51倍,1999年為2.65倍。由于城鎮(zhèn)居民還有各種福利收入和補貼,農民收入中扣除生產投資費用和各種不合理的負擔,則城鄉(xiāng)之間的收入差距會更大。此外,在農村和城鎮(zhèn)居民各自內部,收入分配也極不平衡。農村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1985年為0.264,1990年為0.310,1995年上升為0.34;城鎮(zhèn)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1985年為0.18,1990年為0.23,1995年為0.31,90年代末已上升為0.467。從全國來看,按照國際通用的五等分法,我國最高收入戶與最低收入戶人均收入比較,1978年為2.7倍,1990為4.0倍,1999擴大到6.6倍。(注:楊東平,中國:21世紀生存空間,西苑出版社,2001年10月,第8頁.)1998年我國的基尼系數為0.40。據估計,如果包括非正規(guī)經濟,基尼系數應為0.51。(注:世界銀行,增長的質量,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年3月,第ⅩⅤ頁.)
  經濟增長為社會創(chuàng)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然而這些財富卻越來越集中于少數人手中。建立在收入分配不平等基礎上的經濟增長,實際上是富人收入和欲望滿足的增長,而且以犧牲窮人的利益為代價。高失業(yè)率和扭曲的收入分配狀況不僅是社會安全的隱患,而且會造成人們享受教育和醫(yī)療保健機會的嚴重不平等,最終影響到人力資本的投資上。而對人力資本的投資可以直接改善人們的生活質量,還可以通過更健康、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勞動者隊伍加入到經濟中來,從而促進經濟在長期內更快發(fā)展。
  可見,經濟增長的質量不僅是指增長速度的快慢,它還包括經濟內部以及經濟與社會之間的協調發(fā)展問題。經濟增長所帶來的上述種種負面影響,是市場經濟國家在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的通病。目前我國在市場經濟體制日益完善的過程中,同樣不同程度地產生了這樣的一些問題,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我們決不能步一些發(fā)達國家的后塵,待問題影響到經濟進一步增長與社會穩(wěn)定時再來進行補救。我們必須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想深入人心,重視經濟增長的質量問題。
 。凼崭迦掌冢2002-06-28
【參考文獻】
  [1] 聯合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1993年)[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5.
  [2] 薩繆爾森,諾德豪斯.經濟學(第十六版)[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9.
  [3] 理查德·布隆克.質疑自由市場經濟[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
  [4] 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huán)境與發(fā)展白皮書[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1994.


【我國經濟增長質量評價的新思考】相關文章:

談談我國今后經濟增長的目標取向08-05

發(fā)展我國網絡經濟的思考08-05

對我國經濟市場化的思考08-12

對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粗放度的計量分析08-07

備課評價模式的新思考08-13

關于經濟增長中“流動性陷阱”問題的思考08-07

經濟法理論的新思考08-05

政策悖論”與經濟增長08-07

讓經濟在“公平”中增長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