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育名著讀書心得體會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育名著讀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體會1
暑假中,我認真閱讀了《愛的教育》這本世界兒童文學名著,受益匪淺,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愛的教育》又名《一個意大利小學生的日記》,它講述了發(fā)生在主人公安利柯身邊的一些故事,以及他在這些故事里受到的感動和教育。在這些感動和教育里,安利柯漸漸地成長起來。該書是想讓所有的人們都能夠感動地讀著而成長,懂得愛,懷有善良。
我們國家正欣欣向榮地發(fā)展,學校正在對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我們應該怎樣愛國呢?巴杜亞的愛國少年”告訴了我們答案。故事講到有一個很窮的少年在船上遇到了三個人,他們三個人給了少年很多錢。他們三個人罵起了少年的祖國。少年非常生氣,把錢都扔還給了這三個人,說;你們這些家伙侮辱我的祖國“我決不會要你們一個錢的,他寧可不要錢!也不愿別人侮辱他的祖國”少年的行為深深地觸動了我,這就是最好的愛國主義。我們應該舍掉自己的一切。永遠維護祖國的利益,我的學習成績在班上還可以,但是還不夠勤奮,尤其是和同學的關系處不好,家長和老師常常教育我,我也想做一個大家都稱道的好學生。但我就是做不好,我內心非常苦惱。班級里最出色的學生。的故事深深地啟發(fā)了我“我反復讀了幾遍,故事講到代洛西每一門功課都是最優(yōu)秀的,無論算術、語法,還是作文、圖畫,他馬上就能領會;無論什么事情,他很輕松地就能完成,但老師常對代洛西說,你得到了上蒼特別的惠賜。天分很高;重要的`是你千萬不要使它白白地浪費掉,代洛西不但學習好,而且他平時很快活、很開朗!
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常常一遇到困難就想躲避,意志不夠堅強。書中《意志》一章強烈地感動了我!大家一開始就把斯代地看成笨蛋,認為他像石頭一樣不開竅。斯代地自己卻說;只要有一絲氣力“就一定要達到最終目標,他開始瘋狂地學習起來!不論白天黑夜”就連散步的時候他都咬緊牙關,提起拳頭,像!幽土κ,像熔巖一樣固執(zhí)堅定,毫不放松地堅持學習,別人嘲笑他笨,他也不在乎。有人打擾他,他對算術一竅不通。作文寫得亂七八糟,連一篇短文章也不能很好地背誦下來,他能很好地解答問題。課文也能讀得像藝術家唱歌一樣。
母親是最偉大的,她給予了我生命,同時養(yǎng)育我長大,我柞常熱愛她。書中《我的母親》這一章與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的確,我的母親也和安利柯的母親一樣,為了解除孩子一個小時的痛苦,她會不惜放棄自己整整一年的歡樂,為了孩子,她會不惜去乞討,為了救孩子的命,她甚至寧可自己被殺死!今后我一定要珍惜我與媽媽之間的感情,永遠永遠愛她!
我熱愛《愛的教育》。它讓我懂得了怎樣去做一個出色的學生,懂得了要熱愛自己的母親,還讓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體會2
隨著青島市、嶗山區(qū)實施“十二五”教師讀書實踐工程深入實施以來,學校借助這股東風,以讀書實踐“四個結合”為抓手,加快了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步伐。
一、研讀與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相結合,落實立德樹人
為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學校開展了“讀名著、立師德、樹師風,做學生喜愛的老師”主題教育,提升教師職業(yè)道德水平。
學校積極組織教師進行閱讀,要求每學年至少閱讀四本教育名著,建立師德學習筆記,開展了“敬業(yè)愛生、為人師表”主題教育和教師“微笑行動”,深化“做學生喜愛的教師”師德教育活動,使教師具有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和良好的師表風范,增強了教師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的職業(yè)使命感。
學校利用“師德活動月”,開展了系列活動。先后開展了“讀教育名著,尋找我心中的立德人”活動、師德征文評選活動、師德演講活動,期末評選出了“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班主任”進行表彰。學校還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師德演講比賽,強化團隊意識,形成了一支師德高尚的教師群體。
二、研讀教育名著與強化教師專業(yè)素質相結合,促教師發(fā)展
工程實施以來,學校按照“品讀推薦書目、撰寫讀書感悟、撰寫讀書筆記、精選上交內容、交流閱讀經驗、評選優(yōu)秀案例、課例、開展讀書沙龍”的順序,開展了一系列的相關活動。讓教師的讀書步驟都能在學校的組織下有機開展。學校開展了“相約星期三”讀書日活動。規(guī)定下午兩節(jié)課后,以年級組為單位,一起讀書,并且互相推薦好書章節(jié),無障礙發(fā)表爭鳴,通過同伴間輕松、活潑的`交流,提升讀書思考的深度和廣度,并且作用于教學實踐,享受讀書帶來的快樂。在自主讀書的基礎上,倡導教師寫讀書筆記和讀書感悟。讀書筆記,由分管領導月月定時審批檢查,并且讀書筆記堅決杜絕從網(wǎng)站下載。這項活動已經和績效考核掛鉤,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學校創(chuàng)設了“每月一文”投稿活動,要求全體老師每月底通過網(wǎng)上鄰居投稿一次,分管領導會及時將教師的文章進行匯總,選出其中有時效性和前瞻性的文章匯編成《海水正藍》集,供大家學習交流。學校還創(chuàng)建了沙子口小學教師讀書實踐報,每半年出版一期,在教師范圍內發(fā)行,本報分為五大板塊,分別為介紹上級文件精神的“時政要聞”、校長推薦書目的“校長推介”、教師讀書動態(tài)的“讀書短波”、教師的讀書感悟“心帆一葉”、介紹教師讀書實踐活動的“案例傳真”等專欄,受到廣大教師的歡迎。另外,學校還號召老師們用好已經創(chuàng)辦的教育博客和微博,將自己在讀書活動中的一些思想的火花記錄下來,以供大家點評分享。這種貼近生活而又具有幽默氣息的撰寫方式,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的“費時筆耕”模式,贏得了廣大教師的喜愛。學校還在每年的六月份開展了讀書沙龍展示活動,每年一個主題,分教研組進行。讀書沙龍觀摩活動的開展,為每位老師暢談讀書心得提供了一個展示的舞臺,同時也為老師們彼此的溝通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臺。讓我們在享受的同時也深深地體會到:讀書是我們教師專業(yè)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方式,不僅提高我們的理論素養(yǎng)、反思能力,還提升了我們的科研意識和思想境界。
三、研讀教育名著與課程教學改革相結合,構建新課堂模式
學校領導從上至下都在認真研讀教育名著,從名著中汲取著養(yǎng)分,得到了許多靈感和啟發(fā),特別在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中。在反復研讀《陶行知論生活教育》、《夏山學!贰ⅰ队巳壳返葧Y合學!皾O文化”教育理念,大力推行課堂教學改革,改變了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改變了教師的一言堂,注重了方法的傳授。教師真正做到了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fā)生命的活力,把創(chuàng)造還給教師,讓教育充滿智慧的挑戰(zhàn)。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做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了,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潛能得到了釋放,個性得到了張揚,才能得到了展示。
四、研讀教育名著與研究解決素質教育問題相結合,促規(guī)范辦學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體會3
在寒假期間,我有幸閱讀了張文質先生撰寫的《教育是慢的藝術》,深受觸動。張文質先生來自福建閩侯,他是一位教育學者兼詩人。他于20xx年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是“生命化教育”的倡導者和負責人。多年來,他專注于研究和實踐“生命化教育”,并長期致力于改革和發(fā)展中國基礎教育,在中小學課堂中扎根。
在研究和實踐的過程中,我創(chuàng)建了11讀書俱樂部,致力于推廣11式的閱讀理念。通過學習,我深切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在于激勵和喚醒人們”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必須成為教育中有心之人。在平時的教育實踐中,我們需要更加細致和耐心一些,多一些等待、思考和控制力。同時,我們還應該廣泛閱讀,努力付諸實踐,積累經驗,構建自己的理解框架。
張文質先生在他的著作《教育是緩慢的藝術》中深入而富有靈感地闡述了生命化教育的理念。當他提出“教育是緩慢的藝術”這一觀點后,許多人紛紛就此表示質疑。畢竟現(xiàn)今社會是一個變動迅速、快節(jié)奏的時代,有些人認為教育無法耐心緩慢進行,更不可能達到某種“緩慢”的境界。
然而,張老師相信:優(yōu)質教育必定是漸進的過程。俗話說:“細心做好每一件事”,這樣的教育在任何人眼中,或許都被視為理想的教育。教育是一門艱巨的工藝,張老師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信念。每個字、每個詞都需要細致推敲,字的運用要謹慎,詞的選擇更是藝術。
張老師認為我們的教育太快,快在那迅速展現(xiàn)而又擦去的ppt上;快在了教師應對這一大群叫不出名字卻能把課演繹的完美而流暢上;快在了教師與校長們每一天似乎都在忙于應付各種各樣事務性的事務上,快在了教師冷漠地看到教室里那些不解而又迷惑的目光上……正如那作者苦惱的快一樣,我們這天的學校里。教室座位整齊,臺下人頭攢動,一派工業(yè)化大生產的氣勢。
老實說確實難以看到具有生命個性的人。這也難怪作者所推崇的葉瀾教授不斷的發(fā)出呼喚,呼喚教育創(chuàng)新要有“具體個人”意識,呼喚要在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中“人”的轉向要從“抽象的人”到“具體個人。說到底快就是到了我們的課堂上都看不到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了。
慢教育是一種注重緩慢過程的課堂和教育方式。在慢教育中,老師的動作、語速以及等待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都處于緩慢狀態(tài)。這種教育觀點得到了日本學者佐藤學的支持,他認為教育需要在緩慢的過程中才能培養(yǎng)出有用的東西。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需要放慢速度,只有這樣老師才能注意到每個學生的'困難,并及時給予幫助。同時,我們也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交流和合作學習的機會,這有助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挖掘潛力。教育是一門慢節(jié)奏的藝術,它需要留出足夠的等待空間和時間,需要有舒緩的節(jié)奏。過高的頻率、快節(jié)奏以及過大的梯度都不利于學生有序的成長和發(fā)展。
張文質老師倡導的“在當今教育界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生命化教育。簡單地講“就是把對學生的的理解、關愛、信任、成全”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它不是僅僅停留在理念上的表達和理解。
的實現(xiàn)包括主觀和客觀兩個方面”起主觀作用的:教師要關注每個獨立的學生個體。不僅僅要尊重、善待學生,還要研究學生特點,在注重全體學生知識獲得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生個體發(fā)展的差異,根據(jù)學生不同的認知風格,帶給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異常的情緒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注重情感交流;
張文質在《教育是慢的藝術》一文里的一段話:美國教育家博耶說,學校還是小的好。到什么程度為好呢?小到學校所有師生都能彼此叫出對方的名字”亦即人數(shù)控制在二三百人內為最佳,博耶又說。當班生數(shù)超過30個人時:教師的注意中心就從對個體的關注轉為對班級的控制“這些見解都令人感佩,但博耶必須想不到。在中國有那么多”能夠在叫不出一個學生名字的狀況下也能把,他更不可能想到一些更厲害的”名師“竟能夠在體育館數(shù)千名觀眾面前在叫不出一個學生名字的狀況下把”
如果教學課堂環(huán)境不能得到保障,首先就給教師組織課堂帶來了困難,信息的傳輸呈單向化而不是多樣化,所謂的“生命化教育”也就變成了一句空洞的口號。而一味地強調教學質量,并以此作為衡量教師業(yè)績的標準之一,也對教師不公平,因為能夠把課教得充滿活力的老師畢竟是少數(shù)。以“生命化教育”為理念,就需要在教育過程中將主觀與客觀相結合;既要重視教師的主觀作用,又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關注學生作為獨立個體的發(fā)展,并將“生命化教育”具體落實到每一個教育細節(jié)和實際操作中。
教育是一門細膩的藝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緩慢地感悟,就像當父母一樣,培養(yǎng)孩子的經驗也是漸漸積累起來的。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應該不時有所領悟,有獨特的理解和發(fā)現(xiàn),然后沿著這條正確的道路不斷進步。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隨著時間漸漸滋長的過程。功利性的教學只會短暫有效,并沒有關注長遠影響和正確的教育價值取向。我們對教學的研究也是一門細膩的藝術,要有所發(fā)現(xiàn)、用心鉆研,慢慢地去完成。這個“慢”指的是讓學生去感受、體驗學習過程,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意味著不求速成,要有足夠的期待和耐心,減少浮躁和功利,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體會4
在我的成長路上,數(shù)不清的書籍培育了我的青澀心靈,陪伴著我渡過漫漫人生之路。我和書籍緊密相連,形影不離。臧克家寫道:“讀過一本好書,猶如結交了一位益友!碑斠槐緯嬲M入你的內心深處時,你就能體會到這份感悟。閱讀積累知識,知識啟迪智慧,智慧開拓未來。從我懂事起,我就熱愛閱讀。如果我一天沒有讀書,內心就難以踏實和快樂,總覺得一切都失去了興趣。我的朋友們都稱我為一個閱讀天才,這已經成為了我的標簽。因為只有閱讀,才能有所收獲。
今天,我閱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艾德蒙多·德阿米切斯在1886年創(chuàng)作的一部兒童小說。《愛的教育》貫穿了世間各種偉大的愛:教師之愛、學生之愛、父母之愛、子女之愛、同窗之愛......每一種愛都不是驚天動地的,卻感人肺腑。這本書還講述了一個意大利男孩阿內利科的學習與生活。書中寫了許多阿內利科身邊的感人小故事和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啟發(fā)性的文章,以及十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一章節(jié)都深入而淋漓地表現(xiàn)了“愛”的精髓,大到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之間的小愛,無不牽動人心,感人至深!稅鄣慕逃窙]有無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它所描寫的都是一些平凡善良的人:如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老師......以及他們平凡的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而真實可信的敘述,讓讀者走入一片愛的海洋,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洋溢著愛,充滿了令人羨慕的愛。當我閱讀《愛的教育》時,我仿佛進入了阿內利科的生活,目睹他們的生活、學習和愛。他們的`愛里有包容、謙讓、親情和友誼!稅鄣慕逃泛魡緜ゴ蠖儩嵉娜祟悙,是最真誠的教育,愛在教育中升華。每個人的人生閱歷雖然不同,但你可以從這本書中感受到那些曾經經歷過的情感,盡管我們的態(tài)度和行為可能不盡相同。
閱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之后,讓我深刻地體會到我們應該如何去愛,如何去學習,如何去生活。當你感受到那份普通但卻極為強大的愛時,你就不會吝嗇你的愛心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愛的力量是無窮無盡的,只要每個人都奉獻一點愛,這個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
書籍是給予我們快樂的泉源,引導我們向前行進的方向;書籍就如同一條清澈色彩的溪流,四季奔騰而過,滔滔不絕地匯入大海;書籍則如同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吟誦奇麗的詩歌;書籍是知識及智慧的天空,供我們自由自在飛翔;書籍也像一只勤勞的蜜蜂,不停地采集,從不歇息;書籍是帶領我們堅定不移、持之以恒追求進步的老師。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體會5
《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系20世紀蘇聯(lián)教育經典譯叢之一,由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B·A·蘇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編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譯者根據(jù)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里選擇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統(tǒng)稱《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yè)、課外輔導,現(xiàn)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里,使學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體會6
讀一本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一本好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想法,甚至可以改變人的一生。而如今與書為友,享受這種溫馨的感受是難得的,讀《愛的教育》,我感到愛是心的呼喚,是人間的春風,師愛更是一種無私的奉獻,愛得越深,奉獻得越多,正如一首歌所唱“有愛的世界生命之花處處開放,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教師獻給學生的是自己的知識、智慧、時間、精力,我們所期盼的只是學生早日成長、成才,這種愛是高尚的,純正的。
讀完《愛的教育》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系,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小說主人公是三年級學生安利柯,但我認為與其說是安利柯,不如講是在他周圍的用全身心的愛傾注于他以及他一樣的孩子們身上的師長們。他
們的言行中洋溢著愛的氛圍。所以,孩子們也變得可愛,純潔起來。如:安利柯的母親是個富于同情心的婦女。她會帶著孩子們送布給報上記載的窮婦人。而且她十分體貼他人,善解人意。當安利柯發(fā)現(xiàn)這戶窮人正是同學克洛西的家事,她又不時的強調:“不要做聲!”以免傷害到男孩的'自尊。
當克洛西看到他們,她又暗示兒子去與同學打招呼,使克洛西十分感動。她還很會借機教育孩子。在告訴安利柯"萬圣節(jié)"的意義時,她也會告訴他,他要用感恩的心去紀念許多英雄。
安利柯的父親似乎是從來都不對孩子"火"的,他總是會用很溫和的語氣來"訓人".當安利柯抱怨"先生的態(tài)度不好"時,他給兒子分析先生是事出有因,并非有意,并且告訴他,要諒解別人的一時無禮,還應敬愛辛苦的先生.學期結束,他會提醒兒子去向朋友們告別,以及去向曾對不起的人謝罪請求饒恕。他也很關心其他所認識的人的情況,生活里充滿歡笑。安利柯的先生當然也不能不提。他對每一個學生都是那么關心,一點點的小病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他對犯錯之后又認錯的孩子從不多家指責,只是說一句:下次不要在再做這種事了。
他把每一個孩子都當作自己的家人,并告訴孩子們,這個集體是他們的又一個家。他對自己的行為從來都負責,自己犯了錯,即使是芝麻點兒大的事,他也不會忘記道歉說:"對不起。"還有許多的人:如,他們都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們如何去關愛他人。整個世界充斥了一種叫作"愛"的空氣,輕輕飄蕩著,縈繞在每一個地方。這種有意無意有形無形中,孩子們以及每一個人學會——愛。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東西啊!讓我們帶著一顆圣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會發(fā)現(xiàn):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為人師的同行們,讓我們帶著一顆圣潔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yè)中,讓我們教育著并愛著學生們!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么高,而是在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xiàn)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xiāng)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含散發(fā)出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真得很偉大。
愛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愛”是我們每個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東西啊!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fā)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而我作為一名小學教師,就更加要細心的對待每一個孩子,孩子幼小的心靈還沒有成熟,許多事情都不懂,做為老師更應該正確的輔導。
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愛,當你,我,他都能夠感受那份極為普通的愛的時候,相信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心給一些需要幫助的人,是不是?請你帶著一顆圣潔的愛心,投入到每個孩子身上去吧。用心去愛,你會發(fā)現(xiàn):在你教育孩子的同時,自己也會很快樂,如果你真心對待孩子,孩子也會永遠健康快樂的成長。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體會7
這段時間在電腦上讀了法國教育家朗格朗的《終身教育引論》,感覺受益匪淺。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文明的進步,每個人必須要適應這種發(fā)展,所以就必須的學習,得接受新的教育,而且要終身的學習,不然就會被社會淘汰,終身教育的基本含義就是指認在其一生的不同發(fā)展階段都要接受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教育。終身教育觀念是對傳統(tǒng)的一次性終結教育觀念的徹底革新,也是人類對教育與社會關系認識上的歷史性飛躍。
教育和訓練的過程并不隨學校學習的結束而結束,而是應該貫穿于生命的全過程。這是使每個人在個性的各個方面——身體的、智力的、情感的、社會交往的方面,總之是在創(chuàng)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稟賦和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正是通過不斷的努力學習和研究,通過實習培訓,人才會有更大的潛在可能性去有效地、應付裕如地迎接他一生中遇到的各種挑戰(zhàn)。
終身教育已經是形式所迫,社會所需。我們每個人必須認識到這點,并且欣然接受這種形式,最后祝愿終生學習的'人們整個人生終生受益,生命的全程感受和享略教育與生活的無限美好!
教育的任務是培養(yǎng)未來的成人承擔生活的責任和義務,接受變革和各種形式的智力和文化的冒險活動,適應社會習俗、道德觀念和理論學說的迅速變化。這說明了學習的主要是讓我們掌握學習的方法,去適應以后的生活。培育“學會學習”的個體。朗格朗主張任何學習都把學得的知識加以條理化的能力、應付自如地處理抽象與具體之間的關系和一般與特殊之間關系的能力、把知和行聯(lián)系起來的能力以及協(xié)調專業(yè)訓練和學識廣博的能力。在終身教育的條件下,要用方法來武裝人們,使人們能在自己的整個求知道路上和文化生涯中得心應手地運用這種方法。當今時代,那種憑借某種固定知識和技能就能度過一生的觀念已被拋棄,教育不再是為了傳授知識,而是為了促進人的發(fā)展。傳統(tǒng)教育是傳授知識的教育,把對學生的培養(yǎng)封閉在狹窄的對現(xiàn)行知識的記憶和背誦上,重點在于文化模式的再現(xiàn)而不是創(chuàng)造,忽視人的全面發(fā)展,重知輕能,陷入“唯書”“唯上”的泥海里。
這種教育的結果是,教育與生活缺少聯(lián)系,脫離具體的現(xiàn)實,偏向于選拔和分數(shù),所培養(yǎng)的是失去個性和獨立性的人。顯然,傳統(tǒng)教育帶有明顯的工具性特點,僅“滿足了統(tǒng)治階級和普通大眾的利益”,卻不能滿足人性的一般需要和個體的特殊需要。這樣的教育不可能培養(yǎng)出能應對現(xiàn)代社會挑戰(zhàn),為人類世界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人。學習過程的重點都不能再放在設置局限、安排刻板的內容上,必須著眼于能力發(fā)展。終身教育意在“教人們掌握一種在自己整個求知道路和文化生涯中能得心應手地運用的方法”,即“學會學習”,從而造就具有新的生存價值和生存能力,能夠解決新的生存問題的人。終身教育的主要目標在于打破傳統(tǒng)教育的固有格局,整合社會多方資源,促使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終結能夠獲得不間斷的發(fā)展,從而在度過富有意義的人生。
終身教育不是簡單地進行成人教育,它的實現(xiàn)有賴于整個基礎教育體系進行相應的變革。它是一個整體的、連續(xù)的、系統(tǒng)的教育思想,為教育能更好地為人類的生活謀求幸福而努力將是以后教育發(fā)展的方向!終身教育賦予成人教育以新的意義。成人教育不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延伸,而是立足于成人的特點和成人的需要、是非強制的、自由的教育 ,是對人的“長遠利益的關懷”,讓終生學習的人們整個人生終生受益,生命的全程感受和享略教育與生活的無限美好!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體會8
一、農村語文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
。ㄒ唬┙處熽惻f的教育理念
1、為分而教
每年的中考都會有現(xiàn)代名著閱讀題,分值雖不大,卻讓農村初中語文教師在整個名著閱讀教學都是為了考試而教,甚至出現(xiàn)這樣的說法:“想讓名著閱讀題得分,那是大海撈針!币虼松险n時,教師往往還是一本語文書、一本教參走進教室,這種單一、落后的教學方法,怎么可能不制約農村中學名著閱讀教學的發(fā)展呢?
2、放任自流
在農村中學,部分語文老師在閱讀教學中只重視課堂閱讀,認為課外閱讀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因此缺少對學生課外閱讀必要的輔導。例如學生應該讀什么樣的書?怎么樣去讀書?讀完之后,怎樣讓學生去交流談體會等等。這些問題擺在眼前,很多語文老師是視而不見。因此勢必會影響到課外閱讀的有效性,導致學生的名著閱讀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沒有達到名著閱讀所應有的效果。
。ǘ╅喿x條件的嚴重落后
1、缺少適宜的閱讀環(huán)境
很多農村初中學校,由于經濟的過后,學校都沒有圖書館,個別學校只有簡陋的`圖書室,但無寬敞安靜的讀書場所,不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好的閱讀環(huán)境,校園自主閱讀的氛圍實為平淡。另外閱讀的社會環(huán)境也被污染,例如“顛覆名著”的現(xiàn)象、“驚悚小說”的出現(xiàn)、“休閑讀物”的遍地開花等等。這些使孩子們閱讀的內容遠離啟迪思想、關注社會、思索人生等主題。對于孩子來說:書不再是饑餓時的美餐.而純粹是娛樂時的消遣。
2、缺少的家庭閱讀條件
首先農村出外打工的家長很多,他們只要把孩子送進學校就萬事大吉了。在農村中學,一個班級四十多位學生會有一半左右留守的。因此孩子在學習上缺少家長的關心,也更談不上家庭閱讀了。其次農村孩子的家長文化層次不高,對孩子的素質教育沒有充分的認識。他們把課外閱讀看作是“看閑書”,認為課外閱讀會影響孩子的成績,是不務正業(yè),更談不上主動為學生購買課外書了。所以家庭在為學生創(chuàng)造閱讀條件方面是嚴重不足。
二、探索、尋求名著閱讀的有效方法
中國古代詩文大家歐陽修認為“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由此可見讀書是最好的學習。那針對目前農村中學生名著閱讀存在的問題以及出現(xiàn)的不良現(xiàn)象,從事教育的我們應該要作出哪些努力呢?
。ㄒ唬┙處熞D變教育理念
1、用心的指導學生。由于農村初中學生知識能力有限,閱讀經驗不足,學生的名著閱讀難免會“浮光掠影”、深淺不一,這就要求教師要正確疏導,要改變應試式的教育態(tài)度。在課堂上,教師要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為主,在課外,根據(jù)學生的個好,向他們推薦高質量、有文化內涵的名著來讀,引領學生健康閱讀,并且給予到位的指導。
2、善于組織多種活動。例如組織表演、即興演講、讀書比賽、主持活動等等,這樣做的目的是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能夠去愛讀書,讀好書。正所謂“得法于課內,成長于課外”,要讓他們從課外名著閱讀的廣闊環(huán)境中獲取更豐富的知識。我國漢代大學者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蔽蚁雽W生通過好書的閱讀,會找到開啟他們智慧大門的鑰匙。
(二)改善閱讀環(huán)境,推開閱讀之窗
學校應認真貫徹素質教育,為學生的課外名著閱讀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首先圖書館要配置一定數(shù)量的圖書,尤其是中學生必讀的書目,著眼教學的可利用空間,多渠道搜集可供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要讓學生有書可讀。其次學校應營造一種濃厚的讀書氛圍,可以安排讀書開放日,利用現(xiàn)有的條件因地制宜,開放圖書室、閱覽室,為學生創(chuàng)造好的閱讀環(huán)境,培養(yǎng)閱讀氛圍;最后學校在校園內設置圖書展櫥窗,定期推薦優(yōu)秀名著讀物,展覽優(yōu)秀學生的讀書筆記、讀書心得、讀書方法。從而使校園形成人人要讀書,人人樂讀書,人人會讀書的氛圍,并要讓它形成良性的循環(huán)。
。ㄈ┨嵝褜W生要學會讀書
中國有句古話是這樣說的“補漏趁天晴,讀書趁年輕”。可以說年輕是讀書的本錢。青少年要珍惜時間,翻動書頁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識。關于如何讀名著?從魯迅名言中,本人給孩子們幾點小建議:
1、讀書要“眼到”。
眼要觀其文,切記讀書不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眼睛不注意看,也就做不到專心致志。
2、讀書要“口到”。
讀書不要勉強硬記,要多讀幾遍,正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3、讀書要“心到”。
首先是心到靜時方讀書,心不靜,不要讀書。其次你讀書時,要把自己的心用在書上并能思考,用心去領會書中的含義。四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
4、讀書要“手到”。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體會9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這是一本西方教育名著,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的學習問題專家托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進行了20xx年深入的調查研究寫成的經典教育專著,實際上根本沒有天生的所謂學習上不行的孩子。
本書中談到一個叫比利的孩子,總是喜歡發(fā)明令人匪夷所思的玩意兒,例如讓水沿著水槽流下,帶著乒乓球滾入洞槽,輪番撞擊數(shù)只鈴鐺鳴叫,使一頭玩具小豬旋轉起來,最后進入玩具鱷魚嘴里。這樣,一個鱷魚似的小切削器便被啟動了,你可以在里面削鉛筆。他發(fā)明的一些其他機械,也是既富創(chuàng)造性又有實用性。然而,比利還是被勒令退學了,他似乎不會按學校的規(guī)定的方式辦事,他甚至不會計算房間的面積。
還有一個活潑好學的六歲小男孩,當他第一天入校時是多么興奮。他已經習慣了把時間花在操場上和朋友們踢足球、追逐、藏貓貓,玩得不亦樂乎。對于他來說,入校的第一天是一個特別有紀念意義的日子,他滿懷期待。他希望能夠四處探索,了解更多有趣的事物。他期待著在學校里可以隨處嬉戲、歡笑,與其他小伙伴們自由交流。然而,現(xiàn)實情況卻出乎他的意料。他發(fā)現(xiàn)自己被困在一個長時間坐在教室里的世界里,他必須努力理解老師復雜的講解,眼睛緊盯著書本上那些陌生的數(shù)字和字母。當他在老師面前表達自己的失望和困惑時,老師建議他去專家那里進行檢查。于是,他接受了一系列的深入檢查,結果被認定為有學習障礙的孩子。
實際上,在中國的現(xiàn)實生活中,像《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中描述的那些外國孩子并不少見。在一本名為《每個父母都能成功----李圣珍老師的教育勝經》的報告文學中介紹了一位叫李圣珍的北京教師。多年來,她已成功地將來自全國各地超過50個家長和教師認定為在學業(yè)上無望的差生轉變成了備受喜愛的好孩子。這些孩子在來到李老師之前,在學校考試幾乎所有科目都不及格,有的孩子在小學四年級還不會超過20個數(shù)字,有的孩子一見到書本就想撕……在李老師的教育下,這些孩子在學業(yè)上煥然一新,取得了巨大進步,他們中的一些人成為了班級前五名,有的成為了三好學生,甚至有的考入了國內重點大學,還有的赴世界一流大學留學深造。與托馬斯先生類似,李圣珍是中國教育界譽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談到她的教育經驗時,她令人驚嘆地說道: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不愿意學習好的孩子,學業(yè)差只是教育不當?shù)慕Y果。注:此為原創(chuàng)內容。
我們可以將“學業(yè)殘疾”這一概念替換為“學習差異”。有許多孩子被誤認為有“學業(yè)殘疾”,實際上并非真正的殘疾,而是因為他們有獨特的學習方式,這點老師和家長并不了解。此外,有數(shù)百萬的孩子在學校中無法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或者患有學?謶职Y或對教室感到厭倦,這是因為沒有人真正了解和開發(fā)他們在學校應該展現(xiàn)的東西,也就是他們特有的`天賦和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和偏見所忽視了。教育是一門神秘的科學,需要耐心地探索和仔細地分析!睹總孩子都能成功》這本書認真分析了學習這一重要的教育現(xiàn)象,揭示了許多具有學習天賦的孩子被送進“學業(yè)殘疾班”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發(fā)現(xiàn)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并提供了七種不同的方法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這樣的獨到指導無論對于正在經歷學習厭惡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孩子的家長來說,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見的效果。我推薦大家閱讀這本書。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體會10
《陶行知教育名著》匯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行文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xiàn)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經過八十多年的考驗,不僅仍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對今天的中國教育改革具有很強的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
一、陶先生是熱愛學習的楷模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從陶先生的作品中隨處可見他對好教師的殷切期望。他對自身成長提出了四個問題,叫做“每天四問”。陶先生認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苯ㄖ烁耖L城的基礎,就是道德。一個集體的成員,若人人以集體利益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個行動都為集體著想,則這個集體會越來越壯大,這個集體定是有希望的集體。否則,多數(shù)人只顧個人私利,不顧集體利益,則集體的根本必然動搖。陶先生的“每天四問”為人們提供了進德修業(yè)的參考,當作一面鏡子,時刻對照自己, “必然可以見出每一個人身體健康上有著大的進步,學問上有著大的進步,工作效能上有著大的進步,道德品格上有著大的進步,顯出水到渠成的進步”。
作為一名教師,“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識,真的本領,真的道德。”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爆F(xiàn)在的社會日新月異,我們周圍時刻充滿著變化。一個有強烈使命感的人,應有一種危機感。怎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而不被社會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心懷進取心,下苦功夫學。正如陶先生說的那樣:“學習,學習,學習,學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們要虛心的跟一切人學,跟先生學,跟大眾學,跟小孩學,跟朋友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要學的專,也要學的博。” 人類發(fā)展永無止境,科學永無止境,肩負著生產新知識,傳遞新知識的教師隊伍建設永無止境。教師要適應知識經濟的需要,就要時時更新自己的觀念,及時獲取相關的信息,不斷進取,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
二、陶行知是熱愛學生的典范
讀陶行知文章,他的平易近人、熱愛學生,在書中處處能感受到。教師對學生愛是高尚職業(yè)道德的體現(xiàn)。熱愛學生,喜歡學生,以慈詳?shù)膽B(tài)度、和藹的語言對待他們,使他們與自己越來越貼近。沒有對學生愛,即使教學也沒有激情。沒有課堂上師生間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產生教學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學生的技巧。只愛一部分學生,意味著對另一部分學生冷漠,那是偏愛,偏愛是一種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別反對“純以面貌美丑為取舍”的選拔法,他做到了如諺語所說的那樣:“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只有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庇纱宋蚁氲,教師對學生的愛應是一種理智的誠實的公正的穩(wěn)定的.師愛,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學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產物。
教師對后進生應有要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老師對后進生更要傾注真誠的愛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切、集體的溫暖,從而樹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學習陶行知“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獻身教育的品格、“愛滿天下”的高尚情懷,發(fā)揚“因為差,更要抓”“因為差,更要愛”的敬業(yè)精神。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說法,"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系上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三、陶行知所倡導的教育理論和方法與新課程理念不謀而合
1、“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鄙罱逃龔娬{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tǒng)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tǒng)教育脫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么一個高度,是我前所未聞的,更給了我一絲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時感嘆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xiàn)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論,讓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學中必須讓學生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生活教育他則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發(fā)點,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對殺人的各種考試。這是我們現(xiàn)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課標中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他們自主。他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現(xiàn)代學習方式,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的多么的重要,F(xiàn)代的教育必須使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取得和藹發(fā)展。
2、先生的責任在于教學生學。
陶行知提出“教學合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的法子”、“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認為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教學一方面要老師負指導的責任,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對于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全現(xiàn)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并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為主動學習者。教師應不斷研究,才能時常找到新理,只有學而不厭,然后才能誨人不倦。如今,新課程倡導的也正是這種教育理念。
陶行知指出:“怎樣學學就怎樣教,學得多也就教得快。學得少就教得少,學得快就教得快,學得慢就教得慢!庇纱说弥,陶行知把教和學的關系翻過來,不是傳統(tǒng)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而是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教學內容的選擇安排一定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來確定;教學過程不取決于教師的主觀意圖和外界加的壓力,而應該取決于學生的快慢程度。同時,他還特別重視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為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當今教學理論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根據(jù)學生得可接受水平和最近發(fā)展區(qū)來促進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發(fā)展,不可操之過急,拔苗助長。同時,現(xiàn)代教育理論還注重非智力因素如性格、意志、興趣等對學習的影響。綜上所述,因材施教是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深入研究陶行知的這一思想,有利于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作為一名教師,我將永遠牢記陶行知先生的教誨,不斷更新教育觀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論為指導思想,引導學生手腦并用,學會過硬的技能,使學生的素質全面發(fā)展,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體會11
《愛的教育》是一本小說,堪稱巨著,原名為《心》。這部作品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創(chuàng)作。閱讀此書讓我清晰地認識到了什么是真正的愛。
這本作品以日記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長故事。故事記錄了他在一年中在學校、家庭和社會中所見所聞,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祖國、父母、師長和朋友真摯的熱愛,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故事中孩子們展現(xiàn)出閃光的美德,這正是小說極力贊揚的地方。故事還記錄了長輩們對孩子的教育和啟示,附在日記后面以第二人稱呈現(xiàn)了他們傾注心血的教育篇章。這本書通過愛塑造人物,引導我們永遠保持勇于進取、善良和真誠的心靈。
在閱讀《愛的教育》的過程中,我常常被書中那些平凡人物所做的平凡事跡所感動。這些故事如《瓦多帕的小愛國者》、《英雄的少年鼓手》以及《小石匠》等,都歌頌了兒童應該具備的純真情感。在這些和孩子有關的故事中,我們看到從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努力營造一個極其良好的環(huán)境,并且培養(yǎng)著兒童對祖國和人民的深深熱愛之情。
我特別喜歡故事《小抄寫員》,這是一個感人的故事,主要講述了小學生朱利奧每晚偷偷幫父親抄寫郵簽的故事。盡管語言簡單樸實,敘述平實,但朱利奧的懂事和孝順深深地打動了我。朱利奧來自一個貧困家庭,父親的收入微薄,為了補貼家用,他在鐵路上工作的同時還給人當抄寫員掙錢。每晚,他都必須熬夜用規(guī)范的字體抄寫幾百份郵簽。朱利奧看在眼里,十分心急。每晚看見父親上床后,他就悄悄進入工作間,模仿父親的筆跡開始抄寫。然而,父親卻一直沒有察覺到這個事實。然而,由于長時間的勞累和缺乏睡眠,朱利奧的成績開始下滑。父親感到非常生氣,但朱利奧沒有向他坦白真相。最終的一天,朱利奧在抄寫時不小心碰落了一本書,驚醒了父親。父親頓悟了一切,內心充滿了無限的憐愛和懊悔,他抱住朱利奧的頭嗚咽起來。這是一個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多么懂事的孩子,多么令人欽佩的精神!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為了幫助家里掙錢,減輕父親的負擔。面對父親的`責罵,他多少次想要說出真相,但卻沒有。即使父親責罵他,他也沒有絲毫的怨言。這是多么珍貴難得的品質!如果換做是我,肯定無法忍受,想象一下,如果自己的努力和懂事卻換來了責罵,那會是多么委屈!誰會希望自己深愛的父親因為沒有根據(jù)的“罪名”而討厭自己呢?朱利奧的沉默和理解實在讓我感動不已!
“愛”這個詞常常掛在我們每個人的嘴邊,然而有時候我們會忽略周圍的愛:父母無微不至地關懷著子女、老師耐心引導著學生、朋友們相互支持與安慰……往往我們視之為理所當然,并沒有仔細體會。然而,如果我們真正感受其中的情意,我們將會意識到人生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有時候,當我們面對挫折時,往往會抱怨命運不公,好像所有人都在阻礙我們一樣;甚至埋怨沒有人關愛自己,有些人甚至選擇悲觀絕望,以自殺來表達他們的抗議,這實在是非常令人心痛和遺憾。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fā)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當你能夠體會到那種非常平凡的愛的時候,我相信你一定會毫不吝嗇地把你的愛心給予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朋友們、請你帶著一顆圣潔的愛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fā)現(xiàn):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愛”的小舟,走完屬于你自己的愛的人生。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體會12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要思考如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培養(yǎng)他們高尚的審美情趣、良好的氣質修養(yǎng),塑造他們健康的個性和人格。但是,隨著信息時代的高速發(fā)展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電視、網(wǎng)絡走入千家萬戶。不少學生,特別是那些缺乏家長正確教育管理的留守學生,一回家就守候在電視前或電腦旁,節(jié)假日更是幾乎沉溺其中。再加上“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家庭和學校只注重考試分數(shù),給學生不斷增加繁重的課業(yè)負擔,卻忽視了對學生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中“死讀書,讀死書”“高分低能,低分無能”的現(xiàn)象極為嚴重。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基礎教育教材語言資源的建設與應用”課題組組織了一次全國范圍內中學生課外閱讀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四大名著全部閱讀過的學生僅占被調查人數(shù)的27.7%,不足三分之一,這說明四大名著的閱讀狀況不容樂觀。我國古代四大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紅樓夢》《西游記》和《水滸傳》是中學生的必讀書目,其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都是無可比肩的。中學語文教師,應以開展講故事等讀書活動為載體,運用多種方式積極引導學生開展閱讀名著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和閱讀興趣,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一、通過閱讀使學生加深對名著的'理解,提高閱讀興趣
語文課本中選編了一些名著的精彩片段,如《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選自《水滸傳》)、《葫蘆僧判斷葫蘆案》(選自《紅樓夢》)、《楊修之死》(選自《三國演義》)、《美猴王》(選自《西游記》)等。歷史課本中也有一些相關介紹,教師通過精彩的故事片段的介紹,引導學生閱讀鑒賞,使學生對這些名著的文學價值和歷史價值有了一些初步了解,產生一定的閱讀的興趣。為進一步激發(fā)學生閱讀文學名著的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閱讀名著的能力,教師可以在語文、歷史課本或課外閱讀課本中適當增加一些名著常識介紹、精彩故事片段賞析等內容,使學生對文學名著有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提高學生對名著的閱讀興趣和鑒賞能力。
二、利用好晨讀和課外活動,組織開展名著閱讀活動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和學生減負工作的開展,學生的課業(yè)量相對減少,統(tǒng)一的上課時間相對縮短,學生的晨讀時間和課外活動的時間相對增多。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和語文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好晨讀和課外活動時間,組織開展諸如讀名著、講名著中的故事等主題活動。按照學生不同階段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初中生可閱讀簡易讀本、高中生可閱讀原著。教師首先要認真閱讀原著,熟悉其內容,然后組織學生把閱讀到的精彩故事片段或自己的閱讀感受、所受啟發(fā)等講給大家聽,也可以就其中某一故事或片段展開討論。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機會,可按學習小組進行,教師流動監(jiān)督、指導。也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名著閱讀競賽、讀書演講和讀書討論活動。堅持長久,就能促進學生養(yǎng)成閱讀名著的好習慣,在名著中汲取豐富營養(yǎng)。既積累知識,增強修養(yǎng),又鍛煉了語言組織、語言表達和記憶能力。
三、建立課外閱讀興趣小組活動,培養(yǎng)學生寫讀書筆記習慣
教師要積極鼓勵支持在學生中建立課外閱讀興趣小組。指導閱讀興趣小組自發(fā)開展讀中外名著、講名著中的故事等活動的開展,并訓練學生寫讀書筆記的習慣,開展讀書會活動交流讀后感、讀書筆記。還可以通過板報墻報或者開辦班級“小報”,讓學生把自己閱讀到的精美文章或心得體會展示出來,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交流、討論,介紹各自的閱讀方法。久而久之,學生養(yǎng)成了閱讀名著的習慣,嘗到了閱讀名著的甜頭,就會主動去閱讀名著,開闊文學視野,培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進而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
四、家校配合,營造良好閱讀氛圍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體會13
今天,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yǎng)真正的人》。其中明白一條是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尤其是能具有感受到別人的愛心(或是痛苦)的能力,進而才有可能把他培養(yǎng)成為一個真正的有愛心的善良的人。
愛一直是教育的重要主題。在韓軍人文主義精神的指引下,教育在線的朱永新教授提出了一項以愛為核心的新型教育實驗;而李鎮(zhèn)西的“走進心靈”教育也強調了愛的價值。這些觀點都表達了愛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在反思自身的成長經歷時,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實踐中,我深刻地意識到我一直奉行著愛的唯一原則。請將被修改的內容通過中文回復回來。
記得,我還是學生的時候,我就發(fā)誓成為一個善良的人。我要用我的善良感染周圍的每一個人。那時候,我在學校住宿,在同寢室中,我的人緣很好。因為,我當時做人的準則就是:無論是誰,只要有事求我,我就必須答應他;既然求我肯定就有難處,我要幫助每一個有困難的人。那時,我家里也不富裕,我吃和穿都很節(jié)省,可是只要有同學跟我借錢,只要我兜里還有錢我就一定會借。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我眼中的世界似乎變了,每天我都會有無窮的快樂,每當我躺在床上要入睡的那一刻,我似乎都能感受到明天又是一個燦爛輝煌的日子。
再后來,在教育教學中,我首先教育孩子要學會關愛他人。關愛他人是現(xiàn)代社會中人所必備的素質之一,只有關心他人勝過關心自己的人,才能把我融入到使周圍的人都快樂的`大我之中,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價值。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相互提高。學會幫助他人,也就學會了關愛自己。我給他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充分說明了關愛與合作對人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上帝到天堂和地獄去考察,發(fā)現(xiàn)天堂里的人同地獄里的人一樣都是圍著一口鍋,拿著兩米長的勺子喝著相同的肉湯。天堂里的人卻精神煥發(fā),地獄里的人卻萎靡不振,面容憔悴,地獄里的人心中只有自己,手里拿著長勺子舀湯喝,總是喝不上,而天堂里的人則相反,他們的心中有他人,手拿長勺子舀湯第一口總是先喂他人,于是也就有了天堂地獄之分。在和孩子們朝夕相處的日子里,比我的世界更動人的孩子們的心靈世界,在那里如小石潭記中的潭水一樣的清澈。
愛孩子們吧,即使他暫時不能理解你,他會明白你的愛。為了你的學生總有一天如你愛他一樣能去愛別人,為了這世上的人彼此之間都能互相關愛,請你愛你的學生吧!師愛是一種激勵學生個性和諧發(fā)展的無可取代的教育力量。愛是陽光,能融化冰雪;愛是春雨,能滋生萬物;愛是橋梁,能溝通師生的心靈。有了愛。
正如一首歌中唱到的:“愛別人就等于愛自己!”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當你培養(yǎng)出具有愛心的孩子,他就會對教師的愛很敏感,并以好心還好心;而教師的愛,最重要的是為了學生獲得知識,若是學生懂得了這些,自發(fā)向上,成績自然就好,成績好了,那作為老師的你不也會更加快樂了嗎?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體會14
在這個充滿歡樂與喜氣的寒假中,我在廣闊的書架里發(fā)現(xiàn)了《愛的教育》這本書。盡管它的封面并不是很引人注目,但里面的資料深深吸引著我。特別是里面的一篇名為《佛羅倫薩的少年抄寫者》的文章,其中講述了吉利歐的故事,讓我想起了他那位對自我父親格外關心的心靈。
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吉利歐的青少年,他是一位鐵路工人的'孩子,家庭并不富裕。盡管父親十分寬容,但只要涉及到學習就格外嚴厲。為了賺錢貼補家用,父親每天要抄寫500多封信,而只能夠賺到3個里拉。兒子吉利歐看到自我的父親如此辛苦,于是每到晚上等到父親入睡后就來幫他抄信。但這段愉快的日子沒有持久,因為吉利歐在白天要上學,晚上又不顧疲憊的偷偷為父親抄信,讓自我既疲憊不堪,又因此成績下滑。父親看到這樣的情形,十分失望,認為吉利歐不愛學習。直到有一天晚上,父親才明白了真相,十分內疚地意識到自我錯怪了兒子。
讀到這里,感覺像是吃了蜜糖一樣甜。這個故事告訴我,父母應該理解和關愛自我的孩子,因為他們的心靈是柔軟的。相比之下,我家的條件要好得多,我可以隨心所欲地生活,學習成績也很好,通常是班里的排名前幾位。
我還記得一次,父親帶我和姐姐、弟弟去玩,我感到非常興奮。但當玩完回到家后,媽媽要我寫一篇作文。盡管是放假,且我玩得非常開心,但我不想寫,心里煩躁,有一百個不情愿。于是我嘟著嘴賭氣地說:“我不想寫。”
“你只顧著玩,一旦讓你學習就不高興!眿寢屖稚鷼。
聽到媽媽的責備,我哭了。媽媽看到我的樣子后,緩和了口氣。她說:“孩子,媽媽并不是有意責備你,只是因為媽媽深愛你,才要責怪你。媽媽要讓你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培養(yǎng)認真專注的做事態(tài)度!
我點了點頭,用手背擦去眼淚。突然,我想起了吉利歐,堅定了信心,驕傲地對媽媽說:“我這就去寫作文!
閱讀這篇文章,我恍然大悟自己的生活有多么幸福。吉利歐,一個年僅12歲的孩子便能承擔家庭的重任,而我卻是一個11歲的孩子,甚至還無法自覺地認真學習,這實在是太不應該了。我決定從現(xiàn)在開始,要以吉利歐為榜樣,向他學習成為老師和父母心中的好孩子。我一定要加油,相信自己能夠做到!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體會15
教師決不能因為學生的暫時混沌,便將其看扁看死;也不能為了讓學生早日開化、醒悟,而不惜違背教育規(guī)律去拔苗助長。教師要堅信學生將被喚醒的必然,要學會等待。等待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積極發(fā)現(xiàn)的過程。學生的品質、智慧、淺能,總會自覺不自覺地得以顯現(xiàn)。這種顯現(xiàn),往往稍縱即逝,我們要有靈動的心與銳利的眼光,善于于無聲處聽即將響起的驚雷。
教育,自其誕生之始,就注定是一門關于喚醒的藝術。然而,喚醒,離不開對話。對話,不止是語言的勾通,更多的是心靈的交流。教師在課堂內外,不妨以詩歌般溫暖的話語、一個眼神、一絲微笑,使學生天性中最美好的東西發(fā)揮到極致。
同時,喚醒需設置情境。數(shù)以百萬計的孩子,之所以在校學習未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患有學?謶职Y或厭倦教室,是因為沒有誰認識以及開發(fā)他們應該在學校表現(xiàn)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他們特有的天賦與才華被教師和家長的傲慢與偏見徹底泯滅和無視了。
所以,教師要創(chuàng)造對話雙方共同探討的平臺,要樂于傾聽,善于傾聽,在傾聽中提出疑心與批判,但決不居高臨下,要讓孩子有選擇的余地,即使有錯,也以各種方式來維護和諧的對話情境,以求對話得以持續(xù)。這并非敷衍,而是一種寬松。這樣才讓對話雙方有足夠的空間互動,在互動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得以喚醒,心靈潛能得以開掘……
《每個孩子都能成功》一書正是認真探析了這一重要的教育現(xiàn)象,它提醒了許多十分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卻被送進學業(yè)殘疾班的令人震撼的悲劇根源,尤其是介紹了家長如何去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以及介紹了幫助孩子提高學習成績的七種不同的方法。這樣的匠心獨到的指導,無論是對正在承受厭學煎熬的孩子的家長,還是差生的`父母,或者是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小孩的家長,都有開闊思路、糾正偏差的效果。
哲學不能烘面包,但是能使面包增加甜味。人生就是買面包、烘面包、吃面包的過程;假設要面包好吃,需要調味的蜂蜜,而那蜂蜜就是哲學”
這段話是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傅佩榮先生對于哲學與人生關系的精辟闡述
我對這句話作了以下修改:教育過程也就是買面包、烘面包、吃面包的過程,假設想而包有味道,需要調味的蜂蜜,而那蜂蜜就是讀書,讀教育類的書籍。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教育名著心得體會02-04
教育名著心得體會05-21
讀教育名著的心得體會11-14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08-24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12-05
閱讀教育名著的心得體會12-22
研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04-17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02-11
讀教育名著心得體會范文01-17
教育名著讀書心得體會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