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1
《物體的形狀》是一年級上第4單元識別圖形的教學內容,這一課分為2個課時,第一課時為立體圖形的認識,第二課時是平面圖形的認識。設計平面圖形這一課時時,我力求讓學生通過整節(jié)課的學習知道物體的表面,通過動手畫一畫積木塊的表面認識平面圖形圓形、正方形、和長方形,這節(jié)課的難點是讓學生從物體的表面抽象成平面圖形,并且理解曲面不能被畫下的原因。
整節(jié)課的重點是讓學生自己動手把積木塊的表面畫下來,在這一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將學生已經學習過的立體圖形轉變成了新認識的平面圖形,并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有效的幫助學生從物體的表面抽象成平面圖形。在教學的實踐中,學生在畫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表面時,通過教師的引導發(fā)現(xiàn)了,正方形既可以從正方體上畫下來也可以從長方體上畫下來,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畫一畫球的表面時,有個別學生發(fā)現(xiàn)畫不下來,這時我又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了圓柱體的曲面也畫不下來,學生通過實踐更好的理解了立體圖形的曲面是畫不下來的,再次證明學生的動手操作有利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但在教學中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教師在示范怎么把立體圖形表面畫下來時,應注意作圖的細節(jié),平面圖形都是由線段圍起來的圖形,要讓學生有幾何思想的滲透。
這節(jié)課的另一設計在于對學生的語言訓練上,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很多時候他們無法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也不會“說一說”,所以在一年級的`課堂教學中,我有意識的逐漸培養(yǎng)和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表達,比如回答問題是要回答完整,“我是從(什么形狀)積木塊的(那個)面下了這個圖形”、“(什么物體)的表面是( )圖形”,我還經常使用到因為。.....所以。......等語言。學生通過這些訓練,逐漸學會了如何表達。
本課練習的設計也有意識的劃分了層次并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先找圖形再想一想是從什么立體圖形上畫下來的,但是在拓展題的部分還可以有更多的思考。不僅僅要激發(fā)學生興趣,更可以提高練習難度,達到拓展的目的。
雖然整節(jié)課在環(huán)節(jié)上清晰,在實踐中也培養(yǎng)了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在練習的層次上也有所設計,但是作為數學幾何內容的學習,還更應該考慮到數學教學的嚴謹性,這一點將在以后的教學中進行加強。
一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2
送走了一屆畢業(yè)生,今年又迎來的新的一屆一年級的新生。而今年的蘇教版教材也進行了全面的修訂。我也在新教材中感受新的教學方法的思考。
今天上午的教學內容是《認識6-9》,出示主題圖后(圖片附下)。
我問學生:你從圖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于是學生舉手回答踴躍發(fā)言:
生1:我發(fā)現(xiàn)圖中有個小朋友在玩套圈……
生2:我看到有5個小朋友在排隊等著玩套圈!
生3:我看到還有一個老師!
生4:我看到這個小男孩套中了4個圈!
生5:我看到了有9個長頸鹿!
……
五分多鐘過去了,還有孩子不斷的踴躍舉手想說他們的發(fā)現(xiàn),但是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回答有點偏離今天的教學目標,今天的.教學目標是認識數字6,7,8,9,而學生說的數中,很多都沒有6-9,而是游離于教學內容之外。最后,我只好給學生提醒,你能找出跟今天要學的數字有關的數學信息嗎?這樣啟發(fā)以后,學生才基本能領悟了我的意思,回到了原定的教學目標的范圍內來。
下課后,我便汲取了這節(jié)課的語言上引導的不精確的地方。到了另一個班級再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guī)б荒昙墐蓚班的數學教學),我便是這樣的引入教學的。
師:今天,我要和同學們一起來認識新的數字朋友6,7,8,9.請你仔細觀察這幅圖,你能在圖中找到數,6,7,8,9,并用它們來說一句話嗎?這樣改變了問題的問法,讓問題具有指向性,學生很快便能說出:
生1:我發(fā)現(xiàn)有6個小朋友在玩套圈游戲。〝底6出來了,呵呵。
生2:我看到一共有8個圈。〝底8出來了)
生3:我看到一共有9個長頸鹿。〝底9也出來了)
但是這時,學生沒有關注到7,因為7沒有相對集中的圖示。于是我啟發(fā)學生仔細觀察。
生4:我看到這圖上的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一共有7個人。(數字7出來了)
……
至此,我問題所要的答案全部出來了,而且學生的注意力始終是在數字6.7.8.9上,沒有偏離教學目標!讓下面的教學得以順利進行!
下午,我在辦公室讀特級教師徐斌的《無痕教育》一書,正好讀到到里面的一節(jié):問題設計巧方能學得活!
里面提到這樣的一段:老師的問題過于籠統(tǒng),沒有指向性,學生怎么能有數學思考呢?這樣的數學課不如說是語言文字訓練課!
是啊,如果教師的問題提出的能更明確一點,學生就能在問題的情境中有效的捕捉數學信息,然后接下來的學習內容就順理成章了。
這個教學案例的反思,讓我更深的體會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問題提出都要精心的設計,并反省一下,這個問題提出有沒有什么意義?對我解決教學目標有幫助嗎?能讓學生有效的參與到教學的活動中來嗎?有了這樣的反省,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一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3
《11~20各數的認識》一課,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用數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從而發(fā)展數感。
一、親歷建模過程,建立數感
認識11~20各數,是學生數的認識的一次飛躍,讓學生建立十進制的概念,理解計數單位十是培養(yǎng)數感的基礎。課前談話中,教師選擇一捆和十根之間的特殊關系,滲透以一當十的數學思想,達到潤物細無聲之效果。
當學生自主探究怎樣擺放能讓別人很快看出是12根時,呈現(xiàn)出8種擺的方法并各抒己見,學生無法體會到10根扎成一捆的優(yōu)越性。但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個一是1個十的.支柱,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此時,教師沒有闡述自己的觀點,只是巧妙地設計了三幅畫面,1根1根地擺,2根2根地擺,10根 10根地擺。當學生對1根1根地擺、2根2根地擺無法說出根數感到無奈時,10根10根地擺卻帶給學生驚喜、興奮,異口同聲說出12根。通過比較體驗,讓學生真真實實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體會到10根扎成一捆這種方法的優(yōu)越性,激發(fā)學生我要這種方法,我喜歡這種方法的強烈欲望。然后通過擺小棒、說組成,在腦子中想小棒,說組成,看數說組成等活動,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了數的實際意義,也體驗經歷了數的產生、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建立數感。
布魯納強調:數學知識不是一個簡單的結果,而是一個過程。學生經歷實物操作(擺小棒)──表象操作(在腦中擺小棒)──符號操作(看數,直接說組成)的過程,從而建立起一個十和幾個一組成十幾的數學模型?梢,建立數概念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建立數學模型的過程。
數感是不能傳授的,它是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所體驗、有所感受、有所領悟,產生對知識的深刻理解,獲得數的敏感性,從而建立數感。
二、重視實踐應用,形成數感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發(fā)展學生的數感離不開學生的生活實際,只有把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才能使學生在具體現(xiàn)實的生活背景下感受體驗,內化知識,發(fā)展數感。生活中,你在哪兒見或用過這些數?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馬上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尋找教室里的,回憶經歷過的。學生這分分秒秒地思考,反映出他們對數的興趣,16個整體音節(jié),18路汽車,12色水彩筆等生活中客觀存在的數,這些不是他們胡編亂造的,而是他們正在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去描述生活,解釋現(xiàn)實,這是數感的具體表現(xiàn)。
三、激勵猜測驗證,發(fā)展數感
數學猜測是一種數學想象,能簡縮思維過程,發(fā)展學生的數感。驗證是指學生在進行探索之后,需要對結果進行驗證。引入時,從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猜猜有多少個草莓?既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的相對大小,讓他們帶著問題去有興趣地數數,又了解了學生的起點,可謂是一箭三雕。實踐應用部分,翻書頁、數出10頁紙摸摸有多厚等問題情境的設計,促使學生加深對數意義的理解,選擇參照物,逐步得出合理的結果,也促使學生有意識的將知識與生活問題聯(lián)系起來,主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形成數學意識,發(fā)展數感。
發(fā)展學生的數感是數的學習的核心目標,學生數感的發(fā)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有責任讓數感貫穿在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能有意識地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一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4
經過前兩節(jié)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因此本節(jié)課的重點不再是研究湊十法。5、4、3、2加幾,都是與前兩節(jié)內容相關的小數加大數的試題,要求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完成這些計算。
在新課之前,我讓學生復習口算9加幾和8、7、6加幾的試題,因此當出現(xiàn)例題5+7時,有的學生很自然想到了7+5等于12,所以5+7也等于12,也有一些學生用湊十法口算,我也給予肯定。本節(jié)課我把重點放在“突出思考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上,每道題要求學生口述思考過程。如:計算5+8,想:因為8+5=13,所以5+8=13。例1、例2中的`每一道題都要求學生像這樣說思考過程,最后引導歸納總結:兩個加數的位置交換了,得數(和)不變。大部分學生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還給這句話配上了手勢語,學生能一邊說,一邊做手勢語,這為今后教學加法的交換律作好了鋪墊。
這節(jié)課學生興致很高,說得好,算得對。練習時,我把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口算題用卡片讓學生以開小火車的形式算了好幾遍,90%的學生能算對,有二十多個學生算得又快又對,有部分學生速度較慢。
一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5
10以內的加減法是在學生認識可10以內的數,并初步掌握了10以內數的分與合的基礎上教學的。它是學習20以內加減法的主要認知基礎。
這部分內容的編排以兒童非常熟悉和喜愛的著名古典小說《西游記》為素材,創(chuàng)設了走進花果山這一系列情境,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人與動物和諧相處這一主題。素材的選取為學生提供了一種熟悉的、有趣的、生動的情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探索問題的欲望。
學生在入學前對10以內的書加減法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基礎,但是學生之間對學習的方法的掌握存在較大的差異。承認學生間的這種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讓學生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學習10以內的加減法是本單元教材編寫的'另一重要特點。
本單元我采取的教學方法是:動手實踐-操作學具、自主探索-學生自己看圖理解圖、合作交流-最內說說自己的解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空間,使學生在學會知識的同時逐步的學會學習。
從學生掌握的情況來看,10以內加減法大部分學生沒有問題,學生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算題,(例如:數手指,用小棒,口算等等,學困生存在問題,如趙迎超、王釧旭,需要細心的輔導。)但放到看圖列算式一方面則有一定的難度,讓學生學會看圖是以教學重點。
學完第三單在單元過關存在的問題是
1、單純的加減口算題只要細心基本沒有出錯的,宋明煜等因為粗心出錯,今后注意讓孩子細心,趙迎超直接不會,單獨輔導還沒有時間,想想也挺頭疼的一件事,怎么幫助趙迎超解決10以內加緘口算的難題呢?
2、出錯較多的還是看圖列算式,特別是加減混合的動態(tài)圖,今后需要在這方面多下功夫幫孩子看加減混合的動態(tài)圖,我感覺孩子看的越多能力會越高!
一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6
《加減混合》是學生在學習了10以內數的加減法以及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共安排了2道例題,例1是先加后減的混合運算,教材先用圖表明湖里有4只天鵝,又飛來3只,一會兒又飛走了2只,然后根據畫面所反映的天鵝的只數的變化過程引出算式4+3-2。例二是先減后加的混合運算,也是通過天鵝只數的變化過來來引出算式,與例1所不同的`是例2第一步第二步的計算結果要求學生來填,這樣處理,有利于學生正確的計算算式,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
在教學中,以講故事的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故事中呈現(xiàn)天鵝數量的變化,從而引出算式。從教學的效果來看,這樣的設計還是起到了一定的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效果。引出算式之后,我讓學生算出得數并請學生說出計算的方法,學生的方法很多,有用彩筆先拿幾只再拿幾只最后拿走幾只來算的,有用手指頭來算的,也有學生是通過做2步計算得出的。。。學生說出的各種方法我都給予的肯定,并在連加連減的基礎上重點講解了分2步計算加減混合算式的方法。我是這么考慮的,用彩筆或者手指頭的方法計算現(xiàn)在10以內的計算可行性非常的高,但是當以后學習深入,數字變大,這兩種方法勢必不能采用,所以我想將這種分2步計算的方法重點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加輕松。
要讓學生掌握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首先要讓學生熟悉加減混合運算的一條規(guī)則(剛開始我忽略了這條規(guī)則):就是知道加號在前先做加法,減號在前先做減法。只要了解了這條規(guī)則,就和前面的連加、連減的知識區(qū)分開了,然后就是看清楚算式里面的加減符號。計算方法呢,還是和前面的連加、連減是一樣的,采取化整為零的方法,先在前面的兩個數下面劃上橫線,把算式寫下來進行計算,再用得數和第三個數進行計算。通過幾天的訓練,學生在加減混合運算這一方面掌握得還算可以,只有個別學生的計算能力有點差,還會出現(xiàn)好多錯誤,在個別輔導課上還要對這幾個人進行強化訓練。
一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7
本節(jié)課通過解決“有幾瓶牛奶”這個問題,讓學生學會“9+?”的進位加法,初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并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學完畢,總結整理認為以下幾點值得探索和反思:
1、今年一年級的部分學生對于20以內的進位加法計算有一定的基礎,但對算理并不了解,為了克服這一現(xiàn)象,我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省時、效果好。
2、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為了保護并激發(fā)其學習愿望和興趣,學生回答得是否正確,語言是否完整,我都延緩評價,并且多鼓勵。
3、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擺學具來直觀地幫助學生尋求解決辦法,形成感性認識后逐步抽象出9加幾的計算方法。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不強化計算方法的說理訓練。尊重學生自己的方法,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問題。本節(jié)課學生想出了不多的.解決方法,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課堂中自然而然的迸發(fā)出來。
4、我合理安排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在解決教學重點、難點的環(huán)節(jié)上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進行研究、探討、交流、體會。本節(jié)課根據學生掌握知識的具體情況對教學內容做了適當調節(jié),對突破難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5、學生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只可組織、引導、參與學生的活動,但不可以直接告訴結果。要相信學生,讓他們自己去在體驗中發(fā)現(xiàn)并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里時間問題是我們共同面對的難題,怎么樣做到即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又完整的完成教學任務,期待大家共同的探討。
一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8
通過對《2-5的分與合》這一內容的教學活動,我深有體會:這一節(jié)課,我覺得學生學得很有趣,學生都 “動”起來,思維都“活”起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首先我抓住學生年齡特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出活動內容,引發(fā)學生興奮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課中讓學生親自動手分桃子,抓住了兒童的心理特點,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觀察與思考、發(fā)現(xiàn)、表達的機會,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教學形式上,重視學生的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機結合,課堂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去再創(chuàng)造,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思維。動手擺一擺自己喜歡擺發(fā),體現(xiàn)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整節(jié)課以小組動手操作為主線,把教學內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來。
在采用新的教學手段的今天,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徹底改變了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改變“教師改,學生聽”、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做法,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敢于探索,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 現(xiàn)將我個人在教學活動中的所獲如下:
(一)、 在操作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數的分與合教學,對于學生進一步理解數的實際大小,數與數的之間的關系,滲透加、減法的意義以及掌握10以內的加、減的基本計算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為了使學生不死記硬背數的分與合,所以教學中,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嘗試體會,可以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中,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
(二) 讓學生動手、動腦主動參與,培養(yǎng)遷移能力。
要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必須提高學生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讓學生即動手又動腦,積極主動的參與,不僅學會了知識又學會了遷移,利用遷移能力學習后邊的知識,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遷移能力。
。ㄈ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讓每個孩子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
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獲得學習的成功,這是我們教育者的責任。因此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讓每個孩子都去參與,去選擇,都有獲得成功的
機會。
在此,我認為讓學生動手操作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xiaoxue.xuekeedu.com
。1)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因為動手操作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借助直觀的活動來實現(xiàn)和反映其思維活動,并逐漸抽象成數學概念、思想和方法,因此必須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空間。
。2)操作活動要適時、適量、適度。適時就是說并非所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都適合動手操作這一教學方式;所謂適量就是說操作既不是多多益善,也不能淺嘗輒止,走走過場;所謂適度就是說當學生的直觀認識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教師要使學生在豐富的表象的基礎上及時抽象,由直觀水平向抽象水平轉化。
一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9
這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9加幾的基礎上學習的,因為有了前面9加幾的知識經驗,本節(jié)課主要是通過知識的遷移,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和研究出8加幾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進一步鞏固湊十法的應用,并初步了解數學學習中類比遷移的重要思想方法。
開課之初,首先簡單進行了口算練習,鞏固9加幾,然后創(chuàng)設了春、夏、秋、冬的故事情境。我以春天同學們去植樹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進而為了解決問題,進行有目的的探究:學生可以借助小棒擺一擺,也可以應用已有知識經驗進行推理計算。在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的過程中,他們體驗了學習的過程,學會了計算的方法,明白了計算的道理,最后,進行了一組有層次的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反思整節(jié)課,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1、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數學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活動。在教學中, 我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注意力特點,創(chuàng)設了春、夏、秋、冬的情境,從淺入深,逐步深入,讓每一個孩子的思維始終處于高度興奮的狀態(tài)之中。
2、注意課堂設計的層次,讓所有的孩子在課堂上都有所發(fā)展。針對學生不同的基礎,我們的教學也應該有層次性和針對性。由于已有前面9加幾的鋪墊,很多學生已經會算8加幾,也會應用湊十法,因此在探究環(huán)節(jié)中,我對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能直接算的可以直接寫算法,有困難的可以借助小棒擺一擺,從形象、抽象兩個側面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發(fā)展,也做到了因人而異,在后面的'練習中,練習也做到了步步高升,有發(fā)展性。
3、計算的多樣化要有目的,不為多樣化而多樣化,適合自己并且自己能掌握的就是最優(yōu)的方法。由于學生基礎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個性特點也不同,我們不能千人一面,我個人認為適合自己的就是有用的,利于自己發(fā)展的,就是有價值的。在課堂中,學生在自己的思考下,能想到的方法都是值得稱贊和鼓勵的,在觀察對比下,能夠對自己的方法進行優(yōu)化,進行改進,更是值得贊賞的。學生中出現(xiàn)的湊8、湊6都是可行的,它們的思維方式相同,方法一致,只是在擺、算的過程中,存在快慢之別。
4、 練習設計有層次、有梯度,讓學生的思維有進一步發(fā)展的空間,跳一跳能達到一個高一點的層次,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 本節(jié)課中,春屬于新授。夏我設計了和教材貼近的練習,讓孩子回憶一下教學內容就可以完成。秋已經脫離了實物,逐漸抽象出算式,這時已經熟練掌握的孩子就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不熟練的孩子還可以借助擺小棒或是畫小棒來幫助自己。冬就是開放性題,訓練孩子自己提問,自己解答的能力,拓展提高練習也和小樹的成長結合,讓學生了解了年輪,同時滲透了7的進位加法,讓程度比較好的孩子學會了知識的遷移。
從整個教學過程看,學生對8加幾的計算掌握得很好,算理也說得很明白,面對不同層次的問題,學生也有挑戰(zhàn)的勇氣和解決的辦法,并且說出自己解題的想法,不同的學生的能力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在教學中也還存在不足,學生年齡小,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怎樣讓學生的探究過程更有序,老師應該怎樣去關注和指導;怎樣引導學生的說,讓學生說得更準確、更明白;在學生的熱情極其高漲時,怎樣有效地去調控,讓學生能動起來,能靜下去;以及在數學學習活動中,怎樣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學生對數學有更精準的認識,能愛數學,對數學有興趣。
一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10
教學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感到數學不是枯燥的,使他們從一開始就喜歡上數學。
2.通過觀察情境圖,初步認識10以內的數,對10以內的數有初步的感知。
3.經歷對10以內的數進行不同方法排列的過程,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發(fā)散性。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fā)起學生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為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的第一課時的內容。由于這是學生進入小學校門后的第一節(jié)數學課,因而,我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以講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使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這一節(jié)內容對于從幼兒園出來的孩子來說并不困難,根據這一情況,我打算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敢于表現(xiàn),樹立學習的自信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另外,對于教材中的一大幅插圖,學生觀察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觀察的方法與順序上需要教師的指導;同時,教學與生活相結合也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帶學生去觀察身邊事物的個數,可以使學生將數學與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天津市的一所重點小學,校園環(huán)境整潔、美麗,教學設施齊全。學生多數是擇校生,我教授的是兩個雙語班的學生,他們家庭條件優(yōu)越,學前知識比較豐富,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與開發(fā)。但是,他們對孩子的培養(yǎng)只是停留在知識的.傳授上,孩子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習慣等還有待于重點培養(yǎng)。比如,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認真傾聽同伴的發(fā)言,還有的學生只知道問題的結果,對于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不了解。這都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引導與培養(yǎng)。因此,我在設計本節(jié)課時,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主體性,給每個學生以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樹立自信心;然后引導他們向他人學習,共同進步。
課堂實錄
(一)創(chuàng)設情境,故事導入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校開學了。在一個大森林里,有一些小動物非常羨慕你們,它們也建了一所動物小學,今天也開學了。你們想不想看看它們上學的情境呀?
生:(異口同聲地)想。
師:好,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投影出示教科書第2~3頁插圖)
(二)嘗試探究
師:請你們先仔細觀察這幅圖,你都能看到什么呀?說給你旁邊的同學聽一聽。
(學生互相說)
師:誰愿意和大家說一說你看到了什么?(指名來說)
生1:我看到圖中有小松鼠、蝴蝶。
生2:我看到有小熊、小鳥、大象、小兔、樹、花、蘑菇,還有字。
(教師邊聽邊貼出對應的圖片)
師:在這些美麗的圖畫里面,還有好多數學知識呢,你們能數一數嗎?
生:能。
師:分小組數一數,看看哪組數得又快又全。
(學生前后4人為一組認真地去數,他們有的先數小熊的個數,也有的先數小兔子,還有的先數小鳥的只數,當數的結果不一樣時,又重新去數,每個學生都積極地參與,課堂氣氛相當活躍。)
師:誰愿意向大家匯報你數數的結果。
生:我數出來有5個字、9只小鳥、2只小兔、4只松鼠、6只小熊、3個蘑菇、8棵樹、7朵花、1頭大象、10只蝴蝶。
(教師邊聽邊寫在對應圖下面。)
(三)自主發(fā)現(xiàn)
師:這些事物可以用10以內的數表示出來,你們看它們有順序嗎?能不能給它們排排隊,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給它們從小到大排,1,2,3,4,5,6,7,8,9,10。
生2:我還可以按從大到小排隊,10,9,8,7,6,5,4,3,2,1。
生3:我給它們排成兩隊,單數一隊,雙數一隊。
1,3,5,7,9,
2,4,6,8,10。
(學生邊說邊挪動圖片。)
師:你們想出了這么多好的方法,真棒!咱們來讀一讀不同的排列結果。
(大家一起讀)
(四)實踐活動
1.師:剛才我們看到動物學校中有這么多能用10以內數表示的事物,那么我們身邊的事物能不能用10以內的數表示呢?
生:能。
師:誰能試著說一說。
生1:教室里有6盞燈、2個電扇。
生2:4扇窗戶、1塊黑板、2個板擦。
生3:同學們帶來8輛玩具車。
生4:有5個變形金剛、3個布娃娃。
生5:我鉛筆盒里有10枝鉛筆。
2.師:你們想不想到操場上去數數哪些事物可以用10以內的數表示呢?
(教師帶領學生分小組到操場上去數)
(學生們數出操場上有10棵樹、2個籃球架、1個沙坑、1根旗桿、4個單杠、3個雙杠)
(五)歸納總結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你們高興嗎?你們學會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小動物上學的情境,數了它們的個數,還給它們排了隊。
生2:我知道了教室里的東西可以用10以內的數表示。
生3:我數了操場上有10棵樹。
生4:我知道了同學們帶的玩具個數也可以數出來。
師:那你們說,在我們的家中有沒有可以用10以內的數表示的事物呢?請你們回家去數一數,并且按一定的順序排排隊,明天來告訴其他小朋友好不好?
生:(齊聲答)好!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是學生進入小學校門后的第一節(jié)數學課,學生對1~10各數在學前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為了使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本節(jié)課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導入,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感到數學不是枯燥的,是有趣的,進而激發(fā)學習的興趣,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看到學生的積極性非常高,他們都能主動地進行觀察、探索,也能夠和其他小朋友進行交流。在觀察情境圖時,我沒有限制觀察的順序和方法,給學生充分的自由去觀察,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能力;然后利用同座之間互相說來取長補短,給學生向別人學習的機會,使他們養(yǎng)成虛心向他人學習、認真聽取他人意見的好習慣。學生們經過自己的思考,說出了許多種不同的排列方法,思維得到了發(fā)散和提高。在課的最后,我們共同來到了操場上,學生們興奮極了,像一只只可愛的小鳥,到處去尋找數學問題,收獲很大。
案例點評
這節(jié)課,教師能夠結合《標準》的理念,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在教學方法上,主要運用觀察法,突出體現(xiàn)先字教學法,即讓學生先觀察、先想、先數、先說;在此基礎上進行反饋,學生的答案只要合理,就給予肯定和鼓勵,從而使他們樹立起自信心,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在觀察情境圖時,教師的設計是由具體實物到抽象數字,由無序到有序,一步一步深入,從而突破重、難點。教師將準備的圖片隨著學生的匯報貼出來,使學生將已經觀察出的對象與觀察背景脫離開,符合兒童觀察的規(guī)律,使觀察結果更明顯,同時,也有利于減輕學生的負擔。學生在經歷了獨立學、小組學、集體學之后,他們的學習能力增強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數感。
新的課程旨在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使數學學習成為學生形成健全人格、具有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力量源泉,因此,使學生體會數學與大自然及人類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數學的實用價值及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在課堂教學中至關重要。這節(jié)課就很好地處理了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關系問題,從學知識到運用知識都與實際緊密結合,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也就達到了教學的目的。這節(jié)課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悅,師生之間在活動中完成了認數任務,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11
為了達到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以多媒體為教學手段,采用動手實踐等方式,完成教學,并力求體現(xiàn)以下幾點:
1、創(chuàng)設有趣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小貓釣魚的故事情境,以趣導入,設懸引思,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所有學生都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節(jié)和教師的問題中去,0的認識自然引出。故事講完了,孩子們還沉浸在故事里,開動腦筋為故事里面的小動物想辦法解決困難,解答問題。小故事營造出了濃郁的課堂學習氣氛。
2、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認識0的含義時,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在直尺上找到0的位置,然后再在小組內互相討論、交流,體會0還可以表示開始。
3、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已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因此在揭示完0的第一個含義(表示什么也沒有)后讓學生舉出一些在生活中0表示什么也沒有的'例子和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見到過0。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0的認識是很豐富的,學生們說出了在很多地方看到過0,比如在車牌、手機上、電視里等等地方看到過0,這足以說明我們的學生平時是很關注生活中的數的,數學課堂上教師要能及時肯定他們在生活中善于觀察的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有一雙用數學視角觀察世界的眼睛。
4、評價方式多樣化
教學中我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采用了多種評價方式,如師評,學生互評,掌聲,小獎品等多種形式表揚或提醒學生,控制課堂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12
小明的一天這節(jié)課主要使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學會看整時和半時,初步認識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注意聯(lián)系生活進行教學,建構較為科學的體系。
教學伊始,先通過猜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聯(lián)系實際,認識鐘表的作用,激發(fā)學生求知的動機。時間的概念比較抽象,只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體驗才能把這一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主動掌握時間的'基本知識。設計時,我注意到這點,放手讓學生觀察、操作、體驗、交流,為學生提供觀察、思考、發(fā)現(xiàn)、表達的機會,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我加以點撥指導,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時間就在身邊的生活中,認識時間對學習、生活有很大幫助,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情趣和學習動機,促使學生主動去探究新知。
通過形式多樣的鞏固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加深了學好數學的信念,最后讓學生回顧學到什么,怎樣學的?有什么問題?為學生提供質疑的機會,讓學生總結學法,提高學習能力,并抓住契機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課末,布置有發(fā)展性的問題,使學生的思維加以發(fā)展,讓所學知識得以拓展延伸。
對剛進學校的學生來說,在他們的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認識鐘表的經驗,這些經驗作為學生學習的起點,使課堂的學習活動成為對他們原有生活經驗的總結和升華。因此教材呈現(xiàn)了小明的一天活動時間表,目的讓學生在敘述的基礎上,進行討論,發(fā)現(xiàn)半時和整時的區(qū)別,并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其特點,概括出認讀方法。
實際上,由于學生來自不同層次的家庭,學前教育的程度參差不齊,個體上存在著巨大差異。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就必須要關注學生的數學現(xiàn)實。在我們面前的是一群充滿不同的情感期待和知識需求的學生,真實的課堂教學是既有確定的教學目標又充滿著不確定性的真實生活,學生作為一群活生生的人渴望我們給予個別化關懷和知識指導(決不能讓部分能力較弱的學生跟著大家無奈地重復)。因此,關注學生的問題和差異成為課堂教學的真實需要。數學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的數學現(xiàn)實為基礎,精確切入,突出教學重點,方能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13
左右這節(jié)課是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中的一個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上下、前后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本節(jié)課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有趣的活動,讓學生認識左右的位置與順序,體會左右的相對性。使學生能夠聯(lián)系生活中的實際情境,描述物體的左右位置關系,并結合擺一擺、做一做等活動,體會左右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學生能用左右來描述物體的位置關系,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體會左右的相對性是本課的一個難點。本節(jié)課我遵循了一年級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以游戲貫穿整個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建構新知。
在認識左右時,為了讓學生比較深刻地認識物體的左右位置,我將切入點放在學生十分熟悉的生活習慣上,從讓學生說一說左手、右手可以干什么,到找一找身上還有哪些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并與好朋友做游戲,通過玩中學,玩中悟,將學生已有的生活習慣動作,與左右的認識結合起來就容易被學生所理解,也利于今后的記憶,接著又從學生自己及身邊的學生入手,讓學生用左右來描述自己的鄰居,感受左右,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反應能力。
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本節(jié)課我安排了各種形式的游戲活動,比如,遙控機器人;擺一擺、說一說;做一做、玩一玩等,通過游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玩中學,在樂中悟。學生在自由、輕松的課堂氣氛下,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游戲中。最后在總結收獲時,有的學生說:今天這節(jié)數學課我認識了左右。有的學生說:我覺得這節(jié)課我很開心、很快樂。聽完孩子們的收獲,我很欣慰,我覺得我的目標達到了,快樂課堂,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看似枯燥的數學課堂富有生機,學生在心理上對數學不排斥、不膽怯,以此為契機,在今后的教學中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培養(yǎng)學生的毅力及對待困難的健康心理。
在教學左、右相對性時,我巧妙地設疑讓學生們判斷我舉的是不是右手,這樣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思考;接著我讓學生舉起右手與我進行比較,我適時提問:是不是你們舉錯手了?你能說明一下你的想法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最后通過我的轉身結論得到了驗證。通過總結學生明白:面對面站著,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最后我通過讓學生握手和實踐活動走樓梯,幫助了學生進一步體驗左右的相對性,訓練了學生左、右的方向感,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反思整節(jié)課,我覺得本課的不足之處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傾聽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同時教師的評價方式比較單一,在今后的教學中可以嘗試學生自評、互評的方式。
一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14
快樂的家園是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的開端,學生將初步認識10以內的數,體會數的意義,教材在編寫過程中,特別注意把數的認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數數、讀數的過程中,漸近理解數字的代表符號。
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數字符號的呈現(xiàn)是十分抽象的,他們很難理解這些數字符號與他們所認識的生活中直觀物體的量之間的關系。因此,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感;在數數、認數、讀數的過程中,要重視實物操作,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體會數的.意義。
這節(jié)課,我注重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利用電子白板,呈現(xiàn)電子課本,利用動畫讓學生在小鴨子的帶領下,進入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數感,較好地使學生理解了數與實物的對應關系:同時重視了實物操作,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體會數的意義。數學的特點之一是具有抽象性,而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為主要形式,同時還保留著直觀動作思維的形式。因此在引入新知識時,通過直觀的富有意趣的情境,并安排操作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操作性實踐中感受知識、學習新知識。在注重直觀感受的同時,逐步提高對學生的要求,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知識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
課堂上,很多學生沒有傾聽的意識,習慣于自說自話,再加上各自在不同幼兒園接受的教育不一樣,學習習慣、學習基礎都不同,課堂紀律也存在很大問題,這些都要多加注意。數學課堂不僅僅是傳遞知識的地方,更應成為孩子們成長的地方,在今后教學中我們要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傾聽、提問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15
《連加、連減》這課的知識點經常用來解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將它放在學習了10以內兩個數相加減的后面,一方面是對加減法含義的一個拓展,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新課標提出的“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這一理念。同時這也是本單元的一個難點內容,主要難在計算過程上,都要分兩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才能完成計算任務。而且這個知識點的思維方法對學習10以內進位加法有很大的幫助,所以這個知識點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較重要的。而學生在學習這個知識前已經熟知加減法的含義,對10以內數的加減口算也比較熟練。而且學生具有“添上、再添上”與“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經驗,所以理解連加、連減的含義并不困難。但是一年級兒童受到年齡特點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時間短,思維還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像連加連減這樣需要較強注意力的知識點,對他們來說是學習上的難點,表現(xiàn)在由于看不見或忘記第一步計算結果而導致第二步計算受阻的現(xiàn)象。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數學知識不是通過教師講授獲得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景中,通過有意義的建構方式獲得。這種學習理論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讓學生主動實現(xiàn)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而教師只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chuàng)造。我在課堂上正是努力實現(xiàn)這種構想,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地交給了學生。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然而,對于學生人數多的教學班,教師很難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堂總被個別成績優(yōu)秀,表現(xiàn)活躍的學生占據著,導致中、下層學生老是被教師忽略。為了改變這種課堂教學狀況,我遵循課標中“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這一基本理念,我通過精心設計,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主題式”教學情境,讓課堂教學成為整體學生的課堂,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但由于課前對學生計算能力估計過高,教材理解也不夠透徹,導致在鞏固連減環(huán)節(jié)大部分學生不能很好的完成學習任務,從而使整堂課不能很好地完成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
【一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一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04-15
一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精選20篇)12-26
一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03-01
二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02-06
三年級上數學教學反思01-05
一年級的數學教學反思01-05
地球上的水教學反思02-10
月亮上的足跡教學反思02-26
地球上的水教學反思08-24
《地球上的水》教學反思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