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論人生》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培根論人生》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本想給這篇文章定一個有點文學氣息的題目,但經(jīng)過漫長的思考與思想斗爭后,我放棄。只好草草地拿了這干巴巴的幾個字來填填這饑餓的、空白的紙。
干巴巴,是我對本書的第一印象,或許這一片片豆腐干一樣的文章很符合將來的議論文形式,但那些過于繁瑣的人名與那一小撮不符合現(xiàn)代思維的觀點,讓我覺得看這本書格外枯燥。
不過,我也不會因此就把書往桌上一扔,狠狠地對它翻一個白眼,罵:“什么破書!”畢竟不能因為人家的想法和自己的意見不同,審美眼光和追求與自己的根本不對路子,就一味地批評,盲目地討厭。更何況人家的思想其實還是有深度的,否則“知識就是力量”這句幾百年都不變的經(jīng)典臺詞時時掛在我們的嘴邊呢?
在這本書中,我對《論無神論》這篇文章所論述的觀點感到十分有趣與新奇,傳播無神論竟然在作者眼里竟也是一種無神的宗教的宣傳途徑,乍看之下有些好笑,但仔細品味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還有那么幾分道理。其實在我看來無論是什么神教,說到底也不過是給一類或者一群人制定的一種約束自身的一系列規(guī)則而已,而神的存在與否,也某種意義上也是給一種物象人化。當人類帶著敬畏的心情膜拜神的時候,大多也是在膜拜他們所代表的特殊含義、膜拜人類所沒有的特殊能力,膜拜他們想膜拜的,膜拜他們敬畏的——而這一切,在我看來,都會歸向最終的起源:神奇的自然。
其實我認為科學的研究對象也是自然,科學與神學的最大區(qū)別便是他們對待自然的態(tài)度是完全不同的:科學總是本著實事求是,求真務實,嚴謹好奇的特性,喜歡把什么都解剖開來一探究竟,了解他們的結(jié)構組成、物理與化學性質(zhì),隨后盤算著該做怎樣的實驗,才能發(fā)現(xiàn)它們在哪方面可以被人類好好利用;而神學則是要求信仰者百分百敬畏他們的神,或者更貼切地說是敬畏自然。一場普通的雨都有可能讓他們聯(lián)想到雨神,如果再加幾束閃電,宙斯廟的門檻說不定就被信仰者踩得差不多了。
當然,我想到的不僅僅是這些。真理、勇敢、家庭、死亡……那十幾篇文章怎能涵蓋得了人的一生?這或許是作者自己的人生追求罷。真理與謬誤,勇敢與懦弱,幸福與痛苦,甚至笑著哭……(想反義詞還真是頭疼)這些本應是矛盾的一對對,卻又如此和諧的存在于每個人的生活中。
或許人生并不是任何人能論述得全的,但作者還是給了我去思考的方向與大致內(nèi)容,本書中也有不少真知灼見。若是日后想起,翻出這本薄薄的冊子,看著那些我并不認同的論點,我想我唯一能做的便是,面對那些矛盾,將它們?nèi)嘣谝黄,燉出精華,給自己慢慢享用。
【《培根論人生》讀后感】相關文章:
培根論人生讀后感04-22
《培根人生論》讀后感09-08
《培根論人生》讀后感07-24
《培根人生論》讀后感08-10
《培根論人生》讀后感8篇05-21
《培根論人生》讀后感(精選6篇)02-21
《培根人生論》讀后感2篇07-20
培根論人生讀后感8篇05-18
培根論人生讀后感 4篇06-09
《培根人生論》讀后感3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