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痛所以叫青春
輕輕合上書的瞬間我陷入了沉思……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一書充徹著近來的媒體網絡,著名作家畢淑敏及臺灣暢銷書作家王文華等都力薦了此書并作出了高度的評價,《揚子晚報》也在連載中。
原本認爲此書是對年輕人講的,我們已有了自己的事業(yè),有房子、汽車,且已兒女繞膝,早已過了懵懂之年。但深讀之后才發(fā)現書中講的不僅是年輕人要面臨的困惑,而是人的一生中都要應對的問題。
很慶幸讀了這本有益的書,讓我能重新審視現在的我,讓我看到了許久不曾看到的人生目標。原本以爲自己已經老了,早過了學習、拚博的年齡,但書中卻給人生與時間作出了這樣的詮釋:假如一個人能夠活到80歲,將這一生設定爲24小時,24小時相當于1440分鍾,而將此分爲80年,每等分就是18分鍾,一年相當于18分鍾,10年相當于3個小時,以此類推……我們離無限好的夕陽西下還很遠,因為本質上講,隻要生命存在一天,你就依然年輕,更如本文教授所引用的:人生從不嫌太年輕或太老,一切都剛剛好。所以無論我們處于人生的何時段都應有目標,并朝著目標努力。
書中有這樣一節(jié)-“1+1原則”可以改變世界,深深的觸動了我。水滴石穿,堅持的力量可以化腐朽爲神奇,這些看似滐@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有幾人能做到?我們雖不能象比爾蓋茨一樣的異類取得成功,也不一定能成爲莫扎特那樣的天才,但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一兩個小小的夙愿。即使想法看似渺茫,但隻要持“1+1原則”就完全有實現的可能。
人生雖說僅有短短的幾十年,但如果我們每天堅持用1小時的時間去鍛練身體并持之以恒,那我們擁有的將是健康的體魄。同樣,在生活中,我們如能每天堅持用一定的時間去學習、去反省、去總結,那么在這不懈的努力中,你將達到常人無法企及的高度,在提高自身價值的同時又升華了自身的精神境界。
看完書的我有些悸動,就象書中所說我們必須活在當下,腳踏實地的走好每步路,摒棄掉自以爲是的借口和惡習,選擇好人生的路,待到遲暮之年,我們可以微笑著回憶曾經的過往-我們不曾后悔過!
在書中作者還給了我們許多有益的提示:
管理時間主要是管理雞肋時間,不要等待某一大塊時間的出現,我們要學會搜集雞肋時間去完成大事情。
用讀書代替游戲,用讀報代替上網,用欣賞電影代替看電視,用思考代替發(fā)呆,用對話代替發(fā)牢騷,在攀爬很長的階梯時,眼睛不要盯著最頂端的那一階,而是要專注于眼前最近的這一階。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相關文章: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讀書心得08-14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讀后感08-23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讀后感08-24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讀后感08-21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讀后感07-24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讀后感07-26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讀后感06-16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讀后感08-05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讀后感2篇08-23
《因為痛,所以叫青春》讀后感15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