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的孤獨》讀后感 推薦度:
- 《好的孤獨》讀后感 推薦度:
- 《復旦名師陳果:好的孤獨》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讀《好的孤獨》有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好的孤獨》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好的孤獨》有感1
【無論是學生時代的我,還是成為老師之后,我都曾多次像他們一樣,站在復旦某一個教室的角落里,聽上幾個小時的講座。對我而言,那是一段無比歡樂的時光,尤其是當他人的語言像一束光投射進我的內(nèi)心,在那里某些潛伏了許久的激情,某些甚至未被我自己意識的思想的種子竟借著這光得以蘇醒,抽出了它的第一根芽,開出了它的第一朵花。這種靈魂受觸動、精神被點燃的愉悅感,美不勝收。】
我被序言中的這句話打動了,它說出了我的感受,說出了我想說但不知如何表達的情感。這種共鳴是讀書的最大樂趣,在世界的某一個地方某一個時間有一個人有著和我們同樣的情感,而且這種情感被他用文字的形式記錄了下來,我心中的一個點瞬間被融化了,這種被理解喜悅,讓人感情溫暖。
【一個無助的人往往會感到特別孤獨--他悲傷著他的悲傷,而周圍的人卻仍舊歡樂著他們的歡樂,“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陽光不會因為他的悲傷而少一分明媚,春天不會因為他的悲傷而遲遲不來,世界沒有了他的微笑照樣不緊不慢地勻速旋轉(zhuǎn)……悲傷的人備感孤獨,而孤獨讓悲傷者更悲傷。
這本書是寫給那些孤獨的悲傷者,因為這里集結(jié)了很多孤獨者對生活、對生命、對自我、對世界的困惑與追問。你若從中讀到了一個你,那么你至少會明白不只是你一個人在與這些困惑戰(zhàn)斗,很多人同樣悲傷著你的悲傷,孤獨著你的孤獨。這種“共苦”或許多少能消解你的孤獨,并因此淡化你的悲傷!
我曾見過面帶笑容參加喪禮者,曾見過因別人遭受挫折而幸災樂禍者,曾見過落井下石者,曾見過嚴人寬己者,曾見過笑里藏刀者……這些人讓悲傷的人更悲傷,孤獨的人更孤獨。人這一輩子總會遇到幾個難過的坎,不可能有人陪你一輩子,父母陪不了,愛人陪不了,孩子陪不了,朋友也陪不了,有時候總是要獨自面對。面對父母、愛人、孩子、朋友,你不可能諸事順暢,當和他(她)們發(fā)生矛盾時,這種痛苦和孤獨是需要自己一個面對的。很多人都把父母、愛人、朋友當成了自己傾訴的`對象,而此時他(她)們站在了自己的對立面。就像在舞臺上跳舞一樣,舞伴突然撤了,需要我們一個人面對觀眾,怎么辦?只能自己堅持獨舞。每當我最孤獨無助的時候,我都會從文字中尋找心靈的慰藉、情感的陪伴。
【書里的篇章未必能給給我們當下的人生困境指明一條具體的解脫之路,但或許可以在你上下求索而不得其解的時候為你打開一扇小窗,讓你透過它瞥見另一幅圖景,在這幅圖景中,有那么一些人,碰到我們相似的生活處境,既不像我們那么焦慮不安,也沒有我們的糾結(jié)不定,他們在順境中大笑歌唱舞蹈,在逆境中依舊心平氣和;他們迎向陽光,也安于黑夜;他們飽含深情地活,心懷誠意地死;他們享受一切生命的美好,也不辜負不可抗拒的苦難……】
通過閱讀《好的孤獨》三點體會:
。ㄒ唬┮磺兴枷氲睦Щ蠖加薪鉀Q的途徑;
。ǘ┙鉀Q問題的方法要從先賢圣人著作和事跡中學習;
(三)佛家思想是洞察世界的大智慧。
人生的路上,有書陪伴,不在孤獨。
讀《好的孤獨》有感2
寫給那些孤獨的悲傷者,
講述如何與孤獨相處,
換一種方式看待孤獨。
和自己內(nèi)心對話
在和書里某些思考的點共鳴時,也促使我們從在我們心里之外的世界里回歸自己思考,和自己對話,從書里獲得一星半點的啟發(fā),也在書里星星般閃爍著理解和共鳴的光。
在讀這本書的期間,自己也曾有郁郁不得解的時間,又一次覺得伸手找不到有人拉一把的無助,孤獨。
靜下來看這本《好的孤獨》時,雖沒有說絕對就一下子開朗起來了,但的確對自己的孤獨感有了一些釋懷,更珍惜了能夠這樣靜下來和自己對話的時間。
在人生此一時彼一時陷入此一種彼一種煩惱中,自己也曾一度覺得孤獨是件很痛苦的事,因為所有的苦樂只是自己自知。
習慣不去訴說自己的所謂難過的事,怕傾訴了別人不懂,怕傾訴了也只是涂添又一份難過,可一旦又一次被壓垮,自己又覺得無人可助。
后來學會與那個孤獨的自己相處,與自己對話之后,不是一味地悲傷于孤獨,而是接納與和解。
是那些我們自己獨處,和自己對話的時候,讓自己對自己有了更多的審視,調(diào)整,讓那些挫折后孤獨的思考,成為在我們后面的路走得更踏實的一份力量。
后來也明白了真正那些我們親近的人,更希望就算只是悲傷的又一份傳遞,他們也希望是我們能告訴他們,而不是缺席。
換一種思考,就像書里提到的“無用”的朋友,在我們被生活打擊之后,在這些時刻沉淀下來的,那是真正值得起的珍貴。
童年真的那么無憂才讓我們懷念么?
從童年到成熟,從前年幼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后來我們需要負責起的越來越多,甚至成為了那個從前替人負重前行的人,但我們也更多地獨立思考與個體發(fā)展,慢慢沉淀著“自凈能力”。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ǚ腔,也許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有我們不了解的一方世界。
感恩我們現(xiàn)在所擁有的,謝謝那些能一路和我們同行的人。我們知道的東西越多,就會發(fā)現(xiàn)有更多東西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那就繼續(xù)前行,繼續(xù)擁抱這個溫暖世界。那些孤獨之后,可能才更懂了擁抱這世界的可愛之處吧。
讀《好的孤獨》有感3
得益于公司的“樂讀”,很榮幸中獎了,所以選擇了陳果老師的《好的孤獨》《好的愛情》《懂你》三本書。這兩周剛讀完《好的孤獨》,這本書集中了陳果老師十多年的教學心得,關(guān)于生死、孤獨、幸福、友情、道德和愛情等人生問題的思考,讓人耳目一新,她用哲學的方式告訴人們,孤獨的自己有多強大。
陳果老師說,孤獨藏有巨大的精神力量,找到它你就可以脫胎換骨。在我的淺顯想法中,“孤獨”一詞與“寂寞”意思相近,都是說人相對孤單無聊的狀態(tài)。在陳果老師的論述中,突出強調(diào)了“孤獨”一詞積極的一面,與“寂寞”一詞形成對比,這一解釋對于人們摒棄人世的浮躁,靜下心來思考問題,提高人的創(chuàng)造力和生活品質(zhì)具有積極的意義。
本書中重點強調(diào)了陳果老師對“孤獨”一詞的看法,“孤獨”是自得其樂的獨處,是自成體系的完整!肮陋殹笔怯勺晕宜枷氲呢S富性而帶來的對孤獨近乎貪婪的偏好與享受,那是一種對自我充實飽滿的精神生活的不緊不慢的消化、悠然自得的回味,嫻靜而從容。關(guān)于此,我的感想是要把孤獨培養(yǎng)成自得其樂的獨處,要有堅定的`信念和良好的品質(zh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終究原因是自身內(nèi)心的軟弱。要想擺脫人性的弱點,除了使內(nèi)心逐漸強大,每個人都別無選擇,這個過程就是一個人自我成長的蛻變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要有迎接煩惱戰(zhàn)勝困難的思想準備。正如陳果老師所言,雖然我們每個人看起來走著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有的成功輝煌,有的平庸暗淡,但沒有人可以掙脫煩惱的困擾。要把煩惱的挑戰(zhàn)當做學習的過程,吸收營養(yǎng)的過程,享受成長的過程。一旦我們戰(zhàn)勝了它,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人生并沒有那么苦不堪言,只是為了讓我們更加強大。
最后把陳果老師的一句話送給我,也送給大家:當我們真正體驗到了孤獨的美好,我們才真正學會了品味自我;品味自我才能品味生活、品味生活中的他人,孤獨令我們更懂得生活,也更珍惜“人”。
讀《好的孤獨》有感4
曾經(jīng)看過復旦大學副教授陳果的一段關(guān)于孤獨和寂寞的上課視頻,感覺這位老師講的十分精彩,深刻剖析了孤獨和寂寞。最近她把十年的教學心得整理出書,用哲學的方式告訴你孤獨的自己有多強大!
關(guān)于《朋友是“無用”的!愤@個觀點,聽了她的講解有了新的認識:
我們之所以交朋友、之所以需要朋友、之所以愛我們的朋友,不是因為他們“有用”。朋友不是為了“利用”,不是為了找一個安全的情緒宣泄渠道,不是為了索取安慰,不是為了陪襯自己的優(yōu)越,不是為了多一個“幫手”或“同謀”......而是為了奉獻我們的愛與關(guān)懷,為了與之分享心靈的豐富和生活的美好,為了那種相互理解所帶來的默契,為了“不時常想起,卻無處不在”的`空氣般的同在感和信賴感。
孤獨和寂寞是兩回事,孤獨的人無論在什么環(huán)境下都可以做到獨處,她的內(nèi)心是平靜和充實的。而寂寞的人,她需要社交,極力要擺脫一個人的孤單,社交是廉價的,但是并不代表它沒有價值,寂寞的人想要通過社交尋求心靈的慰藉。同時,社交是帶有功利性和目的性的,它必然是廉價的。日本人之所以喜歡茶道,不是為了在那擺譜,是因為和敬清寂,茶道的精神就是和敬清寂,追求的是一種圓融,一種道。
讀《好的孤獨》有感5
有些人二八芳齡就已經(jīng)死了,而有些人年屆花甲卻仍然活著。年少不養(yǎng)好奇心,年老難買后悔藥。好奇心像發(fā)芽的種子,不斷地測試風霜雨露,不斷地調(diào)試生長姿態(tài),烈日下關(guān)閉氣孔,狂風中隨風起舞。對一切麻木了,好奇也隨之夭折,此后的每一天都只是行尸走肉的活著。
在不干擾別人,不給別人帶來麻煩的情況下,盡可能做真實的'自己。我們大可以活成我們自己,活得更加本色,真實,別人喜歡和不喜歡你都不是重點,你更喜歡你自己顯得尤為可貴。
幸福的生活是你我應該追求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幫助更多的人實現(xiàn)幸福生活亦是我們應該追求的,人生嘛,總歸還是得有點追求。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有用之書幫你修煉外功,無用之書助你修煉內(nèi)功。功利的讀有用之書是為了自己有能力建造容納皮囊的黃金屋,有了黃金屋,自然安全感的問題解決了,沉浸在無用之書的世界是為了塑造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顏如玉,顏如玉不需要你去求取,因為你在某一時刻就已經(jīng)是了。
孤獨的兩顆靈魂有超越時空的能力,寂寞的一堆群體卻讓你無處躲藏。孤獨是一種對自我充實飽滿的精神生活的不緊不慢的消化、悠然自得的回味,嫻靜而從容。孤獨不可恥若社交出于寂寞,則往往流于膚淺而難以深入人心,因為寂寞者的群體仍逃不出寂寞,寂寞的疊加只是令寂寞更加走投無路,就像無聊重復一萬遍,終究還是無聊。
讀《好的孤獨》有感6
四十幾度的高溫天氣,手捧一本復旦名師、哲學博士陳果的《好的孤獨》靜靜地閱讀,燥熱的空氣似乎一下子變得清涼了許多。
這本著作以哲學的方式闡釋了生命中必將遭遇的謊言、不安全感、孤獨感和生老病死的常態(tài),從哲學角度分析了道德與人性、感恩心、懺悔心、好奇心等等,同時也為處于困境中的人們提供了一些解決的辦法,如換一種看法,尋找“精神家族”——友情和愛情,用大愛做小事等等。
人作為一種社會性的生物,往往會害怕孤獨,追求群居的生活。然而,我們卻忘了從脫離母體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注定是孤獨的。也許上帝也正是因為孤獨,才造出了人類與他為伴。
其實,孤獨在本質(zhì)上與它的兩位近親——孤單和寂寞是不同的。孤單更多的是一種物理性的存在方式,只是指單獨的個體,它不指向人的內(nèi)心世界,比如離群的孤雁就是孤單的。寂寞和孤獨更多地指向面對孤單時,人的`不同的情感體驗和精神狀況。陳果把寂寞和孤獨形象地比作一對“同父異母的兄弟,都是孤單的嫡傳”,只不過寂寞是面黃肌瘦、寒氣逼人的,輕賤而殘缺;而孤獨卻是體態(tài)豐盈、充滿溫情的,高貴而完滿。不同的母親遺傳給了它們不同的品性:“寂寞是空虛與孤單的孩子,而孤獨則脫胎于思想與孤單的結(jié)合!彼裕星樯蠀T乏的寂寞是平庸的,是讓人無法忍受的;而思想充實的孤獨卻是高貴的,是可以忍受,甚至讓人享受的。
當代哲學家周國平曾經(jīng)說過:“只有內(nèi)心世界豐富的人,對精神與靈魂有著執(zhí)著追求的人,對人間充滿摯愛的人,才可能體驗真正的孤獨!庇飳W家赫胥黎也曾經(jīng)說過:“越偉大、越有獨創(chuàng)精神的人越喜歡孤獨!
是!也許每一個深刻的靈魂、每一種高貴的思想都蘊藏著孤獨!屈原是孤獨的,他吟哦著“眾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義無反顧地自沉了汨羅;孔子是孤獨的,雖明知天下無道,卻仍然“知其不可而為之”;布魯諾是孤獨的,他用生命捍衛(wèi)著被視為異端的日心說,被綁在火刑柱上時,他仍然高呼著 “火,不能征服我,未來的世界會了解我,會知道我的價值”;魯迅是孤獨的,當整個鐵屋子里的人們都在熟睡的時候,他卻大聲吶喊著,試圖驚醒幾個人,以共同破壞這將要把人悶死的鐵屋子……
我想,所有與精神世界有關(guān)的作品也都應該是孤獨的產(chǎn)兒,文學、音樂、書畫、舞蹈、宗教、哲學……都是孤獨孕育出來的。因為人在喧囂和浮躁的狀態(tài)中是無法產(chǎn)生靈感的,只有在孤獨的時候,我們才能與自己的心靈交流,與靈魂溝通,在靜靜的冥想中與思維碰撞,與靈感相遇。迪士尼是孤獨的,每天都在一個充滿汽油味的車庫里工作到深夜,但那只爬到畫板上跳躍的老鼠,讓他的靈感在孤獨中閃現(xiàn)出一道耀眼的光芒;俞伯牙是孤獨的,這世上只有鐘子期聽懂了他的琴聲,于是《高山流水》奏出了千古不絕的音符;海子是孤獨的,家徒四壁,幾乎沒有任何物質(zhì)財富,可空蕩冷寂的房間里卻充滿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溫情和“以夢為馬”的想象……
當然,孤獨絕不是故意的離群索居,也不是膚淺的造作裝酷,它不是一種姿態(tài),而是一種心境,一種自我心靈的詩意的棲居。所以,不用刻意去找一個偏僻的處所,也不必以頹廢或高冷的形象來表示自己的與眾不同。
作為普羅大眾的我們也許并不能在孤獨中創(chuàng)造偉大或不朽,但我們要懂得孤獨并不可恥,也不可怕,它是一種更高貴更優(yōu)美的狀態(tài)。所以,有時候,我們需要遠離現(xiàn)實的紛繁復雜,給自己留一點獨處的時間,卸下面具,靜下心來,與最本真的自我來一場親密的對話,認真思考,深刻審視,好好規(guī)劃。
阿桑在《葉子》里深情地演唱:“孤單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笔堑,很多時候,狂歡的確是一群人為了逃避孤單而營造了熱鬧的虛空,而孤單,不,孤獨的確是一個人的狂歡。讓我們一起守住孤獨,享受一個人的狂歡吧!
讀《好的孤獨》有感7
與朋友在一起,不期待得到任何東西,僅那份彼此無需設(shè)防的內(nèi)心松弛、不刻意的流暢自如,已然使我們心滿意足。當你們不見時,他住在你心里;當你們相見時,你整個人都是一個溫暖的微笑。你們之間有著讓人難以置信的絕對信任,那將是你們能找到的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
只有常以孤獨之自我意識反觀自身的人才可能擁有真正彌足珍貴的朋友。執(zhí)手相看無語,卻心事了然,一個人的獨處常常妙不可言。
決定你我能否成為朋友的,既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時間。時間如明鏡,鑒證朋友的心,朋友正是在時間的沉淀中浮出水面。朋友”本就是最不庸俗的東西,所以它的特征都超然于世俗之外。
所謂的“自由”“并不意味著能做自己想做的'”,而是意味著“能拒絕自己不想做的”。
一個真正善良的人,不論是貧困還是富裕、得意還是失意、窮途還是達境,他都不會心懷惡意、都不會傷害他人,他的善良不以環(huán)境優(yōu)劣而改變,不因他人態(tài)度而轉(zhuǎn)折,他的“向善”“求善”、對“善”的忠誠持之以恒、矢志不渝。
知識淵博”與“人格高尚”根本上就不是一回事。
生活中那些雞毛蒜皮的麻煩雖然令我們時時不快,但我們終究知道原因、明白其中的來龍去脈,即使一時解決不了,終究不足以構(gòu)成我們彷徨無助的“困惑”。
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逐漸成熟,看似越來越遠離兒時的“單純”,事實上卻是越來越趨近淳厚而圓滿的“天真”。
接受愛,享受愛,并傳遞愛,才是感恩的王道。這個過程歡樂而坦然,平和而忠誠。
我們知道的東西越多,就會發(fā)現(xiàn)有更多東西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當對什么都不再感到好奇的時候,就真的衰老了。
讀《好的孤獨》有感8
不要看到家人對我們無條件的愛,朝朝暮暮、點點滴滴,日復一日,常年累月,就以為那是規(guī)則、是規(guī)律、是必須、是無可爭議的公理,其實說到底,只是緣于家人因愛而謙讓,那不是因為我們本身有多么善良、多么美好、多么值得家人為我們?nèi)绱朔瞰I,而只是因為我們是多么幸運,幸運地降生在這個有愛的`家庭里,幸運地擁有這樣善良、美好而愿意為我們奉獻的家人。
事實上,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享受這樣的好運氣,有些孩子從小就失去了父親或母親,他不要任何的好東西,只要有一點父愛或母愛就深感滿足;有些孩子并不是降生在眾人的祝福中,生而無辜,卻背負重擔;有些孩子生下來不久,父母便雙雙出遠門打工謀生十年不回家,他從不知道與父母一邊一個手拉手是怎樣的妙不可言……捫心自問,我們憑什么四體不勤卻衣食無憂?憑什么不勞而獲,坐享父母之所成?我們憑什么付出很少,卻收獲很多?要知道,能被家人關(guān)愛著,能有家人讓我們發(fā)脾氣,能有人希望分擔我們生活起伏時的喜怒哀樂,那是多好的命,我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真的配得上他人這樣無微不至的關(guān)照與愛護嗎?
讀《好的孤獨》有感9
我始終相信在我成長的道路上,出現(xiàn)的每一個人,每一本書,都是有他們存在的意義的。因為他們在教我成長,遇見那個更好的自己。
陳果老師的《好的孤獨》和《好的愛情》這兩本書教會了我很多東西,確切來說,是給在迷茫中不斷探索的我指明了一些方向。
就像陳果老師所說:如果能使人在迷境之中更多一份直面迷境的勇氣、更多一點與迷境和解的安適與平靜、更多一些超越迷境的希望,那將是一件值得慶祝的美事。
很感謝陳果老師的一些哲學問題上的指引,很多東西都是一直困擾著我的,當我看見陳果老師的那些文字,內(nèi)心是深深地感受到欣喜與富足的。
我愛好哲學,雖然我現(xiàn)在只算是粗略的了解了一些,而且大部分我覺得不是很能理解。但是我覺得那些都是偉人留給人類的精神財富和真正的智慧,需要一輩子去研究去領(lǐng)悟,但是我依舊熱愛也想要去探尋這些真理,因為我喜歡那些思想深刻的.哲學家,他們教會我如何生活,如何活的通透。有的時候看到那些文字,我深深感受到無盡的喜悅與興奮。我喜歡勃朗寧說的:生命有其意義,對它的探尋是我的精神所寄托。我們的生命的大半難尋所謂意義,我們優(yōu)柔寡斷,碌碌無為,不停地和來自內(nèi)心和周圍的環(huán)境的混亂無序做斗爭,但是我愿意相信,假使我們能讀懂自己的靈魂,我們身上的那種不可或缺,意義重大的東西必然講呈現(xiàn)。生命對于我們,意義著不斷將我們的自身所遭遇的一切轉(zhuǎn)化為火與光。 我們渴求把握眼前的事物的價值和前景,以免陷入日常生活的漩渦。我們希望了解事物的輕重緩急以免本末倒置,希望眼前的世界恒定如常,希望保持完整,通過分辨和協(xié)調(diào)欲望來進行精力調(diào)配。熱愛智慧,尋其意旨過一種簡單,獨立,寬容,信任的生活。我們愿意相信,若能找到智慧,我們的生命將不再盲目。首先追求思想中那些美好的內(nèi)容,其余的部分即使不是接蹱而至,也會在失去時不覺可惜。
我也相信這樣的一句話:真理無法幫助我們富有,但是卻能使我們思想靈魂的自由。很多時候我覺得我們的身體會被很多東西束縛,也會因為空間時間的限制不能感受到太多東西,但是我們的思想靈魂卻可以盡情地遨游,沒有邊際與束縛。
我贊同陳果老師所說,精神的成熟才是真正的成熟。很多時候精神的獨立和成熟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生活的動力與活力。這個我覺得是一些物質(zhì)生活所不能帶給我的長久快樂與富足。
讀《好的孤獨》有感10
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為之前看了作者陳果在中央電視臺《開講了》的一期演講,講得很精彩。80后的陳果系復旦名師、哲學博士,被稱為“麻辣教師”,她的課也被學生評為“我最喜愛的復旦課程”。此書為作者第一本書,是其近10年來的教學心得整理而成,囊括了她的思想精髓。
這本書集結(jié)了很多孤獨者對生活、對生命、對自我、對世界的困惑與追問。書中講到了孤獨與寂寞、自信與自負、自律與自由、成熟與天真等一些我們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問題,使有相同境遇的人會明白不只是你一個人在與這些困惑戰(zhàn)斗,很多人同樣悲傷著你的悲傷,孤獨者你的孤獨。這種“共苦”或許能使人在迷境之中多一份直面迷境的勇氣、多一點與迷境和解的平靜、多一些超越迷境的希望,并因此消解自己的孤獨、淡化自己的悲傷。下面談談讀完此書后體會比較深的兩點內(nèi)容。
關(guān)于孤獨與寂寞。
現(xiàn)實中,我們每個人總會在人生的此一時彼一時陷入此一種彼一種煩惱,無一例外,差別僅在于煩惱各有出處,內(nèi)容不盡相同,有的人窘迫于謀生的艱難、物質(zhì)的'匱乏,有的人困頓于靈魂的暗夜、精神的荒涼;有的煩惱源于饑餓難當卻無以果腹,有的煩惱源于面對美食卻全無胃口,看似不同的煩惱,卻是一樣的無助。無助的人往往會感到特別孤單。
那么面對孤單,我們該如何選擇呢?書中講到了有孤獨與寂寞兩個選擇。孤獨與寂寞是有區(qū)別的。孤獨是要我們有獨處的時間,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裝扮、做作,不需要戴著帽子抽根煙來裝深沉;孤獨是自得其樂的獨處,是自成體系的完整。
當自己孤單的時候,如果我們不躲也不藏,主動承認孤單、迎向孤單、順從孤單,把自己托付給孤單,做到不懼怕直面孤單,尊重孤單,學會將孤單視為生活之友,才能稱為享受孤獨的思想者。而寂寞是由自我內(nèi)心的荒涼、思想的貧乏而引起的對獨處的恐慌,精神的空洞使我們直覺到生命的虛無。寂寞是一種病,是一種精神的饑餓。寂寞的人總是需要他人的陪伴,需要通過人群來治療。
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人身處社會,必須處理好社交與獨處的關(guān)系。當今社會,對生活于社會中的人而言,社交在所難免,而且不可否認,他自有其意義,如果我們行之得當,社交確實能為我們提供一些我們想要的東西,比如人脈、人氣、機會,等等。但如果只專注于社交,忽略了獨處,那么很容易變成一群人的寂寞。若社交出于功利,則難免逢場作戲,大家都戴著面具,這樣的交往自然不會有純凈之清氣。若社交出于寂寞,則往往流于膚淺而難以深入人心。
這時,我們唯有從人群中抽身而出,從喧嘩中隱匿,返回獨對天地、獨對真實之自我的存在,才能享受獨處所帶來的無窮樂趣。我們需要有自我一定的空間,因為距離產(chǎn)生美。有時擁擠侵占了人與人之間適度的距離,使人們彼此失去了耐心與敬意,尤其在人潮洶涌的大城市里,到處是人,人與人缺乏感情、格外冷漠。適度的距離還原每個人的完整性,它使每個人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因其獨特而互生欣賞與敬意。更因為這距離有時超越了我們的肉眼視力所及的范圍,于是我們產(chǎn)生了精神的凝望,即思念。
關(guān)于內(nèi)功與外功。
功夫可分為“外功”與“內(nèi)功”。武俠小說中,初入江湖、舞刀弄槍的俠客們往往努力修煉外功,以此“成就外功”;而真正的武林高手和那些深藏不露的武學泰斗卻格外注重修煉內(nèi)功。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在談論人的本質(zhì)時,為人區(qū)分了三個不同層次。最外層的是“我在他人那里是什么評價”,中間層次是“我擁有什么”,最內(nèi)層是“我是誰”。到達“我是誰”這一層的人,追問的是自己的本質(zhì),那是一些看起來不清不楚卻至關(guān)重要的東西:即我的心靈、我的精神、我的靈魂、我的人格!拔沂钦l”,這就是那個真正“內(nèi)在與我們的東西”,它們真正屬于我們,常駐而永不流逝。別人拿不走他,因為它深深地流淌在我們的血液里,彌漫于我們周身;時間也無法卷走它,因為心靈永遠不會有皺紋。一個人只有知道我是誰、我是什么人,才可能知道我該往何處去。當一個人真正搞清楚自己是誰的時候,生活就會為他“芝麻開門”。
作為文秘人員,自己也深深感觸,修煉內(nèi)功比外功更為重要,可能外功能夠讓我們應付大部分日常的事務,但文秘人員真正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內(nèi)功扎實,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從容淡定、收放自如,才能使文字更有靈性。所以在日常的工作學習中,除了日常針對工作常用文稿的學與練之外,我們還得博覽群書,不斷積淀,使自己富有知識、更有修養(yǎng)、更具人格魅力。修煉外功可以保障物質(zhì)生活的充實與豐富;修煉內(nèi)功則是以欣賞精神世界的海闊天空,實現(xiàn)靈魂的安寧與幸福,那是至高的、純粹而甘美的歡樂。
讀《好的孤獨》有感11
誰說獨善其身不是善?獨善其身,絕非不善,更不是惡,其實它也是善,代表了一個人絕不妥協(xié)的道德原則,是他無可退讓的良心底線。換言之,獨善其身是一個善良的人在自己最黑暗,最沉重的階段,依舊在保守和堅持的良知。所謂窮則獨善其身,其中的窮,類似窮途末路的窮,指的是處境的窘迫,人生的失意,長久的不得志。窮則獨善其身意味著一個人即使在自己生活最沒落,最不如意,最艱難困苦的階段,也至少要潔身自好,絕不因受害而害人,絕不隨境與失落而人格低賤,絕不為生活所迫而危及良知,雖處境無比糟糕,自顧不暇的“我”已無力造福于人,但至少還能無愧于心,問心無愧,雖自問無能于獲得兼濟天下的助人之樂,但至少還有獨善其身的無虧之安。
事實上,窮時的獨善其身,意味著一個人無論境遇如何,始終保持自我人格的無害。不管是否受到他人卑鄙下作的毀傷,依舊堅持高潔的`操守,不動害人之念,即使唯有同流合污才能換來生活之輕逸,卻不為所動、置身境外,執(zhí)意保全自我靈魂的清白。
這樣的“獨善”,固然不及“兼濟”之廣利,但究其實質(zhì),始終的無害,何嘗不是一種長久的“兼濟”?在任何情況下,尤其是舉步維艱的逆境中能堅持做一個對他人無害,對社會無害,對國家無害,對民族無害,對人類無害的人,何嘗不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公益”?一個人能施以援手,救助他人,當然是美好的大愛。而一個人如果能長期在烏煙瘴氣中立于超然之境,對心胸狹隘之人懷有包容之心,何嘗不是一種“慈悲”?
心得感悟:以前我理解“窮則獨善其身”,未免過于狹隘,只是認為是在經(jīng)濟拮據(jù)的時候要獨善其身。而陳老師認為此處的窮是窮途末路的窮。是處境的窘迫,人生的失意和長久的不得志。
在這三種情況下,依然能夠獨善其身是難能可貴的。特別是在這些情況下,依然保持對他人的無害,這實在是難上加難。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處境不如意的時候,往往是人心最敏感的時候。如果感受到別人濃濃的惡意,依然保持對他人的無害。這確實是需要胸襟和修養(yǎng)的。
對于胸襟狹隘之人依然能夠包容,這種慈悲需要不斷修煉。
讀《好的孤獨》有感12
孤獨≠寂寞
“孤獨”是自得其樂的獨處,是自成體系的完整。那是一種將散軼于外部事物之中的眼光引回內(nèi)心世界的專心致志,那是一份心境和平的自給自足、清明安和而無所外求的精神圓融。而“寂寞”是無可慰藉的空虛,是急于沖破的樊籠,深陷其中的人往往不知道做什么好。那是一種無所適從的“自厭”,那是自我心靈之火熄滅時的憔悴沮喪。
“孤獨”是由自我思想的豐富性而帶來的對獨處的近乎貪婪的偏好與享受,那是種對自我充實飽滿的精神生活的不緊不慢的消化、悠然自得的回味,嫻靜而從容。而“寂寞”是由自我內(nèi)心的荒涼、思想的貧乏而引起的對獨處的恐慌,精神的空洞使我們直覺到生命的虛無,情感的真空使我們懷疑自我的存在,那是一種靈魂中空的干癟,是絢爛的煙花在高空瞬間綻放、又墜回廣漠低沉的黑暗中的'無望,焦灼卻疲乏。
“孤獨”源于精神的自由自在,而“寂寞”是一種病,源于心靈的饑餓、精神的營養(yǎng)不良,它需要用人群與喧鬧來治療。
孤獨:自然界最古老的真相
孤獨不是一種姿態(tài),而是一層心境!爸匾牟皇请x群索居,而是獨立思想”不必去刻意尋找一個偏僻的角落,從而隱居于孤寂之中。孤獨本就是自我心靈的詩意情居,環(huán)境固然有一定的激發(fā)效果,卻不起決定性的作用。孤獨是在鬧市中“心遠地自偏”的出離。
孤獨源于思想的充沛飽滿,是思想自發(fā)的精神流浪。
與“寂寞”相比,“孤獨”是一種更高費更優(yōu)美的狀態(tài),人需要“孤獨”,獨處時自我的“真實”能還給我們]精神的自由。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的祖先前輩們講究“慎獨”:從人群中抽身而出,從喧嘩中隱匿,返回獨對天地、獨對真實之自我的存在。我們真正屬于自己的時間并不多,或是在忙于應對本能的吃喝拉撒睡,或是在應接不暇地做著雜七雜八的事,接觸著親疏不一、形形色色的人,我們應當給自己更多獨處的時間,為的是卸下“面具”,自如生活,如我所是————本色、自在、真情實感。
適度的距離還原每個人的完整性,它使每個人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因其獨特而互生欣賞與敬意。更因為這距離有時超越了我們的肉眼視力所及的范圍,于是我們產(chǎn)生了精神的凝望———思念。
擠掉的敬意
“擁擠”侵占了人與人之間適度的距離,使人們彼此失去了耐心與敬意,尤其在人湖洶涌的大城市里,到處是人,人與人缺乏感情、格外冷漠。正因為我們生活得太擁擠,不論我們是否愿意,也不論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都在相互干擾、彼此牽絆,于是我們因為人多而不再珍惜人,因為擁擠而喪失了人與人之間的敬意。
正因為我們總在有意無意地與人對話,即使我們看似單獨一人,沒有一個具體的對話者,實際上我們卻仍在借用各種聊天工具與虛擬世界的另一個人對話,而我們唯獨沒有什么時間與自己對話,在那樣的對話里,無需發(fā)聲,也不需要手指在鍵盤上的操弄,在那個清朗的世界里,音樂、月光和情感渾然一體。
生活在大城市人山人海的擁擠中的我們,為了不丟失對人的尊重與敬意,為了重拾對生活的熱情,比任何地方的人都更需要孤獨。當我們不用被迫地與他人對話,才可能恢復與自我的對話。人是通過思考自我而非思考世界來初次親近智慧的,正如人是在自我批判而非批判他人的過程中展示其勇氣的。當我們真正體驗到了孤獨的美好,我們才真正學會了品味自我。品味自我才能品味生活、品味生活中的他人,孤獨令我們更懂得生活,也更珍惜“人”。
思想使獨處其樂無窮
一個真正的孤獨者是最豐富有趣的人,孤獨者并非因為無可奈何、百無聊賴而不得不獨處。他的孤獨是他自行選擇的消遣方式。
一個甘于孤獨的人必定熱愛思想,因為能令形單影只變得充滿樂趣、充滿創(chuàng)意、散發(fā)出詩情畫意的唯一源泉就是“思想”。孤獨者的情趣是思想者的情趣———因其寬廣而久遠,因其無限豐富而通達永恒。思想使獨處其樂無窮。就像哲學家的斯卡所說:“人只是宇宙中的顆微粒,可人的頭腦卻能思考整片宇宙!豹毺幨亲罴训淖x書時光,我們可以貪婪地飲用智者用一生總結(jié)出來的智慧,與他們發(fā)生超越時空的精神共振。有時,我們內(nèi)心某個晦暗的角落會因為一句話而被瞬間照亮;有時,他無聲地說出了我們的想法,他看我們比我們看自己更通透,那一刻,我們感覺到的是一種“理解”的美妙,一種豁然開朗的安寧。獨處使思想的流淌更為暢通,我們暫別了生活的人流,卻結(jié)識了心靈的知己,他們跟我們永遠在一起。
借用道家的語言,我們是在天地之間“羽化”,與道、生命和自由融為一體。
當我們真正體驗到了孤獨的美好,我們才真正學會了品味自我;品味自我才能品味生活、品味生活中的他人,孤獨令我們更懂得生活,也更珍惜“人”。
讀《好的孤獨》有感13
陳果,女,1981年2月出生于上海,中共黨員。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加拿大溫哥華UBC大學Regent College訪問學者。
20xx年2月—20xx年6月在復旦大學哲學系基督教哲學專業(yè)攻讀博士。20xx年6月至今在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chǔ)部工作,F(xiàn)任復旦大學社會科學基礎(chǔ)部“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chǔ)課”任課教師。
我們知道的東西越多,就會發(fā)現(xiàn)有更多東西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我們不知道的遠比我們知道的'要多得多。
很多東西放到時間里去就能看清。要么越走越遠,要么越走越近。
懺悔心面對現(xiàn)實,錯了就是錯了,不要解釋;谶^,但不要矯枉過正。
很多東西放到時間里去看就能看清楚。要么越走越遠,要么越走越近。
當我看不見所有人的時候,我對他們產(chǎn)生了一種精神上的凝望,這種凝望叫做思念。
人和人之間要保持距離,距離產(chǎn)生美?康奶,我們就會看見對方越多的缺點。兩塊石頭投入水里,太近太近,水波就越會互相干擾。
不要拒絕接受愛,這不是軟弱。不要害怕奉獻自己的愛,這不意味著喪失,相反,從側(cè)面反映了你的富足。
讀《好的孤獨》有感14
這幾天一直利用零碎時間讀陳果教授的《好的孤獨》,我傾心于她的智慧,她的性格,她關(guān)于“孤獨與寂寞”的解釋更是一語道破天機,讓人佩服。
這本書我最喜歡的就是她的自序部分,寫的很美,讀起來是一種享受!其中有一段話是這樣寫的“這些都是我在生活的起伏波動中一點一滴收獲的心得,不一定正確,卻發(fā)自內(nèi)心。不為標新立異,只想借此與更多相似的靈魂分享!笔前,世界上有各式各樣的人,我很慶幸我和陳果老師有些相似的地方,因為我也喜歡孤獨,我不怕它,我享受它。
這本書里有很多句子我都很喜歡,讀陳果老師的書讓我受益匪淺!“我們大可以活成我們自己,活得更本色一點、更真實一些,反正還是會有人喜歡你、有人不喜歡你。但至少你會更喜歡你自己”,“當我們真正體驗到了孤獨的美好,我們才真正學會了品味自我;品味自我才能品味生活、品味生活中的他人,孤獨令我們更懂得生活,也更珍惜人!
在孤獨的情境中,我們才會產(chǎn)生更深的思考,這話沒毛病。我就是經(jīng)常在孤獨中會偶爾思考一下人生,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耙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冥冥之中我們的'命運就被我們的性格翻轉(zhuǎn)了!”性格真的很重要,就像我這種急躁性子真的要好好改改。
這本書好的句子太多,但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這句“別人帶不走的,最終時間都會帶走”深深的哲理性,深深的意味,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讀《好的孤獨》有感15
有三種情感,單純而強烈,支配著我的一生: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
——羅素《我為何而生》
陳果的這本《好的孤獨》是我入職第一年買的,放了幾年一直沒有完整地看完過,最近拿出來重新閱讀了,記錄一下當下的心得體會。
人生看似漫長,然而忙忙碌碌一輩子,真正屬于自己的時間并不多,需要卸下面具,珍惜獨處時的自我。在獨處的時候,我們可能會停下腳步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思考一下那些平時忽略但伴隨終生的話題。作為人世間的過客,打算怎么與這個世界打交道,以一種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度過這一生其實很重要。
“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誠的生活”是歌曲《渴望》中的一段歌詞。真誠的生活簡單純粹,不用戴著面具。真誠待人,也真誠對己,何其自在!吨芤浊分姓f“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負重前行讓我們不敢有絲毫懈怠,在奮斗中領(lǐng)悟生活真諦。
“莫笑我是多情種,莫以成敗論英雄”是歌曲《壯志在我胸》里的歌詞。“戎馬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的豪情壯志絕不是一種失敗,那是一種義無反顧認真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不僅有風度,還很自信。
“好像一只蝴蝶飛進我的窗口”是歌曲《思念》中的一句歌詞。蝴蝶常被賦予愛情和自由的象征。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最重要的是牽掛,不是互相利用。
“任你怎說安守我本分,始終相信沉默是金”是歌曲《沉默是金》中的一段歌詞。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心中自有一桿秤,笑罵由人,安心灑脫地做人。
“有情義有擔當,無依無傍我自強,集百草要讓這世界都香”是電視劇《大宅門》主題曲中的一段歌詞,很好地體現(xiàn)了用大愛做小事的'精神擔當,散發(fā)著一股回向的大愛精神。
“今早的容顏老于昨晚,昨日非今日該忘”是歌曲《倆倆相忘》中的一段歌詞。我們無法改變生老病死的客觀規(guī)律,但可以調(diào)整我們的心態(tài),讓精神超然于皮囊,更有智慧地活著。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是歌曲《感恩的心》里的一句歌詞。人生坎坷,接納自己,珍惜花開花落。
【讀《好的孤獨》有感】相關(guān)文章:
《好的孤獨》讀后感04-08
《好的孤獨》讀后感(精選7篇)09-01
《復旦名師陳果:好的孤獨》讀后感06-18
讀孤獨之旅有感04-02
讀《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有感08-23
讀《你的孤獨,雖敗猶榮》有感08-11
讀《我是好女人》有感08-24
讀《好同學小米》有感11-10
讀《孤獨要趁好時光》有感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