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美》讀后感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談美》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談美》讀后感1
期末上自習勞逸結合的看完的一本書,民國大師的小品文果然不錯,不到十萬字把美啊藝術啊談的很是透徹。
慢慢走,欣賞啊。生命中美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欣賞可能是用心去感悟,而不是單純的用知識去考據(jù)與批評,對藝術的欣賞更多的是一種智慧吧。
看完感覺自己對美的認識又提高了許多,覺得自己更好看了呢,哈哈。朱老說人生應該嚴肅與豁達兼具,看來自己還是豁達有余,嚴肅不足啊。
讀書摘抄:
一言以蔽之,戀愛中的對象是已經(jīng)藝術化過的自然。
凡是藝術家都不宜只在本行小范圍之內用功夫,須處處留心玩索,才有深厚的修養(yǎng)。
悠悠的過去只是一片漆黑的天空,我們所以還能認識出來這漆黑的.天空者,全賴思想家和藝術家所散布的幾點星光。
在有所為而為的活動中,人是環(huán)境需要的奴隸;在無所為而為的活動中,人是自己心靈的主宰。
人性中本有飲食欲,渴而無所飲,饑而無所食,固然是一種缺乏;人性中本有求知欲而沒有科學的活動,本有美好的嗜好而沒有美感的生活,也未嘗不是一種缺乏。
《談美》讀后感2
當我讀了第一節(jié)的內容,是全然陌生的,一個全新的理論并不容易一下子就明白,但是好奇心會不斷催促我敲開新世界的大門。
藝術與生活我覺得是兩個相距很遠的事物,藝術是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但是生活確是充滿煙火氣的。但作者心中兩者是有一段距離,但依然可以完美的有機關聯(lián)。汪國真在《旅行》中說:凡是遙遠的地方對我們都有一種誘惑。不是誘惑于美麗,就是誘惑于傳說,即使遠方的風景并不盡如人意,我們也無需在乎,因為這實在是一個美麗的錯。
第二章中讓我最深刻的感悟就是距離產生美,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寫一個男人一輩子都有這樣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了,紅的變成了墻上的一抹蚊子血,而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成了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朱砂痣。其實紅玫瑰與白玫瑰兩個事物本身是沒有任何變化的,但是人的心態(tài)不同,看到一個事物就會不一樣。有一段時間我會為了考試來臨而焦慮不安,成績卻總是不能如我所愿。當我以很平和的心態(tài)去面對考試,感覺整個人積極向上的,成績也莫名相比之前要好很多。
文藝理論對于學識淺薄的我來說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但是當我試著用作者的思想放入我讀過的書中,或者來理解我生活中真真切切發(fā)生過的事情都是那樣深刻。也感受到這些有力的文字,浸潤我的心田,讓我用更獨特的視角去欣賞我的生活,欣賞我所遇到的一切。
《談美》讀后感3
這個作品用書信的方式解決了人們對于美學的疑問,朱光潛先生在八十二歲高齡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的“暮年心血”之作,從美學最簡單的'開始,為讀者講述一些關于美學的知識,我也學到了不少。
美學必須建立在一個基點上,這個基點就是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而不是從抽象概念出發(fā),是起源于人們的吃飯穿衣,男婚女嫁,獵獲野獸,打群仗來劫掠食物女俘以及勞動和生產之類日常生活實踐中極平凡卑微的事物,想起同學在生活中,學習中發(fā)現(xiàn)一些事物說它很漂亮,很美,大家都感到的美是真的美,我認為作者有句話說得很好,大概是:“美是發(fā)自內心的一種感知,你內心的一種認識,并不是根據(jù)一些概念來判斷的!蔽乙泊_實地意識到美是不能給它擬一個定義的,每個人心中的“美”都是不一樣的,不過讀了這個作品讓我感覺到“美”有些復雜,朱光潛先生分了很多方面來教我們如何學習美學,但不知為什么,我覺得這本書有一部分的內容只要讓我們稍加理解就可以了,不過有些我們必須要記住,比如: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都存在不同的美,我們要尊重這些美,而且絕不能把美學看成一門鼓勵自足的科學,把門關起來“自力更生”,要在哲學,歷史文藝實踐等等來學習,我想我現(xiàn)在的認識是極片面的吧!
人在勞動中開始形成社會,人在改造自然中也改造了自己,美在勞動中才可能體現(xiàn)出來,美在自然中也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
《談美》讀后感4
今天又是心血來潮,看到書架上有本朱光潛的《談美書簡》,正好電腦被兒子霸占,不如拿來讀讀。一開篇第一封信關于讀書的議論就于我“心有戚戚焉”了,對自己也是一個指導,因為自覺不算得真正的讀書人。
第二封信是談動,“閑人大半易于發(fā)愁,就因為閑時生機靜止而不舒暢”,倒是真的。每天閑時都做著同樣的事,上網(wǎng)、聊天、聽音樂、放音樂、唱歌,時間一長便覺無聊,因為畢竟不是正事。哪有忙著正事的人會發(fā)愁呢?即使正事讓你發(fā)愁也不可能給你時間正兒八經(jīng)的坐著發(fā)愁的,而是會拼命想方設法去解決,也就是說發(fā)愁的人往往發(fā)的愁也是無關緊要的。
可,“閑愁最苦”,不見“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嗎?大概是因為閑愁是有時間想來想去,于是越想越多,越想越愁吧。于戀愛中的人來說,閑時會胡亂猜測,胡思亂想,對方專一嗎?是否也在思念自己?或是根本就是在和別人說笑?于自戀中的人來說,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都非常重要,今天別人議論自己了嗎?自己的表現(xiàn)是否完美?完全沉浸在一些雞毛蒜皮的瑣事當中了。怎會不苦?
不過,愁有用嗎?“愁來愁去,人生還是那么樣一個人生,世界也還是那么樣一個世界。假如把自己看得偉大,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對于煩惱當有‘不值得’的看待”,對自己的看法不外乎這兩種吧,或是偉大,或是渺小,都不該在閑時發(fā)愁。
《談美》讀后感5
這個作品用書信的方式解決了人們對于美學的疑問,朱光潛先生在八十二歲高齡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的“暮年心血”之作,從美學最簡單的開始,為讀者講述一些關于美學的知識,我也學到了不少。
美學必須建立在一個基點上,這個基點就是從現(xiàn)實生活出發(fā),而不是從抽象概念出發(fā),是起源于人們的吃飯穿衣,男婚女嫁,獵獲野獸,打群仗來劫掠食物女俘以及勞動和生產之類日常生活實踐中極平凡卑微的事物,想起同學在生活中,學習中發(fā)現(xiàn)一些事物說它很漂亮,很美,大家都感到的'美是真的美,我認為作者有句話說得很好,大概是:“美是發(fā)自內心的一種感知,你內心的一種認識,并不是根據(jù)一些概念來判斷的!蔽乙泊_實地意識到美是不能給它擬一個定義的,每個人心中的“美”都是不一樣的,不過讀了這個作品讓我感覺到“美”有些復雜,朱光潛先生分了很多方面來教我們如何學習美學,但不知為什么,我覺得這本書有一部分的內容只要讓我們稍加理解就可以了,不過有些我們必須要記住,例如: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區(qū)都存在不同的美,我們要尊重這些美,而且絕不能把美學看成一門鼓勵自足的科學,把門關起來“自力更生”,要在哲學,歷史文藝實踐等等來學習,我想我現(xiàn)在的認識是極片面的吧!
人在勞動中開始形成社會,人在改造自然中也改造了自身,美在勞動中才可能體現(xiàn)出來,美在自然中也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
《談美》讀后感6
過去幾年,雖然沒看幾本書,但保留了一直買書的習慣,看書架上嶄新的書籍,想著它們可能一直在等我去看,這次看《談美》是因為這本書特別的薄,從名字上,也沒有書架上另外一些書看上去那么晦澀難懂,很幸運看了《談美》。
開篇就立刻吸引住了我,《談美》開篇所述,美是關注事物本身,而不是關注事物的.其他價值,比如看一棵松樹,看它風姿卓越,看樹是樹,而不是木材,不是什么植物科,只是松樹。這里和上一本《作文六要》的觀察有一些相似,我們觀察事物,可以有很多角度,觀察事物本身,美會更容易被看見。
賞美功力可以積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神類似于靈感,小時候不知為何我們要大聲朗誦,如果孩童時看《談美》就好了,這樣我可以早一點知道,朗誦多了,也許嗓門就會有記憶,如要作文時,喉肌也許會幫大腦做出選擇,發(fā)出一個腦細胞也意想不到的好詞來。漂亮的書法也是一樣,不一定是大腦去控制手寫出漂亮的字,而是因為練習足夠多,手部肌肉的記憶使得筆下生花。
足夠的聰明才智,并不能造就美,美很多時候是下苦功夫之后,創(chuàng)造的結果,文不按古,匠心獨妙,僅靠智商是不可以創(chuàng)造新的美。
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學會欣賞生活本身,觀察自己,或跳出自己以旁觀者的身份去觀察自己是否學會欣賞。會欣賞會更自由,雖然現(xiàn)在還沒有體會到其中的奧妙,但是我想,日常生活中多加練習,終有一日,可以體會到,會欣賞則會更自由的狀態(tài)。
《談美》讀后感7
很多人忙于追求文學,追求繪畫,追求創(chuàng)作,但無論是哪方面的藝術創(chuàng)作,最不該忘卻的就是對于美學的研究了。朱光潛作為中國近現(xiàn)代的美學研究者,他的書對于美學的研究可讀性是很大的。
他所談及的無言之美,正是脫俗的`心境,是一種沉默之美。很多事物,當你用語言抑或是聲音打破了這沉寂,就會破壞了這份兒美感,國人講究的意也就是此意吧。與其流露,不如稍有含蓄,與其吐肚子把一切都說出來,不如留一大部分讓欣賞者自己去領會。換句話說,說出來的越少,留著不說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
在影視作品中,就莫過于談及影視作品的留白。開放式的結局,留給觀眾無盡的心里蒙太奇,讓他們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自己去彌補影像的空白。我喜歡留白。
美感又在于殘缺,現(xiàn)實變得盡善盡美了,我們的奮斗從何而來?我們的驕傲又從何而來?人生最可樂的莫過于活動所生的感覺,就是奮斗成功的快慰。
藝術與實際人生的關系是怎樣的?朱光潛說,藝術本來是彌補人生和自然缺陷的。但藝術又與實際人生有著距離。物與人關系也是非常美妙的。
朱光潛從快感與美感,創(chuàng)造與感情,天才與靈感,創(chuàng)造與格律以及人生的藝術化等多方面來論述美的所在。語言通俗,也在無形中以談話的形式向讀者表述自己的美學觀點。
讀美學類的書,給人注入了新的鑒賞能力,起碼不至于在這商品泛濫,各種文化泛濫的年代迷失了自己尋找藝術的方向。
《談美》讀后感8
花了我近一個寒假的時間才看完一本薄薄的《談美書簡》,不容易啊,先給自己來點掌聲鼓勵一
下,畢竟這并非是本人所喜好的文學,更何況本書的內容結構如此嚴謹,使我在閱讀過程中多次自覺力不
從心,但時間并非是虛耗的,收獲暫且不談質量,就數(shù)量而言還是有個數(shù)字的。
《談美書簡》主要是以回答讀者的來信為方式,雖不是系統(tǒng)的美學研究著作,不能從中見識到朱光潛先生的研究成果,但朱光潛先生以一名導游的身份,成功地引領我們步入美學的殿堂,并從一些關鍵的`角度為美學的入門者進行了解說,極富啟發(fā)性。
例如在回答”怎樣學習美學“這一問題時,說他感觸最深的是治學的學風。針對美學是個旁涉很多領域的邊緣學科,以及國內”資料太少“這一特殊性,朱光潛先生指出:”研究美學的人如果不學一點文學、藝術、心理學、歷史和哲學,那會是一個更在的欠缺,而且會成為‘空頭美學家’“;要”學通一二種外語“,直接閱讀外文書籍;尤其應下大力氣去攻讀馬克思主義理論,但不迷信翻譯過來的書籍。
但時代的變遷,人們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想法也有所不同了,朱光潛先生即使功績碩大,但也早在1988年與世長辭了。當然,我在此并非是想否認他老人家的什么,僅想說:”只有不斷地創(chuàng)新與改進才能成就更大的成功,否則輝煌也將只能是曾經(jīng)的。“
《談美》讀后感9
《談美》本書一共有一五個話題討論,也就是一五第一封信。最先他先明確提出了“藝愈關心自身的內心、精神實質的快樂成長。實際上藝術美時時刻刻都沖斥在大家日常生活之中,從非常簡單的衣食住行而言大多數(shù)大家都是會挑選優(yōu)美環(huán)境清靜的'飯店用餐,由于感觀的達到能夠提升胃口。穿衣搭配早已是當代人每日必不可少的課程,這能夠令人更有信心每日能夠有一個完美的開端。房子裝修也是一門藝術美學課程,光亮寬闊、舒服早已是聽膩,而自身覺得和定義才讓它不同尋常,例如:歐式古典定義、田園風、東南亞地區(qū)覺得、日式家居家具或是中西合并等。與眾不同的家裝風格能夠意味著主人家的特有性,更能使他享有在其中。車輛基本上特性便是帶步,并且當代人更追求完美的是外型流線形、色調等。因此藝術美并不是實證主義,不是含有功利性心理狀態(tài)的心理活動描寫,藝術美能夠讓大家獲得內心上達到和精神實質上的享有!
在《談美》這書里,淺顯易懂,使我對藝術美學擁有第一次擁有清楚的了解。最美好的人生一定有美麗的人生觀,因此,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應讀一讀《談美》從入門到精通,扣人心弦的語言表達,會讓你喜愛上《談美》,看完后,一身輕爽,凈化處理了內心,提高了內心世界。堅信它會對你有一定的啟發(fā)的。
《談美》讀后感10
看完以后仍然疑惑“美”究竟為何?究竟如何判斷,又該如何體驗。
美是個人的標準、一群人的標準、一個時代的標準、還是純粹而客觀的標準?嘗以為,“美”類似玻璃制的容器(亦可是其材料、其碎片),它本身即是剔透而光華流轉的,它呈現(xiàn)、它承載、它放大。美既是其本體,又在于它加入了主觀元素后所呈現(xiàn)的變體;雖局限于它本身的形式,又不限于僅僅在這形式內所能傳達的內容。美的表象喚起快感;美的隱喻喚起聯(lián)想;美的形式脫胎于美的沖動,在既成的'形式中,某種美的原則被建立,它促使這種美的變體更容易被學習、被復制、被創(chuàng)造。美的形式是不斷演變而常新的,新的美的規(guī)則及標準被不斷創(chuàng)造、傳播,這不僅來源于美本身,還來源于文化、經(jīng)濟等社會各方面;美的聯(lián)想?yún)s往往有其共通之處,美的聯(lián)想指向個人的情感、與個人過往的經(jīng)歷、體驗、回憶。美的形式可以趨于客觀;美的聯(lián)想往往落于主觀。
“審美”落于個人,往往受特定時代內形成的各類“美的形式”的影響,繼而深入“美的聯(lián)想”,則又轉為個人獨有的體驗了。
【《談美》讀后感】相關文章:
談美優(yōu)秀作文08-07
《談美》讀后感07-27
談美讀后感06-03
朱光潛談美讀后感04-07
朱光潛談美讀后感04-07
《談美書簡》讀后感03-12
《談美》讀書心得02-14
談美讀后感10篇05-07
談美讀后感(10篇)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