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勇氣有感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勇氣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勇氣有感1
“那堂課有30名學生,可能有29位是想學的吧,但我無從得知。在最后一排的遠遠的角落里,有一位‘來自地獄的學生’沒精打采地坐著,像個幽靈!丝,我已經有25年的教齡了,然而面對‘來自地獄的學生’,我犯了一個沒有經驗的新手才會犯的最基本的錯誤:我完全被他困住了,這個教室中的其他人在我的視線中都不存在了。在漫長又痛苦的一個小時里,我把我所有的注意都投向了這個年輕人,竭盡全力想把他從僵化的麻木狀態(tài)中喚醒。但是我越努力,他好像越向后退。在我被‘來自地獄的學生’困住的同時,我忽視了其他學生的需要,使得其他的學生都成了可有可無的人!
讀完這一段話,我發(fā)現自己的心被帕爾默深深地觸動了!皝碜缘鬲z的學生” --- 對我來說,慶幸地是我并沒有遇到可以如此來形容的學生。只是,當日復一日地面對著這些調皮搗蛋到讓自己有些無所適從孩子們時,我也開始有些懷疑,自己是否真的適合教師這份工作。我還能像當初一樣和他們打成一片,陪他們玩陪他們哭和笑嗎?我還有能力教給這些孩子們那些我一直在努力教給他們的東西嗎?孩子們不是來自地獄,但他們真的是天神賜予教師的.天使嗎?
隨著自己在工作之余一點一點地看完這本書,自己的心也變得越來越明朗。多么美妙的一本書,這是教師能收到的最好禮物之一!帕爾默深入淺出的表達,指引著我重新認識自己,認識孩子們,認識教師這份職業(yè)。她說了很多,而我心中也裝著不少的想法。
讓孩子們做真正的天使!--- 這,是我現在最想說的一句話。
此刻,我還是一個教齡不足4年的人---這是我?guī)б荒昙壍牡谌齻年頭。還記得當初剛畢業(yè)來到這里,我對一切是多么的充滿激情和幻想埃當我第一次站在講臺上面對著那些可愛的面孔時,我對自己說:他們是你的天使,你將努力和他們一起在校園的天堂里分享每一個快樂的時光。隨著時間慢慢流逝,等到現在回頭一望的時候,3年的時間已經走過了。不能抹去那些為孩子們取得好成績而發(fā)自內心歡喜的日子,但除此之外呢?那些你一遍遍去解釋一遍遍去勸導的孩子,為什么不能真正進步一些呢?我悉心設計的課件,苦口婆心的誘導,他們?yōu)槭裁床荒芏嘣谝庖恍孔钇鸫a,為什么他們還是一樣上課坐不好,吵吵鬧鬧,下課東奔西跑讓自己擔心個沒完呢?
(教學勇氣)讓我靜下心來,重新開始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
“當我還不了解自我時,我就不了解我的學生們是誰!斘疫不了解自我時,我也不能夠懂得我的學科。”---先從帕爾默的這段話說起。佛語說,心中有佛,眼中所見便是佛。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審視自己教書的動機和方式。我們不該為了潛意識中自我的表現欲而去要求孩子們一起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教書的對象是孩子,所以教書的目的是做一切能讓孩子感到快樂、學到知識、找到理想的事情。不能因為教書是我的職業(yè),自己就把一切教學的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去。在教學的方式上,帕爾默要求我們要學會傾聽,“傾聽學生尚未發(fā)出的聲音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不斷地寬容他人,關注他人,關心他人,尊重他人;意味著不能匆忙地用我可怕的言語去填塞學生的沉默,并且不要迫使他們說我們想聽的話;意味著充滿深情地走入學生的世界,以便他或她把你看成是能一直傾聽他人真話的言而有信者!贝送猓覀儾荒軐⒆约浩綍r個人的不良情緒帶到教學中去。要學會控制孩子們的情緒,首先需要自己做到最大的耐心去控制自己的情緒。當你在為孩子們課堂上的小動作煩惱不已時,你是否也注意到了也許某次自己走進課堂時一個不經意的黑臉也已經嚇到了你眼前的這些孩子們?
孩子們是天使---我說這句話,是因為我發(fā)現自己需要重新好好認識孩子這個概念。一年級的學生幾乎還可以說是一無所知,調皮、貪玩、打鬧等等,其實這些不正是他們的天性嗎?我們難道要一直愚蠢地為這樣可愛而美好的天性而懊惱不已嗎?問題在于溝通協調的技巧和自己的心態(tài)!耙话愕卣f,小孩子了解老師的心,比老師了解孩子的心還要透澈。這是不足為怪的,因為,一個自由自在的孩子既能用他的機智保衛(wèi)他的生存,他當然要把他所有的機智用來擺脫暴君的鎖鏈,奪回他天賦的自由;反之,老師是不會去窺探孩子的心的,因為他沒有任何切身的利益促使他這樣做,所以他有時候覺得讓他偷懶或瞎鬧一陣反而對自己有好處!边@是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的觀點。要真正了解一個孩子的心理是需要非常多的知識和經驗的,但孩子的一些普通天性卻是可以好好去認識并把握的。他們貪玩,不聽話,些許的逆反,我們也許應該考慮給他們更多自由的空間;他們天真極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我們應該給他們更多施展的空間;他們需要被贊美,失落時需要更多的呵護;另外,我現在想,我們應該像尊重大人一樣尊重他們,這其中就包括多去傾聽。
孩子們是這個世界的天使。有多少人長大后懷念孩子時的純真簡單。∽鳛榻處,讓自己努力去做他們的朋友吧!安豢墒惯不喜歡讀書學習的學生對讀書發(fā)生厭惡的心情,不可使他嘗到讀書的苦味,以免他過了青年時期還覺得讀書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要“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理想”。
要讓孩子們做真正的天使。笑著的天使,即使他們在哭在鬧,那也是哭著鬧著的天使。
讀勇氣有感2
今天我讀了美國作家寫的《勇氣》這本書。
書中說到不管哪一種——勇氣就是勇氣。勇氣是第一次騎車不用安全輪;勇氣是去參加是智力競賽,而且題目是“曌”字怎么讀;勇氣是你有兩塊糖卻能留一塊到第二天;勇氣是到了開飯時間還拼命巴望者在“真”肉湯里還能有“真”肉塊;勇氣是讓別人最好離你小弟弟遠點;勇氣是晚上由你負責查看房間里的動靜;勇氣是你剛搬到新地方里大方的說:“嗨,我的名字叫偉力,你們呢?” 勇氣是吃蔬菜時不做鬼臉,先嘗嘗再說;勇氣是讀偵探小說時不先翻到最后一頁偷看“到底是誰干的”。勇氣是和別人吵架后你先去講和;勇氣是故意踩人行道的縫隙;勇氣是棒球比賽進入最后關頭,平分、二出局、滿壘,輪到你最后一擊;勇氣是你知道個大秘密卻答應對誰也不說;勇氣是讓陌是生人給你洗洗刷刷;勇氣是改掉壞習慣;勇氣是在別人都特別嚴肅的`時候,你突然想起一個好傻得笑話卻忍住不笑;勇氣是看見美麗的花愛它卻不摘它;勇氣是不開燈就上床睡覺;勇氣是坐車游覽到風景最好的地方時你被擠在中間;勇氣是知道還有高山就一定去征服;勇氣是上探太空,下探深海;勇氣是小草從下破土而出;勇氣是堅持自己的夢想…
讀了之后,我知道了勇氣有很多種,有的令人敬畏,有的平平常常。一個人只要具備了自信、寬容、堅定和知識,勇氣就會伴你左右,我肯定能成為一個有勇氣的人。
讀勇氣有感3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我讀了《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這些道德行為、道德言語,使我受益匪淺。課文講述了:“我”和父親在鱸魚捕撈日的前一個夜晚去附近湖中的小島上釣魚!拔摇焙透赣H放好魚餌,舉起魚竿,過了好長時間,有個大家伙上鉤了!拔摇被撕么罅獠虐堰@魚拉上岸。這條魚大極了,漂亮艷麗。但這條魚是在距離捕撈時間兩個小時前釣到的,就算是在無人知曉的情況,就算是花了好長時間,花了好大力氣的,就算釣到的魚再大,可父親也堅決地讓“我”把魚放回湖里去。
父親讓“我”把鱸魚放回湖中,這只是個小小的.舉動,可就是這小小的舉動卻讓“我”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使“我”在人生旅途中不取獲那些不歸自己的利益。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教育,把“鱸魚”放回“湖中”這樣道德是多么不容易。如果換作是我,我也不想放回湖中。
說到這些,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來。我有一次,黑蒙蒙的夜晚,我坐著三輪車回家。誰知,他竟然多找我一元。我拿著錢,想著:哈哈,這多出來的一元,我可以去買包零食吃啦!可這是人家多找的,要不要還給它?還?不還?我的心糾結萬分!斑抢!”只聽三輪車要騎走了。我一下子愣了一下,然后轉身跑過去,把一元還給他。
道德,道德!
讀勇氣有感4
午后的陽光,溫暖而愜意,透著絲絲慵懶。手捧墨香,細細品味;丹青妙筆,訴說著記憶深處的動人回憶;字字珠玉,仿若鋼琴鍵上的88個琴鍵,于有限中變出無限華美樂章。狄斯尼用那簡單干凈的文字勾勒出回味的種種,令我冥思——
風過,書頁翻飛,回眸間,又見屬于那個世紀的戰(zhàn)爭。那年輕的傘兵落在敵方區(qū)域時的焦慮不安;那位善良的婦女和她的丈夫的善意包庇;行蹤暴露,丈夫被殺時的不甘,德軍的無情;婦女女的撕心裂肺,傘兵的愧疚不安,一切的一切都在我眼前浮現。
當命運的齒輪悄然轉動,傘兵再一次找到婦女的門前,“你愿意把我藏起來嗎?”“哦,當然?!”簡單的對白,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埋怨,只有簡簡單單一句話,卻誰也無法想象,這是由一個法國婦女與一個素昧平生的傘兵說出的,充滿了對彼此的信任,他們用自己的生命作賭約,這是一種怎樣的勇氣啊!
這放手一搏的勇氣,這在丈夫逝世后能冷靜藏匿陌生人的勇氣,他們又為何用勇氣做出了生命的賭約呢?這不是一個未解之謎,只是因為他們有著相同的信仰,是的,信仰。他們來自大洲的兩岸,卻有著同一個愿望。他們向往著自由,他們堅信著希望,他們更崇尚著和平!這個集聚著人類日自古以來不變的信仰啊——和平!曾經有人說過,“信仰是沒有國土和語言界限的,凡是擁護真理的人就是兄弟和朋友”。正是因為有了信仰,有了追逐的目標與方向,有了信仰的那份執(zhí)著,他們才能不顧一切的用命來賭。
他們不怕嗎?怕。這是肯定的,可他們更怕自己為了茍活,而放棄這份信仰,放棄同樣追求信仰的人。這樣的自己,令他們厭惡,他們寧愿死,也不愿就這樣放棄,只因為一個信仰,一個凝聚千千萬萬人起義的信仰。為了實現這份信仰,多少的戰(zhàn)士們前赴后繼的.上戰(zhàn)場,他們懷揣著家人的擔憂,可心頭更為沉甸甸的是那民族的信仰,國家的信仰!他們誓與有著同樣信仰的人們,提著敵人的頭顱,踏著同胞的血淚,沖破如煙的戰(zhàn)場,將敵人趕出國土。他們來不及埋葬戰(zhàn)友的尸體,來不及沉痛慘死的親人,他們?yōu)榱诵叛龆鴳?zhàn)——和平!自由!希望!
美國人說,有信仰才有國家,法國人說,有信仰才有幸福,故事中這平凡的法國女人,有對自由的信仰,雖失去親人,可她是個幸福的女人;這偉大的法國人民,有對自由的信仰,雖有無數泣血的黑夜,可終究有個光輝燦爛的黎明,一個自由的國土,一個和平的地方。
窗邊風又起了,陡然回神,心湖蕩漾,泛漣漪,一圈開來一圈開去,久久不平。不禁感慨現在的自由社會,和平世界,又是又有多少的無辜戰(zhàn)士用生命換來的啊。人們痛恨戰(zhàn)爭,因為它奪取無數鮮活的生命,因為它讓自己的國家不再安康吧!
人人心中都有著一份信仰,你又是否找到屬于你的信仰?
讀勇氣有感5
人要有勇氣,勇敢地去面對生活中的事情。勇敢地去騎單車,勇敢地去炒菜……
文章講到在19世紀,英國的哈羅學校經常發(fā)生以小欺大的事情。有一天,一個高個子動手打剛來的新生。另一個新生,他很瘦弱。鼓起勇氣,用自己的行為感動了高個子。最后,那位被打的.新生成為了大政治家羅伯特.比爾,愿為陌生弱者分擔痛苦的少年,則是揚名全世界的大詩人拜倫。
美國總統林肯是一個勇敢面對生活的人。
7歲時,因為太窮,他的全家被趕出了原居住地,小林肯從那時便承擔起了撫養(yǎng)家庭的重任。
9歲時,慈愛的母親去世,林肯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擊。
22歲時,第一次經商失敗,生活陷入艱難。
23歲時,競選州議員落選。
24歲時,再次經商失敗,欠下巨額債務,16年后才全部還清。
25歲時,再次競選州議員,終于贏了,這多多少少讓他飽經滄桑的心得到了些許安慰。
26歲時,訂婚后正準備結婚,未婚妻卻突然死亡。
……
51歲時,當選美國總統。
失敗時,林肯卻說:“我的人生都只是滑了一跤,只需要勇敢地站起來罷了。”而文中那位挺身而出的小男孩也是鼓起了勇氣邁出第一步,接著就走向了成功。
小時候學走路,我也是成功邁出第一步,慢慢地學會走,學會跳,學會了跑。這時,我知道生活中不能缺少勇氣。
讀勇氣有感6
前兩天,我學習了《花的勇氣》這一課。讀了這篇課文后,我有所啟發(fā)。
花的勇氣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四月時去了一趟維也納,從失望——驚奇幾個心情中來形容當時的情況,作者的心情一般可以由一句話到三句話(文中的語言或按照自己的意思)來說明,如失望:‘四月的維也納真令我失望。大片大片的草地上,只是綠色連著綠色,見不到能讓人眼前亮起來的明媚的`小花。沒有花的綠地是寂寞的’(本句按原文的意思)”。再加上作者使用了比喻或擬人與排比句濃縮在其中形成了一篇簡單而又完美的記敘文">記敘文。作者從千萬朵在冷風冷雨中齊刷刷的冒出來的現象感到驚訝,因為花的身上居然富含著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勇氣!
我很佩服作者,他竟可以從花兒中知道人生哲理。我的啟發(fā)就是:“一個人只要有勇氣并勇敢的去面對世界,萬事皆可成!
讀勇氣有感7
作為一名教師,我一直在為做一個稱職的、優(yōu)秀的教師而不懈地努力著,自認為只要學生成績提高了,班級管理好了就是稱職的教師、優(yōu)秀的教師。而拜讀了《教學勇氣》一書后,我的心靈被震撼了,如同在黑暗中摸索的行人看到了指路的明燈。
《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是一本充滿智慧和理性的書,作者通過描述個人的心理經歷,直面那些為教學所恐懼、所糾纏的痛苦心靈的經歷。帕爾默告訴我們,“認識自我”是核心問題,他說:“當我還不了解自我時,我就不了解我的學生們是誰……當我還不了解自我時,我也不能夠懂得我的學科!苯處煹.內心包含著知識、情感、精神和意志,教育是帶領學生進行一次心靈之旅的過程。
我們能不能也像一些優(yōu)秀的老師那樣,把愛獻給孩子們,用心來教,為我們的教學注入鮮活的情感?帕爾默認為,良好的教學不在于教學技巧的純熟,真正好的教學源于教師正直、誠實的優(yōu)秀品質,這就需要教師擁有一顆博大的愛心。一個沒有愛心的教師,不管他的教學技巧怎樣純熟,我想,他也不會把學生教好。
冰心說:“世上沒有一朵鮮花不美麗,也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苯處熓撬茉烊祟愳`魂的工程師,他既要有“嚴父”般的嚴格要求,又要有“慈母心腸”的細心呵護。老師的愛能使自卑者自尊,使落后者上進,使悲觀者看到希望,使冷漠者燃起激情。在教學中,如果我們的教師多給學生一點愛心,多一些鼓勵,善于發(fā)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那么他們一定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習效率就不言而喻了。
讀勇氣有感8
最近比較沒空,所以寫讀后感的速度降下來了,但是我因此也有一些時間去反思我的生活,實踐書中的理論,所以有一些認識更深刻了。
今天聊聊人生課題,這是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我認為最重要的東西。
第一次聽到關于“誰的課題”的理論,是monself的一篇關于工作上的不順心的分析文里邊,新入職場的女孩遇到上司刁難,為了完成一個活動跑斷腿,累死累活,卻得不到上司的體諒,很多事情不是她分內的,為了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她也不得不自己去補臺。女孩很郁悶,于是找學姐傾訴,學姐問她,誰會為活動搞砸了負責,女孩說是自己,已經成為職場精英的學姐告訴她,誰為后果負責,課題就是誰的,所以不要去抱怨,全力做好,因為即使是別人的原因造成工作失誤,會被批評的依然是你自己。
“誰的課題”和課題分離,我個人認為,是我們做得最不好的一件事。舉個例子,我曾經在生寶寶前去剪了短頭發(fā),后來頭發(fā)長長了些,我想繼續(xù)留長,就不打算再剪,但是我媽三番五次勸我去把頭發(fā)剪了,覺得現在的狀態(tài)不好看。就算我明確拒絕,表示我沒有這樣的打算,她也持之以恒的隔一段時間就提一次。雖然是親人之間,我仍然為這樣的干涉煩惱不已。如果用書中的理論來解釋,就是沒有做好課題分離。發(fā)型不好看的后果是我自己承擔,所以剪不剪頭發(fā)完全是我的課題,但是我的媽媽卻為我不肯剪而難受不已,她不明白這跟她其實沒有關系。
說回人生課題。
阿德勒認為人生有三大課題:交友課題、工作課題、愛的課題?梢哉f是我們人生的幾個側面。不同的課題的人際關系有不同的距離和深度,那么課題的處理方式也會不同。工作上的關系門檻最低,難度也最淺,因為有工作這個紐帶;朋友的關系則相對難很多,沒有什么不可抗力讓你非得和某個人成為朋友,而朋友也有普通朋友、知己、閨蜜等等各種區(qū)分;愛的課題,戀人、夫妻、兄弟、親子,所有的課題中最難的一種,尤其是親子關系。
三大課題概括得非常精要,其實每一個課題都可以延展為無數個子課題,人際關系這門學問,真的太深了。
怎么正確的處理人生課題呢?
首先要知道,做事情不是為了尋求認可,我們不需要活在別人的期待中。可是有那么簡單嗎?我們從小到大,做很多事情都是為了尋求認可啊,努力讀書,為了取得好成績,獲得老師家長的認可;努力工作,拿出好業(yè)績,獲得領導同事的認可;甚至努力表現,獲得對象家人的認可。而我們的.身上,也承載著各種期待,我們也對別人有所期待,怎么可能不呢?
這里引入一個關鍵詞:賞罰教育。我們都受賞罰教育的影響,所以覺得尋求認可是正常的。但是阿德勒批判賞罰教育,為了尋求表揚而做某事,為了不被懲罰而不做某事,一旦沒有表揚和懲罰機制,就可能讓事情失控。而我們也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換句話說,我們首先要活出自我,然后才有自由。
其實這一點我覺得蠻好理解的。對于我自己的孩子,我不希望他成為討好型人格的人,所以當家人對他說你不乖,我不喜歡你了的時候,我通常都會阻止。這種思維,在長輩們,甚至很多同輩們看來,都是無比正確的吧,我們告訴孩子,你要乖,要聽話,這樣我才會喜歡你。寶寶會因為我們說了這樣的話而變得乖巧聽話懂事,更好管束。但是他們內心也更加不安。這樣的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其實很容易沒有自信沒有安全感吧。
不希望孩子變成討好型人格,其實就是不希望孩子活在他人的期待中。我們在無知無覺的狀態(tài)下,其實已經實踐了一些阿德勒心理學的理論了。(但是這也只是我不希望,是我的課題。孩子是怎么想的?他還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只好暫時不管。)
要再一次談到課題分離了。我們說誰為后果承擔責任,課題就是誰的,但是現實生活中很難分得開。孩子不愛學習,大多數父母都會焦慮,會想盡各種辦法幫他逼他學,但是往往收效甚微。父母為什么焦慮,因為沒有做好課題分離,孩子的學習是孩子的課題,不是我們的。那么,放任不管嗎?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好的前程,成長為一個有用的人,所以我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的未來考慮啊,我們難道不應該為孩子的未來負責嗎?并不是不管,在認清誰的課題之后,告訴孩子這是他的課題,他自己選擇怎么做,然后在他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但是不妄加干涉。好難啊,但是牛不喝水強按頭,有用嗎?或許會引起更大的逆反。
所以做好課題分離真的很重要,不干涉別人的課題,或許很多煩惱就消失了。我們覺得比較開明的家長,其實也是讓孩子擁有獨立選擇自己人生的自由的家長,這樣的家長往往親子關系不會太糟糕。
不讓別人干涉我們的課題,這點也很重要。太過在意別人的評價,我們就會容許別人對我們自己的事情指手劃腳,但這也許會讓我們覺得痛苦。別人的評價是別人的課題,你無法左右,你自己的事情,要遵循你的本心。
所以分清課題是誰的,做好課題分離,不干涉別人的課題也不讓別人干涉你的課題。事情就完了嗎?并沒有,人際關系不能變成這樣冷冰冰的進水不犯河水,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它只是一個入口,構筑良好人際關系的入口。
這里拋出一個觀點,自由就是被人討厭。點題了,是不是,本書的名字就是被討厭的勇氣。
有人想被人討厭嗎?恐怕沒有。有人是所有人都喜歡的嗎?恐怕也沒有。八面玲瓏是一種極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但是即使我們八面玲瓏,也做不到讓所有人都喜歡。所以,被討厭的勇氣說的是不要害怕被人討厭,即使被人討厭也是沒有關系的,不是什么問題,不要因為害怕被人討厭而去曲意迎合別人,勇敢的活出自己,自然有人欣賞和喜歡。
接下來,如何才能締結良好的人際關系呢?作者提到一個“共同體感覺”。宇宙,過去未來,都在這個共同體內。是不是過于寬泛,我們更常聽到的,是集體這個概念。阿德勒提出共同體的概念,并且將其中的組成因子劃分到“我”和“你”這樣的最小的個體上,因此提出,將對自我的執(zhí)著換成對他人的關心。把自己看成共同體的一部分,就會跳出這種自我中心思維,從而擁有更大的格局和更廣闊的視野。把這個共同體延伸到無限大,就無論如何都會找到自己的位置,跳出小集體思維。當我們面臨一些角色轉換的時候,擁有這樣大共同體思維是非常重要的,當我們退休了,或者與小集體無法找到歸宿感的時候,不妨將自己放在大共同體里邊看看,跳出眼下的杯中風暴。
建立橫向關系。這是一個相對縱向關系提出的概念。差別在于,人與人之間地位是否平等,F實是,我們大部分人都生活在縱向關系中,我們希望得到能力比我們強,地位比我們高的人的肯定;我們表揚孩子的進步和優(yōu)秀,我們批評或者處罰沒做好事的人?v向關系中,人與人的地位是不平等的。那么橫向關系呢?人的地位真的平等嗎?阿德勒提出的是,人與人雖不同但平等。不同,這個詞非常有意思,它沒有表達誰比誰強,誰比誰厲害,我們不同,有不同的能力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環(huán)境,但是我們是平等的。這種理念,是不是暗合了之前的很多觀點,不競爭、不比較、不自卑、不操縱、不干涉、不批評、不表揚、不評價,所有這些,原來都存在于縱向關系中啊。
在課題分離和橫向關系的基礎上,對他人的困難給予幫助,對他人的難題給予鼓勵,是締結良好人際關系的方法。我們在幫助他人的時候,感覺到自己的價值,獲得自信和勇氣,換句話說,覺得自己對他人有用,才能感覺到自己的價值。而從共同體的角度說,存在也是有價值的。
其實越寫到后邊,就越覺得阿德勒心理學太過于理想主義,與我們主流思維和心理背道而馳。但是仔細思考你會發(fā)現他提供給我們的是一種更好的思路和方法,會讓我們生活得更積極更有質量。但是踐行起來也真的是非常的難,因為人都是有惰性的,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把自己的心理透視得那么清楚,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去做出改變。話說回來,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啊,讓我們至少從自己做起,開始行動吧!
讀勇氣有感9
小時候,常問媽媽,“我是從哪里來的?”媽媽總是笑了一笑,摸摸我的頭,說:“你啊,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蔽蚁,大概每個孩子都得到過這樣的答案。
這個寒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西游記》,《西游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雖然由此改編的電視劇我也常常孜孜不倦,百看不厭。但一拿到這本經典小說,我就如同小雞啄米似的看了起來。細細讀來,小說里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地躍然紙上。虔誠執(zhí)著的唐僧;機智勇敢的`孫悟空;好吃好玩的豬八戒;忠厚老實的沙僧。
其中,我最喜歡孫悟空了。當孫悟空打敗了妖魔鬼怪,我總會為他歡呼;當他受到了冤屈,我也會感受到一種深刻的共鳴;當孫悟空被唐僧誤會,被逼回花果山,繼續(xù)當他的齊天大圣,但又當唐僧遇到危險,豬八戒趕到花果山向孫悟空求救,他也毅然去救唐僧時,我的眼中便充滿淚水。這就是我喜歡的孫悟空。
唐僧師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經的路上,共遇到了九九八十一道難關。這就好像我們成長道路上布滿的荊棘。最終,他們戰(zhàn)勝了難關,取得了勝利。“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句話用在他們身上是再恰當不過了。而我們,只要有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決心,也會取得最終的成功。人生有許多的困難,所以我們在此就要鍛煉自己不怕困難,以及堅定的不后退的信心。
《西游記》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對神話的幻想,它還給我善良,寬容,嫉惡如仇,有面對困難的勇氣。
讀勇氣有感10
“我的勇敢的卑微的伙伴,是燒不盡割不完的。在人們腳下,青青的點綴了全世界!”——他是多么勇敢;他是多么自信;他是多么……而我卻跟他相反,他擁有的勇敢和自信,我都沒有。
上課時,我不敢舉手發(fā)言,我害怕。害怕使我的心淹沒了下去,心無法再次站起來!遗聠栴}答錯了,同學們嘲笑我,譏笑我,指指點點的說我,怕傷了我的自尊心,怕……其實,我心里很想舉手,來發(fā)表我的意見,但我的手卻怎么也舉不起來,似乎扛了幾千萬噸的`重物。當看見別人站起來發(fā)言的時候,我真羨慕,也嫉妒他。當老師問得問題,我心里知道答案,可又敢舉手,當別人的答案跟我一樣時,我后悔當初沒有舉手發(fā)言。
表演時,臺上的笑容是凍僵的,臺上的神情是尷尬的,臺上的動作是不自然的,臺上的整個人似乎是裝樣子的。當臺下的觀眾看著我時,我感到很難為情。哎!勇氣又沒了。
做作業(yè)時,自信又溜走了。當我在思考題目時,知道了答案,可我卻不敢肯定這答案對不對。三思……三思……再三思……答案還是這個,那我下不下筆呢?我的手在顫動,心在搖晃,腦子在思考,難道就這樣空著嗎?
如果我跟那位小朋友比起來,我是微不足道的。我現在就是缺乏四個字:
勇敢 自信
我腦子里出現了一行字:我的勇氣何時來?
讀勇氣有感11
讀完這本書最核心的收獲是:人的一切煩惱來自人際關系。
從時間軸上來看,人的一生是由很多個不停連續(xù)的點構成(我理解為隨著時間流動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事),就像自由跳舞一樣,只要跳動就會離開原位置,但是剛開始跳舞的時候我們是不明確最后會停在那個點上的,不知道未來會遇到誰,發(fā)到什么故事。這也是人生未知的魅力所在。我們要聚焦的、能把握的就是每一個此時此刻。
人是會隨著時間變化而變化的。最終會變化成什么樣子,起決定因素的是我們做的每一個選擇。我們的現在就是曾經每一個選擇的疊加結果。換句話說,幸運是我們的選擇,不幸也是我們的選擇!叭耸菚淖兊摹笔潜緯撌龅那疤。
社會的.最小單位是2個人,所以說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自存活。譬如你生下來沒有人喂食,你活不下去的。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就要處理人際關系。性格是人如何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思想、是行為的傾向性、是生活方式的體現。處理問題的方式又和我們的性格有關,可以說,性格與人際關系相輔相成。
性格里,有些人自卑,有些人自信,有些人自負,這些都是人追求優(yōu)越感天性過程中產生的。不管自卑還是自負,都是因為無法達成理想中的自己,又不能接受自己的無能的行為表現。自卑感是對自己的價值判斷低,有“我做不到”的意識?梢詮耐瓿尚∧繕碎_始來增強對自己的了解,建立“我可以”的自信心。如果是自卑情結,思維邏輯是“因為我……所以做不了……”,強行給事件建立因果關系,以此作為不愿意改變現狀的借口。表現的目的是為了將人際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如果沒有意識到是在不斷的對自己撒謊,在對他人撒謊,這種情況是很難改變的。
自負是放大自己的能力,是達不到理想中的自己又想顯示自己特別性的一種手段,以此營造出虛假的優(yōu)越感。生活中也有夸耀不幸的,用不幸的事件或過去作為支配對方的武器,比如有些人會拿原生家庭作為自己行為不當的借口,本質上也是無法接受無能的自己,用不幸顯示自己的特別,在弱勢的情況下仍然要掌控主動權,以達到避免傷害的目的。老話說,缺什么就炫耀什么。
那如何恰到好處地獲得幸福呢?作者認為幸福不是為了獲得別人認可的優(yōu)越性,幸福是追求在人際關系中解放出來的自由。而自由是毫不在意別人的評價、不害怕被別人討厭、不追求被他人認可。所以,幸福是獲得人際自由,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要活得自由,就要達成兩方面的人生目標——行為層面的自立和與社會和諧相處,心理層面對應的是自我接納、他者信賴和他者貢獻。我認為完成這兩個人生目標的過程也可以是建立自信的過程。
自卑、自信、自負是源于人追求優(yōu)越感天性,自卑和自負是在追求優(yōu)越感的過程中看到了現實與理想的大差距,聚焦在“我沒得到什么”上,產生了“我無能”的意識。自信是在追求優(yōu)越感的過程中看到了現實與理想的大差距,聚焦在“我給予了什么”上,產生了可以“我可以做更多”的意識。自卑自負是以自己為中心,他人都是需要發(fā)動戰(zhàn)爭攻勢的敵人,戰(zhàn)勝了就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戰(zhàn)敗了也要找借口說服自己沒有輸。自信是以他人為中心,他人都是可以信賴的伙伴,想的是我可以為這個人、這個團體付出什么,在貢獻中收獲價值感。自信能夠承認自己的不行(普通),并將關注點轉向可以努力改進的地方,最終形成“我有能力”的心理意識。
自立的人有貢獻,有貢獻的人能與社會和諧相處,能和諧相處的人有價值感,有價值感的人有自信。自信的人能接納自己的不足,能變得更好。
此外,作者還提到在人際關系中我們要做到課題分離,即這件事的結果該由誰承擔?我們處理人際關系就好比可以將馬兒帶到河邊,可以鼓勵它,可以提供援助,但喝不喝水我們不能強行逼迫。就像孩子學不學,我們可以引導但不能用武力等讓他屈服,這樣會讓親子關系僵化,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
關于課題分離,作者提到的“回報思想”對我也是很有啟發(fā)——無論別人做什么,最終決定如何做的都是自己。比如有些人就是很喜歡請客請來請去的,喜歡AA制干脆利落的人就會很困擾,覺得不回請又欠著別人什么。這時候區(qū)分請是別人想請的,你可以拒絕,也可以選擇不回請是很有必要的。
以上把握此時此刻、自立、與社會和諧相處、自我接納、信賴他人、為他人貢獻獲得價值感、課題分離都需要很多很多的勇氣,這就是我全部的收獲。
讀勇氣有感12
春花秋月總能引發(fā)詩人的感懷,而寒來暑往卻能激起老師的惆悵,在你我的教學生涯里,這樣的疲憊,迷茫偶爾會悄悄浮上心頭,我們不知道“明天”是否還有繼續(xù)的勇氣。
面對教師這種心靈的迷失,帕克,帕爾默在他的《教學勇氣》一書里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從生物學、心理學、甚至物理學、化學、宗教等領域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他的很多觀點都給我震撼的感覺,加之字里行間自然流露的對教師人性的充分理解和尊重,讓我更加愿意用心去聆聽,去體會。帕爾默認為教學的困惑主要來源于教師的教學行為與自我認同的分離,而當分離產生后,面對源自內心的恐懼,教師只能在面具后隱藏,與內心隔離、與學生隔離、與學科隔離、與同伴隔離……此刻,教師深感疏離的痛苦,深切渴望“不分離”。所以,帕爾默呼喚讓我們重新認識自我,坦然面對恐懼,積極重建聯系,在“共同體”中實現真正的教學,也重新找到自我的價值和教學的勇氣。
毫無疑問,《教學勇氣》正是冥冥中我們所要追尋的答案,更是對我們內心呼喚的回應。讀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掩卷沉思,會不自覺地把帕爾默的描述和我的心靈狀態(tài)或教學狀態(tài)進行比照,在比照中感慨、頓悟!
1、“當我們把某種認定的方法技術捧上天的時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師感到被貶低,被迫屈從于不屬于他們的標準。這時,他們必然會感受到痛苦!
的確,在現實的教改實踐中,時不時會有某種“教學方法”的流行,在流行的季節(jié)里,正如大家對“名牌服飾”的追隨,不論內心是否真正認同,不論是否真的契合自身特質,大家都會自愿或不自愿的去使用,惟恐自己被排除在潮流之外。這樣的使用,效果可想而知。做為一個普通教師,我不敢惶論這種流行的是與非,但我真的感受到“理性消費”的必要。當我們要選擇某種“流行”的時候,我們應該先深入的去了解它,也深入的'追問自己“這種方法所體現的價值是我所推崇的嗎?我有推行這種方法的個性特質和優(yōu)勢嗎?”。帕爾默認為“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的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边@與我們中國的說法“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對于這一點,我深有體會,當我初遇“嘗試教學法”的時候,那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學的樂趣。而當年的激勵納粹“棒、棒、你真棒!”每次在別人的課堂聽到就不自在,在自己的課堂使用也覺得羞愧,那時,我也會責備自己的落伍,而今,帕爾默終于令我釋然,與其違心地痛苦地“時尚”,不如真實地坦然地放棄!
2、“也許課堂既不應以教師為中心,也不應以學生為中心,而應以主體為中心”。
我們的教學經歷了“學科中心說”“教師中心說”,而今已步入“學生中心說”,學生和學習過程比教師和教學過程更重要,教師的角色在促進者、學習同伴和必要的監(jiān)控機制間轉換。而帕爾默認為這幾種方式均有啟發(fā)性和優(yōu)點,但又未能完全解決問題,要么教師成為權威,要么學生永遠不會犯錯。他提出應該以“第三事物”成為課堂的主體,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共同專注這一“偉大事物”,構建復雜互動的真正學習“共同體”。在“共同體”中,沒有單方面的教學者,也沒有單方面的接受者,更沒有單方面的成長者,它就是一個五行相生相克的“相互影響”的系統。在這樣的系統里,真正的教學和教師的自我完善也就產生了。讀到這里,帕爾默為我們描繪的美好愿景宛如就在眼前,只是,要實現它,真的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不過,我們已經上路了,不是嗎?
3、“除了問一個誠實而開放的問題外,‘明確委員會’成員禁止以其他任何方式與焦點人物對話”。
帕爾默認為“要想在實踐中成長,一個是達成優(yōu)質教學的內心世界,一個是由教師同行所組成的共同體!睂τ诤笳撸覀儸F行的教育體制非常重視,我們通常稱其為“同伴互助”,在“同伴互助”中許多老師走出孤獨和封閉,在互幫互助中迅速成長起來。但帕爾默的“明確委員會”與我們的“同伴互助”相比,卻是別有一番洞天。需要幫助的人被稱之為“焦點人物”,“明確委員會”以一種匪夷所思的方式幫助他——“沒有忠告、沒有過量確認、不會把問題轉移給他人,不用提建議。共同體的成員只會提焦點人物誠實而開放的問題(如,這樣的事情以前發(fā)生過嗎?你有什么感覺?)……”
讀到這里,我的好奇心被極大的激發(fā)——這樣有助于問題的解決嗎?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終于陷入了另一種沉思。帕爾默認為,如果“明確委員會”成員不能走進另一個人的心靈,其實根本無從知道另一個人所問問題的答案。而且除非這個人發(fā)自內心的領悟,否則任何的建議也會收效甚微。所以,只問問題好了,需要做的其實只是幫助焦點人物發(fā)現內在的智慧。從這一點上,我們不難看出帕爾默不淺的心理學造詣。他的觀點甚至對于我們“幫助學生”也有同樣的借鑒意義,我們應該真心地充分地聆聽學生的聲音,在那開放的空間里,接受學生也接受自己。
《教學勇氣》如同一位深刻的摯友,讓自己在思考與追問中款款撣去滿身的浮躁和疲乏!
讀勇氣有感13
信念,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念,因為信念是一個人前進的方向,目的地,但方向有了,卻不一定能夠到達,這時便需要的是前進的勇氣。
祥子,一個樸實的名字,也曾代表一個樸實的人。當他剛進城時,他便擁有了信念,他要擁有屬于自己的`一輛新車,信念賦予了他勇氣,他的強壯能干使他在幾年內便擁有了新車,但好景不長,他的車在一次拉客時被兵繳了。他的信念讓他沒有放棄,但后來一切的阻撓,虎妞的狡詐,惡毒讓他徹底失去方向,時間就如惡魔慢慢撤去了祥子天真
.樸實.努力奮斗的品質,卻為他覆蓋上了一件丑陋.空虛.墮落的外衣。祥子是不幸的,但這不能成為他失去信念的理由。只是他沒有真正的勇氣與更堅定的信念。
我似乎也曾有這么一位朋友,雖然是在小學便認識的。曾經,我們倆都是班里的好學生,都有自己美麗天真的愿望,也就是我們眼中的信念。從小,我們倆你追我趕,互相競爭,互相,也創(chuàng)下了班里許多的第一。正當我們都正輝煌時,班里一些不想要學習的同學開始與初中的一些人交往,學了一些不良習慣,和他們一起打架等做一些不良行為。而他也正是他們其中一位的朋友,在他的朋友的慫恿下,他開始嗎慢慢走向彎路,染上了許多壞習慣,學會賭博.吸煙。我為他感到十分惋惜曾有一次我勸阻他,他卻不聽,反而慫恿我加入他們的行列。就這樣,我失去了一位曾與我針鋒相對,相互競爭,相互進步的摯友。
他又何嘗不像駱駝祥子一樣,曾經也擁有著天真美好的信念,也擁有著走向成功的勇氣,但是他的信念卻十分容易動搖,勇氣在環(huán)境的消磨下消失。從此,這個社會多了一匹害群之馬,而少了一個有用之才。
人,最重要的是信念;信念,最需要的是戰(zhàn)勝誘惑的勇氣。一個堅定的信念能讓你在涂中不迷失方向,走了彎路。一股從內心而來的勇氣,能讓你在途中跨過障礙,躲避陷阱,拒絕誘惑。
讀勇氣有感14
暑假里,我讀了管家琪老師寫的《勇氣訓練班》這本書。這本書內容豐富,情節(jié)精彩,讀后令我受益匪淺。
看見她們的勇敢,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我以前跟哥哥一起去小樹叢“探險”的'事。我們走到一些舊房子前時,哥哥突然“消失”了。我驚恐萬狀地大喊“哥哥!哥哥!”但沒有人回答我。只見那破舊的房子旁邊的樹林里枝枝杈杈,一片漆黑,好像張牙舞爪的幽靈……難道哥哥被幽靈抓走了?我越想越怕,最后竟然哭了起來。突然前方傳來了一陣鬼哭聲,我沒有防備,差點被嚇暈。“哈哈哈……”一陣笑聲傳來,原來是哥哥,他在房子背面,原來只是虛驚一場。
五年級:鐘以恒
這本書講述了《勇氣訓練班》和《勇敢的公主》這兩個故事,其中我最喜歡《勇氣訓練班》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講述了四年級一班轉來了一個叫蕭丹禎的新同學,,他說他有一個只有他自己才能看見的隱形朋友——小威,他們準備在一個經常出現幽靈事件的橋墩下舉行毛骨悚然的勇氣訓練班。很多同學聽后都紛紛報名了,他們都說自己有勇氣參加。當第一關剛開始,蕭丹禎尖叫了一聲,許多同學都跑走了,只剩下班長劉巧慧、林齊繽,蕭丹禎和李樂淘。最終劉巧慧設法嚇跑了蕭丹禎,讓他承認世界上根本沒有鬼,我對她們的勇氣感到深深的佩服。
《勇氣訓練班》這本書讓我提升了勇氣,使我變得更加勇敢,我從中明白了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妖魔鬼怪,很多所謂奇奇怪怪的事其實都是人云亦云,或是在傳播過程中人們添油加醋的結果,我們沒必要害怕,要做個勇敢之人。
讀勇氣有感15
我曾經在僅有的幾次授課經歷中總結教學的經驗,并且問自己,為什么選擇課堂?為什么選擇孩子?試圖從最本源的地方來總結答案,但僅有的經歷讓自己很是迷茫。
閱讀了《教學的勇氣》,這是一種絕對不同于傳統教學理念的新思維,很快,她占據了我的頭腦,我十分興奮,甚至有些欣喜若狂,恨不得把她提到的一些內容拿去應用,但這樣想也并不是十分正確的,一個好的理念和思維,如果能夠應用到生活的各個角落可能需要太久太久的時間。放眼當下的課堂,足以顯得她的思維和想法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可能還僅僅停留在腦海的烏托邦。
無論烏托邦也好,由點到面也好,對一個新的思維和理念我們總應該帶著批判性的思維去看待,而《教學的勇氣》也應當如此。
教學是兩個角色的故事,教的角色便是授課者,學的.角色便是聽課者,好的教學無非就是正確處理好了教與學的角色關系,而在我看來《教學的勇氣》恰恰是圍繞如何處理這樣的關系而提出來一系列的方法論,這些提出的方法可操作性也難易不一,下面我想就書中的一些觀點談談我的看法。
書中有提到權力和威信的區(qū)別,倡議教師要認清自我,用自我魅力來感染學生,而非依靠外界權力來約束學生。我對這樣的觀點表示認同,師者的的確確應該通過自我魅力來感染學生,讓學生由心對師者產生一種“敬”,但如何去散發(fā)個人魅力呢?似乎成為了一個難題。在這里,拋卻師者個人學識程度不講,我自己認為,讓學生對師者產生崇拜或者信服,第一堂課是重中之重。
如何去上好第一堂課呢?結和此書內容和我自己的一點點體會,第一堂課應當給孩子們一個好的印象,多講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并在這些話題上面稍做加深,讓孩子們由心去產生敬佩。除此之外,要多和孩子們交流,讓孩子們覺得你是一個老師的同時也是他的朋友即可。我想這樣的第一堂課一定會對后期的課堂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再者,我想談談關于文中提到的幾條理論,即這個空間應該既有界限又是開放的,這個空間應該既令人愉快又有緊張的氣氛,這個空間應該既鼓勵個人表達意見,也歡迎團體的意見,這個空間應該既尊重學生們瑣碎的“小故事”,也重視傳統與紀律的“大故事”,這個空間應該既支持獨處又隨時有群體的資源支持。針對這幾點我認為作者闡述的相當詳盡,所以我還是想從如何操作方面說說自己的看法。
課堂之上如何真正實現如上的關系呢?我認為師者和老師各自的角色定位十分重要,把課堂交給學生,但又不能脫離老師設定的軌道這就要求老師做到課堂導演的角色,給孩子們可能大的空間去綻放自我,又要把控全局,既要不時融入孩子們當中,又要即使給孩子們自己處理問題的機會,我想這樣的效果一定需要前期的準備和豐富的經驗。也只有這樣,我們想給予孩子們想要的課堂才會不期而至。
好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有太多太多,但終歸不能統一而論,無論是書中涉及到的還是沒有提及到的,我們是在探索的路上,我們可以堅信的那便是用心去愛,用心愛孩子們,讓孩子們得到快樂和幸福,我想這就是我們如此用心愛的意義所在。
【讀勇氣有感】相關文章:
讀《花的勇氣》有感04-23
《教學勇氣》讀書心得02-15
《被討厭的勇氣》的讀書心得08-06
《被討厭勇氣》讀書心得09-10
勇氣讀后感10-11
被討厭的勇氣讀書心得05-18
勇氣02-18
花的勇氣讀后感09-08
《被討厭的勇氣》讀后感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