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彌兒》讀后感范文4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愛彌兒》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愛彌兒》讀后感范文1
最近,我仔細品味了《愛彌兒》這本書,其實在大學期間已經粗粗閱讀過,那時候對這本書就印象深刻,現在回味起來,不得不說的是書中的理念對現在當教師的我來說是種沖擊,在閱讀之后也有些想法想說上一說,與眾人交流。
我對這本書上的很多觀點很感興趣,如書中第二卷中,寫到:如果孩子長得很聰慧,如果他天生就愛無緣無故地啼哭,我就讓他白白地哭一陣,得不到一點效果,這樣,就可以很快地使他擦干他的眼淚。如文中的:“要愛護兒童,幫他們做游戲,使他們快樂,培養(yǎng)他們可愛的本能。你們當中,誰不時刻依戀他始終是喜笑顏開的童年?你們?yōu)槭裁床蛔屘煺鏍漫的兒童享受那稍縱即逝的時光,為什么要剝奪他們絕不會糟蹋的極其珍貴的財富?他們一生的最初幾年,也好象你們一生的最初幾年一樣,是一去不復返的,你們?yōu)槭裁匆鼓寝D眼即逝的歲月充滿悲傷和痛苦呢?”“遠慮!使我們不停地做我們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使我們常常向往我們永遠達不到的地方,這樣的遠慮正是我們種種痛苦的真正的根源。象人這樣短暫的一生,竟時刻向往如此渺茫的未來,而輕視可靠的現在,簡直是發(fā)了瘋!這種發(fā)瘋的作法之所以更加有害,是因為它隨著人的年齡而日益增多,是老年人時刻都是那樣的猜疑、焦愁和吝嗇,寧愿今天節(jié)約一切而不愿百年之后缺少那些多余的東西。因此,我們現在要掌握一切,把一切的時間、地方、人和東西;我們個體只不過是我們自己的最小的部分!
書中在談到孩子幼年教育時,表示了這樣的意思,孩子在到達相應的年齡階段必然會明白一定的道理,這時在進行教育即可;孩子在12歲之前,可以不去學習,這樣可以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作者的意思是在孩子在有了真正的`理解能力后再去學習,相信能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而在年幼時進行的所獲得的效果其實是為0的,或者可能是獲得教育者相反的學習效果。對于這個觀點,我深感同意,孩子在幼年時對于一些有政治性意義或者相類似的東西是沒有觀念的,這時讓他們了解和學習相關的知識,是很難有共鳴的,得到的結果其實也是很差的,或者說無。從小給他們灌輸一個概念,起到了什么效果,是不是也如書中所說,可能會取得反效果呢?這我不得而知,不過,我想,對于學生的教育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這一教育理念應該貫徹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去,這樣才能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書中,還有這么一段話,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yǎng)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且在這種興趣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在這段時間,也正好使他慢慢養(yǎng)成持久地注意同一個事物的習慣。”盧梭的這段話有三個關鍵詞,是“興趣、方法、習慣”。的確,任何事情都離不開這幾個詞。沒有興趣,就不會有動力。因此,興趣是前提。我認為應該保持孩子對事物或學問的好奇心和孩子在學習時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如孩子在學習起步時,教師應該不要吝嗇自己的贊賞,要給予孩子肯定。
《愛彌兒》是一本不尋常的教育著作,而且開篇的第一句就讓人覺得這是蘊涵著深邃哲理和沸騰感情的文化結晶!俺鲎栽煳镏髦值臇|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焙敛谎陲椀乇磉_了自己主張人性本善,主張教育目的在于培養(yǎng)自然人,主張改革教育內容和方法,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fā)展。
縱使人性本善的理論是高尚的,但是從時代的立場來看,從進化的發(fā)展史來講,也是不科學的。教育如果只培養(yǎng)自然人是不行的,教育并非不顧社會和時代的發(fā)展而讓人性生物般地任性發(fā)展,而是要靠教育作為橋梁,把兒童引向社會。當然,如果我們現代的教育不顧天性的發(fā)展而硬把成人所需要的向兒童灌輸,是錯誤的;但像盧梭所說那樣放縱天性而忘掉社會需要,同樣也是行不通的烏托邦。每一個國家都是按照他所需要的或者生存規(guī)律需要的人才來塑造人,這是無可厚非的。如果真的有上帝,上帝創(chuàng)造了我們,但是并沒有教我們怎么樣的去做,我們也不是有意的去讓人性善的東西變壞,也不愿意去強使一種土地滋生出另一種土地上的東西,更不愿意讓自然的生物變得歪歪扭扭。教育的道路是曲折的,上帝并沒有教我們如何走捷徑,我們只好在曲折中摸索,我們的宗旨就是美好的教育!
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不是在推卸責任,像我一樣的千千萬萬的教師,當然明白自己身上肩負著重大的教育使命,也在竭盡全力地用自己的良心和才能培養(yǎng)出社會所滿意的人才。我只是希望社會不要把所有的教育責任都推給教師,我們的教師確實是很偉大的人,犧牲了自己成全了別人,我們雖然愿意承擔起全部的責任,但是并不代表我們可以承擔起全部的責任!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請支持我們,一起來當園丁,共同攜手創(chuàng)造更美好的園地!
《愛彌兒》讀后感范文2
本學期,我讀了《愛彌兒》一書,淺嘗這本書中的教育談論,我加深了對生活中有關孩子的教育案例的認識,理解了小事背后所蘊涵的教育意義。《愛彌兒》這本書寫的是作者對愛彌兒的教育過程中所遇到的事情及作者的經驗體會。它深入淺出,談到家庭教育和教師的重要性,涵蓋了不少平日我們忽視或不知的教育哲理。現在,我結合本書中令我有所啟迪的語句,簡單地談談我的看法。
“鍛煉他們的體格,使他們能夠忍受酷烈的季節(jié),氣候和風雨!边@句話講的是母親對孩子過于保護,讓孩子在最舒適的環(huán)境下成長,使他們變得嬌弱,實則是危害。母親對孩子的溺愛其實是一種殘酷。讓孩子在童年時期少受痛苦,卻讓他們在達到理智的年齡時,遇到更多的痛苦,豈不是愚蠢?
醫(yī)藥這一學問危害大!拔也恢泪t(yī)生給我們治好了什么樣的疾病,但給我們帶來的病癥是足以害死人的,例如懦弱,膽怯,輕信和對死亡的恐懼。”雖說醫(yī)生能治好身體,卻消滅了勇氣。若我們成天將時間消磨于怎樣保全自己的生命,那么即使我們擁有不死之身,生命也是沒有一點價值的。
“讓孩子把保姆當傭人看待……保姆來看望,就讓孩子不要理睬!别B(yǎng)育孩子本是父母的義務,但有些母親從小把孩子交給保姆撫養(yǎng),卻又怕自己跟孩子不親,就讓孩子將保姆當作傭人對待,并且在后來保姆來看望的時候,不予理睬。這其實是教會了孩子“忘恩負義”!
孩子遠遠離開家庭,住在寄宿學校,母親不愿哺育自己的孩子,孩子則不愿培養(yǎng)孩子。一些父親用錢雇來一個人替他完成他所擔負的責任。這個人就是教師。其實,這個被雇來的人被不能被稱為“教師”,更確切地,我們可以稱之為“導師”。一個能夠被金錢收買的人,一個自己都沒有受過培養(yǎng)的人,孩子能放心地交給他嗎?這里提到的這個人,與其說是教師,不如說是用錢雇來的奴仆。如果家長能夠真正意識到“父親”的作用,就不會如此輕易而放心地讓別人來擔任這個角色了,F今,那些錢財萬貫的人,流連于醉酒的娛樂場所和金屋藏嬌的溫柔鄉(xiāng),卻唯獨沒有親情,沒有家庭感,內心空虛,何嘗不是引人深思的問題呢?父母之間,親子之間缺乏家庭的愛與生活甜蜜,不良道德就來填補這些空缺了。
孩子的習慣和意識要從嬰兒時期就開始培養(yǎng)。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遠近判斷能力,當孩子伸手想拿到遠處的東西時,卻發(fā)現夠不到,就哭泣。這時,我們應該抱著他一步一步地走到那里,而不是把東西拿過來給他。但若孩子發(fā)現自己的哭聲可以讓他得到東西時,就會不斷地以哭泣來“命令”大人幫他做事。這種習慣從小就不能讓他養(yǎng)成!所以,當孩子一聲不響得使勁伸手的時候,因為他不能估計他和東西的距離,我們可以抱著孩子一步一步地走到東西那;當孩子又哭又鬧,又一邊伸手時,就是“命令”,我們則采取不理睬,忽視的態(tài)度。雖然孩子的大腦還沒有發(fā)育完全,但在這些生活細節(jié)里,他們儼然是“小大人”了。一旦你讓他們發(fā)覺了哭泣能讓他們“為所欲為”,家里就要哭聲不斷了。
“身體和手臂都自由的孩子,一定比束縛在襁褓里的孩子哭的次數少。孩子哭,如果可能,馬上給予幫助。如果你不能夠解除他的痛,就應當鎮(zhèn)鎮(zhèn)靜靜的,切不可用撫弄的辦法叫他不哭。你的寵愛不僅醫(yī)不好他的疼痛,反而使他懂得怎樣取得你的疼愛。一旦他知道你可以隨他擺布,他就變成了你的主人!
孩子的哭泣是對疼痛或不適的一種表達,就像我們的.說話一樣。如果我們慌亂地撫弄,不但解決不了問題,而讓孩子知道哭聲可以給他“權利”,就完了。你愈是對孩子的哭不感到厭煩,就愈是不會為了要他們不哭而自找罪受。少去嚇他們或者慣他們,他們也就沒有如此的膽怯和倔強,也就能更好地保持他們的自然狀態(tài)了。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家長給孩子的玩意兒,金的,銀的鈴鐺,小水晶片,各種各樣的稀奇玩具。多么沒有用處卻有害的東西啊,讓孩子從小就養(yǎng)成奢侈和虛榮的習性。所以,別給他們什么鈴鐺,稀罕玩具。幾根有葉子和果實的樹枝,一只可以聽到其中顆粒發(fā)響的果子,一截可以供他咂,供他嚼的甘草,這些東西,同那些玩具一樣,也能夠使他玩得挺高興,并且還沒有使他一生下來就習于奢侈的弊害。
“孩子學說話的時候,不要過于挑剔他語言上的小毛病!边^于挑剔,會讓他們講話變得羞羞答答,說話也變得咬文嚼字,裝模作樣,整一個無聊討厭的腔調。孩子應該有屬于自己的靈動的腔調!
“凡是你打算給他的東西,他一要就給,不要等到他向你乞求,更不要等到他提出什么條件是才給!蹦阋o孩子東西,就高高興興地給,拒絕的時候,就要表示不喜歡的樣子。不過,一旦拒絕,你就不能改變,不過他如何再三糾纏,你也不能動搖。一個“不”字出口,就要像一堵鐵墻。他碰個五六次,就會碰得精疲力竭,再也不想來碰了。
對孩子過于嚴格,過于束縛孩子,反而會使他們更活潑。他們在你面前愈是拘束,在你看不到的時候就鬧得愈兇。
閱讀《愛彌兒》這本書,讓我受益的教育話語實在太多,發(fā)人深省的語篇也無一一列舉。故而,我只能淺談自己的讀書所感,希望同行們多多指正,與我交流!
《愛彌兒》讀后感范文3
《愛彌兒》是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的重要著作,是第一本小說體的教育名著。1762年當它第一次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出版時就轟動了法國和西歐的一些資產階級國家,影響巨大。在此書中,盧梭通過對他假想的教育對象愛彌兒的教育來反對封建教育制度,闡述他的資產階級教育思想。讀了《愛彌兒》之后,使我對教育有了許多的感想。
《愛彌兒》第一卷第一節(jié)開篇就寫道:“凡是出自于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北R梭的教育思想是從他的自然人性觀出發(fā)的。他認為,人生來是自由、平等的;在自然狀態(tài)下,人人都享受著這一天賦的權利,只是在人類進入文明狀態(tài)之后,才出現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特權和奴役現象,從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為了改變這種不合理狀況,他主張對兒童進行適應自然發(fā)展過程的“自然教育”,以培養(yǎng)資產階級理性王國的“新人”。
盧梭主張讓兒童自由地隨著自己的天性快樂地成長,而在中國,許多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總是想方設法不讓自己的子女輸在起跑線上。他們逼著孩子學美術和練樂器,甚至寒暑假還得讓孩子上各種輔導班,90后的孩子有多少是有快樂的童年的呢?家長們期望孩子們都能成才,這當然沒錯,但是如果能夠順著孩子的興趣來培養(yǎng)孩子會更好。為什么必須把孩子像練馬場的馬那樣加以訓練,必須把他們像花園里的樹木那樣,照家長或社會的喜愛的樣子弄得歪歪扭扭?
在當今這個社會,尤其在中國,偏見,權威,需要,先例以及壓在我們身上的一切社會制度都將扼殺兒童的天性,這說到底還是中國人的“面子”問題在作祟。中國人好面子,如果你讓對方下不了臺,那最終只會鬧個不歡而散。很多家長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常常逼迫自己的孩子去練孩子不喜歡的樂器等以作為向別人炫耀的資本。如果自己的孩子功課不好,常常會讓家長覺得很沒面子。為什么我們總是不能為自己而活,總是要為別人而活,活在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里呢?如果小孩在四五歲的時候不玩泥巴玩過家家,那么他要在幾歲玩呢?
話說回來,如果其他家長都在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培養(yǎng)他一項特長,而那些隨著自然天性成長的小孩長大后會不會變成毫無特長的庸才呢?到那時他們會不會覺得自卑,甚至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呢?這本身就是一對矛盾,所以最好是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盡早發(fā)現孩子的興趣,然后家長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才能達到既保護孩子的天性又培養(yǎng)孩子的目的。
盧梭認為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受教育于自然,受教育于人或是受教育于物,我們每個人都是這三種教師培養(yǎng)起來的,只有這三種教育是一致的,這樣的學生,才受到良好的教育。在這三種教育中,只有受教育于人是能夠真正加以控制的。學生不僅要接受學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然而許多家長卻誤以為教育孩子只是學校的事,常常以自己工作忙或是文化程度跟不上為借口把孩子的教育完全推給學校,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
俗話說:“三歲定八十。”,也就是孩子的.性格其實很小的時候就形成了,而家長才是孩子言傳身教的第一任啟蒙老師。家長在把孩子送進學校受教育之前,孩子的性格等方面就已經形成了。老師沒有辦法完全改變孩子已形成的性格,只能夠盡量改善孩子性格中不足的地方,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事實上,現在當家長的也越來越不容易了,一方面要面對巨大的工作壓力,另一方面又要教導自己的孩子,而現實又常常喜歡和家長們開玩笑。
有一位母親教導自己的兒子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凡事不能用暴力來解決!苯Y果兒子有一天被打破頭哭著跑回來,母親大吃一驚問兒子怎么回事,兒子哭著說:“幼兒園的小朋友打我,我沒有還手。”這時候恰好母親的女友在旁邊聽見了就說:“他們打你,你就打回去啊,不能讓他們欺負了!”于是又一場血戰(zhàn)拉開了。這位母親感到為難了,凡事動用武力,皉睚必報當然不是好性格,那么懦弱無能也并不是討人喜歡的,總不能每次都報告老師讓老師來解決吧,那么這位母親該如何選擇呢?
還有一位父親的女兒放學后興高采烈地回來說:“爸爸,我當上班長了!”父親說:“很好啊,但你做人要厚道,不可以在老師面前打同學的小報告說同學的壞話,知道嗎?”女兒答應了?蛇^了一段時間女兒哭著回來說她的班長被老師撤了,父親忙問:“為什么?”,女兒答道:“老師說我都不向她反映班級里出現的問題,覺得我不夠稱職!备赣H忙安慰道:“那就算了,不當就不當嘛!笨膳畠翰灰溃f道:“可是我喜歡當嘛,同學們都很喜歡我支持我,我覺得我有能力當好班長!备赣H沉默無語了,他既不想讓女兒成為背后說人壞話的小人,又不想讓女兒失去班長一職。
這些就家教的悖論了,家長們會覺得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教導自己的小孩來適應這個社會了;蛟S,這需要整個社會一起來努力,改變那些不正確的價值觀。但我想家長們在決定怎樣教導自己的小孩時,至少要對得起自己的靈魂。
《愛彌兒》全書共分五卷,盧梭根據兒童的年齡提出了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進行教育的原則、內容和方法。如逐步上升進行的體育教育、感官教育、智育教育、道德教育、愛情教育。這種分階段進行教育的思想,無疑是一大進步,但這種分期以及把德、智、體教育的截然分開施教的方法是不科學的。雖然《愛彌兒》有其不足之處,但是其對教育發(fā)展的積極意義仍是重大的。
《愛彌兒》讀后感范文4
提起《愛彌兒》,這本書是一本教育名著,作者是啟蒙思想家盧梭的重要著作。不得不說的是書中的很多教育觀點對現在的教育有很大的沖擊力,細細品味起來,對其中的三個觀點不免有了些感悟與大家分享:
第一個觀點:應該怎樣對待一個“任人宰割”的孩子呢?要順應孩子自然的發(fā)展,不能把它綁的一動不能動。要讓它能自由活動。
開篇的第一句話“出自造物主之手的東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焙敛谎陲椀乇磉_了作者主張教育目的在于培養(yǎng)自然人,主張應從兒童的個人愛好和興趣出發(fā)進行教育,順應兒童的本性,讓他們的身心自由發(fā)展。與此同時這句話也給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也就是世界上的任何東西都是自然界的產物,包括孩子。孩子不是父母的專屬品,也不是教師的教育物,不屬于任何人。所以我們的教育不是要將知識技能強教于孩子,而是教育孩子如何利用好自然,通過生活和實踐的切身體會,通過感官的感受去獲得自己的知識和經驗。
盧梭提到,每一個學生,在他身上都有三種不同的教育,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其中自然的教育是完全不受我們決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有在有些方面才能夠由我們決定。唯獨人的教育才是我們能夠真正的加以控制的,如何把這三種教育配合一致,在孩子身上產生意義,這是我們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第二個觀點:怎樣對待孩子的哭?不能讓他最后養(yǎng)成用哭來命令你做事。這樣易養(yǎng)成孩子從嬰孩期的任性。文中提到如果他天生就愛無緣無故地啼哭,我就讓他白白地哭一陣,得不到一點效果,這樣,就可以很快地使他擦干眼淚。只要他在哭,我就不到他那里去;他不哭了,我馬上就跑到他的身邊。不久以后,他呼喚我的時候就將采取停止啼哭的辦法,或者,要哭也至多只哭一聲。因為,孩子們是根據信號可以感覺的效果來判斷其意義的。如果孩子一哭你就滿足他,孩子就會成為家中任性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一哭你就訓斥他,孩子就會成為卑怯、膽小的小奴隸,孩子有這樣的行為,其實背后是成人的`態(tài)度與行動所造成的。孩子摔跤同樣如此,成人鎮(zhèn)靜,孩子也會很鎮(zhèn)靜,會勇敢地面對痛苦,而一旦成人急急忙忙地樣子,孩子會更加害怕,更加覺得疼痛。再比如:當嬰孩使勁伸手想拿東西的時候,因為拿不到,使勁地哭鬧,或者他在命令那個東西到他手里去,又或者在命令你拿給他,作為成人又會怎么做呢?最好的做法就是把孩子抱到他想要的東西那里,這樣孩子就不會支配或依賴成人,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第三個觀點:孩子在幼年教育時,孩子在12歲之前,可以不去學習,這樣可以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作者的意思是在孩子在有了真正的理解能力后再去學習,相信能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而在年幼時進行的所獲得的效果其實是為0的,或者可能是獲得教育者相反的學習效果。對于這個觀點,我深感同意。
回想自己十幾年的求學生涯,學了那么多的知識,其中只有10%成為了我自己的,還有90%早已還給了老師!白x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書讀得再多,那也只是脫離自然、社會的文字游戲,當我們的老師拿著教科書,坐在教室前面,說著“空話”,還不如放下書本,用圖片、視頻來告訴孩子,或者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讓大自然來告訴孩人的手里,就全變壞了!鳖愃频木渥硬粍倜杜e。他所提出的改變這種不合理狀況的方法是對兒童進行適應自然發(fā)展過程的“自然教育”。所謂“自然教育”,就是要服從自然的永恒法則,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fā)展。他這樣主張教愛彌兒唱歌:“聲音要唱得準,唱得穩(wěn),唱得柔和而響亮;他的耳朵要聽得出牌子和韻調;但是,做到這一點就夠了,不要有過多的要求。擬聲音樂和舞臺音樂是不適宜于在他那樣的年紀時唱的;我甚至不希望他唱歌詞,如果他要唱的話,我就盡量拿適合于他年紀的有趣的歌詞給他唱,而且歌詞的意思也要像他的思想那樣簡單!蔽覀人極欣賞這段話,而想起自己曾在聽一些孩子用稚嫩的聲音唱流行歌曲時的鼓掌,真是臉紅啊!相信盧梭是不愿意聽到那些含混其辭的天真童音的,這與他所推崇的“自然”太相悖了。
在《愛彌兒》中,字里行間都透露著作者對“自由”的渴求,因此特別強調教育應以天性為師,而不以人為師,應使教育對象成為天性所造就的人,而不是人所造就的人。以今人的眼光看,這些思想不免有其局限性:“自然”也是要受到拘束的,如果“聽任人的身心自由發(fā)展”,兒童是無法學到系統(tǒng)的科學文化知識的。但瑕不掩瑜,盧梭以平等博愛的心懷教育他的愛彌兒,這個假想的孤兒幸福地生活在不被強迫的自由世界。但愿,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是幸福的“愛彌兒”。不難看出,《愛彌兒》的教育思想對現代教育,尤其是與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是殊途同歸的。
有的時候我們應該換一種方式思考問題,當寒冷的季節(jié)來臨時,我們不用把孩子關在家里以防他感冒,而應該教育他多參加戶外活動,學會熱時脫衣,冷時加衣,出汗時換衣。當孩子讀書后,我們不應該去擔心他不愛學習,而應該激發(fā)他學習的興趣。當網絡世界進入孩子的生活時,我們不能一味地禁止、杜絕,而應該變“堵”為疏導,引導孩子文明上網、正確上網。
【《愛彌兒》讀后感】相關文章:
愛彌兒心得體會11-09
愛彌兒讀書報告12-31
愛彌兒的讀后感01-11
《愛彌兒》讀后感08-28
讀愛彌兒有感04-16
讀《愛彌兒》有感03-16
《愛彌兒》讀書心得11-25
愛彌兒讀后感范文04-18
《愛彌兒》讀書心得(精華)06-19
《愛彌兒》讀后感5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