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反思1
《商的變化規(guī)律》是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最后一部分內容,《商的變化規(guī)律》這堂課的內容跟以往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在小學階段,商不變的性質是一個很重要的內容,給今后分數和比的性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成功之處:
一、適當的調整教學內容。
這部分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比較困難,特別是被除數不變,除數和商的變化,及除數不變,被除數和商的變化這兩部分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難于理解。所以整節(jié)課我做了以下調整:先學習“商不變的性質”延伸到商的變化規(guī)律一、二,學生自始自終的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數據都來自與學生,比較真實,讓學生參與發(fā)現規(guī)律、探究規(guī)律、總結規(guī)律的過程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獨立思考是小組合作的前提,只有經過獨立思考才能進行有效的合作。在教學中,我設計了讓他們獨立思考,同位交流和小組合作幾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合作歸納出商不變的規(guī)律,并讓學生展示小組合作的成果,體驗探究與成功的快樂,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充分的利用計算中的現象,讓學生明白商的變化規(guī)律。
每一種知識規(guī)律的形成,都離不開學生的實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計算,讓學生在計算、分析、對比中,發(fā)現總結出商的變化規(guī)律,然后再利用規(guī)律進行判斷、計算。
不足之處及改進措施:
整節(jié)課下來,雖然在教師的引導下,三條規(guī)律學生能夠有所感知,有所了解。但掌握得并不是非常好。似乎教學內容太多,學生一下子消化不了,如果能對教材進行分化處理,將三條規(guī)律分兩節(jié)課來上,那么學生分出牢固掌握商不變的性質。
四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反思2
《栽蒜苗》是北師大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在社會、經濟飛速發(fā)展的21世紀,統(tǒng)計的思想和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運用,學好統(tǒng)計的初步知識顯得日益重要。折線統(tǒng)計圖是學生在掌握了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jié)課我在學案中設計了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課前準備:收集資料,展示作品。課開始,我先讓四人小組交流利用課余時間搜集到的一些折線統(tǒng)計圖。然后再推薦出收集到的資料比較典型的同學上臺展示。在上臺展示時,氣氛相當濃厚,每個學生都舉著小手表示要上臺展示,都認為自己收集的資料比較優(yōu)秀。這樣教學,目的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二是不僅使學生感受到統(tǒng)計圖運用相當的廣泛,作用也非常大。三是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只要我們細細地觀察就能發(fā)現。
學一學:以學生作品為例,觀察統(tǒng)計圖。以學生收集到的恩施市地區(qū)在20xx年一年里各月平均氣溫的數據為例,設計了下面幾個問題,讓學生在獨學中完成。
1、同學們,看了這張統(tǒng)計圖,你想對老師和同學說些什么?
2、哪個月的氣溫最高?哪個月的氣溫最低?你是怎么知道的?
3、什么時候氣溫下降最快?什么時候氣溫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你是怎么知道的?在學生獨立完成后,讓他們在小組中交流,然后全班交流,通過對抗質疑,老師和同學學的.點撥,讓學生體會到統(tǒng)計圖的優(yōu)越性,同時感受到折線統(tǒng)計圖形象、直觀的特點。
第三環(huán)節(jié):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合作學習是一種具有時代精神的嶄新的教學思想。所以,出示制作統(tǒng)計圖題目后,我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的伙伴,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討論、交流、協(xié)作,共同制作一幅折線統(tǒng)計圖。這樣我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為學生提供思維的空間和時間,讓他們動手實踐,相互交流,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
這街課總體上來講是成功的,通過學習,學生能繪制簡單的折線統(tǒng)計圖,而且也能從統(tǒng)計圖中有所發(fā)現,但是在進一步提升分析數據并進行預測時,就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在后面的練習課中加以指導,從而提高他們的分析能力。
四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反思3
《角的認識》是培養(yǎng)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礎上教學的。它是低年級學生對幾何平面圖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種認識飛躍。由于學生對角的認識生活經驗不多,教學有一定的難度。
因此本節(jié)課我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和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了學習的全過程!缎抡n程標準》強調: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點撥。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去獲取知識。本課我通過幾個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如:移動角的一條邊,你發(fā)現了什么?觀察這三個角你發(fā)現有什么共同的特點?給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和小組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同時拓寬了學生的思路,體現了數學學習的個性,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經歷了認識角的過程。正是因為有了教師的放手,才有了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會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用實物(紅領巾、三角板、紙扇等)的演示,導出生活中的角。并讓學生觀察,讓學生觸摸,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營造生動、鮮活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從生活中的角到平面的圖形去追索,去發(fā)現,去總結,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然后讓學生觸摸三角板上的角,有什么感受。同時討論一個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再利用課件演示畫角的步驟,并要求學生親自動手畫角,在畫好的角上標上邊和頂點,并聯(lián)系實際說說你在生活中還發(fā)現哪些物體有角?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這節(jié)課,我覺得最大的敗筆在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對“角的'大小”的教學上,所以這節(jié)課也讓我真正體會了教師作為一個引導者的重要性,教師有效地引導是學生順利動手、思索、發(fā)現和表達和重要前提。當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自已的教學預想不一致甚至相左的時候,教師的教學機智顯得想當重要。比如我在備課時想當然的認為學生對角的大小能說出一二來,事實課堂上,學生都不能回答。如果我在備課時就考慮到這個問題時,我想我一定能夠解決。所以在以后備課時一定要從多角度去考慮問題,如果學生會,我怎么教,如果學生不會,我又怎么教,畢竟學習的主人是學生,教師應該在學生的立場考慮問題,而不應該代替學生考慮問題。
四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反思4
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例4---“積的變化規(guī)律”。在乘法運算中探索積的變化規(guī)律是整數四則運算中內容結構的一個重要方面。教材例題以兩組乘法算式為載體,引導學生探索當一個因數不變時,另一個因數與積的變化情況,從中歸納出積的變化規(guī)律。在這個過程的探索中,我讓學生理解兩數相乘時,積的變化隨其中一個因數(或兩個因數)的變化而變化,同時體會事物間是密切相關的,受到辨證思想的啟蒙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有以下幾點感覺還不錯的地方:
1、我設計了讓學生自己舉例像書上那樣寫出2組算式,還設計了讓學生寫出自己的發(fā)現,這樣讓學生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也對后面規(guī)律的揭示起到鋪墊的作用。
2、通過規(guī)律過程的探索,不但讓學生理解兩數相乘時積的變化隨其中一個因數的變化而變化,同時體會事物間是密切聯(lián)系的,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3、練習的設計能由易到難,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到輕松自如,并且重視每次練習的反饋,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
這節(jié)課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1、教師的.語言不夠簡練,在教學2的規(guī)律時讓學生探究規(guī)律的時間太多,有的時候學生已經說的很好了就不要讓其他學生再說了。
2、教師的提問要精練,例如教師提問“你能用我們今天學的知識來解決下面的問題嗎?”可以換成“這節(jié)課我們用積的變化規(guī)律來解決下面的問題!
四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反思5
《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和掌握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的。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既是萬以內數的讀寫鞏固和擴展,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一。
小學生往往以感性認識為主,而從萬以內數的認識到億以內數、億以上數的認識,是學生數概念的又一次擴充。同時數位、計數單位則以抽象著稱,如何突破難點,使學生對數的概念清楚、數的感受豐富呢?
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的。這一單元的教學,是整個小學階段整數讀寫教學的.最后一個階段。通過這個單元的教學,使學生能夠正確、迅速地讀寫多位數,為以后更好地學習整數四則運算打下良好的基礎。
生活中大數廣泛存在,對大數的認識既是萬以內數的認識的鞏固和發(fā)展,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最基礎的數學知識之一。但是大數的概念相對于較小的數而言,要抽象的多,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多多少少會對數字究竟有多大產生疑問。我在課前讓學生去收集萬以上的數,目的旨在讓學生在收集的時候體會一下。至于較為確切的感受大數,教材針對這個問題在第4頁安排了閱讀材料“你知道嗎?”,并在后面設置了“一億有多大?”這個課題。通過這2個方面以及學生在生活中對大數感覺的逐漸培養(yǎng),對大數概念的理解變得相對容易。而這部分教學主要的難題在另一方面。
在讀寫大數的教學中,數中有零和數的末尾有零的大數的讀寫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因為讀寫的時候,有時寫著的0不讀出來,有時又要全部讀出來,有時有寫0要讀,有些0不讀;寫數時,所有的0又都要寫下來。寫數往往會出現少讀、少寫或多讀、多寫的情況。怎樣才能較好地解決這個難點呢?教學中,我發(fā)現,教師可在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讀寫的基礎上,讓學生采取“先分級、再讀寫”的方法,就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先分級、后讀寫”,就是先將一個多位數從右往左,每4個連續(xù)數位分為一級,(最后一個數級不一定能滿足4個數位),每個數級依次叫做個級、萬級和億級,然后從高位數級起,按級讀,按級寫。具體為:讀數的時候,先按從右往左,4個數為一級,劃上分級線,然后從最高位起,逐級依次往下讀,每一級的讀法都按照個級的讀法去讀,讀完一級,就加上這一級的級名“億”或“萬”,每一級中0的讀法都與個級中0的讀法一樣!跋确旨墸笞x數”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正確地讀出中間有0或末尾有0的多位數,減輕了記憶的負擔。寫數的時候,從左往右,依次圈出表示級數的“億”“萬”,有時沒有“億”則只圈出“萬”,相當于讀數時的用豎線分級,然后,從高級到低級,讀一級,寫一級,一級一級往下讀,除了最高一級有效數字前面的空位不用0補足四位外,其余數級里凡是有空位的地方,一律用0來補足四位。“先分級,后寫數”能夠使學生不多寫或少寫0。
四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反思6
本課是在上節(jié)《除數接近整十數的筆算除法》用“四舍五入”試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會在原有的試商方法上產生認知沖突。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中,當除數不接近整十數,如14、15、16、24、25、26等,如果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法數看作整十數來試商,往往需要多次調商,這就需要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試商。本課的重點是學生會把接近15、25的除數看作15、25去試商。難點是采用靈活試商的方法進行計算。 在教學中,學生在嘗試計算時,對這種不接近整十數的除數也用四舍五入法把它看作整十數進行計算,結果很顯然,試商調商用了好幾次,學生這時候已經發(fā)現了這樣的方法是不好的。這時候讓學生觀察課本上給出的另一種試商方法,明白在計算不同的除法算式時應該根據情況靈活試商。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學生對乘法的口算掌握的不好,如:25乘8、15乘6等算得慢,甚至會算錯,這樣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把除數看作這樣的25、15、35,在算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很多錯誤。 通過這堂課,我意識到,對于計算教學,如果學生的口算能力不強,就會直接影響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所以今后應該加強學生的口算訓練,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對于這種15×6、25×8、16×5、4×15、125×8、25×4等這些算式,應該記住,以便在看到時,能脫口而出得數。 另外,在請部分同學板演時,應該讓其他同學注意計算過程,發(fā)現他們的不足,以便反思自己。在共同檢查時,不要我自己一個人說,應該點名請別的同學來指出不足,讓同學們共同梳理,找到易錯處。
四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反思7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讓學生“經歷、體驗、探索”。因此在教學《積的變化規(guī)律》這節(jié)課中,我注重情境的創(chuàng)設,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將教材中的兩組算式調整為一組乘法算式。這一組算式是以能夠體現我們課本所要傳達的信息與知識,引導學生通過這一組算式去發(fā)現問題,從而去經歷發(fā)現規(guī)律——總結規(guī)律——驗證規(guī)律——運用規(guī)律這四個層次的學習。在這四個層次的學習中,學生通過觀察、探索、交流、歸納等方式經歷積的變化規(guī)律的探索過程,初步獲得探索規(guī)律的一般方法和經驗,體驗發(fā)現規(guī)律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但是在這節(jié)課上還是存在一些問題:
1、學生雖然能夠通過例題找出積的變化規(guī)律,但是仍有部分學生并沒有真正懂得該規(guī)律的應用。這在后面的練習時表現的尤為明顯,部分學生還是用以前的老方法進行計算,而不是找到規(guī)律直接寫得數。在以后的教學中還要多加練習,也多關注思維慢一些的學生,加強對他們的引導,使他們能更積極更有目標的`去思考。
2、這節(jié)課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索、交流,從而歸納積的變化規(guī)律,有部分學生還是不敢舉手大膽的交流。這部分學生主要是害怕自己說錯了,讓別的同學取笑。針對學生不敢發(fā)言,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多給學生鼓勵,多給學生信心,使學生暢所欲言。
3、由于學生參與度不夠,導致課堂進度受影響,設計的鞏固練習題沒有全部進行完。
四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反思8
圖形的旋轉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最近幾年來的教學充分的印證了這一點。難在那里?首先是旋轉方向弄不清。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單純的讓學生用手勢表示,并不困難,但是一到圖形的時候,就會迷惑不解了。第二是圖形旋轉后會是什么樣子,學生心中不明確。所以畫的時候,就非常困難。為了解決這些困難,今年的教學我采取了分散難點教學的方法。
璧合 我們知道,線段的旋轉是平面圖形旋轉的基礎,平面圖形的旋轉完全可以看作是與旋轉中心相連的線段的旋轉,因為平面是由線段組成的,旋轉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谶@樣的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我先讓學生來觀察鐘表上的指針的旋轉方向,邊觀察邊自我演示,并讓學生試著描述指針旋轉前后的位置變化和旋轉角度。在這里,旋轉角度是原來指針的位置和旋轉后指針的位置之間的夾角,需要學生前后一致的對應觀察。學生描述時要將旋轉中心、旋轉方向和旋轉角度說清楚。
再讓學生來觀察一根鉛筆順時針和逆時針旋轉的現象,去發(fā)現旋轉的過程中鉛筆的形狀和大小沒有改變,只是鉛筆的位置發(fā)生了變化。由此初步的感知旋轉的特征。接下來,由鉛筆的旋轉過渡到線段的旋轉,引導學生嘗試畫出線段旋轉后的圖形。學生一開始不明白,我就提醒學生把線段看作鉛筆,鉛筆會如何旋轉呢,這樣學生茅塞頓開,多數能夠輕松畫出了。我進行了幾組這樣的對比練習:1、把線段AB繞A點順時針方向旋轉90度。2、把線段AB繞A點逆時針方向旋轉90度。學生通過畫線段的旋轉,慢慢的掌握了線段旋轉的畫法,頭腦中逐步建立了旋轉的概念。
學生有了線段旋轉的基礎,再來畫三角形的旋轉,只是將與旋轉中心相連的`兩條線段按要求分別旋轉再連接就行了。因此,出示三角形的旋轉例題時,不少學生相視一笑覺得很簡單。學生嘗試后,有個別學生會將一條線段旋轉對,另一條線段的旋轉方向弄反。這說明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不夠,因此讓其他掌握的同學談技巧,一個學生說,把線段看作鉛筆的旋轉,想不出來,就拿鉛筆按要求轉一轉,轉到哪里,就畫在那里了。是啊,想不出來,就在操作一下吧。先操作再畫,慢慢的,空間想象能力會逐步增強的。
老師操之過急,見到學生不回畫就惱火,實是不該。老師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來思考知識的,學生的思維和老師肯定存在很大的距離。想辦法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困難,才是真的幫助學生,學生可不是老師一發(fā)脾氣就學會的。數學老師經常發(fā)脾氣,一是有學科的特點,但我想還是有數學老師本身備課的原因吧。就像圖形的旋轉的教學,今天這樣分散了學習的難度,爬坡不見坡,學生自然是樂意投入其中而其樂融融的了。
四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反思9
一、工作態(tài)度
一學期以來,本人認真?zhèn)湔n、上課、聽課、評課,及時批改作業(yè)、講評作業(yè),做好課后輔導工作,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并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fā)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覺悟,并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二、加強理論學習,積極學習新課程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自實行新課程以來,我是帶新課程的新授課,為了加強對新課程的認識和了解,我積極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理論,仔細研究新的課程標準,及時更新自己的大腦,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同時為了和教學一線的同行們交流,積極利用好互聯(lián)網絡,開通了教育教學博客,養(yǎng)成了及時寫教學反思的好習慣。作為一位年輕的數學教師,我發(fā)現在教學前后,進行教學反思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獨特的見解,教學前后,都要進行反思,對以后上課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同時,這些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積累經驗,教后反思,是上好一堂精彩而又有效課的第一手材料。
三、關心愛護學生,積極研究學情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愛是最好的教育”,作為教師不僅僅要擔任響應的教學,同時還肩負著育人的責任。如何育人?我認為,愛學生是根本。愛學生,就需要我們尊重學生的人格、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習慣以及為人處世的態(tài)度、方式等,然后對癥下藥,幫助學生樹立健全、完善的人格。
只有這樣,了解了學生,才能了解到學情,在教學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多與學生交流,加強與學生的思想溝通,做學生的朋友,才能及時發(fā)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班級中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為自己的備課提供第一手的資料,還可以為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提高一些有價值的建議
四、充分備課,精心鉆研教材及考題
分備教材和備學生兩部分,二者相輔相成,互相影響。備教材就是根據所學內容設計課堂教學情景,力爭做到深入淺出,生動活潑,方法靈活,講練結合,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備學生指的是全面掌握學生學習數學的現狀,依據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水平設計合理恰當的教學氛圍,充分考慮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水平,擴展學生的認知領域,為學生提供思維訓練的平臺,創(chuàng)設熟悉易懂的學習情景,為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知識積累提供可能。備課中一定要注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從教材的實際內容出發(fā),這樣二者兼顧才能提高備課的針對性、有效性。一節(jié)課的好壞,關鍵在于備課,備課是教師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備課的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效果。備課中我著重注意了這樣幾點:
1、新課程與老課程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2、本節(jié)內容在整個高中數學中的地位;
3、課程標準與考試說明對本節(jié)內容的要求;
4、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預習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5、本節(jié)內容還可以補充哪些典型例題和習題;
6、本節(jié)內容在數學發(fā)展史上有怎樣的地位;
7、本節(jié)內容哪些是學生可以自學會的,哪些是必須要仔細講解的;哪些是可以不用做要求的;
在教學過程過,特別重視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數學概念是數學基礎知識,是考生必須牢固而又熟練掌握的內容之一。它也是高考數學科所重點考查的重點內容。對于重要的數學概念,考生尤其需要正確理解和熟練掌握,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從這幾年的高考來看,有相當多的考生對掌握不牢,對一些概念內容的理解只浮于表面,甚至殘缺不全,因而在解題中往往無從下手或者導致各種錯誤。還特別重視學生對公式掌握的熟練程度和基本運算的訓練,重點抓解答題的解題規(guī)范訓練。
五、落實常規(guī),確保教學質量
上課是教學活動的主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教學工作的關鍵階段。上課要堅持以學生活動為中心,面向全體學生授課,以啟發(fā)式為主,兼顧個別學生,從聽講、筆記、練習、反饋等環(huán)節(jié)入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使學生在學習活動過程中不僅獲得知識還要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光獲得應有的智慧,也應掌握思考問題的思想方法。對概念課采用啟發(fā)引導式,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新概念產生的背景,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展示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對鞏固課堅持“精講多練”,精選典型例題,引導學生仔細分析問題的特點,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力爭使講解通俗易懂,使方法融會貫通,并讓學生在練習中加以消化,真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更新觀念,積極進行新課改
首先,轉變觀念要充分認識新課改是教育教學的必然,教師要更新觀念,要認真領會新課改的理念,了解課改革的目的。這樣才不會在改革當中迷失方向。
其次,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積累,要掌握豐厚的專業(yè)知識,所謂”給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要注意本學科與其它學科的聯(lián)系,拓寬自身的知識占有。要多渠道采取不同手段獲取知識,教師除了看專業(yè)書籍,也要借助于網絡媒體這一先進的手段進行學習。要多和其它教師交流、溝通,提高合作意識,取長補短。同時,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組織者,要充分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了解不同學生的智力差別,做到因材施教。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活動空間,給他們展示自我的空間和舞臺,活躍學生的思維,變被動的學習為主動的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各方面能力。
七、積極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培養(yǎng)多種興趣愛好,到圖書館博覽群書,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走進21世紀,社會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之,教學工作不僅僅要落實常規(guī),還要因地制宜,與時俱進,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與辦法,有計劃有落實有檢查,關注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課堂,關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從小處著眼,從細處著手。只有這樣才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四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反思10
教材說明
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知道面積的含義,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量面積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在用面積單位直接量時,體驗到這樣做很麻煩。因此教材開始提出能不能找到其他比較簡便的方法,以引起學生思考。
教材采取引導學生自己試驗、探索的方法來學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讓學生先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紙,在量的過程中找出長方形的面積與它邊長有什么關系,從而找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樣不僅有助于理解面積的含義,面積計算公式的來源,而且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
教學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則在掌握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完全讓學生自己去推想。這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遷移、類推的能力。
在練習題中,注意安排讓學生實際計量的問題(如練習二十六第3、4題),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和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練習還出現少數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的題目(如第12*題和思考題),但不作為共同要求,也不作為考試內容。
教學建議
1.這一小節(jié)可用2課時進行教學,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完成練習二十六的習題。
2.教學長方形面積之前,可以給每個學生準備好一張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紙,20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先讓學生用擺小正方形的方法,求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啟發(fā)學生同時想下面的問題:怎樣能較快地確定可以擺多少個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這個長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數與它的邊長有什么關系?長方形的面積該怎樣計算?然后讓學生在自己操作和思考的基礎上對三個問題逐一進行討論。最后教師參照課本說明:長5厘米,沿著長邊一排可以擺5個1平方厘米,是5平方厘米;寬3厘米,沿著寬邊可以擺3排,一共是15平方厘米。(邊說邊演示),可以看出,長方形包含的平方厘米數,正好等于長和寬所含厘米數的積。所以要算長方形的面積只要把長邊的厘米數和寬邊的厘米數乘起來。寫算式時要強調正確寫出面積單位平方厘米。
3.教學例題中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推想出來。遇到學生中有不同的算法,如少數算成5×4=20(平方分米),可以引導學生討論,這樣計算對不對,為什么不對。結合正方形圖使學生明確正方形每邊長5分米,就想到一排擺5個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要擺這樣5排,所以要算5×5。
4.關于練習二十六中一些習題的教學建議
做第3題時,要實際量出黑板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分米。如果遇到黑板的長和寬不是整分米,可以向學生說明量到最后不夠1分米的,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就是滿5厘米的`,分米數加1,不滿5厘米的舍去。確定長、寬的分米數以后,再計算黑板的面積是多少。
第12題,要讓學生明確這道題求的是什么,根據題目的已知條件能否直接求出?要先算哪一步?然后讓學生自己去完成。
本節(jié)的思考題,實際是求組合圖形的面積。需要先分析出涂色部分與兩個正方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涂色部分可以分成左上和右下兩個相同的圖形,而每個圖形的面積等于一個大正方形的面積減去一個小正方形的面積。每個大正方形的邊長是4厘米,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從圖上可以算出是4-2=2(厘米)。由此可以求出大正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積分別是16平方厘米和4平方厘米。從而算出左上部和右下部的面積各是16-4=12(平方厘米),陰影部分的面積應是12×2=24(平方厘米)。
四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反思11
在教學《角的度量》一課時,我努力在課堂中營造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們在這種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去探究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很多,而且很抽象、枯燥。要讓學生輕松愉快的學到并掌握知識,我設計“比眼力”的小游戲引發(fā)認知沖突,激起學習需要。為了讓量角器 “活”起來,我精心設計了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來深入認識量角器的各部分;放開手,讓他們自主探索,尋找量角的方法。為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知識,我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去發(fā)現問題,再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似退實進,教學過程設計中,我用了三個層次來進行引導。
第一層是課題的引入。一開始出示兩個角(無法用眼睛觀察比較),讓學生比較大小,引出比較的方法是先要知道角的大小。然后質疑:怎樣才能知道這兩個角有多大?從而引出課題。
第二層是認識量角器,重點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這里又分認識量角器、認識1°角和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3個層次進行教學。認識量角器時,采用“學生自主觀察、認識、發(fā)現”的方法,研究量角器的特點。課堂中學生的回答非;钴S。
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時,又分以下層次來學習的:
。1)在量角器上讀出一個角的度數。
。2)在量角器上讀出兩個角的度數。因為讀角時學生容易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搞混淆,學生通過這兩個角的認讀,深有體會地說:讀角時要注意把內圈和外圈上的刻度看清楚。我發(fā)現學生有了以上讀角的經驗,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找錯的概率就小了,讀角的度數也較容易了。
。3)是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學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經驗,我用嘗試的.方法讓學生自己來探求量角的方法。但是課堂上學生的表現并沒有我想象的那樣好,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量角的過程上也沒有講在關鍵點上。在此過程中,我感覺到學生學的并不透徹,還有部分學生不懂。
于是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么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這樣通過互助互動環(huán)節(jié),大部分學生學會量角了,也能掌握其中的要領。
四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反思12
本節(jié)課我在確定教學目標時注重整體性;貞浰憷硭惴,熟練技能;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重新建構知識網絡;通過問題解決,訓練學生多向思維,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情感價值觀。把學生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作為數學教育的根本目的。
“加強口算、淡定筆算、重視估算、注重算法多樣化”這是計算教改的方向。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具體運算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乘與除的互逆關系!币虼吮菊n在設計過程中沒有把筆算的方法、技能作為復習的重點,而是讓學生“體會、運用”乘除法的關系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目標貫穿在全課之中。通過小紅、小亮、小明不同的計算結果的`批改及根據小亮的正確算式1998÷54=37口算1999÷54=()……()等,讓學生自覺運用乘除法之間的關系進行估算、驗算、靈活解決實際問題,這樣不僅使學生的計算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而且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了良好培養(yǎng)。
數學思想方法是指在認識或處理各種數學或者非數學現象的思維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種種數學觀念及思維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不僅使學科學習變得容易,而且對于學生將來從事的工作,隨時隨地發(fā)生作用,使他們受益終生。在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中,有機滲透了分類思想(把8個算式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函數思想(除數不變的情況下如何判斷商的大。,極限思想(有沒有最大、最小值,如有分別是多少)估計思想(誰的計算結果是正確的,哪一個商最大等)等。通過對各種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教學,使學生真正學會數學的思考。如借助分類思想,使學生很好地把試商方法、估商方法、計算方法、乘除互逆關系有機地整合起來。
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我在課堂上努力使學生身臨其境,體驗生活、感悟數學。
四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反思13
《生活中的正負數》一課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二課時,它的上一課是《溫度》,在前一節(jié)課的學習中學生已經初步從溫度的知識中了解了一些生活中的正負數。知道了可以以0℃為分界線,分別用正負數來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而且也已經知道0℃既不屬于零上溫度也不屬于零下溫度。但并沒有引入正數和負數的概念。《正負數》一課就是讓學生在認識溫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地認識正負數以及0的特殊意義。并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
課前我也查閱了一些相關的資料,在取其精華的基礎上,結合新的理念和學生實際以及教材特點又進行了進一步的改進。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課前溫度復習
為了新舊知識點的自然銜接,課前設計了重溫溫度的活動,使學生自然的感受到可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零上和零下這兩個具有相反意義的量,順勢過渡到新授的環(huán)節(jié),生成自然。
2、通過記錄相反意義的量,初步了解負數的意義。
上課伊始,我首先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錄三組相反意義的量,課堂上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呈現出多種不同的記錄方法。最后由師生共同探討達成共識:總結出正負數的表示方法更簡便、清晰、準確。緊接著我又強化了正數分別代表了足球比賽中的進球、轉學人數中的轉入和收入情況以及負數代表的失球、轉出和支出情況。并板書在黑板上,為下一步學習“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埋下伏筆。
3、總結歸納正、負數和0的關系。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通過溫度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感知0℃既不屬于零上溫度也不屬于零下溫度。我并沒有急著讓學生下結論,而是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數,說說發(fā)現了什么。給學生留下較大的思維空間,讓他們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索出正、負數和0的關系。
4、借助實例,解釋應用
為進一步鞏固對正負數的認識,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正負數在生活中的作用,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讓學生充分舉了生活中的用正負數表示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教師不要小看學生,他們潛在的能力要靠我們教師去挖掘,讓學生說“生活中的正負數”這一設計,也讓我大開眼界,使我堅信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不可忽略。學生的思維非;钴S,有的學生舉出了“打羽毛球贏了、輸了能用正數和負數表示”,有的同學想到“炒股賺了、賠了用正負數表示”的例子。緊接著我又“趁熱打鐵”,安排了 “超市經營中的正、負數”、“海拔高度中的正、負數”、“老師的體重”等一系列的練習,這個環(huán)節(jié)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維和交流的空間,使學生學得興致盎然、意猶未盡。
總之,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在設計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盡可能地從生活中尋找素材并引領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努力爭取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和感受,做到人人參與學習,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四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反思14
積的變化規(guī)律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口算和筆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信息窗呈現了篩沙車清理海水浴場的情景。通過介紹篩沙車每分鐘清潔沙灘的面積數量,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入對積的變化規(guī)律的探索。課堂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自己探索出積的變化規(guī)律,并靈活運用這個規(guī)律解決問題。
在探究積的變化規(guī)律時,我注重學生的觀察、分析、比較,讓學生在充分經歷中感悟,在充分感悟中提煉。新課標注重學生的“過程與方法”的探究,提倡學生充分地經歷問題的產生、發(fā)現、探索的過程。整個過程,學生主動參與,借助統(tǒng)計表和乘法算式探究積的變化規(guī)律,在大量的舉例、充分地觀察中去感悟積的變化與不變的規(guī)律,初步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充分經歷了知識的發(fā)生過程。較好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為了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在課堂練習中,我再次出示本課信息窗情境圖。讓學生繼續(xù)探究:5輛篩沙車每分鐘清潔沙灘多少平方米?15輛呢?30輛呢?“這個練習回歸生活實踐,讓學生感受到積的變化規(guī)律存在于生活的各個角落。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以致用。
不足之處:
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學生在描述積的變化規(guī)律時,語言總是不夠準確、表述總是不夠完整。于是,我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逐步完整、準確地描述出積變化的規(guī)律。今后我們應該注重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
四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反思15
今天我講了: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感覺教學效果不太好,反思教學過程,感悟頗多。
早就聽有經驗的老師說過,這堂課不太好上,學生們接受的要慢一些,今天看來確實有一定的難度,本來教學設計就有點生硬、過程無趣,學生遲遲找不到感覺和好的方法,只有一步一步慢慢引導。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小學生學習整數除法的最后階段,教學重點是確定商的書寫位置,除的順序及試商的方法,幫助學生解決筆算的算理;難點就是試商。
課上我先讓學生回憶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過程,孩子們能夠說出要先從最高位開始除起,最高位不夠除,就要看前兩位,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寫在哪一位。
在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筆算時,學生已經有了口算的基礎,在試商時,學生按老師要求先把想的內容寫下來,例如:24560=? 想:604=240,240最接近245,所以商試4。再例如:18929=?想:把29看成30的話,306=180,180最接近189,那么商試6。接著還需理解兩位數除法中,前兩位不夠除時,看前三位,商寫在個位;而當前兩位夠除時,就要先除前兩位、商寫在十位,例如:31815=?就是這樣。通過多次鞏固商書寫的位置和除的順序的基本問題學生基本解決。之后著重解決試商的問題。教材中安排了四組例題,分層次、分階段分化了重點,分散了難點。例1主要解決試商、商的書寫位置等問題;通過例2的教學使學生學會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數看作整十數來試商。例3的教學要使學生認識到要根據具體的情況采用不同的方法來試商。例4教學商是兩位數的除法。 學生初步學習除數是兩位數的筆算除法,用四舍五入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進行試商時,在試商過程中,一般都要調商,往往要經過多次調試方能求出商數來。盡管教學時總結出了用四舍時,因把除數看小了,初商容易偏大,試商時可比原來想的商小1,而五入時,因把除數看大了,初商容易偏小,試商時可比原想的商大1。而學生在具體的'計算中,還是感到很困難,造成了試商速度慢。
課上,特別針對試商、調商進行了大量練習,尤其是對于除數是24、25、26等的題進行了強調,例如:19526=?把26想成 25,258=200,所以商試7。之后鞏固記憶254=100、255=125、256=150、257=175,258=200等。
課后,通過學生的作業(yè),針對出現的問題,我又進行了針對性的練習。另外,在做完題后,讓學生加上了驗算,使其能夠自我驗證,自我檢查,反而出錯的幾率小了很多。然后還讓學生每天花上幾分鐘進行口算練習,為筆算打好基礎。
總之,在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試商教學中,四舍五入法、口算法、同頭試商法和折半商五法可視其情況挑選應用,可以互相彌補,相得益彰,得到最佳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
【四年級上冊數學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4-09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2-18
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4-01
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04-01
小學數學上冊教學反思3篇04-09
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03-09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5篇)03-27
四年級上冊數學《線的認識》教學反思04-08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5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