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壓強》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壓強》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壓強》教學反思1
《壓強》教學反思壓強是生產、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的一個概念,它又是貫穿本章的核心和知識重點,也是后面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強知識的基礎。我力求通過課件投影和探究活動來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充分參與,成為教學活動的真正主人,以達到新課標的要求。本節(jié)課我采用游戲引入的方法,讓兩個學生戳氣球比賽,一個學生手拿一根針,一個學生用自己的手指頭,把氣球拋向空中,看誰在30秒內戳破的氣球多。瞬間就把課堂的氣氛調動起來。讓失敗的同學講講失敗的原因。老師根據學生講解順理成章提出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老師再出示幻燈片展示生活中壓力效果不同的圖片讓學生感知。在教學實驗環(huán)節(jié)探究影響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時,我把實驗進行了改進,首先老師進行演示實驗:壓力小桌的實驗。在這個實驗中,老師要注意小桌的腿腳要尖,把海綿換成沙的效果要好些。其次要教會學生運用控制變量法來分析問題。本實驗教師演示只是讓學生學習探究問題的方法,如果讓學生實際操作,學生掌握的更加牢固。因此,我把全班分成六個組,每組提供不同的器材讓學生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第一組:海綿,礦泉水瓶。第二組:細線,粗線,橡皮泥。第三組:刀,蘿卜。第四組:帶釘子的小桌,鉤碼。第五組:釘子,塑料泡沫。第六組:兩塊磚,海綿)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驗不僅熟練掌握了實驗的方法,還對實驗的'結論有更深的認識。在壓強的概念引入的教學中,我采用了定量分析的方法,利用表格對比當受力面積不同時,壓力不同時,壓力的作用效果會是怎樣的呢?引出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叫壓強。水到渠成,緊接著對學生進行計算訓練。讓學生熟練掌握壓強公式的運用。第三個板塊同樣采用科學探究的方法讓學生自主挖掘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并通過對課件中對日常事例的分析,最終總結出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使物理學科和生活結合起來。
回顧整堂課,成功之處在于教學思路比較清晰,首先運用氣球引入新課,爆破聲能順利將學生注意力吸引,再開展學生自主實驗,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學生知道了壓力的概念,壓力的方向與接觸面垂直,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兩個因素有關,理解了壓強的概念、計算公式和單位,能夠用壓強公式進行運算?茖W探究活動提供了和諧的情境,學生在交流和總結的過程中獲取知識的同時,能用所學的知識分析簡單問題,培養(yǎng)了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不足之處在于沒有充分了解學生,開展實驗時學生過于興奮,課堂的紀律沒有控制好,有些學生又過于緊張,有些實驗變量不好控制,實驗現象不明顯。在講例題時,時間緊迫,沒有讓學生到黑板上進行板演,降低了教學效果。在分析增大壓強和減小壓強的方法時,由于時間關系,沒有把方法總結出來,學生只是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沒有更多的時間結合實例進一步的分析、運用來鞏固。如果再讓我講這節(jié)課,我會進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從學生的興趣和已有的更貼近的感知水平出發(fā),設計更合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教授過程中進一步完善“自主高效,多維互動”的開放式創(chuàng)新性課堂教學體系;刪去無效課堂環(huán)節(jié),進一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出因材施教;使師生的合作學習活動更默契。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感興趣的情景,使學生從身邊的生活實例中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再利用所學知識從物理走向社會。同時還要加強學生思維的發(fā)散,使之學習、掌握、應用多種科學探究方法,做到“授之一漁勝過授之一魚”;在學生的探究實驗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實驗指導,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的輕松氣氛中學習;注意學生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課堂效益。
《壓強》教學反思2
初中物理新課程有著適應于時代的價值觀和功能,有著全新的培養(yǎng)目標,定位在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它的課程理念是:注重學生的發(fā)展,改變學科本位,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注重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fā)展;構建新的評價體系。要想適應新的課程,要求我們必須更新課程理念,樹立課程觀,教材觀,這樣才能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體現新課程的要求,在是新課程實驗成敗的關鍵。
新課程的實施為物理教學帶來了許多變化,如教師的教學觀,學生的學習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師生關系,教學方法,學習方式,對學生的評價觀,教師的素質等各個方面,下面就針對更新課程理念方面的案例進行評析;
物理,再從物理走向社會,符合當前課改的重要理念,充分使課堂變得生機勃勃,新不課改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也是實現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關鍵,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和充分調動學生主體探究學習的'熱情,另外在教學中注重創(chuàng)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在學生學習中,還要學會指點,誘導,和啟發(fā)。學法的指導也是很重要的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改變學生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讓他們獨立,勇敢,主動地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壓強》教學反思3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以問題為載體、以主動探究為特征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學習中自主地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本節(jié)安排了“探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因素”的活動,讓學生在自我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引領學生以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
探究性活動還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為學生驗證假說提供了科學方法。因此本節(jié)課重要性顯而易見。
設計并進行實驗
學生猜想后,安排學生分組討論實驗方案,設計時要注意使用“控制變量法”,討論完后又讓各組派代表匯報本組實驗方案,引導學生互相點評并完善。通過這些活動,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啟發(fā)、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從而達到從不同角度來認識事物、現象,深入全面理解所學的知識,這樣學得的知識能夠保持較深的記憶。
在實驗前提醒學生注意以下三點:
。1)、壓強計的探頭插入水中前,應注意U形管兩側的液面不能出現高度差。
。2)、測定在同一深度水向各個方向的壓強時,一定要使金屬盒保持在同一深度處。
(3)、本實驗中,在壓強計的探頭插入水中由淺入深的'過程中,我們要仔細觀察U形管中兩管液面高度的變化;在測定同一深度水向各個方向的壓強而轉動壓強計的探頭時,我們必須認真觀察兩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是否改變。
方案成熟后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并將實驗結果填入表格。巡視并對學生實驗進行指導,各組用比較法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并派代表匯報。充分體現了的導演作用,學生當好演員。
有待探討的:
1、學生探究實驗的時間少了些。
2、學生小組的人員(6人)多了些。
3、同一深度時的壓強,各個方向實驗現象不明顯
4、鹽水密度不太濃,實驗現象也不明顯,
《壓強》教學反思4
物理是一門和生活緊密聯系的課程,可以說生活中處處有物理。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系這一節(jié)與生活中許多現象尤其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實驗的設計上,我努力尋找學生熟悉的、現實的,學生又非常感興趣的例子和實驗,如:乒乓弧圈球、足球香蕉球、草原犬鼠洞穴的空調系統等學生迷惑而感興趣的事例,以疑生趣,以趣激趣,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強烈的求知欲望。
教學中,先復習液體壓強和大氣壓強的知識,告訴學生液體和氣體能流動,統稱為流體,并提出問題:流體流動時壓強是否會發(fā)生變化呢?
然后讓學生進行想想做做“硬幣跳高”的實驗,先教師演示,再學生探究,由于效果的差異,更容易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并讓自認為吹得高的學生做給大家看,啟發(fā)學生猜想:可能是硬幣上方空氣流動時壓強變小了。布置課后實驗:怎樣能把硬幣吹得更高、1元的硬幣能否也吹過鉛筆等。
為了驗證猜想是否正確,再進行“吹紙片”的實驗,先猜測紙片會怎樣?然后進行實驗,發(fā)現紙片向中間靠攏,于是得出:流體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讓學生課后探究:吹的快慢不同時紙片靠攏的區(qū)別,紙張大小不同時的區(qū)別等。
然后引導學生思考:直升飛機靠頂部的螺旋槳升空,固定翼的飛機頂部沒有螺旋槳,它又是怎樣升空的'呢?秘密在機翼上。指導學生制作機翼模型并比賽誰做的精美、誰能演示讓機翼尾部升起來,最后講解(或用課件)介紹機翼升力的道理:空氣對機翼向上和向下的壓強差。
最后通過動手動腦學物理題進行安全教育,題2進行物理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教育,指導學生平時注意觀察、甚至可以用學過的知識進行小制作。
大量的實驗和現象是學習成功的關鍵,使學生在“興中啟”、在“趣中探”,做到在興趣中尋找規(guī)律,理解規(guī)律。
需要改進的地方:
在教授主要內容后,還可以再補充一些相關實驗,如:用漏斗吹乒乓球的實驗,用水管的水沖乒乓球的實驗等,可更進一步啟發(fā)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動手探究的欲望。
在教學活動中,還應進一步放開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思考、自主總結,真正把學生的課堂還給學生。
《壓強》教學反思5
學習了壓強后,給學生們布置了這樣的作業(yè):一個空茶壺的質量為0。5千克,放在水平桌面上,茶壺底的面積為0。01平方米,用茶壺盛了1。2千克的'水后,水的深度為0。1米。求,(1)水對茶壺底的壓強(2)水對茶壺底的壓力(g=10N/kg)
解法一:
已知:m=1。2kg,g=10N/kg,s=0。01m2
求:P,F
解:茶壺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對茶壺底部的壓力等于它自身的重力
F=G=mg=1。2kgX10N/kg=12N
P=F/S=12N/0。01m2=1200Pa
解法二:
已知:水=1。0x103kg/m3,
g=10N/kg, h=0。1m ,S=0。01m2
求:P,F
解:P=gh
=1。0x103kg/m3x10N/kgx0。1m
=1000Pa
F=ps
=1000Pax0。01m2
=10N
兩種方法,兩種結果,第一種方法顯然錯誤。
于是,我把這兩種解法寫在黑板上,結合已學過的知識進行分析,第一種結果的錯誤原因所在,同學們也理解了本題的正確做法。通過這到題,要向學生強調:做題時,要注意計算液體壓強時,要先壓強后壓力,計算固體壓強時要先壓力后壓強。
《壓強》教學反思6
這是一堂《壓強》的復習課。《壓強》這一章共有壓力壓強、液體壓強和流體壓強三部分組成。對于初三第一輪復習的具體情況,這節(jié)復習課我設計的基本思路是:突出重點知識兼顧全面復習,始終以壓強的概念貫穿整節(jié)課,以之為主線,把各部分知識緊緊聯系在一起,并結合生產生活中的實例開展課堂討論,強化基本能力的訓練,重視課堂反饋,用以來達到提高復習教學的效果。
在這節(jié)復習課中,學生充分體會了物理與信息技術課程整合的實效性,能讓學生的知識面更加寬廣,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網絡教學中考慮到知識應用和鏈接的問題,卻忽視了實驗教學,忽視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注意互相結合,使學生課堂更加有效而豐富多彩。
在誠惶誠恐中,我嚴格按照教材所設計的'思路和步驟進行教學設計與實施(注:我們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絲毫不敢有所改變。首先,我按教材所設圖片創(chuàng)設物理情境,使學生體會到壓力在不同條件下作用效果是不同的,順勢引入“壓強”的這一概念的物理意義,然后和學生們一起對“影響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進行實驗探究,進而導出“壓強”的定義和公式,然后對公式中的相關物理量的單位和適用范圍進行強化講解,接著又對公式進行了變形拓展,最后講解例題和聯系生活實際。這一節(jié)課雖然有一些落堂,但總體上自我感覺還是很不錯的。然而在隨后的一節(jié)習題課檢測中卻發(fā)現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在一絲沮喪中,我認真反思,查找問題的癥結。反思課堂之上,雖然我對“壓強”概念的物理意義和定義講授下了很大功夫,花了大量時間,課堂上學生探究活動。
《壓強》教學反思7
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識水平,決定了初中學生學習物理必須由一定的物理情景和實驗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啟發(fā)誘導學生思考問題,師生共同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掌握物理知識,達到水到渠成的目的。本著這一出發(fā)點,對義務教育版初二物理《大氣壓強》的課堂教學作以下思考,共同切磋。
1、用懸念式實驗引入課題
上課開始,我采用了自制教具“大氣壓強演示器”。實驗的器材是:酒精棉球、火柴、廣口瓶(3個)、氣球、棉線。實驗器材非常簡單,但做起來效果非常好。具體的做法是:先把氣球吹鼓,用細線把口封住,然后點燃酒精棉球,放入廣口瓶中(注:勿將瓶口燒得很熱,以免把氣球燙破),快速把氣球放在瓶口上,過一段時間,會發(fā)現廣口瓶緊緊地吸在氣球上,按照上面的做法,把其它兩個廣口瓶同樣吸在廣口瓶上,最后把氣球提起來,發(fā)現三個廣口瓶緊緊地咬住了氣球,學生在集中精力觀看實驗,這時教師適時地提出問題:“是什么力量讓廣口瓶緊緊地咬住了氣球”,接著很自然的引入新課大氣壓強。通過這個演示實驗,一下子就把學生學習本節(jié)的興趣調動起來。
2、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體會大氣壓強的存在
利用上面的實驗引入新課之后,接著回憶前面學習的液體壓強的知識。我們知道液體由于受重力,且易于流動,所以液體會產生壓強。氣體也受重力,并且也易于流動,那么它內部會不會產生壓強呢?
學生分組做模擬馬德堡半球的實驗,把兩個塑料掛衣鉤凹面對擠,盡量擠出里面的空氣,然后用力拉掛衣鉤,結果費很大的力也不容易把它拉開。這樣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大氣壓強的存在,也體會出大氣壓強是很大的,然后讓學生向著各個方向拉掛衣鉤,不論在哪個方向上掛衣鉤都不容易拉開,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大氣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這樣通過做實驗許多問題就很容易的解決了,不用教師再費很多口舌。
3、利用生活實際中的事例,深化對大氣壓的理解
大氣壓強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多,除了教材中提及的外,教師可以讓學生放開思維舉出實際生活中的例子。讓分組討論,看哪一個組舉出的例子最多,學生會舉出許多非常好的例子,例如:“醫(yī)生上常用的拔火罐”、“用鋼筆吸墨水”“、用塑料管從瓶口吸飲料”“、塑料掛衣鉤”、“注射器吸藥液”等等。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對學生舉的例子可以讓學生自己利用大氣壓強解釋,對解釋不圓滿的教師再加以補充,這樣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最后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水泵的畫面。說明它們的工作都是利用了大氣壓強,讓學生真正感覺到物理知識確實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4、從覆杯實驗引伸出托里拆利實驗
介紹覆杯實驗:把玻璃杯盛滿水,用硬紙片蓋住,再倒置過來,看紙片能否托住杯中的水。(注:杯水與紙片嚴密結合不留空氣,是本實驗成功的關鍵,因此,要求杯口的一圈與紙片都要平整。)學生分組做實驗,結果水和紙片都不落下,給學生強烈的興趣剌激。有覆杯實驗的啟發(fā),演示盛滿水的試管倒插在水銀槽中,試管中的水不落下,再把試管換成更長的量筒,同樣做上面的實驗,發(fā)現盛滿水的量筒的水,仍然不落下。引導學生分析在實驗時應該用密度較大液體,在液體中密度最大的是水銀,所以把水改為水銀,量筒改為托里拆利真空管,這樣逐漸過渡地引出托里拆利實驗比較自然,效果好。
5、演示托里拆利實驗,介紹用取代法測大氣壓強
我們知道,地球表面的大氣的高度很大,大氣分布復雜,大氣的密度是個變量,所以求它的壓強就不能套用液體壓強的公式。托里拆利實驗揭露了上方為真空的水銀柱與大氣壓兩者對同一水銀面產生的壓強相等的客觀事實。根據它們的平衡關系,難以測算的大氣壓強就被該水銀柱產生的壓強取代了。它化難為易是實驗設計思想上的一次重要突破,這是托里拆利的偉大功績。教學時向學生講清這種取代作用,使學生開闊眼界,啟迪思維。本節(jié)課教學的思考充分運用了直觀教具,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達到快捷地表達語言所無法表達的效果,讓學生得到一個全面的具體的、真實的物理圖景。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分析實驗、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壓強》教學反思8
這是一堂集新課講解和實驗探究教學的課。面對的是陌生的學生,陌生的教學環(huán)境,缺乏實驗器材,課前學情估計不足,在加上準備不充足,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不夠自信,時刻擔心某個環(huán)節(jié)出錯,教態(tài)不自然,面部表情僵硬,解說乏味,沒有風趣,對學生的吸引不夠。在有些環(huán)節(jié)中我的語言不夠簡練,浪費了時間,導致課堂教學時間超過規(guī)定要求。在理論推導過程中給學生太少時間,充分讓學生進行展示。我認為這堂課是失敗的課。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沒有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猜想,只是讓學生亂想亂說。
猜想是一種重要的思維活動,它是學生在已有知識的事實基礎上,對未知的事物及規(guī)律作出的一種大膽的假設和看法。猜想要以一定的科學事實和科學理論為依據。在讓學生猜想“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時,學生猜想可能與“深度”、“高度”、“液體密度”、“液體重力”、“容器形狀”、“方向”等因素有關后,應該讓學生說明猜想的理由或依據,防止學生進行胡猜瞎說。使他們掌握物理學中“科學猜想”這一常用的科學方法,也培養(yǎng)學生科學猜想的能力。
二、沒有讓學生進行探究實驗,只是用演示實驗代替學生探究實驗。
猜想是一種超前思維,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它的結果是否正確需要通過實驗的驗證才能確定。在學生對“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提出猜想之后,決定采用“控制變量法”來研究。這時應該引導學生利用實驗來排除那些可有可無或無關緊要的“猜想”,如:“高度”、“液體重力”、“容器形狀”等,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用主要的`精力來探究主要的因素,也就是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尤其是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我在課堂上沒有做到,完全被學生牽著自己的鼻子走,學生說什么,我就探究什么。
在實驗中讓學生親自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不但可以學到科學知識,練習操作技能,而且能夠進一步喚起學生“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探究實驗主要以學生為主體,同時老師要加以適當的引導,才能使探究實驗更為有效。課堂上,我是主角,學生變成了被動因素,完全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沒有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資源
充分利用課堂教學資源,可以使課堂教學搞得生動活潑,更為豐富多彩。本節(jié)課題我沒有讓學生的興奮點集中起來的素材,為新課引入鋪墊太平淡。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過度連接生硬,突然。
四、教學中沒有以學生為主體,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
課堂剛開始時,情景設置的導入沒有激起學生的好奇和興趣,而問題的提出模糊,學生不明確課堂研究的內容,不能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其后的課堂教學無論是問題的提出、器材的選擇、方案的設計、結論的得出都是沒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只是在表演,搶了學生的發(fā)言機會,對學生缺乏引導。教學過程中沒有重視學生知識形成過程,學生沒有獲取知識過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悅。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進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從學生的興趣和已有的更貼近的感知水平出發(fā),設計更合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教授過程中進一步完善“自主高效,()多維互動”的開放式創(chuàng)新性課堂教學體系;刪去無效課堂環(huán)節(jié),進一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出因材施教;使師生的合作學習活動更默契。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感興趣的情景,使學生從身邊的生活實例中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再利用所學知識從物理走向社會。
《壓強》教學反思9
有效的教學設計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設計,從學生感興趣的促進能力發(fā)展的實際問題開始,啟發(fā)引導學生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設計必然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特征:一是它要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出發(fā);二是它要指向形成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壓強專題復習就是本著這樣的理念設計教學的,從學生樂意設計的探究實驗引發(fā)問題,圍繞壓強這一中心問題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探究式學習方式和合作學習方式,努力貫徹和落實新課程理念。
一、目標合理定位,體現科學本質。
本專題復習課中將“知識和技能”作為解決問題的載體或素材,將“過程和方法”作為問題設計的基本內容,整堂復習課凸顯科學探究的思想,在探究實驗設計中貫穿知識點的復習,在隨堂練習中辨析一些易混淆的知識,在整堂課中積極滲透科學方法的應用,也就是在課堂教學中體現科學本質。
壓強是力學重要概念,液體壓強又是這一專題主要難點,壓強大小決定因素及其概念的理解,壓強的計算為教學重點;液體、氣體壓強是固體壓強知識的延伸、應用和深化。根據學情認定液體壓強,壓強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為教學難點。
探究各種科學現象和過程設計的實驗,如壓力作用效果跟壓力和受力面積的關系,液體壓強大小跟液體的深度和液體的密度關系,都可以通過控制變量法來完成;壓強概念的復習滲透科學方法中的比值定義法;對壓力的正確理解,我們通過畫三種不同形式壓力的方向圖進行比較,為突破對液體壓強深度的誤解,外加練習對比深化理解,為區(qū)分固體和液體壓強,通過滿瓶水或半瓶水正放到倒放,分析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變化和瓶對支撐面的壓強變化情況,科學采納了對比法;通過壓強公式歸納出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液體壓強具有的特點,驗證大氣壓存在的實驗,從生活現象歸納液體沸點和液面氣壓的關系、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系等,都采用演繹歸納法,通過這些科學方法的應用,能尋找到科學知識間的異同,能明晰科學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能歸納出科學規(guī)律的特點。
二、模式力求創(chuàng)新,凸顯探究思想。
本專題復習課改變以往以問題為中心的`復習模式,推行以探究為中心的主題復習教學模式。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問題是學習的起點,終點是問題的解決,在起點和終點間的過程則是科學探究,我們稱之為探究性“主題式”復習模式,即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
以壓強為中心,創(chuàng)設探究(實驗)的情境,選擇合適器材:沙堆、空礦泉水瓶、水(包括開水、鹽水)、大頭針,設計盡可能多的有關壓強(包括固體、液體、氣體壓強)的實驗,這探究的情境就是創(chuàng)設這樣一種類似真實科學研究的環(huán)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進行學習,最終形成自己對知識的建構。
三、啟發(fā)分析引導,知識自我重構
學生知識獲取的過程是一個科學研究的過程,是提高學習能力的過程,只有把新的學習內容的要素與已知認知結構中特別相關的部分聯系起來,才能有意義地習得新的內容。先前的知識回顧,清晰了原本的知識網絡,構建了最簡單的知識網絡。通過教師課堂的精心引導,對學到的知識進行深層次的加工,及時引導學生將新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將新知識納入自己的學科知識體系和方法知識體系,從而實現自我建構,這也是學生學習素養(yǎng)的升華。
本專題復習課創(chuàng)設探究的情境,圍繞壓強中心展開實驗設計,從固體壓強的實驗設計啟發(fā)引導分析,歸納出壓強的意義、定義、公式、單位,從液體壓強的實驗設計中,歸納出液體壓強的特點,從氣體壓強的實驗設計中,歸納出大氣壓的存在、測量、液體沸點和液面氣壓的關系等。這樣從確定以壓強問題為主線,教師引導學生將分散的知識進行系統整理、歸納,并將那些有內在聯系的知識點“串”在一起,做到學一點懂一片,學一片懂一面,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體系.這種建構也不是教師強硬灌輸,而是融入在開放性的實驗設計中,在學生主體意識充分喚醒狀態(tài)下的積極主動地建構。
四、評價方式多元,學生能力提升
新課程不但注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更注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評價,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將充分突出學生評價的主體地位;結合開放性的實驗設計,讓學生們在相互質疑和相互評價中一步步改進,最終完善。學生在互相評價、共同討論的過程中,學會了互相幫助、互相激勵、互相交流、互相啟發(fā),也學會了合作,并在合作中發(fā)展,提升了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與此同時,學生通過各種評價正確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從而也促進了人格的發(fā)展。
本專題復習課評價方式變得多元,有時采用生生互評,如設計壓力作用效果的實驗,有學生說只用一個礦泉水瓶,通過不同水量對沙堆形變程度的差異比較,有學生說必須用兩個礦泉水瓶盛不同量的水,這樣容易形成對比,有學生說用一個礦泉水瓶儀器簡單,操作方便,讓學生互辯,產生思維的火花,更好地拓展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大大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整體素質;有時采用生生自評,如設計氣體壓強的實驗,有學生開始匯報說利用礦泉水瓶、大頭針和熱水等器材,在空的礦泉水瓶中裝入熱水,然后倒掉,發(fā)現瓶變扁了,說明大氣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這時有學生搶著說可能是燙扁的,為了消除這樣的誤會,教師請學生自評,該方案有哪些不足?該學生說瓶壁太不牢固易變形,那如何改進實驗方案呢?該學生想了一會兒說用茶葉鐵罐做實驗,先在茶葉鐵罐里加些水,然后在火上燒干水,離開火焰及時蓋上罐蓋投入水中,觀察會不會變扁?學生自評更加凸顯學生自我反思行為意識和能力。
教師充分發(fā)揮導評的作用,結合教學實踐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展示學生開放實驗的設計、小組合作學習或總結匯報等等,在課堂上我們不難發(fā)現學生的思維其實很活躍,有的話甚至出乎教師的意料,由此使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改進自己,提高自己”。
《壓強》教學反思10
本節(jié)課教學重點突出,教學方法得當,體現了物理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設計巧妙、直觀、生動,整個實驗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從惑性到理性,生動、深刻,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積極參與,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
1.引課設疑,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利多媒體動畫:人躺在釘板上,身上放有大石,用錘子砸石頭,石碎而人沒有受傷。再用對比演示實驗,增加可信度,設疑質疑,打開學生想象,引入新課,激發(fā)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興趣。
2.體現了物理學是實驗科學的特點:本節(jié)課物理實驗貫穿整個教學始終,教師在設計實驗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設計合理,在課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演示實驗改為仿釘板實驗來說明壓力的作用效果的影響因素,更容易使學生感到實驗的可信度;把課本的演示實驗改為學生的分組實驗進行探究,讓全體學生參與,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解疑的能力,并培養(yǎng)學生認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本節(jié)課設計的拓展實驗:利用斜面壓力變化實驗來說明壓力不一定等于重力,突破了本節(jié)的'難點,設計巧妙。
3.在知識的傳播上注意方法:觀察實驗是物理基本教學方法,猜想和控制變量法是物理中重要的方法。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中充分滲透了這些方法。
4.貼近生活,體現了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學生在課堂上舉了大量增加、減小壓強的實例,并進行分析,體現了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壓強》教學反思11
講授了《科學探究:液體的壓強》,在教后我體會很深,現結合這次課程培訓,將教學體會
總結
如下:
在本節(jié)課中,體現了新課改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經歷了“觀察----猜想----探究-----應用”的物理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我比較恰當的把握學生的經歷水平、反應水平、領悟水平。在教學中基本做到了三講三不講,注重了規(guī)律、思路、技巧和方法的教學。特別是在科學探究方法上,注重了利用已有知識進行理論推導,又用實驗驗證結論的可靠性。結果是異曲同工,從而使得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
此外,我覺的在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過渡上基本做到了銜接緊密。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得相對輕松,能從興趣出發(fā),敢于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組內積極討論,做到在交流中學習,在實驗操作中認真謹慎,分析論證結論比較準確。
本節(jié)課的不足之處。
本節(jié)課的教學總體是成功的,但仍有不足之處:
1、在制作課件上不夠完美。
2、在理論推導過程中應給學生再多一點時間,充分讓學生進行展示。
3、在知識的應用,特別是拓展應用-----液體壓強的傳遞這個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多舉例,或老師提供給學生更多的素材。
4、在有些環(huán)節(jié)中我的語言不夠簡練。
5、這節(jié)課的內容比較多,在處理連通器和帕斯卡原理時時間比較緊張在授課時將本節(jié)課分為兩節(jié)課,我自己覺得對這一部分處理的不太好。
努力的方向:
如果再讓我講這節(jié)課,我會進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從學生的興趣和已有的更貼近的感知水平出發(fā),設計更合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教授過程中進一步完善“自主高效,多維互動”的開放式創(chuàng)新性課堂教學體系;刪去無效課堂環(huán)節(jié),進一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出因材施教;使師生的合作學習活動更默契。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感興趣的情景,使學生從身邊的生活實例中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再利用所學知識從物理走向社會。同時還要加強學生思維的發(fā)散,使之學習、掌握、應用多種科學探究方法,做到“授之一漁勝過授之一魚”;在學生的探究實驗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實驗指導,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的輕松氣氛中學習;注意學生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課堂效益。
反思二:初中物理壓強教學反思
這是一堂《壓強》的復習課。《壓強》這一章共有壓力壓強、液體壓強和流體壓強三部分組成。對于初三第一輪復習的具體情況,這節(jié)復習課我設計的基本思路是:突出重點知識兼顧全面復習,始終以壓強的概念貫穿整節(jié)課,以之為主線,把各部分知識緊緊聯系在一起,并結合生產生活中的實例開展課堂討論,強化基本能力的訓練,重視課堂反饋,用以來達到提高復習教學的效果。在這節(jié)復習課中:
1.成功運用了多媒體,有效的進行了物理與信息技術課程的整合
在這節(jié)復習課中,我將平時的powerpoint演示課件改成prontpage的`網絡課件,讓學生以上網的形式在網上自由瀏覽以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由于是復習課,可以放手讓學生復習自己薄弱的部分,這樣既節(jié)約了大量的課堂演示時間,又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將整個復習的知識網絡展現在學生的面前。時間充裕的學生還可以點擊瀏覽相關的知識鏈接,在internet上了解更多的壓強知識。這也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有效利用了物理與信息技術課程的整合。
《壓強》教學反思12
上課的內容是大氣壓強。課前我們備課組做了很多準備,為了能讓學生感受到大氣壓強無處不在,我們設計了十幾個實驗,這些實驗都利用我們平時隨處可見的物品。本來覺得現象非常明顯,結論肯定很容易得出,可是卻發(fā)生了沒有料到的情況。首先,我用熱水涮了一下礦泉水瓶子,然后把熱水到處,迅速的把瓶蓋擰緊。不一會伴隨著咔咔的響聲瓶子就癟了。學生還說“勁可真大”我問同學們,是誰把瓶子壓扁的?大家異口同聲的說是空氣。接著我又拿出兩個玻璃片,很容易的就把玻璃偏分開了。然后我又在玻璃片上面滴了幾滴水,讓一位同學把這兩個玻璃片拉開。費了很大力氣也沒有拉開。我又問大家“是誰壓著玻璃片,不讓我們把玻璃片分開呢?”大家很堅定的說“空氣”接著我在礦泉水瓶子側壁鉆了一個孔,然后到滿水,水從小孔噴射出來,然后我迅速的把瓶蓋擰緊,小孔不在向外噴水了,接著問大家“是誰不讓水往外l流呢?”大家說“是空氣”。這時候我觀察到班級里一位平時成績很不錯的同學,一直在思考什么,并且沒有像其他同學那樣興奮。等到其他同學都不說了,他站了起來說“老師我發(fā)現你在做實驗的時候都用到了水,怎么能說是空氣呢,沒有液體壓強的原因嗎?”大家也七嘴八舌的附和起來,我讓大家仔細觀察實驗,小孔在什么時候流水,什么時候不流水,大家說不擰蓋子的時候水可以流出來,擰緊蓋子水就不流了。那么兩次水都是一樣的水,有無蓋子的區(qū)別就在于液面上方是否與大氣聯通。是誰影響水的流淌呢?他這是恍然大悟,確定是因為空氣的因素了。
通過這件事情,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學。首先就是備課的角度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不要自認為很簡單,很容易理解就覺得學生在理解上沒有問題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處于發(fā)展階段,我們不能只憑經驗判斷,要注意引導,注意自己表述的語言是否到位。在出現問題的時候,解決的方式方法也很重要。如果這節(jié)課上,我忽視了這個同學的想法,他一定會覺得知識是和實際脫軌的,要去背知識,這樣勢必會打消他學習的積極性,他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他動腦思考了。如何正確的引導他才是最重要的,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一定要用善于觀察的眼睛去透視孩子的想法,引導他們找到學習知識的方法,途徑。教學也應該是一個不斷反思,實踐的過程。
《壓強》教學反思13
這堂課如期完成既定教學目標,學生總體反應非常好。我認為是非常好的一堂有效教學示范課!我個人認為這堂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引入有效:
“瓶吞蛋”實驗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引入大氣壓幫忙把雞蛋壓入瓶內。
二、教學設計有效:
教學理念新穎、教學設計合理。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讓學生參與是新課程實施的核心。如何實施,應尊重學生,還學生學習的自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加強交流與合作;給每位學生以期望和激勵,讓學生有成功感。依據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從大氣壓強的存在到大氣壓強的測量再到大氣壓強的應用。特別重視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的形成過程。
三、提問有效:
不再是簡單的設問,學生不是簡單的用“是”或“不是”來回答。例如:大氣壓怎么把雞蛋壓入瓶內?讓學生體會瓶內氣壓小于瓶外氣壓大氣壓強起作用。這樣提問有較強的啟發(fā)性與針對性,教給學生的不是簡單的知識,而是思維的方法。
四、教學活動實在有效:
課堂氣氛活躍,互動有效,讓學生真正動起來。例如:學生上講臺親自拉馬德堡半球、學生做覆杯實驗親自體驗大氣壓強的存在。
學生上來喝飲料,一位同學能喝到、另一位不能。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理解平時吸飲料如何利用大氣壓強的。
“實驗也有失敗,請耐心等待”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
五、學生學得有效:
教師充滿激情的講解感染著學生、鼓舞著學生,獲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語言清晰、生動有吸引力,充分彰顯教師的人格魅力。課堂問題得到合理、機智地解決,充分反映教師的基本素養(yǎng),使學生“善學、樂學、會學”
大氣壓的測量是本節(jié)的難點,如何設計實驗?我用逐漸增高的`管子,把無形的大氣壓的測量轉換成液體壓強的測量,學生輕松理解、掌握該難點。
六、多媒體使用合理有效:
一個是托里拆利實驗用水銀,不方便在課堂上演示;另一個是大氣壓可托起多高水柱也是在教室中無法完成的,利用多媒體可以達到與實驗同樣的效果。
不足之處:課堂上兩個女生拉吸盤偶然拉開了,應及時讓他們解釋問什么拉開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兩位同學在做馬德堡半球實驗時不慎將細玻璃管踢碎,給后面的講解帶來不便,我靈機一動用試管代替矮一些的玻璃管,達到了同樣的教學效果。
總之,我認為:這是一堂非常難得的有效教學示范課,充分展示了授課教師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和良好的教學素養(yǎng)。
《壓強》教學反思14
這節(jié)探究活動課主要由“流體壓強和流速之間存在的什么關系?”和“飛機的升力如何產生”兩個核心問題組成。本節(jié)活動課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的器材,自己親身經歷觀察、操作、制作、實踐等各種探究活動,激發(fā)學生思考和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在這一系列活動中,讓學生經過觀察、體驗的過程,從中獲得最直接的、生動的實驗事實,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對科學的熱愛。對“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這個知識點的處理,主要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運用多媒體演示各種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以及飛機為什么能夠上天,動畫效果可以模仿飛機上天的過程,真正讓學生了解其本質,利于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歸納總結的.能力。在討論交流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能用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有初步的交流意識。
在引入課題時,我實驗前先讓學生猜想實驗結果,再找學生上臺演示,由實驗現象與學生猜想不一致、激發(fā)學生疑惑和強烈的好奇心,引出課題“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處理實驗探究時,先分好小組,學生討論后,指定出合適的實驗方案,再分組分類別實驗,既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全體學生參與,又提高課堂效率,效果挺好的。
《壓強》教學反思15
講完《壓強》這節(jié)課后,針對教學設計我仔細回顧了教學的全過程,有如下的認識和體會。
一、壓強是生活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它不僅貫穿本章的學習,還是后面學習液體壓強、大氣壓強、浮力的基礎,所以壓強的概念在初中占具著重要的位置,因此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壓強的概念。壓力概念是學習壓強概念的基礎,雖然我把握住了重點和難點,但設計時輕視了對壓力概念的認識。
二、關于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的關系”,我讓學生利用身邊的物品自己動手準備實驗、做實驗,這是部分后進生的強項,讓他們也展示一下自己的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克服畏難心理,拉進教師和后進生的距離,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讓他們感受到“實驗就在我們身邊”。類比以前的探究實驗,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設計實驗降低了難度,照顧了學生的差異,兩種不同的方案讓學生相互交流,使其從觸覺、視覺不同角度認識壓強。但在施教的過程中,我給學生交流的廣度和深度不夠,沒有照顧到可能有不同想法的這一部分同學來進一步發(fā)表意見,師生共同探討,以讓問題進一步拓展和延伸。
三、壓強的知識學生生活中接觸比較多,但對概念很陌生,我在教學中通過類比速度概念的方法讓學生去歸納,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但在施教中引導學生時,沒有及時把壓強就是壓力的作用效果這一聯系結合探究實驗進一步強化,幫助學生構建壓強概念,給學生自主學習帶來一定的`困難。由于這一缺陷,迫使教師又帶領學生進一步分析歸納,用時過多。
四、關于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我從公式出發(fā),讓學生掌握一種運用公式分析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運用公式分析問題的意識。學生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沒有更多的時間結合實例進一步的分析、運用來鞏固。
總體而言,我這堂課從設計和施使中還是突出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和主動性,但細節(jié)把握不夠好,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