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讀書心得體會 推薦度:
- 孟子讀書心得體會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孟子讀書心得體會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jié),豐富我們的思想。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么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孟子讀書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孟子讀書心得體會1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出自《孟子·離婁上》。是孟子在評價舜結(jié)婚的事情時說的,完整的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原文的意思是:“不孝順的事情有三件,其中又以沒有子孫后代最為重要。娶妻本應先告訴父母,舜帝沒告訴父母而娶堯帝的二女為妻,就是因為擔心絕了后代,所以明理的君子看來,雖然沒有稟告父母,就和稟告了父母是一樣的!懊献永^孔子之后對儒學的發(fā)展有巨大貢獻,他極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導人們努力向舜看齊,做舜那樣的孝子。說:“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于天下,可傳于后世,我由(猶)未免為鄉(xiāng)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他甚至設想,舜為天子,而瞽叟殺人被捕,舜雖不會利用權(quán)力破壞刑律而將其赦免,但一定到監(jiān)獄里偷偷地把父親背出來,一起逃到海濱,過無憂無慮的日子,為了共享天倫之樂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于儒家的宣傳,有關(guān)舜的傳說事跡在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中留下極深刻的'影響。
后來漢代人趙歧所做的《十三經(jīng)注》。他在注釋孟子上面的話時,說:“于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边@里他把無后解釋為了“不娶無子”,從此開始了兩千多年的誤解 。但有意思的是,他認為第一不孝,是“阿意曲從,陷親不義”,意思是第一不孝,是對父母無條件地屈從,容忍他們做不義之事。 這就很值得我們回味了。很多同志說,為了父母去結(jié)婚。如果為了父母去欺騙一位異性而結(jié)婚,當然也就是“陷親不義”了,無后問題沒解決,反而犯了第一不孝。
孟子讀書心得體會2
孟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跟孔子是儒家學派的鼻祖。
在了解孟子以前,我都覺得孟子是同一朝代的,可是,這本書剛開始看,就打破了我原先的想法。其實孟子是孔子去世很久;才出生的。小時候,孟子就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很崇拜孔圣人,十幾歲的時候,它還去過魯國,相知孔圣人的門第來叫自己,可是,孔子的徒弟差不多都已經(jīng)去世了,于是,孟子找到了司徒牛,這時,司徒牛也已經(jīng)是個駝背老人了,司徒牛原是子思老師(孔子的學生是最重視的學生,不過,一場疾病導致了他不敢見人,也能為他的背上莫名其妙的長出了一個錛俿角癇,于是他隱居與樹林里,誰也沒見過他,但是孟子找到了他,司徒牛聽了孟子的講述,決定收他為徒,三年后,司徒牛讓孟子離開了那里,勸他去更加開闊的地方展示才華。
孟子淚令老師后,回家興學育才,憑借著他的本領(lǐng),孟子成了有名的老師。
公元前347年秋孟子帶著幾個門徒去了齊國。起先,他受到齊威王的歡迎,齊威王知道他是一個人才,但孟子齊國不被重用,因為他堅持的是仁政思想,而齊威王確性霸道,他想要把整個天下柜為己有,這下,孟子又拿出了最令我佩服的錛偽琻銡玗一口才,他說話滔滔不絕,有因為他學識淵博,知道的東西很多,隨后就能說出大道理來,就是利用他的口才,孟子成功說服齊威王行仁政,他給齊威王講了很多道理,搬出了他腦海里基礎(chǔ)的知識,要是我是齊威王,都會聽得暈頭轉(zhuǎn)向呢!
78歲時,孟子決定辭了官衖,回家安享晚年,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覺得在怎么,也得綠葉歸根,于是,在眾人的挽留下,孟子熱淚盈眶地回了家,在齊國35年。
85歲,古稀之年,孟子帶著鄒國百姓的`嘆息聲,徒弟的哭聲,去世了。
出殯這天,雪更大,風更狂,連天地山川都為一顆巨星的滑落而哭泣,各地百姓都感到孟子的家鄉(xiāng),披麻戴孝,在風雪的呼嘯下把孟子送向天堂。
其實,就算是圣人,我也覺得他會有錯的地方,孟子也不例外,因為,孟子總是說,孔子說的都是對的,然而,孟子的動勛遠大于他犯下的錯誤,他謙虛,他好學,他還真有一副好口才——
孟子,真是一位偉大的“老師”。
孟子讀書心得體會3
孟子名軻,從師于子思,后來,他授經(jīng)講學,帶領(lǐng)弟子周游列國。晚年與幾個學生一起著書《孟子》。他是繼孔子之后儒學思想的一代尊師,被后人稱為“亞圣”!睹献印愤@部書大多在寫孟子向各國諸侯極力推薦的“王道仁政”,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另外,在個人品德修養(yǎng)方面,它繼承了孔子的儒家學說,并加以闡述和發(fā)展。
《孟子》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在家,家之本在深!笨梢娞煜碌幕A(chǔ)在于國家,國家的基礎(chǔ)是每一個家庭,而家庭的基礎(chǔ)是每一個組成家庭的成員本身,可見只要家庭的每個成員都做好自己份內(nèi)的事情,這個家庭就會變得幸福美滿,每個家庭都幸福美滿的話,這個國家必定繁榮昌盛,若是每個國家都繁榮昌盛的話,天下就太平了。所以,只要每個人都做好份內(nèi)的.事,世界就變得美好了。
社會如此,學校亦如此。如果一個班內(nèi)的每個學生都認真學習,那么這個班就會變成尖子班,如果每個班都這樣,那么這所學校就是名校了。但這還是得靠每個人的努力,只要每個人都把自己管理好,把該做的事情做好,那么這個集體就都好了。
孟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我粗粗看了一遍《孟子》,就有了很多啟發(fā),以后,我要好好研讀《孟子》,讓它成為我成長道路上的明燈。
孟子讀書心得體會4
上個學期讀了《大學》和《中庸》,與這兩者相比,《孟子》不似《大學》,全篇一貫而下,行文流暢嚴謹,不似《中庸》,晦澀難懂,它是先從眾人熟知的一般事物說起,慢慢引入大道理,令人沒有辯駁的余地,不知不覺中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讀《孟子》,自己的思維也仿佛進入其中,坐在孟子的對面,接受那一句句深入靈魂的詰問,靈魂在這過程中不斷地梳洗、剔除、凝練、升華......
作為一名教師,我在反省自身行為的同時,總不自覺得聯(lián)想到我和班里孩子的相處,在心底對自己進行審判。比如《孟子·公孫丑章句上·第三節(jié)》:“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本褪钦f“仗恃實力來使人服從的,不能讓人心悅誠服,只是因為他本身實力不夠的緣故,依靠道德使人家服從的,人家才會心悅誠服!痹囅,當孩子們犯錯誤的時候,以暴力的溝通方式迫使學生糾正錯誤,合適嗎?“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力服人,似乎取得了快速的顯而易見的效果,于是自己滿意了,覺已經(jīng)糾正了他們的錯誤,達到了育人的效果,是這樣嗎?我們不妨來換位思考一下,如果被教訓的人是自己,何如?“非心服也”,不過是因為他們懼怕你的威勢,不得不暫時改變而已,于長久何益?
師者,人之模范也。要想真正讓孩子對你“中心悅而誠服”,自身必得是那個典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自帶芬芳,人必心悅之。孟子說:“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狈彩切袨榈貌坏筋A期的效果,都應該反過來檢查自己,只要自身端正了,連天下的`人都會歸服。只有自己做到了才有資格指摘孩子的錯誤,時常反省,方能不斷進步,更重要的是站在孩子的視角上,真考慮孩子的需求和感受!
蹲下身子聽聽孩子的心聲!白勇罚烁嬷杂羞^則喜。禹聞善言則拜”,子路和禹,都是先賢圣人,他們的賢德在于別人指出他的過錯,他就高興,聽到善言,就拜謝。在與孩子的相處中,多溝通,多調(diào)研,對自己的錯誤不回避,對善處,不驕傲,還愁走不進孩子心中嗎?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一詞,多么深重,乍擔此重任,必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不辜負孩子,不辜負家長才好。
孟子讀書心得體會5
在我不大的情況下,就據(jù)說過《孟子》這本書,它是一本能文化教育大家怎樣做人的書,另外也是一位亦師亦友。所..
在我不大的情況下,就據(jù)說過《孟子》這本書,它是一本能文化教育大家怎樣做人的`書,另外也是一位亦師亦友。說白了聞名不如見面,今日,我也榮幸讀來到這本能反應使我們終生獲益的書。
有關(guān)教大家怎樣做人的書讀了的很少,但也涉足過一些,例如《三字經(jīng)》、《弟子規(guī)》等。但這本書一件事危害較為大。這本書關(guān)鍵寫了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教育學家孔子身旁產(chǎn)生的一些小故事,我讀后獲益匪淺。
在這本書里幾個小故事深深記在我的腦海中里,在其中有一個故事稱為《師友之道》。這個故事關(guān)鍵講的是交朋友要保證“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孟子說過“父子倆有親,臣子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盆友有愿”,這“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解決人際交往的基礎(chǔ)規(guī)律,為政冶應以身作則,以身作則,才可以保持社會發(fā)展的平穩(wěn)和人際交往的和睦。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蔽腋鶕(jù)讀《孟子》這本書,使我真實的明白了人生道理。我喜歡這本書,我不想忘掉它的。
孟子讀書心得體會6
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國的影響是達數(shù)千年之長遠我輩中人自然難以三言兩語以攬括雖然我的認識只是管錐之見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氣魄卻如穿透萬里晴空的紅日我即使局物的本質(zhì)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對事物利益關(guān)系的短視而仁、義卻能長遠影響到未來故有“舍生取義”、“舍利取義”之說。狹義的“仁義”是指封建時代人倫的忠義孝悌實則是千百年來對孟子的誤解因為從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三綱五倫已革了命;
《中庸》講:“道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蹦悄┐恕叭柿x”還有永恒的意義可言嗎?所以我們今天理解孟子的“仁義”實應站在高處從廣義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對客觀普遍規(guī)律的認識孟子的“仁義”也不二致。而這種認識可讓孟子如一熟練漁夫的手鉗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縱有大腿大腳亦是擺脫不了。無論事物表象出現(xiàn)多么錯綜復雜的問題或困難孟子皆顯得不昏沉也不散亂經(jīng);U為夷、手機版轉(zhuǎn)難為易而綽綽有余。
當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統(tǒng)論”、“系統(tǒng)思考”雖口口聲聲反對舍本逐末而要動態(tài)、長遠地看事情說透了:皆可從孟子的仁義思想找到雛形。
另有一點我覺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獨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氣概。這點即注定了他若有機會作為給予一發(fā)揮才干的舞臺則必能成一王業(yè)的大人物也!獨行特立者立場堅定意識獨立;
不同流合污者則能做到不見異思遷、不心隨物轉(zhuǎn)。有此二者則造就了孟子之大氣魄表現(xiàn)在文風上則氣勢雄奇而磅礴用來創(chuàng)業(yè)則整個世界都向他一人傾倒孫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體現(xiàn)。當今社會形勢風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辯方向倘學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驚天地而泣鬼神呢?
雖然研習《孟子》的時間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義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終生了最后再對孟子的仁義之道作一總結(jié):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獨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駕馭形勢的氣魄。
最近幾周,我完成了《孟子》這本書。
其書共分為梁惠王章句上,梁惠王章句下,公孫丑章句上,公孫丑章句下,滕文公章句上,滕文公章句下,離婁章句上,離婁章句下,萬章章句下,萬章章句下,告子章句上,告子章句下,盡心章句上,盡心章句下。
其實,我對那些古文是一竅不通。但是后來,我發(fā)現(xiàn)家里實在是沒有什么書了,只能讀它了。它里面有原文、譯文和注釋,這也帶個我了不少便利。一開始,我是按照原文、注釋和譯文來讀的。原本就不懂古文的我按照這個順序讀書,自然更是“一頭霧水”了。我是讀著讀著就不想讀了。因此,我一直在想辦法解決這個難題。直到幾天后,我無意中先看了譯文,又看了注釋,最后才看了原文,這樣我一下子就可以讀懂了。真是太棒了!我終于成功了。
于是,在后面的閱讀中,我是嚴格按照先譯文,后原文,再注釋的順序。我也明白了很多孟子的思想和道理,我受益無窮。
施行了仁政之后,可以獲取天下的民心,而接下來要做的,是救他國之民于水火,也就是征伐問題,征伐,是仁政的向外推行過程。孟子說春秋無義戰(zhàn),實際上戰(zhàn)國時期也是如此,諸侯國之間的戰(zhàn)爭都是為了土地、人口的爭奪,說統(tǒng)一天下在當時并不實際,只有到戰(zhàn)國后期,在秦國強的國勢下,其它諸侯國摧枯拉朽,統(tǒng)一天下才成為一個目標。孟子說的王天下,其實并不是指的是土地意義上的天下,而是民心上的天下。能獲取天下民心,也就得到了天下。至于征伐他國,必出于義,義,在孟子看來也就是民意,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就是看重了民心的作用。說孟子言必稱堯舜,其實并不完全,其更多說到的是商湯和周文王,其中說到商湯更詳細。如對于王天下,商湯實際上就是孟子經(jīng)常提到的'君王榜樣,商湯的征伐就是為了救民于水火,所以東征西怨、南征北怨,此一“怨”就是埋怨沒有先來解救自己,可見這種征伐由于出于民心,所以百姓都希望仁德的君主先來幫助自己解脫困厄。因此,當“義師”到來的時候“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征戰(zhàn)必勢如破竹,王天下自然易如反掌。
孟子非常重視民心民意,甚至不惜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以彰顯民心的重要,甚至不惜說“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來警戒君王。雖然孟子終其一生沒有實現(xiàn)理想,但其對于民心的重視及其對于仁政的闡釋對后世無論從正反兩個方面來看,都有著較大的影響。
(一)持志養(yǎng)氣
孟子十分重視立志,認為道德教育的首要問題便是"尚志"、"持志",即堅持崇高的志向。他提出"舍生取義"的理想境界:"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與孔子一樣,孟子也要求學生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不要貪圖物質(zhì)生活的享受。認為志士仁人應該把道德理想放在首位,就這點說,有合理的因素,但他把求生存的欲望與道德意識對立起來,這也是片面的。
(二)深造自得
孟子強調(diào)學習、修身的關(guān)鍵在于自得。他說"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左右逢其源。"他認為君子深造要有正確的方法,這就是要求他自覺的追求而得到。自覺追求而得到的,掌握得會比較牢固,牢固的掌握了,就會積蓄得很深,積蓄的深了,就能取之不盡,左右逢源。據(jù)此,孟子主張,學習的深化,必須要有自己的收獲和見解。尤其是學習中要有獨立思考精神,讀書是必要的,但應求理解,而不能書云亦云,對前代的文獻典籍,不要輕信,不能盲從。
(三)專心有恒
孟子認為,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孟子舉例說:"今夫奕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奕秋,通國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誨二人奕: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奕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兩個人同時跟一個圍棋國手學習下棋,但結(jié)果大不相同,這決非由于其智力差異,而是由于專心與不專心的緣故。因此,孟子認為,學習必須專心致志,集中注意力,這是孟子在教學實踐中總結(jié)出來的一條科學原則。
孟子主張專心致志的同時,還提出了持之以恒的思想。他告誡學生說:"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
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山間小道經(jīng)常去走就變成了一條路,如果有一段時間不走,便會被茅草所堵塞。學習亦然。如果停下一個時期不用心學習,學到的知識也會遺忘。因此,學習要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他說"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有所作為的人做一件事如同掘井,掘到六七丈深還不見水,就停止挖掘,結(jié)果等于沒挖,這說明有為者必須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廢。學習也是如此,必須堅持到底,不能功虧一簣。孟子反對"一曝十寒"的學習態(tài)度,他說:"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是最容易生長的植物,如果曬它一天,凍它十天,也不可能得到生長。都是反復強調(diào)學習要持之以恒。
(四)教亦多術(shù)
學習主要靠學生深造自得、專心有恒,但教師也不是無所作為的,教師的作用在于積極引導,啟發(fā)學生思維,因此,教學方法不能千篇一律,而應根據(jù)不同情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他說:"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材)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又說:"教亦多術(shù)矣,予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矣。"對學生,有的應及時指點,有的應成就其德行,有的要發(fā)展其才能,有的可答其所問,不能及門者可以間接地進行教育,甚至拒絕教誨,足以成為人的警策,本身也是一種教導之法?傊谭ê芏,要因人而異。
孟子讀書心得體會7
中國有許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它是古人智慧的結(jié)晶,我們應該把它傳承下去,把它發(fā)揚光大。
我讀了《孟子》中的《寡人之于國也》這一篇文章后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孟子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最偉大的成就就是提出了“仁政”學說和“性善論”的觀點。他的思想對后代的影響很大。
文中,孟子告訴我們要遵循自然規(guī)律。“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告訴我們只要不耽誤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季節(jié),糧食就會吃不完;“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只要按照時間砍伐樹木,材木就會用不盡。是呀!順應農(nóng)時,就能使民生得到保障。如果人們忤逆大自然,人們就會遭到大自然的報復。假如人們不按照時間進樹林砍伐,而是亂砍亂伐,就會造成樹木死亡,造成水土流失,土地就會荒漠化,最終造成耕地總面積減少。人們一切美好的愿望都會被摧毀。有電視新聞中報道某一地區(qū),在海邊沖上來一條12米的鯨魚,這條鯨魚已經(jīng)奄奄一息了,就在工作人員檢查它的身體時,它突然吐出了很多垃圾。這就是人們不愛護環(huán)境,把許多垃圾扔進河里造成的。如果再這樣下去,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動物瀕臨滅絕,造成的后果是食物鏈被破壞,我們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所以我們要遵循大自然的規(guī)律發(fā)展,這樣才能讓人類的生活更加美好。
反觀現(xiàn)代社會污水橫流,土地沙漠化嚴重,霧霾籠罩著都城,這是我們盲目追求經(jīng)濟效益帶來的嚴重后果,是我們國家遺忘祖宗的祖訓遭受的懲罰。我們堅決對以破壞環(huán)境為代價來發(fā)展經(jīng)濟的執(zhí)政理念說不。我們需要的.是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中“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竹之屬,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的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
文中,孟子還告訴我們要孝敬長輩。“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他告訴我們解決老百姓的溫飽問題之后,要興辦學校,教會人們孝順長輩,尊敬兄長的道理,只要人們有孝心,頭發(fā)花白的人就不用再勞作了,社會也就安寧,和諧了?墒,今天許多人早把我們的“孝順”這個優(yōu)良傳統(tǒng)拋到腦后了。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的人為了一件小事而和長輩頂嘴,吵架,甚至毆打父母和長輩。新聞報道說,有一位初中生在學校里看到同學們都在玩手機,而且都是名牌手機,他覺得自己的不是名牌手機,拿不出手。他就回家叫他母親幫他買一臺名牌手機,他母親沒錢給他買。因此他很生氣,對他母親進行毆打,打到額頭都出血了。他母親不給他買手機也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家是單親家庭,而且生活不是很富裕。我覺得他的做法是不對的,父母是生我們養(yǎng)我們的人,我們應該孝敬他們。俗話說:烏鴉有反哺之情,羊羔有跪乳之恩。更何況我們是人類,所以我們更加應該孝敬父母。孝敬父母這一傳統(tǒng)文化一直從古代流傳到現(xiàn)在,我們更應該把它發(fā)揚光大
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品讀經(jīng)典著作,吸取其中文化精髓,讓我們把其中的精髓傳統(tǒng)發(fā)揚下去。
【孟子讀書心得體會】相關(guān)文章:
讀《孟子》心得體會03-27
《孟子》讀書心得體會04-10
孟子讀書心得體會9篇04-01
孟子讀書心得體會8篇04-20
孟子的語錄11-05
《孟子》讀書心得09-02
孟子讀書心得11-10
孟子經(jīng)典語錄08-18
孟子經(jīng)典語錄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