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通用14篇)
讀完一本書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 篇1
美央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推薦的《做有溫度的教育》,這本書的封面上赫然寫到:“只有真正把學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溫暖,才有溫度!笔堑,我個人認為,教育的溫度源于教育的本質,在教育的過程中對學生人文關懷和關愛,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溫暖,就是有溫度的教育。要想做好有溫度的教育,我認為必須從以下方面出發(fā):
在教學過程中,做一名教師就要不斷踐行終身學習。就像老話所說,“要給學生一碗水,老師需要有一桶水”,所以要想教好學生,教師必須要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所謂言傳身教,就是老師要用良好的品質和態(tài)度在生活中去影響學生,熏陶他們。
作為教師,“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日后工作與生活需要等各種能力。通過有邏輯有體系地呈現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通過在課堂上開展討論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合作能力等。我深深地感受到教育的目的是育人,教育不僅僅是教給學生知識,而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做人。正如著名教育家雅斯貝爾斯所說“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要讓學生成其為“人”,作為教師,要做有情懷的教師,為他們提供有溫度的教育。有人說,教育是"一個不完美的大孩子領著一群不完美的小孩子一起追求完美的過程"。這是教師應該具備的教育情懷,這是一個教師走向神圣的三尺講臺最基本的前提,越是暫時還不夠出色的學生,可能越是平時缺少愛的雨露滋潤的學生,越更需要教師的`尊重、理解與關愛。教師要懂得錦上添花,更要會雪中送炭。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豐富善感的心靈比出色的成績更重要。有多少個學生,至少就應有多少把尺子。
飽含愛的教育才是有溫度的教育,才能使學生成為“人”,也才能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教育情懷的未來的老師,才能把有溫度的教育傳遞下去。“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边@應該成為我們每位教師的追求。我相信:只要每個教師都擁有濃郁的教育情懷,均立志做有溫度的教育,那么學校就成了學生心中最美麗的風景,教室就是學生生活中充溢著溫馨的樂園,教育就將時時處處都是百花競彩的春天。
要做有溫度的教育,教師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用心和行動去關愛每一位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所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由于各方面因素影響,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并不一致,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需要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個性,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切不可將學生分為三六九等,區(qū)別對待。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帶著一顆有溫度的心去教書育人,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心靈被呵護,自尊心被保護,他們自然而然地會感覺到溫暖。
要做有溫度的教育,教師的“笑”是不可缺少的,要在學生面前常常面帶微笑,因為笑是最能讓人感覺到溫暖的東西之一,正如《做有溫度的教育》這本書里提到的那樣“課堂會因微笑而美麗,教育會因微笑而溫暖”。
最后,我想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自己的感悟——“包含愛的教育才算真正有溫度的教育!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 篇2
深夜11點16分,我的思維仍然很活躍,我剛剛閱讀完方華老師的《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
正式走上教育崗位以來我就想通過哪個人的介紹、哪段視頻或者說哪本書的閱讀來了解弋陽教育這幾年的發(fā)展以此來幫助自己確立正確的職業(yè)價值觀和職業(yè)規(guī)劃,可是因為某些原因一再耽擱。半個月前在教育交流傳播群里得知方華老師出版了《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我當即在群里回復了一句“一定要拜讀!”很慶幸,同在群里的我校校長看到了我發(fā)這條信息,在他的幫助下周五我拿到了這本書。正逢周末,我用了兩天的時間一氣呵成將這本書看了兩遍,閱讀第一遍的時候,我覺得通過這本書我收獲到了很多,可是,你具體問我收獲了些什么,我也說不清,于是,我開始了第二遍閱讀。
這本書有方華老師這些年來在各大報刊發(fā)表的文章和一些隨筆感悟等。這些文章有的是從一個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有的是從一個教師的'角度,還有的是介于兩者之間!蹲鲇袦囟鹊慕逃罚犆志妥屓烁杏X到了溫暖,教育確實需要點“溫度”。
細細地品讀這本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我參加工作時間不長,但經常會思考一些關于教育的問題。韓愈說的“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常常在耳旁響起,可時代發(fā)展到今日,教師不能只是“教書匠”,更應是心靈的“引路人”。“授人以魚,更應授人以漁”,諸如此類至理名言,更是隨處可見,可是,現在的學生到底要的是怎樣的教育呢?我也一直在思索著。
《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闡述了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書中,方華老師一再強調,“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給孩子更多可能”,“教育,應該給學生一個美麗的期待”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老師、學生在愛中接受教育,我不由的為方華老師的觀點鼓掌。是啊,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本書也提出了大量的教育現象和問題,以及針對這些現象和問題提出了自己多年工作經驗總結出的解決方案和采取策略。我從未見過方老師本人,但是通過這本書,我發(fā)現他有大量的實踐、閱讀、思考、寫作經驗。
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一個人的高度,通過這本書,讓我看到了方老師的教育高度,方老師對教育的獨特見解。下面我來具體談談做為一個新教師閱讀本書后的感觸上崗后,我遇到了許多問題,可以說大部分問題在校長和其他老師的幫助下我都陸續(xù)解決了,但是還有些問題沒有得到恰好的答案,而這本書給了我很好的解答。同時,本書也把我教育工作中一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想法更直接的呈現在了我的眼前,讓我豁然開朗。
做為一個新教師的我對于書中一些詞句還無法深刻的理解,但我想通過今后的工作,我定能從中領悟出它們的意思。因為我知道,沒有學不會的知識,只有不用心學的人。我需要不斷學習、思考和探索,用一輩子的時間用心做一件事情必能成功!
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愛心育人,不僅是一般的職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教育是培養(yǎng)生命的事業(yè),世界上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嗎?作為教師,最可貴的是能夠保持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讓我們把對孩子發(fā)自肺腑的愛滲透在教育中,讓孩子在有溫度的教育中成長得更健康、更茁壯!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 篇3
近日讀方華校長的《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其實有些感同身受。不管是方校長提到的教育是什么,還是在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上,還是在講述做有溫度的鄉(xiāng)村教育上,他的很多理念和想法其實和我們還是有不謀而同的地方的。然而,對于我來說,很多理念還達不到方華校長的高度,從方華校長的一篇篇文章中也只能感悟到一些,有些內容真正要做起來或進行改變確實還存在很多的困難。
只有真正把學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溫暖,才有溫度!皽嘏币辉~,讓我想到了我們學校的那句“讓我們溫暖的綻放”。怎么讓教育變得有溫度,讓學生在教育中感受到溫暖,我想,不是簡單的喊句口號而已,而是應該在屬于自己學校的教育理念下,給孩子更多可能的實踐,讓教育不再是簡簡單單的`教育,而是如方校長所言:“教育還應有一些更深、更長遠的看不見、摸不著、一時發(fā)現不了甚至永遠都無法量化和具體化的東西。”
在方校長的很多篇文章中都提到了王崧舟老師的那句:教育當以慈悲為懷。慈悲應從心起,教育也是如此。而現在的很多時候,教育變得有些急功近利,變得有些讓人看不清楚。我想,對于教育,確實應該靜下心來好好想想,怎樣才是好的教育,怎樣的教育才是真正對學生有用并能影響學生的教育。
在方校長的文章中看到這么一句話:“教學從什么時候開始?從學生喜歡老師開始。教育從什么時候開始?從學生喜歡學校開始!边@話說的一點兒不假。還記得在東小交流快結束的時候,和幾個學生在辦公室閑聊時,一個姑娘對我說道:“陸老師,我們原來的數學成績不太好,你知道為什么你教了我們以后我們的數學成績變得很好嗎?”回問到:“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喜歡你呀,所以喜歡數學呀。”一句“喜歡你”,瞬間融化了我的內心。是呀,我們的教學希望不就是希望能得到學生的喜歡,得到他們的認可,繼而讓教學這個事情在學生心中生根發(fā)芽嗎?
教育是成長的過程,而成長需要時間。教育會像種子一樣,埋在人的心里,等到溫度、濕度、養(yǎng)分等條件適宜時,就會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
另外,在方校長的文章中我似乎看到了我們敘事者團隊的影子!坝邢M陀袆恿Γ酗L景就會行走。讓教師知道前方還有更好的風景并且不是他們一個人在行走,這樣,教師的職業(yè)倦怠或許就不會來得比較早、比較急!蔽覀兊膱F隊也是如此,正是因為有了一群人在共同行走,才造就了現在的敘事者望亭團隊,才有了為之共同努力的動力。
當然,方校長的很多文章都是站在了校長的角度在思考與評述,對于我來說還是有很多觸及不到的地方,也還有許多值得思考的地方。不管如何,我想,做有溫度的教育是我們需要追尋的目標,也是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付諸實踐并為之努力的事情。愿,我們的教育有愛、有溫度。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 篇4
好的教育,教人求真、向善,激發(fā)孩子的潛能,讓他們認識自己、發(fā)現自己,始終以健康快樂的心態(tài)來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件事情。這樣的教育,猶如冬天里的一把火,讓每個在其周邊的人們都能感受到溫暖、體會到教育的溫度對每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
方華先生的《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展現了自己長期以來對教育的思考與實踐,在字里行間折射出自己對教育的溫度的追求與渴望。
方華說:“只有真正把學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溫暖,才會有溫度,才能稱為為了孩子的教育,才不是生存技能的訓練場!
尊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尊重孩子成長的規(guī)律,依據這些規(guī)律因材施教,讓孩子得到最大可能的發(fā)展和成長,這樣的話語我們平時都在說,甚至都成了一種“職業(yè)術語”,達到了朗朗上口的地步。問題是,當我們在說這些的時候,是否認真思考過,我們真的了解孩子的生長規(guī)律嗎,我們是按照規(guī)律來實施教育的嗎?
方華在書中講述了一個孩子畫畫的故事。孩子通過筆、紙、墨等材料繪畫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把自己內心對外界的看法給表達出來的過程。繪畫作品呈獻給我們的,可能是線條、色彩、人物與景色等的構圖,但其背后承載著的是孩子的思維,是他自己對世界的認識。
方華的好友平時喜愛畫畫,也經常教孩子們畫畫。這位朋友的教學的一大特點就是讓孩子們在一起玩,給孩子們提供紙和筆,讓他們隨意繪畫和表達,孩子們在畫畫的過程中發(fā)現了很多問題,比如說每個人拿筆的姿勢不一樣、對一件事物的表達方式也不相同,他們之間就會有討論、有爭執(zhí),希望老師能夠給予指點……這樣的教學方式看起來比較費事,效率比較低,孩子在一段時間里也不會有讓人眼睛一亮的作品出來,但每一件事情孩子都有了自己的探索和嘗試,通過嘗試發(fā)現一些路走不通,再去選擇其他的路徑,這樣的試探、實踐的經歷對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就是這樣一點點地積累,一步步地成長起來的。
這位老師的教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給孩子設定統(tǒng)一的標準和模板,讓孩子盡最大可能是表達自己的內心,也借此去發(fā)現和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我很贊同這位老師觀點:“孩子畫畫首先是因為好奇,好奇自己能畫出不同的畫。其次是出于自豪,自豪自己能畫出獨一無二的畫。最后是展示,展示自己腦海中的人、景、物、色彩、形狀。”因此,當我們看到孩子畫的黑太陽、豎著長的眼睛,兩個嘴巴、水往高處流的河、沒有輪子的火車、長在地上的蘋果時,請不要嘲笑他們,也不要去幫助和教育他們,因為和不僅僅是畫,里面還有故事,有他們的夢想和創(chuàng)造。
這讓我想起自己的孩子小的時候,陪伴他去上繪畫課的情境。孩子學的是國畫,在初期學習的過程中還是很有興趣的。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繪畫技巧之后,老師就開始讓孩子們臨摹了,隔上兩三周的時間,教師就會在課堂上展示出一幅作品,讓孩子們“比葫蘆畫瓢”,畫的好的作品還會幫助裱出來,以此來讓孩子獲得一種成就感。在老師的“啟迪”下,我在家里陪著孩子畫畫,也常常會要求孩子臨摹的要越像越好,至于孩子內心的思考,他的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方式等,都會受到批評和制止。時間長了,孩子感覺到這不是自己在畫畫,是在實現老師和家長的意圖,繪畫的熱情也就降低了。
對孩子來說,教育的溫度,就體現在對孩子的尊重上,但要做到這一點其實是非常不容易的。成人雖然是從童年走過來的,但一旦成人之后就很容易忘記過去,很喜歡從成人的角度來要求孩子,以為這樣就是對孩子好。但違背規(guī)律的做法,往往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揠苗助長的事情,不能再持續(xù)發(fā)生了。
辦教育,教師是關鍵。一個地區(qū)、一所學校如果有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教師隊伍,這里的教育質量就不會差,社會對教育的滿意度也不會低。
錘煉一支好的教師隊伍,需要從兩個方面著力。
一是增強教師自身的內驅力。我們都知道,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發(fā)揮作用。教師如果自己沒有成長的緊迫感和驅動力,光靠外界的推動其實是沒有多大作用的。有多年教學經歷的教師,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工作習慣和手勢,這既是優(yōu)點也是缺點。從好的方面看,習慣成自然,自己可以根據此前積累的經驗來處理教育教學的常規(guī)事務,讓自己能夠比較自在地完成相關工作,不至于太忙亂。從不好的方面看,這樣的習慣和手勢實際上就是一種定勢,要想改變是非常困難的。
問題是,今天的教師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形勢。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在改變人們既有的生活和學習方式的同時,也在悄然改變著教與學的方式,固守過去的傳統(tǒng)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新技術、智能設備的更新?lián)Q代,對學校教學環(huán)境也提出了許多新要求,要求教師要及時作出改變;腦科學研究以及人工智能的飛速發(fā)展,不僅沖擊著我們既有的教育規(guī)律和人的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也需要教師與時俱進,盡快用最先進的科學知識來武裝頭腦……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做一名教師,如果沒有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沒有不斷提升專業(yè)水平的內驅力,要想把教育教學工作做好是非常困難的。
教師自我成長的內驅力,取決于自身對教師職業(yè)的認同和責任,取決于對專業(yè)發(fā)展的渴望和努力,更取決于從事這項工作所帶來的尊重與尊嚴,這不僅僅是教師個人的事情,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都要為此而不懈努力。
二是完善外部環(huán)境的策動力。為教師的自主發(fā)展創(chuàng)設適宜的環(huán)境和支持機制,讓他們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是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的主要職責。方華所在的弋陽縣,有一個時期面臨著的突出問題就是農村教師留不住,一有機會就往城鎮(zhèn)或者縣城的學校調動。為什么留不住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農村學校的條件太差,吃飯、住宿等條件非常艱苦,交通也不便利,網絡等的通訊設施幾乎沒有。一個外地來的教師,在完成工作任務之后大部分時間被“困”在學校里,那樣的日子確實很不好過。為農村學校的教師添置過渡房、為學校增添食堂、聯(lián)通網絡,豐富教師們的課余生活,就成了方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務。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需求就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依次表現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這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大體上可以劃歸為一類,這些需要通過外部條件就可以滿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屬于高級需要,要通過個體的內部因素共同作用才有可能實現。但如果沒有前面需要的滿足,后面的高級需要也是很難實現的。為教師創(chuàng)設適宜的'環(huán)境,就是要幫助他們實現一個個的需求,助推他們自我實現需要的滿足。在這方面,方華想了很多辦法,也有很多好的舉措,限于篇幅,這里就不再列舉了。
教師有強烈的發(fā)展內驅力,就會成為一名有溫度的教師;區(qū)域有良好的助推教師發(fā)展的環(huán)境和氛圍,就會讓教師感受到教育的溫度,激發(fā)他更加努力地前行。
在校園的方方面面留心觀察和體會,也能處處感受到教育的溫度。
校園的各種設施和設備,在添置的時候是征求老師和孩子們的意見,結合學校的發(fā)展理念所做的決策,還是按照某個人的意圖拍腦袋而定的,其效果是大不一樣的;校園里張貼各種偉人的宣傳欄,與展示本校學生自己的各種才藝,其效果也是不一樣的;組織一場活動,是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和能力,讓他們盡可能地參與其中,還是讓他們做看客,其效果也是不一樣的……校園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其實都是有溫度的,關鍵是我們該如何去做,讓莘莘學子們能夠體會到。
一個以管理為中心的校園,強調的是步調一致,一起行動聽指揮。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個性張揚是不被提倡的,整齊劃一是被充分肯定的。而在一個以學生發(fā)展為核心的校園里,處處都充滿著孩子們的想法,孩子們的個性特點被充分地尊重,學校會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他們設計針對性的課程,幫助他們張揚個性,為興趣發(fā)展提供多元的支撐。學校充分意識到教育不僅僅是考試和分數,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身體、心理發(fā)展和品德的培育,是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校關注的不僅僅是孩子在校期間這幾年的成長,更關注孩子一生的的發(fā)展。學校始終堅守教育的底線,即所有的辦學行為都要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遵循基本教育規(guī)律,符合孩子成長的要求。
如果我們認真研究過蘇霍姆林斯基或者佐藤學的相關作品,就會發(fā)現他們有一些共同的教育主張,就是要設法減少那些沒有太多價值的會議,留出時間來讓學生開展教學研究,強調教師基于教學實踐的教育智慧的生成。好教師不是培養(yǎng)出來的,是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跌打滾爬磨煉出來的。好教師非常善于學習,包括向書本的學習、向同事和學生學習、向專家學習等等,善于把所學的知識融入到自身的教育情境之中,反思、提煉自己的教育主張,促進自身的專業(yè)成長。這樣的一種研究和學習的氛圍,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就如雅斯貝爾斯所言:“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去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校園環(huán)境、日常管理、對學生的尊重、教育者自己內心的溫度……這些都會凝聚起來,成為教育的溫度,溫暖在其中的每一個人。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 篇5
入職近三年,這學期我與這本《做有溫度的教育》結緣,剛拿到這本書我被“溫度”兩字吸引,心里想什么樣的教育才能稱之為“有溫度的教育”?于是攜著疑惑翻開了這本書……
這本書有方華老師這些年來在各大報刊發(fā)表的文章和一些隨筆感悟等。這些文章有的是從一個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有的是從一個教師的角度,還有的是介于兩者之間。《做有溫度的教育》,聽名字就讓人感覺到了溫暖,教育確實需要點“溫度”。
《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用非常平實的語言向我們闡述了他對教育的獨特感悟和思考。書中,方華老師一再強調,“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給孩子更多可能”,“教育,應該給學生一個美麗的期待”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老師、孩子在愛中接受教育,方華老師的觀點讓我在教育工作中豁然開朗。
讀完這本書,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該如何做個有溫度的教師呢?面對小孩子,首先需要一顆愛心,我想這應該是每一個教師所必要的吧。如果沒有一顆愛心,即使學識再淵博,學歷再高,也很難成為一個好老師。幼師的工作,與別的'老師不同,需要更多的愛心與耐心去關注每一個孩子。孩子的個性與發(fā)展的速度都不相同,所以老師要了解每一個孩子的特點,就像對待不同花期的花朵一樣,細心呵護,耐心引導,才能更好的促進孩子們的成長,讓他們綻放絢麗多彩的美麗。
教育是人與人之間傳遞溫度的事業(yè),教師有溫度,孩子才會有溫度。“自己暖和,別人感到溫暖,這才是教育。”幼兒園的孩子在不需要考慮升學壓力的條件下,我們正好可以慢慢和小朋友們一起感受人生的風景,讓孩子們的童年不管是嚴寒酷暑都處在溫暖里。有溫度的教育,與“愛”這個字離不開,而如何“愛”也是一種智慧。而這方面不僅需要用心去經營,還需要智慧的方法去愛孩子,促進孩子各方面平衡發(fā)展。
做一個有溫度的教師應該懂得讓孩子們的活動具有趣味性,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游戲。幼兒園孩子們還不太了解知識對于他們的重要性,只有孩子們覺得有趣了,他們喜歡了,才會樂于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而他們只有在幼兒園的活動中玩的開心、學的快樂,才會慢慢的感受到溫度和快樂。
做一個有溫度的教師,應該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多微笑、說話柔和、多于孩子溝通。即使幼兒園的孩子現在還不太懂事,但只要你對他露出一個微笑,他就會很開心;只要你用柔和的話語和他們說話,他們就會更靠近你;只要你多與他們呢溝通,就會發(fā)現他們有很多讓人驚奇的表現。所以我希望自己在工作中能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希望我的孩子們能靠我近些,再近些。我希望他們能對我敞開心靈之門,我愿意做一名有溫度的教育者,讓溫暖和愛的陽光般充滿每個孩子的童年。
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做教師就做有溫度的教師,做教育就做有溫度的教育。正如李鎮(zhèn)西所說,大多數老師將教師作為一個謀生的飯碗,更高尚、層次更深的就是把這種職業(yè)當成了一種虔誠的宗教信仰。在教育這條路上我希望我能做那個最虔誠的信仰者,把對孩子發(fā)自肺腑的愛滲透在教育中,讓孩子在有溫度的教育中感受愛,發(fā)現愛,創(chuàng)造愛!
讓我們以溫潤的內心,尋覓著教育中的清風明月,成為有溫度的教育者,讓孩子們在有溫度的教育里快樂成長!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 篇6
這學期我與這本《做有溫度的教育》結緣,剛拿到這本書我被“溫度”兩字吸引,心里想什么樣的教育才能稱之為“有溫度的教育”?于是攜著疑惑翻開了這本書……
先來介紹一個本書的作者:方華,江西省弋陽縣教育體育局局長。中國教育學會教育行政專業(yè)委員會的常務理事,江西省督學,《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特約撰稿人,《教師博覽》簽約作者。中國教師報"2014年度全國十大最具思想力教育局長",中國教育報"2015年度推動讀書十大人物"。
細細地品讀這本書,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這本書共分六個章節(jié),分別是
一、教育是什么
二、課堂從什么時候開始
三、怎樣對待孩子
四、做個懂行的教育管理者
五、做有溫度的鄉(xiāng)村教育
六、學校因何而美,下邊的文章多數都是方華局長這些年來在各大報刊發(fā)表的文章和一些隨筆感悟等。
《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展現了他自己長期以來對教育的思考與實踐,在字里行間折射出自己對教育的溫度的追求與渴望。書中,方華老師一再強調,“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教育最需要耐心”,“教育是給孩子更多可能”,“教育,應該給學生一個美麗的期待”把孩子們當作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讓老師、學生在愛中接受教育,我非常認同他的這些觀點。教育確實很簡單,一腔真愛,一份寬容。本書也提出了大量的教育現象和問題,以及針對這些現象和問題提出了自己多年工作經驗總結出的解決方案和采取策略。
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一個人的高度,通過這本書,讓我看到了方老師的教育高度,方老師對教育的獨特見解。下面我從具體幾篇文章談談我的一些感觸:
《辦好教育需要靜下來》讓我懂得教育是成長的過程,而成長需要時間,不能求高、求快、求全,讓孩子在“靜”的環(huán)境下成長才是好的教育。本文讓我重新審視自己這一年教育教學工作,讓我明白我需要靜下心來給學生和自己重新定位。
《讓底線成為教育的起點》讓我深入明白了教育的價值同時也讓我懂得了教師的職業(yè)操守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你能培養(yǎng)出什么類型的學生,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教師都起著主導作用,我們不一定能把所有的學生都培養(yǎng)的那么優(yōu)秀,但我們要不放棄、不歧視、不丟下任何一個學生,這不僅是教育的“能”,更是教育的“德”。
《教育,應給學生一個美麗的期待》方老師用自己真實的教學經歷讓我認識到了自己教育中的錯誤,對于“成功”一詞的定位錯誤,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過的錯一而再的`重復。我們應該在不斷的改正錯的教育觀念和行為中實現一個教師的成長,教育者做為一定程度的“公眾人物”更應該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我們應該用最正確客觀的言行來引導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三觀”。
《“獨行俠”做不好教育》《家校共育贏未來》讓我更加了解了家校合作的意義,合作的原則和方法,更明白了家校合作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家校合作工作是用不同的方式減輕老師平時在工作中學生帶來的煩惱和心累,辛苦一陣子,輕松每一天。
讀完《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讓我明白了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而教育是有溫度的。一聲問候、一個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一個善意的舉動,都能折射出教育的溫度。此刻在我腦海里浮現的是,寒風中王校長在校門口為來參加期末考試的一二年學生加油鼓氣的畫面,中層干部用微笑迎接每一個入校的孩子并向他們問好,是董雪璐那是那一句,我要讓孩子來到學校訓練能看到老師在這里,等著他們呢,還有一年級班主任蹲下身子為學生寄鞋帶的溫情鏡頭。
教育的溫度來自師生朝夕相處的真摯情誼,來自學生對學生的純真關愛,來自老師與老師之間的團結融洽。它就在班級的某個角落,就在校園的某個地方,就在我和你的身邊,就在每天上演著的一個又一個真實的教育故事里。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 篇7
有愛、有溫度的房子,才是家。同樣,有愛、有溫度的校園,才是學生溫暖的家。一個有愛、有溫度的老師,才是溫暖的老師。而我,想成為這樣溫暖的老師。
《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是我!懊姥肭嗄杲處煶砷L工作室”為學員推出的人手一冊的一本好書,此書作者方華老師,以深厚的語言功底向我們談了他的教育觀。這本書中話題涉及豐富,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為師、為學、為人的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我覺得我要想做好現在的本職工作,就得向他學習,尤其要好好看看他的書,這對今后的工作一定有幫助。
記得書中有這么一段話——“教育是愛”的事業(yè),愛學生是老師的天職,老師要學會管控自己的情緒,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認可,接納與愛,老師的愛才有意義和價值。
說實話,我是一個特別急躁的`人,控制自己的情緒對我來說就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也是我這一生的必修課。課堂上,我總是常在強調“不要惹我生氣,我的忍耐心是有限的”“上課不認真,就給我站到后邊去!”每每看到學生被震懾的眼神,主動坐直的身體,我為保證了課堂紀律而欣喜。可當我讀完了這一段話,我開始反思,我這樣做對嗎?合適嗎?我清醒的認識到學生們不是機器,哪個孩子不調皮呢?
于是,我嘗試著改變一些,課堂上語氣盡量溫和點,微笑多一點......不得不說,的確有些改變,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本學期的一節(jié)隨堂課,當天有雷校長、李金彩老師來聽的我上的——《刷子李》這堂課,學生的積極活躍出乎我的意料,一改往日的死氣沉沉,我十分驚喜,也萬分意外!雷校長告訴我,這一定跟你上課時的儀態(tài)有關,因為這一堂課,我的臉上始終掛著微笑。
是啊,在學生眼里,老師的微笑對他們而言,是接納、是鼓勵、是贊許。在這之下,誕生的不僅僅是學生的調皮,更是他們的自信,是他們對自己的肯定,自然而然反饋給老師的,便是積極和主動。權衡利弊,微笑一下又有何妨?多些微笑,少些狹隘,相信在與孩子分享微笑的日子里,他們也會變得慷慨大方,真誠善良。
我希望能按書上的要求,去嘗試做一做。我也希望能通過書上的習得,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成為一個溫暖的老師,成為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 篇8
課堂是神圣的,它不能被忽視或者敷衍;面對它,我們需要充滿信心但不能有半點驕傲或矯情,更不能隨意。而一名教師,經過多長時間的歷練可以著書立說,闡述自己的教育信念、傳播自身的教育經驗?原本我認為很難,但暑假閱讀了《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認識了王兮老師,驚嘆,幾年的時間就夠了。
這位從教僅十年的教師,經歷過教學過程中的各種挫敗,曾有得過且過混日子的念頭。到其他學校支教過,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彷徨過。四年前加入朱永新先生倡導的“新教育”團隊之中,一下子找到了做教師的感覺,短短幾年的時間,在班本課程建設、家校互動、推廣閱讀等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也為新教師的成長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一、為孩子一生成長負責
為孩子一生成長負責,這句話說起來很簡單,但要真正落到實處是很不容易的。長遠如此渺茫,現實又是如此骨感,使得很多教師和家長在面對當下和未來的抉擇時,不約而同地將目光關注到了當下,關注到了即可能夠看到的“成效”。班級的學科平均分是否超過了其他班,自己孩子的學科成績是否具有領先地位,這是教師和家長在短時間內可以看到的“成效”,也是他們鞭策和激勵孩子最為重要的法寶。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都在乎分數以及孩子依據分數所占據的位置,至于孩子的道德、人格、情感等方面的涵養(yǎng),很多教師和家長并不重視,或者說缺少這些方面養(yǎng)育的意識和辦法。雖然孩子可以考出很高的分數,但卻沒有學會如何去面對變故和挫折,更沒有教會孩子去了解人,了解人性。
王兮深受新教育基本理念的影響。關注人的生存狀態(tài),關注人的發(fā)展空間;教給學生一輩子真正有用的東西;關注孩子的自我發(fā)展,關注孩子的精神狀態(tài);通過閱讀來實現師生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等等,都對她原有的教育經驗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也讓她找到了自身成長道路上的一盞燈。在新教育理念的引領下,她將目光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關注每個孩子的不同家庭背景和學習特點,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表現,引導他們從學會做人開始,開展對生命、對自然、對社會的關注和思考,努力提升孩子們的道德素養(yǎng),探索如何通過自己的教學為孩子們的.長遠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讓學生能夠在校園里面抬起頭來走路和歡唱,輕松愉悅、溫暖舒心。因為這樣的實踐,她所看到的不再僅僅是整個班級的學生,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每個人都是那樣的獨特,那樣富有創(chuàng)造潛力,那樣的生機勃勃,這使得她時刻不敢怠慢,唯恐因為自己的些許失誤給孩子的成長帶來負面的影響。這樣的執(zhí)著探索,讓她發(fā)現了一片新天地,也贏得了學校和家長的支持。大家意識到,教育,原來是可以有不同的樣貌的,孩子的成長,不應該局限于一種路徑?粗趵蠋煹慕虒W實錄,想著教育、課堂可以是這么美這么有趣。
二、別開生面的班本課程
在《做有溫度的教育》這本書中,王兮老師用很大的篇幅介紹了她的班本課程實踐,這也是我很感興趣之所在。王兮在書中介紹了她創(chuàng)建的兩類班本課程,一類是貫穿整個學年的班本主題課程,另一類是根據學生的成長特點而設置的微課程。
貫穿整個學年的主題課程,需要有時間來保證。王兮老師看中了每天早晨20分鐘的早讀時間。根據“新教育”所提出的晨誦課程的建議,構建起了適合本班學生成長需求的“晨誦課程”。希望通過晨誦,養(yǎng)成一種與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習誦、領略優(yōu)美的母語,感受詩歌所傳達的感恩、優(yōu)美與音樂感。之所以會選擇詩歌,一方面是因為大多數的兒童詩都短小精悍、活潑生動、淺顯易懂,符合孩子們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另一方面是因為這些詩歌本身所描述的大都是自然的景色、四季的變化、動物和植物的奇妙等,有助于幫助學生借助詩歌這一媒介來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生活,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學一年級的晨誦課程,王兮老師精心準備了金波、林煥章、高洪波、羅大里等人的系列詩作,以5-10首詩歌為一組,形成九個不同單元的課程系列。在書中,她向大家詳細介紹了晨誦課程的開設情況,以及學生們的表現,讀來特別讓人感動。而三年級的孩子,以泰戈爾的《飛鳥集》中的部分詩篇作為學習的內容,看上去似乎有點難度,但孩子們的理解力依然讓人驚嘆。
王兮所探索的班本主題課程不僅僅局限在晨誦,還有繪本的“讀寫繪課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繪本對他們的精神世界的成長和豐盈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讓孩子自己去閱讀繪本,和在老師的引導下閱讀、講述故事的內容,談自己的感受、用彩筆繪制自己的想法有很大的不同,后者可以讓孩子聽、說、讀、寫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特別重要的是,繪本中所蘊含的那些關于勇氣、友誼、愛、善良、智慧、美德等人類共同的話題,是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所繞不開的重要話題,學生的想象力、閱讀能力以及品德修養(yǎng)等,都會通過這樣的課程得以培育。這種以繪本為載體,通過閱讀、畫畫和寫作三者相融合的學習方式,能讓真實的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讓眼睛和心靈結合起來,讓藝術和生活結合起來。
班級所開設的微課程,也是很有意思的。比如說《筆記大自然》微課程,讓孩子們在學校的小花園里,去發(fā)現平時熟視無睹的植物中所蘊含的各種細節(jié)和美妙;《生命》微課程,讓學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男生和女生的區(qū)別,以及植物世界以及動物世界的男生和女生;《甲骨文》微課程,通過對漢字起源以及演變的探究,讓學生理解漢字的形成特點,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文化意義,體會文字之美、文化之美;《吟誦》微課程,喚醒那些湮沒于歷史之中的聲音之美,尋找那些根植于我們靈魂深處的根;《經濟學》微課程,則讓孩子認識金錢,懂得一些財經素養(yǎng),從小養(yǎng)成正確的金錢觀……這類課程的特點是這種體驗,讓孩子們在身體力行之中有所感悟和發(fā)現,給學生創(chuàng)設學科知識之外豐富多彩的生活,讓孩子們的生命在課程中拔節(jié)。
三、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教育,家庭教育不容忽視,但很多家庭不僅沒有能夠給孩子創(chuàng)設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為孩子的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還經常以“愛”的名義對孩子施加各種傷害。絕大多數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良行為都與不恰當的家庭教育有關。
王兮老師在接手新的班級的過程中,就意識到了家校共育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從該為班級取一個怎樣的名稱開始,就發(fā)動家長和學生一起來參與;學生在班本課程中的各種表現,她都會及時通過家長通訊群發(fā)送給每一位家長,讓他們關注到孩子的點滴進步;孩子正在閱讀的作品,也會及時告訴家長,讓家長回去配合老師一起來講故事,豐富故事的內涵和情節(jié);王兮在“新教育”的網站上學到了一些適合家長學習的內容,也會及時轉發(fā)給班級里的所有家長,大家一起來分享并互動交流。鼓勵家長豐富家庭的藏書,在圖書館開辦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的主題閱讀講座,讓家長參與到班級的管理和義務服務活動中來,和家長們共煮一鍋“石頭湯”……
在這個過程中,王兮老師看到了家長們的轉變,充分感受到了家長對自己工作的支持,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也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做這些事情的確很累,但很多事情都是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這比每天花費大量時間來做“消防隊員”,為班級里此起彼伏的問題“滅火”要有意義、有價值的多了。
愛能幫助別人進步,也能完善自己。當家長們感受到了老師對孩子的這份赤誠之心,感受到了老師所付出的這份愛的時候,他們也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幫助教師。這正應了那句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蹦愀冻隽藧,收獲的必然是滿滿的愛!做這樣擁有赤誠之心的教師,真好!
做溫暖的教育者,是一種教育理想與情懷,也給我們教育一線的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會多讀經典涵養(yǎng)自己、多學習,多反思,勇于實踐,敢于創(chuàng)新,不斷提高自己成為一個溫暖的教育者的能力,向溫暖的教育者的行列邁進。陶妙如老師是在用心做教育,做溫暖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正如陶老師所說:“用正直塑造形象,用真愛美化心靈,用寬容對待周圍的人。這是讓自己整個人生動而富有吸引力的法則。”試想,我們都像陶老師在教育上面如此用心,我們的教育又何愁沒有發(fā)展,保持一種向上的姿態(tài),前行!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 篇9
寒假里,將方華老師所著《做有溫度的教育》一書讀了“一遍半”——先精讀一遍,再將勾畫的部分語句、段落略讀一遍并進行摘抄。輕輕合上書本,它帶給人的整體感受正如封皮暖綠的色彩一般,生機而又溫和。如果引用方華老師的話說就是“有溫度”。
在《教己育人——教育新識》一篇中,方老師說,“教己育人”的校長和老師,才能稱為真正的校長和老師。讀到此處,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所言,“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狈嚼蠋煹摹敖碳河恕迸c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觀點相近,都強調“獨善其身”的重要性。
那么方老師提出的“教己育人”該怎么理解呢?我在閱讀與摘抄的過程中,反復品嚼這四個字,并且嘗試將他們“拆解“,然后再使用不同的詞語進行“組裝”,找尋它們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只有教己才能育人!狈嚼蠋熤赋,“教己”不僅是自我成長的需要,更是對學習價值和學習使命最好的詮釋。試想,如果一位教師踏上工作崗位以來,只有對知識、技能、情感等的輸出而沒有輸入,那他的實際生活與精神世界該是何等空虛與荒蕪,那他所能給予學生的教育又是、又只能是什么樣的教育呢?當然,絲毫沒有“輸入”的教育生活是不存在的,但正如我們教育學生時所講,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當別人都在快馬加鞭地朝向更好、更遼闊的教育之路行進時,我們的頓步不前就是落后,就是退步。長此以往,教師的職責大都被定義為“教書育人”,這固然無可厚非。但在“教書育人”之前,我們不妨先用心“教己”。讀萬卷書是教己,行萬里路是教己,品一杯清茶是教己,等一朵花開也是教己。教己的外在形式可以豐富多樣,而內在根基離不開認同與提升。如果沒有持續(xù)的教己,我們的教育工作可能將更多地停留在“技”的層面,而教育同時、甚至更多地需要“藝”的修煉!敖碳骸睙o疑是教師提升教育藝術的有效路徑。
或許這四個字也可以理解為“先教己,再育人!鄙頌榻逃袠I(yè)里的一份子,我們究竟是“內行”還是“外行”呢?我們每天是在“看熱鬧”還是“看門道”呢?方老師有一篇文章題為《做個懂行的局長》。其實每個人都可以捫心自問:我是一個懂行的老師嗎?教育是專業(yè)技術職務,我們自然應該是專業(yè)技術人員。設想一下,一個不懂建筑的門外漢設計的樓房我們敢住嗎?一個毫無醫(yī)學常識的人給我們號脈,我們能相信他的診斷嗎?一個教育水準不過關的老師做我們孩子的老師,我們心甘情愿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師唯有先教己,邊行邊思,且行且思,才能讓精神世界不斷豐盈、生活品質不斷提升,才能以更好的姿態(tài)去經營更好的教育。教師唯有先教己,讓自己的教育水平穩(wěn)穩(wěn)當當并且通過不斷的學習與鍛煉日趨完善,才能真正贏得學生與家長的喜愛和信任,也才能真正不負師者的尊嚴。
又或許,我們可以直截了當、以偏概全地說“教己即是育人!币粋熱愛運動的老師所帶的`學生往往也愛運動,一個醉心閱讀的老師的學生往往也是書蟲,一個積極陽光的老師更容易看到學生明朗的笑容,一個牢騷滿腹的老師難免教出愁眉不展的學生。教師的性情、習慣、品味、價值觀常常在不經意間深深地烙印在學生的精神底色上。教育里沒有小事,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在學生的眼眸與生命中被無限地放大、再放大,甚至產生“蝴蝶效應”。我們永遠無法預料,我們在某個課堂或是課間里“煽動”的那一次“翅膀”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在某一個學生身上發(fā)生何等美好的故事或是導致何等重大的事故。而我們能做的,無非是克己盡責、言傳身教,用自身溫暖而美好的言行幫助、啟迪、引領一次次的成長,用耐心與溫柔呵護、守望、靜待一朵朵的花開。
《做有溫度的教育》這本書留給我最為深刻的感觸便是,我們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不忘“教己”,甚至將“教己”放在“教書育人”之前,這樣我們才能成為真正的老師,我們的教學才會更加美好,我們的教育也才更接近“有溫度的教育”。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 篇10
偶然的機會有幸得以加入敘事者這個平臺,通過這些老師們的教育隨筆、讀后感以及讀書分享等,無聲的浸潤著我。最近敘事者共讀的書目是《做有溫度的教育》。
首先,這本書就深深的吸引著我。帶著有溫度的教育當是如何的疑問,我翻開了這本書,并且一旦開始,我便不愿合攏。他的一些觀點,一些話,讓我對教育是什么,教育應該帶來什么有了進一步的思考。
教育的功能不時的被夸大,教育者的職能不時地被貶低,教育者的地位時上時下。作者寫到:教育是給孩子更多可能。我覺得教育本應如此。
教育工作者,無論身負盛名還是背負罵名,他的職業(yè)靈魂便是育人。有的人認為教育就是轉化優(yōu)生,有的人認為教育就是提高及格率,有的人認為教育就是考上名校的指標,有的人認為教育就是搞好成績!假設這些教育目標都達到了,那么不及格的,沒有考上985、211的,不是優(yōu)生的,這些學生反映的是教育的什么呢?那這部分沒有達到所謂的教育目標的人是否要受到某種“優(yōu)待”呢?
教育者面對的教育對象性格迥異,天賦亦然。正如世上沒有完全相同的一片葉子,受教育者在特定的評價標準體系里又如何都會稱心如意呢?每個人自有每個人的出路,教育應該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可能。
就像我們的學生當中,有的天資聰穎,學習能力快;而有的,稍微遲鈍,有點吃力。面對這不同層次的學生,教育者都要想方設法為他們提供更多可能。讓他即使某一個方面薄弱,也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著!
在很多時候,對后進生的學生冷眼相待,對學習成績不佳的學生心灰意冷,對種種不如意的學生行為的消極對待都是在剝奪學生更好成長的.可能性!每個人都可以有情緒,教育者更應該做一個優(yōu)秀的情緒管理師!
或許是作為一名新教師,或許是因為我本身不會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我對自己所有的學生都一視同仁。即使始終不做作業(yè)的、調皮頑劣的,我都始終對他們懷抱著希望,我總是愿意相信:下一次他們會更好的!我也愿意相信,當下成績的不如意,也并不代表著永恒!
社會、學校、家庭,太急于給成長中的孩子下定論,貼標簽。有多少孩子都是沉淪于壞標簽中,既已定論,又何苦掙扎的消極避世態(tài)度。這些急功近利的行為非但不能激勵學生知恥而后勇,卻恰恰讓這些標簽稱心如意。因為比起撕掉標簽,接受這樣的標簽貌似更容易!
教育,應為學生提供茁壯成長的養(yǎng)分,以及快樂成長的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扼殺他們成長的概率。教育,應為處于其中的每個孩子提供更多向上的可能,那種可能不必人人雷同,但應是有的!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 篇11
《做有溫度的教育》,一看書名,就很特別,給人以無窮遐想。這就是本月共讀書目,作者方華。
書反復讀了好幾遍,很是喜歡,主要是因為:
作者的觀點提出了好多新穎而別致的,給人以耳目一新,震耳發(fā)聵的感覺。比如說“課堂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老師雖然在上課,但課堂還沒有開始。”這是對有的老師應付上課,或者滿堂灌課堂的一種抨擊,但是,作者沒有老調重彈,而是委婉倒出,看似輕輕巧巧,實則綿里藏針,耐人尋味,所以,此說法作者贏在思考力,也贏在表達力。還比如說“以良好的學風影響家風,改變民風!蔽易x到這里,就感覺自己好像找到了組織,平常的教學工作中,問題學生千千萬,深究下去是因為學生的家長問題萬萬千,如果有良好的民風,就有良好的家風,學風當然就不必掛慮了,此說法贏在讀者的共鳴,也贏在作者的教育格局,或者說作者的教育情懷。令人不服不行。
本書還讓人嘆服的還有作者縝密的思維能力和精準的表達能力。比如說到“教育的根本”,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教育是舉國上下,唯分為本,唯成績?yōu)楸,而到了作者的筆下,分數卻掉到了“教育的手段和途徑”,而教育的根本是什么呢?作者說“通過這些手段和途徑,達到激發(fā)內在潛能,養(yǎng)成學習興趣與習慣,掌握基礎知識,開發(fā)思維能力,培養(yǎng)人文情懷和公民素養(yǎng),鍛煉身體與技能的目的。”其實,平常我也知道,分數不是唯一的,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還有其他的鍛煉,而現在,讀了方老師的這本書之后,我就徹底明白了學習除了知識點,之外的東東是啥了,所以,本書簡直可以升級成老師學習的教科書,理論性特別強。
昨晚聽了方老師的報告,不知群里的哪個高手的弄的亂七八糟、各種搗亂,害的`我錯失良機,聽的亂七八糟、一塌糊涂,但,我也是聽到了一點,就是在教育中,有各種溫度,但是,總而言之,教育的核心是“人”,遺憾的是作者對人的認識沒聽全,同時,我也領略了作者強大的耐心和各種禮貌。但是,教育的核心是人,值得我們牢牢記住。
教育就是引領與幫助,這是作者的教育情懷,教育理想。這也可以成為我的教育的座右銘。
沒事的時候,趴在床上,背誦這些喜歡的觀點成了我這個假期的一大樂趣,高興了我還會錄個背誦的視頻,自己欣賞欣賞,感受一下作者思維的條條縷縷,看看作者縝密的準確而強大表達能力,尋思一下作者拋出的教育之靈魂的模樣,順便找尋找尋自己的溫度,自己的職業(yè)溫度,自己的教育溫度。
總之,感恩,能夠遇到這本書。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 篇12
有幸暑假讀了《做有溫度的教育》這本書,書中有很多精彩的文章,比如:教育,應該給學生一個美麗的期待;課堂上不規(guī)整的可愛;每一分都值得珍惜;由放風箏想到的;能和學生一起學習的老師是好老師;只要拿起書就是成功......下面分享一些我的看法。
一.懷揣敬畏之心,用愛照亮明天
張居正曾經說過:“慎則思,思則通微;慎則慎,慎則不敗!边@句話很適用于教育。教師不僅一份職業(yè),還是一份偉業(yè),因為教師在教育中扮演著塑造孩子心靈的“工程師”。我們教師扮演這個角色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國家能否穩(wěn)定和繁榮,甚至還關系到人類文明能否延續(xù)和進步。肩挑如此重要的“擔子”,教師怎能不懷有一顆敬畏之心呢?當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對專業(yè)學科知識精益求精,還要善于接受和學習新知識、新概念,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羅曼羅蘭說過:“要播撒陽光到別人的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睘榱恕安ト鲫柟狻保覀円獣r刻心懷敬畏之心,我們要有原則地肯定學生的個體價值,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祖國花朵”。教育是愛的事業(yè),關愛學生不是只愛自己喜歡的學生、聽話的學生,要認識到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公平地給予每個孩子應有的尊重;充分挖掘學生內在的潛能,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引導、鼓勵并幫助每個孩子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蔚藍天空。教育的愛是從師生良好的關系開始,這種關系指向感情,而情緒是感情的外顯和表達渠道。老師要學會管控自己的情緒,只有照管好自己的情緒,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認可、接納與愛,老師的愛才有意義和價值。
二.有條不紊教學,循序漸進育人
教育需要“有條不紊,循序漸進”的藝術。急功近利是當前教育的弊病,也是教育的死敵,當前教育諸多問題就源于教育的急功近利。只有站在人終身成長的需求來看待教育,我們現在眼中好多“重要”的教育節(jié)點、教育要求或許就沒有這么重要了,充其量不過是階段目標、單方面要求而已。帶著這種心態(tài)去幫助學生,老師、家長可能會少些“火燒眉毛”和“別無他路”的焦慮之心。
教育的“有條不紊,循序漸進”在于給教育多一些“可能和后勁”。教育最大的忌諱是“一錘定音”式的、“當場結算”式的績效觀。評價、考核、輿論等無不為“塑造”大量的名校名師推波助瀾,這極大地使真正的教育禪讓于“短平快”式的教育。教育的作用應該是順勢而為,而不是強勢而為;教育的效益不是“短期投資”,而應是“長期投資”。教育的真正價值好似給種子澆適量的水,施所需之肥,與陽光雨露等自然力量一起幫助種子成長。我們要少用溫室和催生素來“幫助”種子的生長與成長,因為這不是幫助而是催生。教育要有“后味”,有“后味”的教育給人的發(fā)展提供“可能和后勁”,看前方不一定能馬上改變現狀,但能給以后的教育一些“留白、希望與念想”!坝袟l不紊,循序漸進”不僅是教育所需,更是一種人生態(tài)度和人生覺悟,需要用智慧與耐心來沖泡這杯茶。
三.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升求知欲望
教育要讓學生有興趣和欲望。無“欲”則無力,無“欲”則無行,無“欲”則無趣。教育不是教誨,教育也不是給予,教育是復雜而又充滿創(chuàng)造性的個性化工作。教育是雙向互動式的交流活動,他不僅涉及教師的“教”,還要有學生的“學”。只關注“教”的教育,注定是灌輸式的教育,是單向的、主觀的,這樣的課堂多半是程式化的,自然也缺乏吸引力。好奇一貫被世人認為是兒童的“專利”,正由于這些好奇,才促使了他們產生興趣。學生學習是從他律向自律的轉變,從學他到共學再到自學的思維和路徑轉變,而這些轉變的前提是學生擁有學習的興趣。由此可見,老師的“教”應包括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激發(fā)的學生興趣,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不同學生的“興趣和欲望”是不同的,除了學生本身“基因”有別,還與家庭氛圍、所接觸的人和事尤其是比較重要的人與事都有關聯(lián)。這說明孩子的“興趣和欲望”是動態(tài)的、可影響的,正因如此,給教育留了“契機”,讓老師的幫助帶來“可能”,這個“契機”和“可能”正是教育的魅力和活力所在。有好奇就會尋找;有興趣就會自覺;有欲望才會永不停步。
作者說:“只有真正把學生看成活生生的人,教育才能溫暖,才會有溫度,才能稱為為了孩子的教育,才不是生存技能的訓練場!焙玫慕逃,教人求真、向善,激發(fā)孩子的潛能,讓他們認識自己、發(fā)現自己,始終以健康快樂的心態(tài)來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件事情。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 篇13
“不是木錘的擊打,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得鵝卵石美輪美奐……”翻開《教育的溫度》扉頁,迎面邂逅泰戈爾的詩句,心被打動。后來看到作者在書中說,當他第一次讀到這句話的時候,他的眼睛都濕潤了,內心波瀾壯闊。這句充滿詩情畫意的語言,閃耀著生命的哲理,概括了人生,也概括了教育,上善若水,是親切而溫煦的。
林格是當代有廣泛影響的教育專家,曾經走遍全國各地上千所市縣,深入上千所學校進行調研,被稱作是“用腳做學問的人”。他既有深厚的教育素養(yǎng),也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更有一種連天接地的理論高度,從而讓他的文字具有極生動的表現力,充滿了激蕩人心的力量。
當然,這是一本講述如何做教育的書,可是這絕不是一本僅僅講述教育的書,它同時也是一本有關生命哲學、啟迪人的心靈,促進人自我成長的著作。全書66篇,每篇的內容都不長,主題不一,仿佛是作者的隨思隨想,隨感隨悟,內涵卻又一脈相連,都在告訴我們如何做教育,如何讀書,如何成長,如何做一個優(yōu)質的人。在林格老師心中,教育是溫暖的,也是美好的。
對于教育,林格老師有很多精辟的論述。在家庭教育中,他說:“養(yǎng)樹養(yǎng)根,養(yǎng)人養(yǎng)心!薄梆B(yǎng)育一個孩童,乃至蓄養(yǎng)自己的精神靈魂,卻是一段持久的關照歷程,它需要你不斷傾盡心力,以一顆不斷上進、開放的心,來體味生命這種東西,才能最終孕養(yǎng)出一個豐富的生命靈魂。”對于學校教育,他說:“教育的真諦是讓陽光照進心間”“教育唯一的目的是喚醒人的自覺”,“教育的目標是強大孩子的內心”在教育的.過程中,讓人懂得關心、合作,等待,從而喚醒人的自覺心,進而塑造強大的內心。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學生們小學要上6、7節(jié)課,孩子的時間有大半是在學校度過,是與老師相處,所以老師的陪伴顯得至關重要。但陪伴得是有質量的陪伴,如果你只是陪著,而沒有讓學生感受到,那就沒有意義。那什么是有質量的陪伴呢?我認為就是關注學生的身和心,關注他們的學校生活,在校學習情況,能夠滿足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學習過程中的需要,并真誠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個學生感到自己是珍貴的存在。老師應該在各個方面讓學生們感到教師都在關注他們,都在身邊陪伴他們,并給他們溫暖,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我們的學校是他們的母校,是有溫度有故事的學校。(馮俊如)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 篇14
當我一拿到“美央青年教師成長工作室”為我們推薦的學員必讀書——《做有溫度的教育》這本書時,便心生歡喜!皽囟取薄嗝礈嘏淖盅郏敲,怎樣的教育才是有溫度的呢?通過閱讀這本書,我豁然開朗,明白了很多。它仿佛一盞明燈,告訴我該如何前行。
在書中,方華老師一再強調“教育是面向全體師生”、“教育是需要耐心”、“教育是給孩子更多可能”、“教育,應該給學生一個美麗的期待”……它讓我看到了方華老師的教育高度和對教育的獨特見解,也讓我重新審視自己這幾年的教育工作。我在心里默默問自己,我算不算一個有溫度的教師?
五年前,我懷著滿腔熱情踏上了大河這片沃土,從此成了一名光榮的鄉(xiāng)村教師。我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用心教育我的學生,將我的青春奉獻在這里,成為一名學生喜愛的老師。剛踏上工作崗位,干什么都特別有激情。一開始工作就教一年級語文而且?guī)О嘀魅,面對這樣一群剛踏進小學大門的小朋友是特別需要耐心和活力的。因此,每堂課我都用心備課,課上安排了很多小游戲,可以看得出孩子們學得很快樂。還不時地收到了學生們給我寫的小紙條,說喜歡我。這讓我工作起來更帶勁。除了上課,課下有關班級、學生的事我也很用心。為了讓學生們愉快地度過小學階段第一個兒童節(jié),我親手用卡紙為我們班參加節(jié)目的二十幾位同學每人做了一套服裝,每一套都傾注了我的用心,孩子們穿著獨一無二的六一禮服在臺上盡情展示著自己的風采,最后,我們班的《時裝秀》獲得了表演一等獎。
還記得教二年級時,我們班有一位叫趙x宇的孩子,他是一個很特別的學生。平時上課時,他總是動個不停,不是左顧右盼,就是玩自己的東西,連一塊橡皮擦他都能玩一節(jié)課。但是,他在看課外書時卻是格外安靜。有一次上美術課時,我讓學生畫一畫自己的愿望,他畫了一個蛋糕,旁邊寫上了一行潦草的字跡“我想要一本課外書!彼腵家庭并不富裕,爸媽離婚后,爸爸就在外務工,由體弱多病的爺爺奶奶在家照看,也沒怎么給他買過課外書,雖然他的畫不漂亮,字也不好看,但是我卻被他感動了。于是當天我就發(fā)了一個朋友圈,希望有誰能夠滿足這個農村留守兒童的小小愿望。當天下午,我的朋友就把幾本課外書送到了我的手上,并寫上了她的溫暖話語,希望能夠激勵這個孩子。第二天,當我把課外書送到他手上時,他臉上的笑容比花兒還燦爛。雖然后來他不在我們班上了,但希望他能夠一直熱愛讀書!
回憶當初的溫暖瞬間,這一幕幕都記憶猶新,我想那時的我應該也算是一位溫暖的教師吧!但不知何時起,我也成了孩子眼中嚴肅的教師,上課總是板著臉的教師,我和孩子們之間有了距離,現在他們上五年級了,這種距離感越來越強。他們不再向我吐露心聲,上課不再那么活躍,課下也不再與我親近。我暗自思考:我還是他們曾經喜歡的老師嗎?曾經對教育的那份激情,對學生的那份熱愛都去哪兒了?于是,某一天中午,我向學生說出了我的心聲,希望還能做回曾經的曾老師,希望孩子們還是一如既往地喜歡我。孩子們也被我感動了,都紛紛上來同我擁抱。他們那一顆顆跳動的心是那么清晰,那么溫暖。我想以后我也不該吝嗇我的擁抱了,我要多多溫暖我的學生。
讀完此書,我想要做就要做一位有溫度的教師,要做就要做孩子喜歡的教師。在未來的教育之路上,我定會不忘初心,溫暖前行!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相關文章: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03-03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03-10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4篇03-03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2篇08-19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后感3篇09-30
做有溫度的教育讀書心得體會03-24
有溫度的句子03-08
有溫度的話作文02-04
有溫度的話語作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