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讀《無欲的悲歌》有感2500字
讀《無欲的悲歌》有感2500字
原創(chuàng): 17德專 周穎
《無欲的悲歌》是我接觸到Peter Handke的第一部作品,在此之前我對這名被譽為“活著的經(jīng)典”的奧地利著名小說家、劇作家并不了解,但是從關(guān)于他的各方面評論不難發(fā)現(xiàn)——漢德克是一位極富爭議的人。一方面,他特立獨行,為了抗議德國對塞爾維亞和科索沃地區(qū)的轟炸退回了畢希納文學獎,堅持想用文學創(chuàng)作的方式喚醒人們的良知。另一方面,德國的文學批評家對他的作品的評價也存在著分歧,甚至可以算是兩極的看法。但是他獨具風格的創(chuàng)作不僅引來了持久的爭論,更確立了他令人仰慕的地位。他的早期作品如《無欲的悲歌》、《大黃蜂》等,在德國高中的德語課上早就有了固定的地位。
彼得·漢德克被奉為奧地利當代最優(yōu)秀的作家,但是我卻覺得他的作品并沒有達到大眾的地步,研讀他作品的更多是日耳曼文學的研究員和專業(yè)的批評家,這讓我有些困惑。在我讀過《無欲的悲歌》后關(guān)于小說本身的困惑更甚。后來我了解到,這兩種困惑其實源于兩個方面:一方面,他的作品具有很強的連貫性,一些作品雖然時期不同,但是卻有著或多或少的關(guān)聯(lián),所以要想讀懂一部作品,可能讀者運用到另一部作品,以便理解其中的影射和暗指。作品被大眾理解的難度大。另一方面漢德克的作品的不斷轉(zhuǎn)變也增加了讀者理解其作品連貫性的難度。他的作品曾受到奧地利文學文化史上的語言實驗文學影響,在語言實驗風靡的六十年代,他嚴厲批評墨守于創(chuàng)痛描寫的文學創(chuàng)作,在這一現(xiàn)象改變的七十年代,文學創(chuàng)作的形式又回到了傳統(tǒng)敘事形式上,他的作品也受到影響,其中《無欲的悲歌》就是創(chuàng)作于這一時期。這部作品的獨特性也正體現(xiàn)于此——在此之前漢德克注重語言實驗,他作品所用的詞匯無法流露出人情味,甚至有些冷酷,而這部帶有自傳性的作品描述了母親逐漸失去自我的一生,他的敘述伴著細膩的情感,關(guān)于“羞臊”、“悲傷”等情緒的表述真摯得異于我們?nèi)粘K佑|到情緒——正是因為處于作品設(shè)定的時代背景,這些情緒顯得怪異卻真實。
《無欲的悲歌》概括起來很簡單:一位51歲的家庭婦女自殺了,敘述者“我”兼兒子撰寫一篇關(guān)于自己母親的文章,并講述了她的一生。因為這部作品有著很強的自傳色彩,所以即使“我”想以盡可能客觀的態(tài)度來敘述這件事,但是“我一開始還是從事實出發(fā),尋找適合她的詞句。隨后,我意識到自己在尋找詞句的過程中已經(jīng)離事實越來越遠!盵1]——“我”越來越偏離最初的客觀敘事態(tài)度,并且漸漸將自己的情感加入對母親的回憶,卷入了回憶母親壓抑的、扭曲的一生的痛苦之中。
在我看來,母親的一生是被漸漸壓抑到失去自我的過程,她出生在一個保守并貧窮的家庭,這種環(huán)境對一個女人來說是致命的,因為“毫無機會,一切都注定了”,“就連當?shù)嘏兂M娴囊粋游戲也是這樣:累了/倦了/病了/病重了/死了”[2],她的父親一直采用壓抑個人欲求的方式積攢錢財,并且希望子女也可以繼承這種駭人的無欲無求,但是母親卻有著對上學的欲望,在欲望被抑制后她選擇離家,追求自由的生活,這時的母親雖然在反抗,但是一段時間后還是回到鄉(xiāng)村,這種反抗微不足道并且最終以失敗告終,她也漸漸地養(yǎng)成了自我克制的習慣,不斷告訴自己要理性,于是活潑的母親就漸漸壓抑成一個不管發(fā)生什么,都只是目瞪口呆地立在一旁,連一根手指偷偷地、羞怯地抽動一下,母親都要用另一只手將它蓋起來……她已經(jīng)沒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情緒,即使不小心有些身體所不能控制的情緒流露出來,母親會羞愧,然后掩飾過去。母親嫁給一個同自己不相愛的德國士官,即使一直遭受丈夫的家暴,也是一直處于克制的狀態(tài),她有過躲閃,但是漸漸地,她會“配合”丈夫——說出一些話好讓丈夫找到理由家暴自己,她沒有過反抗,她從來都不跑開。她過上了那種不斷重復(fù)的日子,“今天是昨天,昨天是一切依舊。又挺過一天,又過了一個星期,新年快樂!盵3]她過著那種“一切都注定”的生活,但是所有的一切都看不到結(jié)束的時候,這就是一種“無欲”的生活。
母親的自殺仿佛是注定的,“我”在得知母親死訊后坐飛機去奧地利,期間沒有任何悲傷的情緒流露,而是不斷重復(fù)一個想法——“結(jié)束了。結(jié)束了。結(jié)束了。很好。很好。很好!盵4]并且因為她的自殺陷入一種忘我的驕傲和狂喜之中。因為在“我”看來這對母親來說是一種解脫,母親在生前長時間忍受病痛的折磨,健忘、失憶、身體不受控制。她不能再擔任“家庭主婦”的角色——一個維持這個家庭,維持和丈夫、子女關(guān)系的角色。丈夫并不把她當成自己的妻子,而是自己孩子的母親,是照顧孩子和料理家務(wù)事的母親,她也需要這個角色來換取丈夫經(jīng)濟上的支持。這段關(guān)系的雙方都是被壓迫的一方:母親被繁重的家務(wù)活壓迫著,同時她也在“壓迫”著丈夫,為了一家的生機,她要逼迫丈夫去勞動,貪婪地計算著丈夫可以勞動的時間。兩個形成了一種相互壓迫的關(guān)系,而不是互助互愛的夫妻關(guān)系。在這種關(guān)系所維持的家庭生活中的母親在心理方面,對生活的熱情消耗殆盡,并且從開始的天性活潑到后來丟棄個性。母親帶著“我”去往柏林找丈夫時,為了盡力融入集體,她會努力學習當?shù)厝苏f的俗語,她想將自己隱藏入集體,(www.qkfawen.com)這樣或許能帶給她一些安全感,但是卻將自己的個性抹滅,這體現(xiàn)了母親在心理上受到的摧殘。母親在生理上也受到了殘害:繁重的家務(wù)活讓她的背疼痛,雙手受到極熱和極冷的雙重挑戰(zhàn)……身體的病痛配合心理的創(chuàng)傷最終使母親不堪一擊走向自殺的結(jié)局。
關(guān)于母親的自殺過程的描寫讓我印象深刻,她自殺前做了充足準備——生理褲、紙尿褲、兩條褲子、一條頭巾。表面上看,她是想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保持體面,但是真的只是這樣嗎?此時的母親早已不復(fù)年少時的活潑,她是一個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和家庭生活摧殘,已經(jīng)變得“無欲”的女人,她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一定還是在告誡自己:不能流露出自己的情緒。在活著并有意識的時候,她可以克制自己的身體,但是如果生命逝去呢?所以這些準備是為了能在自己死去后也盡力掩藏自己,不讓自己不受控制的身體將自己的情感透露出去。這首“無欲的悲歌”果真是從母親生命的開始延續(xù)到結(jié)束。
彼得·漢德克曾表達自己對“第九王國”的理解:“只要我還在寫作,一定就有另外一個空間在起作用。我討厭烏托邦這樣的概念,比如第九王國,它不是一個可以丈量的事物,它無處不在,不是時間也不是空間,不是具體的時間或者地點。如果我沒有對另外一種空間的夢想,也就不會有我的文學作品。但并不是每部作品里都有‘第九王國’,我寫的《無欲的悲歌》里就沒有,它是關(guān)于我母親的不幸!边@部作品中的母親不是個例,結(jié)局是悲傷的,但是作為這部作品的姊妹篇《左撇子女人》卻將理想化的結(jié)局賦予女主,或許這也是作者為母親建立的“第九王國”。
[1]節(jié)選自《無欲的悲歌》P29
[2]節(jié)選自《無欲的悲歌》P10
[3]節(jié)選自《無欲的悲歌》P43
[4]節(jié)選自《無欲的悲歌》P63
撰稿:17德專 周穎
【讀《無欲的悲歌》有感】相關(guān)文章:
大愛無欲作文08-24
讀《雪豹悲歌》有感04-29
讀《荊軻刺秦王》有感:英雄的悲歌08-24
《雪豹悲歌》讀后感08-24
雪豹悲歌讀后感09-10
《雪豹悲歌》讀后感08-29
雪豹悲歌讀后感范文06-14
【熱】《雪豹悲歌》讀后感02-01
【薦】《雪豹悲歌》讀后感02-01
【精】《雪豹悲歌》讀后感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