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平均分教學反思
篇一:平均分教學反思“除法的初步認識——平均分”是表內除法(一)中的基礎內容,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學生今后利用平均分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關鍵。本課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在頭腦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進而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
在教學目標上,緊緊圍繞“平均分”這個概念,通過具體情境體會“平均分”這個概念的含義,體會平均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同時也體會到什么是平均分。初步讓學生在分的過程中體會如何進行平均分。在學生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的概念后,再探究平均分的方法,體會到平均分就是需要把所有的物體都分完,無論怎樣分,只要分的結果每份同樣多,就是平均分。
在教學中緊緊抓住了低年級小學生好奇這一心理特征,將教學圖示利用課件展示給了學生,突出了把平均分的概念教學置入生動具體的情境之中的編寫意圖。在實踐訓練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實物圖形來引導學生想象,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起到了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本節(jié)課突出體現(xiàn)了數(shù)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理念,教學中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動手擺一擺,看一看,數(shù)一數(shù)等實際操作手段,進行知識間的轉化。另外在課堂組織形式上,注意了由教師單一的講授變?yōu)閷W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以及小組合作交流等多項學習方式。
還有以下不足需要改進:
教學重難點把握有偏頗,不斷強化分的形象思維過程,沒有把此過程上升到邏輯思維的高度;對數(shù)學語言的錘煉不夠,注重了分的過程,沒有強化分的結果(平均分成了幾分,每份是多少);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上,題的類型過于單一,沒有有難度的習題,沒有梯度,導致學生后期注意力不集中;對時間的安排上,沒有充分利用課堂的黃金二十分鐘進行新授;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的太多,沒有大膽的放手把課堂教給學生,小組探究時對學生的組織不夠等等。
在以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地改進,多研究教材,把握好每節(jié)課的重難點,有效突破重、難點,層次分明;精選習題,注意設置梯度,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要引起學生的興趣不僅僅是題目素材選自生活就可以了,而是要選擇切合學生利益的內容。在整節(jié)課的教學我還應該多用些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肯定學生的想法,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更加喜歡參與到數(shù)學課中來。
篇二:平均分教學反思
《平均分》這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平均分?淺顯地理解怎么去分?重點和難點就是什么是平均分。在教學設計中,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春游的情景,給二年級的五個同學分配食物。我預設可以出現(xiàn)多種分法,但是在課堂上,學生卻很自然地進行了平均分,而此時的我,卻沒很好地利用這一課堂生成的資源,仍然生搬教學設計,順著自己頭腦中設想的走下去,追問學生“你還有其他的分法?”此時的學生用沉默代替了回答,起來說的學生也說的跑了題。課后,我陷入了思索中,課前的預設與生成的如此不一致,說明了什么,只說明我只是僵化地跟著設計在走,當新的生成出現(xiàn)時,我不知如何把握。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對學情的分析不透徹,沒有深入地了解學生在學習之前對“如何分?”有了什么樣的基礎。
反思自己的教學,覺得自己在教學中缺乏“平均分”與“不平均分”的比較,如果開頭由不平均分開始引入到平均分,這樣學生對平均分的理解會更加清晰和深刻,理解起來更方便。
于是在另一個班的教學中,我靈活地進行了處理,開頭由不平均分引入,再到平均分。在教學中,當出現(xiàn)不平等的分法時,一些同學的反映強烈:“這樣分不公平,小朋友們會吵架的。”這是學生真實而可貴的想法,他們在生活中經歷了分東西不均而發(fā)生爭吵的事實,這就是他們對分東西的理解。平等分配已經深深地印在他們的頭腦里,只是他們不會說“平均分”這個名詞罷了,于是我及時捕捉住這一生長點,利用他們的觀點,及時生成“平均分”的概念,學生的思想得到認可,形成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很決地就揭示了本課的主題“平均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教學的目的不是解決一道題目,得到一道題目的答案,而是期望學生能掌握一種方法,會利用這種方法去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課前的準備一定要充分,才能最大可能地應對所有的狀況。課前的準備不僅僅指準備好教學用具,同時還有更多的內容。教材的分析,學生的反應,都應該屬于這個范疇之內。我們要最大限度地考慮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反應,想好應對的辦法。教學機智是應該具備,但防范于未然更能幫助我們掌握好課堂。
篇三:平均分教學反思
本節(jié)教學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機會,通過觀察了解“每份同樣多”,引出“平均分”,再讓學生充分參與平均分,分各種實物,讓學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學生多次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并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表象,為學生認識除法打好基礎。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生活化情境中,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多次經歷“平均分”的過程,在知識“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強學習和應用數(shù)學的自信心。
教材設計的兩個例題,例1讓學生認識平均分,在例1的教學中,我先創(chuàng)設了小猴分桃的情境,讓學生自由的分,學生分出了好幾種不同的分法。為了從中引出平均分,我提了一個問題,這幾種分法有什么不一樣,你能把它們分分類嗎?問題一下去,五花八門的答案都出來了,(www.qkfawen.com)為了引出平均分,還頗花了點時間。因此在第二個班級上的時候,我直接問學生,你們認為這幾種分法,哪幾種分法最公平啊,很多學生馬上就把是平均分的幾種分法找出來了,我馬上追問:為什么這幾種分法是公平的呢?學生七七八八地說了自己的理由,與平均分的概念相去不遠,我馬上用比較規(guī)范的語言歸納出了平均分的概念,使學生獲得了平均分的初步概念。接著的試一試,在動手操作、不同分法的交流過程中,鞏固對平均分含義的理解。
我認為本教學設計有以下值得反思的地方:
1、注重學生對平均分的感受和體驗。不是簡單地讓學生背讀知識,而是創(chuàng)設情境并通過多次實踐操作,在學生分完桃后,讓他們給“每份分得同樣多”的這種分法取個名字,這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更好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2、注重分法的多樣化。讓學生用適合自己學習的方式方法去學習,是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強調的。如“把15支粉筆、15根圓珠筆芯和15本本子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你會怎么分?”學生有很多種分法。但是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時,學生沒有完全展示出各種分法了,基本是5個5個的分,因為他們從結果來考慮的。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分撲克牌的設計我覺得很有必要。在學生們不知道總數(shù)的情況下,同學們就完全暴露出了多種分法,有一張一張的分,有2張2張的分等等。充分體現(xiàn)了分法多樣化。
3、注重從多角度讓學生通過比較來認識“平均分”的含義這是認識問題的基本方法之一,不要片面、單一地看問題。如課的開始,讓學生分梨,學生都十分一致的進行了平均分,沒有出現(xiàn)不是平均分的情況。每份分的不是同樣多,就是沒有平均分,這也是現(xiàn)實生活中常有的情況,這一設計讓學生認識平均分的同時,也用不平均分來對比學習,對了解這一概念有很大的幫助。但是我在處理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沒有充分體現(xiàn)這一點,當引出平均分之后,我沒有好好利用分梨這一教學資源,就這樣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了。其實可以再次回到開始,問問除了每份2只,還有其他的分法嗎?其他的分法是平均分嗎?這樣就更能幫助學生理解平均分的含義了。
【平均分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平拋運動教學反思04-14
小學數(shù)學平均分教案09-28
孫少平語錄01-09
大班數(shù)學平均分配教案02-26
測量平差實習心得05-20
大班智趣數(shù)學平均分配教案02-14
大班數(shù)學教案:平均分配02-18
教學教學反思03-22
反思自己的教學反思02-06
關于教學反思的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