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觀電影《刮痧》心得體會
觀電影《刮痧》心得體會首先,《刮痧》這部電影很不錯,我很喜歡,故事本身也很簡單,顧名思義已經(jīng)道盡其中的主題。所以,這里就不再概括重復(fù)。
無需看完電影,知道三要素(人物,時間,地點)再加稍微猜測一二便能曉得前因后果,孰是孰非:國與國之間的文化差異罷了。
說白了就是你平時做過N次的事情,沿用了幾輩子的習(xí)慣,并堅信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情,也許走出家門再去重復(fù)的時候,人家就會跟你搖搖頭,說不好使。
影片中處處體現(xiàn),我就稍舉一二:
梁家輝在開場不久后因為屁大的小事拍了下兒子腦袋讓其向朋友道歉,吧唧一下,兒子還未吭氣,友人先不樂意了,說:大同,不能打孩子。而中國老百姓的傳統(tǒng)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動手教育,粗茶淡飯。
這只是其一,其二,大同老子的老伙計突發(fā)心臟病,大同急忙趕去幫忙,獨留兒子深夜一人在家,很正常的。咱們小時候誰沒自個兒在家寂寞過?放你個一上午一下午的都是家常便飯。人美國就不興這個,而且明文規(guī)定,你要是放你兒子一人在家,那就請你在里面蹲個幾天吧。即便你兒子已經(jīng)睡著了。
誒,可事情就是這么趕巧,大同老婆不放心,過段時間打電話叮囑一番,說實話,我當(dāng)時覺得這女人很是麻煩,和我媽似的。結(jié)果,他老婆就碰巧地又打電話了,還挑在大同正好出去的時候,而他倆的寶貝兒子也很爭氣,就給吵醒了,因為害怕自己就摸黑四處找媽媽了,然后這孩子就順理成章地給摔了個好歹,出血了,這不是小事兒。當(dāng)然這是導(dǎo)演安排得好,就得亂,越亂越凸顯主題。然后就送去醫(yī)院包扎了,這護(hù)士阿姨就一不小心給人孩子檢查身體撩背心了,就看見這部電影的導(dǎo)火索了。于是,高潮不斷了。
爺爺好心給孫子治肚疼,土法子療效快還省錢,何樂而不為?
可藍(lán)眼睛白皮膚的美國佬可不這么認(rèn)為,他們感覺呀,父母施暴,兒子受虐,觸犯人格,違反法律,非得對簿公堂不可,要為這孩子討回公道!
聽起來這美國政府還真是管事兒,有板有眼的,不許家庭暴力?稍偻覀冞@兒看看,就不說教訓(xùn)兒子打老婆的小事兒了,就說家庭暴力在新聞上也是屢見不鮮了吧?俗話說的好,清官難斷家務(wù)事。老子打兒子,夫妻倆干架,這本就是在我們看來稀松平常的事情。當(dāng)然,現(xiàn)在是法治社會了,這種情況必須要盡量避免?捎惨暇V上線的話,中國是不可能做到美國這種地步的。這就是文化差異。
DoinRomeasRomedoes.在羅馬,就按羅馬的規(guī)矩辦事。就是我們常說的"入鄉(xiāng)隨俗"。是啊,在人家的地界就得聽人話按人家的程序走,要不就只有受苦的份兒了。所以主人公們才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方能取得真經(jīng)。在我們看來,其實解決辦法很簡單的,隨便拉一個中國人就能證明刮痧這個東西是個什么東西,怎么回事。大概,能拉出十三億這樣的證人。
再然后,就是很多很多普通的例子來顛覆我們的所謂的天經(jīng)地義--有的宗教不吃豬肉,有的討厭13這個數(shù)字,不能問女人年齡,不能問人工資,出去吃飯?zhí)岢獳A,女士優(yōu)先,允許居民攜帶槍支,言論自由等等等等;
我們就不,豬肉可以頓頓吃,年齡工資是閑聊話題,下館子吃飯該誰誰誰請客了,沒幾個見過真槍的當(dāng)然除了警察,從小被大人告誡該說的說,不該說別說也是等等等等。
我們可以的,人家說no;我們認(rèn)可的,人家說no;我們天天做的,人家從未有過,還會尖叫道"Oh,myGod!"同樣的,人家習(xí)以為常的,我們卻聞所未聞,連連搖頭。諸多如上都是不斷在為《刮痧》做著旁證,體現(xiàn)主旨。
在我反復(fù)快進(jìn)影片的同時,我也在搜索新的可以說道的地方。不錯,大同教育兒子的時候,兒子就曲意理解了他老子的意思,弄巧成拙了。
影片是以孩子為中心的,中國父母與美國政府都是為了這個孩子好,各自以各自的方式來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可卻適得其反,讓孩子遭了殃。還好導(dǎo)演沒太過為難孩子,在美國大叔親自體驗了一把刮痧后終于給此次事件一個圓滿的結(jié)束。影片中美國大叔開始為大同辯護(hù),在看了丹尼斯后背所謂的傷痕之后就立刻臨陣倒戈,極具戲劇化。"道不同,不相為謀。"又是一句經(jīng)典的中國俗語,還有老爺子的親自拜訪,使得美國大叔開始從中國人的角度考慮問題,親自體驗"刮痧刑苦",繼而解決問題,成全美好家庭。
雙方的動機都是好的,只是在中西文化差異這個大環(huán)境中,各持己見只會火上澆油。試回憶片中美國兒童福利局的代理律師的百般糾纏,還有梁家輝飾演的許大同的歇斯底里,將矛盾愈演愈烈,不斷推向最高點。
那么,我最想說的,也是解決此事的根本辦法也就呼之欲出了,(www.qkfawen.com)冷靜下來,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
為什么不求同存異呢?
我記得這是周總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來的一個思想,國與國之間在進(jìn)行交流時,達(dá)成共識的地方要大力提倡,各持己見的地方保留看法,再做磋商,尊重對方國家文化,不否認(rèn)對方文化,接受文化差異并與此同時不斷進(jìn)化雙方國家各自的文化,文明。
求同存異,這是在對待外來文化時需得采取的謙虛態(tài)度,是前提。
在身處國外生活做事時,盡快入鄉(xiāng)隨俗,是基礎(chǔ)。
取其長處,補己不足,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我想這會是很美好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