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關(guān)于“自學-自教”嘗試的教學隨筆
我快要失業(yè)了--關(guān)于“自學-自教”嘗試的教學隨筆
1、學習態(tài)度決定學習習慣
今天上《桃花源記》第一課時。
抽查了一個學生,讓她在黑板上給生字注音,居然有好幾個不會寫。難道是因為她小學時候的拼音基礎(chǔ)差嗎?可是注釋里也標明了注音的,只要記住了就行的。
更嚴重的問題在后面。學習文言文就得字字落實,這是最基本的要求。我讓學生解釋“尋向所志”中的“向”字,居然大多不知道。我說:注釋里不是有嗎?有學生說,注釋里只有整句話的意思:“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我問:你們就是這樣看注釋的?其實,每一個字的意思都已經(jīng)包含在整個句子的解釋里面了。尋,即尋找;向,即以前;所,一個代詞,不用譯也可以;志,即標記。這些學生的看書習慣就是不那么認真,實在令人感到沮喪。
要做到字字落實其實一點也不難,只要問一問自己每一個字的意思是什么,如果不懂就去查證一下,是不難搞懂的?墒撬麄兏静蝗枺駠魍虠椀乜匆槐榻忉,大概的意思有點知道了,就此停止不前了。這說到底是態(tài)度問題,是不夠虛心的表現(xiàn),也是不夠認真的表現(xiàn)。
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學習習慣是直接由學習態(tài)度所帶來的。
所以,如果要從根本上做起,就必須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態(tài)度,這才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有目標和計劃,才有意志力和行動力
昨天上《桃花源記》,下課時為他們布置了兩個任務(wù):一是把課文熟讀成誦,二是把全文翻譯到課堂作業(yè)本上。這兩個任務(wù)專門考驗他們課外學習的計劃性。并說好今天課堂上檢查。
今天上課時,第一件事就是檢查昨天布置的兩個任務(wù)。結(jié)果是大部分同學都完成了,只有少數(shù)幾個(約五人左右)沒有完成。完成任務(wù)的同學,是怎么完成的,沒有仔細詢問,但估計一定是花了一些課外時間的。不論他們是怎么安排的,至少說明他們有明確的目標,并懂得安排時間去完成任務(wù)以達到目標了。這就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覺性和意志力。而只有那些學習目標不明確、意志力也比較薄弱的學生,未能完成任務(wù)。
自己把握自己的命運。有了目標,有了計劃,有了行動,就會有信心和勇氣。相信通過自己努力,完成了任務(wù)的同學,一定會覺得自己充滿了力量,對自己會更有信心。
3、學習文言,一個字都馬虎不得
今天的課堂上主要是檢查翻譯文句。老師基本上不講,只讓學生依次把文言句子口頭翻譯出來。對于有些字詞學生未能講清楚、講透徹的,老師不失時機地追問,以做到字字落實。
發(fā)現(xiàn)的問題主要有:“緣溪行”中的“行”,沒有結(jié)合下文下“便舍船”來理解;“忽逢桃花林”的“逢”,有學生翻譯成“看到”,沒有依照直譯的原則,估計是參考資料上看來的!吧接行】冢路鹑粲泄狻,翻譯時過于拘泥,沒有根據(jù)實際的情況組詞擴句,給譯成“山上有小口,隱隱約約好像有光”,“小口”當為“小洞口”,“有光”當為“有光亮(透出)”。這反映出缺乏變通的能力!捌渲型鶃矸N作”,有有學生譯成“這里面來來往往的人在耕種勞作”,屬于隨意添詞,違反直譯原則!暗娜恕眱勺植粦(yīng)該放在“往來”后面,“往來種作”都是動詞,是并列的關(guān)系,如此翻譯顯然造成了文意不順!捌渲小钡摹捌洹笔谴~,指“桃花源”,“中”則是“當中,里面”,那么原句可譯為“這(桃花源)里(人們)來來往往,耕種勞作”,“人們”作為主語,補充在“往來種作”之前為妥!澳舜篌@”的“乃”,有的學生沒有記住它的意思,盡管以前已經(jīng)學到過,可見積累文言詞語的習慣還沒有很好養(yǎng)成。類似的還有“不復(fù)出焉”的“焉”,“遂與外人間隔”的“遂”,“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的“自”、“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足”等。
這堂課的主要收獲是,讓學生明白,文言翻譯的每一個字都馬虎不得,一定要做到,沒有哪一個字的意思是含混不清的。這對于養(yǎng)成他們認真細致的學習習慣,是很有必要的。
4、自訂計劃,培養(yǎng)自主學習意識
上星期花了幾節(jié)課的時間,對學生的學習觀念、學習態(tài)度及學習方法進行了一些教育,主要是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意識,教給他們制訂學習計劃的方法。
總的計劃表上要有總目標及任務(wù)總量,要有方法措施,要有大致的時間安排。
每周計劃表上要有每天的課節(jié)安排,要有每個時段的可用時間,要有具體的目標和任務(wù),要有計劃執(zhí)行情況反饋。
要讓學生自己先設(shè)計,我最后提供計劃處方給他們作參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不是一日兩日的事情,也不是一張計劃表所能解決的,而是通過他們自己主動去設(shè)計,達到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意識的目的。
還是從易到難吧。先讓他們設(shè)計某一天的學習計劃,然后試行,體驗一下;然后再設(shè)計一周的學習計劃,再到一個中遠期的總體性規(guī)劃。
5、自學有成就,可自當小老師
昨天上《陋室銘》。學生對這篇文章可能比較感興趣,事先已經(jīng)看得比較仔細了,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能夠把文章背下來了。所以課堂上表現(xiàn)得很熱鬧,每提一個問題,都有一陣嘈雜的回答,這種表現(xiàn)欲在以前是很少見的。課上得很順利,理解完了文章的主旨及寫作特點之后,就當堂完成默寫了。
課后感到有點遺憾的是,既然學生的表現(xiàn)欲那么強,當時就應(yīng)該趁熱打鐵,叫幾個學生來分析串解文意,讓他們自己當一回小老師--感覺到失過了一個教育契機。
但從這篇文章的教學中,也感受到,只要學生學得主動,能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教師其實是可以教得很省力的;镜臇|西學生自己都解決了,教師所需要做的,就是解疑、挖掘、加深和拓展,這就進入了另外一個境界。
6、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有助于突破難點,理解文中象征意義
今天上《愛蓮說》。不出所料,許多學生已經(jīng)事先預(yù)習得很充分了,有近半學生已經(jīng)能夠背誦了。在剛上課時,他們就忍不住要表現(xiàn)一下,把文章集體背誦了一遍。
既然如此,那么可以節(jié)省一些讀和背的時間,而把理解文意的時間安排得充分點。在重點講了幾個字的讀音和書寫并作了檢查后,我把核心問題拋出來:本文是托物言志的文章,那么首先要找到所托之物,并找出描繪所托之物形象特征的有關(guān)語句,說說是怎樣運用象征的,你從哪些描寫中感受領(lǐng)悟到的。
學生很快找到“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然后展開聯(lián)想,紛紛表達自己的理解。
關(guān)于“出淤泥而不染”、 “亭亭凈植”、“香遠益清”、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學生的理解都還是比較到位的,比如說“潔身自好”啦,“不與污濁的世俗同流合污”啦,“正直”啦,“美德遠播”啦,“端莊穩(wěn)重”、“自尊自愛”啦,都還不錯。
關(guān)于“濯清漣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學生的理解有點困難了。
我作了如下一些指點:跟前一句聯(lián)系起來看,“清漣”與“淤泥”都是蓮的生長環(huán)境, “淤泥”的“臟”是不好的,可以理解為逆境,那么 “清漣”似乎就可以理解為“順境”,兩句話連在一起,就更好理解了:一個君子,即具有高尚德操的人,應(yīng)該如何看待自身所處環(huán)境的問題。不管處于什么樣的環(huán)境,都能保持自己的節(jié)操,不會因為環(huán)境的或順或逆而有所改變,這就是君子之風。
聯(lián)系到實際生活,也許就更容易理解一些了。一般的人總是隨大流的,也就是一個成語所形容的:隨波逐流。從商,難免染上商人的習氣,比如說斤斤計較,工于算計,甚至有欺詐行為;從政做官,難免沾染上官場習氣,比如說吹拍奉迎,圓滑世故,甚至貪污賄賂……如果社會風氣好,也許這樣的人和事就少;但如果社會風氣已經(jīng)不怎么好了,那么要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就實在是太難得了。
“中通外直”,關(guān)鍵是理解“通”字,“通”者,通達也,無所掛礙,心胸坦蕩,通情達理,虛懷若谷。那么作為君子,就是目光高遠,處事豁達,不會為生活小事斤斤計較,不會為個人得失而患得患失,悶悶不樂。立身處事,遵道從理,就不會有那么多的煩惱憂愁。
“不蔓不枝”,關(guān)鍵是理解“蔓”和“枝”是一種什么狀態(tài)!奥笔恰奥印保爸Α笔恰爸(jié)”,給人一種什么感覺呢?那就是勾勾搭搭,牽牽連連。聯(lián)系到生活實際,與君子相對的是“小人”,小人以“利”為核心,總是在互相勾結(jié)的,結(jié)黨營私,朋比為奸,他們拉關(guān)系,走后門,織成嚴密的關(guān)系網(wǎng),搞些見不得人的勾當。而君子光明磊落,不屑此類勾當。所以又有“君子不黨”之說。君子是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的,是傲然不群的,是不屑于搞人身依附這一套的,只有小人才趨炎附勢,攀附權(quán)貴。
因為字詞方面、朗讀背誦方面,學生自己能主動解決,課堂上省下一點時間,所以就有利于理解深入一些。但一節(jié)課時間畢竟太短,所以還是有必要讓他們課外再作深入理解,比如說就本文聯(lián)系實際,寫一篇讀后感。有些課文是用來塑造人的精神品格的,比如此篇。這世界上多一些追求精神高潔的人,至少懂得什么才算是高潔,總是好事。
7、自學--學生自己能做的事,無須老師代勞
今天上的課文是《核舟記》。這篇文章我決定讓學生自學,在大約40分鐘的時間里,我讓他們完成這樣幾個任務(wù):一、解決字詞的讀音及生字的寫法;二、把課文讀通順;三、把全文筆譯出來。時間的安排是:完成前兩項任務(wù)大約用10分鐘;完成第三項任務(wù)用30分鐘。然后我在黑板上把這些目標和時間安排寫出來,并且加上了一些方法指導(dǎo)。
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效率還是不錯的。雖然因為課文比較長,而且筆譯也比較費時,第三項任務(wù)沒有完成,但總體上看,學生們都學得很認真,哪怕平時最容易走神的學生,這堂課的時間利用率都是挺高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這個效率是一般的課堂上沒有的。
讓學生自學,目的就是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逐漸學會自己制定目標、尋找方法和安排時間步驟,形成自學能力。凡是學生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盡量交給學生自己去做。我所想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生釋疑解惑,并做一些深化、開拓延伸的工作。
8、自學效果如何檢查更有效?困惑
《核舟記》這篇文言文,我主要依靠學生自學。第一課時讓他們自學全文,囑其筆譯,并教給方法。對照注釋和工具書,做到字字落實。第二、第三課時主要是抽查兼答疑。抽查方法事先告訴他們:不規(guī)則按學號隨機抽查,每一個被抽查到的學生翻譯一個文句(至一個句號處,作為完整的一句)。這樣,就調(diào)動了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因為這意味著每一個學生都有可能被抽查到,如果抽查到而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務(wù),那么他也找不到什么遁詞:因為課堂上已經(jīng)自學過,課外也有充分的時間準備,除非是自己態(tài)度上不認真。
抽杳結(jié)果還是比較滿意的,基本上學生憑自己的能力解決了文意疏通問題。極個別確實有點難度或?qū)W生容易忽略的文言詞類活用現(xiàn)象,教師略加指點強調(diào)。
至于寫作特點理解,并不是太難的事情。一是明確本文可歸入說明文之類,二是找出本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主要是列數(shù)字和作描摹,目的是突出手藝人技藝高超。這類問題稍作指點,學生即可領(lǐng)悟,所以也沒有太花時間。
遇到的問題有:自學之后的抽查,對于學得比較好、基本上不存在疑難問題的學生來說,這個環(huán)節(jié)顯得有點浪費時間了。怎樣讓這部分人能不虛度這段時間?現(xiàn)在還想不出什么辦法。不過,這部分人在聽別人回答問題的時候,也在跟自己的答案進行對照,這對于加深理解和記憶,還是有作用的,等于是復(fù)習了一遍吧。
9、文言文就要多讀,短文要熟讀成誦
今天上《大道之行也》。這篇文章比較短小,意思也不難理解,還是以學生自學為主,重點是把文章熟讀成誦。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特別是文言文,朗讀就顯得更重要了。
我安排的學習步驟是這樣的:
首先是輕讀課文,解決生字、多音字讀音。對照課文注釋和詞語手冊,給生字標注讀音。板書“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幼有所長、矜寡孤獨、男有分、貨惡其棄于地”,指名個別學生朗讀,對錯讀的字正音后,全班齊讀,然后指定個別學生上黑板給加點字注音,重點是“與”、“睦”、“長”、“矜”、“分”、“惡”。再齊讀鞏固。
解決了字詞讀音后,接著是齊讀全文。(如果學生基礎(chǔ)差,齊讀前應(yīng)安排教師領(lǐng)讀)。
第三步是學生自學,疏通文意。對照注釋和工具書,口譯全文;對疑難之處做標記;在全班舉手質(zhì)疑,討論解決;然后分成四人小組,組內(nèi)每個學生翻譯一句(至句號處為一句),對有爭議的字句再在班內(nèi)討論明確;最后教師把全文口譯一遍,學生對照自己的翻譯,檢查疏漏或不準確之處進行糾正。
第四步是熟讀全文,以至背誦。分四人小組,輪流領(lǐng)讀一遍;小組內(nèi)進行齊讀,直至齊背;各小組之間進行進度比賽,看哪小組最先能夠齊背下來。然后挑選背得最好的小組,讓其領(lǐng)背一句,全班跟著背誦一句;最后全班試著齊背全文。
第五步是理解全文:交代一下孔子說這段話的背景,說說這種理想社會的特點是什么,并結(jié)合《桃花源記》談一談,桃花源中的人們生活跟這種理想社會有什么相似之處。學生熟悉全文以后,這些問題是很好理解的,不必過于糾纏。
最后齊背全文,并爭取默寫下來。
這樣,一堂課之內(nèi),全文不少于朗讀十遍,學生課內(nèi)達到背誦應(yīng)該不成問題了。
10、怎樣才是高品質(zhì)閱讀--“對話”
上午學習杜甫《石壕吏》這首詩的時候,出現(xiàn)了令我意外而不快的一幕:在理解全詩所表現(xiàn)的情節(jié)時,有好些學生對“老翁逾墻走”、“婦啼一何苦”、“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等情境,表現(xiàn)出嘻嘻哈哈的態(tài)度,也許在他們心里,只是覺得好笑,而根本沒有惻隱之心。這其實就是一種看客心態(tài)、麻木不仁的心態(tài)。他人的苦難與自己無關(guān),反而是可以供自己娛樂的工具。
于是,我又重提“對話”理論:閱讀文本,就是心與心的對話,就是要讓自己的思想感情進入文本,進入文中的情境,與作者筆下的人物對話,與作者本人的心靈對話,入情入境,把自己當成作者,把自己當成作者筆下的人物,這樣才算是真正會閱讀。如果文本是文本,自己是自己,把文本置于自身之外,看作是與自己毫無關(guān)系的東西,那么,就連閱讀的門都沒有摸到。要像水滴滲入海綿一樣去深入文本,不要像水滴在玻璃上滑動一樣,浮在表面。
學生聽了這些話以后,神態(tài)開始嚴肅起來。
我說:把你當成當時的杜甫,或者把你當成向酷吏哭訴的老婦,一家之中遭遇如此巨大的犧牲,還要繼續(xù)為這個亂世付出犧牲,你還會如此嘻嘻哈哈嗎?你對老婦所作出的決定,難道沒有任何感覺嗎?
接下去,學生理解文本時,態(tài)度比較認真,對作者復(fù)雜的思想感情也比較容易理解了。杜甫當時的思想感情是很復(fù)雜很矛盾的:一方面對付出巨大犧牲、生活幾乎面臨絕境的老百姓,是寄予深深的同情,“哀民生之多艱”;另一方面對于統(tǒng)治階級的冷酷殘忍也予以含蓄的批判,但對于為國家作犧牲,又視為理所當然,國難當頭,匹夫有責;所以對于老婦堅強地接受苦難,繼續(xù)為這個時代作出犧牲是深懷敬意的,是贊美歌頌的。
這堂課,再提“對話理論”,我認為非常必要。因為多數(shù)學生確實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品質(zhì)是非常低下的,這就需要時常提醒他們,一定要注意提高自己的閱讀品質(zhì)。
11、養(yǎng)成認真的習慣很難嗎
今天學習酈道元的文言文《三峽》。因為已經(jīng)有過自學文言文的經(jīng)驗,所以這堂課我還是要求要求學生自學。應(yīng)該說,大部分同學已經(jīng)逐漸適應(yīng)了這種學習方式。
剛上課我就宣布這堂課是一堂自學課,并啟發(fā)他們自己定學習目標和任務(wù)。我說:這堂課要解決什么問題呢?在他們發(fā)表了意見之后,我小結(jié)了一下:一、讀通課文(前提是解決生字讀音,還要把課文讀通順,不讀破句);二、字字落實,筆譯全文;三、背誦并默寫全文(看時間情況)。大致的時間分配是:第一項任務(wù)5-10分鐘;第二項任務(wù)25分鐘;第三項任務(wù)10分鐘。
在完成第一項任務(wù)的時候,分別進行了齊讀檢查和個別朗讀檢查,均發(fā)現(xiàn)一點問題,就是個別字的讀音學生沒有解決好。比如說“屬引凄異”,文中的讀音是“囑”,而不是“屬于”的“屬”,但抽查了兩個學生,卻都讀錯了。這是非常令人驚訝不解的事情。因為課文注釋里就有這個字的注音,而且平時我一直在強調(diào):在學習一篇新課文前,必須對照注釋、詞語手冊解決生字讀音,把讀音標注到生字上面。然而,這個習慣有些學生就是沒有養(yǎng)成。
我對他們說:“養(yǎng)成這個習慣就那么難嗎?有些同學習慣了依賴老師,到了初中,仍然沒有自學的能力。其實自學有多難呢?就是自己去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把注釋里的生字注音標到課文里面去,讀一讀,記住這個讀音。這件事情有多難?不就是舉手之勞的事情嗎?如果小學教師給你們教‘屬引凄異’的‘屬’字讀音,可能會這樣教:先在黑板上寫上這個詞,然后給這個‘屬’字標上注音,然后說:同學們,跟著我把這個字念一下。難道要這樣教,你們才能學會這個字的讀音嗎?”
抽查到的這些同學,相對來說自學能力不夠強,以前這個別學生也有過反對自學的言論。從這堂課來看,可能還是觀念沒有轉(zhuǎn)變之故,總是等著老師給她安排做什么,自己學得不主動。這說到底,還是觀念的問題和習慣的問題。
但從整體來看,課堂效果還是不錯的。第二項任務(wù)有些學生20分鐘就完成了,大部分學生25分鐘內(nèi)完成,第三項任務(wù),10分鐘之內(nèi)大部分學生把課文讀背了。至于默寫,留到課外去完成也未嘗不可?傊,學習有了目標,有了計劃性,效率還是挺不錯的。
字字落實遇到的問題,我沒有當堂給他們解決。
我問:是現(xiàn)在就給你們解決呢,還是你們自己先試試呢?他們表示愿意自己先去嘗試一下。
12、自學--自教:前提是自覺
前天兩位同學當小老師,課上得比較成功。昨天學習《觀潮》時,學生們還是堅決要求自學,并要求再當小老師自教。這樣看來,一個課時自學,一個課時自教,就形成了“自學-自教”模式。
學生已經(jīng)有了自學的熱情,這時候就不能夠潑冷水,對于探索中的不足,也應(yīng)該諒解,在此基礎(chǔ)上進一步完善。
自學的課堂上,同學們表現(xiàn)已經(jīng)非常不錯,反正沒有哪個閑著無事,都很認真地在學習鉆研。今天的課堂上,則由他們自教,其實就相當于選出主持人,組織課堂討論。
這堂課踴躍報名當小老師的有朱夢婷、周珠婭、朱丹丹。
朱夢婷因為有過主持的經(jīng)驗,上臺后顯得落落大方,很老練。與同學的溝通也很自然。比如上課前,她先來了一段開場白,調(diào)動了一下學習氣氛。在討論過程中,也能不時的插入自己的見解,對某些重點的詞語進行了追問。更難得的是,她還組織了段落大意的概括和寫作特色的討論,對于所教段落的修辭方法進行了詳細討論,這樣一來,同學們對第一段就學得非常透徹了。
周珠婭和朱丹丹則略顯拘謹,但環(huán)節(jié)仍然很清晰,該做的事情都沒有遺漏。周珠婭在處理譯文環(huán)節(jié)時顯得不夠老練,在指名同學全譯了第二段以后,本來只需對某些重點詞語或不懂文句再作引導(dǎo)討論,可是她自己把此段落重新翻譯了一遍,不僅重復(fù),而且費時較多,而對其中的關(guān)鍵詞句則忽略了。她也組織了大意概括和問題討論,但問題比較偏:“從哪里可以看出把船比作潮水?”結(jié)果造成了大家莫名其妙?吹贸鏊龑ψ约旱谋憩F(xiàn)不夠滿意,但我覺得也不錯了,畢竟是第一次上臺。
朱丹丹能夠舉手,是我想不到的。這位同學給我的感覺向來是比較內(nèi)向拘謹?shù),以前課堂上舉手次數(shù)也不多。這次她表現(xiàn)出了這么大的勇氣,我毫不猶豫地給了她表現(xiàn)的機會。她有兩點做得很好,可圈可點:一是注重一般人容易忽略的字詞,在指名翻譯后,殺個回馬槍--追問一下對個別字詞的理解,比如“而僦賃看幕”、“而旗尾略不沾濕”兩句中的“而”字;二是敢于讓那些平時學習不夠認真的同學來表現(xiàn),只要給了他們機會,他們也顯得比較認真;蛟S是有意來激勵他們?這些同學平時往往會被老師忽略,是自己的同學給了他們公平的機會。還有一點:對于自己不懂的地方,表現(xiàn)得很謙虛,比如說兩個多音字的讀音,“車馬塞途”的“塞”,“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的“干”,同學們提出質(zhì)疑,她就讓大家查詞典。略嫌不足的是有些環(huán)節(jié)時間拖延太長,顯得節(jié)奏松散,影響了其他內(nèi)容的學習。但總的來說也很不錯了。
最后,我得到一分鐘的機會,給他們指點了一下作者所處的時代及文章寫作的背景,使他們對文章所包含的故國之思有所了解。
這么看來,我差不多要失業(yè)了。
如果時間上能夠安排得緊湊些,那么還可以節(jié)省五到十分鐘時間,把課文讀熟,個別精彩段落也許能夠讀背。但這個代價,我覺得花了也值得。還有什么比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重要呢?只要給他們表現(xiàn)的機會,他們的能力一定會提高得更快。課堂上五到十分鐘的時間損失,在他們有了自覺性的前提下,是很容易給補回來的。還有一點感覺,安排朗讀的時候,他們多是采用齊讀,方式還不夠多樣,沒有小組讀,也沒有抽讀。這在以后嘗試中是值得注意的。
我覺得這種形式的學習還值得繼續(xù)嘗試。
13、自學-自教: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應(yīng)深化
昨天學習《湖心亭看雪》。絕大部分學生照例要求自學,但也有個別學生表示異議:“又是自學!”語氣中透露出厭煩情緒。
應(yīng)該說,大多數(shù)學生已經(jīng)適應(yīng)了自學方式,找到了自學一篇文章的方法。但自學課的程式和內(nèi)容可能會顯得單調(diào)。比如說這些天的內(nèi)容就都是文言文,一般都是按著“解決生字-讀通課文-理解文句-背誦默寫”的順序進行的。
這堂課能取消自學嗎?當然不能。自學能力只能在不斷的自學中培養(yǎng)和形成。自學的取向不能削弱,只能加強。但是在內(nèi)容和形式上應(yīng)該有所改變。
于是我說:“這堂課自學,我要提一些新的要求。一是半節(jié)課之后,我要抽查你們學到了什么,學得怎么樣,比如說抽背、到黑板上默寫、抽查對文句的理解等;二是要在內(nèi)容理解上加強一些,針對課文內(nèi)容多提問題,提一些有價值有深度的問題,并嘗試解答,主要從作者的表達意圖、寫作特色方面去理解。下堂課讓你們自教會有些困難,打算這樣安排:先給你們半節(jié)課的時間交流自己對文章的探索,有理有據(jù)地說自己的觀點;再由老師花半節(jié)課的時間作一些分析總結(jié)。”
于是學生積極投入自學活動,各有各的安排,各有各的做法,從總體看顯得有點亂,有讀的,有寫的,有背的……但從個人來看,卻是有條有理的。半節(jié)課之后,我讓他們靜下來,作了一點調(diào)查:“你們做到了哪些事情?”他們紛紛表態(tài),解決了生字,背誦了課文,筆譯了全文,還有說已經(jīng)默寫了一遍的。
我說:那么先齊背一下看看。背過之后呢,感覺在語氣語調(diào)方面有點問題,于是我說:“這篇文章應(yīng)該用怎樣的語氣語調(diào)來讀?應(yīng)該注意一下。下面要不要聽我給讀一遍?”他們表示歡迎。于是我示范朗讀了一遍。他們聽得很認真,似有所悟。我說:“要注意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意境及人物的心情,要注意體會文中人物說話的語氣。下面你們再齊讀一遍試試看?”他們齊讀了起來。這一次聽起來感覺好多了。
然后我又檢查了兩個同學的默寫,讓其到黑板上默寫全文,其他同學仍舊完成自學任務(wù)。如果基本任務(wù)都已經(jīng)完成,就鉆研課文,主要任務(wù)就是自己針對課文內(nèi)容去提出一些問題,主要是圍繞作者的表達意圖來提,并嘗試解答。
下課前再一次齊背了課文,并囑其準備好下堂課的討論交流。但我隱約有點擔心:他們對課文的理解,未必能提得出多少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討論交流未必能有多少深入充分。這當然沒辦法,理解能力并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只好先試試吧。
14、提不出問題是最大的問題,懶于參與是課堂低效的根源
星期五課堂上布置自學,原定計劃是今天課堂上給他們半節(jié)課討論問題。但是我那時就有個擔心,課堂上他們提不出多少有價值有深度的問題,導(dǎo)致交流的效率不高。昨晚(星期天晚上),我又專門為這事到教室里作了布置,讓他們事先準備充分點,以免課堂上出現(xiàn)無事可做的現(xiàn)象。
今天的課堂上,我首先布置他們朗讀,接著抽讀了幾位同學,并進行評價。做這步工作的目的是,看他們能不能讀出文言文的韻味,如果能夠讀得好,說明他們對文章的意思基本上理解了。但是讀得并不是很理想,文中的那種意境并沒能很好地表現(xiàn)出來,我又作了范讀指導(dǎo)。
然后是組織討論。先挑選一位主持人,主要是組織同學們提問及討論。但主動報名的人很少,等了大半天沒人舉手,最后還是朱夢圓承擔了這個任務(wù)。
朱夢圓的主持做得挺好,先讓同學們就課文內(nèi)容提問,然后組織討論,一個問題討論完畢,讓同學們接著提問;如果問題最后沒有得到解決,就先存疑。
有幾個問題還是不錯的:有人認為“是日更定矣”,課文注釋弄錯了,不是指晚上,而是指早上八點,引起大家到文中找依據(jù),有理有據(jù)地開展辯論;有說“獨往湖心亭看雪”與“舟中人兩三!笔欠衩,有問“湖中人鳥聲俱絕”是從什么角度寫景的,寫了一副什么樣的景象?有問“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與“更有癡似相公者”所指何人,是不是同一人?有問“為什么要寫出“是金陵人”,也有問量詞的表達作用。
但討論時,大多是不甚了了,缺少透徹的理解。
課堂上存在一個重大問題,那就是討論交流的效率不高。一是提問的同學少,二是參與討論的同學少。本來打算給他們半節(jié)課的時間,基本上解決問題,但從實際效果看,拖拖拉拉一節(jié)課,也沒有幾個問題得到了真正的解決。課堂上的熱鬧是少數(shù)人的,許多人干脆就是無事可做,既沒有問題要提,別人提出的問題又不參與討論,就那么干坐著,有些甚至無聊到玩指甲,翻看別的東西等等。這就可見,他們多數(shù)人事先根本沒有深入思考過,即使別人思考過的問題,他們也仍然不愿意去思考一下。
這反映出他們鉆研課文的自覺性和能力均十分有限,還沒有真正進入學習的主動狀態(tài),課堂仍然是老師的課堂,他們?nèi)匀涣晳T于老師講解,自己做筆記。
如何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是一個極為重要和迫切的問題。
15、錯別字是怎么來的
今天學習《詩四首》。這堂課的任務(wù)就是先讀背并默寫,再理解其中一首詩的內(nèi)容及思想感情。
抽查默寫,是讓個別學生到黑板上分別默寫一首詩。其中一個學生默寫《使至塞上》時,出現(xiàn)了許多錯別字,“單車欲問邊”,“單”字少了最后一橫;“屬國過居延”,“延”寫成了“廷”;“征蓬出漢塞”,“征”字給加了“艸”;“歸雁入胡天”,“胡”寫成了“吳”,后來才改寫過來;“蕭關(guān)逢候騎”,“候”寫成了“侯”。另外,全詩沒有寫標題和作者,也沒有一個標點?偣40個字,錯別字就有5個。
為什么會寫這么多錯別字呢?當然是以前的習慣造成的,粗心大意成了習慣,要改掉也很難。也有學習方法的原因。這類學生讀書的習慣一般是靠死記硬背。比如說要背誦和默寫一首詩,就是拼命地讀呀念呀,這時候只有嘴巴起作用,眼睛和大腦均不起作用,眼睛看到的字也只是模模糊糊的印象,因為沒有仔細看。等到功夫用夠了,“自然而然”能背出來了,那么就開始默寫。這時候呢,寫出來的字就完全根據(jù)殘留在腦子里的語音,結(jié)果就寫了錯別字。
讀書要眼、口、耳、心、手并用,即眼觀之,口誦之,耳聽之,手劃之,心記之。背誦默寫之前,必須對內(nèi)容有初步的理解,而不是完全著機械記憶。如果真能這樣去做了,怎么可能出現(xiàn)那么多錯別字呢?
所以,錯別字的來源就是“有口無心”,“有眼無珠”。那是一種極其惡劣的學習習慣。
16、教師無法替代學生思考
聽說《橋之美》這篇文章比較難上,因為山區(qū)學生對于審美藝術(shù)方面積累很少。
學習中的問題,要在進一步學習中解決。既然面臨困難,解決困難的辦法還是要充分相信學生,充分發(fā)動學生。教師準備得再怎么充分,都無法代替學生的思考和理解,對于學生理解這篇文章未必真有什么用處。所以我還是打算讓學生自學。
我所能做的,不過是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我在導(dǎo)入的時候提了一個問題:能想到跟橋有關(guān)的優(yōu)美詩句或詞語嗎?
在學生七嘴八舌表現(xiàn)了一番后,我再問一個問題:詩人眼里的橋,和科學家眼里的橋、畫家眼里的橋會有什么不同?
學生發(fā)表了自己的見解。當然見解不在深淺對錯,關(guān)鍵是他們能參與探討,這就夠了。
我作了必要的概括:科學家眼里的橋,是科學的,里面充滿著結(jié)構(gòu)設(shè)計、力學計算、數(shù)據(jù)測量等等;詩人眼里的橋,是情感的寄托,里面有喜怒哀樂,如“小橋流水人家”“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鵲橋”;畫家眼里的橋,是充滿美感的,因為他是用審美的眼光來看待的。
我們今天要學的一篇課文,正是一個畫家寫的?纯创蠹覐倪@篇文章中能得到什么樣的啟發(fā)。
在學生充分朗讀、熟悉了全文以后,我提了一個問題:
題目是《橋之美》,那么在作者的眼中,橋究竟美在何處呢?到文章里去找。
學生找出:橋之美,有詩境美,有形式美,有結(jié)構(gòu)美,有對比美。
我又追問:作者所認為的橋之美,主要是著眼于哪個方面的?
學生找到有關(guān)語句,我讓他們齊讀。重點劃出“橋在不同環(huán)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我又問:為了說明橋之美,作者舉了哪些例子?找出來,分別說一說體現(xiàn)了哪一種美。
把注意力引到重點研讀第四自然段。然后討論。
17、教師講的80%-90%是沒用的
長期的語文教學,使我逐漸形成了這樣一個觀念:課堂上教師講的東西,百分之八九十都是沒有用的,只有學生自己琢磨出來、領(lǐng)悟到的東西,才是真正管用的。所以,用這個理由,我就盡可以偷懶,把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讓給學生自學。
今天要上《蘇州園林》一文。這篇文章挺簡單的,學生憑自己的能力完全能夠?qū)W懂。我想,應(yīng)該提醒學生注意的無非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說明順序。其實用“說明順序”這個提法我是不樂意的,干脆說“寫作順序”就行了,因為天下文章,無論什么樣的文體,都是要講究寫作順序的。本文條理非常清楚,對于學生來講是值得學習模仿的,所以不能不強調(diào)一下。
二是注意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征。既要注意到總體上的特征,又要注意到一些細節(jié)上的特征。
三是要注意,為了說明對象的特征,運用了什么樣的說明方法?
從總體看,作者是以什么樣的視角來寫這篇文章的?選定了這樣一個視角有什么好處?
18、敢想敢說,不迷信標準答案,才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
今天上《說“屏”》。
昨天晚上跟學生有過交流,就正反兩方面看法交換了意見。所以上課前我跟他們商量:“有些同學認為,在課堂上朗讀課文屬于浪費時間,真是這樣嗎?”
好些同學感到奇怪:“誰說的,誰說的?”
我說:“朗讀課文還是必要的,可以熟悉課文,可以解決生字新詞。一定要養(yǎng)成這樣的習慣:一篇文章拿到手里,必須輕輕朗讀一遍,把陌生的字詞標上音,了解一下它的意思,可以參照課文注釋,詞語手冊或字典詞典等工具書。你們讀通一篇文章的能力是有的吧?自己解決生字新詞的能力是有的吧?這不需要老師在課堂上多花時間了。如果不放心,為了檢查你們是否能把課文讀通順,又進行朗讀檢查,那倒真的有點浪費時間了。希望課前最好能把文章讀熟、讀通順。下面就讀一遍課文,自己解決生字新詞!
關(guān)于生字新詞的學習,在我所任教的班級,基本上不專門占用課堂時間,要求預(yù)習時解決。如果真有什么不放心的,專項復(fù)習的時候,專抽幾節(jié)課,集中解決字詞。
學生在朗讀了課文以后,我說:“讀通了課文,還要讀懂課文。你們讀懂一篇文章的能力應(yīng)該是有的吧?自己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些同學也是有的吧?這節(jié)課老師給你們提幾個問題,由你們來解決。別人提問,你們解決問題,這個能力應(yīng)該是有的。”
然后,我給他們依次提了七個問題:
1、這篇文章說明的對象是什么?說明對象具有哪些特點?到原文中找出有關(guān)語句。
這個問題很快就解決了,學生在第一段里找到重點句,我指導(dǎo)他們再找出關(guān)鍵詞--這是提取關(guān)鍵信息的方法。特點:似隔非隔,在空間上起著神秘作用;功能與美感想結(jié)合。
2、“屏”的功能與美感分別是指什么?到文中找出有關(guān)語句。
還是同樣的方法,原文中先找到相關(guān)語句,然后選擇關(guān)鍵詞,他們也順利找出來了。功能:分隔室內(nèi)室外,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可以擋風;空間仍然是流動的;室內(nèi)屏風“與帷幕起著同一作用”;女子房中“可以緩沖一下視線”。美感:有書有畫,是一種藝術(shù)點綴。
“對于空間仍然是流動的”這一功能,學生開始不甚注意,于是我問了一句:如果僅為了分隔空間,遮擋視線,那么砌墻不是挺好的嗎,更牢固啊。他們馬上注意到,屏風“巧”就“巧”在可移動,很靈活,“空間可以流動”這一點,正照應(yīng)了第一段中的“巧”字。
3、屏的類別有哪些?是按什么標準分類的?
這個問題很簡單,原文就有。學生很快找出來了。我強調(diào):分類別是一種說明方法,凡是凡分類別,一定要有分類標準。那么,不用課文里的分類標準,自己試著再立一個分類標準,把屏風再作分類,試試看。于是,學生有的按用途分類,有的按位置分類,有的按大小分類,有的按雅俗分類……雖然有的分類有點勉強,但至少他們明白了一點:分類別必須要有分類標準。
4、怎樣才能發(fā)揮屏風在建筑美上應(yīng)起的作用?
這個問題看似容易,其實極可能回答不完整。因為有些句子的表述比較隱蔽。果然,一個學生很快找出該段落的最后一句。我肯定他找的對,但表示還要仔細找一找。結(jié)果,陸續(xù)地找到了其他句子。特別是關(guān)于“造型”“色彩”“繪畫”,原文的表述是這樣的:“造型不夠輕巧,色彩又覺傖俗,繪畫尚少詩意”,一個學生對此句作了變通:“應(yīng)該注意造型輕巧,色彩精致,繪畫要有詩意”。我立即表揚了她,對句子的理解,要從正面、反面、側(cè)面多方位變通,才能理解得全面準確。然后我說,其實這句話還可以表述得精練一點:造型、色彩、繪畫都要有藝術(shù)美感。
5、作者對屏風懷有怎樣的感情?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學生注意到“心生向往之情”“實在微妙”“外國人齊聲稱道”等詞句,表現(xiàn)了喜愛、贊賞、自豪感等,還有一個學生從最后一段理解,認為正因為作者太喜愛屏風了,所以希望建筑師、家具師們能創(chuàng)造出超越前人的屏風來,角度獨特,也應(yīng)該是對的,值得肯定。但還有些語句學生沒有注意到。我就特意作了提醒:作者怎么看待“屏風”這個詞語的?聽到跟屏風有關(guān)的古詩句時,是什么感覺?這說明了什么?于是找到“富有詩意”“令人銷魂”等詞,從中體會到喜愛、陶醉的思想感情。
6、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能不能猜一猜,可能是什么原因促使作者動筆寫下這篇文章的?
學生到文章中找相關(guān)依據(jù)。有一個學生很聰明,發(fā)現(xiàn)原文中有這么一句“這是因為制作者和使用者沒有認識到屏在建筑美中應(yīng)起的作用,僅僅把它當作活動門板來用的緣故”,猜測說本文是為他們而寫的,目的是引起他們的注意。我表示肯定,然后進一步講述:這可能是作者看到現(xiàn)在許多屏風的制造和使用,把詩意弄丟了,把藝術(shù)美感弄丟了,心里感很遺憾,所以專門寫了這么一篇文章,發(fā)出呼吁,以引起人們的注意,要把這種珍貴的傳統(tǒng)文化延續(xù)下去。
7、引用古詩詞有什么作用?
學生的回答已經(jīng)遠超出參考書的理解。有一個學生說:古詩是古人寫的,說明古人很關(guān)注屏風,用詩詞表達了對屏風的喜愛;而作者引用古詩,也是表達了對屏風的喜愛;另一個學生說,古詩描述了屏風,說明屏風歷史悠久--這時有其他學生發(fā)出笑聲,我說,他說得很好,他的思維角度很獨特,很有創(chuàng)造性,也說得很對。還有個學生說,引用古詩詞,使文章的風格也很典雅,富有詩意。我立即肯定了她的思考角度--從文章的語言風格角度來理解,也是很可取的。最后,我補充了一點自己的看法:屏風和古詩詞都屬于傳統(tǒng)文化,屏風上的書畫,本身就通常題寫有古詩詞或來自詩詞的意境,把古詩詞引用到說屏的文章中,是很相稱的,很協(xié)調(diào)的,可以說是相得益彰。
最后,關(guān)于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我說,中國的學生因為要應(yīng)付考試,從小就被標準答案給套住了,腦里不敢有自己的思想,即使有,也會懷疑自己,經(jīng)常會這樣想:我的答案跟標準答案是不是能符合?所以中國的學生很乖,很少胡思亂想,很少標新立異,正因為如此,同時也就喪失了創(chuàng)造性。其實迷信標準答案就是迷信某一個人,因為標準答案也無非是某一個人的腦袋里想出來的。你的看法也許比他還要高明呢。這堂課,我們班一些同學的想法,就比教參上的答案要高明得多。千萬不要迷信他人,千萬不要自套枷鎖,一定相信自己,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我曾經(jīng)寫過一篇隨感,標題就是《標準答案的罪孽》。
我覺得,對學生的思想觀念確實要經(jīng)常關(guān)注,幫助他們破除不良的觀念,樹立正確的觀念。比如說對于標準答案的依賴,那絕對不是好事,它束縛了多少學生的思維。我對此是深惡痛絕。所有能力的核心是思維能力。對那些戕害思維能力的東西,我是不能容忍的。而學生的每一點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我都覺得彌足珍貴,因為見到的確實太少了。
【“自學-自教”嘗試的教學隨筆】相關(guān)文章:
教育隨筆┇初入早教有感08-24
【語文教學隨筆】瓜熟自落蒂 水到自成川04-03
最新早教老師心得隨筆10-22
我的作文教學嘗試08-24
教學隨筆08-24
“自學質(zhì)疑”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實踐與認識08-24
地理教師教育隨筆:對 “先學后教,當堂訓(xùn)練”教學模式的感悟04-18
任務(wù)驅(qū)動教學法的嘗試08-25
“Grammar and Usage”板塊游戲教學的嘗試04-26
教育教學隨筆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