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想象的農村--關于農村的意識形態(tài)
農村是什么,淘盡了政治污染、歷史喧囂的精神烏托邦?前現代敘事的幸存文本?還是一個尚未被市場理性收編的無意識區(qū)域(或者是被遺忘的角落)?從經驗分析的角度來看,我們在各種文本里看到的是很不一樣甚至是決然相反的農村或農民:我們不難發(fā)現劉姥姥和陳奐生之間的共性,也很容易尋找到桃花源和湘西世界背后所共有的欲望投射。但是否存在某種共有的農村事實,它超越了各種農村構型的經驗劃分?我所說的"共有"不是在劉姥姥和秋菊之間描繪出一條編年史式的發(fā)展線索,也不是力圖"發(fā)現"小鮑莊和湘西世界這兩種決然相反的農村想象之間的共性,而是農村或農民作為一種"他者形象"在想象中被構照的事實--想象的農村。這一構造事實作為一種言說背景,一種他者,一方面既協(xié)助構想了特定文本的農村敘事,同時也為特定文本自身敘事統(tǒng)一性的建構提供了觀念或想象意義上的可能。特別是各種涉及現代性問題的文本,它們確立自身的同一性的過程--作為一個確立"他者"的過程,農村是否總是成為這一"他者"的首選對象?或者說農村始終以一種被各種現代性話語所排除、拒絕和否認的歷史內容的"收容所"形象出現在文本中?即使在革命敘事中,農村或農民獲得了"正面"的表達,但這種"正面"也是一種被發(fā)現的"正面",是農民或農村經過引導、發(fā)動或改造而獲得的"正面"。農村或農民是作為賓語出現在革命語錄中,它們的"他者"本質并沒有改變,在這個意義上,革命敘事和其它現代性話語其實共享著同樣的農村想象。同樣,沈從文式的農村是否構成了另一種形式的正面"發(fā)現"或利用?拒絕"物化"的精神力比多正是從農村作為現代敘事的"他者形象"中獲得其想象的投射處。
從上述對農村敘事的粗略的經驗分類中,我們是否可以發(fā)現一個"共有"的農村事實:"想象的農村"在現代敘事里是一個無言的存在,被動的他者。它以"他者的形象"構成了一種現代言說的背景,為現代敘事同一性的確立提供了一種想象的可能,同時"想象的農村"也是一段與現代性無關的"黑暗存在",或者只能憑借各種非農村力量的介入,才能在現代史上認出自身存在的一種存在?在這里,值得指出的是:"想象的農村"是一種權力事實,作為給定的"農村知識",它決定了什么樣的農村值得我們關注,或者說關注農村的什么會被認為有價值。此外,"想象的農村"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不僅表現在文本的直接敘述中,更重要的是它還存在于文本的沉默當中,作為一種言說背景存在于文本沒有說出來的地方,構成了一些似乎與農村毫無關系的文本之敘事建構的可能性;塑造了人們的農村體驗,甚至包括農民對于自身的想象。這些體驗和想象通過文學敘事、新聞報導、農村研究、官方統(tǒng)計數字和各種散文習作等不同類型的文本不斷地得到生產和再生產。作為一種"共有"的事實,作為現代敘事的"他者"--農村是以一種觀念或意識形態(tài)的事實進入了各種現代敘事;谶@樣的認識,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革命敘事的農村再現里,農村是革命的基礎、動力,而在另一種敘事里,農村立刻轉化為欺詐、獨裁、貧困和無知的發(fā)源地,土匪和缺乏現代民主意識的群氓的聚集區(qū)。我們就不難理解在當代消費文本里,農村為什么轉化為貧窮、落后、缺乏時尚、沒有法制,難于被市場理性收編的市場無意識。由于"想象的農村"的存在,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同樣是"打工仔",在東京或在紐約的上海人、北京人成為魯濱遜式的創(chuàng)業(yè)者,而在北京、上海的農民卻是居心叵測的保姆、潛在的罪犯,正如賽義德指出的那樣:人們所創(chuàng)造的是人們所能認識的事實,人們是通過"想象的農村"體驗農村、發(fā)現農村。
我不想否認上述"再現"沒有其"客觀對應性",但是,主客觀的關系從來就不存在一種簡單的對應關系,精神生活有著自身的辯證法。作為表象、神話或認識素--意識形態(tài)是一種給定的事實居于所謂的主客觀關系當中,因此,"想象的農村"研究不提供一種關于現實農村的認識,它是觀念農村的研究,一種意識形態(tài)研究,它所能提供的是一份關于農村體驗的備忘錄。此外,"想象的農村"研究的共時性,并不等于不關心起源問題,農村作為一個被言說的他者,不是一個只發(fā)生在現代史的歷史事實。但我所關注的是:中國現代史開始之后的農村形象,因此,我這里所說的"起源"是一個斷代史問題,是為了描述現代敘事中的農村而作出的策略性考慮。"起源"使我們看到了作為"收容所"的農村,發(fā)現了一種關于農村的意識形態(tài)。雖然在各種現代文本里,"農村"有著不同的構型,但"收容所"形象確實激發(fā)了各種現代文本對于農村的"興趣",同時,這一形象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素材進入了各種現代敘事(包括革命敘事和拒絕"物化"的精神烏托邦建構),作為一種想象的存在參與建構了關于農村的不同"再現"(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進一步理解為什么說革命敘事和其他現代性敘事其實共有著同樣的農村想象)。同時,上面提到的"起源"問題,不是"發(fā)現""想象的農村"與現代史的因果關系,而是農村被現代主流敘事建構為"他者"的開端,是一個在語言中發(fā)生的事實,歷史在這里沒有認識論意義,只是一個"空間"或"場所",某種語言事實在其中發(fā)生(不過必須指出;我不否認歷史與各種農村建構的關系,但出于方法論的考慮,這里我不考慮歷史因果律,只想指出某種觀念的事實)。
$False$
【想象的農村--農村的意識形態(tài)】相關文章:
農村的句子02-07
農村的生活作文11-29
農村調研報告02-04
農村的秋天作文03-03
農村述職報告02-09
農村實踐心得01-31
秋天的農村作文03-27
寫農村的作文04-21
農村、城市作文04-11
農村之旅作文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