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导航,欧美日本中文,黄色在线观看网站永久免费乱码,chinese国产在线视频,亚洲欧洲第一视频,天天做人人爱夜夜爽2020毛片,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理工論文>計算機論文>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

時間:2024-07-03 16:10:14 計算機論文 我要投稿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15篇(熱)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yè)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你所見過的論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15篇(熱)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1

  【摘要】隨著學科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計算機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普及,現在積極地影響著生產力的提高,以及經濟的發(fā)展,同時也對中等職業(yè)電腦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門要緊緊圍繞培養(yǎng)目標,根據學科課程的特點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方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yǎng)出更多高素質的電腦人才,為中國經濟發(fā)展提供充足的動力。文本作者將討論計算機應用基礎遷移的相關教學策略。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遷移教學

  1.導言

  學習實踐的過程,特別是基礎計算機應用對學生有著更高的要求,他們必須要對當前先進的信息技術進行適應,并掌握和積累更多的經驗,在面對全新問題的時候能夠予以快速解決。大多數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式。

  2.學習遷移

  學習轉移從自身涵義上可以理解為:在學習全新的知識、技能,或者解決新問題時,通常會受到之前已經學習過并掌握了的知識和技能的影響。簡而言之,屬于已有的學習會對另外類型的學習產生影響。學習的過程主要是對各種知識、技能的研究,從而提高自身的'能力。這同樣屬于一種研究,包含著態(tài)度、行為、情緒。建構主義最為注重的是個體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知識產生的理解。移民是一直以來都備受重視的心理現象,學術界認為,移民不但能夠發(fā)生于學習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同時也發(fā)生于行為和態(tài)度上。學習和移民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學習的地方,遷移就會發(fā)生,進行學習的個體在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活動即為遷移。教師課堂教學的時間并不是無休止的,他們沒有能力將自己所懂的所有的技能和知識全部灌輸給學生。如果要實現學生課堂上學習后,接著結合課堂外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有必要培訓學生。遷移能力。因此,學習轉移已成為教育和教學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3.計算機應用基礎

  在中等職業(yè)學習中,計算機應用基礎是學生的必修課之一。教學任務為:讓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并掌握最基本的電腦應用知識和技能,使得學生可以利用電腦來解決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相關問題;讓學生基本擁有使用計算機來進行學習的能力,從而為他們實現終身學習的目標提供基本條件,并幫助職業(yè)更好發(fā)展;進一步讓學生了解信息只是,掌握相關法律法規(guī),了解信息安全規(guī)則,讓學生成為在信息社會中健康發(fā)展的個體。

  4.課堂應用在基礎移民教學策略中的重要性

  傳統(tǒng)意義的教學過程中,作為老師通常都是按部就班地根據教科書中的內容,以循規(guī)蹈矩的方式傳授知識,而學生只會無聊和直白地來接受知識內容;A移民教學如果應用到計算機教學中,那么對于課堂教學的手段是一種豐富,同時增加了課程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更愿意去聆聽和學習。

  4.1改變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管什么知識,只要是主動學習,效果一定是最好的,被動接受通常成效甚微。傳統(tǒng)計算機的教學,老師通常使用的都是填鴨式的方式,部分學生本身就對計算機知識不感興趣,認為枯燥乏味,這就造成了學習的效果不理想。不過,如果采用了轉移教學策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大家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和了解,教學目標也得以更容易實現。

  4.2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計算機這門學科操作性非常高,這是毋庸置疑的。作為學生,不但要充分學習理論,還要能夠融會貫通,運用到實踐中。在過去計算機教學中,教師總是過分重視理論知識,卻輕視了學生的實踐運用。有時在課程實踐中,老師也只是安排學生進行自由練習,學生簡單的練習,掌握度卻不夠,還有的學生利用電腦瀏覽網頁,甚至玩游戲。這一簡單的教學方式不但難以讓學生充分地掌握計算機的實際操作,還浪費了許多的時間,得不償失。

  5.國內計算機課程學習轉移研究現狀

  5.1學習轉移在中學信息技術課中的應用。學者曹偉,趙雪梅站在學習轉移理論的角度,聯系教學的內容,總結歸納,通過教學實例等各個方面來闡述怎樣實現科學的轉化教學。學者韓靜站在課堂教學實例的角度,以縱向、橫向、案例遷移等諸多方面成功論述了知識轉移規(guī)則對于課堂教學的積極影響和幫助。羅錦濤主要闡述了有關實際操作、學習興趣和感知知識的遷移,他提出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必須要實現多次的課堂遷移才可以。

  5.2學習轉移在計算機語言課程中的應用。李海兵站在教材安排、基礎知識和技能的視角,總結歸納了如何促進計算機語言學習轉移的形成。陳明宇解釋了怎樣來實現計算機課程上的知識轉移、情境轉移、思維轉移等。溫冰冰等學者研究了問題語境的作用,新知識和舊知識的互動以及語言學習在轉型中的積極作用。王文波指出,在C++課堂中,采用傳統(tǒng)的鴨飼料教學方法,學生不易理解,記憶深入淺出,只是簡單解釋函數調用的順序。如果他們能夠積極利用積極的轉變,他們將真正地改善教學的成效。陳雪芳對課堂教學予以了兩方面的探析,分別是橫向移民和縱向移民,對怎樣實現移民進行了概念與原則的一致性、例證的重要性等多層次的探析。

  結論

  上面已經對基礎計算機應用程序遷移的教學策略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由于能力和經驗的限制,本文可能并不全面,并不涵蓋計算機應用基礎移植教學策略的各個方面。部分或全部這些可能會出現在討論中。這些問題或表現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需要大多數同齡人的批評和糾正,并繼續(xù)進行分析,查詢和總結,從而使計算機應用基礎移民教學策略得到優(yōu)化并提供更有效的參考更多的同事

  參考文獻:

  [1]張濤.基礎遷移教學策略應用于中職計算機教學的分析[J].信息系統(tǒng)工程,20xx.

  [2]沈忠美.計算機應用基礎遷移教學策略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xx.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2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學生要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越來越多,多媒體課件的產生是教學效果和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但對于傳統(tǒng)的課件,其對教學內容、知識的表達以及呈現方式有一定的固化作用。相對于傳統(tǒng)的課件模式,積件式的網絡教學平臺克服了其在教學過程中思路封閉、形式固定等弊端,真正實現了以不變的積件式課件適應千變萬化的課堂形式的“搭積木”的教學模式。該文研究了一種積件式教學資源平臺,完全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教學資源共享,從而可以制作出適應各種課堂教學需求的積件式課件,達到個性化教學的需要。

  1 課件的特點及局限性

  隨著計算機的快速發(fā)展和在各種領域的廣泛應用,作為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第一代產物——課件,為目前人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的大大的便利,課件的產生是人們對計算機應用于教學工作的深刻認識。

  1.1課件的基本特點

  1)課件是課件制作者的教學習慣與教學理念、教育思想與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策略與教學任務的具體表現形式,反應了課件制作者所具有的獨特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學習理論和學習方法。

  2) 從課件的制作過程來看,課件一般具有以下幾個性質:整體性、固定性、特定性、封閉性和便捷性。

  3) 由于課件制作者在制作課件時都是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目的或是教學大綱為依據的,所以課件教學要求有具體的教學目標和符合要求的教學情境。

  4)一般課件制作者在制作課件時,都是以教學大綱或者是課本的章節(jié)安排為綱領的,因此大多數課件在制作過程中都是以教科書章節(jié)安排為內容,符合常規(guī)教學。

  1.2 課件的局限性

  聯系課件的制作過程和制作要求,不難看出課件是教學中內容與方法、策略與思路的有機組合,是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的體現。相比較于傳統(tǒng)的教師給學生“灌輸”知識的教學形式來說,無論是在教學內容的呈現、教學效果的反應、教學思想和教學策略的體現,還是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互動、知識的表示等多個方面都有相當大的優(yōu)勢。但由于實際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千變萬化的過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隨時都會有不同的教學結果和不同的學生響應結果出現,而對于同樣的課件,當使用者有所不同時,教師的思想素質、教學方式、、教學策略、教學經驗和教學習慣也會各不相同,教學對象也向多元化發(fā)展,這些因素都決定了課件在輔助教學過程中的局限性。

  1)固定性和封閉性。課件式教學具有的固定性和封閉性是由課件的具體制作過程決定的。由于課件制作是以大綱或教材為依據的,以章節(jié)為制作單元的,所以課件固化了知識間的相互聯系,知識能呈現的方式和順序的機械化和呆板。因此,“教案式”的課件,雖然在一定時期內受到廣大教師的歡迎,但隨著科學的進步和計算機的快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課件已經很難滿足人們對教學的需求了。

  2) 由于傳統(tǒng)的課件在制作過程中是按照都是依據一定的教學策略制作的,一般都是以章節(jié)為基本單元制作的,所以具有整體性。但是這種整體性又限制了傳統(tǒng)的課件在必要的時候不能夠被靈活的拆分,所以在重新整合使用方面存在很大缺陷,這就導致了不同教師要根據自己的需要重復制作同一章節(jié)相同內容的課件,從而把大量的時間浪費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而不能對教學內容、教學策略作深入的研究。

  3) 由于課件在制作過程中針對性很強,一般都只是針對某種教材的某個章節(jié)制作的,所以傳統(tǒng)課件具有特定性,它只適用于在制作課件時所依據參考的相關內容,所以就導致傳統(tǒng)課件很難做到資源共享。

  4)傳統(tǒng)課件的互動性應該有所提高,以達到更加人性化的水平。傳統(tǒng)課件使得學生在學習中一味被動地觀看課件而達到學習的目的,因而學習效率不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對知識獲取的積極性在課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發(fā)揮。

  2 積件概述

  積件是我國計算機輔助教學發(fā)展的新高度,是對我國計算機輔助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經過深入地研究和思考之后,總結提出的新方法。積件思想并不像概念上所說的那樣把教學資源素材庫和多媒體組合平臺在技術上進行簡單的數學疊加,而是對多媒體教學全過程的高度概括,是積件庫與積件組合平臺的有機結合。基于積件的輔助教學系統(tǒng)可以提供教師自主制作積件式課件的平臺,教師可以根據自身教學經驗和實際教學情境,制作出滿足學生需要,符合國家規(guī)范,提高教學效果的積件式課件。

  2.1積件思想的特點

  積件思想以其“以不變應萬變”的方法將教學資源素材庫和多媒體組合平臺進行有機融合,在這種組合中,可以表現出制作者個性化的教學策略和獨到的教學方法。積件的特點:注重人的主體性,基元性與可積性,可積性,技術標準規(guī)范性,開放性與自繁殖性,易用性和通用性,靈活性和實用性,與教材版本無關性,繼承性與發(fā)展性等。

  2.2積件思想的理論依據

  積件思想起源于我國古代的辯證哲學,積件所具有的基元性和可積性正是易經八卦的核心的體現。積件素材以“以不變應萬變”的哲學思想貫穿于整個積件發(fā)展的始終。這體現了基本規(guī)則與無窮變幻的統(tǒng)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積件思想的理論基礎和保障。積件思想突破傳統(tǒng)課件機械化、簡單化的封閉思想。它用發(fā)展、聯系、全面的哲學觀點看待問題。將結構、分布看似散亂的積件素材以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實際的教學情境為線索聯系起來。

  2.3積件思想的技術基礎

  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突飛猛進的發(fā)展為積件思想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海量的存儲設備的發(fā)展與進步解決了積件庫存儲積件資源素材不足的難題。網絡聯系起所有使用積件平臺的用戶,所用用戶都可以通過積件式網絡教學平臺存儲、下載、使用積件資源,積件庫的擴充,使積件的開放性與自繁殖性成為可能?偠灾嬎銠C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更深層次的發(fā)展,為積件思想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提供了更為堅實的技術基礎。

  3 《計算機應用基礎》網絡課程分析

  《計算機應用基礎》網絡課程涉及到的知識面很廣泛,是一門介紹怎樣進行數字多媒體操作和處理的一門學科。網絡課程的開發(fā)過程主要反映多媒體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在計算機輔助教學中的作用,所以注重學習內容多種呈現方式的實現。在頁面設計上不再拘泥于傳統(tǒng)的靜態(tài)文本,還包括視頻、音頻、動畫、鏈接網站、流媒體素材等多種表現形式,刺激學習者的多種感官。導航頁面不再拘泥于傳統(tǒng)的線性導航反方式,設計了基于概念圖的學習導航系統(tǒng),方便學習者瀏覽想要學習的知識和內容,做到最大限度的避免迷航和認知超載的現象。目前,大多數網絡課程資源拓展板塊只是象征性的提供一些站,但這些網站的本質與學習內容關聯性不大或者是與課程內容的不斷重復,這很容易使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降低,不利于學習效果的提高,更從根本上反映了這種重復性帶來的負面應用。

  4結束語

  在積件思想的指導下,設計積件式計算機輔助教學平臺使教師能夠靈活、多樣、快捷、方便地組合積件庫中的多媒體資源,省時高效的制作出滿足教學工作需要、符合實際教學情境、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廣受學生歡迎的積件式課件。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3

  微課,利用信息技術與認知規(guī)則相結合,提出了碎片化學習內容、過程和擴展材料的結構化數字資源。微課理念在提出之初就得到了廣大教育學者和學生的認同,微課從國外到國內,從最初的嘗試到各類省市微課大賽,從各大網站學習推廣,到廣大師生自己制作并上傳各科各類微課作品。微課來源于傳統(tǒng)課堂,一對多的教學,但是又有別于傳統(tǒng)課堂,可以更好的做到自主學習,重復學習,配合傳統(tǒng)課堂尤其能顯示其強大之處,尤其適用于教學中重難點的剖析。

  1.微課的主要特點

  (1)時間短:微課一般以視頻的形式予以呈現,時間一般控制在10分鐘以內,以解決某個特定問題而存在,和傳統(tǒng)課堂比較,微課應該是濃縮的精華,是課堂的核心體現。(2)內容少:微課時間短,用于解決的問題相對突出,比傳統(tǒng)課堂更加具有針對性,在職業(yè)教育中,微課可以用于課堂重點知識的強調,也可用于師生共同突破課堂難點,當然微課在職業(yè)教育中能夠得到大部分人的青睞,主要還是由于微課可以在實訓操作課程中重復多次學習,以便解決。(3)方便傳播:微課從出現之初就能得到大家的認可,獲得大家的青睞,也得益于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微課自身容量一般不大,在現有的網絡帶寬下,能夠高速,有效的進行傳播,利用學生現在都有聯網功能的手機,可以有效的使用微課配合課堂的預習和課后重點知識的回顧。(4)主題突出。一個微課解決一個問題,課堂可以存在多個微課,但一個微課只解決一個問題,主題突出,不拖泥帶水,讓學習者能夠在短時間內有效的解決認知需求問題,以此為基礎,也更好的控制了單個視頻的時長和容量,讓微課制作者和學習者目的性更強,以免在學習過程中分心或過于寬泛。(5)創(chuàng)作門檻不高。微課形式多樣,人人都能成為創(chuàng)作者,創(chuàng)作錄制工具是其次,主要是創(chuàng)作者的微課思維和微課定位,實現過程一般比較簡單,制作者大多也是“為了教學、在教學中、通過教學”,而不會有太多的人過于糾結微課的形式和微課的內容的嚴謹性,只要通過平時的積累和教學中的專長就能解決一些課程中特定的問題。(6)成果傳播途徑廣,F在越來越多的人有自己的社交賬號,公眾號等,由于微課容量小,時長短,能夠快速的進行成果的傳播,有效的提高單個微課的最大效果,也便于優(yōu)秀課件的快速傳播,甚至于優(yōu)秀作品還能在互聯網上用于盈利。(7)時效性強。微課可以是多次錄制的成功品,可以有效減少教師在日常公開課課堂中的焦慮,提高教師工作積極性的同時,也能將教師充分體現出來,能夠更好的讓其他學習者進行系統(tǒng)的認知和學習。

  2.中專院!队嬎銠C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現狀

 。1)學生基礎薄弱。學生從初中進入中專院校后,學生的初中計算機學習情況參差不齊,有部分初中學校甚至為了取得較好的中考成績,將大量的計算機課程用作文化課教學,而中專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是按照學生在初中學校有完善的學習基礎上進行的,難免會出現預計不足,課程開展困難等多方面的問題。(2)學生個體差異大。學生由于家庭、區(qū)域、個體差異等多方面的因素,導致各個班級學生對于課程項目任務的學習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也導致了教師教學難度加大,很難在課前制定好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傳統(tǒng)的小組討論等方法能有一定的改善,但也存在一些弊端。(3)學習興趣不高。中專學生大部分是沒有達到高中分數線的學生,自身學習基礎差,而且由于計算機在家庭中越來越普及,學生的新鮮感也沒有以前那么強烈,對于新興事物的探究也相對弱了許多,而且漸漸的也成為了普遍現象。(4)沉迷手機游戲和網絡游戲同學較多。中專學生中有很多同學就是網絡游戲和手機游戲的受害者,初中時間沉迷游戲導致學習成績上不去,自控能力差等也是重要的問題,這導致他們在多門學科中都很難集中注意力。

  3.微課教學如何提升教學效果

  在互聯網+時代,伴隨著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與當前熱門的教學平臺一樣,微課在教育教學領域必將擁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對于學習者而言,微課也能極大的調動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可以通過反復多次的對某一內容進行學習,理解,操作,鞏固,教師也可以得益于微課的授課模式,讓難以把握的重難點在微課上得以體現,讓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提優(yōu)補差。隨著無線網絡的普及,移動端上網變得促手可及,同時利用微課配合各大教學平臺,讓學生能夠有效的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成為可能,同時也可以進行充分的資源共享,讓優(yōu)秀資源得到快速的傳播,讓好的理念得到更廣泛的推廣,讓全球共聽一節(jié)“優(yōu)秀課”。

  4.前景展望

  微課在于計算機基礎的學習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師課堂效率,教師可以將課堂重難點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存在的問題,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利用微課進行輔助,讓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也變填鴨式教育為自主學習教育,教師也可以根據其他優(yōu)秀教師的成果,進行學習和觀摩,然后提出自己的改進意見。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微課”:區(qū)域教育信息資源發(fā)展的新趨勢[J].中國電化教育,20xx,(10):61-65.

  [2]金燕.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J].職教論壇,20xx,(23):55-58.

  [3]嚴志嘉.圍繞學情創(chuàng)設情境提升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有效性[J].高教論壇,20xx,(04).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4

  教學有效性是衡量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近年來,從研究教師如何有效地講課,再到研究學生如何有效地學習,對教學有效性的研究一直在不斷地開展。在高職院校中,各專業(yè)普遍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這門課程與學生社會生活密切相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在于讓學生在教學中受益,不但在教學中學習計算機應用知識提高計算機操作技能,而且獲得與課程相關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能力。

  1課程特點

  1.1高時效性

  當今社會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速度非?欤嬎銠C硬件和計算機軟件的更新也在不斷進行著。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應隨著行業(yè)技術的進步而不斷發(fā)展,部分教學內容的更新速度應與時俱進。因此,相對其它課程而言,計算機相關課程具有較強的時效性。

  1.2高實踐性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涉及的實踐操作內容包括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的應用、辦公軟件的應用以及計算機網絡的應用。這些內容實踐操作性強,教學的重點在于利用有限的課時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2教學有效性的現狀

  2.1缺少對學生創(chuàng)新性的引導

  目前,教師基本都能夠做到將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并進行一定程度的知識拓展,但也普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理論課,教師所提問的問題大多是記憶性的,很少提出能夠鼓勵學生思考和推斷的問題。實踐操作課,大多是針對當堂課的教學內容設置實踐任務,很少能夠布置一些探索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任務,從而導致學生在將本門課程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時,僅僅能夠應付教師講過的知識點,欠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2教師課堂教學積極性不夠

  隨著高校教師科研要求逐年提高,很多晉升指標與科研掛鉤,這使得不少教師將教學的精力轉移到科研之上,對課堂教學不夠重視。教師不愿把太多的精力放在精心地準備教學上,忽視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久而久之,學生也養(yǎng)成了不愿主動思考、有了問題不愿意提問、得過且過的習慣。

  2.3學生學習興趣有待提高

  高校學生學習生活豐富多彩,對學生的興趣和時間分散較多,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是制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不感興趣的原因大多集中在“理論知識枯燥”、“實踐操作提高困難”,同時也有少量同學覺得“內容簡單”。除了以上原因之外,教師近幾年明顯體會到智能手機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學生的學習精力,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

  2.4學生喜歡實踐課卻疏于實踐練習

  學生對辦公軟件和計算機網絡等上機操作內容的學習興趣高于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實踐操作練習,但是這種積極的練習大多只是停留在課堂之上,較少有同學能夠在課后堅持練習或自主進行探索性的練習。

  3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教學有效性包含“教”與“學”兩個環(huán)節(jié),提高教學有效性需分別從這兩個方面著手。

  3.1激勵機制,培養(yǎng)教師教學熱情

  教師是影響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能力以及心理狀態(tài)都將對教學效果產生重大影響。大量的調查結果顯示,教師對課堂教學積極性不夠高的原因在于工作評價制度。高校教師的個人職業(yè)生涯發(fā)展主要是以職稱評聘為目標,而目前大多數高校將科研作為職稱評聘標準的關鍵因素,對于教學通常卻只要求能夠達到一定的工作量即可。也就是說,只要完成相應的教學工作量,教學質量的好壞對教師的影響并不大。這種現狀不但沒有激發(fā)教師的教學熱情,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也有些教師認為,高等教育中教學并不重要,學生學習效果主要在于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是優(yōu)化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的主體,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因素。從學校層面上應充分考慮優(yōu)秀的教學與優(yōu)秀的科研之間的關系,建立有利于激勵教師做好課堂教學的機制,為教師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打造良好的平臺。隨著教師對課堂教學積極情緒的增加,教師對課堂的情感投入、教師與學生之間愉悅的氛圍都將水到渠成,進而提升教學有效性。

  3.2以用促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高校中常有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授課程內容,而不重視學生是否在認真地接受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未能給予及時的關注,這種授課方式忽視了學生思維和興趣上的需求,在教學有效性上尚有欠缺。學生對課堂的主動性通常不是自發(fā)的,也很難靠自覺去維持,而是需要教師積極有效的創(chuàng)新教學及靈活的教學方式去激發(fā)的[1]。采取措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教學有效性的提升。首先,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與學生畢業(yè)證書掛鉤,課程不及格或不能通過相應的計算機等級考試的,將不能畢業(yè)。這是從上面施壓,學生首先意識到,無論用還是不用,都要保證認真對待的態(tài)度。這是從制度和要求的角度出發(fā),引起學生的重視。其次,生活化的教學案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辦公軟件和計算機網絡在生活中的應用案例數不勝數,應選擇與學生專業(yè)和生活貼近的教學案例。這樣,一方面是因為貼近生活的教學案例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另一方面是因為這樣的案例讓學生切實體會到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能得到很好的應用,進而對課程的理解定位為可以學以致用。再次,提出有效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在課前指導學生進行預習,提出有效問題,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堂的交流互動中,教師也可以通過巧妙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這種教學方式中,對“問題”的設計是達到學習效果的關鍵。當很多學生的興趣都被引領到課程的學習中時,就形成了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其余的一些缺少學習目標而隨波逐流的同學很容易被感染,進而在這種學習氛圍中努力學習。

  3.3典型學材,特色教材,優(yōu)化課程資源

  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的最基本要素,計算機應用基礎知識是與時俱進的`,其教學內容也需要隨之更新。教材以及教師提供的素材是學生課堂學習和課后復習的主要資料,二者的質量將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影響。目前各大出版社出版的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材種類較多,水平參差不齊。在這種形勢下,應謹慎地選取教材或自行開發(fā)編寫適合高職高專學生的特色教材,在必要的時候應及時更換教材。在選對選好教材的基礎上,準備典型的學材也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教師對教學的準備要遠遠超過教材,應對教學內容做一些必要的擴展,以保證學生能夠及時獲取新知識,了解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相關技術發(fā)展的最新狀況;其次,制作精美的教學課件、知識點合理的教學素材、難度適中的課后作業(yè)、創(chuàng)造性的預習任務等,都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好幫手。在做好教材、學材建設的同時,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觀察、總結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其變化,在課前了解學生的基礎及認知水平,根據學生基礎的逐年變化而適當地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做到因材施教。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不是千篇一律、固定不變的,隨著學生基礎的變化而不斷做出調整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必然要求。

  3.4有效作業(yè),減負的同時提升效果

  課堂練習及課后作業(yè)應精挑細選,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練習。對于理論知識的課堂練習,要有針對性地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練習題,重點難點突出并且難易度適中,以多種不同的形式提問或訓練。對練習的時間也要把握好,不要讓學生感到倦怠。對于上機操作部分,學生往往在基礎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在選擇訓練任務的時候首先要注意有針對性地設計訓練內容,這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必然要求;其次要注意難易程度的層次性,若任務太難,會讓學生無從下手;而過于簡單又會讓學生覺得學不到知識。課堂練習過程中,教師要在學生練習時不斷巡視,在學生有困惑的時候及時給予講解。建議針對教學內容設計一些帶有探索性的任務作為課后作業(yè),并能夠及時講評。探索性的作業(yè)有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及時地講評作業(yè)中的錯題對教學效果的提高是很有利的;對優(yōu)質作業(yè)的展示,也是對同學們的激勵。進一步來講,如果能夠安排學生相互輔導或成立學習小組并認真執(zhí)行,做到以學帶學,也是對學習效果的有益補充。

  4結語

  落實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堂教學有效性,沒有單一的框架和規(guī)則,這是一個多方面因素相結合的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激發(fā)、教師教學理念的改變以及教學能力的提升,在繼承傳統(tǒng)教學優(yōu)點的基礎上進行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5

  摘要:為了切實保持《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安排、教學組織、教學資源建設和管理機制等方面通過幾年不斷的實踐證明了,我院學生參加上海市計算機一級考試通過率普遍高于全市其他高職類院校,20xx年的合格率更是排在全市49所高校第一位。該文就課程安排、教學組織、考核評價等方面的實踐談些體會。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建設;上海市

  計算機一級等級考試從高職類學校對學生的要求來講,通過上海市計算機一級考試是為學生對將來的學習打下計算機技能的基礎,考證通過率是衡量教學成果的標準之一。為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提高應用計算機的能力,為后續(xù)課程奠定基礎,我們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進行了教學改革,同時把提高考證通過率作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建設的重要目標之一。

  1我院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現狀

  我院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新生入學時計算機水平差異性很大,這為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學生在計算機方面的理論知識薄弱,office軟件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基本技能不高,距離計算機應用教學目標差距較大,因此教學任務很繁重。

  2課程建設的實施

  2.1改革學期課程設置,制定課程新標準

  在綜合考慮了課程學習目標、學生現狀以及設備資源等問題后,對120課時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安排為:44+64+12課時,分別在三個學期進行。明確了教學目標:把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作為對學生的應知要求;把office軟件操作、網頁制作技術、多媒體技術的基本技能作為對學生的應會要求。

  2.2圍繞任務組織教學,完善教學模式

  課程標準確定了學什么,接下來的教學方案設計則是解決怎么學、如何教的問題。針對高職院校學生特點,該課程的教學方案設計突出實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通過一個個小的實體案例去學習知識、掌握技能。設計教學任務時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技能訓練到綜合技能訓練的循序漸進的原則。有些任務以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模仿學習,重在掌握基本技能和方法;有些任務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檢查指導,重在熟練技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些任務是開放性的創(chuàng)新任務,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得以發(fā)揮,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全程都在機房進行教學,實現了更加充分的實踐教學,邊講邊練、邊學邊做,有利于實現雙向互動。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教學軟件輔助教學,利用廣播功能,教師把授課內容與操作步驟實時傳送到每臺學生電腦的屏幕上,清晰直觀,學生一目了然;教師利用監(jiān)控功能,則可以觀察到每個學生的操作情況,及時解決問題;利用錄屏軟件將實例的整個操作過程完整清晰的錄制下來,使學生在自己操練時可以重復觀看;利用文件傳輸和作業(yè)提交等功能,極大的方便了師生交互,提高了教學效果。針對部分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差的問題,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期學校專門安排班,使那些零基礎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得到明顯提高,以便他們跟上課堂教學水平。在第二學期組織學生參與全校性的技能比武,如平面設計、動畫設計,使學生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更加靈活的應用《計算機應用基礎》里的這些操作軟件。在第三學期,除了正常的12學時的課程外,為了不影響其他課程的排課,老師們犧牲課后時間,留下來為學生開放機房安排課后輔導,每班每周有一次課外上機時間,在參加市統(tǒng)考前每班能有4次課外上機練習,每次2小時。這些措施對課程的教學組織與管理、教學目標的實現起到保障與促進作用。

  2.3設計與開發(fā)教學資源

  2.3.1選取教材

  依據課程標準及上海市高等學校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考試大綱,選用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組編、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計算機應用基礎教程》、《計算機應用基礎實驗指導》和《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習指導》,同時補充自編的上機習題集一本。

  2.3.2制作課件

  通過多年的授課實踐,通過集體備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資源,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案、課件,所有課件均由題目、素材、樣張、操作視頻組成。為了讓學生能夠適應考試環(huán)境,在平時上課時,將《計算機應用基礎實驗指導》書上的實驗案例轉成電子版教案,讓學生一邊看電子教案,一邊做實驗操作。

  2.3.3開發(fā)試題庫與學生練習軟件

  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不僅有操作部分還有理論部分,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理論題的知識,我們開發(fā)了web版的理論題考試系統(tǒng)和單機版的試題庫,讓學生能夠隨時練習和自測。

  2.4建立相對公平的考核機制

  2.4.1嚴抓平時成績,合理組合總評成績

  平時成績由出勤、紀律分與練習、測試分組成,每次上課老師都需要點名,每次課結束都需要學生提交當天的作業(yè)計入平時成績,平時成績中還有一部分的懲罰和獎勵機制。學生學期總評成績由平時成績(40%)、期中考試(10%)和期末考試(50%)成績三部分組成,學期期末考試成績在45分以下的,總評直接定為不及格。

  2.4.2堅持教考分離、交叉閱卷的考核模式

  統(tǒng)一出卷:由任課老師輪流出每年的期末試卷,每年由4-5位老師組成一個出卷小組,每位老師出同類型的試題12份,然后由組長將試卷再重新編排。這樣能夠確保12份試卷在難度上相對統(tǒng)一。規(guī)范考場:每個機房作為考場時,安排25-30人一個考場,以確保學生之間相互隔離,考前30分鐘監(jiān)考人員到場做好考前準備:開機、發(fā)放本場考試試卷、控制學生機。考場中都安排一名擔任該門課的老師在場參加監(jiān)考,以便回答學生合理問題、解決試卷錯誤或電腦故障。考試結束要做好相應記錄并備份數據,整理上傳學生考試數據,最后清理每臺電腦上的本場考試的數據,為下場考試做準備。交叉閱卷:每位任課老師在考試結束以后都將按照規(guī)定拿到非自己班級的學生數據,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完成閱卷,并將成績交給任課老師,由任課老師完成最后的學生平時成績、期末成績、總評成績錄入并打印,再完成試卷分析表,對自己班級的學生做出一個整體評價。這些試卷分析和成績統(tǒng)計信息會公布給所有任課老師和相關班級的'班主任,通過這些信息找出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并在后續(xù)課程里加以強化訓練。

  3總結

  在課程建設研究與實踐中,運用了觀察法、調查法、經驗總結法、行動研究法,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學期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深化和教學模式改革等方面進行實踐與探索,制訂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考核評價方案,編寫配套的教案、學習資料、試題庫,編制多媒體課件,在這個過程中,教風與學風相互促進,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并且保證了學生在上海市計算機一級考試通過率,在20xx年度上海市高等學校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全市49所)合格率排名第一,以下是近幾年我院與全市高校的數據比較: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除了老師在課程上花費的大量時間和精力,同時也離不開學院領導的支持、教務部門的協作、各班輔導員的配合。社會對大學生的知識結構與技術技能的要求發(fā)生著不斷的變化,《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與研究必然是一個動態(tài)的、長期的過程!队嬎銠C應用基礎》課程的建設,必須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新的思考和探索。

  參考文獻:

  [1]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組編.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習指導.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2]于平.以應用能力為核心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教育與職業(yè),20xx(21).

  [3]上海市高校計算機等級考試委員會.上海市高校計算機等級考試20xx年度考試評價報告.上海市教委考試院,20xx.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6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高校階段開設的第一門計算機課程,其開設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基本應用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高等教育已經邁向大眾化的階段,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對于大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十分重要。大學生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一般在大學一年級的第一學期開設,旨在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形成對計算機與計算機系統(tǒng)的基本認識,能夠做到使用計算機進行日常的文字、數據處理,F今,高等教育普及,大多數進行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學習的學生均為非計算機專業(yè),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也并不是要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計算機專業(yè)或系統(tǒng)開發(fā)人員,而是讓學生成為能夠熟練運用計算機的綜合型人才。

  因此,大學計算機基礎性與應用性教育十分關鍵。由熊江等人主編的《大學計算機基礎教程》一書就是根據這一教學需求而編寫的,已經作為高校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材使用。該書共分為九個章節(jié),每個章節(jié)都圍繞著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來設計。第一章主要對計算機的基礎知識進行闡述,其中包括計算機的起源、硬件系統(tǒng)、軟件系統(tǒng)、計算機中信息的表示以及計算機的應用與發(fā)展趨勢。第二章主要闡述了計算機的硬件組成,分別對中央處理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總線等元件進行了詳細介紹。

  第三章主要針對計算機的操作系統(tǒng)進行研究,概述了操作系統(tǒng)的.功能、基本特征、發(fā)展與分類等,并對現在普遍使用的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Windows7 進行了介紹。Windows7 的基本操作包括窗口、控件使用、文件與文件夾、資源管理器、庫的使用以及控制面板等。還對Windows 7 的磁盤管理進行了闡述,包括磁盤的分區(qū)、格式化、清理、碎片整理、備份與還原等。第四章對計算機網絡進行概述,主要包括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計算機網絡的分類、計算機網絡的物理組成、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Internet、萬維網與電子郵件、網頁設計技術以及網絡安全等內容。第五章對辦公軟件Office 的應用進行了闡述。首先對辦公軟件進行了簡單介紹,然后針對文字處理軟件Word20xx、電子表格Excel20xx、演示文稿PowerPoint 20xx 等的日常操作進行了詳細介紹。第六章介紹的是程序設計與軟件開發(fā),主要包括程序設計語言、面向過程的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以及軟件工程等。第七章主要對數據庫進行了介紹,其中包括數據庫基礎知識、關系數據庫基礎、Access20xx 數據庫的使用。第八章主要對多媒體技術進行概述,簡要介紹了多媒體技術、Photoshop 的操作使用、Flash MX 的基礎等。第九章對常用的工具軟件進行了介紹,包括系統(tǒng)軟件類、信息安全類、教育學習類以及其他類別的常用工具軟件。在每個章節(jié)的后面也都設置了相關習題供學生練習、鞏固。大學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教學內容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講授教材內容與學生實踐操作是計算機教學中的兩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教師在開展計算機教學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的教學環(huán)境。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大多是在計算機房進行的,在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充分調動文本、聲音、圖像、視頻等多種媒體資源,使原本枯燥無味的計算機基礎知識變得更加直觀、形象。通過教師演示、學生示范、大家操作等方式來開展教學,大大活躍了課堂學習氛圍。第二,要采取講練結合的教學方式。教師在大學計算機基礎課堂中不僅要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通過講練結合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掌握計算機基本知識后自己動手操作,能大大激發(fā)和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第三,要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性。為了提升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實用性,《大學計算機基礎教程》一書中的知識點通常都是從演示入手,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引出概念,然后回到問題當中,讓學生用剛剛學習到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整個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十分注重實踐性。例如,在運用Word 進行圖文混排的操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先演示一段版面精美、功能使用說明齊全的文字,然后讓學生根據這段文字來設計圖文混排。教師再將功能進行分解,分別說明各種效果的實現方式,接著學生就可以通過親手操作來實現例題的編排。學生掌握之后,教師再對學生提出更具有綜合性的要求。例如,要求學生完成綜合實驗設計、使用各種排版功能及圖文混排效果等,圖片、文字位置的選擇與設計均由學生自己決定,從而達到拓展學生思維、提升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目的。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7

  摘要:在現代辦公環(huán)境中,計算機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特別是在當前廣泛流行的網絡環(huán)境中,計算機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用人單位對高技能、基礎扎實的計算機人才也更加渴求。基于此,教育領域也更關注計算機人才的培養(yǎng),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計算機應用的教學思想、內容和方法。

  關鍵詞: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

  引言

  計算機技術是目前十分熱門的學科,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關注學生的操作技能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計算機綜合素質。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人才,本文結合筆者實際經驗,對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的理念及方法進行闡述。

  1、更新教學理念,努力形成教學特色

  為了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改變教學思想,更新教學理論,運用各種教學設備或多種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首先,教師應該認識到,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使他們能夠在未來的學習中獨立使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的教他們掌握知識。另外,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鼓勵他們積極分析和解決問題,這是當前計算機基礎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內容。其次,教師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就要建立一個平等、公平的教學環(huán)境,將“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理論知識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同時實現了課堂教學與第二課堂的結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為今后工作奠定基礎。以“Word”軟件為例,許多學生將它僅僅看做是一種打字的工具。對于持這種觀點的學生,教師應循循善誘,指導學生使用該軟件來設計賀卡,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2、明確教學目標,推動教學內容的更新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從課程和學生的特點出發(f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學生畢業(yè)后就業(yè)情況等,對不同的專業(yè),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要關注學生的應用能力發(fā)展。這樣,可以有效地克服同一教學目標帶來的弊端,完成教學改革。另外,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極為迅速,教師在教學內容選擇和更新的基礎上,應取消、合并、壓縮部分老或重復的內容。中職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后,多數是崗位上的操作員,所以實踐主要是文本輸入培訓,確保學生文本錄入快速、準確。

  3、堅持“精講多練、重在實驗指導”的教學方式

  這里所說的“精講”不是指所有方面,指的是課程的基本知識和要點解釋,以便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鼓勵學生自學;“多練”是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增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頻率;鼓勵學生大膽動手實踐,促進學生操作的協調性、靈活性、準確性和快速性。計算機基礎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計算機的應用能力,只有在實驗中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熬v”的關鍵是“更多實踐”,一個重要的部分是實驗指導。在教學過程中,實驗指導與知識教學應結合起來,做好細節(jié)工作,營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保證課堂內的信息量。

  4、改進教學手段,努力提高教學效率

  為完成“精講多練”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改變以往教學中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方式,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與多媒體機房來開展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充分發(fā)揮因特網、校園網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適當地改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條件,實現直觀教學,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比如,在使用電子教案進行講解時,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應當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做到圖文聲并茂。再比如,為了讓學生了解軟件運行的具體過程,應當讓學生利用軟件進行實時操作。這樣的教學方式提高了教學的互動性及直觀性,授課的速度也得到了改善。除此之外,學生還可以利用校園網向教師提出問題,教師借助這一平臺為學生解惑。

  5、加強教學督查,促進教學能力的提高

  穩(wěn)定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計算機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應該從以下方面著手來建設計算機教學隊伍:第一,嚴格執(zhí)行教務處負責制。負責人不定期地到課堂聽課,了解課堂情況和學生課上表現,準確掌握教學的開展情況,同時要求教師之間開展聽課活動,取長補短,有效提高了教師的業(yè)務水平。第二,定期舉辦教學研討會,對教學中的難點與重點進行討論,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第三,鼓勵教師在職自學。定期組織教學經驗豐富的專家及老教師舉辦教學講座,向青年教師傳授教學經驗;青年教師要主動拜師,虛心請教,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第四,多開展向兄弟學校學習的活動。組織教師去學習、參觀,吸取成功的教學經驗。此外,還應組織教師參加全國或省市舉辦的計算機基礎教育會議,參加全國或省市教師培訓,鼓勵教師參與教材的編寫及論文寫作活動,參加教育教學課題研究,使教學經驗得以應用。

  6、結語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研究非常必要,要持續(xù)開展,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潘海妹.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初探[J].裝備制造技術,20xx(02).

 。2]周鈺.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xx,(14).

  [3]張潤英.對電大開放教育本科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初探[J].科技致富向導,20xx,(05).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8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計算機網絡信息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計算機應用技術的高低逐步成為了評判人才的新標準。受此影響,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目前已成為了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調查顯示,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目前我國大多數在應用微課程教學時,還存在不足,所制定的教學方案不能適應學生發(fā)展的實際需求,導致教學質量不高、教學效果不理想。為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水平,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將微課程應用到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之中,相較于傳統(tǒng)課程,微課程具有短小精悍、運用靈活等優(yōu)勢,不僅能夠更好的加深學生對計算機的認識;同時還可顯著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的實現教學目標;诖耍疚姆治鎏接懥宋⒄n程在我國現階段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并就如何更好的發(fā)揮微課程教學在促進教學質量提高中的作用提出了幾點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微課程;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策略

  在移動互聯高速網絡不斷發(fā)展的背景下,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微課程在現代教育教學過程中逐漸發(fā)展壯大,大量研究證實,微課程可通過對教學目標進行合理設計、對教學手段進行優(yōu)化來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此外,微課程還可作為教學輔助資源,通過將課程相關配套資料放進校園網服務器共享目錄中的方式,可為學生學習資源的尋找提供便捷,幫助學生解決資源尋找障礙,增加學生學習積極性。面對不斷發(fā)展的微課程教學,教育領域現行的教學模式將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以微課程為代表的新型教學模式勢必會給傳統(tǒng)教育教學帶來系列變革,在改革的過程中,只有掌握正確的改革方向才能確保改革的效果。為此,本文以微課程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為出發(fā)點,就微課程的計及應用過程中的適用性和可操作性進行了分析。

  1.微課程內涵及特點

  微課程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一位學者與20xx年提出,指將教嚴格篩選和界定后的教學主題、教學內容支撐教學音頻或教學視頻的教學方式,相較于傳統(tǒng)課程,微課程具有切入點準確、課程容量小、學習方法靈活、問題核心集中、應用途徑廣泛等優(yōu)勢,不僅使用與傳統(tǒng)面對面的課堂教學,同時還適用于網絡在線教學,極大的拓寬了教學途徑。從微課程特點來看,微課程教學具有微時間、微含量、微容量等特點,具體而言:①微時間。微課程所錄制的視頻長度通常在8-10min之間,課程時間較短。②微含量。微課程的核心在于對某一學科的具體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進行解決,因此所涵蓋的教學內容較少。③微容量。微課程主要利用微課視頻以及與其相配套的微課件、微反思、微評價等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教學,上述資源容量均較小,綜合不過幾十兆字節(jié)。

  2.微課程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應用中存在的不足

  微課程應用到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的提升學習者計算機應用水平、提高課堂效率和課堂質量。但就現目前的應用現狀來看,還存在諸多不足,如對微課程的開發(fā)及概念認識不到位、課程設計不合理等,使得微課程的應有作用未得到有效發(fā)揮。計算機基礎課程微課程的發(fā)展核心應當是以課程教學內容為主,創(chuàng)意的教學形式為輔,但部分學者、教學在設計微課程時,往往忽略了這一點,為了“微課程”而“微課程”的情況廣泛存在,部分學者或教師設計微課程甚至只是為了應對改革或參加比賽,導致微課程教學流于表面,不僅未能增加課堂效率,反而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

  3.微課程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建議

  3.1課程設計從內容入手

  在微課程教學中,視頻不僅僅是教學內容的展現,同時更是學習任務、學習目標、學習方法以及知識點的融合。為更好的發(fā)揮微課程在提高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質量中的應有之義,首先教師應當積極轉變觀念,在設計課程、制作課程視頻時做到從內容入手,確保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以論文寫作為例,在設計課程之前應當對學生當前的Word軟件應用水平有一個初步了解,然后再有針對性地制定微課程視頻,確保視頻涵蓋大多學未掌握的知識點,使學生能夠通過觀看視頻掌握Word寫作基本操作并運用軟件完成論文格式設計。

  3.2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課程形式

  不同的課程形式往往可以給學生帶來不同的學習體驗,為增加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應當以學生興趣為基礎、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課程形式。以論文目錄生成操作為例,教師可采用引導式課程形式,首先,教學開始之前提出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然后將目錄生成分為幾個步驟,引導學生獨立完成操作并在反復練習中提高操作的熟練度。

  3.3增進交互性學習體驗

  微課程教學主要以新穎的教學模式和策略完成更高效率的'教學效果,相較于傳統(tǒng)教學方式,微課程教學作為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其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軍更加直接、明了。在微課程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增進交互性學習體驗是確保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熱情、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故教師在設計微課程時,首先應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特點,設計交互型場景,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獨立發(fā)現和解決問題;其次,加強對遠程開放教育的重視程度,設計相應的可涵蓋遠程互動交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為學習者提供更為便捷和實效的學習支持服務。

  3.4加強教學工作總結

  定時對微課程教學應用情況進行總結并根據存在的問題對教學計劃進行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是微課程教學提升計算機基礎應用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關鍵所在。為此,教師在微課程教學完成后,應當及時做好總結工作,結合學生意見以及存在的不足來調整設計方案,以更好的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4.結束語

  微課程是提高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在實際工作中,教師應當以及計算機基礎教學內容為出發(fā)點,結合教學難點和教學重點進行課程設計。但同時要注意到,作為教學領域的新生事物,微課程教學在現階段的應用中還存在不足,究竟適合哪些教學場景還有待探討、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改革和提高有哪些有益之處還需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孫慧霞.微課程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下旬),20xx,(5):118-119.

  [2]趙明.微課程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20xx,(34):108-109.

  [3]米娜娃買買提.淺談微課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運用[J].時代教育,20xx,(2):77-77.

  [4]周華.計算機應用基礎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fā)[J].電子制作,20xx,(10):128.

  [5]黃瑞國.基于翻轉課堂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探索[J].電腦知識與技術,20xx,(9):133-134,138.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9

  摘要:以問題為導向是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方法的主要特點。本文主要從PBL教學模式概念入手,重點對PBL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區(qū)別及其在高職計算機基礎實訓中的具體應用進行了分析闡述,希望給行業(yè)相關人士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PBL;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

  傳統(tǒng)LBL(Lecture-BasedLearning)教學法主要以授課為基礎,對學生學習創(chuàng)新性、主動性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缺乏明顯效果。而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法則是以問題為導向進行授課,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基于現實世界的教育模式。本文主要將PBL用于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訓中進行具體分析,并通過大量實踐得到了比較成熟的教學成果。

  一、PBL教學模式簡介

  PBL教學模式是對建構主義與教育理念的具體體現,主要將問題和學習有機聯系在一起,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意將學生主動學習放在主要位置上,給學生充分思考和學習的空間,并通過讓學生合作解決現實問題,來充分發(fā)現隱藏在問題之后的知識,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升。具體說來,PBL模式的主要內容包含向導問題、自主學習與團隊合作、教師指導以及小組評價與自我評價等幾個方面。在PBL教學法中,主要強調以解決問題為重點,多元化學習途徑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同時其對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比較看重,重點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外部支持與引導的重要作用。PBL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有效發(fā)揮向導問題在學習過程中的指導性作用,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PBL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區(qū)別

  第一,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PBL教學法主要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通過對問題情境的真實性設計,吸引學生主動研究和合作解決,從而發(fā)現隱藏在問題之后的知識,大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第二,切實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在運用PBL教學法過程中,分組合作是基本要求。在小組中,各個成員通過討論的方式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又各自承擔自己的任務,并將最終的成果予以匯總。在這一過程中,小組成員能夠互相學習、增進了解、揚長補短,達到共同進步的效果。第三,科學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PBL教學法強調以實際問題為切入點進行課堂教學,這種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具有眾多優(yōu)勢:一方面能將學生各種疑問、學習障礙充分暴露;另一方面還能對學生的才智、思維和個性加以展示。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學生能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并通過自主查閱資料以及和其他同學、教師交流的方式及時解決問題,獲取知識。

  三、PBL在高職計算機基礎實訓中的應用分析

  本文以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Excel20xx的數據篩選”為例,進行分析,對PBL教學法的具體應用進行闡述。

  1.教師提出。

  在PBL教學模式中,以向導問題為起點,展開學習。為此,教師會先對課堂內容設計一個問題情境,例如:有個富豪的兒子被綁架了,犯罪分子要求家屬拿出100萬贖人,警方在接到報案后,迅速開始調查。依據取證、調查結果,警方鎖定了部分犯罪嫌疑人,并做成了一張Excel表格。線索如下:第一,依據敲詐電話,確定嫌疑人為男性;第二,依據口音,辨別嫌疑人籍貫可能是河北或北京一帶;第三,依據學校門衛(wèi)講述,接孩子放學的人身高170cm~18Ocm;第四,嫌疑人年齡在30歲及以上;第五,經過一系列調查,該人姓劉。根據教師給出的這一系列問題,學生該如何在大量數據清單里面準確選定數據,成為學生首先需要思考的問題。

  2.分組討論,再提出新的問題。

  學生分組后,通過對網絡資源、教科書的.查閱以及小組成員相互討論等,大大提升了自主學習能力、合作能力,最后由各組組長對討論結果進行匯總,具體結果可以運用如Word20xx里類似替換與查找功能,進行篩選。同時,教師可以借此引出篩選功能的定義及內容,并就如何運用篩選功能進行講解,使學生對Excel20xx篩選功能有了深入的理解和全面掌握。

  3.學習成果展示與評價。

  學生結束討論之后,各組小組長可以將問題解決的方案以幻燈片的形式在講臺上展示,并一一評價自己所掌握的內容,并對自己所掌握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檢查,其他組員可以進行一定的補充,以求方案的完美。同時,教師也進行相應的鼓勵、強調和補充,以達到深化教學概念,講解教學知識的目的。

  4.教師總結與反思。

  最后,由教師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并依據學生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進行客觀評價,同時對PBL模式的應用價值與意義進行反思,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提升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PBL教學方法不僅能快速提升學生在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基本技能及應用水平,還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繼續(xù)學習計算機的興趣和積極性。通過PBL教學法,明顯提升了學生運用計算機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學生團結協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高等級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唐捷.PBL教學法在網絡信息檢索課程中的應用[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xx(20).

  [2]譚萍,邢玉娟.PBL教學方法在數據庫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3).

  [3]張杰.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的探討與分析[J].天津職業(yè)院校聯合學報,20xx(3).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10

  摘要:計算機的應用已經是體現在各個方面,每個行業(yè)都在與計算機相互融合,利用計算機發(fā)揮每個行業(yè)的優(yōu)勢,這個已經是當下普遍存在的現象,在社會飛速發(fā)展的今天計算機的使用使得計算機的重要性不斷的提高,計算機方面的技術不斷的在更新變化,技術的不斷使用和跟新是計算機在行業(yè)內發(fā)揮作用的關鍵,當前的計算機行業(yè)形勢是人才需求量大,各個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每年都在增長,當下最有火的有: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等,這些職位都是社會的產物,社會的發(fā)展催生了這些職位,計算機的發(fā)展史很短暫,才僅僅有八十年左右,有了計算機的出現,人類的社會生產力大大的提高了,社會生產率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推動了歷史的年輪,當前的計算機行業(yè)是前景很好,社會需要各方面的計算機人才,所以,計算機在中職教育當中應該是面向市場的,必須是符合市場的發(fā)展形勢,做到和市場的緊密結合,不斷的更新技術和教學方式,培養(yǎng)出高端人才,讓學生真正的有過硬的技術,這才是陪樣社會技術性人才的正確方式。面向市場需求的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模式是必須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為計算機發(fā)展很快,必須要不斷的跟新計算機的教材和教學方式才能跟得上時代的發(fā)展,基礎教學是學習計算機很重要的部分,社會的很多新技術都是來源于舊知識,基礎的教學能夠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對學生的職業(yè)生涯幫助很大,所以我們必須的細細考量怎樣把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給做好.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覺得應該是從一下幾個方面分析和改革:

  1教學目標的分析

  由于計算機這一行業(yè)的方向很多,但是最基礎的是有四大基礎課程: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計算機數據結構,這是門課程是所有計算機技術的支持,必須要把這四門課程基礎打好才能為以后的計算機學習做好保障,由于現在有些課程教材還用的是以前的老教材,雖然很不錯但是有些地方我覺得還是有點晦澀難懂,還有些地方應該從新的編排,這是教材方面我們要選擇的,另一方面我們應該是對除了這四門基礎課外應該補充的其他方面的知識隨著計算機的發(fā)展,計算機及其應用正朝著網絡化、多功能化和工業(yè)化方向發(fā)展。應該在計算機市場、網絡、大數據、AI、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等中級計算機技術是非常有前途的。這些計算機方面都是非常的流行和當系緊缺的方面,不過我們是提供學習的方面的同時,應更加注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平板、筆記本、智能眼鏡、智能手表等這些現代化可聯網設備,都離不開操作系統(tǒng)。現在各樣的操作系統(tǒng)有很多。常見的如windows系列、linux系列、MAC、安卓各版本,也有不常用的通用匿名操作系統(tǒng)、軍用類系統(tǒng)。這些都離不開計算機硬件,其最核心的為運算部件。我們日益依賴的網絡、水電供應,也離不開計算機。至今計算機已經發(fā)展到4代,第五代計算機也離我們不遠了.因此對于計算機的學習我們應該是很認真的對待和考量的,課程的安排我們在學好基礎課之外,應該是補充學習新技術,一方面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是了解社會形勢,掌握當前的技術

  2教學計劃的改革

  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到知識,學知識就是能夠使用到社會的生產過程去,提高工作效率,面向市場需求的中職計算應用基礎教學模式是為了讓學生學到一技之長,能夠在工作中發(fā)揮作用,做到游刃有余,我們必須在在學好一方面的同時,還要對多方涉獵各方面的技術.學生應該掌握的技能有:打字速度必須要熟練的打字,這是學習計算機的必要能力,安排打字課,對這一能力進行考核網站制作:網站制作時當下用的最廣泛的一種技術,站制作必須是學習開發(fā)語言,開發(fā)語言很多,有phpjavaC#js等等,java是工程型語言,我們建議應該著重學習工程型語言,應為java在計算機領域用的是最多的語言,就是當前最火的大數據開發(fā)語言也是主要是java語言,設立java開發(fā)語言課程是很關鍵的,我建議java開發(fā)的學習是重中之重,要貫徹整個的學習過程中,這項技能可以使得學生在工作當中經常會用到的新技能的學習:學習各種應用框架,例如:Struts2hibernatespringmytatisspringmvc這些是做網站的技術框架,還可以學習一點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知識

  3教學模式的改革

  3.1師資力量的提高

  由于計算機發(fā)展很快,技術不斷的革新,老的`知識很難滿足學生和教學,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不斷的學習和更新,不斷的跟新學習才能夠適應當下的形勢

  3.2建立多媒體教室,以實戰(zhàn)為基礎

  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以實戰(zhàn)為基礎,邊講邊練是教學的一個好方法,教學的目的就在于讓學生動手操作,能夠動手操作就能學的很快,提高學習效率和興趣

  3.3加強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是學生必須的好好培養(yǎng)的,只有技術的支持是有缺陷的,不管是社會的需要還是個人的發(fā)展都的有良好的品德,加強品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總的來說我們不僅要在課程上改革,我們還要加緊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有用的社會人才

  引用:

  [1]王鴻偉.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探析[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xx(10).

  [2]王春國.《計算機應用基礎》在中職教學中的重要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xx(15).

  [3]趙曉瑞.《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法的幾點思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xx(24).

  [4]郭甲.開放教育《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學改革的探索[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xx(04).

  [5]任志新.論《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齊齊哈爾職業(yè)學院學報,20xx(02).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11

  為了滿足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使計算機技術變成一種有效的輔助工具,不僅能為學生學習其他專業(yè)打下良好基礎,還能為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帶來幫助。新的教學課程改革中要求課堂的教學應該以“實踐”為中心,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1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主要涵蓋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的基本操作和管理、常用辦公軟件的使用與管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及網站的建立與維護等知識。學生通過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學習,可以基本掌握音視頻剪輯處理和網頁制作的能力。但是,由于目前課程的設置還不夠完善,所有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都會統(tǒng)一學習這門課程,實際上不同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后所要面臨的工作崗位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要求是不盡相同的,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設置卻沒有關注到這一點。因此,目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還處于所有專業(yè)使用同一種教材和類似教學手段的階段,需要盡快增加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多樣性。

  2項目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對比優(yōu)勢

  項目教學與CDIO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出的全新教學理念基本統(tǒng)一,CDIO模式的核心觀點是“構思、設計、實現與運作”,即學生要參與項目開發(fā)的整個過程,從項目的構思一直到最后產品的生產學生都親自參與和體驗,提高教學的質量與實際應用能力。項目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角,教師主要負責引導學生進行項目的實踐操作,在探究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思維。項目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主要有以下優(yōu)勢。

  2.1教學目標更為科學

  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教師是教學的主角,學生只是配合教師的節(jié)奏進行知識的學習,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中學生需要被動接受知識,教師的教學目標也只是把知識講給學生,最后教學考核的標準主要是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程度;項目教學的教學目標更加科學,項目教學的目標是教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最終的考核標準是學生對知識的運用程度。

  2.2教學過程更加活躍

  項目教學的課堂往往在保持課堂秩序的前提下更加自由和開放,課堂氛圍比較輕松,教學過程更加活躍。教師不再運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給學生演示一遍規(guī)范操作,然后讓學生跟著自己做一遍,而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先進行嘗試,教師對學生的操作進行修正和建議,整個過程主要由學生自己動手完成。教學的形式也比較多樣,學生可以形成興趣小組,主動探究一些知識原理。

  2.3教學成果更為出色

  傳統(tǒng)教學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課堂中教師雖然會與學生進行互動,但由于這種互動也是由教師提問學生作答的模式開展,顯得過于沉悶,學生只是一味地聽從教師的安排進行學習,無法對知識開展自主學習與創(chuàng)新。但是在項目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親身參與體驗到知識的魅力和完成項目后獲得的成就感。因此,項目教學的教學成果比傳統(tǒng)教學更加顯著,教學質量更高。

  3項目教學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設計案例

  以電子工程專業(yè)對人才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實際需求為基礎,可以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項目教學設計過程中參考如下設計思路。在進行操作系統(tǒng)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可以將操作系統(tǒng)中的文件與文件夾管理、安裝與卸載應用程序這兩個知識點設計為兩個實踐項目,分別是企業(yè)技術資料的管理和AutoCAD軟件的`使用;在進行常用辦公軟件的使用知識教學時,可以將PPT的設計、動畫渲染和美化效果的知識點與電工實訓中學生做過的產品相結合,讓學生進行一次實訓產品發(fā)布展示訓練;在進行網頁設計教學時,可以通過“個人主頁”網站設計項目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在項目中頁的編輯、制作和發(fā)布知識,還可以在項目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讓學生練習如何更好地表達自我,凸顯自己的專業(yè)魅力和人格魅力。

  4項目教學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實施方法

  4.1明確項目目標,制定計劃

  首先,教師要讓學生們明確要學習的知識點,從而明確項目的目標,制定出合理的項目計劃。項目計劃可由學生分組完成,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4.2制定方案并完成項目任務

  根據項目目標和項目計劃開展實踐,離不開項目解決方案的支持,教師應該給學生準備一些可以參考的資料,但不要完全講出解決辦法,要讓學生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獨立完成項目任務。

  4.3課堂實踐之后開展課外實踐

  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完知識點以后,就要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實踐,教師可以先演示一遍規(guī)范操作,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再操作一遍,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在課外進行實踐,根據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4.4項目結束后的評價反思工作

  教師在項目教學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在項目結束以后,為了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自己,教師可以做出一些客觀評價,然后讓學生自評和互評,反思自己在項目中的不足,提出改進措施。對于學生表現出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成果,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贊揚。

  5結語

  實踐證明,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應用項目教學法很好地改善了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提高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適應性和實用性,使學生愛上計算機技術,愛上學習,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專業(yè)素養(yǎng)。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12

  目前,部分大專院校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中普遍存在著以下問題:課時比較少,甚至還被壓縮,無法滿足教學任務需要。教學方法單一,忽視對學生操作能力培養(yǎng)?荚嚹J礁簧闲蝿葑兓,與課程目標脫節(jié)。師資隊伍建設欠缺,觀念陳舊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對大專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進行教學改革。

  1.積極優(yōu)化教學任務,科學合理分配課時

  由于大專教育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課時總量少、教學內容多、教學任務重,因此任課教師應該科學優(yōu)化教學任務,結合課程標準和培養(yǎng)目標,對教材上的教學內容做一些適當的取舍,合理地分配有限的教學時間,從計算機技術應用者的角度出發(fā),減少甚至忽略一些比較抽象復雜且生澀難懂的專業(yè)術語和概念,重點突出實踐操作性強的部分內容,盡可能安排上機操作。

  2.加大上機課時比例,合理安排上機內容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強調實踐性和操作性,客觀上這就要求在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加大上機課時的比例。讓學生們通過盡可能多的上機實踐來熟悉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同時這樣也能加深學生對一些基礎理論的理解。在上機課中,要安排大部分時間由學生自己操作,并且授課教師和輔導教師應該根據理論課講授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布置操作練習題并進行必要的指導。在學生動手操作之前,教師可以簡單地示范整個操作過程,也可以事先把整個操作過程通過屏幕錄像軟件錄制成視頻文件并共享,以便他們在有問題的時候可以下載后進行自我學習指導。在學生自己操作過程中,教師除了解和回答個別學生的疑問外,還應當和輔導教師留意學生們操作過程中出現的普遍問題和特殊問題,并在上機課快結束時或下次理論課中予以總結和講評。

  3.開展層次化教學,組織課外興趣小組學習

  課堂時間畢竟是有限的,能傳授給學生的知識自然也是非常有限的`,這很難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的不同接受情況。為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同時也是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分別組成一些興趣活動小組,比如計算機硬件的安裝與維護小組,網頁網站的制作與開發(fā)小組,數據庫開發(fā)與設計小組等。授課教師還可以定期地給各小組學生予以指導,這樣不但延伸了教學時間,同時也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了教學效果。

  4.樹立“雙主”觀念,整合教學方法

  改變“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現代教學觀念。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同時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在上機課中的指導作用。依據“雙主”教學觀念,積極調整教學模式,靈活地運用和有機地結合多種教學方式,如層次式小組合作學習,基于任務驅動的目標教學法,研究性學習法等,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有目的地進行研究探索,主動深入地學習計算機應用知識。

  5.發(fā)揮領導作用,推進課程發(fā)展和師資建設

  分管大專院校教學的領導和計算機教學的領導,要加大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的指導和投資力度,鼓勵相關任課教師在課外時間加強專業(yè)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另外,還可以充分利用校園網進行教學。目前大多數大專院校已基本實現校園網絡化,教師可充分利用校園網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例如把教案、課件、教材、教學視頻等教學材料放到網絡上,并開設網上輔導等課外教學平臺,進一步拓展學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時間和空間,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6.改革考試模式,注重考核操作能力

  信息化程度高的那些大專院校,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考核方面,要開發(fā)或引進上機考試系統(tǒng),完全取消筆試的考試形式。而對于那些信息化程度不高或教學設施無法滿足上機考試的院校,需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并盡可能采用機考形式或采用機考和筆試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具體而言,就是將理論知識和操作部分分開進行考核,理論部分可以通過紙質試卷考核,而操作部分則采用機考的考核辦法。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13

  摘要:本文分析了影響《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效果的因素,并提出相應教學改革的方案。

  關鍵詞:離職 計算機應用基礎 教學改革

  一、引言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高職院校是作為一門公共基礎課而開設,旨在培養(yǎng)學生運用計算機技術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在計算機應用方面的素質,為將來運用計算機知識和技能解決本專業(yè)的實際問題打下一定的基礎。由于計算機的廣泛普及和中學計算機課程內容的加深,給高等學!队嬎銠C應用基礎》課程的內容和體系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本人通過對這門課程的教學實踐,及對本課程在高職院校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的關注和總結,借以淺析高職教學改革并提出以下具體教學改革方案。

  二、影響《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因素

  1.學生入學時的計算機基礎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參差不齊

  對于高等學校的計算機教學改革首先還得在基礎知識方面下功夫,盡管有些內容在中學已學過,但在深度和廣度方面,大學教育與中學教育仍有差異。首先,要以計算機的應用能力為本,讓學生把計算機技術領域中最基本的理論和操作方法學深、學透、學全面,并能夠熟練地應用到實踐中去。其次,教學改革還要體現因材施教,要根據學生的不同來源、不同專業(yè)等特點進行教學?刹捎瞄_設不同層次的課程、分類指導等方法,以體現真正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教學改革理念。

  2.課堂教學目標不夠明確

  教學目標對于整個課堂教學具有很強的引領性,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教師不應把教學目標只局限在完成“教”的任務上,而應注重考慮學生“學”的情況,甚至要考慮怎樣教才能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并掌握技能。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以動手操作為主的實踐性課程,在教學中,教師須明確并告之學生每次教學的目標、重點與難點,應知和應會的具體內容,且引領學生進行實踐操作以真正學到知識。

  3.課程設置沒有充分體現學科特點

  在設計教學時,應根據各學科自身的特點與要求來選擇教學方法、模式與組織課堂形式。由于計算機學科的特殊性,在教學方法上應盡量避免傳統(tǒng)的“板書+講解”的教學模式,而應在教學中以突出以實踐為主,將學生所需要掌握的技能融入到實踐任務中去。在課時安排上,實踐課時與理論課時的比例不應小于1:1,充分考慮學生在課堂當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4.教學過程中忽略了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比教會學生掌握知識更加重要。目前的職業(yè)教育,過多注重單純的教學方法的研究,而忽視了對學習方法的指導。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為了保障學生在上機時間內按要求完成實驗任務,教師應細心輔導,學生應反復練習,體會通過某個操作所得的結果,尋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終達到能綜合運用的目的。尤其是在班級人數較多,學生整體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下,可以選擇“一帶一”教學互助方法,即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主要是由一些吸收能力較快,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對實踐能力稍弱的學生進行演練、示范操作。

  三、《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的方案

  1.教學目標的改革

  掌握計算機基本知識的和具備計算機應用能力的當代知識分子知識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計算機應用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各專業(yè)的教學中應把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目標放在培養(yǎng)能力和面向應用方面,而不是獲取知識。在組織教學的整個教學活動中應以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計算機知識的.自學能力為目的。

  2.教學組織方法的改革

  高校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的不同地區(qū),有接觸過計算機并學習過一些計算機課程的,也有從來沒接觸過計算機和不知道計算機為何物的。我們把這些學生放在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課堂,用同一本教材,很可能會造成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而基礎不好的學生聽課吃力等現象,這勢必會影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為此,我們可以根據人學新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差別,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組織的改革,即實行分級教學。

  3.教學時間安排的改革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特點是操作性強,若采用一周上兩節(jié)課、上兩次機的方法,

  許多內容將因得不到及時鞏固而淡忘。比如:五筆字型輸入法的規(guī)則,不集中一定的時間上機操作是不可能掌握的。而且有許多內容也應上完課就立即上機實習才有效,比如漢字輸入法、字處理軟件的應用等。所以為了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可以采取集中時間強化訓練。具體方案為:

  (1)根據教學計劃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安排兩周左右的時間集中上《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筛鶕䦟W校計算機房的承受能力,分期分批的進行。每一期學習結束就進行考試,這既便于考試的組織,又可減少學生期末集中考試的壓力。

  (2)在保障實踐課時與理論課時的比例不應小于1:1的情況下,可以實施“邊學邊練”的教學安排,即安排1個課時理論課,緊接著安排1個課時的操作課,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所學到理論運用于實踐,有利于知識的掌握。

  4.考試方法的改革

  為了克服誰教誰命題誰評卷過程中存在的弊端,增強教師緊迫感和責任心,應該推行“教考分離”制度,并注重三個環(huán)節(jié):一是把好命題關,基本知識點可占80%以上;二是嚴格評分標準和評卷工作;三是科學地進行考試結果分析,即要求任課教師對考試成績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找出學生在掌握知識、運用知識上的長處和不足,并制定出改革措施和下階段學習的目標。

  鑒于《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學科的課程特色,在實行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考慮適當減少筆試,增加平時機考小測驗,并將測驗成績作為平時成績,讓學生運用平時所學內容進行實踐操作以達到考核的目的。

  《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應面向應用、注重實踐,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利用計算機本身的資源優(yōu)勢,進行實踐教學,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14

  摘要:針對高職院校而言,在教學工作中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畢業(yè)之后就有一技之長,直接可以頂崗實習,甚至很好的融入到公司中上班。為了提高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在這方面有一個長期的發(fā)展,教育部門在高職院校中引入了模塊化教學方法,該方法清楚教學重點,應用了情境教學法,同時對學生進行個性化考核,提高了教學質量。

  關鍵詞:模塊化;教學;計算機基礎

  和其他學科相比,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同時由于計算機技術發(fā)展較快,因此其知識更新速度快,和職業(yè)技能有很強的結合度。當引入模塊化教學后,結合學生的專業(yè)特點,選擇合適的計算機基礎內容,這種針對性很強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快速掌握知識重點,進而在實踐中應用,符合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

  1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問題分析

  高職院校在進行計算機基礎教學過程中,通過對使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觀察得知,在課堂上教師在講臺上授課,大部分時間教師就是按照教案進行講解,而學生都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跟著教師的講課思路學習,整個課堂枯燥無味,而且學生經常溜號,教師在進行計算機操作內容教學時,一般是在多媒體教室中,每一名學生都有一臺電腦,然后教師在進行內部、步驟講解時,先控制所有電腦,然后進行講解,整個流程下來沒有突出教學重點,而且課堂時間有限,學生可以自己動手練習的時間非常少,導致教學效果很差。

  2分析對計算機基礎內容的劃分情況

  計算機基礎課程較多,但是由于教學課時有限,而且計算機技術更新很快,為了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必須進行內容的劃分,當科學的劃分之后,教師在進行授課時,相關的內容實踐性和針對性會更強,有利于學生掌握要點,在之后的實習、工作中都可以用到。一般將計算機基礎課程分為了六大模塊。1)多媒體技術應用;2)Office辦公軟件綜合應用;3)Internet網絡基礎;4)對操作系統(tǒng)的應用;5)中英文的錄入;6)計算機的硬件基礎課程。因此在對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制定課程的時候,一定要突出其專業(yè)性[1],以崗位任務確定工作完成程序主線,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在這六大模塊中,還分為了幾個子模塊,也就是對該內容的細致劃分,然后又分成了幾個學習單元,這樣讓學生按照這一課時進行學習,不僅學習任務輕松,而且掌握效率高。

  3模塊化教學在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3.1交互式技能教學

  在應用模塊化教學方法后,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活動的時候,所涉及到的內容都是模塊化教學內容,保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所學習的內容都是有效的,在以后的實習工作中都有很好的用武之地。除此之外,和其他教學方式相比,其教學內容更加細致、深刻,突出內容眾多,講解的內容精而不雜,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生的記憶效果會更好。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然后對不同的組別設置不同的任務,這些任務也是由教學大綱展開的,這樣學生嘗試學習的主動性,而且據調查了解發(fā)現,小組學習中學生的積極性都有很大提高,整個課堂也變得異;钴S。當完成教師所布置的'任務后,各個小組組長進行成果匯報,然后組員進行內容補充[2],這樣所有的學生都進行了大腦思維。之后要求各個小組相互溝通、探討,互相學習。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使用E-Mail、QQ、MSN、博客等方式和學生溝通,建立相關的群聊天,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如果有問題,或有新的發(fā)現,都可以拿出來在群里隨時隨地探討,以多種形式進行交互學習。

  3.2個性化考核

  學習方式和過程的差異,得到的學習結果也有差別,為了公正、客觀、綜合的對學生做出評價,一定要建立個性化考核機制。教師可以結合教學課程劃分考試內容,并在考試中予以區(qū)分,內容根據學生教學模塊制定,題型不能單一,形式要多樣化,利用多渠道考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進行筆試考察的時候,也要檢驗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此基礎上,還要重視考試方式多元化。評判試卷時,通過利用計算機技術,設置不同類型的考試試卷,然后讓學生隨即抽題,或者結合自己擅長的一點選擇考試試卷,考試效果不僅會提高,由于題庫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學生掌握的內容也會更加全面,當完成考核之后,學生在拿著試卷交流的時候,也會豐富其知識點,強化對內容的記憶。

  3.3積極開展網絡教學

  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的方式開展網絡教學,這要求教師在計算機領域有很深的造詣,對計算機的基礎知識非常扎實,同時明確以后技術的發(fā)展方向,那么在制定短視頻的時候,可以一針見血,避免視頻時間有限,而大部分內容都不靠譜。將計算機精華內容錄制小視頻,然后進行視頻剪輯和制作,添加一些有趣的內容,提高學生的點擊率,讓學生在寢室自主學習。例如辦公軟件Word教學中的郵件合并,學生對郵件合并域的插入與合并不容易掌握。例如在Excel數據表處理中,學生僅僅依據課本內容,很難從根本上理解IF函數、分類匯總等應用。

  4總結

  通過以上對模塊化教學在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分析,發(fā)現想要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標,教師就應該大膽嘗試和創(chuàng)新,同時結合其他學校的教學方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學風格。

  參考文獻:

  [1]楊潔.模塊化教學在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交流,20xx,07(9):6283-6284.

  [2]馬宇.模塊化教學法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xx(1):107.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15

  摘要:護理教育是現代醫(yī)學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占據整個醫(yī)學教育體系的重要地位。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新時代下計算機為醫(yī)學教育提供支持,成為教育過程中應用的輔助工具,為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需求,探討計算機為基礎的教育在護理教育中的應用具有現實意義。本文首先分析當前我國護理教育現狀,其次分析計算機為基礎的教育在護理教育中應用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希望發(fā)揮一定的借鑒意義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教育;護理教育;應用

  1、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計算機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普及應用,并且對社會各個行業(yè)領域帶來深遠持久的影響,教育行業(yè)也不例外。計算機為基礎的教育在各個專業(yè)學科教學中受到青睞和認可。護理教育是醫(yī)學系統(tǒng)結構的基礎組成部分,為適應現代教學發(fā)展趨勢,培養(yǎng)出具備專業(yè)能力和職業(yè)操守的多層次復合型護理人才,必須發(fā)揮計算機基礎教育的作用,滿足護理人員的素質要求。

  2、分析我國護理教育的發(fā)展現狀

  2.1教學資源相對匱乏

  現代人們物質生活得到極大改善,開始重視自身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全面協調發(fā)展,因此對護理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種背景下我國醫(yī)學教學資源匱乏問題愈發(fā)明顯。隨著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的改善,社會對于護理人才的缺口形勢嚴峻,我國高等教育和職業(yè)教育開設的護理教育專業(yè)難以完全滿足社會的需要。這種情況下,我國護理教育進入了全民發(fā)展階段,涉及碩士教育、本科教育、專科教育和中等教育四個層面。護理教育是新時期教學規(guī)模迅速擴展,對于緩解嚴峻的護理人才形勢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這并沒有從根本上挖掘出我國現有的教學資源,?普n程設置不合理、師資力量不足和教學評價方式不完善等問題依然突出。

  2.2教學體系不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

  為了滿足當前社會對培養(yǎng)高質量護理人才的缺口,護理教育事業(yè)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體制。高等學校開始在護理教育中增設人文科學、心理學、人際溝通學以及社會研究學等綜合學科課程,意在培養(yǎng)綜合素質的護理人員。但是并沒有涉及護理教育的根本,從整體教學體制上來改善現在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條件,不能有效融合新時代思想在教學實踐中。因此現階段的護理教育仍然停留在以教師主導課堂的傳統(tǒng)教學階段,并沒有充分發(fā)會出現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我國當前的護理教育水平和發(fā)達國家護理教育水平相差較大,護理教育模式不夠專業(yè)完善,教育體系不夠成熟,F階段醫(yī)學產業(yè)缺乏對護理教育的整體認知,因此過快發(fā)展起來的護理教育規(guī)模并沒有取得明顯成效。

  3、計算機為基礎的`教育在護理教育中的應用

  社會各個行業(yè)領域都受到計算機技術的影響,改變了人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習慣。在護理教育中引入計算機有助于提高護理人員的計算機應用技能,同時這也是現代社會醫(yī)療信息化和網絡化發(fā)展對護理人員素質的必然要求。

  3.1加強護理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計算機為基礎的教育具體是指將計算機和網絡引入到護理教學課堂中,幫助授課教師組織開展教學活動,更容易引發(fā)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思考。一般計算機作為物質載體,根據教學安排和教學需要及時搜索出大量的護理資源和可討論案例來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實踐能力。不同應用環(huán)境下課程采用的計算機軟件版本有所差異,同時護理專業(yè)教材中配備的光盤也通過計算機在課堂放映出來,輔助教師教學。利用計算機有助于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網絡軟件課程包含范圍較廣,師生之間的良好溝通和交流能夠提高護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從計算機網絡基礎教育中可以隨時掌握最新的護理知識和護理發(fā)展趨勢,從而更好地針對學生缺乏的理論體系和應用技能進行培養(yǎng),一般在計算機基礎教育中學生都能夠掌握計算機在護理實踐崗位中的應用。

  3.2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

  計算機為基礎的教育創(chuàng)新了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并且重視護理教育最新成果的傳播和研究。發(fā)達國家比我國更早開展計算機為基礎的教育在護理教育中的應用,并且從中已經相繼產生大量的科研成果,F階段計算機基礎教育已經形成相對成熟的教學體系和教學軟件課程,促進了護理教育的進步。計算機為基礎的教育符合當前我國倡導的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發(fā)揮出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價值理念,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等方面來培養(yǎng)護理人才,直接在計算機多媒體課件中展示出來,以直觀化、動態(tài)化和趣味化的形式讓學生易于理解,尤其是在分析案例時計算機基礎教育優(yōu)勢明顯,讓學生在掌握系統(tǒng)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再次加強學生實踐技能的訓練,符合現代醫(yī)學行業(yè)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

  4、結語

  綜上所述,計算機為基礎的教育占據我國護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適應了現階段我國實施的教育體制和教育理念。堅持將計算機引入到護理專業(yè)課程教學中,發(fā)揮出輔助作用,有助于培養(yǎng)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完善我國的護理教育體系,為醫(yī)療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胡蘊華.以計算機為基礎的教育在護理教育中的應用[J].信息系統(tǒng)工程,20xx(11).

 。2]劉仕云,宋海波.新形勢下醫(yī)學院校五年制護理專業(yè)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文摘版),20xx(8).

 。3]黃艷群.護理學基礎教學中融入循證護理教育探討進展[J].中國藥物經濟學,20xx(2).246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相關文章:

計算機應用基礎論文07-03

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案08-08

計算機應用論文06-24

計算機應用論文(經典)06-25

計算機應用基礎心得(精選10篇)12-07

計算機應用基礎心得體會04-21

計算機應用畢業(yè)論文11-03

計算機網絡應用論文07-24

計算機網絡及應用論文05-18

計算機應用技術論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