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导航,欧美日本中文,黄色在线观看网站永久免费乱码,chinese国产在线视频,亚洲欧洲第一视频,天天做人人爱夜夜爽2020毛片,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理工論文>計算機信息技術>構建當代地方文獻體系的幾點思考

構建當代地方文獻體系的幾點思考

時間:2023-02-22 15:51:02 計算機信息技術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構建當代地方文獻體系的幾點思考


這個時代給了圖書館人以太多的啟示,中國圖書館界正在思考應該如何把握住方向,把握住自己,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勇氣推進事業(yè)。筆者作為其中一員,也想根據這幾年思考的結果就中國公共圖書館最具特色的工作地方文獻的當代體系的構建發(fā)表一些看法。

1 地方文獻工作要關注“正在發(fā)生的歷史”

1.1 地方文獻的定義

自20世紀40年代杜定友、劉國鈞先生根據中國文獻工作傳統(tǒng)和當時的經濟社會發(fā)展狀況而明確規(guī)范地方文獻工作為圖書館之要務后,已經有許多人根據準備和工作實踐的需要為地方文獻下過多個定義。這些定義的表述從縱向看,已經從形式走向本質,從零散走向完整,較好地勾勒出地方文獻的狀貌。但是,大多數的論者對地方文獻只分解到它的“地情”這一層次,而沒有深入到它的本質屬性。筆者認為,地方文獻的特征是“地情”,而其本質卻還是屬于“史”的范疇。人類社會和自然界有發(fā)展史,而一個地域的地方文獻從理論上講,應該具備各時代的、盡可能完整反映多種地情的文獻,它對應圖書館的其他文獻來說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體系,而這個體系的全部,就是這個地域的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發(fā)展史。這個“史”具備兩大特點:A.由史料組成,而沒有科學體系。它不是純粹歷史意義上的“史”,而是自然構成的反映歷史的細胞集合體,地方志是其中的骨骼。B.這個體系的縱斷面是事物不加雕琢的客觀發(fā)展過程的記錄,而其橫斷面為階段性“地情”。杜定友先生早期提出的“史料·人物·出版”的定義,就其本質意義來講,后二者與前者雖有形式的區(qū)別,但它們都應該屬于史料的范疇。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地方文獻的確切含義應該是:內容上具有地方特征的包含歷史信息的一切文獻。此定義中的“歷史信息”的含義基本等同于“歷史意義”。這個定義除了將前面闡述的內容包含進去之外,還有一個目的就是更進一步地確定文獻范圍。我們要收集的是后人能借鑒的,在歷史長河里有其生存意義的文獻。只有地域特征,而無幾許社會意義和歷史意義的文獻,我們沒有必要給予關注。而且,這里是講的具備兩個必要條件的“一切文獻,”筆者認為,即使是在國外發(fā)表的外國人寫的文字,只要具備上述兩個必要條件,也是我們應該征集的范圍,而且還是一份很好的地方文獻比較學研究資料。

1.2 關注現在,關注當代

我們要關注的現在,指的是當代社會。隨著生產力的迅猛發(fā)展,我們看到社會已經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許多過去用直線標示的速度已經變成了二維乃至三維空間的擴展;社會生活的外延不斷擴大,內含不斷加深;人們每天都要面對許多新事物和目不暇接的大量信息;整個經濟總體上呈現質和量的齊頭并進。在這種狀態(tài)下,圖書館所面對的社會是高速海量產生文獻的社會,這些文獻中,具備地方文獻性質的占著相當大的部分。它們都是各行各業(yè)在自己的生產和社會實踐中產生的。

這些文獻所表現出來的特點很多。首先,它們的生存周期普遍縮短。文獻的生存周期與社會產生的文獻量成反比,量越大,周期越短,自然效應的范圍也越小,俗語說“來得快也去得快”。其次,這些文獻所表現的形式和具備功能的多樣性遠遠超過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地方文獻,他們對于社會的作用更具體、更直接、更有針對性,但同時也更繁雜。如一種文獻,它既做的是廣告,但又是某一地區(qū)在某個歷史階段支柱產業(yè)中當家產品的公開的詳細介紹,是經濟發(fā)展的一個縮影。其三,經濟發(fā)展的現代速度和社會本身現代化轉型相對滯后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體現在文獻的社會性方面,條條塊塊的部門所有制使得大批文獻產生的目的就是為本部門服務,因而不愿走向社會或者成為文獻的“窗口”。杭州市的餐飲業(yè)近年“杭菜”崛起,在全國有很大知名度,但是這些菜譜都是內部資料,沒有公開出版,征集有一定難度。

隨著時代的進步,廣大人民群眾對文獻服務需求的增長十分迅速,只有公共圖書館,它的公益性,它的知識中心的職能無疑地要求它承擔起這個義務。

1.3 明確社會分工和職能

就地方文獻的大框架來說,社會有三個部門可以涉足于它圖書館、檔案館和博物館。檔案是指“過去和現在的國家機構、社會組織以及個人從事政治、軍事、經濟、科學、技術、文化、宗教等活動直接形成的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從定義的字面上看,它似乎囊括了所有的文獻,范圍很寬泛,但我們從《檔案法》的整體表述和其他有關檔案工作的文件來看,并不是如此。首先,它強調的是保存和管理,對于利用,也嚴格規(guī)定了它的開放期限,而且法定了對失職人員的法律責任的追究。這樣看來,定義中的“對國家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含義,應該是那些關鍵的、不可再生的、有密級或相當的重要程度的、基本帶有唯一性的文獻資料;定義中的“歷史記錄”,應該指的是第一手資料或原始記錄,因為只有第一手資料,才具備上述性質。而地方文獻的范圍要比檔案寬泛得多,它是兩個前提(“內容上具有地方特征”和“包含歷史信息”)下的“一切文獻”,也包含了檔案性質的文獻和文物性質的文獻?蓺v史上的一些珍貴典籍,凡具備文物性質的又大都成為了博物館的藏品(檔案法據此作了規(guī)定,因為概念中大家互有交叉,因此現在這三家單位的歷史藏品并不需要強行歸總于檔案館,而可以由各家保存,這是一種尊重歷史的明智之舉)。時代在發(fā)展,文獻的形式、內容、載體和流通方式也都在發(fā)生相應的變化。時至今日,我們可以作出結論,三方收集文獻的根本著眼點是不同的。博物館涉及的是年代久遠的稀見文獻,對當代文獻極少關注。而圖書館的地方文獻和檔案館的檔案,在當代社會的觀照下,也有著明顯的區(qū)別:檔案館收集原始記錄和第一手材料,而圖書館收集的主體是出版物或原始記錄的復制品,兩者都應在自己的文獻本體上形成體系。檔案館的工作以“藏”為主,開發(fā)利用為輔,而圖書館的地方文獻工作卻“藏”“用”并重,以“用”為主,而且利用越快,范圍越廣,價值就越大。按當前的實際狀況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描繪它們的社會分工的話,檔案館的工作任務是形成地方歷史的“骨架”(或者叫史料的骨架),而地方文獻的工作任務是生長地方歷史的“血肉”。筆者認為,當代社會發(fā)展的一個特點是分工更細,工作指向更明確,地方文獻工作不能再稀里糊涂地熬成一鍋粥,閉門杜撰自己的“天方夜譚”了。

1.4 爭取法律保障

明確我們的職責是為了履行它。筆者認為,必須創(chuàng)造一個履行職責的良好環(huán)境,必須爭取在地域權力機構通過法律程序制定地方法規(guī)或條例。長期以來,地方文獻工作在圖書館界處于弱勢,除了自身的原因之外,也是因為社會職能不明確,社會不予配合所致,盡管許多省市的領導機關給予專文下發(fā)的支持,但是如前所述,“千條江河各行其道”,部門、系統(tǒng)互不買賬,一紙文件很難有震懾全局的作用。從本質上說,下文件是計劃經濟時代黨和政府的管理方法,它已經不適合時代了,正如圖書館界大家所盼望的,只有法律,才是在“以法治國”的開放社會里的真正的武器。國家已經把檔案工作放在法定地位上了,可是圖書館工作的法律保障至今也未建立。在國家法律保障確立之前,我們應該發(fā)揚我們過去爭取下文件支持地方文獻工作的勁頭,做好對本地域權力機構的游說,曉以利害,盡力爭取地方領導的全面支持?梢栽O想,如果沒有對社會的強制要求,我們是無法應對這個海量文獻洶涌而來的形勢的。社會生活是如此浩大而繁復,幾乎社會的每一個細胞都在更新和變化、強化自己,這樣大的歷史巨變難道不應該留下它的詳細的豐富的記錄嗎?能夠作為檔案的文獻資料在社會上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很豐富、很直接的反映現實生活的文獻還是生存在“自在”的狀態(tài)中,至今也沒有一個社會機構能夠讓這些文獻集中和集成起來為公眾利用,況且我們還了解到這些文獻中因為有相當部分處于內部流通狀態(tài)而促使它們會轉瞬即逝,從而削弱對本地社會生活反映的多角度性。基于上述分析,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向社會大聲要求承擔起這個社會職能來,同時,要求社會給予這個社會職能以強有力的法律保障。最近已傳來一些地方剛建立的地方圖書館法規(guī)中納入了這方面的內容的消息,令人振奮。筆者相信,各地都在加強文化建設,現代意識的迅速強化會使許多領導者重視這一點,只要我們方法得當,途徑正確,堅韌不拔,良好的文獻征集環(huán)境是會出現的。

2 構建當代地方文獻體系

2.1 關于文獻資源的征集

社會的海量文獻帶給我們的第一個問題是:我們搞清楚了我們應該征集的資源沒有?這是要構建當代地方文獻體系的首要問題。前面談到了資源因為社會發(fā)展的關系而變得極為豐厚和多樣性,大量的資源是我們歷來所不熟悉的,而且許多領域我們從未涉足。因此必須要進行社會調查,要深入各領域熟悉我們所不熟悉的東西,探求各領域中符合要求的文獻形式和文獻種類,然后歸納、匯總,形成一個序列。比如筆者曾到杭州的銀行界調查,從綜合情況來看,它有《浙江金融年鑒》,匯總全省金融各方面情況;從個別情況反映的角度看,他們有一個銀行同業(yè)公會,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一些信息類刊物和行業(yè)性的出版物,反映各家銀行狀態(tài)。因此,凡是其性質不保密的資料文獻,都是我們的調查對象。這樣日積月累,我們就對各個領域在常態(tài)下生產什么文獻的狀況有所把握,對文獻的源和流、文獻的甄別、文獻與所在領域聯系的緊密度有了一個十分明確的定位,從而逐步完善文獻征集的序列。

建立文獻征集的序列是非常重要的。地方文獻工作要走上規(guī)范化,征集工作既是首要的,又是最為關鍵的。長期以來,大多數圖書館因經費、政策、人力和組織等等因素而導致對地方文獻的征集不但無序, 而且零敲碎打,因此利用率不高,始終無法真正體現地方文獻潛在的巨大作用,F在要突破地方文獻的瓶頸,使文獻征集工作規(guī)范化,就要建立一個十分清晰,且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的序列。這個序列要從目前我們所征集的各個品種開始向周圍擴展(與資源調查可以同步),逐漸形成包含各行各業(yè)各領域各自然區(qū)域之應收集的常態(tài)文獻或半常態(tài)文獻的形式名或品種名的集合,就如筆者所舉的銀行系統(tǒng),它的綜合年鑒和同業(yè)公會的出版物是可以列入我們征集的兩種出版物,那么以同樣方法去了解保險業(yè),其他融資業(yè)等等,我們對金融系統(tǒng)的征集范圍就可以清楚無誤的排列出來了,在對每一個領域進行排序的時候,我們在主要關注當代文獻的同時,還必須要關注與它的現在有關的時間和空間。時間是指它的發(fā)展過程,即從它的發(fā)展歷史著眼去全面搜索;空間是指它現在所處的動態(tài)環(huán)境和它輻射影響所涉及的范圍,如官方的政策文件(公開的),業(yè)者的執(zhí)行狀態(tài)反映和民間動態(tài)及民間對策等等。征集的序列中我們還應該從文獻本身來確定重點與非重點。骨干的特色的文獻資料我們應該重點關注,重點關注的部分還可以點帶面,形成大序列中的小序列。

征集工作要建立網絡,也就是說要相對固定征集的途徑。當我們基本查清文獻源后,我們已經比較了解大量的文獻產生在什么地方,因此與文獻源所在之處就能夠建立長期的友好的關系,如果對方也有所需求,雙方可以建立更進一步的互動關系。這些友好關系縱橫相連后就成為了網絡。只要我們認真鞏固這個網絡,政策適當,它就會自動擴大,延展生發(fā),產生“多米諾”骨牌的效應。圖書館應該對這方面有所投入,這是圖書館走向社會的極其重要的步驟。網絡的形成,也是圖書館融于社會,與社會建立一種真正的知識互動關系的發(fā)端。

所有上列工作,人是第一位的。按照當代地方文獻工作的要求,必須建立強有力的地方文獻工作部門。圖書館從根本上說有兩大任務,一是向民眾傳播知識;二是收藏具有歷史意義的文化遺產。地方文獻工作實施的是第二項任務,同時具備第一項職能,只有建立強有力的工作部門才能做好工作。如同各圖書館面臨的對參考咨詢人才的迫切需求一樣,地方文獻工作的人員同樣要具備各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尤其需要“通才”!巴ú拧敝R面寬,經歷豐富,煉就了一雙鑒別文獻的眼睛和一個靈敏的嗅覺。一個部門如果有兩三個這樣的人才,再配備一些肯吃苦負責的工作人員,就具備了做好地方文獻征集工作的前提條件。

2.2 關于文獻資源的內容和載體

地方文獻的內容過去比較狹隘,“史料、出版、人物”的內容概括,使其體系逐漸形成了以地方志為核心的文史資料為主,兼顧自然環(huán)境和其他人文現象的狀態(tài);在文獻內容上征收慎重,時效滯后,門類不全,內容零散,不能適應時代,尤其是改革開放20年后今天的需要。構建當代地方文獻體系,就要直面現存的文獻狀態(tài),從時代發(fā)展的高度審視文獻的生產,用各種辦法和手段保證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文獻的集合。我們不但還要象過去那樣關注社會的人文狀態(tài),而且要涉足地域經濟、國際交往、社會服務、生態(tài)環(huán)境、秩序建設等等不盡枚舉的方面去集取文獻,尤其是地域經濟,這個“主旋律”急待我們去學習、探索而參與“演奏”,要熟悉它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我們別無他途。今天的中國,以經濟建設為綱,經濟的發(fā)展呈跳躍式,而且各地呈現出許多不同的特點,這一個歷史進程的文獻體現是極其豐富的。這是一個機遇,圖書館人能否抓住,是決定地方文獻工作乃至圖書館本身今后受不受社會關注的試金石。當然,要想地方文獻內容達到絕對意義上的全面就如達到真理一樣不可思議,我們只有不斷進取,盡可能全面完整地反映社會生活。筆者所在浙江省的義烏小商品市場,是浙江經濟發(fā)展中的特色———專業(yè)市場群的代表,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進入它的發(fā)展進程,全方位收集它的信息和資料,這些資料到現在就可能是中國經濟學家案頭上不可或缺的一本參考書,同時也是分析“浙江現象”由來的珍貴史料,這種遺憾只有后補了。這種地域特色不但在地域內有意義,很可能在全國,在國際上都有它的強大生命力,因此,地方文獻工作人員應該毫不猶豫地走進社會,在實踐中打磨自己的敏銳觸角,從而緊緊抓住本地域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重點、特點、亮點積累素材,建立有效館藏。但有一點是需要強調的,重點與特色要建立在全面的基礎上,全面性是重點和特色的歸宿。

全面反映社會生活與來者照單全收不是一個意思,對文獻的入藏依然要有選擇。選擇的原則有三:一、只有地方屬性而無歷史信息(指歷史積淀或歷史意義)的文獻不收。二、實質內容重復的文獻不收。三、經過比較,從時空判別,內容沒有顯著意義或前進發(fā)展意義的文獻不收。三條原則首先是針對海量文獻的負面性,也是針對圖書館的有限庫容,當然更著眼于這個體系的質量。

地方文獻的載體,如同圖書館的其他文獻的載一樣,已經是豐富多彩。書、報、刊、聲像帶、光盤片、繪畫品等等,各種載體已經引起了同行們的極關注,但筆者強調的一點是還要從增強地方文獻的面性和趣味性著眼。許多收藏家手中藏品啟示我社會上有不少工具類的標示物品也可以列入地方獻系列,但是它們必須象連續(xù)出版物一樣,有相當量的連續(xù)的歷史積累,才能形成文獻意義和文獻歷意義。上海圖書館的香煙殼系列館藏就獨具特當代社會這類物品信手可以拈來,選其精彩的建立續(xù)性館藏,真還能發(fā)揮其獨特的效益。

2.3 關于地方文獻的分類

當代地方文獻工作應從服務和館藏的需要出發(fā)建立它的分類體系。只有形成了文獻的序,我們才能把握整體,追求規(guī)范和卓越,也才有條件向讀者提供文獻整合的成果。筆者欣聞,這個過去沒有太多涉及的領域,同行們已經做了許多扎扎實實的工作。首都圖書館制訂的《地方文獻分類標準》以現代社會為觀照,又囊括了傳統(tǒng)地方文獻概念中的各類文獻,是一個既實用又清晰的體系,一個“與時俱進”的產物。

圖書分類是圖書館的核心工作之一!爸袌D法”已經修訂了四版,但是它還是在經受考驗,因為大量的極富當代社會特征的文獻是很難確定它的類別的。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正在交叉以至交融,許多邊緣學科不斷涌現,三維空間發(fā)展的社會其各種文獻已經給非此即彼的分類法提出了挑戰(zhàn)。同樣,地方文獻的分類也應早早適應這種發(fā)展了的社會形勢。要能夠容納和正確標示文獻信息的類別,首圖的分類法則還是有待補充和修改的。如IT產業(yè)的文獻,我們不能把它歸類到“工業(yè)類”中的“電子、儀表”類,更不能歸類到“城鄉(xiāng)建設類”中的“郵電事業(yè)”里面,因為它的屬性與這些傳統(tǒng)工業(yè)已經有了極大的區(qū)別,應賦予它一個恰當的身份。又如“科學研究事業(yè)”,把它放在大文化概念中,與“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并列在一起,實在是太貶損了它的地位。筆者知道編制者是惟恐將那些屬于非地方文獻的科學論著被當作地方文獻收集進來,那可以采用子目中的限制,而不是委屈地將一個大科目放在一個小角落里。舉出類似的這些例子目的是與同行進一步探討如何適應變化,改進工作,但愿首圖能在地方文獻工作上再上一層樓。

2.4 關于地方文獻的使用

地方文獻重“用”,理論上講大家都很重視,但從實際情況看,工作重點放在“用”字上的確也為數不多。當代文獻還不具備民國和民國以前的文獻資料所含有的文物性,因此,藏是手段,用是目的。用,實質上是使文獻融匯于歷史,從實踐中進行提煉再指導實踐的過程,同時也是使文獻形成多層、多點保存的一種最有效手段!段寄峡h志》1987年6月出版后很快就將5000冊書賣完了,從市長到鄉(xiāng)長,《渭南縣志》成了每人案頭必備之物,圖書館幾本《渭南縣志》已經被幾百人翻破了,連中學生寫作文都查縣志,無論從經濟建設,思想教育乃至平反冤假錯案,它都產生了全方位的效益,非常振奮人心。社會生活的快節(jié)奏要求搞地方文獻工作的同志必須積極地“為書找人”和“為人找書”,深入社會,廣泛宣傳,用積極有效的手段去滿足社會的需要和揭示社會潛在的需求,用類似信息開發(fā)一樣的辦法開展地方文獻服務工作,從而以社會對你的不斷回報去贏得最大化的效益。

在逐步形成當代地方文獻體系過程中,要十分關注二、三次文獻的編纂。在以往的做法中,我們常常重視書目,常常是“水磨功夫”慢節(jié)奏,因此效應不大,F在挑戰(zhàn)大了,社會需要即時的二、三次文獻,摘要型的、專題型的以及其他的種種新要求會不斷出現,這就要求我們一要加快節(jié)奏,要有適銷對路的服務;二要主動開拓新領域,一切以讀者顯性和隱性需求為轉移;三要在滿足即時要求的基礎上,根據本地域社會生活和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做一些精心策劃,縝密組織大型二、三次文獻,以創(chuàng)造更大的效益。

地方文獻數字化目前也是許多館思考或行動的目標。所謂海量文獻,真正都由圖書館儲藏也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容積,因此必須利用數字化手段。只有文獻數字化了,才能做到資源共享,讀者的利用半徑才可以無限擴大。從地方文獻的征集來看,數字化還能產生“借雞下蛋”的效果,可以采用借用掃描后歸還的辦法,讓一些缺藏或稀有文獻進入我們的館藏,完善我們的體系。數字化問題圖書館界正議論熱烈,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文無意重復。

2.5 關于三級分藏體系

地方文獻工作長期處于打游擊狀態(tài)。省、地、縣三級公共圖書館都有專人征收本地域的文獻,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重復建設行為,但因為地域阻隔而無法統(tǒng)籌。在文獻數字化的大好形勢下,地方文獻應該逐步做到分級征收,資源共享,也就是省、地、縣分別負責本地域的地方文獻的征收。這樣的好處,既可以在有限人力的條件下真正達到文獻征收內容的全面性,又使某一領域的歷史和現狀從綜合到具象,從宏觀到微觀得到全面反映。當然,這樣做實質上是把一個省的地方文獻工作置于統(tǒng)籌考慮和規(guī)范運作之中,這就需要有一個省級的地方文獻工作的運籌中心來承擔此項工作。筆者十分同意鄒華享先生對建立省級地方文獻研究中心的提議。在大規(guī)模文獻數字化之前,實質上此項工作已經顯得極其重要。只有這樣做了,我們希望的當代地方文獻體系才能真正建立起來。

〔出處〕 津圖學刊2003(1)



【構建當代地方文獻體系的幾點思考】相關文章:

對我館地方文獻工作的幾點思考08-09

構建地方文獻數據庫的思考08-09

地方文獻與地方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幾點思考08-09

對民族地方文獻收集的幾點看法08-09

關于構建和諧幾點思考08-15

對地方文獻概念的思考08-09

論地方文獻資源體系建設08-09

構建校園網絡的幾點思考08-17

關于地方文獻收集與管理的思考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