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癥狀及其成因分析
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癥狀及其成因分析
蘭靜 楊倩
摘要:心理亞健康是介于心理健康與精神疾病之間的一種自我不適應的感覺或他人感覺行為異常的狀況。本文根據(jù)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癥狀,研究其成因,期望提醒思政教育者們注重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心理健康 正常 心理亞健康
當代大學生中,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人是少數(shù)的,不過各種隨時發(fā)生的心理沖突卻會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而心理健康,只是一個相對概念,對個體來說是有階段性的,它不是硬性的生理指標,因此,心理健康都是相對的、階段性的,沒有絕對的,終身的心理健康。
一、心理亞健康的概念及其癥狀
心理亞健康是指長期存在的某些心理困擾和缺陷的心理中間狀態(tài),它是介于心理健康與精神疾病之間的一種自我不適應的感覺或他人感覺行為異常的狀況。據(jù)調查,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的問題很多,癥狀也很明顯。
1.灰色心理狀態(tài)。根據(jù)這幾年思政工作的實踐研究發(fā)現(xiàn),當今大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出現(xiàn)了“四無’’現(xiàn)象,他們沒有目標、興趣、動力和意志,身心無力。這些大學生從進入大學開始,就不知到自己要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該干的又是什么,連對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行事缺乏心理動機。他們每天無所事事,沉浸于小說、麻將、網(wǎng)絡游戲等之中,對什么都熱情不起來,行事缺乏積極性和目的性,心理冷漠,懶散、拖拉、自制力很差等等。
2.學習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學習焦慮癥狀。在學習環(huán)境和時間寬松的大學校園里,學生之間的競爭激烈,他們看重獎學金的評定、英語和計算機的過級成績等等。但部分學生由于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等的不適當,不能適應大學學習的要求,雖然很努力了,但是達不到自己預定的目標和效果,成績總上不去,因而產(chǎn)生了學習效率焦慮;還有一部分心理承受力比較弱的學生,由于對自己缺乏信心,懷疑自己的能力,或因考試準備不充分,而自暴自棄,考試時臨場退卻,逃避考試,甚至考試作弊,從而發(fā)展成考試焦慮癥狀。
3.抗挫折能力差。挫折對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有消極作用,容易使學生產(chǎn)生一系列的消極行為和情緒,如內心焦慮、精神緊張、學習懈怠等等,F(xiàn)在的學生大多是天之嬌子,他們從小就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長大,沒有吃過什么苦,再加上大部分學生又是獨生子女,從未離開過父母身邊,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完全生長于溫室中,對進入大學后將要面對的挫折沒有準備,或準備不足,再加上自己的能力不夠,當真正面對較大問題時,很容易產(chǎn)生過激行為。
4.情感糾葛。大學里的戀愛環(huán)境相對寬松,高考后的大學生,就像脫韁的野馬,在學習壓力驟減的情況下,空余時間明顯增多,由此而產(chǎn)生的戀愛現(xiàn)象就顯得比較普遍了。但是學生在這個階段,雖然性生理完全成熟,但是心理卻并沒同步成熟,欠缺處理異性交往的經(jīng)驗,經(jīng)常發(fā)生矛盾,產(chǎn)生單相思、爭風吃醋等行為,甚至發(fā)展成校園慘劇。
5.猜疑和嫉妒。猜疑是由人的主觀想象而產(chǎn)生的對他人的不信任感,其突出表現(xiàn)在敏感和無中生有,或是把他人的好意曲解為惡意。猜疑主要體現(xiàn)在人際交往的內耗中,他們在交往中懷疑別人,擔心自己不能被別人理解,做什么事都有危機感,自我封閉,不愿與人交流,經(jīng)常表面正常但又作出人意料之外的事情,讓人心力交瘁,乃至精神失常,這是一種心理的偏執(zhí)。
嫉妒是由于別人勝過自己而產(chǎn)生的負面情緒,它實際上是在用別人優(yōu)于自己的一方面來進行自我折磨,這是友情的腐蝕劑。這些人消極墮落、不求上進,又擔心別人超過自己,把別人的成功當成·自己的失敗,因此期望別人也失敗,以求滿足自己內心的平衡。
6.性格缺陷。這是一種不良的心理素質和消極心態(tài),主要體現(xiàn)為自卑和自負,屬于人類性格上的弱點。自卑的人常常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不足上,將自己的劣勢無限放大,認為無論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成功,因此放棄努力;自負的人總認為自己是天才,不需要努力,過分的自信,是一種自我欺騙。
二、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的成因
大學生心理亞健康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社會原因。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網(wǎng)絡的普及,大學生接受新思潮、新事物的途徑越來越多,對于信息的真假分辨不清,對于外界接收的信息不懂得過濾,因此,他們在接收一些新的實物和觀念的同時,部分學生因為意志薄弱也受到一些負面事件的影響,產(chǎn)生消極情緒,導致心理不健康。
2.教育方法的不恰當。我國的現(xiàn)行教育是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學習只注重成績和升學率,忽略了學生綜合素質、人格和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學校和部分家長在教育學生時簡單而粗暴,帶著有色眼光教育學生,這些都將導致學生產(chǎn)生偏激、多疑等不健康的人格,產(chǎn)生心理陰影,乃至進入大學后也不能走出這個困境。
3.適應障礙。大學是學生從學校到社會的一個轉折點,是對他們自身人格重新進行塑造的重要階段,他們在進校后要盡快轉換自己的角色,適應新的學習方法、新的環(huán)境、新的人際交往關系,在這些過程中,有的學生適應不良,產(chǎn)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從而情緒失調,自怨自憐。這種因角色轉換而適應不良的情況若不能及時調整,會導致學生產(chǎn)生自暴自棄、焦慮等心理問題。
綜上所述,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的癥狀和成因是復雜的,因此要讓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fā)展,就必須建立判斷健康人格的體系,這是每個思政工作都應該重視的研究內容。
參考文獻
【1】謝波.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芻議[J].才智,2006
【2】羅桂華.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探析[J].教育與職業(yè),2007
(作者單位:四川理工學院)
【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癥狀及其成因分析】相關文章:
低效外語教學的成因分析08-17
當前我國轉制學校成因分析08-17
師生矛盾沖突的成因及對策分析09-13
淺析群體性矛盾成因及其處置對策08-12
透鏡及其應用教材分析08-17
淺析小學生厭學情緒的成因及其對策08-16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分析報告07-29
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分析報告10-10
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分析報告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