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非中考科目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策略開題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正在推進深化課程改革,以提高全體學生的全面素質。長期以來,由于傳統(tǒng)教育影響,升學備考壓力及教育自身存在的問題,使學生在課堂中應表現(xiàn)出來的高度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受到壓抑,為了推進素質教育,利于實現(xiàn)學生真實、真正的發(fā)展,必須對目前課堂教學中不合理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進行變革,目前,改革課堂教學方式的探索已成為新課改的熱點和聚焦點。
課堂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真正落實課程改革目標,實施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在課堂上。提高課堂效率成為教師學生提高成績減輕負擔的途徑,期望能夠在課堂教學的45分鐘內,實現(xiàn)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與發(fā)展,使教學產生最大的效果。教學有沒有效果的評定,并不是看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要評價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收獲甚微,那么教師教得再辛苦也是效率低下的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低效教學。實現(xiàn)課堂效率是時代給予教育工作者新的使命,教師只有真正把握住課堂教學這個教學的最基本形式,使之成為學生獲取信息、鍛煉提高多種能力和養(yǎng)成一定思想觀念的主渠道,才能真正達到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和培養(yǎng)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目標。
隨著中考改革,非中考科目(本課題所說的“非中考科目”指的是在現(xiàn)有中考模式下的初中歷史、地理、生物、思想品德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難題。初中學生在學習不參與中考的科目時,學生懈怠,學習目的性不明確,表現(xiàn)出來的是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比較差,能夠做到上課認真聽講就已經相當不錯了,基本上回到家里都不溫習功課,更不要說預習和復習鞏固……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身處不參加選拔考試的境地,我們就只有通過改進自身的教學策略,摒棄華而不實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在如何突出學生主體上做足文章,吸引學生喜歡我們的課堂,期望以“親其師,信其道;尊其師,奉其教;敬其師,效其行”的教學理念指導課堂,加大備課力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精講”,騰出課堂時間,夯實各個知識環(huán)節(jié),為了找到適合我校學生實際的教學策略,我們決定把這個教學中發(fā)現(xiàn)作為課題,并賦予行動研究。(“策略”指的是達到一個目標所采取的步驟、方法和途徑。)
二、 課題研究的意義與價值:
其一是探求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教學策略,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轉變,實現(xiàn)學生主動學習與發(fā)展,踐行好新課改的理念。
其二是通過有效教學思路的研究,為構建新的教學策略提供一些理論依據(jù)、科學方法及成功經驗的佐證,為我校實施新課改,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奠定好校本教研基礎。
其三是通過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揭示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課堂教學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有助于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教育能力的提升和教育教學特色風格的形成.
其四是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課堂教學的現(xiàn)代技術含量已大大增加,有效的教學策略,應較充分體現(xiàn)學科與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整合, 該課題研究工作的開展必將會有力促進教師對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學習與應用。
通過提高課堂教學效度的策略研究,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解決課堂教學上的諸多問題和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困惑和辦法,可以尋求到或構筑起具有可操作的既符合時代要求,又帶有學校特色的課堂教學辦法,為如何通過課堂教學這一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提供可行性強和有推廣價值的策略。
總之,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思路研究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性及針對性,對師生的成長、學校的發(fā)展至關重要。
三、理論支持:
教學有效性,是指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有了具體的進步和發(fā)展。因此,學生有無進步和發(fā)展是教學有效性的唯一指標。有效是指效率、效果、效益。效果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相吻合的程度;效率是指投入與產出之比;效益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促進全體學生素質和個性的最優(yōu)化發(fā)展。因此,有效性評價的標準,應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和歸宿,學生得到發(fā)展是高效教學,學生得不到發(fā)展是低效教學或無效教學!
教學策略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完成指定的目標,根據(jù)教學的主客觀條件,特別是學生的實際,對所選用的教學順序、教學活動程序、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等的總體考慮!
1、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現(xiàn)代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建構內在的心理表征的過程,學習者并不是把知識從外界搬到記憶中,而是以已有的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建構新的理解”。學習要建構關于事物及其過程的表征,但它并不是外界的直接翻版,而是通過已有的認知結構(包括原有知識經驗和認知策略)對新信息進行加工而建構成的。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xié)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chuàng)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xiàn)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
2、 教學最優(yōu)化理論。巴班斯基教學教育過程最優(yōu)化的理論認為:要達到教學最優(yōu)化的目的,就必須分析學生狀況和教學任務,明確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方式,擬定教學進度,對教學結果加以測定和分析等等。要達到最優(yōu)化的關鍵: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質的東西,確保學生能掌握這些內容;二是選擇能有效地掌握所學 內容、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方法、方式,進行有區(qū)別的教學!
3、多元智力理論。1983年,美國哈佛大學心理系教授加德納提出了關于智力的新理論——多元智力理論。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xiàn)、交流合作的學習,倡導教師角色、教與學的方式的變革,在教育理論與實踐領域產生了極大影響。以多元智力理論為指導的全新的個性化的教學理念和最優(yōu)的教與學的方式為提高課堂活動有效性教學策略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4、有效教學理論。有效教學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研究認為:教學就是科學。也就是說教學不僅有科學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人們開始關注課堂上如何用觀察、實驗等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教學問題,如程序教學、課堂觀察系統(tǒng)、教師與學生的行為分析、教學效能核定等,有效教學因此誕生!
5.人本主義理論。人本主義認為正常人在本質上都是積極向上的、力求發(fā)揮作用的和追求自我完善的;人具有改變自己和他人生活的創(chuàng)造性和無限發(fā)展的可能性。 “講練結合”的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就是從人本主義出發(fā),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目標。這種教學策略基于先讓學生獨立學習,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教師進行指導、講授與分析。它承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試錯的作用,對錯誤資源加以合理、科學地利 用,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學會學習的能力。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1、調查法:主要調查在該課題研究之初,對有效教學的現(xiàn)狀、師生理解情況以及對研究過程中、研究之后的狀況進行詳細跟蹤調查,為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事實性依據(jù)。通過對教師教學行為(觀念、經驗、教學特色與存在的問題等),對學生學習方式、類型、水平等的現(xiàn)狀調查,使之全面把握好課題研究重點和基礎,選準研究方向,突出課題研究的現(xiàn)實性和針對性。
2、文獻研究法:作為學習理論、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資料主要來源于教育理論書籍、報刊雜志以及網(wǎng)絡下載的相關資料等。搜集整理與之有關的教育理論及課堂教學發(fā)展的歷史進程,研究的重點、熱點,經驗與不足,為課題研究創(chuàng)設一個較高的立論點。
3、案例分析法: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完善,把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邊歸納,邊總結,形成有鮮明個性的有效教學個人案例。
4、經驗總結法積極做好個人、子課題、總課題的理論、實踐的經驗總結,注重過程與結果的雙收獲!
5、行動研究法:強調對課題的反思與研究,發(fā)現(xiàn)、分析存在的問題,采取改進措施,擬定改進計劃。本課題主要采取行動研究方式,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學生對不同課堂教學方式的意見,分析現(xiàn)有課堂教學效率現(xiàn)狀,在實踐中探索學生歡迎的高效的課堂教學策略,并在理論的指導下,進一步總結、提煉、推廣。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和主要內容
(一)課題研究目標
通過課題研究,爭取達到以下六個目標:
1、樹立“以師生發(fā)展為本”,重視提高教師個人素養(yǎng)和課堂教學效度的理念;
2、探索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
3、優(yōu)化教學過程,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yè)負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益;
4、提高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開展課堂教學的能力,培養(yǎng)研究型教師;
5、提高學校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教育質量與整體水平,實現(xiàn)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6、國建我校特色學科,為我校教師提供廣闊的專業(yè)發(fā)展平臺,為學生提供發(fā)展特長培養(yǎng)情感,形成健康心理的平臺。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1)課堂教學有效性因素研究!
探索課堂教學實際與評價要對現(xiàn)行的課堂教學從實施素質教育的高度和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進行全面深入的微觀分析。對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要觀察、聽課、評課、個案跟蹤研究;對課堂教學結構要進行分析研究;對課堂教學的輔助媒體進行分析研究;對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過程進行分析研究;對課堂教學中師生言語行為進行分析研究;對課堂教學的時間和效率進行分析研究;對篩選、提煉各科有效教學策略并加以驗證分析;探究課堂教學過程優(yōu)化的方法,構建高效的務實的創(chuàng)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與評價體系!
(2)學科實施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在課題的研究中,將重點放在探究課堂教學的策略,并構建有特色的吸引學生的課堂教學新模式讓課堂教學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將開展課堂中學生不良學習習慣的矯正研究,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開展多元評價研究,讓我們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自主性、獨立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真正的張揚和提升。以促進學生全面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等等!
(3)有效性課堂教學評價激勵策略研究!
課堂教學實踐與評價研究包括教師教的實踐和學生學的實踐,教師教的實踐和學生學的評價。本研究的重點放在教師的教學實踐的有效性的評價上。從理論層面考慮,課堂教學實踐復雜多樣,又是隨教學情景、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的變化而變化,不同的教學理念又會產生不同的教學實踐,因此本課題研究范圍限定在課堂教學實踐的實效性上。評價主要是關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實現(xiàn)程度。從實踐層面考慮,各種教學實踐在操作上往往不在一個水平上,大到選擇教學方法,小到對某個知識點過程的講授,因此本課題將課堂教學實踐與評價研究范圍限定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和課堂教學過程上
(三)課題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1.課題研究的重點: 以實踐新課改理念為目標導向,研究探索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課堂教學設計及教學過程應遵循的理論、原則及結構特征。
2.課題研究的難點:研究提煉并構建課程內容、教育理念、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整合并與師生成長及發(fā)展實現(xiàn)和諧統(tǒng)一的效率高,操作性強的學科課堂教學模式及評價體系。
六、課題研究計劃:
本課題研究周期為三年,自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止。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1)準備階段(2009年12月 - 2010年7月)
① 查閱文獻,收集國內外最新的課堂教學研究資料,組織研討,分析論證!
② 組織調查部分學科的教學課堂現(xiàn)狀,分析課堂教學高效與低效的特征,完成調查報告,確立課題,完成課題研究方案。
③ 組建課題組,組織子課題主持人和骨干成員培訓會,提高具體任務和要求!
(2)實施階段(2010年7月-2011年12月)
① 分工落實。
② 進入課堂,通過聽課、評課等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研究典型案例!
③ 通過同課異型、異課同型等賽課及分析完成有關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階段實驗報告!
(3)總結階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
① 收集、整理子課題結題報告!
② 撰寫總課題結題報告。
③ 總課題結題大會!
④ 經驗成果在教學實踐中推廣應用!
七、課題研究成果
1、預期成果:
①各參與課題學科教師撰寫論文
②各參與課題學科教師整理教學設計
③形成研究報告工作報告
2、最終成果:
形成研究報告,指導教學工作。
八、條件保障:
學校為課題研究提供必要的設施、設備、信息資料、實驗研究對象等。
建立課題定期活動制度,加強課堂教學實踐,每月組織教學研究課或觀摩課,在教學中嘗試。積極開展校本教研,結合課堂教學實際,每月開設聽課、評課、說課活動,探討取得成績和存在問題。每學期舉行一次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論壇,收編教師優(yōu)秀論文集并組織投稿。
【非中考科目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策略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策略08-17
綠色課堂創(chuàng)建策略08-17
淺談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策略08-21
創(chuàng)建高效地理課堂之我見08-19
淺議初中數(shù)學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08-18
淺析構建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的策略07-24
我對創(chuàng)建小學數(shù)學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的一些嘗試08-05
淺談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實施策略08-18
淺談初中歷史高效課堂的實施策略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