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數學]發(fā)揮教材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能力
在進行一年級數學新教材的教學實驗中,我們感到新教材較之現行教材有很大的變化,新教材更加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科技的發(fā)展,較好地體現了師生、生生和課本之間的交流對話,在表現形式和陳述方式上都是一年級學生所喜歡的。特別是在學習方式上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學習。新教材展現了學科的基本結構,但并不局限于學科結構,教科書既是教師教學的依據,又是一個拓展創(chuàng)新的平臺。經過實驗,課堂教學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學生思維活躍,敢于質疑,愿意與同學、老師交流,勇于發(fā)表不同見解,樂于表現自己。一個體現師生交往互動、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逐步形成。下面是教學實驗中的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用好新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只要相信學生,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一年級的學生同樣具有創(chuàng)造潛能。一年級上冊新教材提供了許多現實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教學活動。如在教學“9加5”的算法時,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探究的方式,小組之間比一比,看哪組算法多,然后全班交流算理,使學生對每種算理都有所體會和收獲,最后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算法進行以后的計算,也體現了個性化學習。
二、用好新教材,培養(yǎng)學生選擇信息、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教材為我們提供了豐實的資源,我們要指導學生從這些資源中選擇一定的信息,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抽象出算式,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結果。如在教學“9加幾”時,教材為我們提供的資源是學校運動會的場景圖,先引導學生觀察,并把觀察到的結果說給組內同學聽,在學生初步感知全景圖意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學生們喝了一些飲料“還有多少盒?你能算出來嗎?”這一數學問題,把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計算方法上。這時讓學生把自己的方法在組內進行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經歷交流多種算法的過程,逐步體會各種算法的特點,從而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算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
三、用好新教材,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能力
小組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學時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與同學互相交流。
開學初,實驗伊始,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能力不強,缺乏合作交流的能力,在組內學習時,往往為了一點小小的得失而產生矛盾;在交流中,不懂得聽取別人的意見,在別人的意見與自己的意見不能統(tǒng)一時,難以寬容別人的不同意見,也不會對別人的意見加以補充,課堂秩序較亂,影響教學效果。對于一年級剛剛入學的小學生而言,讓他們合作交流是很困難的。但具備一定的小組學習能力和形成小組學習規(guī)范的組織秩序又是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根本保證,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交流。首先,在課余時間,加強了對小組長的培訓。培訓的內容是:怎樣組織學生發(fā)言;怎樣在小組內分工;遇到小組意見不統(tǒng)一時怎么辦。其次,教會學生尊重他人,講禮貌。在別人發(fā)言時,注意傾聽,學會補充。再次,為了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也為了盡可能使每一個學生與班中其他同學都有共同學習的機會,定期調整小組結構和座位,便于學生與更多的同學進行接觸、合作與交流。
小組合作學習開始后,教師觀察每組是否都有組織地開展活動,如果沒有,應及時加以一定的輔導,在此基礎上深入到一個組內,作為組內普通一員,把自己的思維轉換到學生狀態(tài)并與學生共同學習,凡是學生會的,教師決不代替,只有在學生遇到困難難以解決時加以點撥,協(xié)助學生完成任務。一個學期下來,課堂教學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學生活潑而不散漫,規(guī)矩而不死板,愿意與同學、老師交流,敢于質疑。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逐步形成。
四、設計實際背景,使學生置身其中,增加實際體驗
新教材中例題、習題的選擇素材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接近。因此,在教學中,依據實際情況用游戲表演等實際活動將情境圖提供的內容進一步動作化、情境化,使學生全身心地置身于真實的數學活動環(huán)境中,增加實際體驗,切身感受數學的奇妙與無所不在。如在教學“加法的含義”一課時,先讓3個學生表演。教室前面站1個學生,教室后面站2個學生,教師說開始走,當3個學生走到一起時,教師說停,這樣反復走動了3-4次,讓學生觀察此情境,使學生直觀地看出,1個同學和2個同學合并的過程,充分感知加法的含義,然后教師引導學生用語言、手勢表達合并的過程,進一步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直觀理解。
再如,教學“連加、連減”時,教師創(chuàng)設實際情境——教師與學生做“開汽車”游戲,教師做開汽車動作,教師后面(也就是汽車上)有4個學生。汽車啟動,教師問現在汽車上有幾個同學(4個)。教師報站名,停車,又上來了3個學生。汽車再啟動,教師問又上來幾個同學(3個)。汽車上一共有幾個同學(7個)。又到一站,停車,下去2個學生,教師問現在汽車上有幾個同學(5個)。這時抽象出算式4+3-2=5。游戲如此反復輪流做幾次,使每個學生都有參加的機會。
這樣,通過設計實際情境,使學生在實際活動中理解算理,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總之,在使用教材時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要靈活運用教材,根據學校、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切實發(fā)揮實驗教材的作用,真正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勇于求知的科學精神。
選自《中小學教材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