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謹防“新”的陷阱—由一堂“新課程”想到的
謹防“新”的陷阱——由一堂“新課程”想到的前不久,有幸聽了幾位教師所上的旨在體現(xiàn)新課程精神的示范課,結果大為失望。一位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在上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一文的過程中,學生的掌聲、笑聲不斷,因而此節(jié)課好評如潮,甚至獲得“深得新課程之‘三昧 '”的美譽。只要冷靜地回想一下這節(jié)課的全過程,不難發(fā)現(xiàn),掌聲無非來自教師的“命令”:課堂提問時,學生一回答完畢,教師就說“回答得不錯,大家鼓掌”;笑聲無非來自教師的俏皮話和學生的“表演”,例如對“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著我們上前去”這兩個句子,教師沒有作任何的分析,只是分別請出一位女生和男生,到講臺表演何為“花枝招展”、何為“健壯”,結果當然搞笑。掌聲響起來了,笑聲也響起來了,可惜教學的內容卻“響”不起來:整整一節(jié)課,除了師生共同完成文章的段落劃分,剩下的僅僅是對一些詞、句莫名其妙的“合作”分析。難怪有一位資深的教師嘆道:“這節(jié)課有上等于沒上!”這句話的潛臺詞是,這節(jié)課雖達到了師生“共樂”卻不能達到“共進”( 師生通過互動,在知識、情感等方面獲得實質性的發(fā)展與提升) 。這種把教學過程庸俗化到無需任何智慧努力的低下程度的課堂,絕非新課程所呼喚的課堂教學改革。它之所以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依舊大有市場,恰恰說明,不少教師對課程之“新” 的理解相當膚淺,以致對課堂教學改革采取輕率的態(tài)度,從而使本應鮮活、靈動、豐滿的課堂,變成沒有任何生命力的表面喧嘩!
新課程之“新”的理解,都不應背離其精神實質——“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態(tài)度及情感的和諧發(fā)展”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只有這樣 , 我們才能夠洞察潛藏在新課程名義下的“新”陷阱。
陷阱之一: 新課程的“新”,是徹底拋棄“舊”的吐故納新。眾所周知,“舊課程”背景下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觀 ,如葉瀾教授所說“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序化,缺乏生氣與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zhàn)和對好奇心的刺激,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中得不到發(fā)揮!比欢,對“舊”全盤否定的自以為“新”,恰恰缺乏新課程必需的科學精神。 “舊課程”有兩種需區(qū)別對待:一種是為實踐所證明必須拋棄的落后的教學觀、教學手段和教學行為,這些東西如我們兒時穿過的衣服,早已“不合時宜”;另一種則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探索出來合乎教學本質的經驗或方法,這些東西己內化為“新”的一部分,不可分離。實際上,“舊課程”的生命力,正是通過新課程的“新”來保持和體現(xiàn)的。
陷阱之二:把“新”與“舊”截然分開的新課程之“新”理念,自然產生另一個陷阱:掌聲與笑聲不絕于耳的課堂,是新課程的標志。顯然,這是對新課程的“誤讀”,它剝離了課堂氣氛和教學內容內在的聯(lián)系。對一堂課好壞的評價,如果離開師生對教學內容的體驗、發(fā)現(xiàn)、思考幾感悟的過程,則需大打折扣。如以上所舉《春》一課,徒有熱鬧的教學形式表現(xiàn),而無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缺乏師生真正意義上的“互動”,扼殺了新課程關于課堂教學的“本真”。
陷阱之三:對新課程之理解,絕不能片面理解、斷章取義,而應全面、完整地把握新理念,把內涵與方式有機融合起來。如果在對新課程之“新”一知半解的狀況下,就大刀闊斧地改革教學方式,則勢必造就一批把“花拳繡腿”練得臻于“ 爐火純青”之境界的“名師”。而這恐怕是新課程最難以躲開的“陷阱”:流于假、大、空之形式,實質卻空空如也!
【謹防“新”的陷阱—由一堂“新課程”想到的】相關文章:
由荷花想到的作文09-10
由爬山虎想到的……08-19
由《烏塔》想到的作文05-05
由漫畫所想到的作文07-09
由《烏塔》想到的作文06-03
由烏塔想到的作文05-11
由乞討者想到的作文08-24
由“興趣、快樂、成功”所想到的08-19
由猿變人想到的作文05-05
由一幅漫畫想到的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