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針對性原則的運用
談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針對性原則的運用
• 沈素英
01年4月發(fā)表于《蘇州鐵道師院學報》
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大綱》的教學原則第三條要求:“加強針對性,講求實效,教師要注意調查研究,了解學生;教學要聯(lián)系學生的思想品德實際和社會實際,符合不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由此可見,針對性原則是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重要原則之一;教師在教學中對此原則的自覺運用與否,也是能否取得思想品德教育實效的重要因素。
針對性原則的運用涉及范圍較廣,內容較多,而重要的一條是必須密切聯(lián)系實際。結合教學實踐,從以下三方面來談談針對性原則的運用。
一、從班級實際出發(fā),加強針對性教學
教育心理學指出:學校中的(班)集體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學生在校生活的“兒童社會”,也是社會影響學生個人和個人進入社會生活的通道之一。由于種種原因,各個班級的實際情況是不同的,這就要求我們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必須從所任班級的實際出發(fā),加強針對性,以取得較好的效果。
不同年級、班級的實際情況是不一樣的,如:低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好動,認識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較低,但較聽話;中年級的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認識能力和接受能力在逐漸提高,對學校周圍的環(huán)境較熟悉,因而也較頑皮;高年級的學生,因相對年齡較長,因而總體來說較穩(wěn)重,較理智,具有一定的思考力和辨析力。針對不同年級不同班級的實際情況,我們的教師在進行思想品德課教學時,無論是內容和方法都應該有所不同。以孝敬父母為例: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學內容的要點是愛爸爸媽媽,尊敬長輩,知道尊敬長輩是有禮貌的表現(xiàn);在教學方法上,主要采用直觀教學。對中年級的學生,教學內容的要點是懂得學生自己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培育,要關心父母,接受他們的教導;在教學方法上,以直觀教學為主兼以適當的分析。對高年級的學生,教學內容的要點是懂得父母辛勤工作、勞動,為社會主義建設作貢獻,父母養(yǎng)育子女十分辛苦,要關心體貼父母,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知道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教學方法上,可多用座談討論等方式,啟發(fā)他們思考,進而明理,接受教育。
另外同一年級的班級實際情況也不一樣,如:我目前所教的六年級兩個班級,一個班級基礎較好,紀律不錯,學生學習興趣較濃,思維也較活躍;另一個班級由于本來基礎較差,再加上其他原因,因而上課往往氣氛較沉悶,有的同學還時常心不在焉。為此,我在兩個班級則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一個班常以討論方法為主,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的思維更活躍;一個班則不斷地變換教學方法和手段,或演示、或朗讀、或討論,尤其對個別喜歡思想開小差的同學,不時給予個別提醒。這樣,既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打破了沉悶氣氛,又有效地防止了個別同學課上不時走神的現(xiàn)象,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果。由于采取了針對性的教學,所以雖然兩個班級基礎等情況不一樣,但上學期期末考試,這兩個班級都取得較好的成績。
二、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加強針對性教學
課堂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時,還要注意兼顧個別相對后進的學生。個別學生的學習好壞,包括學習態(tài)度的好壞,都會給全體學生的學習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從個別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加強針對性教育和教學,端正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不容忽視。
心理學告訴我們:不同的個人具有不同的心理特點,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心理差異,如性格、興趣或能力等方面的差異。而這種差異是在獨特的自然基礎上,受到具體的教育和其他社會生活條件的影響,在實踐活動中形成和發(fā)展的。這就需要我們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學生陳潔小時候母親離家出走,她從小缺少母愛,因而性格較為孤僻,自入學的第一天起就很少和其他同學來往,整天沉默寡言,上課時,更是經常低頭不響。這個學生的這種不良心態(tài)和孤僻性格如不及時得到糾正,必將對她今后的學習和健康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為此我在上課時就特別關注她,親近她,經常給以溫暖、慈母般的感覺。如不時地用親切的、微笑的眼神看著她,有時走到她身邊,撫愛地理理她的頭發(fā),翻好她的衣領,輕輕地拍拍她的肩膀,一段時間后,她那習慣低下的頭漸漸地抬了起來。上課的時候,我也經常結合課程內容給她以愛,給她以希望,并教育其他同學主動接近她,關心她,幫助她,用集體的溫暖驅走她心靈中的寒冷。如上《我愛爸爸媽媽》一課時,我特別增加了這樣的內容:我們的小朋友,有的可能和爸爸媽媽不在一起,但不管爸爸或媽媽在哪里,他們都是愛自己的兒女的。在上《喜歡過集體生活》一課時,我安排了大家和陳潔一起做游戲。經過這樣的教育、教學和活動,小陳潔逐漸從孤獨中走了出來,這個班級的團結友愛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也得到了加強,在以后的多次活動中,這個班級都曾得到過學校的表揚和獎勵。
三、從社會實際出發(fā),加強針對性教學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的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為了讓學生更好更真切地感受、了解大好形勢,我在上《改革開放成就輝煌》一課的時候,組織學生座談討論,交流自己家庭或自己本人最近幾年來吃、穿、住、玩等方面的變化。從學生身邊的實際出發(fā),利用學生所看到的,聽到的,甚至能觸摸到的活生生的事實,來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使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課堂上同學們討論熱烈,發(fā)言積極,談得眉飛色舞,興趣盎然,透過同學們發(fā)自內心的喜悅、歡樂,我們不難看到祖國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已在他們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鼓舞著他們不斷進步。
教學實踐證明,加強針對性原則在教學中的運用是取得教學成果的有效途徑。今后,我將繼續(xù)探討、研究并實踐之,以期獲得更好的收效。
【談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針對性原則的運用】相關文章:
談思想品德課中的情境教學08-17
淺談情境教學在思想品德課堂中的運用08-18
游戲化教學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運用08-18
Flash動畫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的運用08-18
談思想品德課的道德概念教學08-17
政治教學原則在課堂中運用08-22
量力性原則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08-17
談思想品德課對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08-17
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導行”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