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猿啼”辯——古詩注釋獻疑
[作者] 李春堂
[內容]
關于《早發(fā)白帝城》中“兩岸猿聲啼不住”的注釋,人們普遍采用“兩岸猿的叫聲不斷(或不止)”給以注釋,小學語文七冊參考書亦然。我以為此種提法于情不符,于理不合,當譯作“兩岸那一聲猿鳴還未停止”為宜。
理由一:注釋古詩文,須以作品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的寫作意圖為前提,通篇考慮,顧及上下文的內在聯(lián)系,做出盡可能詳實的、近情合理的注釋。
李白因鱗事被捕,流放夜郎,經常爽朗大笑的詩人,此間不得不發(fā)出無聲的垂泣:“平生不下淚,于此泣無窮”。乾元二年,遇赦得還,詩人從白帝城出發(fā),乘舟沿江東下,回到江陵,當時其得意愉悅的心情可想而知。詩人正是在這樣情況下寫出了《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本詩大意是寫自白帝到江陵舟行的迅速”(《唐詩三百首析》),白帝城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之遙,詩人乘舟沿江順流東下,只一天時間得還,可想水疾舟輕之極,詩人當時心舒情暢之意溢于筆端!皟砂对陈曁洳蛔,輕舟已過萬重山”文中的“猿聲啼不妝,意在強調猿啼時間之短,進而突出水流之速,輕舟之快,并非著意猿鳴之喧囂:“兩岸那一聲猿啼還未停止,輕舟已經駛過了萬重山!
理由二:詩人具有過人的駕馭語言的功力,特別注意在煉詞煉字上下功夫,善于巧使普通詞語,讓“樸字出色”,令“平字見奇”,收到一滴水映出大海燦瀾之藝術效果。僅從“輕”字上辨析水疾舟快是遠遠不夠的。試想,若無前句的“猿聲啼不妝,何來下文的“已過萬重山”!將“啼不妝釋為“叫聲不斷”,那么下文的“已”字又緣何而出呢?試比較兩種釋譯:
a.兩岸猿鳴不止,輕舟已經駛過萬重山。
b.兩岸那猿的一聲鳴叫還未停下來,乘坐的小舟已經駛過了萬重山。
顯而易見,a中的上文“猿鳴叫不止”與下文的“已經”一詞從情理、從語感講,都沒有必然聯(lián)系,大有“文之疣贅”之感,正如郭沫若所說的:“因為不合邏輯就不通,不合文法也就不通!倍庵械摹耙呀洝笔且颉耙宦曉程湮粗埂倍觥R宦曉程渥允贾两K要延續(xù)多長時間,我也說不清,但畢竟是有限的極短時間。輕舟駛過萬重山的路程有多遠,當然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作者以一聲猿啼時間之短,映襯出輕舟駛過萬重山路程之遙,極寫江水流速之疾,舟輕而迅,句間用“已”連接,順理而自然。無論從寫作背景方面考慮,還是從作者寫作意圖著想,甚或從句法文理分析,只能將“兩岸猿聲啼不妝釋為“兩岸那一聲猿啼還沒停止”,方顯恰到好處。
【“猿啼”辯——古詩注釋獻疑】相關文章:
“辯”出來的精彩08-17
《兩小兒辯日》08-14
兩小兒辯日08-16
《兩小兒辯日》的教案08-16
26 兩小兒辯日08-16
兩小兒辯日308-16
兩小兒辯日208-16
兩小兒辯日108-16
語文 -兩小兒辯日08-16
26《兩小兒辯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