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导航,欧美日本中文,黄色在线观看网站永久免费乱码,chinese国产在线视频,亚洲欧洲第一视频,天天做人人爱夜夜爽2020毛片,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网站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語文論文>學識字

學識字

時間:2023-02-21 19:53:03 語文論文 我要投稿

學識字

目前中小學語文教學正在醞釀一場大的改革。語文教學的改革不僅是要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而且要在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上下功夫,特別是在低年級階段,要讓學生能夠開開心心地學語言,輕輕松松地識漢字。
2000年,上海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推出了"在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小學語文教學科學化的探索"課題,并于2000年9月起在本市六個區(qū),10多所小學開展研究,進行語文教學改革。這一課題2000年底被上海市教委列為"十五"重點研究課題。
該課題分為三個子課題:低年級語文教學改革研究,中高年級閱讀教學研究,中高年級作文教學研究。
該課題低年級階段語文教學改革的思路大致如下。
一、說故事讀故事識漢字--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解決識漢字問題
我國自古就把"識字"當作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學生入學以后2-3年內,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識字。"低年級以識字教學為重點"的觀點曾經多次寫進語文教學大綱。因為不識字就不能閱讀,不能寫作。識字似乎成了語文學習起步的必要條件。
根據(jù)心理學的研究,兒童語言能力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期在4-9歲。小學階段正處于這一關鍵期內。這一階段的兒童其主管語言的神經系統(tǒng)和生理器官發(fā)育成熟的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會決定人一生的語言水平。布魯姆認為孩子在4歲以前,有50%以上的智力是可塑的,4歲以后要提高他們的智力水平就困難了。如果大腦沒有在適當?shù)臅r候受到刺激,有些東西就永遠地失去了。在他看來,遲到的幫助都不過是補償性的。根據(jù)心理學家研究,兒童的語言能力也有很大的可塑性。如果在這一關鍵期對兒童的神經系統(tǒng)和語言器官適當?shù)丶訌姶碳,就可更大程度地開發(fā)出這方面的潛能,從而有效地提高兒童的語言能力。相反,這一時期如果他們的語言神經系統(tǒng)缺乏適當?shù)拇碳ぃ敲催@種潛能也會消失。
語言學家也指出,學習漢字的兒童與學習拼音文字國家的兒童相比較,由于要花上2-3年的時間集中主要精力來攻克漢字,因此他們的語言發(fā)展往往要滯后2-3年。這對他一生的語言發(fā)展無疑是一種損害。而且這種損害在今后任何時候,用任何方法都是難以彌補的。
如何妥善解決認識漢字和學習語言之間的矛盾?我們通過多年的研究和探索,找到了一種既能使兒童語言充分得到發(fā)展,又能比較輕松而又高效地認識漢字的教學方法--閱讀識字的方法。即充分利用入學兒童具備相當?shù)目陬^語言能力,通過聽故事,說故事等語言實踐活動,繼續(xù)發(fā)展學生的口頭語言;在聽懂聽熟的基礎上,讓兒童嘗試閱讀故事的活動,通過和文字材料反復見面,讓孩子在親身經歷的語言實踐活動中逐步熟悉漢字的字形、字音、字義,最終達到在發(fā)展語言的同時認識漢字的目的。
這樣的語文課以孩子"聽故事--說故事--讀故事--識漢字"等語言實踐活動為主要方法。其主要步驟是:
1.聽故事活動。先反復聽老師(或錄音)講故事,讓孩子聽懂、理解故事內容,聽熟故事語言。
2.講故事活動。練習講故事的過程就是學生訓練說話的過程,也是吸收、內化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的過程。
3.讀故事的活動。讓學生跟著老師(初可以跟錄音)指讀課文。一邊指讀一邊認讀漢字,反復讀3-5遍,在閱讀活動中與生字見面。
4.認字活動。教師適當?shù)靥岢龉适轮胁糠殖霈F(xiàn)頻率高的生字讓學生有意識地記住,達到會認讀。
經過一個學期的實驗,初步證明這種全新的低年級語文教學改革的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口頭語言。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聽和說的語言實踐活動猛增到50%以上。由于實驗設計將聽故事和說故事的語言活動作為識字的基礎條件,因此非常有效地保證了學生口頭語言訓練時間。
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有一多半的時間在進行聽話和說話的訓練。在一年級第一學期中,學生學了40多個故事,每個故事都能比較流利地講出來。語言材料的積累總量8000字以上,相當于原來教材語言總量的10倍。有效地豐富了入學兒童的語言累積,提高了口頭表達的能力。
經初步測試,實驗班的孩子僅經過一個學期的練習,其說話能力就明顯超過了二年級的學生,說話的興趣也大大提高了。長寧實驗小學的一個學生,兩歲半才開口說話,在幼兒園里沒有說過一句完整的句子。進入小學以后,由于每天上課都練習講故事,在老師的指導和鼓勵下,這個孩子從"不會講-不敢講-害怕講",逐步轉變?yōu)?i>"學著講-不怕講-喜歡講"。這一轉變的意義不僅在于提高了說話能力,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孩子膽小怯懦的性格缺陷,開始逐步消除在公眾場合不敢說話的心理上的障礙。
二、開發(fā)"無意記憶"的潛力--輕輕松松識字
用于識字的時間減少了,會不會影響識字的速度和效率呢?這是實驗伊始老師和家長共同關心也是最擔心的事情。從某種程度上說,能否取得較高的識字速度,是檢驗這項實驗是否成功的關鍵。識字量上不去,無論口頭語言發(fā)展如何,不僅社會難以接受,也會對學生語文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產生阻礙。設計實驗方案時,我們把研究識字效率放在重要位置。實驗設計的初衷就是要妥善解決發(fā)展語言和認識漢字之間的矛盾,使之相得益彰,相互促進。要在發(fā)展語言和提高識字效率兩個方面取得雙贏。而不能以減慢甚至犧牲某一個方面為代價來換取某一個方面的高速度、高效率。
漢字數(shù)量多,既難認又難寫。傳統(tǒng)識字教學主要依賴學生的"有意記憶",第一次遇到生字,即要求學生記住每個字的音、形和義,達到"四會"(會讀、會寫、會說、會用)。它的要害是第一次遇到就"不允許遺忘"。一年級學生識字特點是學得快忘記也快,而教師恰恰是在學生最容易遺忘的時候不準他們遺忘,因此就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遺忘作斗爭。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其實課堂教學中用在記憶鞏固漢字的時間大大超過了認識生字的時間。根據(jù)艾賓浩斯對人的遺忘規(guī)律的研究,短時記憶的遺忘率一般在60-70%之間,也就是說,第一天學10個漢字,第二天忘記6-7個是正常的。要求學生在最容易遺忘的時候就能記住所學的生字,其困難程度就可想而知了。由于違背記憶規(guī)律,所以學生識得吃力,教師教得費勁。
要減輕學生識字負擔,應該盡可能根據(jù)人的記憶規(guī)律來設計識字教學的方法。人們在生活中認識的許多漢字并不是一次完成的。每一個正常的兒童都能很輕松地認識并寫出自己的名字。用不著教師吃力地分析講解,反復復習鞏固。因為學生在各種場合經?匆娮约旱拿,盡管沒有很費勁地去記憶,但是通過十數(shù)次甚至數(shù)十次見面,他就能很輕松地熟識。這就是利用無意注意(或稱無意記憶)來認識漢字。大量事實說明,利用無意記憶識字,是一種很有潛力也很有效的識字方法。它并不加重兒童的學習負擔,所以不僅有效,還十分輕松。
我們的識字教學改變了一步到位要求"四會"的做法,根據(jù)兒童的遺忘規(guī)律,將"不許遺忘"改為在開始階段"允許遺忘",將"四會"要求化解到一段時間(一般是3-5周)里逐步達到:即在一段時間內,在多篇課文的閱讀學習活動中,通過反復多次的見面逐步認識漢字。允許學生對所學的漢字有一個"從陌生到不陌生,從不認識到會認會讀,最后達到會寫會用"的過程,"四會"要求分步到位。
在一年級第一學期里,學生認識每個漢字大致可以分解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大量閱讀,熟悉漢字。"閱讀"活動初期,不提識字要求。但是每篇課文教學,在聽熟聽懂故事的基礎上,讓孩子反復多遍指讀課文。指讀的目的是提高生字認讀的刺激強度,每篇課文一般指讀3-5遍,以便增加與漢字見面的機會。這一時期學生閱讀主要靠聽力記憶,不一定識字;但是通過一段時間多篇課文的指讀,學生對一部分出現(xiàn)頻率較高的漢字,有些從陌生到不陌生,有些從不陌生到熟識。
第二階段: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結合,強化識字。為了增強記憶效果,3周以后每篇課文都選擇8-12個已經反復出現(xiàn)多次的漢字要求學生認讀。由于反復多次見面,學生已經度過了遺忘率最高的階段,基本上已經到達了"不陌生"甚至是"熟識"階段。這時教師及時抓住時機,用適當?shù)姆椒▎酒饘W生的有意注意,分批選擇復現(xiàn)率較高的生字進行強化記憶,很自然地將學生無意記憶和有意記憶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十分輕松又比較牢固地認識漢字。在認識這部分漢字的同時,學生在連續(xù)不斷的閱讀中,又在繼續(xù)熟悉另一部分生字。
第三階段:先識后寫,達到四會。入學12周(拼音學完)以后,再要求學生分期分批寫字。由于學生已經認識這些漢字,寫起來十分容易,而且鞏固率極高。
學生通過一個過程認識的漢字,不但不容易遺忘,而且大大節(jié)約了識字的時間。用這種方法教學漢字,教師用在識字的時間大約只占每篇課文教學時間的四分之一左右。通過一個學期的試驗,實驗班學生識字數(shù)量平均達到了430字左右,是非實驗班學生的2.5倍,其中"四會"字180個。"四會"字默寫的正確率達到了98%以上。"四會"字默寫正確率與非實驗班學生持平。
實踐證明,遵循兒童的認知規(guī)律,充分開發(fā)學生無意記憶在識字方面的潛能,將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機地結合起來識字,是一種減輕學生識字負擔,提高識字效率的好方法。把識字時間壓縮到最小程度,就能將大量時間放在學生語言的發(fā)展上,從而一箭雙雕,從根本上解決學習漢語的兒童因為識字而造成語言發(fā)展滯后的嚴峻問題。
三、拓寬學習空間--充分開發(fā)學習的潛能
班級授課制的最大缺陷就是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大一統(tǒng),很難顧及學生個體之間的巨大差異,根據(jù)心理學家研究,六歲兒童個體間"智力年齡"的差異通常在正負3歲左右。也就是說,就智力來看,同一個班的孩子,他們中"智力年齡"最小的只有3歲,最大的已經是9歲。其智力年齡的差異可以達到6歲。讓差異如此之大的學童同在一個班級學習,使用同一本教材,學習同樣的內容,其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據(jù)我們開學初對6所學校563名入學兒童的測試,識字20個以下的約占16%,最少的不到5個;識字在200字以上的約占15%,其中44%的學生識字超過500字,最多的識字在1000字以上。面對如此大的差異,如何讓孩子們都能在各自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呢?這確實是十分令人頭痛的難事。
實驗教材在編寫時充分考慮到這一因素。我們在識字數(shù)量方面提出了三點要求:
1.會寫的漢字(四會字)不少于180個。四會字的數(shù)量與S版一年級第一學期教材生字持平。這樣就保證了基本的識字數(shù)量,一方面也可以減少教師、家長的顧慮。
2.認識漢字不少于450個(包括180個四會字)。這是每一個學生都要求達到的下限的保底數(shù)量。
3.教材漢字數(shù)量達到1000個。我們在一年級第一學期48篇課文中編入的漢字超過了1000個。這就為一部分識字基礎較好、學有余力的學生留有相當充分的識字空間,使他們的學力在入學以后能夠得到更加充分的發(fā)展。
由于實驗教材中每篇課文出現(xiàn)的生字不受學生識字量的限制,要求學生認識的只是前面課文中已經反復出現(xiàn)的一小部分字,這樣就留出了充分的識字空間,學生就有可能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及已有的識字量自主認識其它的生字。
比如,這一篇課文中要求認識的10個生字,一個學生已經認識其中的8個,那么他就會很自覺地將注意力集中到課文中其他一些他還不認識的生字,這種識字方法能夠比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由于學生處于一種比較寬松自由度相對比較充分的氛圍中,加上教師對識字量較多的學生不斷加以鼓勵和表揚,就能有效地激發(fā)起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學生不僅課內主動去識字,還把這種習慣延伸至課外。
美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如果使學生簡單接受和被動的工作,任何教育方法都是壞的;如果能激發(fā)起學生的主動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學生有了自主識字的積極性,認識再多的字也不會成為負擔。據(jù)家長反映,許多學生在家看電視,走在大街上看到廣告商標,經常會指著一些生字問家長,并通過這樣的方法熟悉或者認識了許多字。據(jù)調查,武寧路小學一年級的張悅同學,入學測試時認識漢字433個,在一個學期中又認識了1306個,他的識字量已達到了1700多個。他媽媽反映,這個孩子的特點就是進入小學以后識字積極性大大提高,看到不認識的字就問家長。
據(jù)統(tǒng)計,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實驗教材規(guī)定的識字量約420個,學生基本都能達到。有60%以上的學生識字量超過500個,教師們普遍反映,這樣的識字方法對于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能力發(fā)揮和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很有好處。入學時識字多的,可以識得更多,原來識字不多的,也能在自己已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達到規(guī)定的基本識字量,改變了過去那種不管學生實際識字量,按教材規(guī)定識字,學生毫無選擇空間的識字方法。
四、充分發(fā)展口頭語--促進早期智力開發(fā)
長期以來,低年級語文教材由于受到生字的限制,課文的語言水平大大低于學生語言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生在幼兒園,其口頭語言已經能夠進行日常生活交流,不少人已經能夠講一個個完整的故事,可是進入小學以后,卻讓他們從一句句話開始學起。這對學生語言學習,不僅是一種浪費,也嚴重壓抑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文的語言應該促進兒童語言的發(fā)展,而不能滯后于學生語言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由于實驗教材采用的是"聽說起步"學習語言的方法,因而教材編寫就基本可以不受學生識字量的局限,這樣就為豐富教材的語言量提供了必要的保證。據(jù)我們對現(xiàn)行的幾種教材的統(tǒng)計,一年級教材編選的課文(不包括看圖識字和學詞學句),最少的僅7篇,最多的10篇;語言量(指課文字數(shù))最少的不滿400字,一般不超過800字。
實驗教材的課文總量增加到48篇,字數(shù)接近1萬。課文字數(shù)是原來教材的10-20倍。教學中我們將聽和說有機地結合起來,聽過的課文基本上要求學生能夠說出來。這些課文中包含著大量的學生語言中沒有的新的詞匯和句子,學生運用這些詞語句子說話,能有效地促進這些新的語言材料的內化。這樣,學生就可以不受識字少的影響,使自己的口頭語言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xù)得到充分發(fā)展。而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語言的發(fā)展,必定促進思維的進一步發(fā)展。
此外,課文數(shù)量的增加,也使課文信息量更加豐富了。學生可以從課文中得到更多的思想教育、情感體驗,接受更多的文化知識和社會經驗,這些知識經驗的積累,又為孩子理解能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我們在試驗中也注意到學生在口頭語言發(fā)展方面的差異性。語言發(fā)展好的孩子入學時已經能夠非常流利地講故事,個別學生甚至講得有聲有色,很有感情,而差的學生在公開場合說一兩句完整的話都有困難。實驗教材在訓練學生口頭說話方面有比較剛性的規(guī)定,即一個學期每一個學生都必須講述40篇以上的課文,其中講故事30個。我們還要求家長配合,把孩子講的故事全部錄音,一個學期制作一盒錄音帶。教師在課堂上經常將說話有進步的學生的錄音帶放給全班同學聽。施行了這個辦法,使一部分說話能力不強,原來在課堂上沒有說話機會的學生,也有了充分的說話練習的機會,說話的積極性得到提高。
有些試驗班教師采用評選故事大王的辦法,每篇課文的講故事這個環(huán)節(jié),讓每個孩子自己先充分準備,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講故事的擂臺賽,哪個同學講得最好,就授予"故事大王"的稱號,以示鼓勵。這種方法使得一部分說話能力強的同學有了施展才能的機會,在有序的競爭中也對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把課文中的故事講出來,還要講得好。故事大王講故事,對其他學生來說是一種示范,讓他們學有目標,追有方向。良性的競爭,使不同層次學生的說話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事實證明,聽懂文章對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極有作用,學生先聽再讀,邊閱讀邊識字。學生越讀越識,越識越讀。當識字量達到了一定的數(shù)量以后,他們就能在更高的起點上開展閱讀活動。
實驗教材從聽入手,要求學生仔細聽,一邊聽一邊想,一邊聽一邊記,這對學生的聽力、記憶力和注意力都是很好的訓練,不僅有利于學生語言的發(fā)展,對入學兒童早期思維的開發(fā)也有積極的意義。
五、拼音分散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漢語拼音是學習漢字的重要工具,小學生應該盡早掌握。但是學生一進學校,集中4-6個星期學習漢語拼音,整天學習"ɑoe"進行""""的拼讀訓練,既枯燥,又乏味,而且學生在開始學習的時候還不知道究竟有什么用處,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大量事實證明入學開始集中時間學習漢語拼音,對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是不利的。
實驗教材對漢語拼音的教學也進行了改革。主要方法是:延長時間,分散難點,注重拼音,淡化書寫。
分散進行漢語拼音教學。每天(節(jié))語文課留出10分鐘左右教學拼音。10周達到能夠拼讀。
聲韻母教學也采用分步到位的辦法。以往拼音教學,第一次見面就要求記住字母,學會讀音,并且能夠書寫,這樣做學生負擔很重。我們開始也是從聽入手,通過3-5天讓學生聽熟悉,對照字母看熟。允許學生有一個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3-5天以后學生聲韻母聽熟了,每個字母的寫法大致有印象了,再一批一批強化鞏固,讓學生記住。
拼音教學注重拼讀,淡化書寫。淡化書寫不是不寫,適當?shù)臅鴮懣梢詭椭洃。但是拼寫不作考試要求?br />通過一個多學期的實驗,我們感到收獲最大的不是學生多識了幾個字,多說了幾個故事,而是學生對學語文有興趣了。武寧路小學的陸宇福校長說:我教了30多年小學,當了10多年的校長,第一次發(fā)現(xiàn)學生真的喜歡上語文了。家長反映:孩子回到家最喜歡的事就是聽錄音、講故事,還一本正經地讓父母幫他錄音。我們認為,學生之所以對語文有興趣,主要原因是:1.語文課從聽故事講故事開始,符合兒童心理特點,也適合兒童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2.將識字化解為一個過程,大大降低了識字難度,減輕了學生心理壓力;3.給學生留出自主識字空間,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4.拼音教學延長時間,分散難點,而且每次學10分鐘,安排在學生注意力最集中的時候,當他還不感到枯燥時已經結束了,花時少而效率高。
解放以后,我國的語文教學工作者在識字教學研究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絕大多數(shù)的實驗都將縮短識字的時間,盡早讓學生閱讀、寫作,作為改革的主攻目標。這些研究應該說取得了相當?shù)某煽儯蟛糠謱嶒灦甲龅搅嗽?年內識字2000個以上,學生基本能夠讀,將識字的時間整整縮短了一年甚至一年多。在認識漢字的同時,人們也注意到了語言發(fā)展對思維發(fā)展的重要意義,但是識字是硬任務,漢字難學難認,學生學得快、也忘得快,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識字上。即使教師在主觀上重視低年級兒童語言的發(fā)展,但在客觀上卻很難改變以識字為重點的現(xiàn)象。識字任務完成了,而兒童語言的發(fā)展卻難以放到應有的地位,這樣就造成了兒童語言的滯后發(fā)展。而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語言發(fā)展的滯后,會直接影響兒童思維的發(fā)展。
語文是基礎教育階段重要的工具性學科。但是近年來社會對中小學的語文教學意見很多。學生學習語文負擔重,興趣不高,教師也感到語文教師難當。
一年級學生剛剛蹦蹦跳跳地從幼兒園出來,馬上讓他們每天整堂課整堂課地集中學習漢語拼音,而且連學8周,實在是件枯燥乏味的苦差事。
8周以后開始學習漢字,從一二三四、山石田土開始學起,對于一字不識的孩子來說或許有興趣,問題是現(xiàn)在的孩子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入學前大多都受過學前教育,或者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特別是上海這樣的發(fā)達地區(qū)以及江浙一帶經濟文化相對發(fā)達地區(qū),學齡兒童入學時一字不識的實在是鳳毛麟角。據(jù)我們對本市和江浙兩省8所小學近1500名入學兒童識字情況測試,識字最多的超過1000個,最少的5個;平均識字量為100個左右;有2所小學入學兒童識字量180字以上;識字量在200個以上的兒童超過15%。而一年級第一學期半年的識字總量僅為180個。也就是說,有將近三分之一的孩子要花整整一個學期去""已經認識的字。這樣如何能激發(fā)學生的上語文課的興趣呢? 
更值得注意的是,入學兒童正處于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或者說是最佳期。這一階段兒童語言的發(fā)展,將很大程度上決定他一生語言的發(fā)展。然而現(xiàn)行一年級的教材,由于受生字限制,每一冊教材的課文數(shù)量一般都在10篇以內,總文字量不超過800個字,這樣的教材只符合一個字不識的兒童學習識字。如果從學習語言的角度去考察,新的信息量很少,難度過低,滯后于兒童已有語言的發(fā)展,孩子入學前在幼兒園已經能夠講一個一個完整的故事,到了小學卻又從頭開始從一句話一句話開始學說話。這樣學語文,怎么能激發(fā)起兒童學習語文的興趣,又怎么能使他們的語言得到健康的發(fā)展呢?  

【學識字】相關文章:

識字學詞學句08-15

識字學詞學句教案08-15

識字學詞學句(一)08-15

《識字學詞學句(二)》08-16

識字學詞學句教學設計08-15

識字學詞學句(二)108-15

《識字學詞學句(二)2》08-15

《識字學詞學句(二)3》08-15

《識字學詞學句(一)2》08-15

《識字學詞學句(一)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