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
【知識與能力】
1.了解通訊的基本特點。
2.學習敘事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
1.培養(yǎng)學生搜集、篩選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2.學習敘述、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培養(yǎng)閱讀和寫作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了解中國 軍隊的發(fā)展情況及實力,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愛國情感。
2.了解通訊的文體特征。
3.掌握本文圍繞中心精心選材、巧妙組材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要保證我們祖國和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就必須取大家之智慧,集大家之所長,以提高我國綜合國力為目標,實現民族復興。俗話說的好,國不可一日無“軍”。國家要強盛,必須要有一個強大的軍隊。航母建設承載國人百年強國強軍夢想,而只有艦載戰(zhàn)斗機成功著艦起飛,中國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航母。讓我們走進“我國航母艦載戰(zhàn)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的現場,去領略一下我們這支精銳軍隊的風采,去見證讓人激動、自豪的“圓夢”時刻吧!
二、資料助讀
獲悉我國將首次組織航母艦載戰(zhàn)斗機著艦起飛的消息后,通訊員多方協(xié)調,隨直升機飛降正在海上訓練的遼寧艦,從高空中目睹了“航母就像汪洋中一片樹葉”,F場采訪中,通訊員獲取了進入采訪部位——遼寧艦島塔臺采訪的機會,充分利用這個視角,全過程見證我國艦載戰(zhàn)斗機首次著艦起飛。
三、自主學習(一)——預習與展示
1.生字注音
桅桿(wéi) 承載(zài) 嫻熟(xián)
湛藍(zhàn) 剎那(chà) 鐫刻(juān)
2.生詞注釋
嫻熟:老練、熟練或靈活,形容對某種事物或工作很熟練。
定格:電影、電視片的活動畫面突然停止在某一個畫面上。文中指當時的相機記錄下的場面。
殫精竭慮:用盡精力,費盡心思。
四、自主學習(二)——合作與交流
(一)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聽讀,在課文上標注生字詞讀音。
2.學生自讀,了解課文大意,梳理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開頭——其中絕大部分事故是發(fā)生在著艦的時候)
介紹殲-15艦載機著艦前的準備,點明此項任務的危險。
第二部分(飛行塔臺內的廣播響了——穩(wěn)穩(wěn)地停了下來)
描繪殲-15艦載機著艦的過程。
第三部分(眼前的飛行甲板上——最后)
殲-15艦載機成功著艦。
(二)深層理解
1.文章開頭為什么描寫渤海某海域海上惡劣的環(huán)境?
描寫海風之大和海浪之洶涌,為下文艦載機著艦設置了集體環(huán)境,突出此時著艦之險,襯托了我國著艦技術的成熟。
2.文中引用著艦遇難事故數據有什么作用?
揭示我國航母艦載機首次著艦的意義——它承載著國人和海軍官兵強軍的夢想,交代艦載戰(zhàn)斗機著艦是世界公認的風險的難題。渲染出緊張的氛圍,引發(fā)讀者的關注和繼續(xù)閱讀的興趣,為下文寫艦載機成功著艦后人們的喜悅作鋪墊。
3.文章寫著艦過程中,用具體時間顯示進程,這樣寫有必要嗎?
有必要。以時間為序更體現事件的緊迫性,給讀者以真實感,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4.這篇通訊在描寫戰(zhàn)機著艦過程時多次描寫了四周人的神態(tài)和心情,簡明扼要分析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提示:戰(zhàn)機著艦是這篇通訊的`主要事件,而人們的神態(tài)和心情是輔助之筆,用以從側面表現主題。要從氣氛的烘托上、現場感的營造上、主題的突出上等角度綜合分析其用意。表現人們對我國航母艦載機首次著艦的關注,烘托當時緊張的氛圍、勝利的喜悅等。增強新聞的現場感,增強感染力。側面表現艦載機著艦風險極大、意義重大,從而突出了主題。
(三)走進語言
請從修辭手法角度賞析下列文字。
聲如千騎疾,氣卷萬山來。驚心動魄的一幕出現了:9時08分,伴隨震耳欲聾的噴氣式發(fā)動機轟鳴聲,眨眼之間,艦載機的兩個主輪觸到航母甲板上,機腹后方的尾鉤牢牢地掛住了第二道阻攔索。剎那間,疾如閃電的艦載機在阻攔索系統(tǒng)的作用下,滑行數十米后,穩(wěn)穩(wěn)地停了下來!
提示:本段文字主要運用了細節(jié)描寫(“震耳欲聾”“轟鳴”“眨眼之間”“剎那間”“疾如閃電”等)和對偶、比喻的修辭手法(“聲如千騎疾,氣卷萬山來”)。
運用細節(jié)描寫,生動形象地描繪出戰(zhàn)斗機著艦的情形。“震耳欲聾”“轟鳴”描繪出戰(zhàn)斗機著艦時巨大的聲音,“眨眼之間”“剎那間”“疾如閃電”等詞描繪出戰(zhàn)斗機著艦時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穩(wěn)穩(wěn)地”表現了戰(zhàn)斗機著艦的安全和平衡。運用對偶和比喻的修辭手法,增強文章氣勢,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戰(zhàn)斗機著艦時的浩大聲勢,具有感染力。
(四)走進寫法
1.敘事完整,鋪排有序。《一著驚海天》對艦載機首架次著艦這一重大事件,從身著馬甲的工作人員到飛行塔臺內指揮人員的連續(xù)對話,整個過程都做了完整記錄。記敘緊緊圍繞著檢查阻攔索、塔臺廣播、著艦指揮員引導、戰(zhàn)斗機降落這一套程序來展開,條理清晰,毫無雜亂之感。
2.重點突出,主次分明。艦載戰(zhàn)斗機著艦實驗,是一個復雜危險的系統(tǒng)工程,要把這一切完全記錄下來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讀者關注的是著艦能否成功。作者就是抓住了這一環(huán)節(jié)來敘寫。這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就是塔臺指揮和著艦動作。作者集中筆墨敘寫了著艦過程的狀態(tài),將此過程清晰展現在讀者面前。
3.文風平實,脈絡直觀。作為科技類文章,要讓讀者有更清晰最科學的把握,語言不能太含蓄。作者在敘寫中緊要處的口令和動作都用實詞準確闡述,為的是讓讀者直觀易懂,讓艦載戰(zhàn)斗機這一實驗事件更加平實,為讀者解開高科技的神秘面紗。
(五)走進主題
本文抓住殲—15艦載戰(zhàn)斗機首次成功著艦這一歷史意義的時刻,采用現場特寫的寫法,生動再現了舉世矚目的我國航母艦載戰(zhàn)斗機首次成功著艦那驚心動魄的一刻。表達了作者強烈的自豪感和對工作人員由衷的景仰之情。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2
教材簡析:
此單元是學生在初中階段,首次接觸的一個說明文單元,學生對說明文的認知結構才剛剛建構。因此根據本文的特點(本文是一篇美學小品文,詩意化的描寫文字和說明性的文字相互間出),教學中一方面旨在加強學生對說明文知識的掌握和鞏固,另一方面也要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并獲得一些簡單的審美常識。
課文簡析:
這篇美學小品的作者是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文中具有詩意的描寫性文字與帶有說明性的文字相間雜出,讓我們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時,也獲得了一些美學常識。文章的語言也極具個性色彩。此處,作者以畫家的標準和眼光,從獨特的角度發(fā)掘了橋在不同環(huán)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同時,也讓我們讀者能夠從美術工作者的獨到的視角,用“另一種眼光”去看我們此前雖感覺到美好,而說不出好在何處的景物,這些景物并且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處處煥發(fā)著美的靈性與頑強的生命力。
教學目的:
一.知識與技能
引導學生能根據說明文的常識和小品文的特點去學會自我分析文章。
二.過程與方法
1. 在默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掌握段落中心句的方法來把握全文的主要內容并理解本文的主旨。
2. 通過與《中國石拱本橋》的對比閱讀,來進一步掌握本文在內容與寫法上的特點。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橋之美的領悟和熏陶,進而使學生能夠獲得一些簡單的審美方法,并培養(yǎng)自己健康的審美意識。
教學重難點:
1. 了解由作者看來:橋美在何處?
2. 找出文中說明性的文字,并指出其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
3. 引導學生能對本文的重點語句,學生入情入理的分析。
教學手段:
本文借助兩個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
媒體之一:有關盧溝橋、寶帶橋、趙州橋、風雨橋、南京長江大橋、錢塘江大橋、英國的康橋、《清明上河圖》里的虹橋、鄉(xiāng)間的小橋流水人家中的小橋等圖片。
媒體之二:課堂教學過程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及一些問題的提示答案等。
教和學的過程
新課導入
。s5分鐘)
一.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文中所提及的橋。
二.提問:為什么看了這些圖片之后,能給人產生一種審美的愉悅之感?
引入:今天我們就來聽聽畫家吳冠中先生,是怎樣告訴大家這個答案的?
1.欣賞圖片
2.思考并回答問題
整體感知
(約6分鐘)
提出默讀要求:
1. 默讀時要集中注意力,盡量做到不指讀,不回讀,不發(fā)出聲音來讀。
2. 對默讀的內容要進行最大限度的有效記憶。
1. 默讀課文
2. 根據記憶,簡單復述課文的內容
細研課文
。s10分鐘)
(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以下所提出的問題及問題的答案提示)
一.說明文的角度來提出問題:
1. 從作者的角度看,橋之美主要體現在何處?
。ㄗ寣W生把握被說明事物的特點)
2. 本文的說明順序是怎樣的?在文畫出能表示這些說明順序的句子或詞語。
3. 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試舉例說明。
4. 從說明的角度看,本文在結構上的特點如何?
5. 本文有哪些語句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和周密性?試舉例說明。
二.從小品文的角度來提出問題:
1. 什么是小品文?
。ㄐ∑肺氖巧⑽牡囊环N形式,篇幅短小,形式活潑,內容多樣化。)
2.找出文中詩意化的`描寫性語句,并簡述這些句子中所蘊含的情味。
1.根據課文內容,結合所學知識,思考并回答問題。
2.學生查閱《現代漢語詞典》,以獲得其簡略的答案。
合作與探究
(約9分鐘)
提出師生合作與探究的問題:
一.找出文中作者描述橋之美的句子。并從這些句子中,我們可以得出那些審美的基本原理則?
二.從生活中舉出一些實例,來印證這些基本的審美原則。
1.找出句子,并簡答文中所呈現的三條基本的審美原則。
2.從生活中舉出實例來印證。
整合與拓展
。s13分鐘)
提出有關課文內容整合性的問題:
一.文的主旨是什么?
。ㄗ髡咭援嫾业臉藴屎脱酃,發(fā)揮橋在不同環(huán)境中,所產生的美學效果。同時也引領我們去品味、感覺美好而說不出好在何處的景物,并教給我們一些簡單的審美原則如:對比、變化和和諧等,從而提高我們的藝術欣賞水平。)
二.本文作者的寫作思路又是怎樣的?
。ǜ攀鰳蛟诓煌h(huán)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學效果 從正面舉例具體闡述橋在外觀、材料、與所處位置上各不相同,而都能和周圍景物既能形成對照又不失和諧。
從反面舉例,談橋與周圍景物要相互襯托、相互響應。
三.本文在內容和寫法上與《中國石拱橋》的區(qū)別何在?試舉例說明。
。ā吨袊皹颉放c本文的區(qū)別:中國石拱橋以準確的數據、例子等對中國石拱橋的特點進行了說明,是人對石拱橋有一個整體的了解;本文則用藝術家的眼光對橋的美進行了描寫和評價。)
四.引導學生體會文中一些難句的情味,例如:
1.茅盾故鄉(xiāng)烏鎮(zhèn)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仿佛發(fā)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2.盾故鄉(xiāng)烏鎮(zhèn)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仿佛發(fā)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
3.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xié)同譜成形與色的樂曲。
4.田野無聲,畫家們愛于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仿佛孩子們尋找熱鬧。
1.根據文中的段落中心句,來思考并歸納本文的主旨和思路。
2.從橫向對比的角度,即:文章的主旨、表達方式、結構、語言特點等方面來思考并回答問題。
3.啟發(fā)學生:從這些句子在文中的語境、表達的作者的情感、文中所提及的哪些審美原則等角度去感悟和分析。
布置作業(yè)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3
課文內容分析:
本文是一篇人物傳記,節(jié)選自《居里夫人傳》,傳主是先后兩次分別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的居里夫人。作者艾芙·居里是居里夫人的次女。
課文節(jié)選的這部分內容主要記述了居里夫人和丈夫比埃爾·居里在棚屋中通過艱苦努力,終于在瀝青鈾礦里提煉出鐳,見到鐳的“美麗的顏色”的過程。
文章內容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6段),集中描繪簡陋、惡劣的工作場所環(huán)境。第二部分(7—19段),記述居里夫婦在棚屋中的科研工作。第三部分(20—26段),描寫居里夫婦發(fā)現鐳的場景。通篇文章用含蓄委婉,富有情味的語言,既為我們再現了居里夫婦提煉出鐳的科研過程,也為我們展現了居里夫人獻身科學、忘我奉獻的人格魅力。
學情分析:
一般學生都對本文的傳主居里夫人有所了解,知道傳主的主要科學成就和人格品質,所以,學習起來有一種心理上的親切感。另外,八年級學生已經閱讀過較多寫人散文,具備閱讀寫人散文的基礎知識與基本能力,比如知道要以事寫人,要寫出人物的性格特點,要融入作者的情感等。同時,通過對前一篇課文《列夫·托爾斯泰》的學習,對于傳記類作品有了初步的認識,特別是對于傳記的特點,如內容真實、事件典型、注重細節(jié)、適度想象等,已經形成基本認識。
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人物特點。
2、探究文章多角度表現人物的寫作手法。
3、品味語言,發(fā)現人物內在美。
教學重點:
1、準確把握人物特點。
2、品味語言,發(fā)現人物內在美。
教學難點:
探究文章多角度表現人物的寫作手法。
教學創(chuàng)意:
因文識人,因人析文;揣摩品味,體會情感;合作發(fā)現,自主建構。
教學流程:
一、我知道:印象中的居里夫人
(一)師:中國有句古話叫“巾幗不讓須眉”,把這句話用在法國女科學家居里夫人身上再合適不過了。那么,關于居里夫人,同學們了解多少?
(二)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關于居里夫人科研和生活的資料或小故事。
(三)師:同學們能不能結合這些資料或小故事,用“我認為居里夫人是一個的人”評價居里夫人?
學生自由回答。
(四)今天,我們來學習由居里夫人的小女兒艾芙·居里為自己的母親所寫的傳記《居里夫人傳》的節(jié)選部分,看看她筆下的居里夫人形象和我們印象中的居里夫人是否一致。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的在于拉近學生與傳主、文章的心理和情感距離,激發(fā)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不必做過多過高要求,主要由學生言其所知,為下面的學習做心理鋪墊。)
二、我印證:文章中的居里夫人
(一)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劃出文中能表現居里夫人科學精神或個人品質的句子。
(二)小組內交流。
(三)班級內交流。
示例:我認為居里夫人是一個熱愛科學的人。例如文章第9—11段寫居里夫人選擇男人的職務,她的工作雖然艱辛,但她一直堅持往下做,可見她對科學的熱愛和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打破固定的根據文章內容概括人物特點的思維模式,變換角度,引導學生找出具體事件印證自己對人物的評價,既引導學生重新關注文本,加深對課文的學習,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三、我發(fā)現:多角度的表現手法
(一)教師置疑:一般的傳記作品都是由作者對傳主進行客觀地敘述,但是在本文中,卻有多處由居里夫人自己來說,如文章第5、6、11、14、15段引用的居里夫人的信札、日記,這是否合理?
(二)學生朗讀上述段落,小組討論。
(三)班級交流,教師點撥。
明確:大量引用傳主自己的信札和日記中的話,既為讀者補充了未知的歷史細節(jié),增強了文章的真實性,也大大提高了文章的可讀性,使人如臨其境,仿佛隨傳主回到了歷史現場。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理解文中大量引用傳主自己信札和日記中的話的作用是本課學習的一個難點,但不能由教師生硬拋出結論,而要引導學生先讀再思,教師在關鍵處加以點撥。)
(四)除了引用傳主自己的信札、日記,文章還使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討論明確:側面描寫(如第2、3段),通過寫棚屋的簡陋和條件的艱苦,側面表現居里夫人不畏艱辛的科學精神。正面描寫(如欣賞“美麗的顏色”部分),寫出了居里夫人在巨大的成功面前的謙遜、低調。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此環(huán)節(jié)主要在于引導學生學習從不同角度、運用多種手法表現人物特點,而非單一的以事寫人、正面描寫。)
四、我品味:含義雋永的語言
(一)師:文章在正面描寫居里夫婦想象、欣賞“美麗的顏色”時,語言特別有味道,人物形象和場景特別令人印象深刻,是全文的華彩部分,值得我們好好品味。
(二)學生朗讀,注意重讀、語速、標點符號。
、儆幸惶欤旣愊衿谂蝿e人已經答應給的玩具的小孩一樣,懷著熱切的好奇心說:“我真想知道‘它’會是什么樣子,它的相貌如何。比埃爾,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狀?”
②這個物理學家和顏悅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
③瑪麗說:“不要點燈!”接著輕輕地笑了笑,再說:“你記得你對我說‘我希望它有很美麗的顏色’的那一天么?”
、堋翱茨摹茨!”這個青年婦人低聲說著。
(三)師生共讀。
(設計意圖及教學建議:此處美讀課文,主要在于引導學生從作品內容逐漸深入到語言賞析,從而突破另一個教學重點,教師要做好示范。)
(四)賞析課文標題“美麗的顏色”的含義。
明確:“美麗的顏色”既是指鐳的顏色,也比喻居里夫婦對待科學的.精神和品質。
《美麗的顏色》教學反思
一、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師能引導學生俾善于讀書,則其功至偉。使朗讀的功能得到酣暢淋漓的發(fā)揮。”
朗讀,是語文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更應該將朗讀貫穿教學,不斷地去鉆研朗讀的技巧、方法,并將其細化為具體、可操作的方法,以更好地與理解文本融合。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用恰當的語速、語調、語氣進行朗讀,以表現自己的理解。學生的語感更是在反復誦讀、涵詠、品味中逐步形成的,橋這頭的讀者,也只有通過朗讀,才能走向橋那頭的作者。我想,用語文的方式教語文,恰恰是在守住語文教學的靈魂。而本節(jié)課在朗讀指導上,還應更細致些,在前后內容勾連,具體情境中去朗讀,才更易使學生走進文本深處,走進畫面,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
二、借助資料鏈接拓展知識,文本不是語文課堂教學唯一的陣地。
教師應常常把文本當成一扇“窗口”,擴寬文本的廣度和深度,讓學生通過它,了解更多的知識,既加強了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把握,又增加了語文知識的外延和內涵。比如,本節(jié)課鏈接了原傳中的一段話,以幫助學生理解居里夫婦不僅是一對親密、默契的伴侶關系,更是相濡以沫、志同道合,為了共同理想而并肩作戰(zhàn)的戰(zhàn)友關系,這是一對彼此嵌入靈魂的伴侶。但是,鏈接資料、知識教學的穿插,既要“得體”,又要“得法”。
三、錢鐘書先生說過:“積小以明大,而又舉大以貫小”“方概知全篇或全書之指歸”,因此語文教學應該引導學生沉浸文本,同時又應“以大觀小”,建立學生閱讀中的整體感。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所以,語文課要上出“語文味”,必須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并且將其作為課堂教學的核心。教師的所有教學活動都應該有助于學生正確、熟練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讓學生學會“咬文嚼字”,在閱讀中理解、咀嚼、品味文本的語言。本次教學也是緊貼著文字,采取咀嚼型品讀,在朗讀中分析,用分析促朗讀,把學生的思維由感性的彼岸滑向理性的彼岸,養(yǎng)成細膩感受文本和深入閱讀的好習慣,提升學生對語言敏銳的感受力,以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本節(jié)課重在引導學生通過品析語言文字,理解“美麗的顏色”的多重內涵。既有鐳光的美麗,也有居里夫婦精神的美麗,更有兩人之間溫情的美麗,字里行間還流露出作者對居里夫婦這兩位偉大科學家的愛慕和敬仰之情的美麗。品析角度包括修辭、描寫、寫法等,哪怕是細微之處的一個標點符號,但品析的角度還可以再多元化一些。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應做到更全面的預設,選好品析的“點”,在學生的生成基礎上,給出更具啟發(fā)性的引導。
教學,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成功的教學,本就是一種藝術的創(chuàng)造。而我以為,本真、本色,就是好的語文課。當我們用語文之心去思考語文的時候,語文才能真正進駐到我們的內心,化作“美麗的顏色”,與每一位語文人做出許許多多美麗的相逢與碰撞。
我們本身并不完美,也無須強求完美,但我們必須要知曉一個最普通的常識:行走,抵抗虛無!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能力目標
1.賞析描寫雪后西湖奇景的文字。
2.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感受明人的生活態(tài)度。
德育目標
文中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情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句子。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正確理解文章意思,體會作者描繪雪景的獨特手法。
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
3.理解文中“獨”與“癡”兩字的內涵,體會它們在文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杭州西湖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勝地,被譽為“人間天堂”,自古以來就有無數文人墨客為它留下了不少傳世佳作。關于西湖的詩句,我們耳濡目染的詩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薄白類酆䱷|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钡鹊。寫出了雨中西湖的迷人,春游西湖的喜悅,六月西湖荷花的艷麗。
是啊,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梢,擁有不同的情感世界就能看見不同的西湖。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陰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戲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明亡后,張岱曾參加過抗清斗爭,后來消極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他的文章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總帶有淡淡的哀愁。
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覆甕,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以作蓋醬罐用,多用為謙詞。作者在自嘲中諷世罵時,顯示自己的'卓然獨立。
三、通過教學媒體資源,讓學生整體感知文意。
四、學生自讀課文,借助工具書解決字詞意義,重點字詞共同解決
。保岢鲋攸c字詞:
、糯笱┤蘸腥锁B聲俱絕:消失。
⑵是日更定:完了,結束。
、怯嗄靡恍〈簱危瑒。
⑷霧凇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
、裳傻酶写巳耍哼。
、视鄰婏嬋蟀锥鴦e:豪爽。
。玻畬W生自己疏通文章大意。
五、分析文章結構
。ㄒ唬┳哌M“湖心亭雪景”,感受白描手法,體會作者的人生感悟。多媒體顯示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四人組合作討論
1.這段文字中的三個“與”能否省略?
2.這段文字
中的四組數量詞的使用,是否恰當?
3.這段文字雖是寫景文字,其中卻蘊涵著作者怎樣的人生感悟?
提示:此句用白描手法,以生動傳神的15個字,描繪出了大雪三日后奇特的夜間雪景。三個“與”字將天、云、山、水連成一片,造成了一種蒼茫的浩大氣象,與后文的“上下一白”,共同描繪出雄渾闊大的背景。第二句,用了四組數量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勾畫出作者眼中的湖上景物,與第一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它們極其渺小,好象要融入蒼茫宇宙的味道。讀過之后,我們不難想見作者獨行于茫茫雪夜中所感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人生感悟。
(二)走進“湖心亭奇遇”,聯系上文,理解作者的情懷。
1.文中提到的“舟中人兩三粒”,與“獨”字是否矛盾?
提示:在作者眼里,蕓蕓眾生不可為伍,像舟子這些凡夫俗子,雖然存在卻猶如不存在,反映了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2.當張岱奇跡般地在亭中見到另兩個人時,他又會有怎么樣的心理?
提示:此時此地此景,能夠遇見游人,大喜過望應是最基本的感情,然而短暫的相遇之后就是別離,不禁讓他悲從中來,但畢竟天涯遇知音又是讓人愉悅不已,情感一波三瀾。
3.對于張岱的這種行為,文中舟子用“癡”來評價,談談他“癡”的表現。
提示:
、旁诖藭r此地漫游西湖,實是“癡人”所為。
、啤巴翘煅臏S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湖中偶遇,不管是否相識,不管對方的身份地位,只是豪爽痛快地對飲而別。這對常人而言實是難以理解。
、潜臼枪蕠y覓,知音難求,文章中彌漫著淡淡的愁緒,等到奇遇同道中人是大喜過望,豪氣沖天,而轉眼就到的離別又讓他喜極而悲,但想到天涯遇知音又轉悲為喜。其間悲悲喜喜,起起落落,均集中于一人身上,怎能是一個“癡”字了得!
教師小結:
敘事是本文的線索,寫景是本文的重點,事因景有了亮色,景因事有了內涵。事和景的融合正是本文最大的特色,而兩者當中又始終貫穿著作者的復雜情感,三者有機結,天衣無縫。
六、問題研討
。ㄒ唬╆P于白描手法:
讀描寫雪景的句子:“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作者寫西湖雪景,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這種手法就叫做白描。你能簡要分析文中白描手法嗎?(作者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寥寥幾筆,卻傳達出景物的形與神。)
作者為什么要強調這些景物的小,他真正要突出的景物是什么?(是要突出“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壯觀景象。正是這種滿世界都白的奇觀,才使他覺得眼前的具體景物都變小了。)
文章開頭說作者“獨往湖心亭看雪”,這里又說“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是否矛盾?談談你的理解。(不矛盾。在作者看來,蕓蕓眾生不足為伍,一個“獨”字表現了文人雅士的孤傲。)
(二)文章寫景、敘事、抒情的關系:
文章用白描手法寫要西湖雪景,敘述了湖心亭奇遇,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作者是一個超凡脫俗、孤高自傲的文人雅士,課文表達了他清高自賞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緒。)
七、課后作業(yè):
有感情地背誦全文。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海明威及其創(chuàng)作情況。
2、能力目標:鑒賞老人的形象,體會表現手法。
3、情感目標:學習老人的永不服輸的頑強精神 學會從老人的行為和心理描寫中把握人物形象,領會社會意義。
[背景知識]
一、寫作背景
小說主要寫一個飽經風霜的古巴老漁夫連續(xù)84天在海上打魚而一無收獲,第85天仍然繼續(xù)去捕魚,終于捕到了一條大馬林魚,但在返航的途中,又遇到了大群鯊魚的圍攻,老人桑提亞哥奮不顧身,與鯊魚進行了一夜的搏斗,結果當老人返回岸上時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魚骨架子了。
二、作家作品
海明威,美國小說家。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生于鄉(xiāng)村醫(yī)生家庭,從小喜歡釣魚、打獵、音樂和繪畫,曾作為紅十字會車隊司機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長期擔任駐歐記者,并曾以記者身份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和西班牙內戰(zhàn)。晚年患多種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經多次醫(yī)療無效,終用槍自殺。50年代后,塑造了以桑提亞哥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滅,但就是打不敗他”的“硬漢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說《老人與!1950)。在藝術上,他那簡約有力的文體和多種現代派手法的出色運用,在美國文學中曾引起過一場“文學革命”,許多歐美作家都明顯受到了他的影響。解題
這部小說表現了一種奮斗的人生觀,即使面對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勝利。
識記要點
海明威,美國小說家。1954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代表作中篇小說《老人與!。
三、重點字詞
攮 顎 啐
鯖鯊 脊鰭 蠶噬 舵柄 船梢 蹂躪
拽掉 榫頭 掌舵 桅桿 皮開肉綻
與鯖鯊斗→(人物心理)→與星鯊斗→(人物心理)→與犁頭鯊斗→(人物心理)→再與星鯊斗→(人物心理)→與群鯊斗→(人物心理)→疲憊的老人回到家里
↓
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
字詞鞏固
注意“梢”“綻”等字的寫法;“榫”“拽”等字的讀音。
[教材優(yōu)化全析] 整合感悟
一、內容詳解
《老人與海》是根據真人真事的故事加工而成的小說,所以它既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力作,又是一部有多層寓意且寓意很深的作品。這雖然是一個故事簡單、篇幅不大的作品,但含義豐富。它是一部寓意深遠的古典悲劇式的小說,也是一支感人至深的英雄主義贊歌。海明威說:“我試圖描寫一個真正的老人,一個真正的孩子,真正的大海,一條真正的魚和許多真正的鯊魚。然而,如果我能寫得足夠逼真的話,他們也能代表許多其他的事物。"評論家說:"這個樸素的故事里充滿了并非故意賣弄的寓意……作為一篇干凈利落的‘陳述性’散文,它在海明威的全部作品中都是無與倫比的。每一個詞都有它的作用,沒有一個詞是多余的!
根據老人與鯊魚的搏斗情節(jié),可把全文劃成八個部分。
第一部分(開頭-后來它就慢慢地沉了下去),老人與第一次與一頭鯊魚的搏斗。
這是一條巨大的鯖鯊,游得迅速無比,但卻非常漂亮,高聳的脊鰭,緊閉的嘴唇,向內傾斜的牙齒,靈敏的嗅覺,使讀者讀到這里真是為老人桑地亞哥捏了一把汗,他能戰(zhàn)勝這樣大的鯊魚嗎?
但老人不愧為捕魚的好手,他用魚叉十分準確的“攮”中了鯨魚的最軟弱的部位――腦子。鯊魚“肚皮朝天”“慢慢地沉了下去”。
這一部分,以鯊魚的巨大勇猛來襯托老人的勇敢,一個高大的形象就在與鯊魚的搏斗中刻畫出來了。
第二部分(“它咬去了大約四十磅”-他連一只鳥兒也看不見),寫老人殺死一條鯊魚之后的心理活動。
當馬林魚被鯊魚咬去大約四十磅肉時老人還不曾沮喪,甚至很英雄地想著:“可是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海明威就這樣借主人公桑提亞哥的話表達了他自己認為在當時人們應有的生存信念。
在這一情節(jié)中,老人又插入了棒球好手狄馬吉奧勇戰(zhàn)對手的`一幕,這些都增添了他必勝的信心。后面一系列的情節(jié)都是老人的內心表白,一個是與大海與大魚的對話,一個是自言自語,說給自己聽,一個是自己心里的想法。這些都圍繞一個中心走,那就是不能放棄信心,按老人說法就是“不抱希望才蠢哪”。
在與鯊魚的搏斗之后,又是老人內心的激烈斗爭,是自己信心與毅力的較量。
第三部分(他已經在海里走了兩個鐘頭-也許結果會很好的),寫老人與兩條星鯊的搏斗。
一條鯊魚被我們打死了,又來了兩條鯊魚,而且是貪婪殘暴的星鯊,氣氛又緊張起來,我們不禁又為老人擔心起來:老人還能戰(zhàn)勝這兩條兇猛的鯊魚嗎?
你看那老人,身手多么矯健。⊙酃舛嗝疵翡J!頭腦又是多么清醒啊!兩條鯊魚很快地殺完了,可是馬林魚的肉也被它們吃掉了好多。老頭又是多么的心疼!
在與兩頭鯊魚的較量中,我們看到了老人的智慧與勇敢。
這一部分的描寫與第一部分一樣都是詳寫,從鯊魚出現寫起,寫了與鯊魚搏斗的整個過程,也寫了搏斗之后的老人的心理狀態(tài)。我們注意到老人還是個樂觀主義者:什么也別去想它,只等著以后鯊魚來到吧。
進入了下一個部分。
第四部分(“下一個來到的鯊魚是一條犁頭鯊”-“鯊魚才又向他撲來”),與犁頭鯊的戰(zhàn)斗。
這一部分是略寫,重點不是寫老人與鯊魚的搏斗,而是寫殺死那頭犁頭鯊之后的老人的自言自語。經過了兩番與鯊魚的搏斗,老人稱手的刀子沒有了,讀者已經注意到,老人在筋疲力盡之后,又失去了刀子,可以說在以后的搏斗中很難再取勝了,可老人不這樣想:“我還有魚鉤呢”“只要我有槳,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法去揍死它”。你看,這樣一個老頭兒,不值得我們學習嗎?這也正是他戰(zhàn)勝鯊魚的法寶。
第五部分(“老頭兒看見兩上褐色的鰭”-“即使現在也能行”),老人又與另兩條星鯊搏斗。
這是與鯊魚的第三場搏斗,是斗智和斗力的決戰(zhàn)。老頭兒的刀子沒有了,有用的兵器只剩下棍了。兩擊把兩頭星鯊打跑了或打死了。在這里也插入了老人的一些幻覺:當年青力壯的時候,我會把它們打死。如果有棍球棒,現在也行。多么豪邁的老人!
這一部分寫得較詳細,整個過程寫得跌宕起狀,但我們也明顯的感到,老頭兒與鯊魚的搏斗似乎不那么激烈了!這是作者寫法上的變化,在激烈對陣之后,老人并沒有休息,看來作者是有意的讓讀者的神經稍微松懈一下,好看下一場更加激烈的好戲。
第六部分(“他不愿再朝那條死魚看一眼”-“我多么希望我不必再跟它們斗呀”),寫筋疲力盡的老人的心理活動。
渾身是痛的老人的自言自語,一方面老人希望快快回到家里,“我會看見從新海灘上射出來的燈光”;一方面想起了生活在那個地方的人可能為自己擔心,尤其是那個小孩;一方面又鼓足勇氣,“我要跟它們斗到死”;一方面它又不希望和鯊魚斗。這些心理活動與第二部分相似,但更側重于寫老人的希望。
第七部分(“可是到了半夜時候”-“沒有其重無比的東西在旁邊拖累它了”),與群鯊的搏斗。
這一次更加慘烈,這是一群大鯊魚!用棍子打,棍子丟掉了;又換下舵,用舵向鯊魚的頭打去。群鯊吃完了剩下的一半馬林魚,走了。
這一部分寫得相當精彩,作者把老人與鯊魚搏斗的過程刻畫的細致入微,有心理,有語言,有動作;有信心,有勇氣,有毅力,有思想。一個可愛的老人的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老人想,“他知道他終于給打敗了”,但又誰相信老人是失敗了?
第八部分(“船還是好好的”-結尾),與鯊魚搏斗了一夜的老人回到家里。
一切都平靜下來了,老人終于回到了港口。但奮戰(zhàn)了一夜的老人(加上與大馬林魚的搏斗實際是三天三夜)失掉了所有的力氣,歇了五次才走進了他的茅草棚。
小結:在歸航的途中,面對鯊魚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他一直戰(zhàn)斗到手無寸鐵,赤手空拳為止。盡管失掉了那條費盡千辛萬苦才捕到的大魚,但是,他卻是一位英雄和勝利者。其實,當他的魚刀被折斷的時候,我們誰都明白:完了,再也無法擊退鯊魚的襲擊了。往后,無論怎樣的努力,終將歸于失敗。不知你怎么看,要是我,一定舉起雙手向鯊魚投降。但是,那個倔強的老頭根本沒有屈服和妥協(xié)的念頭——不管能不能贏,他決不低頭。不論你是多么兇惡的鯊魚,只要你敢于咬我的魚,我就要向你舉起木棍——只要有東西可舉,我就要舉,然后重重地敲下來。實在無物可舉時,我還會舉起赤空的拳頭——盡管這于事無補。那么,是什么支撐起這位勇士的不屈的靈魂的呢?那就是是自信,那就是毅力!
這部小說表現了一種奮斗的人生觀,即使面對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可以得到精神上的勝利。也許結果是失敗的,但在奮斗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如何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就如這位老漁夫一樣,雖然老了,倒霉、失敗;但他仍舊堅持努力,而能在失敗的風度上贏得勝利。
故事的敘述是多角度的。在直敘中有插敘,在插敘中交織著老人對往事的回憶和對眼前事物的感慨。老人出海不久便夢見孩提時見過的非洲海灘、海峽和大山;第二天又想起曾與一個碼頭上大力土比手勁的勝利情景;后來在同鯊魚搏斗時記起壘球名將老狄馬吉奧勇戰(zhàn)對手的一幕,這些都增添了他必勝的信心。他常夢見獅子,思念馬諾林,在茫茫大海上自言自語,這也給他帶來了力量和勇氣。他有時也議論“殺魚是不是罪過”,對受傷的左右手感慨一番。這些心理刻畫和細節(jié)描寫往往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起。敘述者的人稱不斷改變——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交替使用,使單調的捕魚過程顯得多姿多采,引人入勝。結構網絡
小說通過人與自然的斗爭,表達了人要勇敢地面對失敗的主題。桑提亞哥在同象征厄運的鯊魚的斗爭中雖然失敗了,但他并沒有在厄運面前屈服,認為人雖可以暫時戰(zhàn)敗,但人的精神和意志是永遠也打不垮的!耙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本文的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能力目標:學習本文的表達方式及其產生的表達效果。
3、情感目標:領悟列寧格勒的人們在堅苦卓絕的環(huán)境中所具有的寧死不屈、百折不撓、堅強高貴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在敘述中采用對比的手法來表現群體的崇高品質。
三、教學難點
體會列寧格勒人民的人性光芒與人格的高貴。
四、教學時數
1課時。
五、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過著幸福寧靜的生活。我們遠離戰(zhàn)爭、饑餓和寒冷,戰(zhàn)爭的殘酷、恐怖是我們這些生活在和平年代里的人們難以想象的。你們知道生活在巨大的戰(zhàn)爭陰影下的人們是如何生活的嗎?今天我們走進《列寧格勒的樹》,去看看被圍困了九百天的列寧格勒城的人們在生命面臨威脅的時刻,寧愿凍死也不砍伐一棵樹的壯舉,讓我們的靈魂接受一次洗禮,去感受一下人性的光輝吧。
。ǘ⿻r代背景:
60多年前,德國法西斯出動70萬大軍、1200架飛機、1500輛坦克和12000門火炮妄圖一舉拿下這座城市,卻受到蘇聯軍民英勇頑強的抵抗,德軍迅速占領列寧格勒的企圖化為泡影。于是,希特勒下令嚴密封鎖該城,企圖以斷水、斷糧等手段征服列寧格勒,從而開始了長達900天的圍困期。面對險惡的處境,300多萬英雄的列寧格勒軍民沒有屈服,他們頑強抵抗,依靠在拉多加湖上開辟的'“生命之路”,傳奇般地戰(zhàn)勝了饑餓的威脅,挫敗了德軍的罪惡計劃。
列寧格勒保衛(wèi)戰(zhàn)緊緊拖住并消滅了德軍大量有生力量,為蘇軍取得莫斯科保衛(wèi)戰(zhàn)、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等戰(zhàn)役的輝煌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殘酷的戰(zhàn)爭也使列寧格勒人民付出了巨大代價。據材料記載,列寧格勒在圍困期因饑寒交迫致死的人多達64萬人,死于德軍炮火空襲的有2.1萬余人。
。ㄈ┏踝x課文,積累字詞。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課文,用線畫出你不認識的字,用……線畫出需要積累的詞語。用畫出你喜愛的句子。
1、學生讀完以后,老師提醒學生注意:
踉蹌(liàngqiàng)凍餒(něi)
2、需要積累的詞語:
不堪回首戰(zhàn)云密布陰云慘淡魔劍高懸座無虛席
。ㄋ模┨骄空n文。
1.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說說最使你感動的語句有哪些,找出來細細讀一讀,品一品,討論交流:哪些細節(jié)、哪些語句最讓你感動?
2.重點討論分析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請一位學生朗讀一遍。
本段寫了悲慘的一幕,但作者沒有對這一情節(jié)進行過多地描寫、渲染,只是用平靜的筆觸進行了簡潔地敘述,只交代了三個必要的細節(jié),是哪三個細節(jié)呢?
明確:小棺材、凍餒而死的孩子、舊鋪板。
作者只交代了三個必要的細節(jié),既沒有女士臉上的表情,也沒有寒冷對她臉色和軀體的效果,也看不出作者感情的特殊性,他追求的不是煽情,而是以敘述來說明問題,我們同樣被打動了。看來,打動人心不光靠描寫、渲染的手法,敘述同樣能產生感動的效果,這真是“殊途同歸”啊!
3.請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具體地描繪一下當時的場景。
學生思考并回答。
4.作者一邊進行冷靜地敘述,一邊又在敘述中進行對比,請同學們說說對比表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回答后,教師明確:一方面是如此嚴酷的饑寒,“人們賣房屋,變賣首飾,變賣家具,賣一切可賣之物,只為換取一點可憐的口糧和棉毯”;另一方面卻是:“在最艱苦的900天內,列寧格勒城里的人們,沒有為生計砍伐過一棵樹”,“沒有誰去砍樹生火取暖。”
5.光有這樣的對比似乎還不太充分,因而作者在此基礎上,又采用了議論、抒情的手法加以補充,請同學們找出這樣的句子。
學生回答后,教師明確:
把樹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們是怎樣的人們。那是一群精神強健人格高貴的人。
——這句話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后,教師明確:起了畫龍點睛,點明主旨,深化主題的作用。
6.為了進一步印證這一點,作者又例舉了生活在巨大的戰(zhàn)爭陰影籠罩下的列寧格勒的人們的一些生活狀況:劇照貼滿大街小巷,劇院天天夜里開演,觀眾座無虛席;學校準時開學,上課鈴聲從未間斷……
多么堅強高貴的人們啊,在厄運、苦難面前,他們仍從容地、有尊嚴地活著。這是一群寧死不屈、百折不撓、精神強健的人,正因為他們具有樹一樣的堅韌挺拔的精神,才有了不讓侵略者前進一步的輝煌。
7.能用《日歷》里的語言來描述一下他們是如何度過每一天的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明確:他們用情感、忠誠、愛心、責任感,以及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去書寫每一天的日歷。
8.900多個日日夜夜啊,人們生活在饑寒交迫中,即使一個又一個離家失所的人凍死在街頭,人們也沒有砍伐一棵樹來取暖,人們何以把樹看得比人的生命更重要呢?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明確:生命是是無價的,但并不代表它是最寶貴的,正如裴多菲在詩中寫道:“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樹的綠色是被圍困的人們心中的希望,的精神寄托。正是這一片綠支撐著他們熬過900個苦難的日子。
9.請同學們結合《每天誕生一次》的內容,想象一下,列寧格勒的人們從煙霧里透出的曙光中醒來時,看到這片綠,他們會想些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小結:
他們在醒來的一剎那可能有一種陌生感,也有一絲慶幸的心理———“我又活過來了?”我還活在自己國家的領土上,明天還能撲向嶄新的太陽,還有見到下一個黎明的希望。對他們來說,生命即綠,假使有一天見不著綠了,那么,死亡也就來臨了。
10.同學們知道老山蘭的故事嗎?在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我們的鋼鐵戰(zhàn)士血灑南疆,誓守國土,在炮火硝煙中,日夜陪伴我們戰(zhàn)士的,就是綠色的蘭花,戰(zhàn)士們取名“老山蘭”,他們把從陣地上采擷來的蘭花栽在廢棄的空罐頭盆里或栽在陣地前沿的土里,甚至栽在了鋼盔里。戰(zhàn)士們精心呵護著它們,那墨綠色的葉片給炮火硝煙中的戰(zhàn)士們帶來絲絲生活的慰藉,綠是生命,是和平,是希望,多少人為了心中的那片綠而挺身而出。
和平年代,我們應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綠,人類與綠色應和諧相處。想想戰(zhàn)爭年代的那些人們吧!我們有什么理由去摧殘眼前的這片綠呢?請愛護眼前的一草一木吧,我們將會從他們身上汲取精神和力量。
五.閱讀比較、探究
如果以《列寧格勒的樹》為材料,你會如何接著寫《每天誕生一次》或《日歷》呢?試動筆寫寫看。
〔參考答案:在《列寧格勒的樹》的故事里,可以找到上述兩篇文章的種種影子,包括共同的、不同的方面。如果與《日歷》接,可以放在保存歲月的方式是把歲月變成永久的詩篇之后,或者放在書寫每一天的日歷那段之后。如果與《每天誕生一次》接,可以接到撲向嶄新的太陽那句之后,也可以接到篇末。當然還可以有其他的接寫方式,比如也放到《日歷》的篇末!
此項練習的主要目的是互相解讀這幾篇課文,并不在一定要寫成完全融為一體的一篇文章。還有,可以引用故事的基本素材,也可以只引用片斷,還可以打亂順序,比如從劇院天天開演說起。還要指導學生在敘述故事時不是原文照抄,內容要適度,文字要與主篇接近。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本文通過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性格的寫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稱所起的作用。
2、領會本文所表現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結合上下文理解一些語句的特定含義。
2、難點:把握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性格特征,探究語言、行動、心理描寫的作用。
[教學時數] 二教時
第一教時
一、 導入
1、 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語言,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尊嚴。學習并熱愛本民族的語言,這也是愛國主義的一種具體表現。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就是一篇愛國主義題材的文章《最后一課》。(板書課題、作者,并簡介作者)
2、 這篇文章同學們都預習了,誰能說說,小說為什么取名為最后一課?
3、 補充交代故事背景
介紹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jié)、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
這篇小說寫的是普法戰(zhàn)爭中發(fā)生的故事。普法戰(zhàn)爭是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挑起的。他為了阻止普魯士用武力統(tǒng)一德意志,維護法國在歐洲的霸權,發(fā)動了這次戰(zhàn)爭。結果,法軍大敗,拿破侖三世也率軍向普魯士投降了。普魯士軍隊長驅直入,侵入巴黎,迫使法國資產階級政府割地賠款。法國的阿爾薩斯和洛林東部割讓給普魯士了,普魯士政府不準這兩個地方繼續(xù)學法語。這篇小說寫的就是韓麥爾先生給學生教最后一堂法語課的情景,所以取名為最后一課。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復述故事。
三、指導學生學習第1——6段。
閱讀1—6段,考慮這么一個問題:從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表現和心情,看出小弗郎士是怎樣的一個孩子?
討論交流、明確:
從小弗郎士上學路上的表現和心情,看出小弗郎士是一個貪玩,不愛學習,不懂事,但還能管自己的孩子。貪玩不愛學習表現在經常遲到,那天又去得很晚,他怕韓麥爾先生罵他,因為分詞連一個也說不上來。他想就別上學了。不懂事表現在他聽到畫眉在唱歌,看到普魯士兵在操練,認為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能管住自己表現在急忙向學校跑去,對布告欄內貼出的布告也無心去看。
四、指導學生學習第7—10段,思考問題。
小弗郎士趕到學校后,發(fā)現學校和課堂里出現了哪些異乎尋常的情況?這些情況說明了什么?
小弗郎士發(fā)現學校和課堂里出現了以下異乎尋常的情況:
1、學校一反常態(tài)地寂靜;
2、老師不同一般地溫和;
3、教師意外地穿著禮服;
4、教室里竟然坐著許多鎮(zhèn)上的人,整個教室里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
這些情況說明,這堂課很不一般,暗示著這是最后一課。
五、指導學生學習第11——16段。
提問:韓麥爾先生宣布壞消息時,連用兩個最后,這表現了他怎樣的心情?朗讀時語氣是否應該有區(qū)別?這時,小弗郎士的感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有這些變化?
韓麥爾先生宣布壞消息時,連用兩上最后,這表現了他當時的復雜心情。這是我最后一次給你們上課了,這里的最后二字,表現了韓麥爾先生沉痛而又憤慨的.心情,他為再不能教法語課而沉痛,他為侵略者不準法國人學本國語言而憤慨。最后二字要讀出沉重的證據今天是你們最后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這里的最后二字,表現了韓麥爾先生沉痛卻又充滿希望的心情,他為再不能上法語課而沉痛,他又為上好這最后一堂法語課而充滿希望。
這時,小弗郎士的感情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首先,他為再不能學法語而感到心里萬分難過,他知道恨那些壞家伙了,他懂得珍惜他的這最后一堂法語課了。其次,他為過去沒有認真學習而懊悔。過去對課本、對老師,他覺得那么討厭,現在都像老朋友,舍不得跟它們分手了。再次,他明白了老師穿禮服和鎮(zhèn)上那些老年人坐在教室里的原因,他對老師產生了同情和敬意?傊,小弗郎士似乎一下子長大了,成熟了,這是因為這時他把自己與祖聯系在一起了,是由于愛國的激情促成了他這些變化。
六、布置作業(yè)課后練習二
第二教時
一、繼續(xù)學習課文
1、指導學生學習第17—19段。
提問:韓麥爾先生在上最后一課時,講了哪些話?內容可以概括為哪幾點?關于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和語言是鑰匙這兩處,有什么深刻含義?
學生討論明確:
韓麥爾先生講話的內容大致是:
、判甲詈笠徽n。
、浦赋鲆蜓÷前査_斯人最大的不幸,批評家長并檢討自己對孩子們的學習不夠關心。
、侵赋龇▏Z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永遠別忘了它。并說,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記他們的語言,就好象拿著一把打開監(jiān)獄大門的鑰匙。
韓麥爾先生批評阿爾薩斯人因循怠慢的習性,批評他們不奮發(fā)、不爭氣,以致當了亡國奴。亡了國鑰匙,意思是如果牢記祖國的語言,就會永遠記住自己的祖國。就會激發(fā)起愛國熱情,就會為恢復國土和維護民族尊嚴而斗爭。這些話,都反映了他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2、指導學生學習第21段。
提問:小弗郎士在習字課上產生了哪兩個聯想?這有什么意義?
學生討論明確:小弗郎士在習字課上產生了兩個聯想:
、抛仲N像小國旗。
、气澴咏新。
第一個聯想表現了小弗郎士天真的熱愛祖國的深情,第二個聯想表現了小弗郎士對敵人強迫法國人學德語的憤慨和諷刺。
3、指導學生學習第24—29段。
提問:課文怎樣描寫韓麥爾先生下課時的悲憤心情和表現的?他為什么要寫出法蘭西萬歲這幾個大字,小說為什么以韓麥爾的一個手勢結尾?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課文是這樣描寫韓麥爾先生下課時的心情和表現的:首先寫鐘聲和號聲響了,這標志著最后一課的結束。再寫韓麥爾先生站了起來,臉色慘白,哽咽得說不出話來。最后寫韓麥爾先生奮筆疾書法蘭西萬歲!,然后呆在那兒,頭靠著墻壁話也不說,只是用手勢表示這最后一課的結束。
韓麥爾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法蘭西萬歲!幾個大字,這個情節(jié)有深刻的意義。這幾個字是韓麥爾先生講完最后一課給他的學生們的臨別贈言,也是這位愛國者的心聲,是所有法國人民的心聲。這一悲壯的行動,表達了一種堅定而崇高的信念:法蘭西人民是不可戰(zhàn)勝的。因此,這幾個字是這篇小說主題的升華。小說以韓麥爾先生的一個痛苦的表情和手勢結尾,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二、口頭練習
把上習字課那段改為第三人稱寫法,再與原文比較一下,說說采用第一人稱的寫法有什么好處?
1、學生準備。
2、提問檢查。
3、補充講解:
本文是從小弗郎士的角度,以小弗郎士的口氣來寫的。通過小弗郎士的所見、所聞、所感,既表現了小弗郎士這位法國兒童在失去國土后精神世界的變化,又真實而具體地刻畫了韓麥爾先生這位愛國者的動人形象,表現了他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憤恨,有力地表達了這篇小說的愛國主義的主題。小弗郎士的帶有兒童的稚氣的敘述,使讀者感到特別親切、真摯、動人。
三、小結
這篇小說以普法戰(zhàn)爭為背景,通過阿爾薩斯省的一個小學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課中的見聞和感受,表現了韓麥爾先生等法國人民在國土淪亡時的悲憤心情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四。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了解詞的有關知識。
2、學會抓住意象欣賞詩詞。
3、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品味詞的意境與語言。
教學難點:
1、鑒賞詞作的意境。
2、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創(chuàng)作風格。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復習詞的有關知識。
2、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創(chuàng)作背景。
二、教學新課:
1、師范讀課文,生自讀,注意詞的感情基調及節(jié)奏。
2、合作探究:
(1)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說出本詞創(chuàng)設的意境。
(2)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罷”,而詞中作者卻“日晚倦梳頭”,從中你能體會到作者什么心態(tài)?
(3) “聞說”“也擬”“只恐”這三個詞說明了什么?
(4)本詞的作者是如何抒發(fā)感情的?
學生合作學習10分鐘,教師個別進行輔導,然后集體交流。
3、重點解讀:
鑒賞這首詞美在哪里?
學生自主考慮,尋找“美點”,集體交流。
4、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搜集古人寫“愁”的句子。
三、 總結:這首詞與《望江南》有什么相同之處。
學生可各抒己見,教師總結。
四、類文閱讀:
李清照的《醉花陰》。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這兩首詞。
2、練習第一二題。
《武陵春》課堂實錄
師:中國古代就有這樣一位曠世才女,我們穿過歷史的煙霧來學習這首《武陵春》
先自由朗讀課文二遍
男生再讀一遍,請女生點評,
生:淚先流,這里沒有讀好,“淚”應該重讀
師:你點評得很好,你能再讀一遍嗎?
讀完后,再請該生推薦別人來讀,并問學生推薦理由——讀的很有感情
被推薦女生讀
師:讀得好,高境界,入情入境
本詞中的情感是什么?哦“愁”,帶著淡淡地哀愁我們讀一遍
接下來,我們去品讀一下詞的上半闋
幻燈:你從哪些地方讀到了作者的內心的哀愁?
生:物是人非,這里——作者睹物思人,……在喪夫之痛后——
生:日晚倦梳頭,內心的哀愁使她無心去梳妝,倦,說明內心有愁不在乎外在的打扮……
生:想到自己人老珠黃,無人欣賞
生:風停了,花已經凋謝了……所以風住塵香這里也寄托了哀愁,作者是用景物來代替
生:話還沒有說出口,就已經流淚了,因為內心的愁太多太重,只能化作內心的眼淚
生:很多事情都不想做,事事休
師:我們讀到生活的態(tài)度是消極的,絕望的
生:因為悲痛所以寫這樣的景色
師:上闋未著一愁字而寫盡愁緒,你們知道他的丈夫嗎?誰介紹一下
生:四個太學士,趙明誠……
生:是一位金石考據家
師:介紹一下她們的婚姻美滿的生活……而如今……
下面請女生讀,傳達一下那種悲痛,請男生點評……
生,讀得很好,十分的哀愁
師:這么重的愁緒有沒有去排遣一下
幻燈:品下闋,圈劃體現人物心理變化的詞,并且用自己的話說說詞人的心理活動
生:聞說,也擬,只恐
可見詩人的心中有重量極大的哀愁
師:有沒有成行?
其實詞人最喜歡游山玩水,泛舟河上
生:可以從如夢令中得到印證,(并且背誦一遍)
師:你素養(yǎng)很好,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少年時代的詞,你讀到了什么?
生:表現夏日郊外游玩時的歡樂和喜悅
師: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對吧
再補充一首《一剪梅》這首寫在新婚不久,丈夫外出遠行時,看看流露出的情感有什么不一樣
生讀一遍
生:感受到了淡淡地哀愁,相思之愁
是一種少婦的情懷(全場笑)
師;痛苦嗎?
生:不痛苦,因為等待丈夫歸來,始終有個相愛的人在一起。
師:哪里看出的?
生: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師:無論在少女時期還是在新婚不久,她都在登船游玩,但是現在怎么不去呢?
幻燈:內容是李清照悲慘的流浪事跡的介紹
教師范讀,配樂,學生思考
曾經那么幸福有限的女子,如今為何愁腸百結了呢?
學生沉浸在教師的朗讀中。教師
幻燈“試用‘你若問我愁幾許,只因——————’”的句式寫詞人內心的獨白。
幾分鐘后
生:……只因家國破
生:只因后生命悲矣
生:……只因夫亡……
……
師:家國之痛,孀居之悲,將詞人的愁凝成1重,別說是詞人,就是我們也難以承受
齊讀一遍——
用一段話來印證詞人九百年前高貴的靈魂
屏幕上一段,抒情很濃的文字,教師個人的創(chuàng)作
再一次朗讀全詞。全場沉寂。
《武陵春》教學片斷實錄
一、課前綢繆
師:我們古人寫“愁”,可以說是窮形盡相,淋漓盡致,感人肺腑。讓我們回憶一下,從你所知道的詩詞當中搜尋,總結一下,古人通常是通過哪些物象來寫愁的`?用詩詞來證明。
生:用月亮來表現愁。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生:張繼的“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生:蘇東坡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
生:用水來表現愁。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薄半僦瑴I,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生:用酒來表現愁。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
生:范仲淹的“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生:用梧桐來表現愁。李后主的“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生:用山來表現愁。白居易的“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
生:李白、杜甫用頭發(fā)來表現愁。李白是“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倍鸥κ恰鞍最^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
師:這樣看來。只要詩人詞人的心境是郁愁的,天地萬物都會被感染上愁緒,所謂“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就是這個道理。詩人們愁腸百結,所以百般寫愁。我們再來看看他們是怎樣具體抒發(fā)愁緒的。
師:詩人們抒發(fā)自己的愁緒。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觸景生情,以景襯情,情景交融;一是直抒胸臆。老師說詩詞句,大家說詩人的情感表達方式。
師:“巴山夜雨漲秋池!
生:觸景生情,以景襯情,情景交融。
師:“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生:直抒胸臆。
師:“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東風無力百花殘”。
生:觸景生情,以景襯情,情景交融。
師:“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綿綿無絕期”。
生:直抒胸臆。
……
師:通過具體物象來寫愁,或觸景生情,以景襯情,情景交融,或直抒胸臆,讓澎湃的情潮溢出心堤。我們今天再學一首婉約詞《武陵春》,看看李清照又是怎樣寫出自己的愁苦的。
二、背景介紹。
紹興五年,李清照寓居在浙江金華時,寫了《武陵春》這首詞。這時她已經53歲了。經歷了國家敗亡,家鄉(xiāng)淪陷,文物喪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處境凄涼,內心極其悲痛。這首詞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實的生活片斷和思想感情。
三、朗讀指導。(示范朗讀)
四、研讀
師:你認為這首詞是圍繞哪個字展開的?(文眼)
生:愁。
師:你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作者的愁緒?作者是怎樣寫愁的。
生:從描摹人物的外部動作和神態(tài)來寫愁。
生:扣住細節(jié)來寫愁。
生:運用新奇的比喻來寫愁。
生:以景襯情,情景交融。
師板書
描摹動作神態(tài)
扣住細節(jié)愁新奇比喻
直接抒情間接抒情
五、欣賞
師:“風住塵香花已盡”。風兒停了,鮮花經過春風的搖動已經零落殆盡,只有土地上還殘留些花的芬芳,又是春意闌珊(將盡)的季節(jié)。
師:是人憐花乎?還是花憐人?
生:眾說不一。
師:你們說的都說得通。但老師認為是人花相惜,情景交融,物我一體。這種理解更生動些。注意賞析的時候要融情于景。
師:“日晚倦梳頭”,日上三竿仍無心梳洗,這句話采用含蓄手法,通過婦女特有的生活細節(jié)——倦于晨妝,反映了詞人的滿懷愁緒。為什么詞人倦于梳頭呢?用對稱句來賞析。
師:紅顏已老。
生:韻華已逝。
師:丈夫不在。
生:知己難覓。
師:對生活失去信心,
生:對現實充滿失望。
師:所以詞人懶于晨妝。
師:“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闭埫篮玫幕貞泚矸匆r現實的孤苦。要求句式對稱。
師:以前:夫唱婦隨,郎才女貌。朝看日出。
生:晚數星星。
師:短鋤栽花。
生:長詩佐酒。
師:以前夫婦倆攜手游天下名山,
生:并肩讀千古奇文。
……
師:說不盡的美好,道不完的甜蜜,然而,這一切都不在了,只有山川依舊。請用晏殊的詞句來表達這種物是人非的滄桑感覺。
生: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師:“欲語淚先流”,欲說無語,欲訴無人,唯有借兩行熱淚傾瀉心中的無限哀愁。那奪眶而出的眼淚,是內心萬重憂愁的外在表露。
師:“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卑С畋臼强床灰姷摹⒚恢,詞人卻把它比作可承載、可觸摸的實體,說自己的愁重得連船都載不動。一葉輕舟難載山重之愁,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具體,是描摹愁思的絕妙好辭。說說這三句是怎樣把作者的心情寫得一波三折的?
生:“聞說”、“也擬”、“只恐”這三個動詞寫出了作者試圖排遣愁緒的做法。前兩個詞給人一種希望,好像可以為作者松一口氣,而“只恐”又讓人跌落到作者的萬丈愁緒中,三個詞寫出了作者的沉重、無奈,又緊緊抓住了作者的心。一波三折,耐人尋味。
六、師總結、生朗讀品味。
七、拓展延伸
想一想還有哪些寫愁的詩句,請找出來背一背,并說明其特點。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積累字詞,了解作者。
2·通讀課文,掌握作者游蹤順序。
3·比較對三峽不同景物所描寫的方法有何不同。
4·將本文與酈道元的《三峽》相對照,體會游記和一般記敘文的區(qū)別。
5·通過學習體會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本文采用多種方法描寫景物的特點,了解游記的寫法。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評課稿
今天聆聽李曉娥老師學區(qū)優(yōu)質課試教,課題是《三峽》。李曉娥老師基本功好,字正腔圓,上課從容,對教材總有自己獨到的處理,常令人耳目一新。今天聽李曉娥老師一課,也有收獲。
李曉娥老師試圖以朗讀指導為突破口,通過聽讀、自讀、小組讀、朗讀設計、朗讀比賽,以朗讀為主線,在朗讀中理解字詞、內容、情感。這是本課的創(chuàng)意與亮色,需要很大的.勇氣與實力。如果朗讀指導得當,充分激發(fā)參與朗讀設計的熱情,通過朗讀比賽把本節(jié)課推向高潮;朗讀與理解緊密結合,在朗讀中理解字詞、內容、情感;這無疑是一節(jié)好課。
可能是時間倉促,加上借班上課,學生參與的熱情與激情沒有充分激發(fā),在朗讀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遇到了很大障礙,花了不少時間,也沒有見到朗讀指導的實效。再加上作為文言文即要落實字詞又要理解內容還要朗讀指導,內容多,任務重,李曉娥老師沒有做好相應的取舍。
本人認為李曉娥老師不妨大膽些,把正音和解釋融入到朗讀指導中,大膽取舍,不使環(huán)節(jié)繁多,以朗讀為主線,推陳出新,使本課中心突出。另外,學生朗讀設計難度不小,在學生一時難以領會時,教師應有充分準備,不妨示范設計一段。另外,聽讀時選用的錄音材料質量也較差。相信李曉娥老師在學區(qū)選拔時會充分準備,發(fā)揮最好狀態(tài)。
文句品析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七百里”可見山長,“連山”“無缺”可見山多。寫出了山的連綿不斷,高低起伏。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刻畫了山的雄奇險峻。仰視群山,峰巒疊嶂,聳入云天。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從側面進一步渲染了山峰的險峻,江面的狹窄,蒼天一線,真可謂“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襄陵、阻絕”是寫夏水的兇險,水漲路絕;“朝發(fā)、暮到”“千二百里”寫夏水的迅疾。“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用比較的方法更加表現了夏水的迅疾。我們似乎看到了三峽洶涌向前、奔騰咆哮的江流,我們似乎感受到了坐在小小木船上飛流直下、一瀉千里、驚心動魄的快感,讓人頓生萬丈豪氣。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春冬江景,水退潭清,山水秀美。低有急流深潭,潭有倒影;高有絕巘怪柏,精心點染。你看,雪白的是急流,碧綠的是深潭,回旋的是粼粼的清波,晃動的是倒映的物影!扒濉薄皹s”“峻”“茂”一字一景,字字珠璣,簡潔精當。我們似乎聽到了那嘩嘩的水聲,似乎感覺到了隨風飄灑到臉頰上的細微的飛沫。這幅畫面可謂是動靜相生、俯仰生姿、色彩相間。如:描寫春冬景象,以“素”、“綠”繪色,以“湍”、“懸”、“漱”繪形。這些皆與“清榮峻茂”相照應。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寫秋景,則重在繪聲,“長嘯”、“凄異”、“哀轉”,渲染了肅殺的氣氛。其描繪手法因時而變,因景而異,顯得變化多端,搖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則蘊涵其中,一個“趣”字,確切地表達了此時的愉悅之情,而一個“凄”字,既是對猿聲的描述,也是對秋景所觸發(fā)的感情。
“林寒澗肅”足夠凄清,“高猿長嘯”足夠凄異,“哀轉久絕”足夠凄涼。
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那一聲悠長的漁歌給秋景籠罩上了悲寂、凄涼的氣氛。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0
[教學目的]
1、體會小說當中充滿詩情畫意的描寫對表達主題的作用。
2、了解那十年給人民正常生活所造成的沖擊,形成對的正確認識。
3、體會小說當中對童年生活的描寫,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小說所描寫的優(yōu)美的生活場景和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以及輕松的氛圍中所反映出來的深刻的社會主題。
[教學時數] 總計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二、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課文主題。
1、小說當中的白皙的少年是哪兒的人?它從小跟著誰長大的?它和外婆的關系怎么樣?你是從哪些內容中看出來的?
白皙的少年來自城里;他從小是跟著外婆長大的;外婆非常喜歡他。這從文中“‘城里人沒得用’”、“白皙的少年也就極喜歡外婆炒的噴噴香的馬齒莧干菜”、“他是外婆帶大的,童年浪漫如月船,泊在了外婆的臂彎里,臂彎寧靜又溫暖”、“平日的下午,外婆一定逼他睡午覺,一定不許他出來玩”等內容可以看出來。
2、引導學生理解“卻忽然有一天,外婆就打起包袱到鄉(xiāng)下來了!钡脑。
外婆的生活受到了不明因素的沖擊,不然的話,哪一個城里人會愿意專門從城里到鄉(xiāng)下來住呢?
3、仔細閱讀第43自然段,看看外婆的舉動有何反常,這種反常預示著什么,在此處你能感覺到嗎?
平時,“外婆一定逼他睡午覺,一定不許他出來玩”,但是今天,有一個好大的聲音隔了田塍喊外婆,外婆就叫來了他的朋友“一起去玩,遠遠地到河邊上去玩”,而且“隨便”地玩,“‘沒斷黑不要回來’”……這種反常,預示著今天下午在外婆的身上要發(fā)生一件事情,而且這件事情外婆還不愿意讓白皙的少年知道。
4、那么這件事情到底是什么呢?
引導閱讀課文“忽然傳來了鑼聲……今天下午開斗爭會”幾段。得出結論:今天下午的斗爭會的斗爭對象,就是外婆。外婆不愿讓自己心愛外孫看到這種難堪的場面,不愿讓自己心愛的外孫的生活受到沖擊,所以專門叫來了黝黑了少年陪外孫“遠遠地到河邊上去玩”,“‘沒斷黑不要回來’”。因此,這篇小說反映的時代背景我們就清楚了。外婆之所以從城里到鄉(xiāng)下來住,也就是在躲避這場政治風暴的襲擊?墒菍庫o的鄉(xiāng)村也沒能使她逃過這場荒謬的政治狂熱給她帶來的災難。
5、幫助學生理解這篇小說表達主題的獨特方式。
這篇小說通過兩少年在河邊盡情的嬉戲,對美麗的大自然、天真純樸的少年、自由快樂的小鳥等如詩如畫的描寫,反映了xxx“”給人的正常生活所帶來的災難性的影響和它的荒謬。
三、體會文中對純美自然的描寫及由此營造出來的詩情畫意的氛圍。
1、小說中鄉(xiāng)村的自然風光,干凈、樸實。引導學生從文中找出對大自然風光的描寫,體會環(huán)境的美。
“河堤上或紅或黃的野花開遍了,一盞一盞如歌的燦爛”,河水“粼粼閃閃”,“小魚小蝦蹦蹦跳跳”,“卵石好潔凈”;蟬聲“抑揚”,野蜂“嗡嗡營營”;“綠色的岸”,“遠遠淡青的山”;岸邊水草“葳蕤”,蘆葦“汪汪的'綠著”;水鳥“雪白雪白的”,甲蟲在軟泥上爬。一幅多么美麗的鄉(xiāng)間田野圖!在這樣的大自然中,一切多么純潔、透徹,與少年率真的心相互輝映,讓人感到一種凈化的美,質樸的真。
2、這篇小說營造出一種詩一般的氛圍和意境。讓學生齊讀、朗讀、默讀下列內容,細心體會從中所流露出來的詩情畫意。
(1)“在那黑點移動過的地方,迤邐了兩行深深淺淺歪歪趔趔的足印,酒盅似的,盈滿了陽光,盈滿了從堤上飄過來的野花的芳香”。
(2)“間或一頁白帆,日歷一樣翻過去了,在陡然剩下的寂謬里,細浪于是輕輕騰起,濕浸浸的舔著天空舔著岸”。
。3)、文中對蘆葦的描寫、對水鳥的描寫、對少年的描寫。
歸納:這些優(yōu)美的畫面,營構了全文的詩情畫意,表達了少年天真爛漫的純真和如夢如幼的感覺。
四、復述課文內容,復習鞏固。
[作業(yè)練習]
1、本文生字詞聽寫積累。
2、課外閱讀積累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熟悉課文內容,掌握全文結構,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學重點:熟悉全文內容,掌握課文結構。
教學難點: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作者余秋雨是我國當代著名的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者、散文家。曾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主要著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筆記》、《行者無疆》、《千年一嘆》等,其中散文集《文化苦旅》曾獲得多個書評大獎,《山居筆記》更獲得海外華文文學最高獎第一名。
2.導語
現在通訊事業(yè)發(fā)達了,電話、互聯網的出現使我們的溝通方便多了,但是傳統(tǒng)的書信聯系在很多地方仍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郵遞員也延續(xù)著他們的工作。不知道大家對郵遞員有什么印象呢?
二、聽了幾個同學對郵遞員的看法后,我們看看余秋雨先生所寫的郵遞員也就是信客的故事。
1、自由朗讀課文,找出生字詞,并給文章的四個部分各寫一個小標題。
生字詞:克扣 接濟 唏噓 稀罕 噩耗 呵斥 詰問 焦灼 伎倆 顛沛 吊唁文縐縐
窮愁潦倒 風塵苦旅 雞零狗碎 低眉順眼 連聲諾諾 生死禍福
文章結構:信客當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樣做信客的---信客為什么不做信客了---信客為什么當教師、校長也是好樣的`
2、閱讀課文一遍后,文中的信客給你怎樣的印象呢?可以用形容詞來描述一下嗎?
任勞任怨 待人寬容 善良厚道 恪盡職守 有才干
3、結合課后練習第一大題的3個小問題,再次仔細閱讀課文,然后分小組討論,看看文中主要寫了信客的哪些故事,各個故事又體現信客怎樣的為人呢?
任勞任怨:代讀寫書信幫忙料理鄉(xiāng)人后事、安撫死者家屬
待人寬容:遭別人懷疑、遭同鄉(xiāng)誣稱為小偷仍不計較
恪盡職守:前后當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 當教師、校長同樣受到贊譽
4、在信客的這么多的故事中,哪個最讓你感動呢?并說說原因。
5、解答課后的練習
三、小結
回顧文中信客的故事和他的為人,如果讓你在信客的墓碑上寫碑文,你回用一句怎樣的話來寫呢?
板書設計:
信客當信客的原因---信客是怎樣做信客的---信客為什么不做信客了
任勞任怨:代讀寫書信 幫忙料理鄉(xiāng)人后事、安撫死者家屬
待人寬容:遭別人懷疑、遭同鄉(xiāng)誣稱為小偷仍不計較
恪盡職守:前后當了三十年的信客
有才干: 當佬都同樣受到贊譽
第 二 課 時
一、感受信客的品格和精神。
二、完成課后習題。
三、拓展延伸。
板書設計:
信 客
信客信客就在一個信字-----誠信無私
終年跋涉,非常辛苦-----任勞任怨
收入微薄,生活貧窮-----待人寬容
教學后記:信客一文的學習,學生對信客的品質和精神都能能較好地體會,對文章的結構基本能把握,朗讀能力有提高。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2
【教學構想】
魯彥的《聽潮》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優(yōu)美散文,它著重從聽覺的角度,用文字來塑造聲音的形象,表現了大海落潮時靜態(tài)的“柔美”和漲潮時動態(tài)的“壯美”,謳歌了大海的偉大力量。表達了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對海潮進行了多層次、多角度的描寫。
本文無論是其結構設計,還是語言表達,無論是其題材的選取,還是其主題的開掘,都可謂是匠心獨具。對于八年級的學生而言,本文的語言極具吸引力。用評點批注法教學本課是比較合適的。
針對以上的分析,教學中擬采用以下方法:
首先,課前布置預習任務:
1、學生自主疏通、積累生字詞。
2、把文中你認為精妙的佳詞美句用筆圈、點、勾、畫出來。
3、發(fā)下關于《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第79――83頁的復印材料,并布置幾個小問題:
①小說中的“眉批”、“夾批”、“旁批”的說法究竟有哪些?你能全找出來嗎?
、谶@些文字是干什么用的?
其次,在誦讀課文的基礎上,形成對文章佳詞美句的評點。主要是從修辭手法、表達效果并結合對文章結構設計、文章主題深化等角度來展開。
再次,鼓勵學生質疑,師生共同整合出有價值的問題,然后一起解決問題。
最后,加強朗讀背誦,豐富積累,習得語感。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一、知識與能力
1、學習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多層次、多角度地描摹事物的方法。
2、學習本文運用文字描寫聲音的方法。
3、學會用“評點批注法”。
二、過程與方法
I、要求學生預習課文,疏通重點的詞句。
2、反復朗讀課文,在理解內容、品味語言的基礎上進行評點批注。
3、學習有表情地朗讀,注意重音、速度、節(jié)奏和語調。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領會作者通過描寫大海的雄壯美,來表達熱愛大海、熱愛生活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2、熏染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和不怕挫折、不斷進取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文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難點:品味文章的語言美、結構美和感情美。
【教學安排】兩課時
1、反復朗讀課文。
2、要求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字、詞、句圈點勾畫出來,進行點評。
3、運用“問題法”,來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學步驟]
一、導人新課
同學們,你們讀過《紅樓夢》嗎?(大部分人表示看過電視劇,少數人坦言讀過原著)你們可能或多或少了解一些吧!今天,讓我們來關注一下古人是怎樣解讀和評論《紅樓夢》的,好嗎?
投影呈現:《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第79――83頁內容。
請同學們歸納出“批本”中“批”的方式。前后四人小組可以合作交流,討論概括。
明確:有圈點、眉批、旁批、夾批。再引導學生了解“尾批”,并簡介評點手段的特點和具體功用。
同學們,今天讓我們來為《昕潮》大批點吧。首先,請大家自由讀課文,自主、合作解決生字、生詞。
二、初讀課文
(自主、合作,積累字詞)
1、掌握“欞、黯、瞼、汩、罅”等字的音形義。
窗欞líng云汀tīng眼瞼jiǎn芳醇chún
汩汩gǔ罅隙xiá嗥叫háo深諳ān
2、弄懂“觀光、領略、欣幸、芳醇、溺愛”等詞的語義。
三、再讀課文——眉批
1、請班上一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伴著輕音樂朗讀全文。
2、教師亮出幻燈片。
思考題:請以眉批的方式在課文的題目旁邊、正文以上的空間可寫出文章給你的整體感覺。
提示:從文章語言、結構、形象等任_方面來寫?梢韵却虿莞,用鉛筆寫在書上。
寫完后,前后四人小組互相交流一下。
明確:眉批
題目:為什么要以“聽潮”為題,而不以“看潮”為題?
文章以房中聽潮開始,以房中聽潮結尾,時間是在晚上。通篇大部分筆墨用文字塑造聲音的形象,故而日:“聽潮!
語言上:
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動,有美感。
②有很多動詞、形容詞用得恰到好處,使文章表達效果極佳,給人印象極深。
結構上:
、俸啙崱⑶逦。第一部分(1--4自然段),點出聽潮的時間、地點和潮來時的概況。
第二部分(5__2l自然段),描寫落潮、漲潮初起、漲潮達到高峰時的情景,對大海盡情贊美謳歌。
第三部分(最后一自然段),直抒胸臆,表達作者溺愛大海尤其是溺愛海潮的感情。
、谖恼乱苑恐新牫遍_始,以房中聽潮結尾。體現了文章巧妙的首尾呼應。
四、研讀課文——旁批、夾批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運用夾批、旁批的方法在文中圈點、批注出你認為好的地方。每人至少批點兩處。
個人批點完后,前后四人小組討論交流,然后舉薦組內代表發(fā)言。
明確:第一部分:
1、畫“—這是一間靠海灣的樓房,位置已經相當的好,還有一個露臺突出在海上,朝晚可以領略海景,盡夠欣幸了”。
夾批:“靠海灣”,因而有突出在海上的露臺,可見“位置已經相當的好”!俺砜梢灶I略海景”,并不是人人都能遇到這樣的好環(huán)境,故而聽潮人既感到高興,又感到幸運。
2、點、畫“每天潮來的時候,聽見海浪沖擊巖石的音響,看見空際細雨似的,朝霧似的,暮煙似的飛沫升落;有時它帶著腥氣,帶著咸味,一直沖進我們的窗欞,粘在我們的身上,潤濕著房中的一切”。
旁批:作者從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五個方面寫潮來時的聲音、形態(tài)、氣息、動作。句中用“細雨似的,朝霧似的,暮煙似的”對海浪沖擊巖石而濺起的飛沫作連比,寫出了海潮夢幻般的神奇,輕紗般的柔美。用“沖”、“粘”、“潤濕”三個動詞形象地寫出潮來時的動作,準確得體。
第二部分:
1、海睡圖。
、佼嫛霸谖覀兊哪_下,波浪輕輕吻著巖石,像蒙隴欲睡似的”。
夾批:一個“吻”字,寫出了海浪親昵溫柔的情態(tài)。
、诋嫛拔覀兊哪_下仿佛輕松起來,平靜地,寬廓地,帶著欣幸與希望,走上了那銀光的路,朝向紅玉的瓊臺走去”。
旁批:這是將視覺轉化為幻覺,透露了作者愉悅、欣幸的心情。
、埸c、畫“那聲音仿佛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溫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語那樣芳醇;低低地,輕輕地,像微風拂過琴弦;像落花飄在水上”。
夾批、旁批:這組比喻將聽覺轉化為視覺、觸覺和味覺,寫出了落潮時大海的靜柔、清麗。如:把海睡時聲音的低、輕,用“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種溫柔來作比,把海的沉吟與情人芳香純正的蜜語來作比,既有觸感,也有味覺,具體形象,真實可感!跋裎L拂過琴弦;像落花飄在水上”。兩個比喻極言海的沉吟低、輕、柔的特點,有一種如夢似幻的美感。這些句子,以形繪色,以形繪聲,細膩傳神,充滿柔情,讀來令人陶醉。
、墚嫛按笮〉膷u擁抱著,偎依著,山靜靜地恍惚入了夢鄉(xiāng)。星星在頭上眨著慵懶的眼瞼,也像要睡了”。
旁批:用島、山、星星的'入睡來襯托大海進入了夢鄉(xiāng)。
2、海醒圖。
①圈“遠寺的鐘聲突然驚醒了海的酣夢”。
夾批:這是過渡句,也是聯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漲的紐帶。
②畫“海自己醒了,喘著氣,轉側著,打著呵欠,伸著懶腰,抹著眼睛”。
夾批: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大海剛剛醒時的情態(tài)。
“喘、轉側、打呵欠、伸、抹”這一系列的動詞很形象地描繪出了海的動感。
③圈“狠狠的”、“用腳踢著”、“用手推著”和“用牙咬著”。
夾批:為了沖破島嶼的障礙,它“狠狠的用腳踢著,用手推著,用牙咬著”,把大海驚醒后向四周施展力量的神態(tài)寫得惟妙惟肖,展示出了大海粗獷、豪放的性格。
3、海怒圖。
①畫“音響就越大了。戰(zhàn)鼓聲,金鑼聲,吶喊聲,叫號聲,啼哭聲,馬蹄聲,車輪聲,機翼聲,摻雜在一起,像千軍萬馬混戰(zhàn)了起來”。
旁批:作者的想象馳騁千里,各種音響,各種動態(tài),像千軍萬馬的疆場,像你死我活的搏斗,血雨腥風,怒吼廝殺。
、谌Α隘偪瘛、“洶涌”、“吞沒”、“潑濺”、“響雷般的怒吼”等。
夾批:海浪的“瘋狂”、“洶涌”、“吞沒”了遠近大小島嶼,接著寫海浪“響雷般的怒吼”,將血腥的浪花“潑濺”到人們身上。這些充滿力度的詞語,描繪出了大海勇猛無畏的性格。
海潮激起心潮,作者由此發(fā)出“這樣偉大的樂章!海的美就在這里”的由衷贊嘆。至此,全文主題得以升華。
五、課堂小結
在用評點批注的方法學習魯彥先生的名篇《聽潮》的過程當中,大家表現很積極,發(fā)言很踴躍,而且說得也不錯。希望大家再接再厲。
六、布置作業(yè)
1、請同學們在課后依照這節(jié)課所學的方法,繼續(xù)評點和批注課文的剩余部分。
2、背誦精彩段落:6—17自然段。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在第一課時結束之前,可以布置學生自練的作業(yè)。不過,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第二課時要對這一作業(yè)給予適當的檢查。一來看看學生做的情況,二來使學生課上課下都在想著、說著且用著評點批注教學法,這樣可以使這_方法的效果更加顯著。在夾批和旁批時,以夾批細品,以旁批小結,使之既不至于過于分散,又不至于過于籠統(tǒng)。)
第二課時
一、齊讀課文
檢查作業(yè)情況。
二、交流作業(yè)
三、再讀課文——尾批
請同學們繼續(xù)評點和批注課文。
明確:第三部分:
1、畫“我喜歡海,溺愛著海,尤其是潮來的時候”;“……聽著外面隱約的海潮音,也覺得滿意,算是盡夠欣幸了”。
尾批: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溺愛大海尤其是溺愛海潮的思想感情。
2、文末:
尾批:總結作者描寫聲音的方法。一是從感覺的角度,重在寫視覺和聽覺;二是比喻、擬人和排比等修辭方法的巧妙運用;三是妙用“掀”、“沖”、“吞沒”等動詞。
(朗讀有利于評點批注,評點批注又反過來促進朗讀。學生在朗讀與評點批注中,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反復咀嚼、思考,能夠有所發(fā)現、有所質疑和有所創(chuàng)造。)
四、回讀課文
師生質疑、探究,然后共同整合出有價值的問題。
問題呈現:
1、作者為什么把大海比喻成“偉大的樂章”?
提示:1928年,魯彥到南京政府宣傳從事世界語翻譯工作,對于蔣介石的種種倒行逆施,十分不滿,他將“蔡公時慘案”一事如實地向世界作了報道,被撤了職。1929年夏來到上海,這年,他和夫人到浙江普陀山度暑假。魯彥正是帶著由于時勢變化而產生的不同尋常的心情來到這里的,面對著澎湃的海潮,耳為所感,心為所動,海潮與心潮并起發(fā)出了震撼心靈的最強音:“這樣偉大的樂章,海的美就在這里!”反映了作者渴望戰(zhàn)斗以及對幸福生活、對美好未來的追求。
2、一切景語皆情語。在魯彥的筆下,無論是海睡還是海醒、海怒,都充滿了美的色彩,這字里行間里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提示:作者認為海潮無論是兇猛的來時,還是平靜的去時,都是“一樣的美”。這反映了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對人生的熱愛與追求,對戰(zhàn)斗的渴望的思想感情,是作者追求進步思想境界的具體體現。
(以上兩個問題與文章主旨聯系得很緊?梢姡诔浞制肺墩Z言的基礎上,學生們能夠直奔主題而設疑。“疑”是開啟思維大門的鑰匙。設疑貴在巧,巧在以疑誘發(fā)、點撥和引爆眾人的思維。教師可借此疑來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連貫性、發(fā)散性、創(chuàng)新性和凝聚性;疑亦貴精,精在突出課文的重點、難點和特點,在這三點上教師可引導學生疑深、疑透、疑廣。精巧設疑,是為了引思、引議、提出思考題后組織學生展開自由討論。學生在探討時,既有冷靜思考,又有熱烈爭論,使課堂呈現出既輕松活潑又鎮(zhèn)定有序的良好狀態(tài)。學生們互相啟發(fā)、互相補充、互相修正,活躍了課堂,也激活了思維。)
五、總結課文
我們運用“評點批注法”,對文章的佳詞妙語進行了精彩的評點,相信大家都有很大的收獲。今天,我們透過優(yōu)美的語言,讀懂了魯彥先生的情懷:熱愛大海,不僅僅是因為大海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更主要的原因是大海對于歷經坎坷的他來說,就像神奇莫測的人生,領略大海就是領略人生,熱愛大海就是熱愛人生。
六、布置課外作業(yè)
請寫一篇200字左右的學習小結(或心得)。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3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借助注釋了解課文內容。
2、朗讀,散讀,理解品位文章主旨。
難點:多音字的朗讀,難句理解。
重點:朗讀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8),字子才,號簡齋、隨園主人,清朝錢塘(今浙江杭州)人,著名詩人。乾隆時考中進士,曾任江寧(今江蘇江寧)等地知縣。辭官后居住在南京小倉山,筑隨園,生活華奢。他的詩風格清新靈巧,大都描寫日常生活。著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子不語》等。
。2)作品簡介
1.內容:這篇“說”就青年黃允修向作者借書一事發(fā)表議論,提出“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勉勵青年人努力為自己創(chuàng)造學習條件,奮發(fā)向學。
2.“說”:是古代一種文體,可以發(fā)表議論,也可以記事,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
二、掌握字詞,借助注釋理解句意
1.注音
摩mó俟sì輒zhé俸fèng度膅uǐ
2.詞句補釋
書非借不能讀:書不是借來的就不會好好地讀。
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不是那人自己的物品而勉強從別人那里借到。夫人,那人。指向別人借書的人。夫,音fú。強假,勉強借來。
惴惴焉摩玩之不巳:忐忑不安地將它玩弄不止。惴惴,音zhuìzhuì,惴惴不安、提心吊膽,憂懼的樣子。摩玩,摩挲(suō)玩弄,撫弄。
必高束焉,庋藏焉:一定捆起來掛在高處,收藏起來。“高”形容詞作“束”的狀語,“在高處”。庋,音guǐ,置放;收藏。
姑俟異日觀:姑且等到日后再來看吧。姑,姑且、且。俟,音sì,等候、等待。異日,日后、將來。
故有所覽輒省記:(因為迫切地要讀書,又得不到書)所以(凡是)有看過的就記在心里。有所覽,有看到的。輒,就。省記,記在心里。省,音xǐng,明白。
俸去書來,落落大滿:薪俸花掉了,書籍買來了,(屋里)到處都堆放滿了。落落,堆集的樣子。俸,指官俸,做官的俸祿。
素鐔灰絲時蒙卷軸:白色的蠹魚和蟲絲常常沾滿了書卷。素鐔,指書里的`蠹蟲;医z,指蟲絲。
今黃生貧類予:如今黃生像我(以前)一樣貧窮。類,似,像。
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只是我把自己的書拿出來同別人共用,這和張氏吝惜自己的書(不借給別人)好象不大相同。惟,只是。公,動詞,同別人共用。吝書,舍不得(把)書(借給別人)。
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既然如此,那么我是實在不幸而遇到張(這樣的吝嗇鬼)。然而,既然這樣,那么……。固,本來、誠然、實在。
3.辨音
、偌伲辏楱7欠蛉酥锒鴱娂傺桑辏楱ぜ倨
、谑。頶故有所覽輒省記shěng節(jié)省
、郏辏酲#罘恚辏酲ぃ钏冂喕医z時蒙卷軸
4.辨義
子不聞藏書者乎你
子孫棄者無論焉兒子、兒輩
然天子讀者有幾然而
非獨書為然這樣
非獨書為然是
若業(yè)為
吾所有被
為一說作、寫
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接著,這以后
然則予固不幸而遇張乎這樣說來,那么
非夫人之物而強假焉表強調語氣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地
子孫棄者無論焉表感嘆語氣
必高束焉指代書,也可理解為表感嘆語氣授以書而告之曰代指黃生
吾不得而見之矣代指書
少時之歲月的
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獨立性
三.讀課文
1.讀課文,領悟語旨。
、偕⒆x課文,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②抽查誦讀情況,重在指導讀出語氣。
、垲I悟文旨——論述借來的書才能認真讀的道理以勉勵黃生勤奮讀書。
2.讀課文,體會語脈。
、偈锥伍_門見山,結尾簡明扼要,前呼后應,點明寫本文的緣由。
、谥虚g三段論述“書非借不能讀”的道理,結構嚴密,層次清晰。首先列舉藏有書者不讀書的例子,再以生動的筆法描繪讀自己書和讀借來的書的兩種不同心理,論述“書非借不能讀”的道理。最后以自己親身的經歷和體會,印記“書非借不能讀”的道理。
四布置作業(yè):
將文中加點詞的練習做在練習本上。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就課文內容質疑。體會文章中心。
2、理解文章觀點,背誦課文,并能夠領會學習本文的現實意義。
一.讀課文,品味語詞。
、俚诙沃袃蓚反問句語氣和作用,如將它們改為陳述句,效果有何區(qū)別?
、凇叭桓毁F人讀書者有幾?”與“天下物皆然”中的“然”詞義相同否?是否都應重讀。
、邸岸枫费赡ν嬷灰选币痪渲腥サ簟般枫费伞比绾?“摩玩”一詞表達什么感情?
④“然后嘆借者之用心專,而少時之歲月為可惜也!本渲小皣@”與“惜”的含義分別是什么?為什么而“嘆”?為什么而“惜”?這句話表達作者什么感情?
⑤“然則予因不幸而遇張乎,生因幸而遇予乎?”中“然則”一詞刪去有什么不好?
⑥為了論證中心論點,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作了對比,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4.讀課文,感受語情。
重在體會作者運用多種句式來加強語氣,表達情感的作用以及形象化語言的感染力,與作者情感達到共鳴。
因課時有限,背誦可放在課外。因議論文的背誦較記敘文背誦難度更大,教師應作必要的指導。可采用線索記憶法或分層消化法進行記誦。
二、本文的結構層次
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就黃生借書一事,提出“書非借不能讀”的觀點,接著用擺事實、作類比等方法,列舉藏書不讀書的情形進行論證。首句是統(tǒng)領句,指明以下的話是對黃生說的。
第二部分(第3段)寫自己年幼時和做官以后的切身體會,再次說明“書非借不能讀”,這是用談體會的方法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證。
第三部分(第4段)拿黃生與自己相對比,向黃生提出希望,勉勵黃生珍惜有利條件,勤奮讀書。
第四部分(第5段)照應開頭“授以書而告之”,結束全文,進一步表示對黃生的期望。
三、質疑討論。理解中心。
1.找出課文中形象表現借書讀書專心、困難的句子,以及有書讀時懶散的情況的句子,并說說這樣寫的作用。
A“往借,不與,歸而形諸夢”“故有所覽輒省記”
寫了年輕時候借書困難,用心之專。
B“素蠅灰絲時蒙卷軸”
與前句對比,寫出了不求進取的懶散狀態(tài)。
2.課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書非借不能讀也”。
3.根據中心論點,我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自己不必存書,只有借書才能“讀書也必!蹦?
作者寫作文的另一個重要意圖,在于借“書非借不讀也”的觀點予以發(fā)揮,否定那種耽于安逸、不思進取的行為,勉勵青年們正視客觀困難,創(chuàng)造條件,在逆境中奮發(fā)進取。
4!胺仟殨鵀槿,天下物皆然”的意義?作用?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14
在過去的9年里,科學家們一直對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一個新觀點爭論不休,這個問題最終也許會得到解決。
1980年,曾經有報道說,在一個6500萬年前形成的沉積物薄層中,發(fā)現了稀有金屬銥,它的含量異常豐富。一些人認為,這可能是由于一個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擊地球的結果。這種撞擊也許深入到了地殼內部,引起火山噴發(fā),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許多塵埃進入了平流層中,結果造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陽光無法抵達地球表面。這也許是導致包括所有恐龍在內的許多地球生物滅絕的原因。
毫無疑問,6500萬年前地球上曾有過一次“大滅絕”,發(fā)生過一次“大劫難”。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認為這是由巨大撞擊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經歷了一個火山爆發(fā)期,許多火山大致同時噴發(fā),那么也能造成一個足以使生物大量滅絕的巨大災難。
因此,目前存在兩種對立的理論,即“撞擊說”和“火山說”。
這不僅僅是一個學術問題,因為我們將來也許還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大災難(萬一哪天某個星體要撞擊地球,我們也許會知道如何來避免這種撞擊)。我們需要盡可能多地了解這種事件所產生的影響,希望將來一旦面臨這種事件,我們可以采取某種應急措施。
6.給加點的字注音。
潮汐 ( )大劫難( )
7.這段文字說明的對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樣的說明順序?
8.給這段文字劃分層次,并概括層意。
、佗冖邰堍
9.②③④段文字說明了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有兩條:①;②,其依據分別是什么?
10.第④段文字中引號的作用是,第⑤段文字中括號的作用是。
11.第②段文字中加點的“可能”“也許”能否刪去?為什么?
12.第③段文字運用了說明方法,主要是說明。
三、寫作
13.“不同科學領域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個科學領域的新發(fā)現肯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边@段話對你有什么啟發(fā)?你能從自己的學習或生活經驗中舉一兩個例子來闡述這一觀點嗎?寫一篇300字的短文。
加入初二學習小組更多超值免費資料不容錯過!
參考答案:
一、1.háichánchúzhězhòusùtúnqī
2.大陸漂移假說外星撞擊導致恐龍滅絕得出的結論
3.然而由于所以從而
4.介詞副詞代詞名詞副詞介詞
5.好吃,告訴我們;不好吃,告訴大家。
二、(一)6.xījié
7.造成恐龍滅絕的原因邏輯順序
8.①‖②③④‖⑤層意略
9.①由于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對地球的撞擊②地球經歷了一個火山爆發(fā)期,許多大火山同時噴發(fā)造成恐龍滅絕撞擊說火山說
10.特定稱謂解釋說明
11.不能刪去。這兩個詞表示推測,在沒有確鑿的事實進行科學的說明之前,只能用“可能”、“也許”。
12.舉例子并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以為恐龍的滅絕是由巨大撞擊引起的
13.舉例要緊扣這句話且有代表性。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06-14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25
語文八年級上冊《背影》教案12-29
教案八年級語文上冊人教版09-30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精)06-14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12-07
八年級上冊語文《蟬》教案12-25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1-04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集合)06-14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最新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