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导航,欧美日本中文,黄色在线观看网站永久免费乱码,chinese国产在线视频,亚洲欧洲第一视频,天天做人人爱夜夜爽2020毛片,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网站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4-10-20 15:50:58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集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集合)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70~72頁。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結合創(chuàng)設的具體情境和直觀操作進一步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激發(fā)問題的探究意識。

  3、情感態(tài)度。

  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數(shù)學過程,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一個整體可以由許多個體組成,會用分數(shù)表示整體的一部分,進一步理解分數(shù)的意義。

  難點:利用分數(shù)表示由許多個體組成的整體中的一份或若干份。

  教具準備

  小紅花7朵,餅圖1張,多媒體課件一套。每人準備紅、黃、藍色彩筆各1支,活動報告1份,小正方形9個,餅圖1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喜歡過生日嗎?

  生:喜歡。

  師:今天是鹿弟弟的生日。我們一起看看鹿媽媽是怎樣給鹿弟弟過生日的。

  課件出示:鹿媽媽給鹿弟弟過生日的情境,鹿媽媽先端上一張餅,四個鹿姐姐和鹿弟弟互相謙讓誰也不搶著吃,最后還是聰明的鹿弟弟想出了分餅的辦法。

  師:同學們,你們猜它想的什么辦法?

  生:我猜它把這張餅平均分成了5份,每只小鹿吃其中的1份。

  師:那鹿弟弟是怎么想的呢?

  電腦出示鹿弟弟將餅平均分成5份的過程。學生的眼神由好奇到欣喜,他們?yōu)樽约汉吐沟艿艿囊庖姴恢\而合感到高興。

  師:鹿弟弟和同學們想的一樣,大家都滿意地吃到了餅,接著又發(fā)生了什么呢?

  課件出示:鹿媽媽再次端出剛恪好的一大摞餅,鹿弟弟感到為難。

  師:怎么第一次分餅那么容易,而這次就有些為難了呢?

  生:學生不約而同地說太多了!“

  師:剛才分的是一張餅,分一張餅用分數(shù)表示我們學過嗎?﹙上節(jié)課學的)現(xiàn)在要分的還是一張餅嗎?(不是﹚那是多少?學生用不同的詞語描繪著”一摞餅、一些餅、一堆餅、一打餅……“。

  師:分這一摞餅怎樣用分數(shù)表示呢?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分一分﹙二﹚”。(板書:分一分﹙二))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情境,引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通過兩次分餅這一新舊知識的對比,引出學習任務,毫無雕琢之感,使學生自然地進入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去。

  二、解決問題,探求新知。

  ﹙一﹚探究分餅問題。

  課件展示:把一摞餅展開變成5張。

  師:這5張餅平均分給5只小鹿,每只小鹿能得到這些餅的幾分之幾呢?下面請同學們親自動手去分一分。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匯報結果。

  生:我把這5張餅平均分給5只小鹿,每只小鹿得1張餅。﹙同學們點頭表示贊同)

  師:好,1張是這些餅的幾分之幾?(1/5﹚還是這一張餅的1/5嗎?(不是﹚那是誰的1/5﹙是這5張餅的1/5﹚。

  師:你們會寫嗎?

  設計意圖:在師生的問答交流中,加深學生對群體的認識。在寫分數(shù)的過程中復習分數(shù)的寫法,分子分母的名稱及各自表示的意思。

  師:那么1/5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把這些5張餅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這些餅的1/5。

  師:1只小鹿吃了這些餅的(1/5﹚,那么2只小鹿吃了這些餅的幾分之幾呢?(2/5﹚誰的2/5?2/5是什么意思?

  師:2/5里有幾個1/5呀?

  學生邊說教師邊配合電腦演示數(shù)的過程:1個2/5,2個1/5。

  師:3只小鹿分到了這些餅的幾分之幾?(3/5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左邊同學當老師,右邊同學說一說,如果他說對了就點點頭,如果需要糾正就悄悄地告訴他。﹚

  師:4只鹿吃了多少?﹙4/5﹚4/5的意思是什么?右邊同學當老師,左邊同學說一說。

  師:還剩多少?1/5把剩下的1/5給鹿弟弟,到現(xiàn)在它們一共吃了這些餅的幾分之幾?(5/5﹚吃了5/5也就是吃了多少?

  學生異口同聲:所有的餅。

  設計意圖:把5張餅平均分成5份,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講并不難,而理解將群體平均分如何用分數(shù)表示以及對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應該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在學生充分經歷了分餅過程的基礎上,請學生依次說一說一只小鹿、兩只小鹿直到五只小鹿分到了這些餅的幾分之幾,學生結合分餅的結果,依次說出了1/5、2/5、3/5、4/5……重點研討了每個分數(shù)表示的意思。教師在學生說的過程中強調了是五張餅而不是一張餅的五分之幾,使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了要分的是一個群體,突出了教學的重點。

  師:你們想想第一次分餅和第二次分餅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次分的是1張餅,第二次分的是5張餅。

  生:第一次得到的是1塊餅,第二次得到的是1張餅。

  師追問:為什么第一次只得到一塊,而第二次卻得到一張呢?

  生:這是因為兩次餅的張數(shù)不同。

  師進一步追問:那怎么都能用分數(shù)表示呢?

  生:不管是分一張餅還是分幾張餅都是把它們平均分成了五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幾份,所以都可以用分數(shù)表示。

  師:那么鹿弟弟覺得第二次分餅比第一次分餅難,難在哪?是難在它不會平均嗎?(學生搖頭﹚那是難在哪呢?

  生:難在這餅一多,它就不會把分得的結果用分數(shù)表示了。

  師:同學們,你們真是太棒了!你們善于觀察和思考,能夠在分餅這樣極其平常的生活小事中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問題,這是一種多么好的學習習慣!

  師:同學們表現(xiàn)得這么好,我要發(fā)獎了,老師決定把這1朵花獎給發(fā)言積極的同學。先獎給誰呢?

  話音剛落,大家異口同聲地喊出了剛剛發(fā)言的那個女生的名字。師:你是個善于觀察,愛動腦筋的孩子,老師決定獎給你這些花的1/7。誰來給她頒獎?

  學生高舉著自己的小手,老師請了一位胖乎乎的小男孩,他從7朵花中小心翼翼地取下了一朵。

  師:這么多花你怎么才取一朵呀?

  生:您不是說取這些花的1/7嗎?

  師:1/7就取一朵?

  生:1/7就是把這7朵花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1份,就是一朵花呀?

  師:同學們,你們看他也很了不起,學過的知識馬上就能靈活運用。

  小男孩滿臉嚴肅,鄭重地給同學頒獎。大家用羨慕的目光注視著,全班同學報以熱烈的掌聲。

  設計意圖:在這里安排頒獎的環(huán)節(jié),得到花的同學為自己的突出表現(xiàn)感到驕傲,頒獎的同學為自己能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感到高興,智慧花始終激勵著同學們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學習活動,幾朵普通的小紅花起到了評價和鞏固所學知識的雙重作用。

  ﹙二﹚數(shù)學活動。

  師:剛才我們幫助小鹿解決了問題,下面給同學們一些時間,通過自己的活動,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寫出自己認為正確的分數(shù),好嗎?

  師:拿出老師課前發(fā)的一張活動報告﹙如下圖)和一個裝有9個小正方形的小信封。請同學們給這9個小正方形分別涂上紅、黃、藍3種不同的顏色,每種顏色的個數(shù)不限,你們可以先商量一下再涂色,涂完后把這9個小正方形擺在這個圓圈(活動報告中的'集合圈)里,然后認真思考填寫下面的活動報告,填完以后可以再說說你們寫的分數(shù)的意思是什么。

  活動報告:

  教師說的過程中,屏幕同步顯示“涂色、擺放、填寫、交流”,學生每一步操作目的明確,指向清晰。

  小組合作:各小組分工明確,各司其職,三人每人負責一種顏色,還有一人負責填寫活動報告,交流的氣氛非常熱烈。

  設計意圖:這里沒有指定涂色個數(shù),孩子們想出了多種不同的涂色方案,他們的思維在交流和碰撞中不時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學生真正成為了知識的探究者。

  學生在充分交流后,個個舉著小手期待著能代表自己的小組進行匯報,我在充分了解了學生涂色方案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先請涂色個數(shù)分別為1、4、4的小組,被叫到的同學自豪地走到投影儀前宣讀他的活動報告。

  大家認真傾聽著,仔細看著這個同學的活動報告,念完后他就把目光轉向了我,期待著我的評判,我示意他征求同學的意見。

  師:這幾個分數(shù)的意思你都清楚嗎?(他點頭示意)那么把機會給大家,我們請同學說說好嗎?好,你來提問,我這有8張書簽,如果他們的回答你滿意就送給他一張,如果不太滿意可以請其他同學給他補充或糾正,把書簽送給那個聽得特別認真的同學。

  設計意圖:在生生的相互交流中,再次鞏固了分數(shù)的意義,同時有意識地培養(yǎng)了學生認真傾聽他人發(fā)言的好習慣。

  師對提問的同學說:你表現(xiàn)得非常棒!老師決定把剩下的書簽都送給你。

  師:老師原來有幾張書簽?你給了同學多少?你有多少?他們得到了所有書簽的幾分之幾?你得到了所有書簽的幾分之幾?你們誰得的多?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的巧妙設計看似獎勵,卻又在獎勵中挖掘了新資源,一物多用,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在不經意間將知識進行了拓展、延伸。

  師:其他組看看你們的活動報告,還有和他們組不一樣的分數(shù)嗎?教師有意識地請上兩組同學,他們每種顏色都涂了3個,在兩位同學念完活動報告以后,引導學生觀察“你們看他們兩人的活動報告,每種顏色的個數(shù)﹙相同),可寫的分數(shù)卻(不一樣),一個是﹙3/9﹚,一個是﹙1/3﹚,他們到底誰寫的對?”

  填3/9的同學馬上站出來自信地說:我覺得我們組填得對,3/9表示把這些正方形平均分成﹙9份),每種顏色是9份中的﹙3份)。

  另一個同學不服氣地爭辯:老師,我覺得我寫得也對,我把每種顏色看成一組,一共三組,每種顏色是三組中的一組,所以可以用1/3表示。

  生:我知道他的意思了,大家看,1/3就表示把這些正方形平均分成﹙3份),每種顏色是這3份中的(1份),所以用1/3表示。

  這時課件展示:將9個正方形按不同顏色平均分成3份,圈出了其中1份。

  ﹙孩子們興奮地叫道“哦,原來是這樣”,“這么簡單,我怎么沒想到!保

  師:由此我們也可以想到,分數(shù)與平均分的份數(shù)和取得的份數(shù)有關系嗎?(有)

  ﹙這時教師及時獎勵給了兩位同學剩下6朵花的1/3,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設計意圖:這一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動手操作、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學生在這一系列操作活動中,運用了自己的智慧,進一步理解了分數(shù)的意義。

  三、鞏固新知,拓展應用。

  師:鹿弟弟過完生日覺得自己長大了,它在家里收集了一些信息,提出了幾個問題請同學們回答,你們愿意試試嗎?(愿意)

  花瓶中有1朵紅花,4朵黃花,鹿弟弟:紅花占這些花的幾分之幾?

  再添1朵紅花,現(xiàn)在紅花占這些花的幾分之幾?

  2個紅蘋果,6個青蘋果,鹿弟弟:紅蘋果占這些蘋果的幾分之幾?青蘋果占所有蘋果的幾分之幾?

  糖罐中有12塊糖,鹿弟弟:你能圈出這些糖的3/4嗎?

  師:鹿弟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它善于觀察,在自己的家里找到了分數(shù),提出了問題。同學們,你們能在我們的教室里找到分數(shù)或者也和鹿弟弟一樣提一些問題請同學們回嗎?

  ﹙學生結合教室中的資源,爭先恐后地說著自己發(fā)現(xiàn)的分數(shù))

  師:看來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都能找到分數(shù)。

  小游戲:猜多少。

  A、B兩個盒子里都放著橡皮(數(shù)量不同),請上兩位同學各自拿出自己盒子橡皮數(shù)的+后,讓同學猜“他們手里的橡皮是否一樣多?”進而引發(fā)思考,“都是1/2,為什么不一樣?”,“為什么都用1/2表示?”

  ﹙適時獎勵剩下4朵小紅花的1/2﹚

  師:最后還剩兩朵小紅花獎勵給誰呢?

  ﹙學生爭搶著“我要,我要……”)

  師:你們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言,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參與整個學習活動,給老師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決定把最后這兩朵小紅花獎勵給全班同學。

  設計意圖:再次為學生提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實際問題的機會,達到及時鞏固,將知識學活、用活的目的。同時使學生學會從數(shù)學的角度觀察事物,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而體會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今天,同學們表現(xiàn)得真棒!想一想,學了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2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姓名筆劃數(shù)統(tǒng)計表每人一張。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平均數(shù)作為統(tǒng)計知識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常用的一種“特征數(shù)”。教材中所介紹的是一堂求算術平均數(shù)的課,從基礎知識來看,一是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二是掌握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前者屬于數(shù)學思想,后者屬于數(shù)學方法。對于本課我從統(tǒng)計的角度出發(fā),在考慮這節(jié)課“教什么”的問題時,根據教材特點,把教學目標定位為:重點教學平均數(shù)的意義,其次才是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在考慮“怎么教”的問題時,首先從學生方面考慮,因為知識并不能簡單地由教師傳授給學生,只能由每個學生依據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加以建構。再根據教材特點,我主要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深刻感悟平均數(shù)的意義,從而更好地掌握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并能靈活應用,解決實際問題。具體如下:

 。ㄒ唬┙虒W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經歷探索、思考、交流等數(shù)學過程理解平均數(shù)的實際意義,掌握平均數(shù)的特征,并且會運用平均數(shù)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讓學生探索平均數(shù)的求得方法的多樣性,能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選用方法進行解答,感受計算方法與策略的巧妙,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

  3、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ǘ┙虒W重點: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和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ㄈ┙虒W難點: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ㄒ唬﹦(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研究我們的姓名,誰愿意把自己的姓名向大家介紹介紹。(學生高聲的介紹自己的姓名)

  師:誰又能知道老師的姓名呢?

  學生說一說后,出示自己的姓名。

  師:能完成這表格嗎?(學生數(shù)一數(shù),完成表格)

  筆畫數(shù)

  師:能否把你自己的姓名與筆畫數(shù)也制成這樣的表格,比一比,看看誰制作的最漂亮。(學生動手制作表格)

  師巡視指導,搜集、選擇教學信息。學生完成后作簡單交流。

 。ǘ┙鉀Q問題,探索新知

  1、在解決問題中感知概念

  師:請觀察老師姓名的筆畫數(shù),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預設生(1)每個字筆畫數(shù)的多少?

 。2)比多少?

  (3)發(fā)現(xiàn)數(shù)字間的規(guī)律。

 。4)求總數(shù)?(師追問:你是怎樣算出來的?)

  師:知道了筆畫數(shù)的總數(shù),你現(xiàn)在又能解決什么問題?

  預設生:可以求出平均每個字的筆畫數(shù)。

  師:平均每個字的筆畫數(shù),你是怎么得來的?

  預設生(1)通過計算(7+5+9)÷3=7

 。2)通過移多補少得到。

  2、在對話交流中明晰概念

  師:胡老師的姓名平均筆畫數(shù)7畫,這又表示什么?

  預設生(1)表示胡必泛三個字筆畫數(shù)的平均水平。

 。2)表示老師姓名筆畫數(shù)的一般水平。

  師:那這7畫與胡必泛這三個字的筆畫數(shù)之間還有關系嗎?

 。▽W生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討論完畢,開始全班匯報交流。)

  預設生(1)有關系的,是他們的中間數(shù)。

 。2)平均筆畫數(shù)比筆畫最多的少一些,比筆畫最少的多一些。

 。3)平均筆畫數(shù)在筆畫最多的數(shù)字與筆畫最少的數(shù)字之間。

 。4)平均筆畫數(shù)就在這三個字筆畫數(shù)的中間位置。

  師:從同學們的發(fā)言中我發(fā)現(xiàn),平均筆畫數(shù)反映的既不是這三個字中筆畫最多的那個,也不是反映這三個字中筆畫最少的那個,而是處在最多和最少之間的平均水平。我們把7叫做胡老師姓名筆畫數(shù)的--平均數(shù)。(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們算出自己姓名的平均筆畫數(shù)。(師巡視指導,選擇、搜集有價值的信息。)

  師生交流計算的方法與結果。

  3、在比較應用中深化概念

  出示教師巡視時搜集的三個學生的姓名筆畫數(shù)統(tǒng)計表。(一學生姓名兩個字,一學生姓名三個字,一學生姓名四個字。)

  師:比較他們姓名中每個字的筆畫數(shù),你有什么方法?

  預設生(1)比筆畫數(shù)的總數(shù)。

 。2)比平均筆畫數(shù)。

 。ㄗ寣W生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后組織全班匯報交流。)

  預設生(1)比總數(shù)好比,能夠很清楚明了的知道誰的姓名筆畫數(shù)多,誰的'姓名筆畫數(shù)少。

 。2)比平均數(shù)公平,因為他們三個人的姓名字數(shù)不一樣多,分別是2個、3個和4個,比總數(shù)的話字數(shù)越多,筆畫數(shù)相對就會多起來,這不公平,而平均數(shù)卻能反映每個字筆畫數(shù)的總體情況,與字數(shù)的多少無關,這就比較公平合理。

  學生運用平均數(shù)進行比較,然后組織交流。

  師:比完后你有什么感想?(生回答略)

  師:假如用這三個字姓名的筆畫數(shù)與胡老師的姓名筆畫數(shù)相比,那又可以怎么比呢?

  預設生:既可以用平均數(shù)來比,也可以用總數(shù)來比。

  師:同學們做得很好,在比較時考慮到了字數(shù)的多少,公平與否。

  出示(1)文成縣實驗小學四年級平均每班有學生56人。

  (2)四(3)班上學期期末考試數(shù)學平均分是81分。

  師:你猜這些數(shù)據是怎么得來的,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處?

 。▽W生小組討論,然后全班匯報交流。)

  預設生(1)56是四年級總人數(shù)除以班級數(shù)得來的,表示四年級每班人數(shù)的平均水平,不一定每班就是56人,但可以預測每班的大致人數(shù)。

  (2)略

 。ㄈ﹪L試解題,自主歸納

  師出示例題:

  有一個籃球隊的5個同學,身高分別是148厘米、142厘米、139厘米、141厘米、140厘米。他們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

  師:誰來估計一下這個小組的平均身高大約是多少?并說說你的理由。

  預設生的估計數(shù)在139--148之間,如果超出這個范圍,則要組織討論所猜的數(shù)值為什么不可能,從而加深對平均數(shù)概念的理解。

  學生列式計算,教師巡視指導。選一個學生板書列式,(148+142+139+141+140)÷5

  師:你們知道這位同學是怎么想的嗎?

  預設生:我先求出這個小組5位同學的身高和,然后除以小組人數(shù)。

  學生計算,注重計算方法的選擇。然后交流。

  師:大家能不能總結一下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個人先想一想,然后小組內交流。

 。▽W生小組合作,交流看法,教師參與討論。)

  學生匯報后,教師簡單小結求平均數(shù)的一般方法,總數(shù)÷份數(shù)=平均數(shù)。同時說明有時也可以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shù),對計算答案的過程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在此暫時不作總結提升,留待練習課中予以落實。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并能記住各月的天數(shù)。

  數(shù)學思考: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時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與主動探究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協(xié)助學生記憶各月份的天數(shù)。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件東西,請同學們猜一猜是什么東西?

  1、課件出示:

  一物生來真稀奇,身穿三百六十五件衣;每天給它脫一件,脫到年底剩張皮。“日歷”出示某年日歷。

  2、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學習、生活了一天,就在日歷上撕下一頁。一天也叫做一日。

  說著,教師隨手板書:“日”字。

 。2)從1月1日開始,到撕下1月31日這一頁,要經過多長時間?

  學生答問后,教師板書:“月”字。

 。3)當我們撕下這本日歷的最后一頁,經過了多長時間?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年”字。

  揭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年月日的有關知識。年、月、日和我們已經學過的'時、分、秒,都是常用的時間單位。時、分、秒是表示時間較短的單位,年、月、日是表示時間較長的單位。

  二、探究新知:

  師:人一生下來,就與時間相伴,伴我們終老一生,在我們生活的這段時間里,經歷了許許多多非常有意義事件,并使我們永遠記住了這些日子。

  1、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課件依次出示開國大典、申奧成功、植樹節(jié)、慶六一情景圖學生觀察并回答。呈現(xiàn)出的是什么情景?這些情景發(fā)生在什么時間?

  2、你還知道哪些有意義的日子?

  如:教師節(jié)是幾月幾日?,香港回歸是哪一年?我的生日是什么時間?等,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再匯報。

  3、認識年歷

 。1)課件出示20xx年年歷。及問題。

  引導學生學著看年歷,在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

  回答問題:一年有幾個月?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二月有幾天?一年有多少天?

  板書:1年:12個月。

  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7個)大月

  30天:四、六、九、十一(4個)小月。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4

  教學時間:總第1課時

  第一單元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課題:口算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及估算方法。

  2.在具體的情境中,運用口算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3.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識,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口算練習。學生計算,匯報交流。二、交流共享1.教學例1。

 。1)出示教材第1頁例1(2)探究算法。

  提問:如何算出10盒有多少個?把算法說給同桌聽一聽。全班交流。(3)試一試。師小結:整十數(shù)乘整十數(shù),只要把0前面的數(shù)相乘,再在乘得的積的末尾添上兩個0即可。

  2.教學例2。

  (1)出示教材第2頁例2。指名讀出例題表格中的數(shù)據。

  師小結:有的比30千克少一些,有的比30千克多一些。每袋蒜頭都差不多重,而且每袋大約重30千克。

 。2)完成教材第3頁“想想做做”第5題。

  集體交流,指出: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估算,分別把兩個乘數(shù)看作與它們接近的整十數(shù)來計算。

  三、反饋完善

  完成教材第2頁“想想做做”第1題。

  四、反思總結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時間:總第2課時

  課題: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筆算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會筆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會用交換乘數(shù)位置的方法驗算乘法。2.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增強自主探究的意識。教學重點: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筆算方法。教學過程:一、談話引入

  口算。7×8+3=6×6+4=5×9+7=2.用豎式計算。23×3=21×2=32×4=指名板演,其余學生獨立完成,指名說一說筆算過程。二、交流共享1.教學例3。

 。1)出示教材第3頁例3主題圖。提出問題:從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2)估算。

  提問:誰能估算一下大約需要多少個?你是怎樣估算的?(3)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學生獨立思考,嘗試解決,教師適時指導有困難的學生。組織小組交流。(4)歸納總結。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頁“想想做做”第1題。

  學生先獨立計算,然后交流匯報,教師展示一些典型的錯例,組織討論,糾正錯誤。提問:通過計算你認為應該注意什么?

  學生各自觀察題目,找到錯誤原因,在小組內交流。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教學時間:總第3課時

  課題: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的筆算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的筆算方法。2.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知識的應用價值,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經歷稍復雜的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進位)的.筆算方法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二、交流共享

  1.出示教材第5頁例4。

  提問:每箱迷你南瓜24個,53箱一共有多少個?該怎樣列式?追問:誰能說一說這個算式是什么意思?2.探究算法。

  引導學生通過計算發(fā)現(xiàn):和之前不同的是,計算時每一個乘數(shù)乘兩位數(shù)所得的積都要進位。

  引導思考:我們在前面學習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要進位時,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引導學生回憶“乘積滿幾十,就要向前一位進幾”的算法。

  3.歸納小結。

  4.檢驗算式。學生用豎式計算得出53×24=1272。完成后,讓學生先說一說具體的計算過程,再集體訂正。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6頁“想想做做”第1題、第2題。

  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并驗算。教師巡視,指名板演,集體交流。2.完成教材第6頁“想想做做”第3題、第4題。讓學生作出合理的假設,再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教學時間:總第4課時

  課題:練習一第4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進行筆算,會用調換乘數(shù)的位置的方法來驗算乘法。2.體會數(shù)學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法。教學過程:一、知識再現(xiàn)

  1.完成教材第7頁“練習一”第1題第2題。

  出示題目,全班分為四組,每組計算兩題,學生獨立完成。評講:計算的正確率和驗算的方法.

  二、基本練習

  1.完成教材第7頁“練習一”第3題。

  讓學生先閱讀表格,明確題意,再獨立填寫表格。

  評講:怎樣填出“一共的枝數(shù)”,請歸納出本題的數(shù)量關系。2.完成教材第7頁“練習一”第4題、第5題、第6題、第7題。讓學生先讀題,說說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三、綜合練習

  完成教材第8頁“練習一”第8題、第9題、第10題。讓學生獨立解決,集體交流,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四、反思總結

  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了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誰能說說筆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時,要注意什么?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5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的含義,理解簡單的小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一位小數(shù)加、減法。

  (二)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經歷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和知識的遷移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簡單的小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掌握計算方法,會正確計算一位小數(shù)加、減法。

  教學難點:理解簡單的小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

  出示計算題

  師:你是怎樣計算的.?整數(shù)加、減法的豎式計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豎式計算整數(shù)加、減法時要注意:相同數(shù)位要對齊;加法

  中,哪一位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減法中,哪一位不夠減

  要從前一位退“1”。

  今天我們學習簡單的小數(shù)加減。板書課題:簡單的小數(shù)加減

  2.探究新知

  課件出示圖片

  觀察圖片里,你從中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有意義的數(shù)學問題?

  指名回答。有選擇的板書:

  買一個轉筆刀和一枝沒有橡皮的鉛筆,一共要多少元?

  一個轉筆刀比一枝沒有橡皮的鉛筆貴多少元?

  師:你會解決這些問題嗎?怎樣列式?

  買一個轉筆刀和一枝沒有橡皮的鉛筆,一共要多少元?指名說出自己的想法并列式。

  0.8元=8角

  0.6元=6角

  8角+6角=1元4角=1.4元

  一個轉筆刀比一枝沒有橡皮的鉛筆貴多少元?

  指名同學列式。

  不退位減法

  0.8元=8角

  0.6元=6角

  8角-6角=2角=0.2元

  “2”為什么要寫在這里?

  師再次板書把同學們的問題寫黑板上。

  講解退位減法

  師:問題是什么?你能用小數(shù)進行計算嗎?

  1.2-0.6=

  師:“2”減“6”不夠減怎么辦?

  附答案:

  1.2-0.6=0.6

  師:小數(shù)加、減法的豎式是怎樣計算的?

  小結:豎式計算小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時,先把各數(shù)的小數(shù)點對齊,再按照整數(shù)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得數(shù)里的小數(shù)點要和橫線上的小數(shù)點對齊。

  師:把你剛才提出的數(shù)學問題試著自己解答。

  學生分小組解答問題,教師巡視,重點指導。

  課件出示圖片

  師:看圖你能提出什么樣的問題?

  《腦筋大轉彎》比《校園科幻》便宜多少?

  小明帶著10元錢,這兩本書各買了一本,他帶的錢夠嗎?

  附答案:

  6.80-3.40=3.40(元)

  6.80+3.40=10.2(元)

  10.2﹥10

  他帶的錢不夠

  麗麗帶了10元錢想買兩種不同的飲料各一罐,還能剩下多少錢?

  3.6+2.8=6.4(元)

  10-6.4= 3.6(元)

  答:還能剩3.6元。

  師:小數(shù)加減法小數(shù)點對齊,相同數(shù)位也就對齊了。

  3.課堂練習

  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7.74-5.85= 9.35-4.74=

  38.63-3.42= 1.16+4.77=

  8.17-5.26= 2.26-0.86=

  4.93+4.75= 76.55+4.68=

  附答案:

  7.74-5.85= 13.59 9.35-4.74=10.09

  38.63-3.42=35.11 1.16+4.77=5.93

  8.17-5.26=2.91 2.26-0.86=1.4

  4.93+4.75=9.68 76.55+4.68=81.23

  課件出示圖片

  指名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師:回到家里讓自己的父母測量一下身高,回到學校和其他同學的身高作比較,誰比較高。

  4.鞏固提升

  課件出示圖片

  附答案:15.4+2.1+2.3=19.8(千克)19.8 ﹤20,所以不能一起坐船。

  師:你能提出什么的問題?

  玫瑰和康乃馨一共多少錢?

  玫瑰比康乃馨貴多少錢?

  ……

  附答案:2.2+0.6=2.8(元)2.2-0.8=1.4(元)

  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

  課件出示圖片

  兩件衣服一共多少錢?

  附答案:27.9+54.9=82.8(元)

  課后小結

  a提問: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

  b師生總結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6

  教學內容:教材21-22頁例1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除法筆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概括、推理能力。

  3、培養(yǎng)他們的算法思維。

  教學難點:正確確定商的位置。

  教具、學具準備:卡片、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用一張卡片分先后出示乘法和除法).

  先算上面的再算下面的題,并說明2個30是60,60里面有2個30,所以60除以30商2.通過這一練習為試商做準備。

  2.在下面的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30×(    )<200 40×(    )<270

  為了體現(xiàn)全體參與,可采取一人說得數(shù),其他同學判斷對錯的方法。

  3.計算下面各題,指名。

  計算后請板演的同學講一講計算過程。啟發(fā)小結,投影出示:一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的時候要看被除數(shù)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比除數(shù)小就看前兩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用求得的商和除數(shù)相乘.余數(shù)必須比除數(shù)小。

  二、探究新知

  剛才我們復習了一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這節(jié)課我們就在此基礎上繼續(xù)學習除數(shù)是整十數(shù)的筆算除法.(板書)

  (一)教學例1

  1、出示例題:

  舉重比賽前,小豬和小羊在稱體重。為什么要稱體重呢?

  小豬說我的體重是82千克,小羊說我的體重是30千克。

  那么小豬的體重比小羊的體重的幾倍多幾千克呢?

  怎么列式計算?

  列出算式:82除以30等于幾?

  2、質疑引起思考: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先看被除數(shù)的前一位,如果前一位比除數(shù)小,再看前兩位.除數(shù)是兩位的怎么看被除數(shù)呢?分組討論.

  引導學生明確:小胖的思路是:82里面有幾個30?那么82÷30,商是2。

  82÷30=2……22

  小巧的算法是:我用推算,8里面有幾個3?那么8÷3,商是2;82÷30,商是2。那么82÷30=2……22

  3、用整十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筆算。

  先試算,再進行交流,82除以30應該商幾?商寫在哪位上?想想2寫在那里?

  引導學生明確:8不夠除30,所以要把2寫在個位上。

  教師對齊被除數(shù)的個位商上2,完成計算。

  4、試一試: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訂正讓板演學生著重講一講商的位置和試商的方法.

  5、完成練一練:

  引導學生總結計算方法

  三、鞏固發(fā)展

  1.計算下列各題,指名板演,訂正時說說計算過程。

  36÷10=49÷20=250÷50=486÷60=

  2.練習

 。1)直接說出下列各題的商是幾?商在什么位置上?可采用各人搶答,集體判斷的方法。

 。2)在下面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20×(    )<81  50×(    )<180  30×(    )<96

  70×(    )<412  40×(    )<98  60×(    )<448

 。3)判斷下面各商是否合適?

  四、課堂小結:(略)

  五、布置作業(yè):

  檢測練習:書本P22

  97÷30 170÷30 252÷30

  課后反思: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知道長方形的周長一定,當長與寬相等時,面積最大。

  2、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思考以及師生間的交流,探究“長方形周長相等時,長、寬與面積之間的關系”。

  3、通過分類、觀察、驗證等各種形式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4、讓學生在動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探究長方形周長相等時,長、寬與面積之間的關系。

  難點:發(fā)現(xiàn)長方形周長一定,當長與寬相等時,面積最大。

  教學準備:火柴棒若干。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背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公式

  一、復習引入:

  1、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周長和面積,今天讓我們繼續(xù)來學習。

  (媒體出示圖形1)

  師:大家看,這個長方形是由幾根火柴棒圍成的?(出示一根火柴棒)

  為了學習方便,我們就把這根火柴棒看作1厘米,同學們手中的火柴棒我們也把它看作1厘米。

  師:那么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呢?(10cm)面積呢?(6c㎡)

  你是怎么想的?(出示網格圖)(6c㎡)

  2、(出示圖形2)

  這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10cm2)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網格圖)

  3、師:剛才這些圖形都是用火柴棒圍成的,那么你們想不想也用它來圍一圍圖形呢?下面請大家兩人合作,用12根火柴棒來圍出各種封閉圖形,圍出一種就在表1上記錄好有關的`數(shù)據。看看你能圍出幾種不同形狀的封閉圖形。

 。ū1)

  周長面積

  學生操作,全班交流(在黑板上拼圖形)(分左右,長方形和正方形放在左邊,其余放在右邊),請學生說說所拼圖形的面積。

  二、探究新知

  1、師:大家看,這些圖形都是用12根火柴棒圍成的,請你們仔細觀察一下,你們能發(fā)現(xiàn)什么秘密嗎?

  小結:

  發(fā)現(xiàn)1:周長相等,面積有大有小。

  2、師:我們再來看左邊,在這些長方形和正方形中,用同樣數(shù)量的火柴棒圍成的圖形,面積是否有大小?它們的大小規(guī)律是什么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

  出示課題:(誰圍出的面積最大)

  師:下面請同學們用14根火柴棒來圍不同形狀的長方形,圍一個就在表2上記錄它的相關數(shù)據?纯茨隳車鷰讉。(兩人合作)

 。ū2)

  長寬周長面積

  全班交流(請學生上來圍),說說面積是多少。

  師:請大家再來觀察一下表中數(shù)據,你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嗎?

  同樣的周長,面積為什么會逐漸增大呢?長、寬和面積之間有什么規(guī)律嗎?

 。▽捴鸫卧黾1,長逐次減少1)

  發(fā)現(xiàn)2:周長相等時,長、寬數(shù)據越接近,面積就越大。

  請學生再觀察黑板上的圖,圖形越窄,面積越小。

  三、操作驗證

  師:用14根小棒圍出的圖形有這樣的特點,那么再多些小棒圍出的圖形是不是也有這些特點呢?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否適用于所有的圖形呢?

  請學生用16根小棒操作驗證,在表3上做好記錄。

  (表3)

  長寬周長面積

 。▽W生交流)

  發(fā)現(xiàn)3:周長相等時,長、寬相等,正方形面積最大。

  四、實踐應用

  1、用24米的木柵欄圍出一個花壇,要使花壇面積最大,怎么圍?面積是多少?(圍成什么圖形?為什么?)

  2、用24米的木柵欄利用兩面墻圍出一個花壇,要使花壇面積最大,怎么圍?面積是多少?(利用兩面墻是什么意思?)

  3、用24米的木柵欄利用一面墻圍出一個花壇,要使花壇面積最大,怎么圍?面積是多少?

  五、總結

  今天我們學了什么?

  六、檢測目標練習:

 。1)一根長24厘米的銅絲,可以圍成多少種不同的長方形?求出它們的周長和面積。

  (2)一個長方形客廳寬5米,長8米,現(xiàn)在鋪邊長是5分米地磚,至少需要買地磚多少塊?

  七、板書設計:

  誰圍成的面積最大

  周長相等,面積有大有小。

  周長相等時,長、寬數(shù)據越接近,面積就越大。

  周長相等時,長、寬相等,正方形面積最大。

  八、教學效果反饋: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8

  教材分析

  “元、角、分與小數(shù)”單元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shù)。教材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學習小數(shù)及其簡單加減運算的初步知識。選擇“元、角、分”這樣一個情境讓學生學習小數(shù),首先是由于學生對于小數(shù)認識的最直接經驗來自價格;其次,結合購物情境學習小數(shù),可以突出“元、角、分”與小數(shù)的密切聯(lián)系,有助于學生對小數(shù)的理解,并滲透了解決問題的要求。另外,教材這樣安排也為以后學習小數(shù)提供了一個直觀、具體的模型。所以在實際教學時,注意本單元小數(shù)的學習不要脫離這一背景。

  本單元安排了“買文具”“貨比三家”“買書”和“寄書”等具體情境,目的是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fā),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體會小數(shù)及其加減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內容,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體會小數(shù)的特征,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shù)。

  2、經歷比較商品單價的過程,學會比較簡單小數(shù)的大小。

  3、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一位小數(shù)的加減計算。

  4、會運用小數(shù)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解決相關的一些簡單問題,與同伴交流,感受小數(shù)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緊密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

  首先,讀懂商品標價牌是購物必需的知識技能。會用元、角、分說明用小數(shù)表示的商品價格,是理解小數(shù)意義的一個標志。認、讀、寫小數(shù)的學習過程,都是以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為背景,并在具體情境中進行的。

  2、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貨比三家”,放手讓學生想辦法獨立去解決“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的問題,并進行交流,與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教師切忌包辦代替,把某一種策略歸納為知識點灌輸給學生,禁錮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獨特的見解或質疑;對學生的各種策略的評價,要有助于他們提高對策略的選擇與合理優(yōu)化的自我意識。

  3、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學習加減法計算結合起來

  這不僅是因為計算是手段,解決問題是目的,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更能使學生體會學習計算的必要性;而且也是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的有效途徑。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shù)加法是結合“買書”的情境進行的,在討論小數(shù)加法的多種算法的過程中,揭示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單位(數(shù)位)的數(shù)才能相加。這也是理解小數(shù)相加時為什么小數(shù)點要對齊的根據。學生只要理解了這一點,就打通了把整數(shù)加減法的經驗向小數(shù)加減法遷移的大道。

  4、逐步擴大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買書”一課,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側重理解小數(shù)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凹臅币徽n則可以讓學生獨立探索,因為學生學過整數(shù)加減法,已經具有了處理進位退位問題的經驗,又初步理解了小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所以“寄書”這一課可以提供給學生更大的獨立性與自主性。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9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三年級上冊)》“有余數(shù)的除法”例1,例2。

  教學目標

  1、利用學生已有知識,教學豎式計算表內除法,掌握除法豎式中的各部分含義。

  2、認識余數(shù),知道余數(shù)的含義。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

  4、經歷發(fā)現(xiàn)知識的.過程,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并從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

  教學重點:能正確地將表內除法列成豎式來計算和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

  教具、學具:小方塊。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老師說算式,學生搶答。

  54÷6= 42÷6=72÷9=

  2、最大能填幾?

 。ǎ4<25 ()×7<60 ()×4<10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0

  教學導航:

  【教學內容】

  搭配(2)(教材第102頁及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掌握尋找簡單事件的組合數(shù)并用符號表示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養(yǎng)成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2.讓學生經歷從眾多表示組合的方法中,體驗數(shù)學方法的多樣化和最優(yōu)化。

  3.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知識,培養(yǎng)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有序地找出簡單事件的排列數(shù)。

  教學過程:

  【新課講授】

  1.(課件出示)同學們,元旦快要到了,小紅代表我們學校去參加縣里面舉辦的跳棋比賽?墒,小紅遇到了麻煩事,為穿哪套衣服而煩惱,她左選右選,還是拿不定主意,同學們你能幫幫小紅嗎?

  2.(屏幕顯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兩條裙子、一條褲子)哪位同學能來介紹一下小紅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

  你會建議小紅穿哪套衣服呢?(學生自由說,請學生說)

  3.你們提到了這么多的穿法,同學們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的話,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學生思考)

  此時,不少同學心里已經有了想法,我們不妨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都有怎樣的搭配方法?

  同時思考:怎樣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4.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5.匯報。(找學生來回答他們的搭配過程)

  (1)先選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別與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種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別與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種不同的穿法,有2個3種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種不同的穿法。

  (2)先選下衣,一件下衣分別與兩件上衣搭配,有2種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個2種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種不同穿法。

  請同學們回顧剛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數(shù)量和下衣的數(shù)量與有多少種搭配之間有什么關系?(學生思考回答)2×3=6(種)。(板書)

  6.同學們真棒,剛才老師還給你們留了一個問題,我們在搭配的時候怎樣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學生回答)

  剛才我們通過小組討論,觀察得出來共有6種不同的搭配方法,現(xiàn)在請同學們把學具卡片拿出來,現(xiàn)在我們有一張圖,在一幅圖中怎樣表示出不同的搭配呢?(用連線)想一想連線時應注意什么?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學生回答完再課件演示)

  7.同學們,其實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走進了數(shù)學廣角,剛才你們?yōu)樾〖t搭配衣服,就是運用了我們數(shù)學廣角的'知識——搭配(板書課題)。

  通過有順序的搭配可以為我們解決許多生活中的問題,同學們可要做個有心人,說不定你還能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解決更多的數(shù)學問題呢?

  剛才同學們?yōu)樾〖t搭配的衣服,每一套她都非常喜歡,老師代表小紅謝謝你們,選好了衣服,小紅該吃早餐了,她又拿不定主意了,你能再幫她一次嗎?(生答)(課件出示)

  同學們請看屏幕,早餐里都有哪些飲料和點心?(生答)

  如果飲料和點心各選擇一種,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呢?

  (1)下面以小組為單位,用我們剛剛學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來。學生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匯報。(教師強調,按一定的順序搭配)謝謝同學們的熱情幫助,為小紅解決了這么多問題,下面我們來放松一下,一起到公園里看看吧。ㄕn件出示)

  請看屏幕,公園里都有哪些景色?(生答:有猴山,百鳥園,數(shù)學樂園)

  再仔細看看從猴山到百鳥園可以怎樣走?從百鳥園到數(shù)學樂園呢?我要從猴山先到百鳥園再到數(shù)學樂園呢?一共有幾種走法?

  (1)先自己標一標。

  (2)交流匯報。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們表現(xiàn)的太優(yōu)秀了,請把你們的另一個學具拿出來,拉一拉,看看還能組成哪些兩位數(shù)?記下來,也可以把數(shù)字換掉拉一拉。

  【課堂作業(yè)】

  教材第102頁“做一做”。

  【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后作業(yè)】

  1.教材第104頁“練習二十二”第4、6題。

  2.完成《典中點》中本課時的練習。

  教學板書

  2×3=6(種)

  按一定的順序搭配,就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

  教學反思:

  搭配這個知識學生比較熟練,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比較緊密,如何培養(yǎng)學生有順序的搭配是這節(jié)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節(jié)課力爭從兩個方面進行教學重難點突破:一是教學生首位固定法;二是教學生連線法。在教學時關鍵是讓學生體會和感悟這兩種方法的作用,既方便快捷又避免遺漏。體會越深,前后感悟越矛盾,學生就能更深刻的掌握這個知識點。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1

  教學內容:書本P23-25整合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掌握運用“四舍”的方法把除數(shù)看成整十數(shù)來試商.

  (二)使學生初步掌握調商的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除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用“四舍”法看作整十數(shù)試商的兩位數(shù)除法.

  難點:初步掌握調商的方法.

  一、復習準備:

  1、口算:32×4= 17×3= 18×4= 29×5= 63×3=

  目的:

 。1)口算時要從個位乘起

 。2)注意進位

  2、說說下面括號里最大能填幾?

  (1)20×()< 84 (3)50×( )< 420

  (2)40×( )< 310 (4)70×( )< 628

  目的:通過說說怎樣想的?生:想84里有幾個20?算8÷2商4

  復習首位試商的方法。

  3、在下面的括號里填上“>”或“<”

  54×8( )430 29×4( )120

  72×4( )280 43×6( )260

  二、比較、探究

  (一)第一種情況:看小

  1、列豎式計算:

 。1)296÷30=

 。2)296÷20=

  目的:通過豎式計算,比較不同點。復習除法方法:

  除數(shù)是兩位數(shù)的除法,用被除數(shù)的前兩位去除,夠除的.,商就寫在第二位上,不夠除的,就用被除數(shù)的前三位除,商就寫在第三位上。

  做除法確定商的位置:想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商是幾位數(shù)?

 。2)確定商是幾?竅門:首位試商

  2、引入:改變296÷30為296÷32

  小組學習:討論試商時我們可以怎樣想?

  生:

 。1)前兩位不夠除,看前三位,商在個位,商是一位數(shù)。

 。2)想29÷3

  師:為什么這樣想呢?對,我們在試商時又要看十位上的數(shù),又要看個位上的數(shù),比較麻煩,因此我們把32看成30。也就是首位試商。

  3、練一練:

 。1)下列各題中,可以把除數(shù)看成幾十來試商,商是幾?

  生:看成20,想5除以2商2

 。2)完整計算第2題

 。ǘ┑诙N情況:看大

  1、想一想:296÷39該怎樣看?怎樣想呢?

  2、試一試:1人板演,其余做在本子上。

  3、練一練:268÷58

 。ㄈ⿲⒎椒ㄒ话慊

  師:我們在試商時一般情況下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但也不是絕對的,要根據題目實際情況仔細計算。

  思考:155÷52可以怎樣看?怎樣想?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三、練習鞏固

  1、不用豎式計算,很快說出下面各題商是幾?

  2、學校買來160盆花,放在大禮堂28盆。剩下的花分給22個班,平均每班分到幾盆?

  四、總結:今天學到了什么本領?

  五、作業(yè):書本P23(4道題)

  練習冊:P18

  課后反思: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2

  教學內容:教材第4頁例2及練習一第2題。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在圖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關系,并集體交流,使學生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2.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教學重難點: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教具準備:掛圖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入情境

  復習四個方向,請學生介紹學校四個方向的建筑物。

  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學校,可以使用校園示意圖。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出示第4頁彩圖。

  1.這些小朋友正在繪制示意圖,看過他們的情況你能說出繪制校園示意圖時要畫上哪些內容嗎?

  2.生繪制校園示意圖。

  3.小組交流展示。

  4.看第4頁彩圖,說說怎樣畫更簡便、更清楚?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6頁第2題彩圖。

  這是小明的房間,你能幫他介紹一下四面的擺設嗎?

  2.一人說房間的`陳設,一人繪制出平面示意圖。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

  3.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把有關方向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學會了繪制簡單的平面示意圖。課后請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一張標準的校園示意圖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看看,向他們介紹我們的校園。

  板書設計:

  繪制平面圖

  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3

  教材簡析:

  這部分內容主要教學兩位數(shù)乘法的估算,并進一步練習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例題首先引導學生探索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不同的估算方法,并通過與筆算出的精確結果進行比較,提高對估算價值的認識。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1.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在積極參與和合作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估算,并且能夠說明估算的思路,能正確地進行估算練習。 2.進一步練習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提高計算能力。

  過程與方法:1.給學生創(chuàng)設主動探索估算知識的空間,培養(yǎng)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能運用乘法估算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 2.體驗解決問題的多樣性,發(fā)展實踐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在數(shù)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 2.讓學生體會到估算的必要,提高對估算的應用價值的認識,增強學生學好估算的信心。教學重點:掌握基本的'估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40×20 30×50 60×30 47×23

  二、談話引入新課

  星期六王老師帶兒子去奶牛場參觀,遇到了一些數(shù)學問題,你們想不想一起來探索?

  三、探索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估算方法

  1、出示例題圖,分析題意,列出算式: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照這樣計算,42頭奶牛一天大約可擠奶多少千克呢?你會列式嗎?能說說你為什么這樣列式嗎?板書:29×42

  2、探索估算方法

 。1)這道題能直接口算嗎,那我們可以先做什么?(估算)

 。2)對,我們可以先估計一下結果大概是多少?先自己獨立思考1分鐘,你能想出幾種估算方法?

  (3)梳理思路,合作交流師:剛才很多同學不止用一種方法估算出了結果,接下來,請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下面開始交流。

  (4)整理成果,全班匯報,可能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A、把29看成是30,把42看成是40,因為30乘40得1200,所以29乘42得數(shù)大約是1200(在1200左右)(適時提問:為什么說是1200左右)

  B、把29看成是20,把42看成是40,因為20乘40得800,所以29乘42得數(shù)比800多。(適時提問:為什么比800多)

  C、把29看成是30,把42看成是50,因為30乘50得1500,所以29乘42得數(shù)比1500少。(適時提問:為什么比1500少)……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并講評:

  在一個乘法算式里,一個乘數(shù)變大,另一個乘數(shù)也變大,結果會怎么樣?(變大)指方法(3)說:所以這個1500是偏大了的。

  在一個乘法算式里,一個乘數(shù)變小,另一個乘數(shù)也變小,結果會怎么樣?(變小)指方法(2)說:所以這個800是偏小了的。

  一個乘法算式里,一個乘數(shù)變大,另一個乘數(shù)變小,結果會怎么樣?(還是蠻接近的)指方法(1)說:所以這個1200是較接近的。

  我們可以把這些估算的方法起一個名字:A:中間估;B:小估;C:大估。

  根據剛才的估算,我們可以說積比800多,也可以說積比1500少,我們還可以說積在1200左右,都是可以的。積比800多,比1500少,也可以說成積在800到1500之間。機動:補充:我們還可以就把29看成30,42不變,那這樣得到的結果是1260;同樣還可以把42看成40,29不變,這樣得到的結果是1160;積應該在1160到1260之間。比較一下,與前面估計的范圍相比,這次估得怎么樣?(更準確一些)

  (5)在這么多估算方法中,你喜歡那種方法?為什么?

  3、筆算:估算只能確定積大概在什么范圍之內,要想得到精確值,我們還得列豎式筆算,誰來試一試?指名學生板演,其余人在隨堂練習本上計算。你認為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你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需要提問的嗎?指筆算的結果問:這個結果與我們估算的范圍一致嗎?完成板書,寫單位和答句。

  三、練習

  1、算一算,比一比,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34×58 68×35 50×30 40×60 70×40

  先口算每組的第一題和第三題,再筆算第二題。

  問47×23的積與剛才兩題的積之間有什么關系?為什么這么說?

 。ㄐ〗Y:把兩個乘數(shù)分別看作與它們最接近的整十數(shù),估算的結果會準確一些。)

  2、你能用線連一連嗎?

  24×53得數(shù)比1800大,比2800小

  37×65得數(shù)比3500大,比4800小

  28×32得數(shù)比1000大,比1800小

  76×59得數(shù)比600大,比1200小

  3、想想做做第4題。

  4、三種價錢的籃球:48元、38元、28元。帶了1000元,買24個同樣的籃球,他可能買了哪種籃球?

  問:讀完題,你首先考慮的是什么問題?(24個籃球的價錢不能超過1000元。)估算一下,最貴的48元乘24結果大約是多少?能買嗎?再估38元的,乘24結果大約是多少?能買嗎?單價是28元的要不要再像剛才那樣估一估?為什么?那會不會單價38元的和28元的籃球都買一些呢?為什么?(同樣)

  四、總結評價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嗎?(板書課題:乘法估算)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教學教材三年級下冊第51~52。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認識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并知道它們實際的大小。

  2、數(shù)學思考與問題解決。

  經歷用不同的單位測量同一平面等活動,體驗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建立面積單位的空間觀念。

  3、情感態(tài)度。

  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在探究活動中感受數(shù)學的實用價值,獲得成就感。

  重點難點

  重點:結合具體的測量活動,體會統(tǒng)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難點:認識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積單位。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各一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正方形紙片各一個,每兩人一把剪刀。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組織抽紙涂色比賽:教師為學生準備大小各異、形狀不同的紙放在信封中,當學生代表抽出紙片并髙高舉起示意時,學生們的反應可能是截然相反的,抽到大紙片的一方感情激憤認為這樣不公平,而抽到小紙片的一方則興高采烈。

  為什么不公平?(引導學生說出紙的面積的大小不同)

  設計意圖:教師通過游戲讓學生初步感受什么是面積,并對面積的大小有初步的感知,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認識面積單位。

  1、計算課本的面積。

  師:剛才大家認為不公平,是因為面積的大小不一樣。現(xiàn)在同學們看我們的數(shù)學課本,它們的大小應該一樣吧?

  生:一樣。

  師:現(xiàn)在我們用畫方格的辦法,看看課本的面積有多大。

  生:用方格衡量課本面積。

  師:說說你們畫的課本有多少個方格?

  生1:12個。

  生2:14個。

  師:為什么畫出的格數(shù)不一樣呢?

  生:方格大小不一樣。

  師:要是我們規(guī)定的方格大小一樣,是不是大家畫出的格數(shù)就一樣了呢?

  生:那樣就會一樣。

  師:看來,為了計算面積的大小,需要我們統(tǒng)一面積單位。

  2、認識面積單位。

  認識1平方厘米。

  師:大家能畫出一個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嗎?

  生:能。(畫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

  生:大家畫的這樣大的正方形面積,就是一平方厘米。

  師:我想量一量這個文具盒蓋的面積,大家?guī)屠蠋熛胂朐撨x用哪個面積單位呢?

  生:1平方厘米。

  師:請大家從你的桌上找出1平方厘米的紙片。

  師:誰知道多大的面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

  生: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平方厘米,記作1 cm2﹙板書:1平方厘米,記作1cm2﹚。

  師:你還能從哪里找到1平方厘米?

  學生匯報:大拇指的.指甲蓋、教室開關的按鈕……

  認識1平方分米。

  師:1平方厘米的面積比較小,我們計算面積還需要比較大的單位。同學們再畫一個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

  生:(畫正方形)。

  師:這樣大的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平方分米。

  師: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取出那張藍色的正方形紙片。先用尺子量出它的邊長是多少分米,再用手摸摸這個面的大小。學生認真地用尺子量邊長,然后用手觸摸這個正方形的面。

  師:同學們剛才摸的這個面的大小就是1平方分米,記作1 dm2﹙板書:1平方分米,記作1 dm2﹚。

  請同學們想一想,你見過哪些物體的面大約是1平方分米?學生舉生活中的例子。

  多媒體展示1平方分米的物體的面:粉筆盒的蓋、連環(huán)畫的封面、同學的手掌、練習本的一半、電表的玻璃蓋……

  設計意圖:通過列舉生活中1平方分米的面積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1平方分米的印象,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師:請同學們把手中1平方分米的藍色正方形放回學具袋中。閉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該有多大,再伸出手比劃一下,1平方分米是多大。

  學生閉眼想后,和同桌一起伸手比劃1平方分米的大小。

  師:請同學們拿出剪刀,在白紙上剪出面積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注意:請不要拿出袋里的藍色正方形紙片去比,也不要用尺1子去量。(不到1分,學生就剪出了他們心中的1平方分米。)

  師:請大家從學具袋里再拿出那張藍色正方形紙片與你剪么樣?

  生:

  師:同學們,你們對自己剪出來的作品滿意嗎?

  生:……

  師:好,請大家還是按照上次的要求,再剪一次吧!

  學生都非常投人地開始思量怎樣剪得更準確。他們剪得比上次更認真、更專注,花的時間比上次也要長。當老師再次讓他們拿出學具袋里標準的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比一比時,盡管還是有點誤差,可是他們那稚嫩的臉上已經充滿了愉悅和自豪。

  師:下面請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紙片,四人一組用它量一量一張課桌的面有多大﹙分組測量)。

  師:哪一組來說說呢?你們又是怎樣量的?

  學生分組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兩次剪1平方分米的紙片,強化學生對1平方分米的記憶,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認識平方米。

  師:你們的辦法真好,很巧妙。下面請大家用這個1平方分米的紙片來量一量我們這個教室的地面有多大。

  學生紛紛蹲下身。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產生學習平方米這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不一會兒學生就紛紛說:老師,我想要個大點的紙片來量,這個太小了。

  師:大點的紙片到底是多大呢?

  生:1平方米。

  師:你是怎么知道平方米這個面積單位的呢?

  生1:我從書上知道的。

  生2:是爸爸給我講的。

  師:誰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呢?

  同學們匯報自己對1平方米的表象認識。

  師: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就是1平方米,記作1㎡﹙板書:1平方米,記作1㎡﹚,下面請大家用手比劃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你見過身邊的哪些物體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米?

  學生匯報。

  多媒體展示1平方米的物體的面:一扇窗戶、大電視機的屏幕、黑板的一半……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1平方分米有它的局限性,1平方米是應需要而產生的。

  三、知識運用,解決問題

  修改小明的日記。

  今天是我的生日。晚上,媽媽到市場買了很多菜回來。其中有一條4厘米長的大魚和一只30平方厘米高的雞我特別喜歡。媽媽開始忙著為我們做飯。不一會兒,飯菜都做好了。這時爸爸也回來了。我就忙著把這些菜都端到1平方分米高的桌子上。開始吃飯了,我拿起20米長的筷子夾起魚頭,放到大約2平方米大的碗里,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吃飽了,我就開始做作業(yè)。作業(yè)做完了,時間也不早了。我來到了我那10平方分米大的臥室,躺到3平方厘米長的床上準備睡覺。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5

  一、導入新課

  學習指導

  2分鐘

  出示課件同學們陽光體育活動照片,并談談自己的愛好。

  師:我們班的學生都喜歡哪項活動呢?

  學生猜測,意見不一。

  學生討論

  通過圖片展示、談話,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探索,構建新知

  學生自主探究

  10—15分鐘

  1、復習與鋪墊。

  (1)選擇適當?shù)姆椒ㄊ占瘮?shù)據。

  師:在這六項活動中,現(xiàn)在想又快有清楚的知道我們班的學生最喜歡哪項活動,我們該采取什么方式進行調查呢?每位學生只能選一項活動。

  集體討論后共同決定采用男、女生分開統(tǒng)計的方法,老師協(xié)助學生現(xiàn)場組織,并進行統(tǒng)計。

 。2)完成數(shù)據收集與整理。

 。3)分析數(shù)據

  師:從兩張表統(tǒng)計的數(shù)據中,你獲得了什么信息?

  學生對表中的數(shù)據進行分析。

  2、比較與體驗

 。1)師:這兩張表有什么共同之處?

  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兩張表格統(tǒng)計的項目相同,但是統(tǒng)計的對象不同,數(shù)據也不同。

  (2)制造沖突。

  師提出一些需要對比數(shù)據的問題讓學生回答。

  師:男生喜歡跳繩的人數(shù)比女生多還是少?

  學生回答(略)

  師:男生喜歡足球的人數(shù)比女生多還是少?

  學生回答(略)

  師:解答上面的問題,同學們覺得方便嗎?

  生:兩張統(tǒng)計表,比較起來有些麻煩,要是在一張表上就好了。

  師:那怎樣把這兩張表的內容編成一張表呢?請各學習小組議一議,將手中的兩張表折一折、拼一拼。

  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創(chuàng)造”統(tǒng)計表。

  學生介紹經驗:將女生的表折去標題和第一行,對準位置放在男生的表格下面;將人數(shù)欄分別改為“男生人數(shù)”和“女生人數(shù)”,將標題改為“男、女生最喜歡的陽光體育活動”。

  教師出示復式統(tǒng)計表。

  3、完善認知,揭題。

 。1)根據表格內容,引出“表頭”

 。2)引導比較:這張統(tǒng)計表與我們合并前的統(tǒng)計表有什么不同?

 。3)出示課題:復式統(tǒng)計表

  4、解讀信息,體驗優(yōu)點。

  出示問題,讓學生回答。讓學生體驗復式統(tǒng)計表在分析數(shù)據時便于比較和可整體把握的優(yōu)越性。

  (1)男生最喜歡的陽光體育活動是什么?女生呢?

  (2)男生喜歡哪項活動的人數(shù)最少?女生呢?

 。3)參加調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4)你對調查的結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議?

  師生配合調查班上學生參加陽光體育活動情況,并完成單式統(tǒng)計表。

  學生通過探討,對單式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等,親自制作復式統(tǒng)計表。

  學生介紹經驗。

  通過對復式統(tǒng)計表中數(shù)據的分析,讓學生體驗其優(yōu)點。

  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情景,讓學生熱情投入到單式統(tǒng)計表的完成中去。

  老師提醒學生,在統(tǒng)計過程中,“每人限選一種”,避免干擾因素的產生。

  選擇男女分開統(tǒng)計的方式,可以很自然的引出復式統(tǒng)計圖。因此,在教學中,分別按男、女生進行統(tǒng)計,利用兩張但是統(tǒng)計表呈現(xiàn)數(shù)據。

  首先,提出一個關鍵問題:“這兩張表有什么共同之處?”引發(fā)學生對兩個獨立的統(tǒng)計表進行比較。通過討論發(fā)現(xiàn)可以用更加簡潔的方式來表達。

  學生通過探討、操作等,逐步對兩個但是統(tǒng)計表進行合并,制作復式統(tǒng)計表。并體會復式統(tǒng)計表的'制作過程。

  呈現(xiàn)合并好的復式統(tǒng)計表,并提問:“這個表包含那幾項內容”?教師引導學生對復式統(tǒng)計表進行解讀。尤其對分欄格(表頭)進行詳細講解。

  在復式統(tǒng)計表下提出這幾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體現(xiàn)復式統(tǒng)計表的價值所在,使學生更好的體會復式統(tǒng)計表的優(yōu)越性,培養(yǎng)學生分析數(shù)據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當堂訓練

  8—10分鐘

  1、第38頁第一題。

  結合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有序的閱讀復式統(tǒng)計表,進一步體驗統(tǒng)計表的結構,體會表中所傳遞的信息

  2、第38頁第二題。

  引導學生根據兩個單式統(tǒng)計

  表完成復式統(tǒng)計表并對數(shù)據進行分析。

  進行數(shù)據分析,解決問題。

  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復式統(tǒng)計表,并進行數(shù)據分析。

  通過本環(huán)節(jié)的練習,提高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掌握水平,增強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

  四、回顧所學,積累經驗

  本課總結

  3—5分鐘

  1、談談收獲: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有什么收獲?

  2、說說作用:到目前為止,我們學了單式統(tǒng)計表和復式統(tǒng)計表。那么,你覺得什么時候用單式統(tǒng)計表,什么時候用復式統(tǒng)計表呢?

  3、課后拓展:讓學生統(tǒng)計四年級二班學生陽光體育活動開展情況。

  學生各抒己見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下冊蘇教版數(shù)學教案03-23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11-07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6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7

人教版下冊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02-16

三年級人教版下冊數(shù)學教案02-15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數(shù)學教案01-14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新版01-28

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優(yōu)]11-10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