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0篇(熱)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靵韰⒖冀贪甘窃趺磳懙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
教學內(nèi)容:
認識面積
教學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經(jīng)歷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兩個物品表面、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
2、認識面積的含義,探索、研究面積比較的多種方法。
3、積極參加觀察、比較、交流活動,愿意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認識面積的含義,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具、學具準備:長方形、正方形紙片、方格紙、硬幣、剪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師:游戲引入
〔設計意圖:以談話的形式導入,調(diào)動了學生的興趣,為下面的學習作好準備〕
二、動手實踐,感知面的概念
1、物體表面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鼓掌時兩手掌接觸的地方就是手掌的面,請你摸摸手掌表面在哪了?
師:誰來演示一下?好誰再來摸摸數(shù)學書的封面在哪了?
(讓學生演示)
師:好,現(xiàn)在請你摸一摸你鉛筆盒蓋的表面,再請你摸一摸你課桌的桌面在哪了?
(讓學生充分的感受物體的表面)
師:剛剛我們摸了這么多其實摸得都是什么?物體的表面。(板書:物體的表面)
2、封閉圖形,理解大小
師:好,老師給你們每個人都準備了一個圖形。請你用彩筆涂涂圖形的表面,男生給圖一涂色,女生給圖二涂色。現(xiàn)在開始!
師:誰能展示一下你涂的圖形?
(將男、女同學代表的圖形展示)
師:老師剛剛看到女生普遍涂得比較快,這是為什么啊?
生:因為圖形有大有小。(板書:圖形大小)
師:那物體表面呢?請你看看你鉛筆盒蓋的表面和課桌的表面。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物體表面也有大有小。
師:那如果老師把這條線去掉行嗎?你還能畫出這個圖形的面嗎?為什么?
師:也就是說這些圖形都是封閉圖形(板書:封閉圖形)
師:那好,我們把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這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要研究的內(nèi)容什么是面積。
(引出課題)
三、動手實踐,學會比較面積的多種方法
師:那么我們手掌表面的大小,其實就是手掌的什么?
師:現(xiàn)在請大家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師右手手掌的.面積比一比。誰能告訴大家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老師手掌的面積大
師:對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出來的(板書:看)
師:真棒!那如果你和同桌手掌面積比,你還看得出來嗎?
(請兩位同學舉起手來演示)
師:你們看得出來誰的手掌面積大嗎?
生:看不出來
師:那同桌之間想想辦法。
師:誰來和大家說說你們是怎么比的?
(讓學生上前演示)
師:哦,他們是把手掌怎么樣?(板書:重疊)最后你們得到的結論是什么呢?
師:好,老師現(xiàn)在手里有兩個圖形?一個是……?一個是……?你看得出來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嗎?那這樣重疊比呢?
師:那好我們就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這兩個圖形哪個的面積大,哪個的面積小!你們可以用手里的工具,也可以想其他的方法。以小組為單位,現(xiàn)在開始討論。
師:好,停!哪組同學向大家匯報一下你們組想到的辦法?(學生上前演示)
1、擺硬幣:你是用的什么來比的?大家看看他是用的硬幣的哪?
好,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大約相當于9個硬幣的面積之和。
那么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大約相當于10個硬幣的面積之和
好,那你得出的結論是什么?(長方形的面積比正方形的面積大)
2、拼擺法:用小正方形。
總結:通過我們同學自己的思考想出了這么多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真棒!那你現(xiàn)在知道什么是面積了嗎?你會不會比較面積的大小了呢?
師:那好,我們現(xiàn)在就一起來看一道題。
四、課堂練習,深化認知
1、說一說那個圖形的面積大,那個圖形的面積小?
2、下面方格中哪個圖形面積大?
3、在下面的方格中畫3個不同的圖形,使他們的面積都等于7個方格那么大。
我們畫的這三個圖形是面積相等,形狀不同的。
總結:所以我們就知道面積只與面的大小有關,與形狀無關。
4、哪個圖案的面積大?
板書:
什么是面積
物體的表面1、觀察法
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2、重疊法
封閉圖形3、數(shù)格子法
一、直接寫出得數(shù)。
12+45=63-28=15+40=28+41=
800+500=90-36=52-19=500+700=
6000-4000=1500-800=
二、填一填。
1、4個百和8個十合起來是(),25個十是()。
2、果園里有梨樹262棵,桃樹304棵,梨樹和桃樹一共大約()棵,梨樹比桃樹大約少()棵。
3、三年級有男生280人,女生300人,三年級一共有學生()人。
4、媽媽繳電費用去52元,繳水費用去86元,繳水費比繳電費多用去()元。
5、光明水果店上星期賣出420千克西瓜,這個星期賣出370千克西瓜,這兩個星期一共賣出()千克西瓜。
三、連一連。
430+400910-680
520-290270+560
300+290970-150
1000-180390+200
四、在○里填上“>”“<”或“=”。
450+530○980250-150○200
380+280○720530―210○290
1000-600○300620+270○670+220
五、列豎式計算。
250-120=540+180=
640-250=630+250=
720-170=420+370=
930-550=420+380=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2
【教學內(nèi)容】
筆算乘法(教材第46頁例1及“做一做”,第47頁練習十第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筆算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和口算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和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
2.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3.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初步理解和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掛圖
【情景導入】
1.計算。提問:用一位數(shù)乘多位數(shù),我們該怎樣計算?
小結:在計算一位數(shù)乘多位數(shù)時,用這個一位數(shù)依次去乘第一個因數(shù)的哪一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2.口算。
27×20 82×40 52×60 12×90 18×30 24×50 19×70 53×20提問:兩位數(shù)乘整十數(shù)你是怎樣口算的。
【新課講授】
1.談話導入: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廣泛的應用,但有時也需要我們計算出準確的結果。例如到商店里買東西,要付多少錢是不能估算的,不能給大概的錢,必須算出準確的結果,所以我們還必須掌握筆算乘法。
板書課題:筆算乘法(不進位)
2.出示教材第46頁的例題1。
(1)出示主體圖以及例題1:
王老師到書店買了一套書,共14本,王老師買了12套,一共買了多少本?
(2)分析: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要求一共買了多少本?該怎樣列式?
14×12(為什么用乘法計算?)
師:14乘2,我們已經(jīng)會算,14乘12我們還沒學過,這是用兩位數(shù)乘的乘法,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內(nèi)容。
提問:誰能把14乘12轉化成我們已學過的知識呢?以4人為一小組討論。
(3)匯報:一種方法可以把12本書分成10本和2本兩部分,我們可求出10本書多少錢,再求出2本書多少錢,然后把這兩部分的錢加起來就是王老師要付的錢。
板書:
師:剛才我們求一共買多少本書,計算時一共用了3個豎式,大家想一想,我們能不能把這3個豎式給并起來寫成一個豎式呢?
(4)講解14乘12豎式。
剛才我們是先算什么?怎樣算?教師講評時用紙把第二個因數(shù)十位上的“1”蓋住。那計算2乘1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2乘4表示8個一,再算2乘1表示2個十,合起來是28,在28的旁邊注明14×2的積)
此時,教師揭去蓋在第二個因數(shù)十位“1”的紙,并問: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樣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書一共多少錢,用10乘14,得140,在140的旁邊注明14×10的積)
教師對著豎式說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14就是用10乘14,先用10乘4得40,4要寫在十位上,個位寫0,再用10去乘1,得10,但這個1不是表示1個十,10乘1得到的10應該表示10個十,10個十就是100,所以這個1必須寫在百位上,因此,要在140的旁邊注明1×10的積。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書的錢和2本書的錢加起來,也就是把28和140加起來,得168)
說明:在把兩個乘積加起來的時候,個位上是計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為了簡便,這個零可以省略不寫。(邊說邊把0擦掉)
請一個同學復述一遍豎式計算的過程。
3.提問:這個豎式同前面的三個豎式有沒有聯(lián)系?哪種方法更簡便?
4.議一議:怎樣筆算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
5.引導小結,歸納筆算方法。
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用豎式計算時,先用第二個因數(shù)的個位上的數(shù)去乘第一個因數(shù)各數(shù)位上的數(shù),得數(shù)的末位和第二個因數(shù)的個位對齊;再用第二個因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去乘第一個因數(shù)各數(shù)位上的數(shù),得數(shù)的末位要和第二個因數(shù)的十位對齊,再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課堂作業(yè)】
1.完成教材第46頁的“做一做”。
(1)先看23×13,提問,兩個因數(shù)分別是多少?
(2)69是用哪位數(shù)與第一個因數(shù)相乘的積,下一步應該用哪位數(shù)去乘第一個因數(shù)?乘出的'積是多少?
(3)23乘13得多少?
(4)其余的題目獨立完成,要求列豎式,最后教師講評。 2.完成教材第47頁練習十第2題。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開展比賽:看誰算得對,算完后互相檢查計算的過程和結果,評一評,誰完成的最好。
3.完成教材第47頁練習十第1題。從題目中你知道哪些信息?(每排22個雞蛋,共13排)要求一共有多少個雞蛋,怎樣算呢?
指名說一說。
【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哪些收獲?
(教師強調(diào):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用豎式計算時,先分別用第二個因數(shù)的個位和十位分別同第一個因數(shù)相乘,乘得積的末位同第二個因數(shù)的數(shù)位對齊,再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課后作業(yè)】
1.完成教材第47頁“練習十”第3~5題。 2.完成《創(chuàng)優(yōu)作業(yè)100分》中本課時練習。
筆算乘法(不進位)
小結: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用豎式計算時,先分別用第二個因數(shù)的個位和十位分別同第一個因數(shù)相乘,乘得積的末位同第二個因數(shù)的數(shù)位對齊,再把兩次乘得的結果加起來。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在教學新知時,我首先讓學生重點分析情境圖,找出今天所要研究的數(shù)學問題并列出算式14×12,再讓學生利用剛剛學習的估算估一估大約需要多少錢,最后讓學生先獨立思考計算的方法,再在小組內(nèi)交流。通過交流,學生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口算方法,即14×10=140,14×2=28,140+28=168(本)。當學生用豎式計算時,我重點引導學生理解每一步計算的結果,尤其是理解為什么可以省略十位末尾的0不寫。本節(jié)課特別重視讓學生敘述計算過程,讓學生在“說”中理解算理。
本節(jié)課從學生課堂反饋的情況看,多數(shù)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只有少數(shù)個別學生還需進行課后輔導。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3
教學內(nèi)容:教材P105、106頁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練一練”,練習二十三第1—4題。
教學目標: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發(fā)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學具準備:長方形紙片2張,正方形紙片1張;直尺1把,三角尺1塊。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下面圖里哪些是線段?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圖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課。
我們認識了線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引入長方形和正方形。
(1)讓學生觀察數(shù)學書的封面,要求學生跟老師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邊指一周。
提問:課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觀察黑板的面,教師指一指。
(2)出示:長方形紙片。提問:這張紙片的面是什么形狀?
提問:長方形由幾條線段圍成?
(板書: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3)提問:平時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狀?(板書:正方形)
你能舉出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紙片。
提問:正方形也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齊讀: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2、認識長方形。
(1)數(shù)一數(shù),長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引導學生對折。先說明“對邊”,并讓學生自己指一指哪些邊是對邊?
學生對折,得出:對邊相等。(板書:對邊相等)
用尺量一量,長方形紙片上4個角都是什么角?
提問后板書:都是直角。
(3)你能總結出,長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學生回答同時,教師把長方形貼在黑板上。
(4)說明長方形的長和寬。讓學生指一指。
3、認識正方形
(1)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片,跟著了老師折一折。
(2)觀察一下正方形紙片,正方形有幾條邊和幾個角?
(3)請同學們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條邊有什么關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個角有什么特點。
(4)你能總結出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你見過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書:四條邊,四個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說明正方形的邊長。提問:正方形的邊長有什么關系。
4、總結特征。
(1)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誰來告訴大家,長方形有什么特點,正方形有什么特點?
(2)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課堂作業(yè)
練習二十三第4題。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探索一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相乘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理解一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相乘的算理,能夠正確地進行一位數(shù)與兩位數(shù)相乘的計算。
3.情感目標:學生在自主探究及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體驗算法的多樣性,體驗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準備:
超市大買場圖、多媒體課件、黑板。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明天是雙休日,今天老師準備下班之后到超市里買一些東西,送給福利園的小朋友。那么老師可以到哪些超市里去買東西呢?
生:華聯(lián)吉買盛、大潤發(fā)、家樂福
師:小朋友們說得真多。ǔ鍪炯覙犯#┠憧吹搅耸裁矗
生:
師:大家想不想去買東西?
〔利用書本上的大買場這一情景,使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實際,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二、探索算法
1.出示主題圖
點擊薯片:12罐一箱,每箱42元老師買3箱薯片,需要多少錢?
師:誰會列算式?(生答)342=?你是怎么想的?請小朋友以小組為單位,討論計算方法。(交流匯報)
。1)342是3個42,42+42+42=126
(2)342=340+32=120+6=126
。3)342=350-38=150-24=126
。4)342=330+312=90+36=126
〔通過學生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等活動,不僅讓學生交流算法的思路,還讓學生進行了互相學習!
2.師:小朋友開動腦筋,想出許多方法解決新的問題,你們看小巧的計算方法和一樣,只是寫的過程不一樣。(出示)
342=□340=□32=□□+□=□
3.師:誰能夠說說小巧的計算方法?(個別學生復述)那么誰的方法最好?
學生交流匯報
〔讓學生在通過觀察比較的過程中體會各種算法的優(yōu)劣!
4.小結:兩位數(shù)乘數(shù)分拆成幾十和幾,分別與另一個乘數(shù)相乘,再將兩個部分積相加,這樣計算又方便又好。
〔這種算法的好處是描述形式的`直觀,使學生更能理解乘法的算理,同時也為后面的豎式計算和口算奠定基礎〕
5.模仿練習
獨立完成、說說計算過程
716=117=233=
獨立完成、全班核對
328=958=686=
三、學習豎式
1.師:342=?不僅可以用我們剛才學的方法計算,還可以用豎式計算,你們看小丁丁和小巧是怎樣算的?(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書第17頁,交流匯報。)
〔在學生理解乘法的算理的基礎上,讓學生看書自學,更好的理解乘法豎式的算理,伸展學生數(shù)學化的能力〕
2.小結:小丁丁他們使用了能夠表現(xiàn)思考過程和計算步驟的豎式形式,但是我們在列豎式時,都會把中間環(huán)節(jié)省略。
紹豎式一般寫法
。1)一般把多位數(shù)的數(shù)放在上面。
。2)注意數(shù)位對齊。
。3)一位數(shù)分別與兩位數(shù)的每一個數(shù)相乘,把積寫在相應位置上。
3.模仿練習
書上17頁練一練
四、總結
師:今天學習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組內(nèi)互相交流)
〔通過組內(nèi)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能力和合作意識!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在現(xiàn)實情境中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的意義。
2、探索并掌握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時,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3、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想法的過程,逐步學會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筆算。
教學難點:
商中間、商末尾有0的處理方法及筆算的簡便寫法格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你們估一估商是幾位數(shù)。說說是怎樣估計的
633=答案
6033=答案
二、探究新知
1、故事導入
師:這天孫大圣來到花果山,看到滿山遍野都是仙桃,他想:這么多的仙桃,一定要帶回去給猴子猴孫們嘗嘗,于是大圣手一揮,所有的桃子都進入大圣的手心里了。
2、被除數(shù)是0的除法。
師:這時,有2只小猴子玩累了,來摘桃吃,你們說說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幾個桃子?(0)你是怎樣做出來的?(02=0)
師:又來了兩只小猴子,這些猴子能分到多少個桃子呢?
。0、04=0)
師:要是再來一只呢?(0、05=0)剛剛是4只,那要是再來4只呢?(0、08=0)
師:看到這兩個算式,你還能說出類似的算式嗎?同桌互說一個。
師:好,看到這些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0除以任何數(shù)都得0)
師:你真了不起,其他小朋友看到這個結論你又補充嗎?(0除以任何不是0數(shù)都得0)
3、商中間有0的除法、
師:這四個小猴子沒吃到桃子悶悶不樂的回家了,大圣看到他們那么失望就拿出了408個桃子,誰能提一個數(shù)學問題?(平均每只猴子能分到幾個桃子?)
師:瞧,你提的問題和大圣的一樣,真了不起!這道題你會做嗎?你是怎樣列式的?(4084=)結果是多少?(102)你是怎么算的?
重點引導學生用列豎式方法解答。
獨立解決后,同教師板書對照,比較兩個豎式不同之處,說說自己的觀點。
師:咱們看看結果和口算、估算商的位數(shù)都一樣嗎?看來估算是可以檢驗我們計算結果的正確性的!
[師:你們都太了不起了,老師這有兩道題你們有信心做對嗎?
6033=答案
8022=答案
獨立計算,指名板演。做完的同學說計算過程。
師:那看看結果和我們剛才估算的'位數(shù)是不是一樣。
4、商末尾有0的除法
師:剛剛的4只小猴子拿了桃子開心的走了,聽說大王在分桃子,又來了6只小猴子,大圣就又拿出840個桃子,那么平均每只小猴能分到多少個桃子?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獨立計算,指名到黑板上做。8406=
師:我們計算的結果和估算的位數(shù)也一樣。
三、鞏固練習
師:小朋友都知道孫悟空的絕招是七十二變,幾個小猴子想學一學,咱們看看他們變得對嗎?
6802=34
3093=13
師:小朋友你們真棒,老師這還有一道思考題,看看你們會不會,不過可不要犯和小猴子一樣的錯誤。
思考題:哪題的商最接近150?
9066=答案
7455=答案
4804=答案
4473=答案
四、本課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6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結合具體實例,認識圖形的面積的含義,經(jīng)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為后面的面積單位做好鋪墊。
(二)過程目標
通過觀察、重疊、數(shù)格子的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通過“拼一拼”、“擺一擺”、“畫一畫”,從實際生活中形成面積單位的表象。
(三)情感目標
學會自主學習、參與學習、合作學習。
【教學重點】
認識面積,知道面積的含義,建立面積的概念,能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
【教學難點】
理解面積的含義,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設境激趣,導入新課
請兩個同學做一個涂樹葉比賽,看誰先涂完。哪位同學愿意參加?你會選哪片樹葉?為什么?
二、操作探究,構建新知
(一)初步認識面積。
1.認識物體的表面的面積
摸數(shù)學書的封面,再摸課桌面,這兩個面哪個大?哪個小?
摸文具盒的上面,橡皮的正面,哪個面大呢?
引出:物體的表面就是它們的面積。
看一看1元硬幣與1角硬幣的.大小。
2.認識封閉圖形的面積
(課件抽象出面積)
這些圖形都是封閉圖形,也就是說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封閉圖形)
(出示課件:缺角的長方形)
師:這個圖形的面積在什么地方?它不是封閉圖形,沒有面積。
(二)進一步認識面積(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
1.探密游戲
這里有5個圖形,秘密就在其中的一個里面,想知道它在哪個圖形里嗎?老師給你一些提示,排除一些錯誤答案,請聽好:①它不在面積最大的圖形里,去掉誰?(提醒學生這是用觀察的方法。)②它不在面積最小的圖形里,去掉誰?③它不在圓里。④它在剩下的兩個圖形中面積較大的圖形里,猜一猜它在哪里?
師:這兩個圖已經(jīng)在桌面上了,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比較大小。打開信封,可以讓里面的學具幫助你,先思考后小組合作。比比哪個小組想的辦法多?
2.小組合作探究、匯報。
小組成員到投影前展示自己的方法。
(課件出示)游戲的秘密
原來是智慧老人,為我們帶來一個寶盒,猜猜里面裝著什么?學生猜。
打開看看是什么?
三、課堂總結,拓展延伸
1.這節(jié)課已接近尾聲,談談自己這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吧?
2.課本第50頁“練一練”第5題(2)。
“面積”是學生學習幾何形體的基礎,因此,教師需要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面積”概念。
簡單的推理
例1每種水果都表示一個數(shù),你能知道這個數(shù)是幾嗎?
-6=15=
12-=8=
+2=35=
25-=11=
例2每個圖形代表一個數(shù),你能算出這個數(shù)是多少嗎?
(1)△-7=5+△=17
△=()=()
(2)☆+☆=12☆-△=6
☆=()△=()
例3每個圖形代表一個數(shù),你能算出這個數(shù)是多少嗎?
△+□=9○-△=1△+△+△=9
△=()□=()○=()
例4每個圖形代表一個數(shù),你能算出這個數(shù)是多少嗎?
○+○+○=6○=()
△+△+△=12△=()
例5每個圖形代表一個數(shù),你能算出這個數(shù)是多少嗎?
☆+☆+☆=6,△+△=20,則△-☆=()
例6黑兔、兔和白兔三只兔子在賽跑。黑免說:"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請你說說,誰跑得最快?誰跑得最慢?
()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三.達標測試
1、
2、每個圖形代表一個數(shù),你能算出這個數(shù)是多少嗎?
(1)△-4=11+△=16
△=()=()
(2)☆+☆=24☆-△=6
☆=()△=()
3、每個圖形代表一個數(shù),你能算出這個數(shù)是多少嗎?
△+△=10△=()
△+△+□=20□=()
4、每個圖形代表一個數(shù),你能算出這個數(shù)是多少嗎?
△+△=14△-○=2
則△=()○=()
5、每個圖形代表一個數(shù),你能算出這個數(shù)是多少嗎?
□+○=10☆+☆+☆=9○+☆=7
□=()○=()☆=()
6、三個同學比身高。甲說:我比乙高;乙說:我比丙矮;丙:說我比甲高。()最高,()最矮。
四.家庭作業(yè)
1、每個圖形代表一個數(shù),你能算出這個數(shù)是多少嗎?
※+※+※=9-+※=8
※=()-=()
2、小白貓和小花貓釣了同樣多的魚,送給奶奶一些后,小白貓還剩2條,小花貓還剩1條,()送給奶奶的魚多。(在你認為正確的答案后面畫"√")
小白貓□小花貓□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使學生經(jīng)歷整十、整百數(shù)和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過程,學會口算方法。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3.培養(yǎng)學生學會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知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熟練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shù)及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
教學難點:
掌握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能提出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嗎?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喜歡的游樂園的情境,一方面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方面為下面學習乘法做背景。
二、探究新知
1.整十、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
提出問題:坐碰碰車20元,3人需要多少錢?應該怎樣列式呢?
預設:20×3=
提出問題:要怎樣計算呢?
預設1:可以用加法計算,20+20+20=60
預設2:2個十乘3是6個十,也就是60。
提出問題:那200×3=多少呢?
預設:2個百乘3是6個百,也就是600。
2.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不進位)。
提出問題:坐過山車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錢?怎樣列式呢?
預設1:12+12+12=36。
預設2:把12分成10和2,用10×3=30,2×3=6,30+6=36。
預設3:用3乘2等于6寫在個位,1乘3等于3寫在十位,就是36。
提出問題:為什么要把3寫到十位上呢?
預設:因為1表示1個十,1個十乘3就是3個十。
提出問題:想一想,12×4=應該怎樣計算呢?
預設:2乘4等于8寫到個位上,1乘4等于4寫到十位上。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性。
三、鞏固練習
1.口算下面各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0×7= 200×7 = 700×2=
21×4 = 23×2= 32×3=
2.一輛兒童三輪車的價錢是90元。幼兒園買了4輛,一共用多少錢?
3.一共運來多少千克蘋果?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學生對口算算法的理解,熟悉計算方法。
四、課堂小結
提出問題: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預設1:整十、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先把0前面的數(shù)相乘,再看因數(shù)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幾個0。
預設2: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把兩位數(shù)分解成幾個十和幾個一,分別乘一位數(shù)后把乘得的積相加。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總結,幫助學生構建本節(jié)課知識體系,理清整十、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以及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8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整數(shù)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shù)到分數(shù)是數(shù)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shù)的概念的一次質(zhì)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shù)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而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于分數(shù)的理解:分數(shù)是一種過程,是一種數(shù)量關系的刻畫,分數(shù)是過程的記錄,并不只是結果,是分數(shù)關系的表征,并不僅僅是對象的本身。
理念與策略:
1、找準起點。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nèi)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fā)展水平”走向“潛在發(fā)展水平”的橋梁。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shù)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1/2為基本模型構建對分數(shù)意義的初步理解。
2、充實素材。應用了課件的優(yōu)勢和學生手中的材料,讓學生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從不同角度體會把一個圖形“平均分”,得到的每一份都是這個圖形的二分之一。
3、充分活動。提供充分的實際操作時空,讓學生選一選、涂一涂、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充分理解幾分之一的數(shù)學意義,加深對分數(shù)的認識。
4、開放選擇:習題拓展,讓各層次水平的學生進行數(shù)學參與。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shù)、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通過操作、比較、推理、交流等活動經(jīng)歷認識幾分之一的過程,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
3、體會分數(shù)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進一步產(chǎn)生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分數(shù)、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shù)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用數(shù)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fā)現(xiàn)過程和操作過程。
教學準備:
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和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經(jīng)驗
師:同學們小新想邀請大家去他的生日派對,你們想去嗎?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小新的好朋友妮妮和阿呆也來到了小新的生日派對,他們走進了蛋糕房,這有4個蛋糕,怎樣分給他們才公平了?你能用一個整數(shù)表示出一個人有多少塊蛋糕嗎?
生:每人兩個。用數(shù)字2表示。
師:像剛剛這種分法數(shù)學上我們叫做?
生:平均分。(副板書:平均分)
師:這兩塊蛋糕平均分給他們,每人分多少?你能用一個整數(shù)表示嗎?
師:這只有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他們兩個每人分幾個?
師:那么“半個”就是“一半”,半個蛋糕還能用整數(shù)表示嗎?
生:不能。
師:是的,當整數(shù)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請分數(shù)幫幫忙,這半個蛋糕我們可以用分數(shù)1/2來表示。(副板書:1/2)
師:讀分數(shù)時我們從下往上讀,為什么能用1/2表示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認識簡單的分數(shù)幾分之一。(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導入環(huán)節(jié),由學生所喜愛的動畫人物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回顧平均分,從整數(shù)過度到分數(shù),初步感知分數(shù)產(chǎn)生的意義!耙话搿笔菍W生的生活經(jīng)驗,而“1/2”是生活數(shù)字化的結果。學生借助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在“生活經(jīng)驗”與“數(shù)學知識”之間架構起知識橋梁。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師:一個蛋糕應該怎樣平均分了?請你用課前老師發(fā)的圓片代替蛋糕試著分一分。
師:找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關注:學生操作的語言表達教師引導對折重合,虛線描折痕,為了能讓大家看得更清晰,老師快速的涂色(斜線表示)
師:你們也是這樣分的嗎?那好,現(xiàn)在請孩子們把圓放進課桌里面去。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圓,這個圓被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多少?
追問:這一份是誰的1/2?
師:老師也分了一次,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是怎樣分的?(PPT演示)
小結:分后的.兩塊月餅大小完全一樣,這種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設計意圖:接下來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折1/2,讓學生上臺操作,把一個圓片平均分成兩份。全班一起說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認識后,初步感知和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
三、認識幾分之一。
師:這個月餅被我們分成了幾份?怎樣分的?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這半個月餅就是?
追問:半塊月餅是誰的1/2。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
師:這條橫線表示平均分,那這個2表示什么?生:分成了2份。追問:怎樣分的?
師:1表示2份中的一份。(副板書:二份中的一份)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師:這根接力棒紅色的部分請你用一個分數(shù)表示。這條線段的紅色部分用分數(shù)表示為?
師:孩子們,不同的三個物品,為什么都能用1/2表示了?
生:因為都是平均分。
師:平均分成了幾份?那其中的一份就是?師: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小結;
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分,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1/2。師:圓紅色的部分用一個分數(shù)表示,現(xiàn)在圓有什么變化?紅色的部分怎么表示?現(xiàn)在了?
師:為什么大小不一樣的圓都能用1/2來表示?
生:因為是把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師:誰能像他這樣有條理的再來說一說?
師:出示不是平均分的一個圓。這個圓的陰影部分能用1/2表示嗎?
小結:看來要想用分數(shù)表示必須要平均分。
認識1/4
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寫作( )/( )為什么填4。
認識1/3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寫作( )/( ) 。
為什么填4?為什么填1,你是怎樣想的?
認識1/5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
除了第一塊,還有嗎?(這三個分數(shù)結合PPT講)思維拓展:如果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5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9份取其中的兩份是?設計意圖:學生初步感知和理解1/2后,我通過月餅、接力棒、線段三種不同物體、以及大小不同的圓強調(diào)平均分成兩份,理解分數(shù)意義。然后在理解1/2的基礎上認識1/3、1/4、1/5,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內(nèi)化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從分數(shù)意義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學習分數(shù)的讀、寫法。
四、分數(shù)的寫法和讀法
先寫分數(shù)線,表示把月餅平均分;
再寫分母“3”,表示平均分成三份;
最后寫分子“1”,表示三份中的一份。(板書:分數(shù)各部分名稱。)同桌間互相說一說1/2各部分的名稱。
五、動手折1/4。
投影展示不同的形式。
小結:雖然折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1/4。
六、練習。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利用已學的24時記時法和生活中對經(jīng)過時間的感受,探索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
2、在運用不同方法計算時間的過程中,體會簡單的時間計算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時間觀念,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3、進一步培養(yǎng)課外閱讀的興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計算經(jīng)過時間的思路與方法。
三、教學難點:
計算從幾時幾十分到幾時幾十分經(jīng)過了多少分鐘的問題。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1、談話:小朋友你們喜歡過星期天嗎?老師相信我們的星期天都過得很快樂!明明也有一個愉快的星期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嗎?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時間安排。
7:10-7:30起床、刷牙、洗臉;
7:40-8:20早鍛煉;
8:30-9:00吃早飯;
9:00-11:00看書、做作業(yè)
3、看了剛才明明星期天的時間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還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尋找方法
1、談話: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時間嗎?每個小組從中選出2件事情計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時間。
(1)分組學習。
(2)集體交流。
2、根據(jù)學生的提問順序學習時間的計算。從整時到整時經(jīng)過時間的計算。
(1)學生嘗試練習9:00-11:00明明看書、做作業(yè)所用的時間。
(2)交流計算方法:11時-9時=2小時。
3、經(jīng)過時間是幾十分鐘的時間計算。
(1)明明從7:40到8:20進行早鍛煉用了多少時間呢?出示線段圖。
師:7:00-8:00、8:00-9:00中間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鐘,兩個線段下邊的箭頭分別指早鍛煉開始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線段圖涂色部分表示早鍛煉的時間。談話:從圖上看一看,從7時40分到8時經(jīng)過了多少分鐘?(20分)從8時到8時20分又經(jīng)過了多少時間?所以一共經(jīng)過了多少分鐘。(20+20=40分)小朋友們,如果你每天都堅持鍛煉幾十分鐘,那你的身體一定會棒棒的。
(2)你還能用別的方法計算出明明早鍛煉的時間嗎?(7:40-8:40用了一個小時,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個小時,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練習: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幾十分鐘?
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出明明做這幾件事情用了幾十分鐘嗎?你是怎么算的?
(三)綜合練習,鞏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圖書室的借書時間。你知道圖書室每天的借書時間有多長嗎?學生計算。
(1)學生嘗試練習,交流計算方法。
(2)教師板書。
2、想想做做2。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3。
學生獨立練習,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4。
(1)學生獨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讓學生說說是怎么算的)
5、想想做做5。
(1)同桌交流。
(2)集體交流。
(3)小結歸納時間計算的一般方法。
(四)知識延伸,課外實踐
1、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本領?
2、看來我們已經(jīng)了解了許多有關時間的知識,學會了簡單的時間計算方法,體會到了時間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你還想知道有關時間的其他知識嗎?讓學生閱讀書上第55頁“你知道嗎”的內(nèi)容。
師:那你知道其他有關時間的知識嗎?(學生提問)其實這些有關時間的知識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從課外書、電視上和網(wǎng)絡中去搜集更多這方面的知識。
3、布置作業(yè)。
(1)收集有關時間的知識。
(2)用24時記時法為自己設計一天的作息時間表。
4、出示本課上課時間和下課時間,請學生用最快的速度計算出這節(jié)課的時間。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0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蘇教版教材三年級(上冊)《周長是多少》。這是一次實踐活動。教材設計了用線圍一圍、用小棒擺一擺、用小正方形計算相應的周長、以及量一量、估一估等豐富的活動,旨在通過活動,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長的含義和計算方法的認識,同時在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學生分析:
本課時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jīng)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已經(jīng)掌握了周長的意義和計算方法的基礎上教學教學,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旨在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相互交流,可以進一步明確周長的含義,并有創(chuàng)意地解決實際問題,同時通過小組交流的形式,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口頭表達能力,并使學生熟練靈活地掌握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的方法。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加深對周長含義的認識,增強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周長的能力。
2、在實踐活動中坦步提高動手操作水平,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重點:
通過實踐加深對周長含義的認識,增強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周長的能力。
教學難點:
在實踐活動中坦步提高動手操作水平,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這節(jié)課,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环荻Y物,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嗎?
只要今天能獲得三顆星的小朋友就可以看到老師獎勵的禮物了。
你們每個人面前都有一個信封。請你打開,看一看,里面有哪些學具?你能告訴老師嗎?
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用這些學具來研究一些平面圖形的周長。
板書課題:周長是多少
二、操作實踐,解決問題。
(一)圍一圍。(多媒體出示課本上的插圖)
1、師:看,圖中的小朋友們正在圍著自己喜歡的圖形呢!
。ㄨ匙、松樹、五角星、三角形)
2、師:你能用一根絲線圍出你喜歡的圖形嗎?請大家拿出信封里的線圍一圍。
要求
(1)要把老師給你的線都用完。
(2)把你圍好的圖形形狀填在作業(yè)紙第一張表格里。
。3)學生操作,教師指導。
3、師:說一說,你圍的是什么圖形。
展示學生的作品。同學們用線圍成的圖形真好看。
4、師:用手指一指你圍成的圖形的周長好嗎?
想一想,圍成的圖形周長是多少?怎樣量最方便?
。ò丫拉直,用尺量一量)
學生圍圖形、量周長、填表格,在小組內(nèi)交流。
5、評價:完成老師要求的小朋友可以在評價表里貼好第一顆星。
設計說明讓每個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用線圍出美麗的圖形。進一步明確周長的含義,并有創(chuàng)意地解決實際問題。
(二)擺一擺。(多媒體出示課本上的插圖)
1、師:圖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師:請你拿出信封里的小棒。
量一量:4根短的長度是多少厘米?4根長的長度是多少厘米?
3、師:你打算用幾根小棒,怎樣擺成正方形或長方形呢?
先想一想,想好了再擺一擺。
把你圍好的結果填在作業(yè)紙第二張表格里。
交流:我擺的是長方形,它的長是()厘米,寬是()厘米,周長是()厘米。
我擺的正方形,它的邊長是()厘米,周長是()厘米。
4、互相評價:同桌兩人交流、評價。為成功的小朋友在評價表里畫上第二顆星。
設計說明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操作學具,獨立地擺出自己想象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估一估。
同學們的表現(xiàn)真不錯,我們一起用紙頭來玩游戲吧。
老師幫我們每人準備了一張小紙片(長:10厘米,寬:6厘米),你能從這張紙上看出有哪些數(shù)學問題,并提問出來讓其他同學來回答嗎?
生:這是什么圖形的紙?回答:長方形的。
生:長方形有什么特點?回答:有4條邊、對邊相等;有4個角,都是直角。
(生評價同學回答的問題)
生:它的周長是多少?回答:長大約~厘米,寬大約~厘米,周長大約是30厘米。
師:要確切知道這張紙的周長,怎么辦?(量一量)
請大家測量一下這個長方形,并匯報你是怎么量的,看看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學生動手測量長方形的周長)
學生匯報結果及方法。
。1)102+62=32
。2)10+6=16162=32
設計說明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自己提出問題,請同學回答,評價同學的回答。給他們留出了廣闊的思維空間,讓他們在提問、猜測、評價、驗證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ㄋ模┘粢患。
師:如果老師讓你在這張長方形紙上剪下一個最大的正方形,你知道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多少?
。ㄟ呴L是6厘米。邊長就是原來長方形的寬。)
師:對,在長方形里剪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長方形的寬其實就是這個最大正方形的邊長。(板書:寬是正方形的邊長)
師:下面請大家動手折一折,把這個正方形剪下來,注意不要剪歪了。
學生動手剪正方形。
師:你會計算這個正方形的'周長嗎?(64=24厘米)
師:你能再把這個正方形剪成兩個完全相同的長方形嗎?
學生動手剪。
師:現(xiàn)在,每個小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算出來的?
方法一:46=24(厘米)242=12(厘米)12+6=18(厘米)
方法二:62=3(厘米)3+6=9(厘米)92=18(厘米)
方法三:移一移,63=18(厘米)
小結:大家剛才想出了幾種方法,這說明解決問題的途徑很多,只要我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
設計說明增加的剪一剪的內(nèi)容,充分讓學生在折、剪中體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掌握它們的特征,熟練周長的計算。讓學生體會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ㄎ澹┢匆黄础#ǘ嗝襟w出示課本上的插圖)
1、看一看,你們的桌子上還有什么學具我們沒用呢?
師:讀要求:用12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
拿出12個邊長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
先想一想,商量一下怎樣拼,小組合作,小組長記錄填表格。
2、小組交流。(課件出示)
一排擺幾個?擺幾排?長是多少?寬是多少?周長是多少?
3、師:請你觀察一下這些數(shù)據(jù),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4、師:都是由十二個小正方形組成的,周長怎么會不一樣呢?
5、師:在我們拼出的3種長方形里,它們的周長哪個最長,哪個最短?
提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ㄅ懦龅膱D形越長,它的周長越長,排出的圖形越方,它的周長越短。)
設計說明:小組合作拼一拼,培養(yǎng)學生協(xié)作解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拼圖形和計算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周長的含義,在觀察、比較、找規(guī)律的過程中,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力。
1、①(東與西)相對,(南與北)相對,(東南—西北)相對,(西南—東北)相對。
、谇宄哉l為標準來判斷位置。
、劾斫馕恢檬窍鄬Φ,不是絕對的。
2、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的。
(做題時先標出北南西東。)
3、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會描述行走路線。
一定寫清楚從哪兒向哪個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兒再向哪個方向走。同一個地點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學校在劇場的西面,在圖書館的東面,在書店的南面,在郵局的北面。)同一個地點有不同的行走路線。一般找比較近的路線走。
4.、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它的一個指針永遠指向(南方),另一端永遠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識:
①北斗星永遠在北方。
②影子與太陽的方向相對。
、墼缟咸栐跂|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風向與物體傾斜的方向相反。
(刮風時的樹朝風向相對的方向彎,煙朝風向相對的方向飄……)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01-09
數(shù)學教案小學三年級07-14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2-05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0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