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分數應用題的復習,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思路;
2、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尋找出簡便的解法,并理出解題思路;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4、讓學生了解到生活與數學的關系,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培養(yǎng)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教學關鍵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復習分數乘除法應用題,掌握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找準單位“1”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步驟
教學過程
教學課件演示
教學意圖
一、基礎訓練導入。
師:今天我們要對分數應用題做一下全面的復習。大家想一下我們解答分數應用題最關鍵的是什么?
專項訓練:
課件:練習:已知根據條件,說出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并說出有關的數量關系式。
在每道題后追問:從信息中你還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并作評價:說一說你們找單位1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我們以信息中的第6題為例,誰來說說,應該怎樣畫線段圖呢?根據線段圖教師問:線段圖畫好了,如果要求用去和還剩的噸數應該怎樣做?
常規(guī)性基本訓練,復習找單位“1” 訓練:為新知識做鋪墊。
二、根據看線段圖列式
師:誰來說說,根據線段圖應該這么列式呢? 出示線段圖 【教學課件演示】
注重線段圖的應用,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寫出乘法數量關系式。同時,向學生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三、基礎練習
基礎練習只列式不計算
師:用我們剛才復習的方法做。(學生做完后教師指名回答)你是怎么想的?把誰看作單位“1”?單位“1”的量是已知的還是未知的?用什么方法計算?
歸納總結:請同學們把這4道題分分類,并要說出分類的依據是什么?自己不能完成的可以進行小組討論,有能力的就獨立完成。學生進行思考;在學生回答時要引導學生說出分類的依據是什么,這類題目應當怎樣解答。
嘗試練習,然后提問:這道題你是怎樣想的?分數和比聯系在一起會出現許多的新問題。出示:文藝書和科技書本數的比是1∶4。誰來說說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教學課件演示】
培養(yǎng)學生審題要仔細,弄清數量關系。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分數應用題分類的依據是。
四、對比練習
1)讀題,分別找到兩道題的單位“1”,并說說這兩道題有何不同?2)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關系,然后列式計算,全班講評。
通過兩題對比,突出較復雜應用題的難點,幫助學產生加強審題意識,提高分析能力。
五、鞏固練習
練習八的3-5題
師:下面請同學們獨立進行計算,完成練習八P118第3題和第4題。
(1)、讀題,分別找到兩道題的單位“1”,并說說這兩道題有何不同?
(2)、根據題意分析數量關系,然后列式計算,全班講評。
(3)、出示P118頁5題。
提問:把誰看作單位“1”?
結合講解,進一步強調在解答分數乘法應用題時,一定要找準單位“1”。因為分數乘法應用題是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計算的,求哪個數量的幾分之幾,就要把那個數量作為單位“1”。在解答兩步計算的分數應用題時,更要注意每一步是把什么數量看作單位“1”,每一步中的單位“1”可能是不同的。
【教學課件演示】
加強解題思維的訓練,溝通新舊知識,溝通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強化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七的第7題:
3個同學跳繩。小明跳了120個,小強跳的是小明跳的5/8,小亮跳的是小強的2/3,小亮跳了多少個?
滲透健康教育:
跳繩運動,是對付肥胖、預防血脂異常、高血壓最切實可行的方式,也是一個很好的鍛煉耐力的有氧代謝運動。同學們要積極進行跳繩運動,
學生獨立進行思考計算,請個別同學講解回答。
2、練習二十七的第8題,練習二十七的第9題。
(1)一個縣去年綠色蔬菜總產量720萬千克,是今年綠色蔬菜總產量的9/10。今年全縣綠色蔬菜總產量是多少萬千克?
(2)一個縣去年綠色蔬菜總產量720萬千克,比今年少了1/10,今年全縣綠色蔬菜總產量是多少萬千克?
滲透健康教育:
綠色蔬菜含維生素U較多是抗癌、防癌的復合劑,對胃潰瘍高血壓、動脈硬化、視網膜出血、紫癜以及出血性腎炎等疾病有治療效果多吃的蔬菜會對胃腸功能的恢復有所幫助。
【教學課件演示】
強化數量關系的分析,強化方程的解法,體現解法的多樣性、解法的最優(yōu)化,提高學生自主意識和優(yōu)化意識。
通過強化練習提升學習水平,讓各種類型的學生都有所提高。
七、課堂總結
今天你都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今天我們學習了應用題,解答這類應用題要先找準單位“1”和相等的數量關系,再確定算法,然后列式計算,先找單位1,再看知不知,已知用乘法,未知用除法,比1多就加,比1少就減”。
【教學課件演示】 幫助學生抓住解題的重點,已知單位“1”的用什么方法解,不知道單位“1”的又用什么方法解。幫助學生進行數學知識網絡的建構。
八、作業(yè):
練習二十七的第8、10題 【教學課件演示】
板書:
分數乘除法應用題復習
根據條件分析單位“1”和找準對應分率。
用算術方法解:已知單位“1”用乘法,不知單位“1“用除法。
用方程解:單位“1”不知道或者題目的條件中含有“比另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2
單元目標:
1、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相互關系;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率的近似值。
2、學生理解和掌握求圓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地計算圓的周長與面積。
3、獨立自學,使學生初步認識弧、圓心角和扇形。
4、使學生認識思對稱圖形,知道軸對稱的含義,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5、通過介紹圓周率的史料,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單元重點:
1、認識圓和軸對稱圖形;
2、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公式。
單元難點:
理解圓周率“π”;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以及畫具有定半徑或直徑的圓。
1.認識圓
(1)圓的認識
目標:
1、學生認識圓,掌握圓的特征,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2、會使使用工具畫圓。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
重點:
圓的認識,通過動手操作,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認識圓的特征。
教學難點:畫圓的方法,認識圓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自學
1、我們以前學過的平面圖行有哪些?這些圖形都是用什么線圍成的?簡單說說這些圖形的特征?
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
2、示圓片圖形:(1)圓是用什么線圍成的?(曲線圖形)
3、舉例:生活中有哪些圓形的物體?
二、議學
(一)認識圓的特征。
1、學生自己在準備好的紙上畫一個圓,并動手剪下。
2、動手折一折。
(1)折過2次后,你發(fā)現了什么?
(兩折痕的交點叫做圓心,圓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兩條折痕,看看圓心是否相同。
3、認識直徑和半徑。
(1)將折痕用鉛筆畫出來,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觀察這些線段的特征。(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都相等)
(3)板書: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
4、討論:
(1)什么叫半徑?圓上是什么意思?畫一畫兩條半徑,量一量它們的長短,發(fā)現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徑?過圓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圓的直徑的長短,你發(fā)現了什么?
(3)小結: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直徑,且所有的直徑都相等。
在同一個圓里,有無數條半徑,且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5、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1)學生獨立量出自己手中圓的直徑與半徑的長度,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然后討論測量結果,找出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得出結論:在同一個圓里。
6、鞏固練習:課本58“做一做”的第1-4題。
(二)畫圓
1、介紹圓規(guī)的各部分名稱及使用方法。
2、引導學生自學用圓規(guī)畫圓,并小結出畫圓的'步驟和方法。
三、悟學
(一)鞏固練習
1、畫一個半徑是2厘米的圓。再畫一個直徑是5厘米的圓。
2、判斷,并說為什么。
(1)半徑的長短決定圓的大小。 ( )
(2)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 )
(3)直徑是半徑的2倍。 ( )
(4)圓的半徑都相等。 ( )
3、思考題:在操場如何畫半徑是5米的大圓?
(二)課堂總結:經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
(三)作業(yè):書P60第1-4題。
(2)軸對稱圖形
教學目標:
1、在前面所學得成軸對稱的平面圖形的基礎上,教學認識圓的對稱軸。
2、學生認識到圓是軸對稱圖形,且對稱軸有無數條。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對所學平面圖形的對稱軸的認識。
教學重點:圓的對稱軸。
教學難點:畫對稱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自學:
1、舉例說出軸對稱的物體。如:蝴蝶、飛機、門窗、圓中的鐘面、月餅等。想一想這些圖形有什么特點?
2、觀察、概括。
如果一個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是軸對稱圖形。折痕所在的這條直線直線叫做對稱軸。
二、議學:
1、你能分別畫出下面兩個圓的對稱軸嗎?你能畫出幾條?
2、學生嘗試畫出圓的對稱軸,觀察、再動手折一折,你發(fā)現了什么?
3、小結:圓有無數條對稱軸。每一條直徑所在的位置都是它的對稱軸。
三、悟學:
1、在方格上畫對稱軸,并量出對稱軸兩邊相對的點到對稱軸的距離。
2、小結:對稱軸兩側相對點到對稱軸的距離相等。
3、從上面的圖形可以看出,正方形、長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圓都是軸對稱圖形,這些對稱圖形各有幾條對稱軸?畫出來。
4、下面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嗎?它們各有幾條對稱軸?
長方形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圓環(huán)形
四、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十四第5—9題。
教學追記:
本堂課是對圓的初步認識,概念較多,也能會較乏味。為了避免學生學得枯燥、沒興趣,我采用了課件與動手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自主探索和發(fā)現圓的有關特性。但在教學“畫圓”時,我的講授部分似乎就多了一些,如能讓學生自己來講述、演示畫圓的步驟,有何不足在相互補充的話,這樣的教學似乎會更好一些。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3
【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87-89頁
【教材分析】 探索圓的面積公式,教材共設計了兩個教學活動。一,估計飛鏢版的面積。圓的面積的推導,需要將圓轉化為學過的圖形,而轉化的關鍵要把圓等分為若干個小扇形,再剪拼;顒佣 ,小組合作探索圓的面積公式。先后呈現了將圓平分為4、8、16、32份。啟發(fā)學生推理并得出:如果等分的份數越多,上下兩條邊越來越平越來越平,到最終就完全平了,拼出的圖形就是一個長方形了。進而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使學生學會數學方法,滲透極限思想。
【教學建議】
圓的面積是學生以前認識了一些平面圖形的特征及它們的周長和面積 的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在編寫時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通過觀察、剪拼等活動,獲得有關圖形特征的深刻印象。通過聯系和比較, 弄清圖形間的聯系,有效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歸納、轉化等 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學生樹立幾何動態(tài)觀點。
【學法建議】 本節(jié)課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發(fā)現新知,感受學習的樂趣。采取演示法,激活學生思維,使其形象、逼真的體驗到公示的由來。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理解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運用轉化的思想方法,推導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
2初步運用圓面積計算公式進行圓面積的計算。
過程和方法
經歷估算和小組合作操作﹑討論等探索圓的面積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圓面的剪拼,培養(yǎng)學生操作﹑觀察﹑分析﹑的能力,滲透極限思想。
【教學重點】
圓面的剪拼,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學難點】
極限思想的滲透,與公式的推導。
【教具學具】
投影儀,課件,等分好的圓形紙片。
【教學設計】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ㄕn件出示:繩長2米,小羊的活動面積有多大?)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幅插圖,說說從圖中你能發(fā)現數學知識嗎?
學生觀察并討論,然后指名回答。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請大家說說這個圓形的面積指的是哪部分呢? 生:小羊活動的范圍就是這個圓形的面積。
師:這個圓的半徑是多少?(2米)
師:小羊活動的面積到底有多大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圓的面積。(板書:圓的面積)
師:你們能舉起手中的圓形紙片比劃它的面積嗎?
生動手比劃。(課件演示圓的周長,面積)
二、猜測感知。
。ǘ嗝襟w出示)
師:同學們看這是什么?
生:飛鏢
師:仔細看圖你能發(fā)現什么?
生:飛鏢被平均分成20份,每份都像一個小三角形。
師:如果我們估算一下飛鏢的面積,怎么辦?
學生討論,交流、匯報結果。
生1:把飛鏢的表面看做是由20個小三角形組成的,每個小三角形的底約是周長的二十分之一,高可近似的看做圓的半徑。先求出一個小三角形的面積,在求出20個小三角形的面積。
生2:我們把飛鏢剪開,拼成近似的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約為圓周長的一半,寬可近似的看成圓的半徑,然后用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計算。
師:同學們的估計很有道理,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往往要有一個精確的結果,我們接下來就來討論計算圓面積的方法。
三、 探索規(guī)律,解決問題。
1、 由舊知引入新知
師:大家還記得我們以前學習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是用怎樣的方法推導出來的嗎?(課件演示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過程并板書。)
師:那么圓的面積也可以轉化成我們學過的某一圖形的'面積來計算 今天我們先探究能不能把圓的面積轉化成長方形或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來計算。
2、 探索圓面積公式
師:拿出我們準備好的圓形剪一剪,拼一拼,看看能拼成為一個什么圖形?并考慮你拼成的圖形與原來的圓形有什么關系?(同學們開始操作,教師巡視)
(A)四分法:認識拼后有兩條邊直的,但是上下卻凹凸不平彎彎曲曲,不過有點平行四邊形的輪廓。
。˙)八分法:比較與四分法時的變化。讓學生認識到與剛才拼成的差不多,但上下平多了,像平行四邊形了。
。–)十六分法 :課件演示,上下更平,更像長方形。
。―)三十二等分:比剛才十六等分怎樣?(更平更直,簡直就是長方形。)
。‥)比較四副圖,拼出的圖形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F)討論:電腦幫助我們把圓分成32等分,還能分嗎?究竟能分多少份呢?
。ǚ值姆輸凳菬o限的。如果等分的份數越多,上下兩條邊越來越平越來越平,到最終就完全平了,拼出的圖形就是一個長方形了。)
師:下面請大家觀察課件的演示和板書,能否說說平行四邊形或者長方形的面積與圓面積之間的關系?并說出你的理由。(生說,教師板書)
生1:因為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也就是圓形周長的一半;平行四邊形
的高就是圓形的半徑。而平行四邊形面積=底×高,那么圓形面積公式=圓周長的1/2×半徑即可。
生2:因為拼成的長方形的長也就是圓形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就是圓形的半徑。而長方形面積=長×寬,那么圓形面積=圓周長的1/2×半徑即可。(課件演示)
師:用字母怎么表示圓面積公式呢?
生:S=∏×R×R
生:還可以寫作S=∏×R2(R2表示R×R,讀作:R的平方)
師:這說明求圓的面積只需要知道半徑即可,那我只告訴你們圓的直徑或周長能求圓的面積嗎?
3、 應用圓面積公式
師:現在請大家用圓面積公式計算小羊的活動面積有多大。
四、 鞏固練習。
1 、完成課本第89頁"練一練"第1、2、3題
2.求下面各圓的面積。
r=2(單位:分米) d=6(單位:分米)
3思考題:
已知正方形的面積是16平方米,求圓的面積。
五、總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
學生自由發(fā)言。
小結: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圓的面積,成功的推導出來了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并學會了應用。希望同學們在學習中更好的運用轉化的方法去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4
第一單元 圓和扇形
一、教學內容
說課的內容是小學數學冀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圓的認識》的第一課時。本課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它既是一節(jié)起始課,同時也是后繼學習的內容------圓周長、面積、扇形。學生對圓并不陌生,但只是直觀的認識,本課將進一步認識圓的特征及其內在聯系,讓學生深切體會圓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連。
二、 教學目標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組織學生通過畫一畫、折一折、觀察體驗圓的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一個圓內直徑與半徑的關系;認識直徑和半徑的關系,能找出圓的對稱軸。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觀察、操作、交流等活動中,經歷認識圓的過程。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對周圍環(huán)境中與圓有關的事物有好奇心,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讓學生養(yǎng)成在交流、合作中獲得新知的習慣。
教學重點:探索出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征及關系。
教學難點:通過動手操作體會圓的特征。
6、教學關鍵: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圓規(guī),多進行實際操作練習。
學生分析: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空間觀念比較薄弱,動手操作能力比較低;本校處在城鄉(xiāng)結合處,家庭輔導能力較低,學生接受能力較差;學生的學習水平差距較大,小組合作意識不強,鑒于以前學習長、正方形等是直線平面圖形,而圓是曲線平面圖形,估計學生在動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會存在一些困難。
說教法學法: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主動建構的過程,教師要激活學生的先前經驗,激發(fā)學習熱情,讓學生在經歷、體驗和運用中真正感悟知識。本節(jié)課我以學生親自動手制作車輪為主線,在動手中引導學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圓的特征,以及教學圓的畫法時,有目的、有意識地安排了讓學生畫一畫、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動手實踐活動,啟發(fā)學生用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參加討論,用耳去辨析同學們的答案。
教學中理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淡化教師的主觀影響,讓學生自己在實踐中產生問題意識,自己探究、嘗試,修正錯誤,總結規(guī)律,從而主動獲取知識。
數學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向學生展示生動、有趣的數學空間,喚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給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的機會,鍛煉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信心和快樂。為此,在本節(jié)課中我以“言語訓練、動手操作”為主要方法,整合生活中的情景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主要運用操作、探究、討論、發(fā)現等教學方法。學生的學法與教法相對應,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交流、主動提問。通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將演示、觀察、操作、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對圓有一個形象的感知。同時作用于學生的感官,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
說教學過程: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4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ㄒ唬⑶榫皩耄
開課伊始我創(chuàng)設“動物汽車設計大賽”“瞧這是大象、老鼠、猴子各自設計的汽車,你喜歡誰的設計?說說你的理由!睂W生迫不及待的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部分同學都說喜歡車輪是圓的小猴設計的車,因為開起來又快又穩(wěn)。有的卻說:“喜歡老鼠設計的車,因為車輪是正方形的,看上去很酷,跑起來特顛簸很刺激!睂W生各選其好。此時有學生會提出:“圓形的車輪為什么跑起來又快又穩(wěn)呢?這樣的問題充滿人文色彩,激發(fā)了學生對圓的好奇心及探究欲望,為后繼教學埋下了伏筆。此時,我先讓學生說一說周圍哪些物品的面是圓形的,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然后直接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共同探尋“圓”的奧秘。
。ǘ、動手實踐,發(fā)現新知
動手做一做,用一個瓶蓋或圓柱體在紙上描出一個圓并剪下來;將圓形紙片對折,打開;換個方向再對折,打開;反復幾次。然后觀察,你發(fā)現了什么?“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學生通過動手折疊、觀察、比較等活動后產生思考,各抒己見。同學們有的說:“圓是軸對稱圖形,這些折痕都是圓的對稱軸。”有的發(fā)現:“圓有無數條對稱軸”還有的發(fā)現:“圓的所有對稱軸都相交于圓中心的一點。”我及時評價學生的結論,并對這些善于動腦的孩子給以肯定,有同學會提出“相交的點、和圓內的一些線段叫什么呢?”我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有關圓的知識都在課本第4頁,仔細閱讀,并從中找到你想知道的問題和答案,也許你還會了解到一些你沒想到的知識甚至是你不明白的地方!
。ǔ觯哼呑x、邊觀察、邊思考、并圈點書中你認為重要的、關鍵的或不明白的地方)。在用心讀課本自學后,學生自信地當起小老師,講解自己悟懂的知識:理解了圓心、直徑、半徑的含義及字母的表示。掌握了有關圓的基本知識,實現了以讀帶想,以讀促思,發(fā)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然后我提出讓學生在折過的紙片上畫出直徑、半徑、圓心。這時有的學生會提出:“老師畫多少條直徑和半徑呢?”我順勢提問:“那一個圓會有多少條直徑和半徑呢?它們有什么關系呢?”學生帶著收獲新知的愉悅,順利進入“再次動手操作,印證新知”的環(huán)節(jié)。
學生為了驗證各自的想法,有的先在紙片折過的基礎上繼續(xù)折下去,有的在紙片上用鉛筆繼續(xù)畫下去,驗證了半徑、直徑無數條的特征。然后再通過用尺子量、對折比、旋轉等方法,把圓心、直徑、半徑三者之間的關系分了個是非清楚。最后得出“在同圓中,直徑是半徑的'2倍或半徑的長度是直徑的 的結論。(d=2r或r= )。開放性問題的探究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探究能力,還提高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最后我讓學生討論:“圓形和以前所學過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等有什么不同呢?”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交流得知,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有邊有角,而圓既沒有棱又沒有角,最后總結出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是由線段圍成的平面圖形,而圓是由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這樣學生在輕松操作的過程中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難點同時明白了圓形車輪為什么跑起來又快又穩(wěn)的道理。
在教學本環(huán)節(jié)時,學生以動手操作——靜思默觀——自學新知——操作印證——歸納總結的學習方法為主線,教師以適時引導----巧妙點撥----及時評價------恰當鼓勵的教學方法為手段,改變了過去強調接受學習的現象,放手讓學生大膽操作,自主探索,同時讓學生感受到了豐富多彩的數學學習,使圓的魅力浸潤學生心間,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不竭動力。
三、鞏固新知。
本環(huán)節(jié)練習我圍繞“找、量、比、畫"的順序設計練習。
第一層 “找” 基本練習
找出下面各圓的半徑或直徑并用字母表示。同學們一個個睜大雙眼,像細心的小管家,在熱鬧、有序的過程中找出半徑和直徑。同時學生還認識到在找半徑和直徑時要注意的問題,明晰了定義。
第二層 “量、比” 鞏固練習
分別量出下面圓內幾條線段的長度。你發(fā)現了什么?同學們情緒高漲,躍躍欲試,馬上動手利用新知解決問題,初步獲得成功的體驗和解決問題后的愉悅,同時又感受到直徑在圓中的奧秘。
第三層 “畫、量” 綜合練習
按要求畫出半徑或直徑,用字母表示并測量。本項練習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綜合訓練,目的是進一步鞏固直徑與半徑的關系。看似簡單的一道題,卻能以教師的智慧激活學生靈動細心的操作。
四、巧思妙想,暢游數學天地
同學們到現在,已經很累了,我們來輕松一下吧。老師給大家猜一個謎語。有一個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釘了一根木樁,用一根繩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打一水果的名稱)有的同學會猜出是“草莓(草沒)”那我們再來猜一猜羊吃草的最大范圍能吃出一個什么圖形?孩子們在充滿神奇、有趣的猜謎中感受到了圓在生活中的存在。在生活中還有什么也是圓的,最后帶著大家一起去欣賞“自然中的圓”和“人文中的圓”畢達哥拉斯:曾說:“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學生再次感受到了圓的魅力。
在本節(jié)課中,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力圖讓學生利用多種感官,多種角度,多種方法去探索,去發(fā)現,去思考新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讀書思考,討論探究;動手操作,印證新知;分層精煉,鞏固新知”帶領學生去讀、去研、去探究圓的奧妙;去體驗、去實踐、去感受數學的魅力。長養(yǎng)了師生互尊,生生互愛,共享學習的人文靈氣。
第2課時 畫圓
教學內容
冀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4、5頁。
教學提示
學生對圓已經有了初步認識。本課時主要學習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教學時充分利用情境圖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積極參加動手畫圓的活動,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體驗圓是一個封閉圖形,并且曲線上任何一點到圓心的距離都要相等;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自主畫圓的能力,讓學生經歷用自己的方法畫圓,按要求用圓規(guī)畫圓的過程;知道圓的位置由圓心決定,圓的大小由半徑決定。
2.讓學生掌握用圓規(guī)按要求畫圓的方法,能用圓規(guī)按要求畫圓,認識圓的大小與半徑的關系。
3.積極參加動手畫圓的活動,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重點、難點
重點
能用圓規(guī)按要求畫圓,認識圓的大小與半徑的關系。
難點
畫圓的步驟。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圓規(guī)。
學生準備:圓規(guī)、直尺、線繩、圓形紙片。
教學過程
。ㄒ唬┬抡n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個新朋友圓,對于這個朋友,你了解多少呢?
(1)圓心(O):圓中心的一點叫做圓心。
(2)半徑(r):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半徑,半徑有無數條且相等。
(3)直徑(d):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直徑有無數條且相等。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暢所欲言、互相補充來回憶圓的特征,進一步加深對圓的特征的了解,也為學習畫圓做鋪墊。
2.導人新課。
師:大家能用自己的方法畫一個圓嗎?大家借助手里的不同物品用不同的方法怎樣畫圓呢?小組討論后再動手畫圓。
學生自主畫圓。
學生展示畫圓,并說出自己是利用什么工具,如何畫出來的。
生1:我用一個圓形的紙片在紙上描一個圓。
生2:我把兩支鉛筆用線繩拴在一起,兩筆之間有一定的距離,再把其中一支筆固定在紙上,另一支筆圍著它旋轉一周即可。
師:如果把線繩換成皮筋行嗎?
生2:不行,因為皮筋一拉就長啦。
生3:我把尺子的一端固定,在尺子上任意選一個刻度旋轉一周也可得到一個圓。
生4:也可用硬幣,瓶蓋等工具在紙上畫一個圓。
比較用不同工具畫出的圓,討論優(yōu)缺點。
設計意圖:這一環(huán)節(jié),以學生動手操作為主線,通過畫一畫,比一比,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自主參與,合作探究并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ǘ┬率冢
1.介紹圓規(guī)。
師:同學們真聰明,找出了這么多畫圓的方法,畫出的圓也很漂亮。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一般人們用專門畫圓的工具一一圓規(guī)進行畫圓。
師:圓規(guī)是我們畫圓常用的工具,它有兩只腳,一只腳上有針尖,在畫圓時起固定的作用;另外一只腳上有鉛筆尖,用來畫圓。
2.用圓規(guī)畫圓。
師:誰能說一說用圓規(guī)怎樣畫圓?
學生簡單講述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適當評價。
師:看來大家預習得比較好,用圓規(guī)畫圓的具體步驟是什么呢?請大家看教材第4頁。
學生自學教材第4頁上的畫圓方法。
學生嘗試用圓規(guī)畫圓。
師:每位同學都拿出一張白紙,能不能畫一個圓與發(fā)下來這張紙上的圓一樣大。要畫在右下方,你們還可以畫在哪里?
思考:現在我們畫出的圓一樣大,但位置不同,圓的位置是由什么來決定的呢?
圓規(guī)有針尖的一只腳固定在紙上的點(即圓心)決定圓的位置。
師:請同學們看一看老師發(fā)給你們的那張紙,上方有一個圓,請你再畫一個圓,使得你畫出的這個圓,比原來的這個圓小一點。
學生畫圓。
師:再畫一個圓,要比原來的圓小得多,先想一想再畫。
學生畫圓。
師:剛才我們畫出了大小不同的圓,誰能說一說,圓的大小是由什么來決定的?
生1:能說出圓規(guī)兩腳張開得大一些,畫出來的圓就大.
生2:圓規(guī)兩腳張開得小一些,畫出來的圓就小.
生3:也有一些學生可能說出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
教師都要給予肯定。
3.師生互動,體驗特征。
(1)請學生不用圓規(guī),徒手在紙上畫一個圓。先看一看,徒手畫的這個“圓”圓不圓。再比一比,用徒手畫的“圓”與用圓規(guī)畫的圓有什么不一樣。
(2)教師徒手睜開眼睛、閉上眼睛在黑板上各畫一個圓。教師閉上眼睛畫的“圓”畫成了一個不封閉的“圓”。然后教師指著不封閉的“圓”問學生,這還是圓嗎?最不像“圓”的是什么地方?
學生能指出不封閉就不是圓,教師要給予鼓勵。
設計意圖:通過徒手畫圓,讓學生進一步體驗圓是一個封閉圖形,并且曲線上任何一點到圓心的距離都要相等。
4.教師一邊介紹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一邊演示。
師: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是怎樣用圓規(guī)畫一個半徑是3厘米的圓的。(邊畫邊講畫圓的步驟和方法,特別強調畫圓時,先確定圓心的位置,畫的過程中圓規(guī)兩腳間的距離和圓心的針尖要固定)
把圓規(guī)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的距離作為半徑(3厘米);把有針尖的一只腳固定在一點上作為圓心;讓裝有鉛筆的一只腳旋轉一周。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實驗教材(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P23-24內容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景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
2、能解決有關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提高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能解決有關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學具準備】
【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說明
一、準備
線段圖是把握數量關系的重要方法之一
你能用線段圖表示下面的數量關系嗎?
在學校開展的第二課堂活動中,參加圍棋班的有32人,參加航模班的人數比參加圍棋班的多25%
1.學生獨立完成線段圖
2.展示學生成果
3、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
25%=1/432人
圍棋班比圍棋班25%
航模班
二、百分數的應用
1、出示教科書P23上面的問題
2、思考:增產百分之幾是什么意思?
※學生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教師評價
雜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加的產量是普通水稻產量的百分之幾
3、學生獨立解答問題
4、班內交流
方法一:7-5.6=1.4(噸)
1.45.6
=0.25
=25%
方法二:75.6
=1.25
=125%
125%-100%=25%
三、試一試
1、出示教科書P23下面的問題
2、幾成是什么意思?
※成數主要用于農業(yè)收成
※幾成就是十分之幾。
※一成就是1/10,也就是10%
二成五就是2.5%,也就是25%
3、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2.61-2.25)2.25
=0.362.25
=0.16
=16%
四、練一練
1.教科書P24練一練第1題
2.科書P24練一練第2題
3.教科書P24練一練第3題
五、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從復習中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
通過介紹某實驗田普通水稻與雜交的產量,引出增產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再一次體會百分數的.意義。
引導學生用兩種不同的方法解答,開拓學生的思路,發(fā)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重點理解幾成的意思。讓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6
本冊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 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比較熟練地計算簡單的分數乘、除法,會進行簡單的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 理解倒數的意義,掌握求倒數的方法。
3. 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會解決有關比的簡單實際問題。
4. 掌握圓的特征,會用圓規(guī)畫圓;探索并掌握圓的周長和面積公式,能夠正確計算圓的周長和面積。
5. 知道圓是軸對稱圖形,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能運用平移、軸對稱和旋轉設計簡單的圖案。
6. 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表示位置,初步體會坐標的思想。
7. 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比較熟練地進行有關百分數的計算,能夠解決有關百分數的簡單實際問題。
8. 認識扇形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9. 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0. 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假設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形成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 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2. 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第一單元 位置
單元教學目標:
1. 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2. 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內容 位置(一) 新授課 新授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2. 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位置。
教學重點 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能用數對表示物體的位置,正確區(qū)分列和行的順序。
教具準備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我們全班有53名同學,但大部分的同學老師都不認識,如果我要請你們當中的某一位同學發(fā)言,你們能幫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簡單又準確嗎?
2、 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出用“第幾列第幾行”的方法來表述。
二、 新授
1、 教學例1
。1) 如果老師用第二列第三行來表示××同學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嗎?
。2) 學生練習用這樣的方法來表示其他同學的位置。(注意強調先說列后說行)
。3) 教學寫法:××同學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們可以這樣表示:(2,3)。按照這樣的方法,你能寫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嗎?(學生把自己的位置寫在練習本上,指名回答)
2、 小結例1:
。1) 確定一個同學的位置,用了幾個數據?(2個)
。2) 我們習慣先說列,后說行,所以第一個數據表示列,第二個數據表示行。如果這兩個數據的順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 練習:
(1) 教師念出班上某個同學的名字,同學們在練習本上寫出他的準確位置。
。2) 生活中還有哪里時候需要確定位置,說說它們確定位置的方法。
4、 教學例2
。1) 我們剛剛已經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學所在的位置。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在這樣的一張示意圖上(出示示意圖),如何表示出圖上的場館所在的位置。
。2) 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討論說出如何表示大門的位置。(3,0)
。3) 同桌討論說出其他場館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 學生根據書上所給的數據,在圖上標出“飛禽館”“猩猩館”“獅虎山”的位置。(投影講評)
三、 練習
1、 練習一第4題
。1) 學生獨立找出圖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 學生依據所給的數據標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連成圖形,同桌核對。
2、 練習一第3題:引導學生懂得要先看頁碼,在依照數據找出相應的位置
3、 練習一第6題
。1) 獨立寫出圖上各頂點的位置。
。2) 頂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哪個數據發(fā)生了改變?點A再向上平移5個單位,位置在哪里?哪個數據也發(fā)生了改變?
。3) 照點A的方法平移點B和點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 觀察平移前后的圖形,說說你發(fā)現了什么?(圖形不變,右移時列也就是第一個數據發(fā)生改變,上移時行也就是第二個數據發(fā)生改變)
四、 總結
我們今天學了哪些內容?你覺得自己掌握的情況如何?
五、 作業(yè)
練習一第1、2、5、7、8題。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7
教材分析
本課是《數學與體育》第3節(jié)教學內容。教材通過呈現我國運動員積極備戰(zhàn)2008年奧運會的圖片引入課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教材引入營養(yǎng)配餐的活動,并提供一些營養(yǎng)成分的小資料,讓學生掌握營養(yǎng)配餐的方法,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對生活中與健康相關問題的解決,提高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將對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及健康意識、合理均衡的飲食習慣產生積極的作用。
學情分析
一、已有的學習經驗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的意識,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學習方式上學生已初步形成了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學習習慣。
二、已有的知識經驗
在知識儲備上學生已經具備了百分數的計算能力和從統計表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三、可能的學習困難
本班學生的計算準確率不太高,可能在計算中花費的時間較多,且算得不準確。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經歷利用數學知識進行營養(yǎng)配餐的過程,能進行有關營養(yǎng)成分的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探究食譜中營養(yǎng)成分的合理性,體會用正確的數學思想分析解決營養(yǎng)搭配中的問題,并進行有關營養(yǎng)成分的簡單計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營養(yǎng)配餐活動,學生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能進行有關營養(yǎng)成分的簡單計算,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食譜的合理性。
難點:能聯系實際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合理安排自己的飲食。
基本信息
課題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營養(yǎng)配餐》
作者及工作單位 容縣石頭鎮(zhèn)務底中心小學 梁英妮
教材分析
本課是《數學與體育》第3節(jié)教學內容。教材通過呈現我國運動員積極備戰(zhàn)2008年奧運會的圖片引入課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教材引入營養(yǎng)配餐的活動,并提供一些營養(yǎng)成分的小資料,讓學生掌握營養(yǎng)配餐的方法,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對生活中與健康相關問題的解決,提高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將對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及健康意識、合理均衡的飲食習慣產生積極的作用。
學情分析
一、已有的學習經驗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的意識,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渴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學習方式上學生已初步形成了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學習習慣。
二、已有的知識經驗
在知識儲備上學生已經具備了百分數的計算能力和從統計表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三、可能的學習困難
本班學生的計算準確率不太高,可能在計算中花費的時間較多,且算得不準確。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經歷利用數學知識進行營養(yǎng)配餐的過程,能進行有關營養(yǎng)成分的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探究食譜中營養(yǎng)成分的合理性,體會用正確的數學思想分析解決營養(yǎng)搭配中的問題,并進行有關營養(yǎng)成分的簡單計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營養(yǎng)配餐活動,學生體驗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能進行有關營養(yǎng)成分的簡單計算,并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食譜的合理性。
難點:能聯系實際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合理安排自己的飲食。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8
【圖解教材】
利用光盤幫助學生理解求圓環(huán)的面積是利用外圓的面積減去內圓面積。
【課時目標】
1、學會已知圓的周長求圓的面積的解題思路與方法,理解并學會環(huán)形面積。
2、培養(yǎng)學生靈活、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求圓環(huán)的面積的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32 42 52 82 92 202
2π 3π 6π 10π 7π 5π
2、思考:
。1)圓的周長和面積分別怎樣計算?二者有何區(qū)別?
(2)求圓的面積需要知道什么條件?
。3)知道圓的周長能夠求它的面積嗎?
二、新課
1、教學練習十六第3題
小剛量得一棵樹干的周長是125.6cm,這棵樹干的橫截面積是多少?
已知:c=125.6厘米 s=πr2
r:125.6÷(2×3.14) 3.14×202
=125.6÷6.28 =3.14×400
=20(厘米) =1256(平方厘米)
答: 這棵樹干的橫截面積1256平方厘米。
3、教學環(huán)形面積。
(1)例2 光盤的銀色部分是個圓環(huán),內圓半徑是2cm,外圓半徑是6cm。它的面積是多少?
已知:R=6厘米 r=2厘米 求: s=?
3.14×62 3.14×22
=3.14×36 =3.14×4
=113.04(平方厘米) =12.56(平方厘米)
113.04-12.56=100.48 (平方厘米)
第二種解法:3.14×(62-22)=100.48(平方厘米)
。2)小結:環(huán)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S=πR2-πr2 或 S=π×(R2-r2)
。3)完成做一做: 一個圓形環(huán)島的直徑是50m,中間是一個直徑為10m的圓形花壇,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積是多少?
三、課堂小結;
四、板書設計:
【評價方案】
一、達標測評
●學校有個圓形花壇,周長是18.84米,花壇的面積是多少?
選擇正確算式
A、(18.84÷3.14÷2)2×3.14
B、(18.84÷3.14)2×3.14
C、18.842×3.14
●環(huán)形鐵片,外圈直徑20分米,內圓半徑7分米,環(huán)形鐵片的面積是多少?
●課堂小結。
。1)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是什么?
。2)求圓的面積時題中給出的已知條件有幾種情況?怎樣求出圓面積?
已知半徑求面積 S=πr2
已知直徑求面積 S=π()2
已知周長求面積 S=π()2
。3)環(huán)形面積: S=π(R2-r2)
二、效度評價
參評人數( )
題號
1
2
3
答對人數
正確率
三、教學反思
學生參與程度
教學目標達成度
經驗積累
問題分析
改進措施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9
——德江縣穩(wěn)坪鎮(zhèn)中心完小:安世兵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學生:小學生
2、學科:小學數學
3、課時:1課時
二、教學課題:圓的認識
三、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六年級上冊P55/56/57頁
四、教材分析:
《圓的認識》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圓》中的教學內容。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進一步認識圓、了解圓的特征、掌握用圓規(guī)畫圓。滲透了曲線圖形和直線圖形的關系。通過對圓的認識,不僅能加深對周圍事物的了解,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為今后學習圓的周長、面積、圓柱、圓錐等知識打好扎實的基礎。
。ㄒ唬⒔虒W目標:
1、學生從圓中初步去感知,掌握圓的各部分名稱及特征,
2、理解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的關系。
3、會使用工具正確規(guī)范畫圓,培養(yǎng)學生的作圖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感知并了解圓的基本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突破方法:通過實踐操作歸納總結圓的特征。
教學難點:理解直徑與半徑的關系,熟練掌握畫圓的方法。
突破方法:在嘗試的基礎上發(fā)現掌握圓的畫法。
五、教學方法
1、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
2、課堂上堅持以生為本,創(chuàng)造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情感交融的課堂氛圍。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綜合、概括及動手操作能力。
六、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好圓規(guī)、直尺、圓形紙片、一張白紙
。2)學生自帶一個輪廓為圓的物體。
(3)教師準備好課件、與圓相關的'其它教學資源。
七、教學過程
師指出:我們把連接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的距離叫做半徑。半徑一般用字母“r”表示。
板書:半徑。
3、請同學們繼續(xù)觀察,剛才我們把圓對折時,每條折痕都從圓的什么地方通過?兩端都在圓的什么地方?(出示課件)
生:回答。
師:我們把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直徑一般用字母“d”來表示。
板書:直徑
、缪芯繄A的特征
1、師:請同學們在圓形紙片上畫半徑,10秒鐘看能畫出多少條?生:由學生完成。
師:如果繼續(xù)讓你們畫,你們能畫出多少條?
組織學生討論。
師:你們能發(fā)現這些半徑有什么特點?
生:……
師:在同一圓內,有無數條半徑,所有半徑的長度都相等。
2、想一想:直徑有什么特點呢?
組織學生討論:
師:在同一圓內,有無數條直徑,所有直徑的長度都相等。
3、請同學們再用直尺量一量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長度?看看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掌握稍復雜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應用題的基礎上,利用其數量關系列方程解答稍復雜的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
2、在分析解答的過程中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確定單位,理清題中的數量關系。利用題中的等量關系用方程解答。
三、教學過程:
。ㄒ唬⿵土暅蕚
1、找出單位。
2、(1)畫圖分析并列式解答。
。2)說說你是怎樣思考和解答的?
。3)學生分析教師板演線段圖。
3、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分數應用題。
。ǘ⿲W習新課。
現在老師把這道題改動一下。分析解答。
(1)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
(2)提問:這兩道題有沒有相同的條件?(有,都已知吃了這袋大米的不同的地方在哪兒?(前者已知一袋大米的重量,求還剩的重量,后者已知還剩的重量,求這袋米的重量。)
。3)我們把這道題也用線段圖表示出來,應從哪個條件入手找單位
(4)誰來分析這個條件?
學生分析的同時教師板演線段圖。
(5)上道題是已知單位1的重量,求還剩的重量,這道題呢?誰能把條件和問題標在圖上?
生在黑板上畫出。
。6)對比兩道題的線段圖說一說是怎樣變化的。(條件和問題互相轉化了。)
。7)無論誰為條件,誰為問題,題中所涉及的數量關系變了嗎?(沒變)
(8)說一說上題在解答的過程中涉及到哪些數量關系?(總重量-它
(9)現在買來大米的重量是未知的,根據這個等量關系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列方程)
。10)試著在練習本上列方程解答。
(11)誰能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
、偕谑觯
答:買來大米40千克。
、谫I來的重量還剩幾分之幾=還剩的重量。
③小結:
通過剛才的分析解答,你認為這兩道題實際上什么相同。
數量關系相同。
④解答方法相同嗎?為什么?
解答方法不同。單位已知,可根據數量關系用算術方法解答;單位未知,可用x代替,運用數量關系式列方程解答。
、莩鍪纠7。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畫圖分析解答。
a、從這個條件可以看出題中是幾個數量相比?
兩個數量相比。
追問:哪兩個?
四月份實際燒煤量和四月份計劃燒煤量。
我們應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為什么?
把原計劃燒煤量看作單位。因為和它相比,以它為標準,所以把它看作單位。
、诋媹D時我們要用兩條線段表示兩個數量,先畫誰呢?
先畫原計劃燒煤噸數。
下一步畫什么?
實際燒煤噸數。
指名回答:把計劃燒煤量看作單位,平均分成9份,實際比計劃節(jié)約的'燒煤量相當于這樣的1份,即節(jié)約的燒煤量占計劃燒煤量。
這兩條線段誰為已知?誰為未知?
③指圖提問:計劃燒煤量與實際燒煤量之間有什么樣的等量關系?
計劃燒煤噸數-節(jié)約噸數=實際燒煤噸數。
計劃燒煤噸數未知怎么辦?
設計劃燒煤噸數為x,用方程解答。
④試做在練習本上。
、莘答仯赫f說你的解答方法及依據。
a、學生獨立畫圖分析并列式解答。
b、反饋提問
c、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依據的等量關系式是什么?
(三)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例6、例7與前邊學過的分數應用題相比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
數量間的等量關系相同,解答方法不同。
。ㄋ模╈柟谭答。
。1)課本第74頁1題。
。2)根據列式補充條件。
。ㄎ澹┎贾米鳂I(yè)。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1
第3課時 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教學內容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教材第22頁例3及相關練習。
內容簡析
例3的教學內容是描述簡單的路線。教材呈現了臺風從生成地出發(fā)、經過四次方向改變的大致路徑,讓學生用數學的語言來描述簡單的路線圖。例3的路線圖中包括了例1和例2中臺風的移動路線,體現了情景的整體性和知識的綜合性。教材通過學生對話的方式,給出了分段描述的示范,使學生明白方向與距離的描述是具有相對性的,并掌握在描述每一段路線時要注意的幾個關鍵點,如起點、終點、沿著什么方向、移動了多少距離等。
教學目標
1.會描述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給出的`路線,自己畫出簡單的路線圖。
2.通過描述和畫簡單的路線圖,培養(yǎng)空間觀念。
3.使學生通過生活實例的學習,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學會在生活中應用數學。
教學重點
在描述路線過程中,會正確選擇參照點,會根據參照點正確說出另一個點相對于參照點的方向和距離。
教學難點
根據描述的路線,自己畫出路線圖。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學習描述簡單的路線。教學中以臺風從生成地出發(fā)、經過四次方向改變的大致路徑為載體,利用課件動態(tài)展示路線變化,引導學生分段描述,同時結合學生的畫圖指導,引導學生對路線進行整體描述,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
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觀察、討論、交流等方法來學習,充分利用已學知識進行遷移類推,熟練掌握知識,發(fā)展空間觀念。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課題
預設A 問題引入法:播放課件,呈現電視播報臺風警報的場景,畫面呈現臺風移動的大致路線。教師提問:你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臺風的移動路線嗎?課件播放暫停,鼓勵學生由此展開討論。(詳見配套課件部分)
【品析:以播放臺風警報作為情景切入,根據臺風移動的大致路線提出問題,直接將學生的思維帶入到課堂學習!
預設B 角色引入法:展示北京旅游地圖。教師提問:北京是旅游勝地,一位游客想去北京參觀故宮、頤和園、圓明園、鳥巢等景點,可不知怎么走,你們愿意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位置的知識為他指明路線嗎?小組討論怎樣設計并描述旅游的路線。學生討論后,教師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將繼續(xù)學習根據平面圖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簡單的行走路線。
【品析:通過角色扮演,激活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引導學生在具體情景中解決問題,在討論中明確路線描述的基本要素,為后面學習描述和繪制簡單路線圖做準備!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領學生分析教材第22頁例3中的主題圖片,提取已知信息,分段描述移動路徑。
(1) 師:從臺風生成地到第一站,臺風是怎么變化的?
師:沿正西方向移動,你是怎么判斷出來的?
師:移動了540 km,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師:從臺風生成地到第一站,我們把哪個點作為參照點?
生:把臺風生成地作為參照點,發(fā)現臺風向正西方向移動了540 km。(課件演示:臺風生成以后,先是沿正西方向移動了540 km)
(2) 到達第一站之后,臺風改變方向了(課件演示)。它是怎么改變方向的?移動了多少距
離呢?
生:向西偏北30°方向移動了600 km,到達A市。
師:西偏北30°方向是怎么看出來的?移動600 km又是怎么知道的?
師: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把哪個點作為參照點了?
師:大家同意他說的嗎?我們再請一位同學來說一說。(課件演示:臺風向西偏北30°方向移動了600 km,到達A市)
(3) 到達A市后,臺風又改變了方向,接下來是怎么變化的呢?(課件演示)
生:向北偏西30°方向移動了200 km,到達B市。
師:大家同意他說的嗎?再請同學來說一下。
師:這次把哪個點作為參照點?(課件演示:臺風向北偏西30°方向移動200 km,到達B市)
師:臺風最后又改變方向了,是怎么變化的?(課件演示:臺風向正西方向移動100 km)
◎指導學生完整表示臺風的移動路線。
同桌兩人一組,看著圖,互相說一說臺風的移動路線。
全班交流說一說。
◎小結。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如何描述簡單的路線圖。在描述臺風移動路線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預設:每移動一次,參照點都發(fā)生改變,要根據新的參照點來描述它的移動方向和距離。)
【品析:在描述路線圖時,最大的困難是參照點的變化,使得正確描述路線圖對學生具有挑戰(zhàn)性,而且描述路線圖時的語言表述方式和前面“根據兩點的相對位置,用方向和距離描述另一點的位置”的語言表述方式稍有不同,這些無形中給學生解決問題增加了難度。所以在教學時,應采用分段描述的方法,降低難度,以便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描述方法。】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在學生學習例3的基礎上,教師提出質疑問題,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知識點進行系統整理。
質疑:怎樣描述路線并根據描述的路線繪制路線圖?
學生在討論后明確:描述路線時,可以先分段描述,再整體描述。在繪制路線圖時,要注意幾個關鍵點,如起點、終點、沿著什么方向、移動了多少距離,這樣就能準確畫圖。
【品析:通過反饋質疑,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路線圖的描述與繪制,引導學生整合知識,綜合思考,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提升!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
1.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在描述路線圖時,要特別注意什么?
2.課外延伸:同學之間互相說一說自己上學和放學的大致路線。也可以利用互聯網,查出自己家附近的地圖,以便更準確地進行描述。
【品析:在總結回顧中,進一步深入理解所學知識,同時利用描述路線圖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
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
用數學語言描述路線圖是教學重難點,教學時,首先要將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激活,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類推,通過分段描述的方法,逐個突破,層層推進,降低學生思維的難度,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變得有效而實用。其次,充分挖掘學生生活資源,如描述行走路線等,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練習鞏固中,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指導,豐富了學生的體驗,加深了學生對參照點知識的深刻理解。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的周長,了解測量圓的周長的方法,初步掌握圓周率的含義。
2.找出圓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并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能利用公式計算圓的周長。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分析、綜合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能夠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4.了解祖沖之與圓周率,增強民族自豪感。
重點:理解圓的周長,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的周長公式和測量圓的周長的`方法。
難點:幫助學生獨立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大膽實踐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準備:圓、刻度尺、米尺、直尺、紙條、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先來看看這是兩個什么圖形?(長方形、三角形)你會計算它們的周長嗎?
2.剛才我們計算的是長方形和三角形的什么?(周長)你能說說什么是長方形、三角形的周長嗎?(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們的周長)
二、引入新知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圓的知識,根據剛才的復習,誰能猜猜今天我們學習圓的哪方面知識?(板書:圓的周長)
1、什么叫圓的周長呢?(圍成圓的曲線的長叫做圓的周長)
2、怎樣得到圓的周長?小組同學合作(4人),測一測你們手中的圓的周長 。(5分鐘)
3、小組匯報(2種方法)
。ò鍟簣A的周長測量方法就是化曲為直)(課件演示)
4、通過剛才的測量大家可以猜一猜,圓的周長和什么有關?(直徑、半徑)
師:我們都知道正方形的周長是它的邊長乘以4,就是它的周長,由此人們聯想到圓的周長會不會和直徑之間也存在著什么關系,下面我們一起做個試驗好嗎?做實驗前是有要求的,我一起看看(課件),按分工認真完成,并做好記錄。(8分鐘)
5、驗證結果,交流互動
得出結論: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課件)
師:其實人們對圓周率的研究從很早以前就開始了,這個人叫祖沖之(課件)
想了解更多的同學,下課可以去上網查閱更多的相關資料。
6、圓的周長是直徑的π倍,如果周長用字母C表示,直徑用字母d表示,大家是否可以試著自己在課堂練習本上試著寫一寫圓的周長公式(課件一半)
板書: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
C=πd 或C=2πr。
7、師:現在同學們都知道了圓的周長公式,那是不是可以幫我解決一下難題了。。ㄕn件例1)
三、鞏固練習(課件)
四、作業(yè)
課件上的練習題。
板書:圓的周長。
圓的周長測量方法:畫曲為直:繞繩法、滾動法。
圓的周長公式:圓的周長=直徑×圓周率。
C=πd 或C=2πr。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3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P61復式折線統計圖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產生過程,了解其特點,并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繪制復式折線統計圖。
2、能根據復式折線統計圖對數據進行簡單分析,并能做出合理的推測,發(fā)展學生的統計意識,提高學生的統計能力。
重點難點:
體驗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優(yōu)點。
教學過程:
一、情境印入,復習舊知
1、問題情境
根據5天的訓練成績,選拔一位同學去參加學校的跳繩比賽。
張明: | 201 | 205 | 208 | 213 | 217 |
王星: | 206 | 204 | 210 | 209 | 202 |
2、學生說理
為什么要選擇張明去參加。
3、引導轉換,復習舊知
你覺得用什么統計圖來表示比較合適?
4、簡單讀圖,感悟趨勢
呈現張明和王星跳繩成績統計圖,學生讀圖,簡述趨勢,得出淘汰王星的結論。
二、學習新知,初步感悟
1、制造沖突,引發(fā)思考
。1)呈現劉輝的成績的折線統計圖,分析其進步趨勢。(數據:204 206 208 212 216)
。2)設問:如果張明和劉輝要一決高下,誰獲勝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呈現兩張統計圖,讓學生交流。
。3)引發(fā)思考
我們能不能再想個辦法,對這兩張圖做個處理,使得我們能一下子就看出張明比劉輝進步得更快?
2、喚醒舊知,初步感悟。
。1)直接過度。
把兩張折線統計圖合并在一起。(合并后,兩條折線都是白色)
(2)細節(jié)教學,引導學生發(fā)現同一種顏色的折線無法區(qū)別兩人成績。
揭題:復式折線統計圖(板書)
。3)感悟優(yōu)點。
相比剛才兩張統計圖,你覺得它有什么優(yōu)點?(便于比較兩組數據的變化趨勢)
三、加深體驗
呈現王芳7~15周歲體重變化情況統計圖。
觀察這張圖,你了解到了什么?
在原圖上加一條“標準體重”折線
再讓學生評價一下王芳的體重發(fā)展情況?
四、鞏固練習
出示題目:中國和美國在第25~29奧運會獲金牌情況統計圖(條形統計圖)
中國: | 16 | 16 | 28 | 32 | 51 |
美國: | 37 | 44 | 39 | 35 | 36 |
(1)讓學生繪制成復式折線統計圖。(只描點連線)
。2)學生獨立繪圖。
。3)讀圖練習,再次體驗。
。4)根據“中國是否可能在第30屆奧運會上金牌繼續(xù)保持第一”。引導學生觀察復式折線統計圖中反映兩國奪金趨勢。
五、練習。
P63 試一試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4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圓周長的概念和圓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實驗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自學自知圓周率,從而總結探究出求圓的周長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圓周率的探索過程,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長的公式,能運用圓周長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及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理解圓周率的含義,熟記圓周率的近似值,結合圓周率的教學,感受數學文化,激發(fā)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數學活動推導圓的周長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教學難點:
圓的周長與直徑關系的探討。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線、尺、塑膠板上剪下的直徑大小不一的圓、實驗報告單、計算器等。
教學過程:
一、把準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習愿望。
1.談話:同學們,知道大家都喜歡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動畫片,今天,老師把它倆帶到了我們的課堂。聽:(課件播放故事: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里,喜羊羊和灰太狼舉行跑步比賽,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線跑,灰太狼沿圓形路線跑,一圈過后,它們又同時回到了起點。此時,它倆正為誰走的路程長而爭論不休。同學們,你們認為呢?)(學生進行猜測)
2.要想確定它倆究竟誰跑的路程長,可怎么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圓形的周長,再進行比較。)
3.指名一生說說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生:邊長×4=周長)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圓的周長。(揭示課題:圓的周長)
二、經歷探究全程,驗證猜想發(fā)現。
。ㄒ唬┱J識圓周長的含義并初步感知圓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系。
1.談話:那什么是圓的周長呢?(課件出示3個車輪)
2.師:上面的3個數據是表示什么的?(生:圓的直徑)“英寸”是什么意思?(學生看書回答)
3.將3個車輪各滾動一圈,猜一猜,誰滾動的路程最長?從中你們有什么發(fā)現?(生:車輪滾動一周的長度是車輪的周長;直徑越長,周長越長,直徑越短,周長越短)
。ǘ┙涣鳒y量圓周長的方法
1.學生拿出課前剪的圓,互相指一指它們的周長。
2.用什么辦法測量它們的周長?(同桌交流方法)
3.指名到前面投影上展示測量周長的方法
、贊L動法。明確注意點:做好記號,從零刻度開始滾,滾動到這個記號再次指向這里,圓滾動一周的長就是這個圓的周長。
、诶@圈法。明確:線貼緊圓周,把多余的部分剪掉,把線拉直,這兩點之間線的.長就是這個圓的周長。
、塾密洺邷y量。明確:用軟尺上有厘米刻度的一面測量。從零刻度開始量,繞圓周一圈,然后看看對齊哪個刻度。
4.小結:這些方法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生:將一條彎曲的線變成一條直的線)這就是數學上所講的“化曲為直”的方法。
5.(課件出示摩天輪圖片)問:它的周長能用剛才的方法測量嗎?(生:不能,很不方便)問:那怎么辦?引發(fā)學生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系。
。ㄈ┱J識圓周率。
1.談話:接下來同學們分4人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測量出身邊這些圓的周長與直徑,完成表格。(學生分組活動,完成書上表格)(課件出示表格)
2.各小組組長匯報測量結果。(學生說結果,教師在課件上完善)
3.讓學生觀察表格中的數據,說說又發(fā)現了什么?(學生小組交流后匯報:一個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
4.(課件出示)介紹《周髀算經》這本書及“周三徑一”的意思。(圓的周長大約是直徑的3倍)
5.介紹祖沖之在求圓周率中做出的貢獻,讓學生想象祖沖之探索圓周率的過程,體驗科學發(fā)現的艱辛、不易。(課件播放資料,學生自學)
6.學生說說從資料的介紹中知道了什么?(學生交流自己的學習所得)
7.師小結:祖沖之是我們民族的驕傲與自豪,正因為他杰出
的成就,月球上有一座環(huán)形山就被命名為祖沖之山,宇宙中第1888號小行星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望同學們以后也能像他那樣刻苦鉆研,將來也做一個不平凡的人。
。ㄋ模┩茖Ч
1.當學生弄清了圓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系后,讓學生說說圓的周長怎么計算?(生: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
2.談話:如果圓的周長用大寫字母C表示,那么這個公式用字母怎么表示?
3.談話:還可已知什么條件求周長?(生:半徑)為什么?(生:在同一個圓中,圓的直徑是半徑的兩倍)那這個公式還可怎么變換?
4.齊讀公式,加深印象。
三、刷新應用能力,總結鞏固新知。
1.(課件出示第1題)學生口答兩個圓的周長。
2.計算例4中三個自行車車輪的周長大約各是多少英寸?(課件出示3個車輪)通過計算,比一比誰的周長最長?這再一次說明了什么?(生: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
3.(課件出示一個噴水池)一個圓形噴水池的周長是12米,它的周長是多少米?(學生獨立完成在作業(yè)本上,投影儀展示答案)
4.(課件出示摩天輪圖)它的半徑是10米,坐著它轉動一周,大約在空中轉過多少米?(學生獨立完成在作業(yè)本上,后在全班交流)
四、交流學習收獲,課后拓展延伸
1.通過這節(jié)課研究圓的周長,你有什么收獲?(學生全班交流)
2.談話:現在如果老師問喜羊羊和灰太狼誰走的路程長一些?同學們可怎么做?(學生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有沒有其它方法?(學生可通過計算解決,也可直接觀察兩個圖比較)
3.師:種種方法都可以幫助我們來確定誰走的路程長,所以當喜羊羊得知這一結果后,直喊比賽不公平,于是老村長為它們又重新設計了一種新的賽跑路線:問:如果喜羊羊和灰太狼沿這樣的路線賽跑,誰走的路程長一些呢?(學生課后思考,下節(jié)課交流。)
教學反思:
一、“情境”與“知識”兩條主線相互交融。
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師抓住“情境”與“知識”這兩條主線。在教學情境上,教師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活潑、和諧的學習氛圍。我們知道,《喜羊羊與灰太狼》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片,學生對此非常感興趣,也有一定的了解,以此為學習的背景,作為學習圓周長的切入點,使“情境主線”與本節(jié)課的“知識主線”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時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二、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動手操作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本節(jié)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為他們提供了豐富的操作材料和開放的操作空間,使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親身經歷了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此過程中,教師以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使學生的操作活動有目的、有思考、有選擇、有創(chuàng)造,使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過程中增長智力,提高動手實踐能力,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數學閱讀讓學生感受數學的厚實的文化。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適當介紹一些有關數學發(fā)現與數學史的認識,能夠豐富學生對數學發(fā)展的整體認識,對后續(xù)學習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結合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教師向學生介紹了圓周率的有關認識。這里的介紹從《周髀算經》中的“周三徑一”、祖沖之的“算籌”到圓周率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用電子計算機來計算圓周率,使學生對圓周率的歷史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感受到我們祖先的智慧,體會數學知識與人類生活經驗和實際需要的密切關系。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5
教學內容:
1.分數的乘法
2.分數混合運算
3.用分數解決問題
教材分析:本單元是在整數乘法、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學習分數除法和百分數的重要基礎。與整數、小數的計算教學相同,分數乘法的計算同樣貫徹《標準》提出的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體會和理解數學的理念,通過實際問題引出計算問題,并在練習中安排一定數量的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以豐富練習形式,加強計算與實際應用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根據本套教材的編寫思路,本單元將解決一些特殊數量關系問題的內容單獨安排。
三維目標:
知識和技能: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使學生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的進行計算。通過觀察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道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學會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經歷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及計算法則的形成過程,體驗歸納概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在進行分數乘整數的計算過程中,能夠感知計算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引導學生探究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領會數學美。
教法和學法: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
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引導學生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授課時數:10課時
第1課時
學期總第1課時
教學課題 分數乘整數
主備教師 使用教師 授課時間 20xx年 xx月 xx日
20xx年 xx月xx 日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在學生已有的分數加法及分數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對分數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系,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這過程中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領略到美。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教法與 學 法 直觀演示法
教學準備及手段 課件
教 學 流 程 二次備課
教學內容:
第2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一1-3題。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出示復習題。(投影片)
(1)整數乘法的意義是什么?
(2)列式并說出算式中的被乘數、乘數各表示什么?
5個12是多少? 9個11是多少? 8個6是多少?
(3)計算:
計算 時向學生提問:這道題的什么特點?計算時把什么做分子?使學生看到三個加數都相同,計算時3個3連加的結果做分子,分母不變。
2.引出課題。
分數加法是否也有簡便算法?今天我們學習分數乘法。(板書課題:分數乘整數)
(二)探究新知。
1.教學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出示例1,指名讀題。
(1)分析演示:
師:每人吃 塊蛋糕,每人吃的夠一塊嗎?(不夠一塊)接著出示如課本的三個扇形圖。問:一個人吃了 塊,三個人吃了幾個 塊?使學生從圖中看到三個人吃了3個 塊。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解答3個人一共吃了多少塊?(教師在3個扇形下面畫出大括號并標出?塊)訂正時教師板書: + + = = = (塊),(教師將3個雙層扇形圖片拼成一個一塊蛋糕的 圖片)
(2)觀察引導:
這道題3個加數有什么特點?使學生看到3個加數的分數相同。教師問:求三個相同分數的和怎樣列式比較簡便呢?引導學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師板書: 。再啟發(fā)學生說出 表示求3個 相加的和。
(3)比較 和12×5兩種算式異同:
提示:從兩算式表示的意義和兩算式的特點進行比較。(讓學生展開討論)。
通過討論使學生得出:
相同點: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相同。
不同點: 是分數乘整數,12×5是整數乘整數。
(4)概括總結:
教師明確:兩個算式表示的意義相同,誰能用一句話概括出兩算式的意義?(引導學生說出都是表示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2.教學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法則。
(1)推導算理:
由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導入。
問: 表示什么意義?引導學生說出表示求3個 的和。板書: + + 。學生計算,教師板書: 。提示:分子中3個2連加簡便寫法怎么寫?學生答后板書: (塊)教師說明:計算過程中間的加法算式部分是為了說明算理,計算時省略不寫。(邊說邊加虛線)
(2)引導觀察: 的分子部分、分母與算式 兩個數有什么關系?(互相討論)
觀察結果: 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 的分子2與整數3相乘,分母沒有變。
(3)概括總結:
請根據觀察結果總結 的計算方法。(互相討論)
匯報結果:(多找?guī)酌麑W生匯報)使學生得出 是用分數 的分子2與整數3下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
根據 的計算過程,明確指出:分子、分母能約分的要先約分,然后再乘。約分后約得的數要與原數上下對齊。然后讓學生將 按簡便方法計算。
【啟發(fā)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學習總結、歸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反饋練習:
⑴教材第2頁“做一做”第1題。
訂正時讓學生說出乘法中被乘數、乘數各表示什么?
⑴教材第2頁“做一做”第2題。
教師提示:乘的時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約分的要先約分。
、沤滩牡6頁“練習一”第1、2、3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重點讓學生說一說思路。
(三)全課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引導學生回顧總結。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上冊數學的教案09-28
六年級上冊數學比的教案01-08
數學六年級上冊《利率》教案08-22
蘇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11-17
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教案11-18
六年級上冊數學比的教案06-30
六年級上冊數學比的教案(精選)06-30
數學上冊教案01-15
六年級數學上冊教案12-13
六年級上冊數學復習教案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