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故事
心理健康故事1
喜歡的天氣
用餐的客人問服務生:“明天天氣預報如何?”
服務生肯定地說:“會是我喜歡的天氣!
客人不解地問:“你怎么知道正好是你喜歡的天氣?”
服務生:“我發(fā)現環(huán)境不是經常能如我意,所以,我便學習歡喜地去面對我所遇到的`一切。因此,明天天氣一定是我喜歡的!
道理:愉快的生活是由愉快的思想造成的。你的態(tài)度決定你的心情,影響你的健康,甚至改變你今天的際遇。凡事多往好處想,這是心理健康之道,也是幸福快樂的不二法門。
心理健康故事2
有個漁人有著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們尊稱為‘漁王’。然而‘漁王’年老的時候非?鄲溃驗樗娜齻兒子的漁技都很平庸。
于是經常向人訴說心中的苦惱:“我真不明白,我捕魚的技術這么好,我的兒子們?yōu)槭裁催@么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傳授捕魚技術給他們,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告訴他們怎樣織網最容易捕捉到魚,怎樣劃船最不會驚動魚,怎樣下網最容易請魚入甕。他們長大了,我又教他們怎樣識潮汐,辨魚汛。。。凡是我長年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趕不上技術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
一位路人聽了他的.訴說后,問:“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們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得到一流的捕魚技術,我教得很仔細很耐心!
“他們一直跟隨著你嗎?”
“是的,為了讓他們少走彎路,我一直讓他們跟著我學。”
路人說:“這樣說來,你的錯誤就很明顯了。你只傳授給了他們技術,卻沒傳授給他們教訓,對于才能來說,沒有教訓與沒有經驗一樣,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心理健康故事3
暗示效應
暗示效應是一種有趣的心理效應,通過重復的暗示,人們會產生與原來的欲望相符的心理,如果我們對著鏡子重復說“我是最出色的,我是最棒的”,那么一段時間后,我們就會產生一種優(yōu)越感。相反,如果重復對自己說"我是一個倒霉蛋,我是糟糕的”,那么自己就會變得越來越倒霉,越來越沒有能力。這就是暗示效應的神奇魔力。
暗示效應的“欺騙”功效
曾經有位心理學家為了講述暗示效應對人產生的影響,對參加演講的學生做了一個有趣的演示。他首先讓工作人員逐一用水壺為學生手里的空杯子添加上白開水,然后對大家說:“這是一杯白開水,請大家喝下去!
過了一會兒,這位心理學家又讓工作人員拿著礦泉水瓶為學生添水,然后對大家說“這是來自法國3000米高山上的礦泉水,請你們品嘗一下是否味道甘甜。”結果,在場的每個人都表示第二杯水比第一杯水更加甘甜。
最后,這位心理學家對學生說:“這兩杯水都是白開水,并且是來自于同個鍋煮開的水!边@就是暗示效應帶給人們奇妙的錯覺。
心理學家就把這種在無對抗條件下,用含蓄、誘導的方法對人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使人的思想、行為與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的現象稱為暗示效應。
暗示效應的產生是因為人的潛意識里有對事物的看法,當人們進行語言、行為上的暗示時,人們就會將潛意識的看法和他人的暗示聯(lián)系起來,并形成反應。在上面那個實驗里,水壺和礦泉水就是符合人們日常認知的一種圖像暗示。當心理學家用語言進行暗示的時候,人們就會根據這個先入為主的印象形成錯覺。
同樣的道理,如果你身邊充滿了苛刻、尖酸的'人,他們習慣用負面的詞語來評價你,每天都對你說“怎么這么簡單的事情,你都辦不好”,“你是笨蛋嗎?怎么腦袋這么蠢”,“你怎么這么差勁呢”……過了一段時間后,你會發(fā)現自己漸漸被他人催眠成一個“不行”的人。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呢?心理學家對此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結果發(fā)現意志力越差,越不自信的人,越會受到他人暗示的影響。換句話說,當一個人非常自信,意志力非常堅定,那么即使別人對他進行消極的、負面的暗示,他會笑著開玩笑回擊你。
將自己催眠成優(yōu)秀的人
如果自己不幸被別人暗示成一個“不行”的人,那該怎么辦呢?方法很簡單,依靠暗示效應,你就可以把自己暗示成一個“行”的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臨時決定組織關押在監(jiān)獄里的犯人到前線作戰(zhàn)。為此,美國政府還派遣了心理專家對犯人進行戰(zhàn)前的心理輔導,希望這些犯人能以最佳的狀態(tài)奔赴前線。
心理學家作了為期三個月的心理輔導。在訓練期間,心理專家要求犯人每天給自己最親的人寫一封信。內容是犯人在監(jiān)獄里的良好表現、改過自新的欲望、如何進步、有著怎么樣的奮戰(zhàn)欲望等等,認真抄寫并親自郵寄。三個月后這批犯人到前線心理專家又要求他們每天晚上為最親的人寫信。信的內容也是統(tǒng)一指定,主要是講述他們在戰(zhàn)場上如何英姿颯爽,如何服從紀律,如何英勇殺敵·····結果,這批犯人在戰(zhàn)場上的表現正如他們在信中寫的那樣:服從指揮、勇敢奮戰(zhàn)。
不斷地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人們就會往積極的方向走。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早晨醒來的那一刻,如果對自己暗示說“我很困,我還需要再睡一會兒”,那么就會感覺非常疲憊并賴床。相反,盡管非常困,卻對自己暗示說“我還年輕,睡五小時就夠了,我會精力充沛的”,那么往往可以打起精神起床、而這一天也會是精力充沛的。這就是因為自我暗示而產生的截然不同的效果。
心理健康故事4
苦惱與歡快取決于心態(tài)
有這樣一個老太太,她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染布的,二兒子是賣傘的,她整天為兩個兒子發(fā)愁。天一下雨,她就會為大兒子發(fā)愁,由于不能曬布了;天一放晴,她就會為二兒子發(fā)愁,由于不下雨二兒子的傘就賣不出去。老太太總是愁眉緊鎖,沒有一天開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纏身,骨瘦如柴。一位哲學家告訴她,為什么不反過來想呢?天一下雨,你就為二兒子興奮,由于他可以賣傘了;天一放晴,你就為大兒子興奮,由于他可以曬布了。在哲學家的開導下,老太太以后天天都是樂呵呵的,身體自然健康起來了。
道理:美國成功學學者拿破侖說過這樣一段話:“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但是這種很小的.差異卻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tài)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和失敗!笔堑,一個人面對失敗所持的心態(tài)往往決定他一生的命運。
積極的心態(tài)有助于人們克服困難,使人看到希望,保持進取的旺盛斗志。消極心態(tài)使人沮喪、失望,對生活和人生布滿了抱怨,自我封閉,限制和抹殺自己的潛能。積極的心態(tài)創(chuàng)造人生,消極的心態(tài)消耗人生。積極的心態(tài)是成功的出發(fā)點,是生命的陽光和雨露,讓人的心靈成為一只翱翔的雄鷹。消極的心態(tài)是失敗的源泉,是生命的慢性殺手,使人受制于自我設置的某種陰影。選擇了積極的心態(tài),就是選擇了成功的希望;選擇消極的心態(tài),就注定要走入失敗的沼澤。假如你想成功,想把美夢變成現實,就必須摒棄這種抹殺你的潛能、摧毀你希望的消極心態(tài)。
心理健康故事5
《努力一點點》即是成功的開端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努力一點點》故事里的媽媽對待兒子的“鼓勵式教育”。視頻里小男孩M,是一個個頭不高,協(xié)調性也不是很好的小男孩,但是他偏偏喜歡足球!
當M的媽媽在場邊看著兒子有些滑稽的頭球動作時,心都要碎了!訓練結束,教練婉轉告訴她:“M很有決心,只是基礎差些!”媽媽心里明白,兒子何止差一些,是差很多!
可是,在家里,面對滿臉沮喪的兒子,媽媽并沒有責怪,也沒有拿他和別的小朋友比較。而是微笑著對兒子說:“我和你的教練聊過了,他說你一直都很努力。在這之前,你完全不會用頭去頂球呢,但現在你時不時能做到了!再努力一點點,輕觸一點點就夠了呢!”受到媽媽的鼓勵,M轉身就去練球了!之后,M更加努力地去訓練,但依然還是最差的那一個!面對訓練中的傷痛,媽媽始終鼓勵兒子堅持,雖然她也像所有的父母一樣,會心疼,會懷疑自己是不是錯了,但她依然風雨無阻地陪伴兒子!
在兒子的努力和媽媽的鼓勵陪伴下,他們驚喜地發(fā)現,M的.體能越來越好,他不僅掌握了頭球技術的要令,而且在成百上千次的努力下,已經能完成高難度的頭球了!又是一次班級比賽,距離比賽結束還有一分鐘的時候,M所在的隊,比分依然落后。關鍵時刻,帶球突破的M在禁區(qū)前,被對方后衛(wèi)撞倒,但他迅速站起來,重新投入比賽。1:1!平了!在最后一分鐘,M用頭球幫助本隊搬平了比分!全場一片歡呼!
那一刻,M是全場的焦點!
可是誰又能想到,當初M的頭球技術基本為0。
他能走到今天,是因為他有一個從不要求他當第一名的媽媽!
其實媽媽每次鼓勵孩子說出這些話的時候,都會不確定地問自己這樣是否對孩子不好,因為她對他撒了謊,這樣是否給他帶來更多的傷害?我想這也是大部分父母想問的,明知道孩子不適合,為什么還要去說個謊言,到最后是傷害他還是為他好?
媽媽希望的,只是每天再努力一點點,超越自己一點點!
短片中的M在剛開始訓練時,可以說是最“笨”的一個,但最后,他竟然是用自己當初完全不會的頭球,幫助本隊搬平比分!我們不否認,每個班,總有一些孩子很優(yōu)秀,成為家長們常說的“別人家的孩子”,但他們只是別人家的孩子!
就像視頻里的媽媽說:“我可能不是最好的媽媽,因為我并不想我的孩子總要得第一名,我只是希望他能每天超越自己一點點!
其實最大的勝利,就是勝于自己。成長,只需你一點一滴的關心與鼓勵;成功,只要我們每天再多努力一點點,努力比昨天做得好一點,這時你會發(fā)現,孩子身上會有很多優(yōu)點,他是獨一無二的,是上天的恩賜。
心理健康故事6
倒背如流的秘密
在演講場所或者電視節(jié)目里,我們常?梢钥吹筋愃七@樣的表演,記憶專家站在臺上,隨意讓臺下的人提供一些詞語、數字、單詞或是公式,并按順序寫在黑板上,隨后這些記憶專家都能夠根據觀眾的要求,準確地講出其中的任意一項內容,甚至流利地將全部內容依照順序背誦出來,有時候,這些記憶專家還會將記憶的方法傳授給臺下的任意觀眾,然后在短短的幾分鐘內,讓任意觀眾也變成了記憶天才。很多時候我們看到這種類型的記憶表演,都不禁會想:究竟這些記憶專家有沒有記下需要背誦的內容呢?這些觀眾是不是記憶專家事先指定的人呢?
編碼能讓人產生安全感
事實上這些記憶專家沒有事先記下需要記憶的內容,也沒有找觀眾來當“托”,他們之所以能成為記憶天才,是因為他們善于利用記憶與心理的關系來為記憶服務,心理學上將這些記憶表演“天才”利用編碼和聯(lián)想的方法來達到快速記憶的現象,稱為“培哥效應”,“培哥效應”的產生有兩個重要的心理因素:第1個是編碼,第2個則是聯(lián)想。
如果將毫無關聯(lián)的一連串詞語寫在黑板上,如:刷牙、眼鏡、帽子、遲到、冰箱、報告、見顧客、安慰、買菜、看電視.……人們會因為詞語之間沒有關聯(lián)而覺得記憶難度增加,導致人們產生不安混亂的情緒。相反,如果讓沒有什么關系的數字加上編碼,那么立刻就會讓人產生不一樣的感覺。如:1刷牙、2眼鏡、3帽子、4遲到、5冰箱……
心理學家意識到這種微妙的心理,并認為編碼能給人帶來安全感。當同時給一個人10件工作的時候,人會因為工作量太多而感到混亂,從而產生無從下手的感覺,可是當人們冷靜下來思考,將10個工作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排列好順序后再處理,那么人們就會感覺到事情將會得到有序地進行。因為人的心理能接收第1件事要處理什么,第2件事要處理什么……直到第10件事要處理什么都了如指掌。當事件、物品呈現一定順序,以井井有條的姿態(tài)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能帶給人們心理上的安全感。所以當人感覺到混亂的時候,不妨對煩惱的事情進行排序,有助于建立心理上的安全感,使人從急躁當中冷靜下來。
情境聯(lián)想記憶能讓記憶更持久
當數字編碼積累到一定程度,人的安全感也會隨之減弱,簡單地說,從1數到10,因為順序將無關聯(lián)的記憶點集合起來,可以讓人產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可是當從1數到100,隨著記憶數量的`增加,人們對記憶的內容就會越發(fā)感覺到無能為力,當編碼積累到一定程度,如第100個單詞、第200個單詞的時候,人的安全感也會隨之降到最低點。這個時候,編碼的作用就不夠強大了,就需要用到“培哥效應”的另外一個記憶方法——聯(lián)想記憶法。
聯(lián)想記憶法是通過將記憶的內容按照一定的聯(lián)系來聯(lián)想記憶,使之變成集中的、具體的、有影響的記憶內容,相關心理學家認為,人們之所以討厭記憶單詞,是因為凌亂的、繁多的、毫無關聯(lián)的單詞會讓人產生枯燥的心理,而人們的心理會本能地遠離枯燥的事物,接近有趣的東西。當枯燥的單詞出現在人的面前,人們的心理就會產生抵御的情緒,然后潛意識地幫助人們忘記這些枯燥的單詞,這也是為什么一篇我們不喜歡的課文背了上百遍,還是不能記住。越是想快點把它記下來結束枯燥的記憶過程,就越不能記住,這就是心理上的抵御情緒對人們的記憶起到的阻礙作用。
此外,心理學家還通過實驗證明,人們偏好記住有情景的、具體的事物、不喜歡記住零散的、單獨的、抽象的詞語或者單詞。這就是為什么人們對自己曾經幫助別人或者做好事時接受表揚的話記憶猶新,就唯獨想不起一個星期前某個背過的英語單詞,事實上,人們記住的并不是某句話,而是幫助別人或者做好事時的情景。
心理健康故事7
4、成功的秘密在哪里?
不少心理學專家發(fā)現,這個秘密就是人的“心態(tài)”。一位哲人說:“你的心態(tài)就是你真正的主人!币晃粋ト苏f:“要么你去駕馭生命,要么就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tài)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
在數十年前,福建某貧窮的鄉(xiāng)村里,住了兄弟兩人。他們忍受不了窮困的環(huán)境,便決定離開家鄉(xiāng),到海外去謀發(fā)展。大哥好像幸運些,被奴隸主賣到了富庶的舊金山,弟弟被賣到比中國更窮困的菲律賓。
數十年后,兄弟倆又幸運地聚在一起。今日的他們,已今非昔比了。做哥哥的,當了舊金山的僑領,擁有兩間餐館,兩間洗衣店和一間雜貨鋪,而且子孫滿堂,有些承繼衣缽,又有些成為杰出的工程師等科技專業(yè)人才。
弟弟呢?居然成了一位享譽世界的銀行家,擁有東南亞相當分量的山林、橡膠園和銀行。經過數十年的努力,他們都成功了。但為什么兄弟兩人在事業(yè)上的成就,卻有如此的差別呢?
哥哥說,我們中國人到白人的社會,既然沒有什么特別的才干,唯有用一雙手煮飯給白人吃,為他們洗衣服?傊,白人不肯做的工作,我們華人統(tǒng)統(tǒng)頂上了,生活是沒有問題,但事業(yè)卻不敢奢望了。例如我的子孫,書雖然讀得不少,也不敢妄想,唯有安安分分地去擔當一些中層的'技術性工作來謀生。
看見弟弟這般成功,做哥哥的不免羨慕弟弟的幸運。弟弟卻說,幸運是沒有的。初來菲律賓的時候,擔任些低賤的工作,但發(fā)現當地的人有些是比較愚蠢和懶惰的,于是便頂下他們放棄的事業(yè),慢慢地不斷收購和擴張,生意便逐漸做大了。
這便是海外華人的真實奮斗歷史。它告訴我們:影響我們人生的絕不僅僅是環(huán)境,心態(tài)控制了個人的行動和思想。同時,心態(tài)也決定了自己的視野、事業(yè)和成就。
解讀:一個人能否成功,就看他的態(tài)度了!成功人士與失敗者之間的差別是:成功人士始終用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和最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敗者則剛好相反,他們的人生是受過去的種種失敗與疑慮所引導支配的。
心理健康故事8
一根魚竿和一簍魚的故事
有兩個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
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于是他們分道揚鑣了。
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魚,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
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xù)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后一點力氣也用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經過遙遠的跋涉,他們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后,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健康的生活。
道理:一個人只顧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終將是短暫的歡愉;一個人目標高遠,但也要面對現實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現實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有可能成為成功之人。
心理健康故事9
一棵蘋果樹,終于結果了。
第一年,它結了10個蘋果,9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對此,蘋果樹憤憤不平,于是自斷經脈,拒絕成長。第二年,它結了5個蘋果,4個被拿走,自己得到1個。"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這棵蘋果樹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還可以這樣:繼續(xù)成長。譬如,第二年,它結了100個果子,被拿走90個,自己得到10個。 很可能,它被拿走99個,自己得到1個。但沒關系,它還可以繼續(xù)成長,第三年結1000個果子...... 其實,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蘋果樹在成長!等蘋果樹長成參天大樹的時候,那些曾阻礙它成長的力量都會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長是最重要的。
心理點評:
你是不是一個已自斷經脈的上班族?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你才華橫溢,意氣風發(f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但現實很快敲了你幾個悶棍,或許,你為單位做了大貢獻沒人重視;或許,只得到口頭重視但卻得不到實惠;或許......總之,你覺得就像那棵蘋果樹,結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與你的'期望相差甚遠。
于是,你憤怒、你懊惱、你牢騷滿腹......最終,你決定不再那么努力,讓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幾年過去后,你一反省,發(fā)現現在的你,已經沒有剛工作時的激情和才華了。
"老了,成熟了。"我們習慣這樣自嘲。但實質是,你已停止成長了。
這樣的故事,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之所以犯這種錯誤,是因為我們忘記生命是一個歷程,是一個整體,我們覺得自己已經成長過了,現在是到該結果子的時候了。我們太過于在乎一時的得失,而忘記了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切記:如果你是一個上班族,遇到了不懂管理的上司,那么,提醒自己一下,千萬不要因為激憤和滿腹牢騷而自斷經脈。不論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做一棵永遠成長的蘋果樹,因為你的成長永遠比每個月拿多少錢重要。
心理健康故事10
感謝上天讓我失明
1歲那年,一場大火讓她成了盲人。父母抱著襁褓中的她淚流滿面,絕望地哀嘆:“可憐的孩子,她這一生可怎么過呀!”雙目失明的人,內心總是特別敏感,當她漸漸長大,意識到自己與常人不一樣后,開始大哭大鬧,哭鬧聲令父母心碎。親人們以百般的寵愛來彌補對她的虧欠。她任性、孤僻、郁郁寡歡,對家人的依賴與日俱增。6歲的一天,外婆拉著她到外面玩,因為很小的事情,她變得極不開心,又撒起潑來,無理取鬧。年邁的外婆嘆氣說:“孩子,你總是這樣,將來會害人的。什么叫會害人?就是拖累人,成為別人的累贅!”這句話,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也激起了她強烈的逆反心理,“我才不會害人,我眼睛看不見,但我有雙手,有耳朵,決不會成為別人的`累贅,我要做一個有用的人!彼龤鈶嵉鼗卮。正是外婆的無心之語,改變了她的人生態(tài)度,她開始尋找自己人生的價值。
一個偶然的機會,她發(fā)現自己的短跑竟然不輸給正常女孩,于是萌發(fā)了第一個夢想:跑進國際賽場。14歲那年,她進入盲校讀書,也開始了正規(guī)的體育訓練。教練對她的要求非常嚴格,每天都要她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繞著運動場跑8圈,如果哪一次超時則從頭再跑。9月的天氣,潮濕悶熱,當她跑完第3圈后,整個人晃晃悠悠的,感覺要虛脫了。此時,她的耳畔突然響起外婆的那句話:“你將來會害人的!
“我不能害人,我要成功,我必須付出比別人多十倍百倍的努力!”一個強烈的信念支撐著她頑強地跑下去,她咬緊牙關,繼續(xù)邁動步伐。
熬過最艱難的歲月后,她也煉成了鋼,一路跑進亞洲殘疾人運動會。亞運賽場上,她威風八面,銳不可當,連連摘金奪銀。當國歌響起時,站在獎臺上的她聆聽觀眾如潮的掌聲,心里暗暗自語:“我不比任何人差!”
她就是吳晶。吳晶說:“感謝上天讓我成為盲人,催我奮進,讓我能夠心無旁騖、堅忍不拔地做事情,頑強地做自己!
道理: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小宇宙,有了目標,潛能一旦發(fā)揮出來,會超乎想象,有時候是我們自己限制了自己的能力,沒有讓潛力釋放出去,所以相信自己,給自己樹立目標,有了信念,一切皆為可能。
心理健康故事11
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
美國心理學家格塞爾曾經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
讓一對同卵雙胞胎練習爬樓梯,其中一個實驗對象(代號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開始練習,每天練習10分鐘。另外一個(代號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開始接受同樣的訓練。
這兩個小孩哪個爬樓梯的水平高一些呢?
大多數人肯定認為應該是練了8周的T比只練了2周的C好。但是,實驗結果出人意料——只練了兩周的C爬樓梯的.水平比練了8周的T好——C在10秒鐘內爬上那特制的五級樓梯的最高層,T則需要20秒鐘才能完成。其實46周就開始練習爬樓梯,為時尚早,孩子沒有做好成熟的準備,所以訓練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3周開始爬樓梯,這個時間就非常恰當,孩子做好了成熟的準備,所以訓練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個實驗給我們的啟示: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實際水平,在孩子尚未成熟之前,要耐心地等待,不要違背孩子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不要違背孩子發(fā)展的內在“時間表”,不要人為地通過訓練加速孩子的發(fā)展。
心理健康故事12
目標的實驗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組織三組人,讓他們分別向著10公里以外的三個村子進發(fā)。
第一組的人既不知道村莊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遠,只告訴他們跟著向導走就行了。剛走出兩三公里,就開始有人叫苦,走到一半的時候,有人便開始抱怨:“為什么要走這么遠,何時才能走到頭?”有人甚至坐在路邊不愿走了,越往后,他們的情緒就越低落。
第二組的人知道村莊的名字和路程有多遠,但路邊沒有里程碑,只能憑經驗來估計行程的`時間和距離。走到一半的時候,大多數人想知道已經走了多遠,比較有經驗的人說:“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庇谑牵蠹矣执負碇^續(xù)往前走。當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的時候,大家情緒開始低落,覺得疲憊不堪,而路程似乎還有很長。當有人說:“到了!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來,加快了行進的步伐。
第三組的人不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旁每一公里都有一塊里程碑,人們邊走邊看里程碑,每縮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小陣的快樂。行進中他們用歌聲和笑聲來消除疲勞,情緒一直很高漲,所以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
心理學家得出了這樣的結論:當人們的行動有了明確目標的時候,便能把行動與目標不斷地加以對照,進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進速度與目標之間的距離,人們行動的動機就會得到維持和加強,就會自覺地克服一切困難,努力達到目標。
心理健康故事13
夢騎士
這是一個小短片電影,感動全亞洲的“不老騎士”的豐富又坎坷的人生故事。短片故事源于一次重逢:5位年過80歲的老人,相聚在昔日好友的`追悼會上,對著大家年輕時候在海邊的照片,勾起了他們騎摩托車環(huán)島旅行的夢想。雖然在照片中的7個人里面,有2人已經離開了人世。
在漫長的6個月的準備過程中,他們拔掉了吊針,丟掉了拐杖,扔掉了藥丸,積極鍛煉身體。最終穿上帥氣的機車裝,帶上故去朋友和妻子的照片,毅然跨上摩托車,踏上了環(huán)島的旅程。
最終,5個老人來到了年輕時候合影的海邊。他們舉著朋友的遺像,面朝大海,站成一排。就像年輕的時候一樣,依然是7個人,依然是這片海,沒有絲毫物是人非的感傷,只有夢想實現后的豪情萬丈。
道理:人會老,夢想不可以!只要還有目標,腳下的路就不會停止。
有一天當你80歲,你還有多少做夢的勇氣?環(huán)島13天,1139公里,從北到南,從黑夜到白天,只為了一個簡單的理由。這些平均年齡81歲的老人用行動告訴我們,癌癥、高血壓、膝關節(jié)退化、助聽器和年紀,都無法阻止他們追尋夢想。他們雖然平均年齡81歲,心里卻住著18歲的夢,而且他們可以用一輩子的經驗告訴你:只要有目標,就會有奇跡!
心理健康故事14
靈驗的水泉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zhèn),據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奇跡,可以醫(yī)治各種疾病。有一天,一個拄著拐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地走過鎮(zhèn)上的馬路,旁邊的鎮(zhèn)民帶著同情的'口吻說:“可憐的家伙,難道你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這一句話被退伍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幫助我,讓我沒有一條腿后,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道理:學習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總是要讓自己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或許,這些殘忍的經歷,能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所以接受現狀,面對現實,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心理健康故事15
塞翁失馬
戰(zhàn)國時期,靠近北部邊城,住著一個老人,名叫塞翁。塞翁養(yǎng)了許多馬,一天,他的馬群中忽然有一匹馬走失了。鄰居們聽說這件事,都跑來安慰他,勸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塞翁見有人勸慰,笑了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會帶來什么福氣呢!
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里覺得很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過了幾天,丟失的`馬不僅自動返回家,還帶回一匹匈奴的駿馬。
鄰居聽說了,對塞翁的預見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塞翁聽了鄰居的祝賀,反而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么福氣,也許惹出什么麻煩來。”鄰居們以為他故作姿態(tài),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興,卻有意不說出來。
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fā)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膘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
塞翁說:“沒什么,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鄰居們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么福氣。
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被應征入伍,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zhàn)死了,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無論是遇到福還是禍,都要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要超越時間和空間去觀察問題,要考慮到事物有可能出現的極端變化,這樣,無論福禍來到自己身邊,都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健康故事】相關文章:
兒童心理健康故事02-21
小學生心理健康故事02-20
簡短的心理健康小故事(通用53則)04-17
心理健康小故事通用12個05-24
心理健康感悟,心理健康心得04-23
心理健康的句子形容心理健康的句子04-22
幼兒心理健康與教師心理健康07-31
淺談525心理健康日呵護心理健康07-25
心理健康節(jié)關注心理健康的句子05-03
心理健康作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