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导航,欧美日本中文,黄色在线观看网站永久免费乱码,chinese国产在线视频,亚洲欧洲第一视频,天天做人人爱夜夜爽2020毛片,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网站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語文教案>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時間:2024-05-21 08:52:31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經(jīng)典(15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lǐng)和行動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經(jīng)典(15篇)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紅色經(jīng)典”為題,下設(shè)七篇文章。這一單元,是“紅色經(jīng)典”,表現(xiàn)革命家的崇高精神!丢z中書簡》在紅色經(jīng)典中獨樹一幟,因為它不但有崇高的精神,而且還表現(xiàn)了革命家女性的心理的優(yōu)美,那就是所以,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文章內(nèi)容的分析,體會作者這種高尚的情感。

  二、學生分析:

  我對于五班同學已經(jīng)漸漸了解,從整體看,五班同學上課時思維較為活躍,我也希望利用這節(jié)課,通過和五班同學一起學習、探究文本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自己在教學中的.漏洞,進而改正。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回顧舊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利用檢測、復習,鞏固舊知,運用朗讀、討論、交流的方式研讀文本,通過對文章語言的品析,體會文中蘊含著的作者熱愛生命的高尚情感。

  情感與價值觀:體會作者熱愛生命的高尚情感。

  四、教學重點:對文章語言進行品析,體會文中蘊含著的作者熱愛生命的高尚情感。

  五、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在文末一段重點描寫“夜鶯”的用意。

  六、教學過程與方法:

  1、出示學習目標:

  A、對文章語言進行品析,體會文中蘊含著的作者熱愛生命的高尚情感。

  B、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溫故知新:

  a默寫詞語。

  b解釋詞語:

  書簡:書信。簡,信件。

  信箋:信紙。

  扶疏:枝葉茂盛,高低疏密有致。

  奄奄一息:形容氣息微弱,僅有一絲呼吸尚存。

  C追憶作家:本文作者是(),杰出的女革命家。她是()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被譽為“西方的秋瑾”。

  3、品析語言,領(lǐng)悟文意。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

  北師大版八年級語文下冊雜說導學案

  一、學習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了解“說”及其文體特點

  3.理解課文字詞及其比喻義

  二、引入

  1.關(guān)于“說”的文體,你知道多少?學過哪些文章?

  2.說說你對韓愈了解多少,韓愈的詩文你學過哪些?

  三、引導自主學習

  1.了解關(guān)于“說”的常識及作者、寫作背景

  作者簡介: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陽(現(xiàn)在河南孟縣)人,唐代文學家,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寫作背景:韓愈初登仕途時,很不得志。曾三次上書宰相請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門被守門人擋在門外。盡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憂天下之心”,不會遁跡山林。后相繼依附于節(jié)度使董晉和張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馬說》,發(fā)出“伯樂不常有”的感嘆。

  “說”--“說”是古代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說”的語言通常簡潔明了,寓意深刻,說理透徹。通常采用以小見大的手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講究文采,跟現(xiàn)在的雜文大致相近。

  2.自主學習課文內(nèi)容及重點字詞

  食 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 策之不以其道

  執(zhí)策而臨之曰

  四、小組合作學習釋疑

  第一段

  1.本段表達了作者什么觀點?(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2.沒有伯樂,千里馬命運如何呢?(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3.本段文字說明了什么?(伯樂對千里馬的重要作用。)

  第二段

  1.千里馬被埋沒的原因是什么?(食不飽)

  2.本段文字從側(cè)面諷刺了喂馬者?(無能、無知、目光短淺。)

  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對千里馬命運的惋惜,對食馬者的諷刺。)

  第三段

  1.哪些語言能體現(xiàn)食馬者的無知和淺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2.本段哪句話能體現(xiàn)作者的寫作目的?(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3.本段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對人才埋沒的憤懣之情。)

  五、疑難探究

  1.文中的`千里馬、伯樂、食馬者各比喻么?

  千里馬:有才能的人

  伯 樂:能發(fā)現(xiàn)、提拔、任用人才的的人

  食馬者:寓愚妄淺薄、不識人才的統(tǒng)治者。

  2.本文通篇不離千里馬,難道只是說“馬”嗎?

  借千里馬難遇伯樂,最終被埋沒,揭示封建統(tǒng)治者埋沒人才的現(xiàn)象,也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慨。

  六、課堂檢測

  如果你懷才不遇,你會學下列哪位古人?說出原因。

  A.韓愈 懷才不遇寫文章

  B.蘇秦 懸梁刺股發(fā)憤成材

  C.韓信 另尋明主創(chuàng)大業(yè)

  D.陶淵明 歸隱田園其樂悠悠

  課文對譯:

  世有伯樂[1],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2],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3]。食馬者[4],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5],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6],食之不能盡其才,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7]!

  ——選自東雅堂刊本《昌黎先生集》

  世上有了伯樂,然后才會有千里馬被發(fā)現(xiàn)?墒乔Ю锺R雖然世代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因此雖然有不少好馬,卻只能在馬夫手中受糟塌,最后接連不斷地死在馬廄之中,而不能以千里馬著名。

  那些千里馬,一頓往往要吃盡一石小米。可是喂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只是象對凡馬一般地飼養(yǎng)它。于是,那些好馬,雖然有日行千里的本領(lǐng),可是吃不飽,力氣不足,它們的骨力特長因此不能表現(xiàn)出來,這樣,即使想與凡馬一般也不可能,哪里還能叫它日行千里呢?

 。ìF(xiàn)在那些養(yǎng)馬的人,自己不知道手中有千里馬),因此駕馭時不能順其本性;喂養(yǎng)時又不能給料充足,使它充分發(fā)揮才能;馬雖然哀鳴,人卻一點不懂得它的意思。還拿著馬鞭,煞有介事地對它說:“天下沒有千里馬!”唉!這難道是真的沒有千里馬呢,還是確實不識千里馬呢!

  【注釋】

 。1]伯樂:春秋秦穆公時人,姓孫名陽,字伯樂。以善于相馬著稱(事見《戰(zhàn)國策·楚策》、《莊子·馬蹄篇》等),因此歷來又作為善于識拔人才的代表。[2]駢死:相比連而死。糟櫪:盛馬飼料的器具叫槽,馬廄叫櫪,槽櫪為并列復詞,即指馬廄。[3]一食:數(shù)量詞,猶言一頓。[4]食(sì肆):用作動詞,即飼,喂養(yǎng)。下同。[5]見(xiàn現(xiàn)):通“現(xiàn)”,表現(xiàn)出來。[6]策:鞭馬用器,這里作動詞用,鞭策、駕御之意。[7]也:通“耶”,疑問語氣詞,這里是用反問加強語氣。

  七、課后反思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了解本文說明的主要內(nèi)容。

  2、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3、提高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預習作業(yè):查資料,每個同學找出我國3種生物入侵者(現(xiàn)象)并且用50字左右的一段話概括。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加拿大一枝黃花”圖片以及下面的文字導入。

  加拿大一枝黃花,又名黃鶯、麒麟草,屬菊科植物。這種花色澤亮麗,在花市上被稱為“幸福草”,常用于插花中的配花。加拿大一枝黃花原產(chǎn)北美,1935年作為觀賞植物引入我國。在蘇浙滬一帶和廣東省,加拿大一枝黃花近年來使植物大面積死亡,果園、農(nóng)田作物產(chǎn)量和質(zhì)量受到嚴重影響,危及生態(tài)安全。(學生自由發(fā)表評論,教師引入生物入侵)

  二、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1、在文章中找一句話,說明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用波浪線劃出)

  第1小節(jié)

  2、學生用△符號標出文章中所提到的生物入侵者,并且說說它們有什么共同點(蒲公英,魚蝦是不是?)

  入侵者有斑貝,天牛,紅螞蟻,棕樹蛇等。

  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異國他鄉(xiāng)、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到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移民”。并且造成當?shù)匾欢ǖ膿p失。

  3、文章8個小節(jié),學生用——符號劃出中心句,或者在旁邊總結(jié),要求每小節(jié)大意都要與“生物入侵”有直接關(guān)系。(考慮各小節(jié)之間的關(guān)系)

  第一段,生物入侵者破壞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經(jīng)濟損失。

  第二段,人類文明早期,沒有人為干預,生態(tài)系統(tǒng)不失衡。

  第三段,物種在新環(huán)境可能無節(jié)制繁衍,例:第四段,生物入侵者威脅物種多樣性。

  第五段,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途徑)

  第六段,生物入侵者很難控制。

  第七段,物競天擇VS物種多樣性將受到嚴重破壞、經(jīng)濟損失驚人。(不同的觀點)

  第八段,采取的措施。

  教師對比點拔,明確說明順序(教師簡要敘說):

  這是一篇事理說明文,是按照邏輯順序說明事理的。文章從解釋“生物入侵者”這個概念入手,接著介紹了“生物入侵者”給人類帶來的危害、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討論對策;旧鲜前刺岢鰡栴}、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邏輯思路展開的。

  3、作者在說明生物入侵這個問題的過程中,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作用是什么(每人2處)?還有哪些詞語用的好,好在哪里?(每人1處)(文中各段落空白處注明)

  本文運用了列數(shù)字、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請用簡要的語言分析其表達效果。(提到一種說明方法,就讓學生再找其他用此種方法的地方)

  1、列數(shù)字:①“十一種鳥類有九種被趕盡殺絕”------數(shù)字的變化準確說明生物入侵者對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危害之大。②耗資數(shù)十億美元------準確說明生物入侵者對人類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巨大。(補充強調(diào):數(shù)字的運用,使語言十分準確,符合說明文的科學性特點。此外副詞的恰當選用也增強了文章的準確性。如“僅”“就”等詞。)

  2、舉例子:①舉蒲公英等為例------具體說明生物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條件下進行的遷徙不會對原有的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太大破壞。②斑貝、天牛、紅螞蟻等------具體說明生物入侵者給人類帶來了巨大危害。③蔬菜、水果、寵物等------具體說明生物入侵是人為原因造成的。

  3、打比方:①課題“生物入侵者”就是一個比喻,生動形象說明:a生物入侵是“移民”行為;b生物入會對人類和自然造成危害。

 、诎寻哓惐扔鞒伞巴刀烧摺保鷦有蜗笳f明它是在人們不知不覺中登上北美大陸,并悄悄給人類造成危害的。(強調(diào):生物入侵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比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語言更生動形象,增強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淺出,達到推廣科普知識的目的。此外還有詞語的運用也有類似效果。如“嘯聚山林”等)

  詞語的好處有準確性與生動性。

  三、自主探究

  1、其實,我們身邊的生物入侵現(xiàn)象還是很多的,設(shè)置“你還認識我嗎”環(huán)節(jié),圖文(在課件中出現(xiàn))展示文章中出現(xiàn)的入侵生物的'資料,讓學生辨認,解說。

  2、學生自主展示“我所知道的生物入侵者(現(xiàn)象)”(主要在我國出現(xiàn))(主要是學生朗讀課前找到的資料),教師補充(也許,做好準備)幾種現(xiàn)象:薇甘菊、水葫蘆、飛機草等。(材料在課件中出現(xiàn))

  四、總結(jié)提升:

  一枝黃花有可能讓我們的省城“盡帶黃金甲”,薇甘菊將吞掉伶仃島,水葫蘆欲死云南滇池,飛機草要霸占西雙版納,大米草在毀掉海邊灘涂……據(jù)統(tǒng)計,我國已有外來雜草107種,外來害蟲32種,病原菌23種,每年造成農(nóng)林業(yè)經(jīng)濟損失達574億之多。

  以前提到環(huán)保,人們頭腦中閃現(xiàn)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濁水橫流、亂砍濫伐等情景。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擺在我們面前的又一嚴峻課題。保護環(huán)境的警鐘再次有我們耳畔敲響。希望同學們繼續(xù)對這一現(xiàn)象予以關(guān)注,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貢獻我們的一分智慧和力量!

  五、作業(yè)

  1、準備的反饋練習

  2、拓展延伸作業(yè),其實這篇文章只粗略談到防的措施,而如何治呢?課后可以請同學們查閱資料,談?wù)劸唧w的防治措施。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4

  學習目標:

  1、理清層層推進的論述思路,了解反問的作用

  2、揣摩課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語言特點并學習運用

  3、了解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道理,增進對自然的認識,樹立環(huán)保意識

  學習重點、難點: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

  2、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一、自主學習

  二、合作探究

  1、請你認真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圈畫每段關(guān)鍵語句,理清論述思路。請各小組同學通過討論、交流并口頭展示) ⑴根據(jù)你的理解,你認為作者對待自然的態(tài)度是什么?

  ⑵你認為“敬畏自然”的內(nèi)涵是什么?

 、亲髡咛岢龅闹饕^點是什么?

  2、合作使人快樂,探究使人聰明:(討論、交流,小組自由展示)

  ⑴作者為什么提出“敬畏自然”?

 、茷槭裁凑f“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

  3、挑戰(zhàn)自己(質(zhì)疑思辨):

  教師引導:充滿思辨的智慧是世間最美的花朵。本文就處處洋溢著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對本文的觀點有質(zhì)疑嗎?(學生質(zhì)疑,暢所欲言)

  如:⑴畏懼自然是否意味著不求進步、無所作為?

 、谱髡哂袥]有否定現(xiàn)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列舉你提出的問題:

  三、拓展提升

  根據(jù)本文精辟的論述和理性的分析,你將如何把“敬畏自然、愛護自然”變成最實際的行動?

  請就“敬畏自然”這一主題擬幾條標語,向人們發(fā)出呼吁。

  四、我的收獲與疑問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理清層層推進的論述思路,了解反問的作用

  2、揣摩課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語言特點并學習運用

  一、自主學習

  1、下列句子中的成語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

  A.他很講義氣,很有良心,每次幫助他人后都沾沾自喜。

  B.高深莫測的星空是大自然精巧絕倫的藝術(shù)品。

  C.人類的智慧與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實在相形見絀。

  D.最不可思議的恐怕要數(shù)我們的大腦了,它使人有喜怒哀樂,能夠思維。

  2、對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辭方法說明有誤的是( )

  A.在大自然面前,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擬人)

  B.人類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個小水滴。(比喻)

  C.看著人類這種狂妄的表現(xiàn),大自然一定會竊笑。(擬人)

  D.我們有什么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反問)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5

  一、制定的依據(jù):

  1、教學背景分析:

  語文是中小學階段的主要學科,基礎(chǔ)學科,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語文學科的特性和語文教學的認識更為深入,"大語文"的觀念得到越來越多有識之士的認同,而二期課改對語文教學的闡述也說明,語文教學以培養(yǎng)和提高人的語文素質(zhì)為主要任。而語文素質(zhì)是人的整體素質(zhì)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素質(zhì)不僅反映人的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而且從本質(zhì)上看,還反映了人的思想水平,文化修養(yǎng),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新基"理論中對塑造未來新人的描述(21世紀的基礎(chǔ)教育應(yīng)把每個學生潛能的開發(fā),健康個性指個體獨特性與社會規(guī)范性的有機統(tǒng)一的發(fā)展,為適應(yīng)未來社會發(fā)展變化所必須的自我教育其內(nèi)容包括德、智、體、情、意、行等多方面,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的初步形成作為最根本的任務(wù),基礎(chǔ)教育應(yīng)為社會發(fā)展和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wù))中,更可以看出語文教育在此方面的大有可為。

  2、教材分析:

  我們采用語文出版社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語文國標教材,本冊教材共分為七個單元,除了包括“精讀”,“速讀”,“視聽”,“課外閱讀指導”等,還新增加了口語交際與寫作。

  根據(jù)對課改精神的學習和對語文教學方向的把握,我們初步擬定了本學期語文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培養(yǎng)學生社會主義的思想品質(zhì),努力開拓學生的視野,注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健康高深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發(fā)展健康個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這是初中三年的最終目標,本學期要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打下基礎(chǔ).,了解描寫方法和修辭方法和詞類的有關(guān)知識,熟記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生詞的`音形義。

  ,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基本的閱讀聽話說話的能力,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具體地說,就是能領(lǐng)會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含義和作用,理解思想內(nèi)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寫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yǎng)默讀的習慣,提高閱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基本課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讀文言文課文,要了解內(nèi)容,背誦一些基本篇目,熟練使用常用字典詞典,

  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

  ,把課本中感受學習到的有關(guān)人的語文素質(zhì)的東西靈活運用到生活中,從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儀態(tài),為人處事的心理,讀書看報看電視的習慣等。

  3、所教班級學生現(xiàn)狀及對策:

  根據(jù)我校學生實際特點,以及語文學科特點和目前本學科發(fā)展方向的把握,結(jié)合我校的辦學方針,我們的語文教學最初以"激發(fā)興趣,指導方法,培養(yǎng)習慣,搭建舞臺。"為口號和行動原則,加強了日常教學和學科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整體來看,學生身上好的習慣(如課堂聽講,記筆記,發(fā)言提問)正在逐步養(yǎng)成,學習興趣和學習態(tài)度也有了明顯的轉(zhuǎn)變,語文的綜合能力也在原來的基礎(chǔ)上有了較大的提高,下面根據(jù)九年級上期期終考試成績進行具體分析如下:從以上數(shù)據(jù)看出,三班的語文水平與一班沒有較明顯的差距。三班同學在學習興趣、習、,態(tài)度、語文基礎(chǔ)等方面都與一班存在一定的差距,雖然和一班比較,有了一定的進步,但具體教學中還是感到和一班的差異。因此,本學期在保持三班總體較好的勢頭之下,還要大力抓本班的弱差生的輔導,力求有所進步。

  我們在繼續(xù)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時,還應(yīng)加強對二期課改的學習與研究,在

  把握好教學的大方向的前提下,對教與學作出相應(yīng)的調(diào)整,本學期擬采用以下措施:

  1)、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社會發(fā)展對語文的新要求出發(fā),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2)、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lián)系,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yǎng)語感,致力于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3)、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fā)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lián)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4)、教學過程應(yīng)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每堂課教師根據(jù)學生實際精心備課,尤其要備好學生,改變繁瑣的教學方式,突出重點和難點.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fā)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性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

  5)、重視創(chuàng)設(shè)語文學習的環(huán)境,溝通課本內(nèi)外,課堂內(nèi)外,學校內(nèi)外的聯(lián)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6)、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靈活命題,形式多樣,多寫隨筆,讀書筆記,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

  7)、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外實行培優(yōu)輔差,力爭整體提高。

  8)、引導鼓勵學生成立課外學習小組,培養(yǎng)合作精神,開展互助互幫,實行一幫一學習語文,幫助中下生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9)、優(yōu)化作業(yè)管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加強課代表,小組長的模范帶頭作用和監(jiān)督作用,力爭做到每課過關(guān),單元過關(guān)。

  10)、作業(yè)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區(qū)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11)、利用競賽,學科活動法等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報告會,故事會,朗誦會,演講會,辦手抄文學報,鍛煉能力,提高興趣。

  12)、課前一分鐘演講,包括自我介紹,新聞消息,小故事,成語解說等,鍛煉表達能力。

  13)、組織3-4次辯論,培養(yǎng)思維及口頭表達和語文知識的運用。

  14)、.組織采訪和調(diào)查至少一次。

  15)、要求寫一篇小論文。

  16)、做好開頭的扭轉(zhuǎn)工作,扭轉(zhuǎn)以往不良的學習習慣。

  17)、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讓學生樹立起學習語文的信心。

  18)、開展網(wǎng)絡(luò)輔助教學.對家庭有條件的同學鼓勵和指導他們利用語

  二、本計劃應(yīng)達到的目標:

  以下是上學期期末試考的分析:

  1、通過分析我發(fā)現(xiàn)本學期教學的主要任務(wù)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穩(wěn)定優(yōu)良率,提高合格率,班中有以下學生是有潛力可挖,應(yīng)該能及格的:孫雯等。

  2、按照年級組分層教學,集中抓A層的要求,本學期我努力工作,力爭將60%A層(約30人)同學的成績保持80分以上,并能讓尖子生有更多的進步;颈WC了優(yōu)良率穩(wěn)定在25%以上。

  3、根據(jù)學校的要求,本學期我班參加區(qū)的統(tǒng)考或聯(lián)考以及升學統(tǒng)考要力爭進入老區(qū)的前列。

  三、具體實施:

  1、在閱讀教學中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注重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參與活動,做到人人參與,參與全過程,讓學生們在課下多讀書看報,將自己喜歡的文章,精彩的段落摘抄積累,并定期在班上舉辦摘抄本展覽,并從中推選出優(yōu)秀的文章和摘抄,積累本在班上朗讀,展示。

  2、在各課時,把學生活動做為重點內(nèi)容來安排落實,使學生最大限度處于動態(tài)之中,動腦想,動手寫,動口說,動眼看,動耳聽。

  3、還注重讓學生參與到作文講評中來.讓較好的學生對作文進行自我評價,然后廣泛地征求所有同學的意見,相互評價,最后是教師與學生共同評價,使學生們正確地認識自己作文中的優(yōu)點和問題.課后進行必要的修改,建立了民主的教學風氣,進,一步融洽了師生關(guān)系。

  4、調(diào)動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努力從培養(yǎng)興趣著手,用圖片,實物,多媒體創(chuàng)設(shè)情景進行教學.力求課堂的多樣化,生活化和開放化,力爭有更多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機會。

  5、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1)課前預習習慣。2)課后復習習慣。3)課文背誦習慣。

  4)作業(yè)習慣。5)積極思考,主動發(fā)言習慣。6)上課作筆記習慣。

  6、對古詩文無法過關(guān)的學生采用"一幫一","人盯人"辦法,并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

  7、深鉆教材,精心設(shè)計每一節(jié)課;講清每一個知識點;認真篩選作業(yè);及時反饋每一次考試。

  8、注重進行學法指導,本學期準備給學生舉辦兩次專題講座:1)如何寫隨筆2)修辭總匯。

  四、保障措施和可行性:

  1、兩年的相處,我與學生間的感情很深,大多數(shù)學生都有學習的積極性,他們都喜歡上語文課,加大A層學生的閱讀量,寫作量;

  2、我比較注重收集相關(guān)教學及考試信息,我的信息來源:1)網(wǎng)絡(luò);2)看相關(guān)教學資料和雜志;3)我的同事和朋友;4)學生有一本配套資料:《點中典》;為平時的作業(yè),讀后感為周記的作業(yè),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所發(fā)展。

  3、抓好作業(yè)練習,我認為要屏棄繁瑣,機械的作業(yè)練習.要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多實踐,多運用,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質(zhì).可以結(jié)合課文學習,讓學生觀察自然,觀察社會,并以口頭或書面的形式表達觀察所得,以此學生的寫作能力。

  4、在留作業(yè)方面我也要做嘗試,如書后練習中有基本題和選做題,原來由于對學生"一刀切",總是一股腦地留給學生,后來發(fā)現(xiàn),較好的學生可以做,而較差的學生做不了,就去找別人的或參考資料上的答案去抄.這樣,既花了時間,浪費了精力,也收不到應(yīng)有的效果.于是我便從差生的實際出發(fā),不要求他們做難題,而只做應(yīng)知,應(yīng)會的基礎(chǔ)題.在做一些練習篇同時,分A,B卷,有些B卷題目較難,就讓班上十幾個較好的學生做,一般學生做A卷,這樣一來,使差生的知識得到了復習鞏固,好的學生也能在復習鞏固的基礎(chǔ)上有所進取和提高,各得其所,各受其益。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6

  一、古今異義

  1、土膏微潤 古義:肥沃 今義:糊狀的東西

  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古義:梳掠 今義:奪取

  3、柔梢披風 古義:在風中散開 今義:一種披在肩上沒有袖子的外衣

  4、惡所無紀 古義:安,哪 今義:厭惡

  二、一詞多義

  1、于:①于時冰皮始解(介詞,在)

 、谡С鲇谙灰(介詞,從)

  2、然:①娟然如拭(形容詞的詞尾,……的樣子)

 、谌煌讲絼t汗出浹背(表轉(zhuǎn)折,卻)

  3、鱗:①鱗浪層層(名作狀,像魚鱗一樣)

 、谶壤酥[(指代魚)

  4、之:①若脫籠之鵠(表修飾關(guān)系,可譯為“的”)

 、谑贾继镏馕词紵o春(表示限定關(guān)系,可譯為“以”)

 、廴缳慌u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取消句子獨立性)

  三、詞類活用

  1、作則飛沙走礫(動詞的使動用法,使……飛,使……跑)

  2、鱗浪層層(名作狀,像魚鱗一樣)

  3、泉而茗者(名作動,汲泉水,煮茶)

  4、罍而歌者(名作動,端著酒杯)

  5、紅裝而蹇者(名作動,穿著艷裝,騎驢)

  四、翻譯

  1、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若脫籠之鴿。

  翻譯:高大的柳樹夾立在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濕潤,一望空曠開闊,(覺得自己)好像是逃脫籠子的天鵝。

  2、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翻譯:這時的河冰面剛剛開始融化,水波才閃爍發(fā)光,像魚鱗似的波浪一層層的`,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明鏡剛打開,清澈的光輝突然從鏡匣子中射出來一樣。

  3、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

  翻譯:柳條將要舒展卻還沒有舒展,柔嫩的梢頭在風中飄蕩,麥苗破土而出,短小如獸頸上的毛,才一寸左右。

  4、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

  翻譯:游人雖然還不算多,但用泉水來煮茶喝的,端著酒杯唱歌的,身著艷裝騎驢的,也時時能看到。

  5、風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

  翻譯:舉凡(那些)在沙灘上曬太陽的鳥,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魚,都悠然自得,羽毛鱗鬣中都透出喜悅的氣息。

  五、文章分析

  1、段意:第一段寫冬天局促一室外,寂寞難耐的心境;第二段寫滿井春色,

  2、第二段順序:由遠及近,由概括到具體。

  先總寫滿井春色的輪廊“高柳大堤,土膏具體。

  先總寫滿井春色的輪廊“高柳大堤,土膏微澗,一望空闊”及“若脫籠之鵠”的愉快情懷。

  然后從四個方面具體寫景物的細節(jié):

  a寫河的小巒;b寫柳條麥苗;c寫游人;d寫“曝沙之鳥”,“呷浪之鱗”。

  最后給局點明全文的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局者未之知也!

  3、文章主題

  記敘了作者游歷滿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發(fā)了作者喜悅的心情,體現(xiàn)了作者疏放不羈的精神,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官場的厭倦,是個性的張揚和抒發(fā)。

  4、這篇游記寫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還寒、萬物復蘇的特點。如“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一句,寫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韻。熟讀課文,試找出幾處這樣的景物描寫,略加分析,想一想,作者在這樣的描寫中滲透了怎樣的感情。

  A“土膏微潤”,寫冬去春來大地解凍復蘇的情景,簡練而傳神;

  B“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寫天氣轉(zhuǎn)暖湖冰消融的情景,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C“麥田淺鬣寸許”,寫麥苗破土初芽的情景,準確而生動。

  作者的感情:描寫中無不滲透了作者對春回大地的喜悅之情,對自然界重新煥發(fā)生機的欣賞和贊美。

  5、本文在記敘描寫中多處運用比喻,是找出一句進行賞析,結(jié)合上下文體會其表達效果。

  A“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開明鏡比喻新綠水波,寫出了水光的明麗,貼切而有新意;

  B“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妝倩女比喻被晴雪洗過的山巒,寫出了春山的“鮮妍明媚”,生動而又傳神;(以物比人)

  C“麥田淺鬣寸許”,以獸頸之毛比喻還沒有長高的麥苗,簡明而又形象。(以物比物)

  D“若脫籠之鵠”, 即景生情,初睹春光的作者感到自己像籠子中飛出來的天鵝一般。比喻形象貼切,具有強烈感染力。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本文的基本內(nèi)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詞匯。

  2、疏通文意并且熟練的背誦課文。

  (二)能力目標:

  1、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

  2、體會作者由觀賞自然景物而引發(fā)的內(nèi)心感觸。

  3.通過誦讀訓練,進一步培養(yǎng)對文言文的語感。

  (三)情感目標:

  1.通過理解和分析,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致,領(lǐng)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教學重難點

  1.在朗讀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筆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2.幫助學生理解“鳶飛戾天”兩句。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可愛的祖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名山秀水,數(shù)不勝數(shù)。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著名的景點?

  (學生討論回答。)

  師:同學們知道的還真不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欢闻臄z于浙江富春江的風景片。下面就請大家一起欣賞。要求看完后說出自己的感受。

  (學生討論回答。)

  師:富春江的景色用一個字來說就是“美”。南朝著名的文學家吳均在游覽完富春江的風光后,情不自禁寫了一篇描繪富春江風光的文章《與朱元思書》。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與朱元思書》是吳均寫給朱元思的書信節(jié)選,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先請同學們聽讀課文,聽讀時注意字詞的讀音,分清句子的停頓。

  二、給文章中下列字注音:

  縹、湍、軒、邈、泠、嚶、鳶、窺、柯

  三、 師生互相質(zhì)疑,疏通課文文句:

  第一自然段:

 、亠L煙:指煙霧。

 、诠采和瑯拥念伾

 、劬悖憾。

 、茉S’:附于數(shù)詞之后,表約數(shù),相當于“光景”“左右”。

 、莳毥^:獨一無二;絕,到了極點

 、迯牧黠h蕩: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浮蕩漾。這句是作者敘述自己的行動的.,省略了主語。

  第二自然段:

 、倏~碧:青白色;縹,音.piao3。

 、诩蓖模杭绷鞯乃;湍,音tu6n。

 、壑币暉o礙: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第三自然段①寒樹: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涼之意的樹。

 、谪搫莞偵希簯{依(高峻的)形勢,爭著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

 、圮庡悖很,高;邈,遠。這兩個字在這里作動詞用,意思是這些高山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

 、茔鲢觯盒稳菟暤那逶。

 、菹帏Q:互相和鳴。

  ⑥戾天:到天上;戾,至。

 、呦⑿模浩较嶂杂诠γ摰男。

 、嘟(jīng)倫:籌劃、治理。

  ⑨忘反:流連忘返;“反”同“返”。

 、鈾M柯上蔽: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上,在上,名詞作狀語。

 、岐q:好像,如同。@交映:互相掩映。

 、庖姡和艾F(xiàn)”,顯現(xiàn),顯露。

  (注意:在自主學習的基礎(chǔ)上,對搞不懂的問題,通過小組學習,合作探究,相互質(zhì)疑解答,弄懂全篇。)

  四、概括文章三個自然段的大意:

  1、文章的第一部分,這部分是文章的總起,概括描述了從富陽至桐廬一路上的奇山異水。

  2、文章的第二部分。這部分以簡練傳神的筆法從靜態(tài)和動態(tài)兩方面描寫富春江的異水。水色,水清,水深,水急都突出了“異”之特點。

  3、文章的第三部分。這部分以細膩的筆觸詳寫了富春江夾岸的奇山,并抒發(fā)了人在此山中的感受。在這里,作者既從側(cè)面烘托出山水之美,也抒發(fā)了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五、探究討論

  1.作者說“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边@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異”在哪里?

  (學生討論,發(fā)表意見。)

  老師歸納:

  學生只要能抓住重點,說出水之清澈(“千丈見底”“直視無礙”)和山之峻峭(“爭高直指,千百成峰”),也就能夠大致領(lǐng)悟這篇寫景美文的魅力了。

  2.寫景要注意條理,請大家分析討論這篇文章寫景的順序。

  (學生討論,發(fā)表意見。)

  六、比較分析,學生自主閱讀,按照要求填寫下列表格:

  課文題目 景物特點 寫景目的 寫景方法

  與朱元思書

  答謝中書書

  三峽

  湖心亭看雪

  七、全班集體朗讀全文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把課文改寫成現(xiàn)代文,介紹富春江的景色,作為本課所放錄像的解說詞。

  3、指出文中用了哪些修辭方法,并舉例說明作用。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8

  教材分析

  《俗世奇人》向我們展示了天津底層市民和小生產(chǎn)者的生活,為我們塑造了有著獨特技藝和性格的民間奇人的形象,人物刻畫形神兼?zhèn)。本文要點有二:一寫“俗世”中的人,二寫“奇人”,一“俗”一“奇”,便是小說的要領(lǐng)。泥人張、楊七、楊巴均是一等一的高手,但又不是世外之人;他們有才能、有個性,喜怒哀樂樣樣俱全,但行事言語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稱之最為恰當不過。本文的語言幽默風趣,具有濃郁的地方風味,極富表現(xiàn)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課后“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

  2.理清故事情節(jié),能夠抓住要點復述故事內(nèi)容。

  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以小見大的寫法及曲折有致安排情節(jié)結(jié)構(gòu)的方法。

  2.理解幽默傳神、極富表現(xiàn)力、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的語言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閱讀課文了解我國民間藝人的高超技藝,培養(yǎng)學生重視、搶救中國民間文化遺產(chǎn)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人物形象。

  2.體會作者幽默傳神、極富表現(xiàn)力、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的語言,加強學生對文字的感悟能力。

  3.品味詞句,體會文章的語言風格及練習人物速寫,體現(xiàn)人物的“奇”“絕”。

  突破方法:通過學生采用單口相聲、快板等形式對課文中感興趣的情節(jié)進行復述,這一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自然地感受到本文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然后通過拜師學藝這一環(huán)節(jié)可使學生深入地感知人物形象。這樣學生在這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充滿興趣與激情地去表演。學生通過口頭敘述身邊的奇人奇事的練習學會寫人物速寫。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指導學生朗讀,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美讀課文,讀出聲調(diào)、語氣,讀出情趣,要讀得活靈活現(xiàn)、聲情并茂。

  2.討論點撥法。本文文字淺顯,情節(jié)簡單,閱讀障礙不大,教學中可采用學生自主活動、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品讀法。集中鑒賞本文獨特的語言風格,揣摩語句的豐富意蘊,可小組交流,口頭評析,也可寫短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奇人”

  設(shè)計(—)山東電視臺有一個節(jié)目叫“奇人絕技榜中榜”,你在看電視的時候,一定有令你難忘的具有特殊本領(lǐng)的人,請你舉一個例子。

  如:騎車走鋼絲,徒手撕鐵盆,鼻子拉汽車等。

  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天津衛(wèi)這個地方有什么奇人絕技。

  設(shè)計(二)中國歷代的史書,大多只給帝王將相、偉人名人立傳,其實生活在我們市并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間也不乏奇人高手,今天就讓我們認識兩位俗世奇人。

  二、朗讀課文——說奇人

  1.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奇人。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教師也可播放錄音讓學生仿讀,標出難以認讀的字詞。

  要求:讀出聲調(diào)、語氣,要讀得活靈活現(xiàn),聲情并茂,讀出單口相聲的味道來。老師可先范讀幾段,學生再讀。

  交流明確:

  字詞積累。

  (1)讀準下面加點字的讀音。

  (2)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八面玲瓏:原指窗戶寬敞明亮,后用來形容人處世圓滑,誰也不得罪。

  逢場作戲:碰到機會應(yīng)酬一下,湊湊熱鬧,并不認真對待。

  看風使舵:比喻看情勢或別人眼色行事(含貶義)。也說見風使舵。

  左右逢源:比喻事情隨便怎么辦都很順利。也比喻辦事圓滑。

  2.再讀課文,說奇人。

  教師:請同學們再次閱讀課文,就你喜歡的情節(jié)用快板的形式、單口相聲的形式,或者是說書的形式說出來。其他同學點評。

  注意語氣、語調(diào)、神態(tài)、動作,突出人物性格,做到聲情并茂。

  三、合作探究——學奇藝

  1.語文活動設(shè)計:拜師學藝。

  多媒體展示:通過聽以上幾位同學聲情并茂地話說奇人,相信你對他們也產(chǎn)生了興趣,如果文中的奇人現(xiàn)在要招徒弟,你最想跟哪一位奇人學藝?并說說你的理由。

  2.學生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交流反饋。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見解,教師點評,引導學生體會奇人之“奇”,并深入感知人物形象。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

  我拜“泥人張”為師,因為我想學他的一手絕活——捏泥人。他能從鞋底摳出一塊泥巴不聲不響地就捏出了海張五。

  我拜“泥人張”為師不但因為他有高超的技藝、無人能比,而且他行事沉穩(wěn),鎮(zhèn)定自若,后發(fā)制人。他是一位個性內(nèi)斂、應(yīng)對從容的令我佩服的奇人。

  我拜楊七為師,因為他有絕活,能制出與眾不同的茶湯。要不是他制的茶湯名聲遠播,中堂大人也不會來這里喝茶。

  師:泥人張就撮了一個海張五,你為什么就認為他技藝高超無人能比呢?

  討論明確:這是文章以小見大的寫法。

  我拜“好嘴楊巴”為師,因為他聰明機智、人情練達、機敏過人,被中唐大人誤解后,巧妙辯解,既讓對方明白其誤把芝麻當臟土了,又給對方留足了面子,從而化險為夷,又獲獎巨銀。他是一個機警聰明、巧于辭令的奇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更好地適應(yīng)紛繁復雜的社會。

  (教師可在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質(zhì)疑引出:如何評價好嘴楊巴的圓滑、見風使舵、八面玲瓏等性格?

  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明確作者對楊巴的圓滑、精于人情世故大加褒揚,并不是出于純粹的道德判斷。舊社會民間藝人處于社會的底層,在謀生過程中經(jīng)常受到來自各方面的輕視、排斥、剝削和擠壓。這種生存環(huán)境,也促成了小人物特殊的生存策略。楊巴的圓滑、見風使舵、八面玲瓏等性格與其說是性格上的弱點,不如說是應(yīng)對生存環(huán)境的特殊策略。)師:文中說楊巴是“好嘴”,其實作者就讓他說了一句話,那么楊巴的“好嘴”好在何處?

  討論明確:從說話的難度看中堂勃然大怒:“打落”“亂飛”潑了一地”,眾官員都“嚇懵了”,可見形勢緊急,千鈞一發(fā),需要“敢說”;再者,左右為難:說是芝麻,等于“罵中堂大人”,不說是芝麻,“等于承認給中堂大人吃臟東西”,自己要吃大虧,甚至掉腦袋,需要“巧說”;第三,時間緊迫,必須趕在中堂大人說話之前說,需要“快說”。

  從說話本身看,“不知道”“不愛吃”既沒說是芝麻,也沒說不是芝麻,既明確告訴李中堂這是壓碎的芝麻粒,不是臟東西,又給中堂大人留足了面子。

  從說話的效果看,它不但使所有人轉(zhuǎn)危為安,而且使李中堂對楊巴“心生喜歡“賞銀一百兩”,從而使楊巴“威名大震”。

  這也是文章以小見大的寫法。

  4.教師小結(jié):“泥人張”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捏出“比海張五還像海張五”的泥人,一言不發(fā)而以奇招制敵實在令人佩服;楊巴危難之際顯身手,話雖不多,但敏捷、巧妙、適時,也是高手!值得拜師。本文中的兩位奇人,作者采用以小見大的寫法,均只選一件小事來寫,情節(jié)簡單,但又極富戲劇性,情節(jié)一波三折、曲折有致,這也正是作者謀篇布局之奇,同學們在寫作中可以借鑒。

  四、品評賞析——品奇語多媒體展示

  《俗世奇人》所塑造的奇人形象生動,使我們?nèi)缏勂渎,如見其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得益于作者那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有人說馮驥才的語言幽默風趣,酷似單口相聲;也有人說他的語言傳神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還有人說他的語言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津味”十足,還有人說他用詞準確凝練。請你再次閱讀課文,從文中找出一二例揣摩評析。

  學生思考并交流。

  活動成果展示:

  幽默風趣,單口相聲風味。如“有第一,沒第二。第三差著十萬八千里“熬小魚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手藝再高,東西再好,拿到生意場上必得靠人吹。三分吹,七分說,死人說活了,破貨變好貨,買賣A的功夫大半在嘴上”。

  傳神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如“今兒,兩人自打到這世上來,頭次里外全新,青褲青褂,白巾白襪,一雙手拿堿面洗得賽脫層皮那樣干凈”?梢娝麄z對中堂大人的到來不是一般地重視F再如“李中堂正要嘗嘗這津門名品,手指尖將碰碗邊,目光一落碗中,眉頭忽地一皺,面上頓起陰云,猛然甩手.啪,地將一碗茶湯打落在地,碎瓷亂飛,茶湯潑了一地,還冒著熱氣兒”。

  著實形象地寫出了中堂大人當時的氣憤,形勢之危機,渲染了氣氛,也為下文楊巴要扭轉(zhuǎn)局面作鋪墊。

  “津味一十足。如“只見人家泥人張聽賽沒聽…‘就賽把海張五的腦袋割下來放在桌上一般”“茶湯不愛吃,反倒獎巨銀,為嘛?傻啦”“必須趕緊想輒一個泥團兒砍過去”等富有濃郁的天津味。

  用詞準確凝練。如“他把這泥團往桌上‘叭’地一戳”,一個“叭”字可以看出泥人張內(nèi)心的憤怒、鄙夷與不屑。再如“海張五那邊還在不停地找樂子,泥人張這邊肯定把那些話在他手里這團泥上全找回來了”中兩個“找”字用得實在是妙。這本是海張五在“找樂子”,找“泥人張”的樂子,而“泥人張”便把他找樂時的丑態(tài)捏成了泥人,一個“找”字看出“泥人張”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機智,還看出海張五自作自受的可笑。如換成其他的詞語就看不出他的“被迫還擊”和“機智應(yīng)對”了。

  五、自由探討

  學生再讀課文,自由質(zhì)疑,可向同學、老師提問。

  學生可能問到的.問題有:

  現(xiàn)在天津還有“泥人張”那樣的高人嗎?還有那樣的茶湯嗎?他們的技藝是否流傳下來了?

  教師可引導學生結(jié)合作者來探討。作者馮驥才,近年來全身心投入對中國民族民間文化的保護,發(fā)起“中國民間文化遺產(chǎn)搶救工程”,對現(xiàn)代社會進程中瀕臨滅絕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chǎn)進行普查和保護,引起了全社會的關(guān)注,被譽為“中國民間文化的守望者”。

  通過探討使大家認識到我國民間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遺產(chǎn),它們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有著巨大的文化價值,這些遺產(chǎn)如今正受到巨大的沖擊,我們應(yīng)當保護我們的民間文化遺產(chǎn)。

  六、作業(yè)設(shè)計——聯(lián)系生活,寫“奇人”

  1.繼續(xù)閱讀《俗世奇人》中的其他篇目。

  2.學習《俗世奇人》的寫法及語言,發(fā)現(xiàn)身邊的奇人奇事,以“身邊奇人之……”為題,寫一篇短文。

  板書設(shè)計

  教學反思

  該課的教學設(shè)計最突出的亮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通過自選方式復述課文

  這一環(huán)節(jié),激發(fā)了學生興趣,同時使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有了一個大致的r解,同時,又能初步感受作者幽默、富有表現(xiàn)力及富有地方風味的語言。并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拜師學藝”作好鋪墊。

  二、結(jié)合教材設(shè)計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深入地感知人物形象,并體會作者選取典型事例、以小見大刻畫人物的方法,以及極富戲劇性、一波蘭折的情節(jié)。學習作者獨具匠心安排文章結(jié)構(gòu)的方法。

  三、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質(zhì)疑.自然引出“關(guān)注民俗”這一話題,引起學生重視、搶救中國民間文化遺產(chǎn)的意識。并深入了解作者為保護民俗、搶救民間文化遺產(chǎn)所作出的貢獻。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認識并正確、規(guī)范書寫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連貫地復述“我”開學第一課的情景。

  2.能力目標:能復述課文。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尊師、愛師、親師的感情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1課時

  教學重點

  初讀課文,理清文章條理,感悟作者對教師的'難忘之情。

  一、導入課題

  1.導入:

  同學們,在四年的學習生活中,你一定遇到過幾位好教師,他們一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憶一下,他為什么使你難忘?

  2.揭題:

  下面,我們聽一聽著名作家劉紹棠對兒時老師的回憶。

  3.播放課文錄音。

  二、初讀課文

  1.自學生字詞。自由讀,指名讀,再齊讀。

  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相機正音。

  3.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清文章條理

  1.自由讀讀。試給課文分段。

  2.交流分段情況。概括段意。

  四、略讀第一段

  1.讀一讀。

  2.想一想,田老師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說一說。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詞語。

  2.收集有關(guān)愛師尊師的名人故事與名人名言。

  第2課時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緊扣題意選取典型事例,在敘事之中融入自己的真實情感的寫作方法。

  一、回顧復習

  說說課文寫了什么?

  二、深入學習,再現(xiàn)情景

  1.速讀課文第二段,找田老師教學最讓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筆畫下來。

  2.同桌討論,指名匯報。

  3.你想聽一回田老師的國文課嗎?同桌互相讀給對方聽,再指名朗讀。

  4.小組研讀:開學第一天,田老師上怎樣上課的?他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5.反復閱讀第五自然段,然后把這個故事復述給大家聽。并交流一下你很快能復述出來的秘訣。

  三、默讀課文第三段

  1.讀一讀,想想哪些語句反映了“我”難忘田老師的教誨之恩?

  2.指導朗讀:說說怎樣讀才能表達作者對教師的尊敬與感激之情?

  3.自由讀,再指名讀。

  4.小組研究: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與課文標題有什么關(guān)系?

  四、總結(jié)全文

  1.跟著錄音輕讀課文。

  2.縱觀全文,說說田教師是一位怎樣的教師?把你心中的感受用一兩句話說出來?

  五、遷移練習

  在教過你的老師中,誰給你的印象最深,選擇有關(guān)他的一件事寫下來。

  六、布置作業(yè)

  1.準備名人故事交流與尊師名言交流活動。

  2.自制賀卡,在教師節(jié)前送給你的教師表達自己的祝福。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0

  【學習目標】

  1.能熟練理解和背默詩歌。

  2.了解元曲、小令這種藝術(shù)形式,了解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概括詩歌大意。

  3.學習并運用借景抒情的方法鑒賞元曲。

  【導學方案1】

  朗讀、背誦古代詩文可以豐富我們的文學積累,請你用心背誦這首小令,并且工整地默寫下來。

  【自學任務(wù)單1】

  【導學方案2】

  了解作家、作品和寫作背景,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把握文章內(nèi)容和情感。

  【自學任務(wù)單2】

  元曲是繼唐詩宋詞之后興起的一種藝術(shù)形式,包括雜劇散曲,兩類。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曲兩類。小令是單個的曲子,跟現(xiàn)代的歌詞大致相近,是按曲調(diào)創(chuàng)作的,每個曲調(diào)都有自己的名稱。

  張養(yǎng)浩(1270年—1329年),漢族,字希孟,號云莊,又稱齊東野人,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

  張養(yǎng)浩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天歷二年(1329年),因關(guān)中旱災(zāi),被任命為陜西行臺中丞以賑災(zāi)民。他隱居后,決意不再涉仕途,但聽說重召他是為了賑濟陜西饑民,就不顧年事已高,毅然應(yīng)命。他命駕西秦過程中,親睹人民的深重災(zāi)難,感慨嘆喟,憤憤不平、遂散盡家財,盡心盡力去救災(zāi),終因過分操勞而殉職。他死后,“關(guān)中之人,哀之如先父母”(《元史·張養(yǎng)浩傳》)。《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便寫于應(yīng)召往關(guān)中的途中。

  【導學方案3】

  詩歌的內(nèi)容是社會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它以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地表達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這首小令既有寫景描繪潼關(guān)的地勢險要,又有懷古敘事讓人意躊躇,最后又有抒情表達作者的控訴和同情,所以,學習這首古典詩歌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賞析。

  【自學任務(wù)單3】

  1.中國古典詩詞意蘊豐富,字字珠璣,請從煉字的角度賞析“峰巒如聚,波濤如怒”。

  “峰巒如聚”,群山好像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一個“聚”字,既寫出了潼關(guān)被群山包圍的險要地勢,又賦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們守衛(wèi)著潼關(guān);颍骸安缗,波濤洶涌澎湃好像在發(fā)怒,一個“怒”字,既寫出了黃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關(guān)處于黃河之邊的險要。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1

  學習目標

  了解作者及寫作年代,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體會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嚴整而富于變化的語言。

  積累文言詞匯,培養(yǎng)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上背誦全文。

  掌握白描寫作的手法。

  體會人物語言的妙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導入新課:

  冬季最令人高興的莫過于下雪了,那飄揚著的雪花,凝聚著對大地的熱愛,從無垠的天幕灑落,在我們頭頂飛舞,撫摸著我們,感化著我們,讓我們享受熱烈、靜穆、自由。下雪啦,多好!

  雪帶給我們的感受?--靜穆、純潔、純凈、闊大而遼遠--

  上學期我們學過一篇課文《詠雪》,謝道韞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成為詠雪的佳句,謝道韞因此被譽為"詠絮之才"。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明末張岱的小品《湖心亭看雪》。閱讀課文,動腦思考,看看張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寫雪的。

  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僑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來,均為顯宦。他早年過著精舍駿馬,鮮衣美食,斗雞放鷹,彈琴吟詩的貴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曉音樂戲劇,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從事著述。著有《石匱書》《史闕》《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瑯yuan集》《快園道古》《夜航船》等。其小品文多回憶個人經(jīng)歷的生活瑣事。同時也是對晚明社會文化風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現(xiàn)出對鄉(xiāng)土和故園的懷念,也流露出不少傷感情緒。描寫細膩生動,風格流麗清新,極富詩情畫意。在晚明小品中獨樹一幟(《明清名家小品精華》第583頁)。文體:《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小品文。

  理清文章線索:

  敘事是本文的線索,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記敘文的要素--看雪的時間、目的地、人物、事件?

  明確: 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時分;

  目的地--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及兩個金陵人?(舟子、小童);

  合作探究:

  (一)既然題目是《看雪》,現(xiàn)在我們就共同來品味張岱眼中的雪世界。請大家在文中找出描寫雪景的句子并加以評析。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通過聽覺寫景,寫出了大雪后一片靜寂,湖山封凍,人鳥瑟縮不敢外出,寒噤不敢作聲,連空氣仿佛也凍結(jié)了。一個"絕"字巧妙地從人的聽覺和心理感受上畫出了大雪的威嚴。這不禁讓我們聯(lián)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視覺)二者雖寫法不同,但達到了同樣的藝術(shù)效果。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前一句作者連用三個"與",生動地寫出了天空、云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寫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闊大遼遠之勢,即著眼于"大"字。移步換景,變換角度,作者又連用"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表現(xiàn)了隨著小舟的緩緩行進,湖中景物依稀可辨的景象,同時它們的排列由大至小,突出"小"字。

  本段文字寫景所用手法為白描,你能否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舉出一兩個例子并加以分析。

  品味白描手法的妙處:

  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白描。

  一切景語皆情語,情以景生,景以情存,情景相生。本文寫景有兩句,先從大處下筆,"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描寫雪后西湖全景,設(shè)造了靜寂、空曠、混沌的境界;接著,作者落筆眼前,寫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使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與曠遠莽蒼的大自然進行對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栗"的一種人生情緒。作者寫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飾,簡潔樸素自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卷。人物云天、高低遠近、濃淡疏密,人與自然在精神世界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和諧。然而,寧靜之中,我們?nèi)匀桓惺艿阶髡邇?nèi)心深處的漂泊無依、茫然、無奈的傷感。

  本段文字寫景,卻又不止于寫景,透過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讓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如"蒼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獨、落寞之感慨;有超凡脫俗的閑情雅致。此正謂: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學生再朗讀體味)

  你能在文中再找出一些能表現(xiàn)作者此種情懷的詞或句子嗎?并分析。(獨、癡)

  (二)難道真的無人擁有如此情趣嗎?看來不是,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還有誰有這樣的閑情雅致。(湖心亭對座飲酒觀雪的兩個金陵人)

  作者在巧遇時的心情如何?

  --驚喜、愉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這一驚嘆雖發(fā)之于二客,實為作者的心聲,但作者并不說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悅、驚喜,反寫二客,此正正所謂"文如看山不喜平",足見作者用筆之巧。(強飲三大白)自己本不善飲,但對此景,當此時,逢此人,卻不可不飲,而且連飲三大杯,由此我們可以想象"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名句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體會江南水鄉(xiāng)文化生活,并引導學生關(guān)注自己家鄉(xiāng)的文化習俗;學習閱讀分析小說的方法,能根據(jù)小說的特點,從故事情節(jié)入手,把握課文基本內(nèi)容;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把握小說的主題;理清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和結(jié)構(gòu);整體把握故事情節(jié)。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的朗讀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人物描寫方法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體會景物描寫的詩情畫意和抒情作用;學習理解小說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寫和表達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體會農(nóng)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干和“我”與農(nóng)家小朋友的真摯感情;理解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留戀之情;探究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和語言特色。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小說圍繞看戲這件事,記敘詳略有致,疏密相間的寫法;領(lǐng)會作者熱愛農(nóng)村,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

  難點:了解小說中的景物描寫的特點及作用;掌握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來刻畫人物形象的寫法。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新課。

  教師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從難忘的童年生活入手,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童年趣事;也可以從題目導入,向?qū)W生介紹什么是社戲,讓學生猜猜本文可能寫到哪些內(nèi)容;還可以從七年級名著閱讀《朝花夕拾》引入,讓學生回憶其中記述的魯迅的童年生活,體會回憶性散文與作為虛構(gòu)敘事的小說的差別。

  2、學習字詞。

  本課字詞內(nèi)容較多,教師可以將詞語分類,方便學生記憶。如多音字“歸。▁ǐnɡ)、行(hánɡ)輩”,容易讀錯的字“撮(cuō)、踴躍(yuè)、攛掇(cuānduo)”,還有學生不太熟悉的字“鉗(qián)、鳧(fú)水、潺(chán)潺”等。詞語的理解盡量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通過“猜一猜”“換一換”“查一查”等形式,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隨文理解含義。“蘊藻”這個詞語學生并不熟悉,但是放到原句“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夜氣里”中,就不難理解其與水草有關(guān)聯(lián)。

  3、整體感知,了解內(nèi)容。

 。1)本文篇幅較長,建議聽讀課文錄音。也可由教師范讀一部分,師生合作讀完全文,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朗讀中來。

  聽讀之前,教師提出思考的問題:用一句話簡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內(nèi)容。同時,要讓學生在聽讀時關(guān)注尚有疑問和可能需要注意的字詞,隨手圈點勾畫,讀后全班交流。

  明確:課文寫了“我”小時候在母親娘家消夏時和小伙伴們看夜戲的經(jīng)歷。

 。2)用充足的時間梳理文章內(nèi)容,完成課后“思考探究”一。如果學生用四字短語概括事件有困難,可以先不設(shè)“四字短語”這一限制,只要求他們用簡要的語言概括文中所寫的幾件事。如:“我”隨母親在平橋村消夏—釣蝦放牛的鄉(xiāng)間生活—看社戲前的波折—在月夜中前往趙莊—在趙莊看社戲—偷吃羅漢豆—六一公公送豆。

  上述答案不,有不同的層次劃分和表述都是可以的,如將“‘我’隨母親在平橋村消夏”和“釣蝦放牛的鄉(xiāng)間生活”歸納為一件事,將“深夜歸航”和“停船偷吃羅漢豆”歸納為一件事,都是可以的只要順序無誤、概括得當即可。

  (3)學生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情節(jié),自由朗讀。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1、引導學生梳理全文思路。

  明確:全文以時間為線索,以“看社戲”為中心事件,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寫“我”隨母親到外祖母家消夏,在平橋村和小朋友們相處的生活樂事,點明平橋村“在我是樂土”,為后文寫看社戲做了鋪墊。

  第二部分(第4—30段):從“戲前波折”到“途中見聞”,到“趙莊看戲”,再到“深夜歸航”,生動地描述了到趙莊看社戲的全過程。

  第三部分(第31—40段):寫看社戲后的余波,并抒發(fā)感慨,表達了“我”對這一段生活經(jīng)歷的眷戀。

  2、學習第一部分。

  教師提問:“我”喜歡平橋村嗎?請在文中找出答案。

  明確:“我”非常喜歡平橋村,原句表述“但在我是樂土”。

  教師可以讓學生設(shè)身處地想一想:如果讓你去平橋村做客,你愿意嗎?為什么?學生自讀課文,分組討論,歸納在平橋村能獲得的“優(yōu)待”,試著用一個詞概括其主要特點(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等)。

  3、學習第二部分。

 。1)第4段承上啟下:“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卻在到趙莊去看戲。”自然過渡,引出看戲?磻虿蝗菀,請找出看戲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轉(zhuǎn)機,思考作者這樣安排情節(jié)的好處。

  明確:三次波折,一是叫不到船;二是不準和別人(外人)同去,外祖母要擔心;三是外祖母怕都是小孩。三次轉(zhuǎn)機,一是八叔的航船回來了;二是少年們愿意和“我”一同去;三是雙喜“寫包票”,保證不出事。寫看戲前的波折,既烘托看戲的急切心情,又表現(xiàn)了小伙伴們的熱情能干,使文章曲折生動,波瀾起伏。

 。2)課文寫夜航時的景物描寫極具特色,從色彩、氣味和聲響等方面,描繪了月夜行船、船頭看戲、午夜歸航這幾個畫面,情景交融,充滿水鄉(xiāng)特色。重點朗讀第11—13段,體會景物描寫的妙處和作用。

  明確:本段主要是調(diào)動人的各種感官來進行描寫,烘托了“我”去看戲時的欣喜而又急迫的心情。

  嗅覺:“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散發(fā)出來的.清香”

  觸覺:“撲面吹來”

  視覺:“朦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依稀的趙莊”“幾點火”

  聽覺:“似乎聽到歌吹了”“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zhuǎn),悠揚”

  (3)學生細讀“趙莊看戲”部分,嘗試用一個詞概括“我”和其他孩子們看戲時的感受(“無聊”“無趣”等)。再結(jié)合具體語句說一說:為什么他們會有這種感受?

  明確:孩子們不知戲文的關(guān)目,也不理解戲的情節(jié),只愛看熱鬧的打戲,所以看夜戲時感到無聊、枯燥、沒意思。

 。4)細讀“歸航偷豆”部分,思考這部分的作用。

  明確:通過對孩子、摘、煮、吃等細節(jié)的描寫,表現(xiàn)他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和優(yōu)秀品質(zhì),阿發(fā)在地里往來換了一回的獨特動作和“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的個性化語言,充分體現(xiàn)他熱情無私的品質(zhì);從對偷豆和用八公公船上鹽和柴的處理,表現(xiàn)雙喜的果斷聰明。社戲中偷豆的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體現(xiàn)出農(nóng)家孩子的熱情能干,展現(xiàn)了農(nóng)村自由天地中充滿詩情畫意的兒童生活,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4、學習第三部分。

  提問:寫到從趙莊歸來,“看社戲”的經(jīng)過就已經(jīng)很完整了,為什么還要寫六一公公送豆?

  明確:

 。1)“六一公公送豆”再次表現(xiàn)平橋村的人熱情好客,深化對人物和環(huán)境的描寫;

 。2)贊美農(nóng)民和農(nóng)家孩子淳樸的品質(zhì),表現(xiàn)作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突顯主題;

  (3)六一公公不介意我們偷他的豆子,對識貨的“我”非常感激等細節(jié),增加文章趣味。

  第三課時

  1、分析人物形象。

  分組討論:小說描寫的了哪些人物?你喜歡誰?他具有怎樣的品質(zhì)?運用“我想和文中的(人物)交朋友,因為(評價人物品質(zhì)),例如(列舉表現(xiàn)人物的語句)”的句式,自由賞讀。

  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參見“整體把握”和“問題探究”。注意引導學生結(jié)合課文作答,從人物的語言、行為以及一些細節(jié)中把握其性格,不要空談。

  2、揣摩情感,領(lǐng)悟主題。

  反復朗讀后一段,抓住重點詞語,揣摩作者情感。如何理解句中的“再沒有”和“不再”?“實在”應(yīng)該怎么讀?讀出哪些情感?

  學生分角色朗讀看戲和歸途中偷豆吃的片段,聯(lián)系全文,明確:豆未必好吃,戲未必好看,是“我”經(jīng)歷了從未有過的鄉(xiāng)村生活,體驗到讀書以外的童心和樂趣,感受到了平橋村人的熱情好客、慷慨大方,是這段生活記憶使“我”終身難忘。

  3、探究寫法。

  《社戲》篇幅較長,在學生理解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可以進行寫法探究。可以由教師歸納總結(jié),也可以根據(jù)學習需要,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培養(yǎng)的學生探究能力?梢越Y(jié)合“思考探究”二進行。

  4、拓展延伸。

  學生練習自己的生活體驗,回憶家鄉(xiāng)類似“社戲”的民間文化活動,開展課堂口頭練習或小練筆。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⑴理解、積累文中“軒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歡、正襟危坐、誠惶誠恐”等詞語。

 、屏私馔袪査固┑纳胶腿松非蠛途窬辰。

 。、能力目標:

  ⑴感知課文對托爾斯泰的獨到細致的刻畫,體會作者的敬重、贊美之情。

 、破吩u語言,學習課文運用神奇的夸張和連珠的妙喻描寫形貌的手法。

 、求w會課文采用欲揚先抑手法的藝術(shù)效果。

 。、德育目標: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從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學重點】

  誦讀,感知課文對托爾斯泰外貌的刻畫,理解本文獨特的藝術(shù)手法。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背景資料,深透理解托爾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學方法】

 。、誦讀法:

  文中茨威格以他高超的語言功力展現(xiàn)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征和深邃的精神世界,形象鮮明,蘊涵深刻。在誦讀中引導同學悉心揣測作品的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思想感情。

 。、聯(lián)想法:

  課文用文字描繪托爾斯泰肖像畫,尺水興波,縱橫捭闔,主要得益于大量運用神奇的夸張和連珠的妙喻。這給讀者創(chuàng)設(shè)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激活同學的想象聯(lián)想能力,玩味其情趣,揣測其含意。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

  【課時布置】

  1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薄⒄b讀:

  整體感知托爾斯泰的外貌。

 。、品評語句:

  深透理解課文的描述方法和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shè)計

  (投影顯示托爾斯泰畫像)

  同學們,以累累巨著在俄國文壇奔馳了近六十年的文學大師托爾斯泰,因其真實深刻地再現(xiàn)了俄國社會生活而被列寧譽為“俄國革命的鏡子”!稇(zhàn)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是代表他藝術(shù)高峰的三部長篇小說。今天,就讓我們跟隨奧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這位磨難中造就的偉人,探訪他深邃而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

  二、資料助讀

  (投影)

  作者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文學家,生于維也納一個猶太資產(chǎn)階級家庭,自幼徘徊沉溺在音樂、詩歌、戲劇的藝術(shù)之宮里。1901年在維也納大學攻讀哲學期間,出版了第一本詩集《銀弦集》。此后,新作迭出,文學成了他一生追求的事業(yè)。小說、戲劇、詩歌、傳記、散文特寫,各種文學體裁他無不涉獵,其著述之豐、之精是驚人的。他的主要成績在文學傳記和小說創(chuàng)作方面。主要作品有:為巴爾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寫的傳記《三位大師》和《羅曼·羅蘭》等,小說《焦燥的心》《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象棋的故事》《一顆心的淪亡》等等。他的小說多寫人的下意識活動和人在激情驅(qū)使下的命運遭際,對人物的心理活動、精神狀態(tài)進行細膩的工筆式描繪。

  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義的瘋狂肆虐而無能為力,流亡在巴西的茨威格與妻子一道自殺于巴西首都里約熱內(nèi)盧市郊寓所,以一個弱者的絕望與悲憤,向那人間的罪惡不義發(fā)出了無聲的控訴和抗議。

  三、誦讀,整體感知文意

  1、范讀課文(或聽朗讀錄音)后同學自讀:

 。ㄒ螅郝牅首忠,體會感情,理解詞語含義)

 、抛⒁簦

  髭(zī)犀利(xī)頷(hàn)首锃(zèng)亮

  髯(rán)滯留(zhì)禁錮(gù)廣袤(mào)

  鬈(quán)火熱(chì)黝黑(yǒu)尷尬(gāngà)

 、漆屃x:

  犀利:(武器、言語等)鋒利,銳利。

  器宇:氣概、風度。

  禁錮:束縛、限制。

  軒昂:形容精神豐滿,氣度非凡。

  尷尬:(神色、態(tài)度)不自然;處境困難,不好處置。

  滯留:停留不動。

  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干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著,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

  頷首低眉:低著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廣袤無垠:廣闊無邊。古代以東西長度為“廣”,南北長度為“袤”。

  2、同學自由誦讀,揣測作品中描繪的托爾斯泰的獨特的形貌特征?紤]:

  ⑴找出文中概括托爾斯泰的形貌給人的總體印象的語句。

  ⑵從文中找出運用夸張、比喻手法描寫托爾斯泰的眉毛、須發(fā)、發(fā)膚、鼻子、眼睛的語句,并品評其表達效果。

 、俏闹械冢刚Z段“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頭發(fā),都不過是用以包裝、維護這對閃光的珠寶的甲殼而已”粗鄙的外表反襯出他眼睛的無比精美,文意的重心落在通過寫眼睛揭示他敏察、深刻的內(nèi)心世界,那么文中對托爾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樣的評價?

  同學考慮后回答,教師明確:

 、湃纾骸巴袪査固┙o人留下的難忘形象,來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猶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薄傲艚o人的總印象是失調(diào)、崎嶇、平庸,甚至粗鄙!薄巴袪査固┎]有自身獨特的面相,他擁有一張俄國普通大眾的臉,因為他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泼鑼懨济簩捈s一指的眉毛像糾纏不清的樹根,朝上倒豎。

  描寫須發(fā):一綹綹灰白的鬈發(fā)像泡沫一樣堆在額頭上,不論從哪個角度看,你都能見到熱帶森林般茂密的須發(fā)。他那天父般的猶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描寫皮膚:皮膚藏污納垢,缺少光澤,就像用枝條扎成的村舍外墻那樣粗糙。

  描寫鼻子:一只寬寬的、兩孔朝天的獅子鼻,仿佛被人一拳頭打塌了的樣子。

  描寫目光:像槍彈穿透了偽裝的甲胄,像金剛刀切開了玻璃的敏銳、犀利。

  文中對托爾斯泰的外貌描寫,大量運用神奇的夸張和連珠的妙喻。不只使形象鮮明,特征突出,而且使人發(fā)生無盡的聯(lián)想。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夸張是故意言過其實,盡量作擴大或縮小的描述,更加突顯托翁的形貌特征。“形”“神”的獨到刻畫,使文意深刻,韻味無窮。

 、钦n文描寫了托爾斯泰目光的犀利,如“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鋼刀刺了過來,又穩(wěn)又準,擊中要害!北硎舅劬ι羁獭蚀_的洞察力。

  寫他的眼睛蘊藏著豐富的感情。如“在人類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對眼睛,可以抒發(fā)各種各樣的感情”“憤怒使之冷峻,不悅使之結(jié)冰,友善使之和緩,激情使之熾烈如火”。

  寫托爾斯泰眼睛的威力揭示他觀察社會、人生、時代的廣闊和深細,以和批判的深度和廣度。

  文章的結(jié)尾語段則贊美托爾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倒霉。

 。、同學精讀全文,充沛想象,揣測文章的豐富內(nèi)涵。

  四、聯(lián)系背景資料,深層感悟思想內(nèi)涵

 。、教師指名誦讀課文6~9語段,請同學仔細揣測下列描寫托爾斯泰眼睛語句的含意:

 。ǘ嗝襟w顯示)

  ⑴托爾斯泰這對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⑵ ……這對珠寶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間的物質(zhì)吸進去,然后向我們這個時代放射出精確無誤的頻波。

 、钱斶@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轉(zhuǎn)而對準它們的主人時是十分可怕的,因為鋒刃無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窩。

  同學研討后積極發(fā)言,教師明確:

 、抛髡咭酶郀柣倪@句話,從修辭手法上看是夸張,但它恰恰很好地道出了托爾斯泰那種能把萬事萬物盡收眼底的全方位的觀察力。事實上,托爾斯泰是和巴爾托克、莎士比亞比肩的偉大文學家,他的作品反映了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文中有句話可以為此作出注釋:“再小的事物借助這副透鏡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對眼睛連最微缺乏道的細節(jié)都不放過,同樣還能全面揭示廣袤無垠的宇宙!

  ⑵這句話寫出了作為思想家、藝術(shù)家的托爾斯泰的文學創(chuàng)作,既來自于對社會生活、人間世態(tài)的觀察、研究,同時又用他的藝術(shù)巨筆把它們準確地表示出來,展示了時代的實質(zhì)和要求。

  ⑶這句話寫出了托爾斯泰作為“清醒的實際主義”作家,對實際的批判是極其深刻而準確的。作為19世紀俄羅斯實際主義頂峰的代表,托爾斯泰的筆鋒幾乎指向社會的各個方面,特別是對沙皇的專制、法律的虛偽、貴族的'腐朽、農(nóng)民貧困的原因無不給予深刻的揭示,這在他晚年的長篇巨著《復活》里表示得尤為充沛。他的作品引起沙皇政府的惶恐,曾企圖將他監(jiān)禁或流放,但懾于他的聲望和社會輿論而中止。

 。、合作研討:

 、湃绾卫斫狻爸钡侥昙o大了以后胡子才變成白色,因而顯出幾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臉上籠罩的厚厚一層陰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這塊悲涼之地解凍”這段話的含意?

 、普n文一方面說托爾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和其知識財富”,可見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說他得不到“屬于自身的那一份幸!,這是否矛盾?你怎樣理解作者所說的“幸福”的含義?聯(lián)系托爾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變化),與同學一起討論:托爾斯泰究竟幸福還是倒霉?

  ⑶作者在課文前半局部極力描寫托爾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但聯(lián)系全文看,讀者仍能感到這位大文豪的非凡之處。這是為什么?前半局部的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同學研討后回答,教師提示:

 、磐袪査固┑酵砟陮崿F(xiàn)了他世界觀的轉(zhuǎn)變,堅決站到農(nóng)民的立場上來,對富裕而有教養(yǎng)的階級的生活和其基礎(chǔ)──土地私有制表示強烈的否定,對國家和教會進行猛烈的抨擊。然而,他反對暴力革命,宣揚基督教的博愛和自我修身,要從宗教、倫理中尋求解決社會矛盾的道路。關(guān)于晚年的托爾斯泰肖像,他的同時代作家列·尼·安德烈耶夫《逝世前的半年》一文有過描述,“他以接近數(shù)學般的正確性在走完生命的歷程時,性格變得非常柔和,感情變得十分純真,剩下像小朋友一般的善良。”“這種柔和的性格是不同尋常的,不只可望,而且‘可即’。他那似乎并非由物質(zhì)構(gòu)成的,富有光華的青絲是柔和的,老人的嗓子是柔和的,笑容和目光是柔和的!

  ⑵作者說,“具有這種犀利眼光,能夠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個世界和其知識財富!边@就是說這樣的人可以成為整個世界和其知識財富的主宰和主人。這句話與“他肯定缺少一樣東西,那就是屬于自身的那一份幸!辈⒉幻!澳軌蚩辞逭嫦嗟娜恕背J峭纯嗟模@就是我們常說的智者的痛苦,假如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將是雙倍的。托爾斯泰正是這樣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惡、虛偽和苦難,也看清了造成人間種種罪惡的原因,并盡其自身一生努力去改變它,但總是事與愿違,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爾斯泰厭棄貴族生活,決然放棄財富,以致和家人發(fā)生矛盾,最后毅然離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

 、钦n文前半局部描寫托爾斯泰的外貌,突出了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是托爾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樣,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來。寫他臉相平庸既是對他外貌作真實的刻畫,也是為了說明他是俄國人民大眾的普通一員,與全體俄國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聯(lián)系全文看,寫他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來反襯他靈魂的高貴,反襯他的眼睛精美絕倫──作者已一語道破,“托爾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頭發(fā),都不過是用以包裝、維護這對閃耀的珠寶的甲殼而已!比募葘ν袪査固┑摹靶巍薄吧瘛弊髁霜毜郊氈碌目坍,同時也在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對托爾斯泰的敬重、贊美之情。這樣,前半局部的描寫非但沒有損害托爾斯泰在讀者心目中的形象,反而收到相輔相成的藝術(shù)效果,相互烘托,使托爾斯泰的外貌包括眼睛給人留下強烈深刻的印象。

 。场⑼瑢W感情誦讀全文,深入體會課文的描述手法和思想感情:

  教師簡要小結(jié):本文在藝術(shù)手法上的獨特性表示在兩個方面,一是作者寫出自身心中偉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運用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

  寫托爾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只是對托爾斯泰肖像真實的刻畫,同時也揭示了他是俄國人民大眾的一員;寫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實際上是反襯他眼睛的無比精美。托爾斯泰就是這么一個矛盾的統(tǒng)一體。進一步探究,可以發(fā)現(xiàn),寫他形貌的矛盾統(tǒng)一,實質(zhì)上也是寫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態(tài)度與自身的階級和身份的矛盾統(tǒng)一,以和他自身的思想的矛盾統(tǒng)一的,列寧曾說過:“托爾斯泰觀點中的矛盾,的確是一面反映農(nóng)民在俄國革命中的歷史活動所處的各種矛盾狀況的鏡子!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熟讀詩歌,掌握其主要內(nèi)容。體味詩歌的內(nèi)涵以及外國詩歌的語言特色。

  2、過程與方法:教師對創(chuàng)作背景稍加介紹,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來疏通文意,最后通過討論,探討詩歌的深層含義。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環(huán)保的意識。

  教學重點

  1、讓學生朗讀作品,體味詩歌意境和語言風格以及詩人的感情。

  2、理解詩歌的獨特表達手法。

  教學難點

  與詩人情感達到共鳴,體會作品深意。

  教學準備

  朗讀,解決字音,初步感知

  教學時數(shù)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紀弦的詩歌《一片槐樹葉》,這片槐樹葉觸發(fā)了作者什么感情?(對祖國的思念)其實,在生活中,也常常有這樣的事物觸動我們的思緒,比如擱置在箱底的一個布娃娃,一輛玩具車,甚至一本書,一支筆,都可能引起我們的對往事的回憶。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新課,感受一棵老橡樹給作者的觸動。

  二、聽老師范讀,注意朗讀技巧。

  朗誦技巧:

 、偻nD

 、谥匾。強調(diào)重音不同,表達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鬯俣。表現(xiàn)激動、憤怒等內(nèi)容速度較快;悲傷失望、哭泣等內(nèi)容速度較慢。

  ④語調(diào)升降。就是抑、揚、頓、挫的搭配。

  高升調(diào),表示鼓勵、號召、反問等感情;

  降抑調(diào),表示果敢、堅決、自信等感情;

  平直調(diào),表示一般敘述、冷淡、莊嚴;

  曲折調(diào),表示懷疑、諷刺、雙關(guān)等復雜的感情。

  音調(diào)的高低——音量的大小——聲音的強弱——速度的`快慢

 。ǖ谝淮锡R讀)

  情感要充沛:對老樹要深情,對樵夫要立場鮮明。

  三、整體感知

  1、通過預習和朗誦,你能不能理解

  詩人為什么會發(fā)出“樵夫,別砍那棵樹”的呼喊?

  明確:因為詩人與老橡樹有深厚的感情。

  2、詩中哪些句子表現(xiàn)了詩人與老橡樹之間的深厚感情?

  在文中圈劃句子。

  按詩節(jié)可以歸納為4方面

  我和老樹關(guān)系久遠。名揚四海,根深葉茂。

  老樹見證美好往昔。我與老樹血脈相連。

 。ɡ蠘涫亲髡咄羯畹囊粋背景,它承載著作者和親人溫馨生活的記憶)

  3、老橡樹在作者心中是什么形象?

  (老橡樹成了庇護者,是歡樂的源泉,是美好生活的見證者,朋友、親人)

  4、為了保護這么一棵意義重大的老橡樹,作者在詩歌中多次呼喊“樵夫,別砍那棵樹”,作者勸說的態(tài)度、語氣有什么變化?

  平和真誠,老樹和我關(guān)系久遠。(娓娓敘說)

  動情責問名揚四海,根深葉茂贊美老樹,責問樵夫

  苦苦懇求回憶老樹見證美好往昔

  嚴厲警告直訴衷情,血脈相連,情感強烈

  平和勸說——動情責問——苦苦懇求——嚴厲警告

  隨著他對老橡樹感情逐漸深入,對樵夫態(tài)度就愈加強硬。

 。ㄗ髡甙褜蠘涞纳钋檗D(zhuǎn)化為誓死保衛(wèi)它的力量)情感逐步升華

  朗讀要求:

  你還要將它砍下?(反問)加重語氣,高升語調(diào)。

  流淚懇求。(語速較慢,語調(diào)低沉)

  嚴厲警告,(語調(diào)下降、擲地有聲、表明堅決態(tài)度)

  展示學習成果,請一生讀。

  五、小結(jié)

  作者強烈要求保護這棵老橡樹,實際上是想要留住些什么東西?

  保留對美好往事和珍貴情感的記憶。(對先祖的記憶,對手足親情和無憂無慮童年生活記憶。)珍視那些承載了自己情感和記憶的事物!

  六、拓展延伸

  這首詩自1830年發(fā)表以來一直很流行。當時美國正處于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狂飆突進的時期。先進技術(shù)帶動整個國家從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社會走向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工業(yè)和城市的擴張破壞了鄉(xiāng)村的景象,現(xiàn)代文明強烈沖擊了人們傳統(tǒng)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在新事物層出不窮又轉(zhuǎn)瞬即逝的時代,人更加懷念往日田園牧歌式的鄉(xiāng)村生活,所以人們就特別珍愛這首詩。

  其實我們中國現(xiàn)在也處在類似的歷史階段,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我們在現(xiàn)代化的路上一路狂奔。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有那么一天,

  當門前的大樹被移走之后,你還記得回家的路嗎?

  當古街、老房子被拆遷的時候,我們到哪里去尋找往日生活的痕跡呢?

  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我們享受到了現(xiàn)代化的便捷和高度發(fā)達的物質(zhì)文明,但是許多類似老橡樹這樣承載這人類情感和記憶的事物正在逐步消失,傳統(tǒng)生活和現(xiàn)代化進程是否完全對立呢?我們該如何保護它們呢?

  文化宣傳、立法、實際保護(城市規(guī)劃時保留他們、修繕、維護)

  1、瑞典的斯德哥爾摩,它的老城區(qū)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由于免受戰(zhàn)爭的破壞而保存良好,現(xiàn)在保持著古香古色的風格。這里有中世紀建筑物,街道狹窄,一派古城風貌。老城的中央廣場還保留著一口古井,據(jù)說這是幾百年前供居民飲用的惟一一口淡水井。夕陽西下時,夕陽年齡的人們在握手樓下沉思、發(fā)呆的生命狀態(tài)。

  2、臺灣路的保護3、歐洲許多城市保留存儲了大量歷史記憶的老街舊巷,是非常普遍的現(xiàn)象。他們甚至有法律規(guī)定,不能隨意改變建筑的外觀,即使是私人住宅。

  4、桂溪花園里的那座廟。

  文化保護:

  免費開放博物館,讓人們了解過去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貌。

  國家把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被設(shè)為法定節(jié)日,

  這些都是是對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尊重,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

  我們保護老橡樹、保護古街舊巷、重視傳統(tǒng)節(jié)日,

  實際上是對我們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尊重和關(guān)照!

  總結(jié):通過剛才的探討,我們再回頭來看課文里的詩歌,如果還有人把這首詩的主題僅僅理解成宣傳環(huán)境保護,你有什么看法呢?

 。ㄋ鼏酒鹆巳藗儗ν碌淖窇,對先人的懷念,對手足親情和無憂無慮童年生活的向往。對田園牧歌式的生活的留戀,對鄉(xiāng)村生活、傳統(tǒng)生活的珍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節(jié)家庭聚會,夏夜庭院樹下乘涼聊天)

  八、布置作業(yè)

  如果說老樹是作者美好生活的記憶,建筑是一個城市的記憶,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記憶,

  那么,有沒有什么事物承載著你的情感和記憶呢?請自擬題目,模仿課文寫一首小詩,抒發(fā)你的感受。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5

  【教學設(shè)計思路】

  這篇文章內(nèi)容充實,情感豐富,不朗讀不足以充分理解,悉心領(lǐng)會;文章駢散并行,駢句辭彩華美、音韻和諧,散句抑揚頓挫、富于變化,不朗讀不足以體會;意境優(yōu)美而多變,不朗讀不足以涵詠品味。教師宜指導學生朗讀,以朗讀和背誦帶動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

  組織學生課前收集與范仲淹、岳陽樓相關(guān)的資料,如范仲淹生平、滕子京與范仲淹的友誼、范仲淹逸事、《岳陽樓記》寫作背景、岳陽樓、與岳陽樓有關(guān)的詩文、岳陽樓名聯(lián)……安排學生在課上交流,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

  組織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通過討論解決問題,教師在此環(huán)節(jié)作適當點撥即可。

  引導學生用審美的眼光品讀文章,鑒賞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語言美,學習文章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jié)合的寫法,提高鑒賞能力。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掌握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的意義和虛詞的用法,逐步加強文言詞匯的積累。

 、 認識作者、寫作背景及文體特征。

 、 概述本文寫景抒情、對比出旨的特點及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 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⑴ 指導學生朗讀,繼續(xù)提高誦讀能力,品味意境,讀出情感。

 、 揣摩本文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jié)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寫法。

 、 揣摩本文的立意美、意境美、語言美,逐步提高鑒賞能力。

 。、情感目標:

  思考本文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政治抱負及其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多方面的意義,激發(fā)學生走出自我,胸懷天下,以利民為己任,以強我中華為宗旨,積極進取,大膽開拓,做一個精彩的人,做一個大寫的人。

  【教學重點】

 。薄⒄w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背誦課文。

  2、學習課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jié)合的寫法。品味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薄⒗斫狻坝[物之情,得無異乎”和“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兩句中的“異”字的內(nèi)涵及其在篇章結(jié)構(gòu)中的作用。

  2、理解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政治抱負。

  【教學方法】

 。、朗讀法。

 。病⑽墨I法。

  3、討論點撥法。

 。、品讀法。

  【教學媒體】

  幻燈片、示范朗讀磁帶、錄音機、文字資料。

  【課時安排】

 。舱n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導入新課;資料展示,創(chuàng)設(shè)氛圍,走近范仲淹,走近岳陽樓,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教師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力求讀得通順、流暢,讀得鏗鏘悅耳,聲情并茂;整體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嘗試背誦課文。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shè)計

  設(shè)計一:

  岳陽樓上有一副對聯(lián):

  后樂先憂,范希文庶幾知道;

  昔聞今上,杜少陵可與言詩。

  問:范希文是誰?“后樂先憂”是何意?請從《岳陽樓記》中尋找答案。

  設(shè)計二:

  同學們,我國有許多名勝古跡都留下了文人詞客的詩詞歌賦。比如我國古代三大名樓──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上面就銘刻了許多美文妙句,如王勃《滕王閣序》中“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令人神往;崔灝《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讓人回味無窮;而岳陽樓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更是傳唱不衰!对狸枠怯洝匪斐蔀閷懢盃钗锸惆l(fā)真情的名篇。今天,我們一起學習這篇美文。

  設(shè)計三:

  多媒體播放洞庭湖、岳陽樓的風景畫,形、聲、色俱備,引發(fā)學生觀賞興趣。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湖山輝映,自古以來就是令人神往的江山勝地;岳陽古稱巴陵,位于洞庭湖與長江匯合處,枕山帶湖,為巴、蜀、荊、襄之要沖。北宋慶歷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應(yīng)朋友之約,為重修的岳陽樓作記,千古名文《岳陽樓記》于是誕生。

  二、資料展示,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

  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與范仲淹、岳陽樓相關(guān)的資料,先在小組內(nèi)交流,然后各組選出較好的資料交付老師,圖片可由實物投影顯示,文字資料可由學生自行朗讀或?qū)嵨锿队帮@示。在交流過程中,大家互通有無,實現(xiàn)資源共享。教師也可酌情介紹一些必要資料。

  多媒體顯示:

 。薄⒎吨傺秃喗榉吨傺停ǎ梗福埂保埃担玻,宇希文,蘇州吳縣(現(xiàn)江蘇省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間任西溪鹽官,建議在泰州修捍海堰。寶元三年(1040),任陜西經(jīng)略安撫招討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御,屢立戰(zhàn)功。慶歷三年(1043),范仲淹還朝,任參政知事。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以后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死后謚號文正。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2、岳陽樓簡介岳陽樓是岳陽城的西門樓,緊靠洞庭湖,可以飽覽“八百里洞庭”的湖光山色。樓址在現(xiàn)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士們登臨賦詩。自宋滕予京重修,范仲淹作記后,岳陽樓遂名揚天下,便成了歷代著名的游覽勝地。唐代名家李白、杜甫、韓愈、白居易也都有題詠,F(xiàn)在岳陽樓是清代同治六年(1886)重修的。

 。、時代背景《岳陽樓記》是作者應(yīng)好友滕子京之邀,于宋仁宗慶歷六年(1046)作。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張,觸動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罷去參政知事(副宰相)的職務(wù),貶放到鄧州(今河南鄧縣)任地方官。慶歷四年春,滕子京遭誣被貶官至岳州(今湖南省岳陽市)。滕子京治岳州頗有政績,于是重修岳陽樓。(此樓原建于唐初,在現(xiàn)在湖南省岳陽市,就是舊縣城西門城樓,樓高三層,下瞰 kàn 洞庭湖)并將此樓的歷史沿革、周圍環(huán)境、建筑特點等寫了一封信,并附上《洞庭晚秋圖》一幅,派人送給范仲淹清他作記。范仲淹了解滕子京被貶岳州后一直很有感傷情緒,所以趁作記之機,借題發(fā)揮,一面申述自己的政治抱負,一面也含有對滕于京勸慰和他共勉的意思。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薄⒔處煵シ哦赐ズ爱嬅,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聽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一些字的讀音:

  多媒體顯示:

  ⑴ 生字:

  滕(ténɡ) 謫(zhé) 日星隱曜(yào) 淫雨(yín)

  浩浩湯湯(shānɡ) 薄霧冥冥(bó mínɡ) 偕(xié)

  檣傾楫摧(qiánɡ jí) 岸芷汀蘭(zhǐ) 心曠神怡(yí)

 、 通假字:

  百廢具興(通“俱”,都、全、皆)

  屬予作文以記之(通“囑”,囑咐)

  2、學生齊讀課文一遍,教師稍作朗讀指導:

 、 注意讀出駢句的節(jié)奏美、散句的變化美。

 、 注意情感的整體把握,注意語氣的輕重緩急。

  第一段以敘為主,應(yīng)讀得舒緩、莊重。

  第二段寫洞庭湖景的文字,氣勢雄壯,應(yīng)讀得開朗雄渾。“前人之述備矣”語調(diào)轉(zhuǎn)入平緩,“然則”引出新意境,語調(diào)應(yīng)升高。“得無異乎”應(yīng)讀出疑問語氣。

  第三段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以下的寫景文字,由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凄楚,意境悲涼,應(yīng)讀出愁苦凄楚的情味來。

  第四段“至若”領(lǐng)起,引出一個陽光燦爛的畫面,“至若”應(yīng)讀得高亢嘹亮,節(jié)奏明快而有力。以下的寫景文字,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圖,色彩明麗,生機盎然,應(yīng)讀出歡樂和暢的韻味!按藰泛螛O!”一句把喜悅的.感情推向高潮,“登斯樓也,則有……”應(yīng)讀出超脫、揮灑自如的情味來。

  第五段以“嗟夫”開啟,帶來抒情和議論的意味,注意三句疑問句,語調(diào)應(yīng)上揚,“噫”一句,應(yīng)讀出悲涼慷慨、一往情深的意味。

 。、教師示范朗讀部分段落,學生跟讀。

 。、學生大聲練讀,嘗試表情朗讀,力求讀得抑揚頓挫,聲情并茂。

 。怠W生推選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示范朗讀,其余同學點評。

  四、譯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學生默讀課文,參考注釋,借助工具書,自行疏通文句,翻譯課文,并畫出疑難語句。

 。、同桌之間就疑難問題展開討論交流,共同解疑、釋疑。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疏通文句,翻譯課文,理解大意,并圍繞疑難問題展開討論。教師巡視各組,酌情給予指導點撥。

 。础⒔處煼职l(fā)文字資料,幫助學生積累文言詞語,了解文言知識。

  資料內(nèi)容如下:

  ⑴ 一詞多義:

  予觀夫巴陵勝狀(那)

  夫環(huán)而攻之(發(fā)語詞,不譯)

  未幾,夫聲起(丈夫)

  去國懷鄉(xiāng)(離開)

  西蜀之去南海(距離)

  委而去之(逃離,逃亡)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放晴,散開)

  旁開小窗(開設(shè),設(shè)置)

  開我東閣門(打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就是,判斷詞)

  然則北通巫峽(那么,連詞)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就)

  予觀夫巴陵勝狀(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景色)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盡,直通)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窮盡)

  政通人和(和樂)

  春和景明(和煦)

  薄暮冥冥(迫近)

  妄自菲。ǹ床黄穑p視)

  予觀夫巴陵勝狀(好,美麗的)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取勝)

  而或長煙一空(有時)

  或異二者之為(或許、也許)

 、 古今異義:

  越明年(第二年,今義,相對于“今年”)

  屬予作文以記之(寫一篇文章,今,學生作為練習所寫的文章)

  去國懷鄉(xiāng)(離開,今義,前往;國都,今義,國家)

  進亦憂,退亦憂(進,入朝為官;退,隱居鄉(xiāng)野。今無此義)

  沙鷗翔集(鳥停在樹上,今義泛指聚集)

 、 解釋下列加黑的詞: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太守,官名,這里是動詞,“做……太守”)

  百廢具興(荒廢了的事業(yè),名詞)

  或異二者之為(動詞用作名詞,表現(xiàn)行為)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之前;在……之后)

 、 難句翻譯示例:

  ①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政事順利,百姓安居樂業(yè),各種荒廢了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

 、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它連接著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寬廣無邊。

 、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看到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大概會有不同吧?

  ④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大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照在湖面上閃著金色,月影映人水底,像沉潛的玉璧。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注意互文)

 、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比天下人憂慮在前,比天下人享樂在后。

  ⑦ 微斯人,吾誰與歸:如果沒有這樣的人,我和誰志同道合呢?

  五、披文入理,理清行文思路,指導學生背誦,并體會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藝術(shù)效果

  1、教師要求學生復述各段大意并作簡要概括:

  選五位同學發(fā)言:

  生1:第一段說明作記的緣由。作者先提出自己的好朋友滕子京,說他被貶官到岳陽后,經(jīng)過一年的時間,就做到了“政通人和,百廢具興”。重修并擴建了岳陽樓,在樓上刻了唐代先賢和今人的詩賦,并囑托作者寫一篇文章記述這件事。

  生2:第二段由岳陽樓的大觀過渡到登樓覽物的心情。作者認為巴陵的美景集中在洞庭湖上,先從空間上寫湖面的廣闊和水勢的浩淼,然后從時間上寫洞庭湖晨昏之間的萬千氣象,燃后用“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一句小結(jié)。接下來,作者轉(zhuǎn)寫登樓覽物之情,設(shè)想遷客騷人觀洞庭時的主觀感受。

  生3:第三段寫覽物而悲者。大意是:假若是在陰雨連綿的季節(jié),一連幾個月不放晴;天空陰風怒號,湖上濁浪排空;太陽和星星隱藏了它們的光輝,山岳也隱蔽了它們的形體;商旅不敢出行,船只全被損壞;當黃昏時分一切都籠罩在昏暗之中,只有那虎嘯猿啼之聲不斷傳人耳來。這時登上岳陽樓,滿目蕭然,觸景傷情,更會感到離開京城的哀傷和懷念家鄉(xiāng)的憂愁。并且會憂心忡忡,畏懼小人的毀謗和譏刺,感傷到極點而悲慟不止。

  生4:第四段寫覽物而喜者。大意是:遇到春天溫和的日子,明媚的陽光照射在平靜的湖面上,沒有一絲兒波瀾。天色襯著湖光,湖光映著天色,上下是一片碧綠。天上的沙鷗飛飛停停,水里的龜兒游來游去。岸邊的花草散發(fā)出濃郁的芳香,沁人心脾。在夜間還可以看到湖上的煙云一掃而空,皎潔的月光普照千里;月光水波一起蕩漾,金光閃爍,水中的月亮宛如一塊溫潤的璧玉。漁歌的對唱,洋溢著無邊的歡樂。這時候登上岳陽樓,一定會心曠神怡,把一切榮譽和恥辱都忘掉了。舉杯暢飲,臨風開懷,那是多么的欣慰和歡喜。

  生5:第五段對前兩段所寫的兩種覽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現(xiàn)了一種更高的思想境界,點明了文章的主旨。作者十分感慨地說,我曾經(jīng)探求過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與上述兩種心情有所不同。他們的悲喜不受客觀環(huán)境和景物的影響,也不因個人得失而變化。當高居廟堂之上做官的時候,就為人民憂慮,唯恐人民有饑寒;當退居江湖之間遠離朝政的時候,就為國君而憂慮,唯恐國君有闕失。那他們什么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必定這樣回答: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作者表達了對這種人的向往與敬慕:倘若沒有這種人,我追隨誰去呢?

  教師總結(jié):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段為第一部分,說明寫作背景、作記緣由。第二部分(二至四段)為全文主體,第二段寫洞庭湖全景并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第三、四段兩個排比段分寫“覽物之情”,一悲一喜,一明一暗,形成鮮明對比。第三部分(第五、六段),抒發(fā)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

  多媒體顯示全文結(jié)構(gòu)圖:

 。、學生根據(jù)板書提示,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六、布置作業(yè)

 。薄⑦x出與課文內(nèi)容相同的一項………………………………………( )

 。痢€曔h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

 。隆⑸锄t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谩㈥庯L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

 。摹⒕訌R堂之高則猶其民,處江湖之遠則猶其君。

 。ㄌ崾荆捍祟}意圖在考查背誦。選C)

 。、在以下成語中任選幾個寫一段寫景文字:

  政通人和 百廢具興 浩浩湯湯 氣象萬千 春和景明 長煙一空 皓月千里 心曠神怡

  (答案略)

 。场⒈痴b全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檢查背誦;品讀課文,對課文進行美點尋蹤,集中鑒賞課文的立意美、意境美、語言美;擴展閱讀,閱讀孟浩然的們臨洞庭湖贈張丞相》,比較兩篇詩文立意的異同。

  教學步驟

  一、檢查背誦

  全篇背誦與段落背誦相結(jié)合。

  多媒體顯示: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若夫淫雨霏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或長煙一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喜洋洋者矣。

  4、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進亦憂,_________________。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_________________。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任選幾位同學根據(jù)背誦要求,填寫上面所列空缺內(nèi)容。

  二、品讀課文,鑒賞課文

 。薄⑻釂枺和瑢W們,《岳陽樓記》創(chuàng)作于慶歷四年,即公元1044年。如今九百五十多年過去了,它仍然邁著穩(wěn)健的步子行進在密密匝匝的文學叢林中,你認為它永葆青春的奧秘何在呢?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并自由發(fā)言。

  生1:我想,這恐怕是因為這篇文章體現(xiàn)了作者胸懷天下的豪放氣度和寬廣的胸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情操;是一種道德追求,更是人生的飛躍。這剛勁健朗、積極進取的精神氣度將永遠受到與時俱進、激流勇進的人的青睞。

  生2:我想,也許是因為文章再現(xiàn)了洞庭湖的壯景,為洞庭湖又染上了一層壯麗的色彩,從而吸引了后人。

  生3:我反對。本文題為《岳陽樓記》,可作者對岳陽樓本身用筆不多,這是有深意的。作者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jié)合起來,從而將文章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文章的境界,提高了文章的品位,這是本文構(gòu)思方面獨具匠心所在。范仲淹的別出心裁,不能不讓人佩服。

  生4:這篇文章的章法是美的,“異”字居文章之要。第二段末句“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異”,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發(fā)的“遷客騷人”不同的感觸,即“悲”“喜”兩種不同的心情,引起三、四段。第五段“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的“異”,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遷客騷人”,能不受自然風物好壞的影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個“異”字一語中的,推出作者的政治理想抱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千回百轉(zhuǎn),層層推進。

  生5:本文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敘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jié)合,既有對事情由來的交代,又有對湖光水色的描寫;既有精警深刻的議論,又有惆悵悲沉的抒情。記樓,記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

  生6:我很同意第二個同學的見解。文章的意境美是不容忽視的。試想,如果沒有優(yōu)美的畫畫,單單有枯燥的議論,又能吸引多少人呢?又能流傳多久呢?

  生7:文學是語言的藝術(shù),語言美應(yīng)是最主要的原因吧。本文語言優(yōu)美、精煉,值得我們借鑒。

  ……

  2、教師歸納學生的看法,為鑒賞定向:

  教師總結(jié):同學們的發(fā)言很精彩,很有刨見。《岳陽樓記》長盛不衰的奧妙在于立意、構(gòu)思、章法、意境、語言、表達方式等方面。今天,我們重點鑒賞文章的立意美、意境美、語言美。

 、 鑒賞文章的立意美,感受作者的寬廣襟懷,理解其崇高的理想追求:

  提問:如何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學生討論,明確:“先憂后樂”的思想源于儒家的仁愛思想,孟子曾有“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說法,范仲淹使其進一步發(fā)展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就是要超越個人的憂樂,以天下為己任,以利民為宗旨,補救時弊,積極進取。為此,就要不為外物所動,不論是自然界的陰晴明暗,還是社會環(huán)境的順遂艱難,都不能動搖心中的信念。

  教師引申:孟子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是針對封建君主提出的;范仲淹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為仕途進退的原則,這是他有遠大抱負的表現(xiàn)。他們的“憂君”固然帶有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但憂國憂民的情懷是難能可貴的。

  多媒體顯示:

  天圣七年(1029),30歲的范仲淹還在沒有資格進諫的小小秘書閣校理任上,就上書諫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為章獻太后朝拜上壽;第二年又直接上書請章獻太后還政退位──那時章獻太后正垂簾聽政,權(quán)傾朝野,滿朝文武,“無敢言者”。范仲淹因此被貶離京,三年后才回來。又如,景祜三年(1036),范仲淹向宋仁宗進《百官圖》指斥宰相呂夷簡結(jié)黨營私,任用讒佞,反被誣為“越職言事,薦引朋黨,離間君臣”,又遭貶斥,連為他鳴不平的歐陽修等人也被貶放。范仲淹仕途沉浮幾十年,數(shù)遭貶黜,但他澄清吏治、憂國憂民之心始終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祿,在家鄉(xiāng)買“義田”千畝,救濟貧窮的族人,而自己卻貧苦一生,以至于死時“身無以為殮,子無以為喪”。為民請命,憂民主憂,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

  提問:“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現(xiàn)代社會中還有借鑒和教育的意義嗎?

  學生討論,并自由發(fā)言。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允許求大同,存小異,鼓勵創(chuàng)新,但不提倡標新立異。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據(jù),抓住“積極向上,奮發(fā)有為,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時代意義即可。

  ⑵ 鑒賞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的詩情畫意:

  教師要求同學展開想象,再現(xiàn)文中優(yōu)美生動的景物,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繪,感受文章的畫意、詩情。

  選三位同學交流,每人負責一幅畫,注意體現(xiàn)洞庭湖的浩瀚無垠、萬千氣象,抓住總體特征,從雨湖、晴湖、月湖多個角度,從形、聲、光、色、味多個方面描繪。

 、 賞析文章的語言美:

  美在駢散兼用。駢句,流利暢達、簡潔凝練、如珠走盤。有音律和諧的對仗,如“日星隱曜,山岳潛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等。也有整齊的韻腳,如“上下無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等,增強了文章的音樂美,讀來潤暢,聽來清晰。

  美在煉字。如“銜遠山,吞長江”,“銜”形象寫出湖與山的關(guān)系,“吞”不僅寫出湖與江的關(guān)系,而且讀來有氣勢磅礴之感,兩個動詞形象再現(xiàn)了洞庭湖的浩瀚氣勢,使靜景富于動態(tài)和活力。如換成“連”“接”,只是客觀說明三者的相對位置,畫面是靜止的。

  如“浮光躍金,靜影沉璧”一句,不僅比喻形象,一“躍”一“沉”兩種意境齊出,相互映襯,用詞之妙,令人拍案叫絕。

  學生自己選例揣摩語言。

  如“陰風怒號,濁浪排空”,談?wù)劶雍谧值谋磉_效果。

  三、課堂小結(jié)

  本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畫意、詩情、理趣溶為一體,不但給予我們美的享受,而且先生那博大的胸懷,崇高的思想境界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讀先生的文章,我們好像站在岳陽樓上,那浩瀚無涯的洞庭湖水,給予我們恢宏的氣勢,也給予我們一種責任。讓我們點燃精神的圣火,去照亮時代天空的一角。

  學生齊背課文。

  四、延伸拓展

  多媒體顯示: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問:這首詩寫景有什么特點,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學生讀詩,小組內(nèi)討論探究。

  明確:這首詩是孟浩然西游長安,希望得到朋友張九齡的引薦.入朝做官所寫的。

  孟浩然以寫山水田園詩見長,與王維一樣。是唐代較為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這首詩的前四句,很顯然就是側(cè)重于寫景。濤文開篇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毕哪┣锍跫竟(jié)里,正是秋雨連綿的季節(jié),湖水漲滿,幾乎與湖岸齊平?梢娝畡葜拼,波濤之洶涌。近處的水遠處的天相連成一體,使你根本分不清哪里是水,何處是天,它們已經(jīng)渾然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兩句詩非常形象地表現(xiàn)了洞庭湖水的浩大,給人一種空曠遼遠的感覺。第三、四兩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云蒸霞蔚,水霧蒸騰,波濤洶涌,籠罩著云夢澤,搖撼著岳陽古城。這兩句寫得氣勢磅礴、雄奇?zhèn)グ。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仿佛如見其狀,如聞其聲,似乎洞庭湖之壯闊景象就在眼前。以上四句景物描寫,可謂鮮明突出,歷來為人們所贊賞。但是,這些并不是詩人寫作此詩的主旨所在。景物的描寫無非是個襯托,是個陪襯;直抒胸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所感所想才是主要的,才是詩人寫此詩的主旨所在。“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何意呢?我想渡過洞庭湖去,卻沒有船槳;如果還是繼續(xù)隱居,又覺得愧對朝廷的圣明。這兩句運用比喻的手法,委婉而含蓄地表達了詩人求薦求官的急切愿望和意愿不遂的苦悶?梢哉f心理描寫淋漓盡致,讀后不能不讓人為之心動。“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弊诙赐ズ吙磩e人釣到了魚,我只能空有一腔羨慕之情。這兩句比喻自己滿懷入仕的心愿,但是卻又無法實現(xiàn)。

  五、布置作業(yè)

 。、由“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副對聯(lián),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哪兩句話?

  2、整理課上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一名句時代意義討論的發(fā)言,放入《成長的足跡》中。 【教學目標】

  1、朗讀、背誦全文。

 。、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的寫法。

 。、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學習我國古代進步知識分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思想。

 。、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匯:

  實詞:(名詞)賦、國、景、大觀、遷客、騷人、寵辱;(動詞)謫、屬、把;虛詞:夫、斯、其、微、則、然則;詞組:百廢具興、浩浩湯湯、氣象萬千、霪雨霏霏、陰風怒號、濁浪排空、虎嘯猿啼、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一碧萬頃、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曠神怡、先憂后樂(先天下之憂百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理解句意:

  “得無異乎?”(反問句)

  “吾誰與歸?”(變序句)

  “則有……者矣!保ㄩL定語句)

  “其必曰……乎。”(表示揣測語氣的陳述句)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八年級下冊教案12-12

八年級語文下冊語文教案03-01

八年級語文下冊教案最新10-14

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的教案12-16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2-05

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教案12-06

初中八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2-19

語文八年級下冊優(yōu)秀教案01-21

八年級語文教案下冊05-30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