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1
課題:認識方向
教學目標
1、在認識東、南、西、北的基礎上認識東南、東北、西南和西北,并能根據(jù)給定的一個方向來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2、讓學生在觀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3、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重點難點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根據(jù)給定的一個方向來辨認其余七個方向。
教法教具教法:講解法
教具:圖片。
課時安排第三課時
教學環(huán)節(jié)、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創(chuàng)境導入
二、探究新知
除了這些表示方向的詞,你還知道哪些方位詞?(東、南、西、北)
以我們學校為中心,說說它的東、南、西、北方分別是什么地方?(隨機板書:東、南、西、北)
1、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那你知道華聯(lián)超市在我們學校的哪個方向嗎?劉邦廣場呢?能說說你是怎樣確定它們的位置的嗎?
學校的位置沒變,怎么一會在西北面,一會兒在東南面?
2、辨認方向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出示指南針)誰知道它的用途?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現(xiàn)在有一個指南針,你能根據(jù)指南針給出的一個方向,來確定其他七個方向嗎?
先在組內交流然后獨立填寫最后再集體交流,鼓勵多種方法。
學生回答
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再次組織學生討論得出結論:由于選擇的參照物不同,所以就產生不同的方向。
先在組內交流然后獨立填寫最后再集體交流
三、加強運用,內化新知
四、全課總結
1、“想想做做”第1題
2、“想想做做”第2題
3、“想想做做”第3題
觀察討論:在地圖上,我們居住的地方大約在首都北京的哪個方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2
教學目標
不帶括號的兩級運算的順序和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
重點分析
初次經歷不帶括號的兩級運算的計算過程,容易與同級運算從左往右的運算順序混淆。
難點分析
學生還沒有熟練掌握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容易書寫錯誤導致計算結果有誤。
教學方法
1、講授法。
2、合作討論法。
教學過程
導入
一、回顧同級運算的計算方法
。1)明確運算順序。
。2)明確計算過程。
沒有括號的乘、除混合運算與沒有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相同,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知識講解(難點突破)
二、探究新知
蹺蹺板樂園一共有多少人?
1、理解圖意
2、觀察情境圖,獲取數(shù)學信息
已知條件:
3個翹翹板上各坐4個小朋友;
草地上有7個小朋友。
所求問題:一共有多少人?
3、分析題意,列算式
分步算式:4×3=12 12+7=19
綜合算式:4×3+7或7+4×3
答:蹺蹺板樂園一共有19人。
4、探究計算方法
。1)明確運算順序。
這道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乘法,屬于不同級運算,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明確計算過程。
先算4×3=12,再算7+12=19。
具體步驟如下:
歸納總結
在不帶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法(或除法),又有加法(或減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后算加法(或減法)。
課堂練習(難點鞏固)
三、鞏固練習1—4題。(課件出示)
小結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
不帶括號的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減法。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3
教材分析
《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口算》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學習了“兩位數(shù)加一位數(shù)”、“兩位數(shù)加整十數(shù)”和“筆算兩位數(shù)加連位數(shù)”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掌握著部分口算,不僅在實際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學習筆算的基礎,教材創(chuàng)設了二年級同學準備坐船“去鳥島”的熱鬧場景,意在通過解決“二年級(1)班和二年級(2)班能坐下嗎?”“二年級(3)班和二年級(4)班合乘能坐下嗎?”引出兩位數(shù)的`不進位加(23+31)和進位加(32+39)然后鼓勵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口算方法進行計算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100以內兩位數(shù)加減一位數(shù)、整十數(shù)口算、兩位數(shù)加減兩位數(shù)的筆算”,能根據(jù)已有知識通過遷移類推來學習本課的“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口算”,通過兩次試講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把兩個加數(shù)都分解成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用整十數(shù)和整十數(shù)加,一位數(shù)和一位數(shù)加,然后把兩次假得結果合并。對于“只分解一個加數(shù),另一個加數(shù)不變”的這種方法,只有少數(shù)學生采用。
《數(shù)學課程標》提提倡算法多樣化,同時也要求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允許采用不同的算法進行計算。因此,我認為教學中應該重點引導學生經歷探究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的過程,在體會算法多樣化的同時,選擇適宜的方法熟練地進行口算。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學生自己探索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使學生正確口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和在100以內)。體驗算法多樣化。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同學積極合作的意識。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感受成功的喜悅。將德育美育融入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口算方法的掌握和熟練應用。
難點:1、使學生掌握口算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引新
紅光小學在今年春天就組織了二年級的同學到美麗的鳥島去春游。同學們請仔細觀察情景圖。
師:看看,他們到鳥島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呀?
二、認知感知,設疑質疑
我們可以把那兩個班安排在艘船上呢?大家一起想想辦法吧?
三、互動探索,合作交流
你們怎么算得這么快,愿不愿把你的算法說出給大家聽聽呢?
四、合作交流,意義建構
1、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兩道題之間有什么相同點?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
板書:兩位數(shù)加兩位數(shù)的口算(多媒體板書)
2、再來比較一下,這兩道之間有什么不同點呢?
3 、小結。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4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認識統(tǒng)計表中和條形統(tǒng)計圖,知道條形統(tǒng)計圖中1格代表1個單位。
2、能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作出簡單的預測。
教學重難點:
1、根據(jù)實例,讀懂統(tǒng)計表和條形統(tǒng)計圖,從統(tǒng)計圖表中獲取信息。
2、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shù)據(jù),作出簡單的預測。
教學準備:
草稿紙。
教學過程:
一、讀懂縱向統(tǒng)計圖
1、會看統(tǒng)計圖。
師:這是育才小學二年級同學最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統(tǒng)計圖,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個統(tǒng)計圖和你們以前接觸過的統(tǒng)計圖有什么不同?學生可能會發(fā)現(xiàn):
。1)現(xiàn)在的統(tǒng)計圖中有很多的直條。
。2)在統(tǒng)計圖的左邊還有許多數(shù)。師:你知道統(tǒng)計圖中的'直條和左邊的數(shù)各表示什么嗎?讓學生自由發(fā)言,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說明:圖中的直條表示喜歡各種電視節(jié)目的人數(shù);圖中左邊的數(shù)的意義是:1格代表1個單位,在這里1格代表1個人,2格代表2個人……
2、從統(tǒng)計圖中獲取信息。師:這個統(tǒng)計圖告訴了你什么?
。1)學生獨立思考。
。2)然后在小組內交流。
。3)最后小組代表匯報。
學生可能會從圖中看出:喜歡卡通片的人數(shù)最多,有12熱;喜歡看歌舞片的人數(shù)最少,才4人;喜歡看新聞和喜歡看電視劇的人數(shù)同樣多……從圖中還能計算出一共統(tǒng)計了39個人。
3、延伸。
師:根據(jù)統(tǒng)計圖表中的信息,你又想到了什么?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4、給統(tǒng)計圖起名字。師: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這個統(tǒng)計圖,你認為給它起個什么名字好呢?
。1)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說一說自己喜歡的名字。
。2)教師指出:因為這種統(tǒng)計圖是用直條的高矮表示數(shù)量的多少,所以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做“條形統(tǒng)計圖”。
5、條形統(tǒng)計圖的優(yōu)點。
。1)學生說一說用條形統(tǒng)計圖進行統(tǒng)計有哪些優(yōu)點。
(2)教師總結:條形統(tǒng)計圖的優(yōu)點是只管得看出數(shù)量的多少,一目了然。
二、讀懂橫向統(tǒng)計圖
1、條形統(tǒng)計圖可以是橫向的。
師:這是育才小學二年級同學最喜歡的體育項目統(tǒng)計圖,這副統(tǒng)計圖和第一副比較,又有什么不同?學生會發(fā)現(xiàn),第一副統(tǒng)計圖是直條是豎著的,第二副的直條是橫著的……教師肯定:條形統(tǒng)計圖也可以是橫向的。
2、會看橫向統(tǒng)計圖。鼓勵學生自己說一說橫著看、豎著看各表示什么。
3、從圖中獲取信息。讓學生與同伴說一說,從圖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4、討論。
師:如果我們班要組織單項體育競賽,你認為組織哪項比賽歡迎?組織學生討論、交流。當他們的意見不一致時,使學生體會到通過統(tǒng)計有助于做出決策。
三、讀懂統(tǒng)計表
1、會看統(tǒng)計表。
師:這是某地安裝電話情況的統(tǒng)計表。你們知道這個統(tǒng)計表中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各表示什么嗎?
(1)學生自由發(fā)言。
(2)引導學生說出:統(tǒng)計表的第一行表示年份,每隔5年統(tǒng)計一次,而第二行表示這個地區(qū)安裝電話的部數(shù)。
2、對統(tǒng)計表所呈現(xiàn)的信息作出分析。對統(tǒng)計表所呈現(xiàn)的信息作出分析,學生會感到比較捆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作出簡單的分析:如1985年安裝的電話很少,只有18部,以后每五年統(tǒng)計一次,電話數(shù)量逐年增加:1985到1990年增加142部;1990—1995年增加190部;1995—20xx年增加950部,遠遠高于前些年的增長速度。
3、估計。
在學生對統(tǒng)計表所呈現(xiàn)的信息作出簡單分析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根據(jù)表中組數(shù)的變化情況估計一下現(xiàn)在可能有多少部電話。
四、課堂總結
學生說一說這節(jié)課的收獲與體會,教師給予評價。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5
學習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學生理解對稱軸的含義,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來。
3、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養(yǎng),同時感受對稱圖形的美。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認識對稱圖形、對稱軸。
難點:畫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具準備:課件
學具準備:信封、紙、彩色及時貼、剪刀、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剪刀、釘子板、水彩涂料。
教學過程:
。ㄒ唬⿲。
1、師:同學們,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由許許多多美麗的物體組成的,一片碧綠的樹葉,一只漂亮的蝴蝶,都能帶給我們美的享受,現(xiàn)在,李老師這里有幾張精美的圖片,你們想不想看?(想)
。ㄕn件出示圖片)
師:誰來說說圖中都有什么?(蝴蝶、楓葉、喜字、京劇臉譜)
師:他說得對嗎?請同學們在仔細觀察,這四個物體雖然不是同一類型的,但它們四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同學們,同位兩人談論一下,你能發(fā)現(xiàn)這個共同點嗎?(同位討論)
交流:我發(fā)現(xiàn)這些物體的左右兩邊都是一樣的。
師:你們都發(fā)現(xiàn)這個特點了嗎?(是)那么怎樣驗證它們兩邊完全一樣大呢?
。▽W生自己說自己的想法)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教師邊演示課件邊講解)
師:這是剛才出現(xiàn)的那片楓葉,下面我把它從中間對折,它的左右兩邊怎樣了?(重合)對了,左右兩邊完全重合在一起,是不是說明左右一樣大呀?(是)
師:像這樣,物體對折后兩邊完全重合在一起的圖形,我們就叫它對稱圖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一起研究對稱圖形。
。ò鍟n題:對稱圖形)
2、師:同學們,你們想不想也來折一折驗證一下呢?(學生自己折圖片)
交流:你折的什么圖形(蝴蝶)重合了嗎?(完全重合了)你發(fā)現(xiàn)它是不是對稱圖形?(蝴蝶是一個對稱圖形)
師:誰和他折的不同?(學生演示自己折的喜字、京劇臉譜)
3、一個圖形,它既可以左右對稱,又可以上下對稱,還可以這樣斜著對稱,注意:只要對折后可以完全重合,大小完全一樣,我們就可以叫它是對稱圖形。
4、師:剛才咱們再對這時出現(xiàn)了一條折痕,你知道這條折痕叫什么?
這條折痕,咱們把它叫做對稱軸。我們一般用虛線來表示的,現(xiàn)在請你們將剛才的'對稱圖形拿出來,在上面畫出它的對稱軸。
師:怎樣才能畫得很直?(用直尺畫)
。ㄕ故緦W生畫的對稱軸)
5、判斷,將對稱圖形的對稱軸畫出來
乒乓球拍√字母A√ 1 ×
梳子×五角星√月亮√
。ǘ┘魧ΨQ圖形
師:同學們判斷的不錯。(出示黑板上的對稱圖形)
師:請大家看黑板,這幾幅圖案,都是李老師課下自己剪的,大家觀察一下,他們是不是對稱圖形?(是)怎樣才能夠剪出真正對稱的圖形來呢?你有什么好辦法嗎?兩個人商量一下。(同位討論)
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先將紙對折,以對折線為中心,畫一半圖案,然后再剪下來,打開后就是一個對稱圖形了。
師:課前,李老師發(fā)給你們一些彩色的及時貼,請同學們自己剪一個比較簡單的對稱圖形。開始。
。▽W生剪,教師指導)
展評:剪好的同學,把你的作品放在黑板上?
。▽W生評價別人的作品)
。ㄈ⿺(shù)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師:請大家拿出信封,里面有什么?
。ㄩL方形、正方形、圓形)
1、拿出長方形的紙來,試著折折看,它有幾條對稱軸?(2條)
2、正方形(4條)
3、圓形(無數(shù)條)
師小結:看來,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有的是一條,有的是幾條,有的是無數(shù)條。
。ㄋ模┱覍ΨQ圖形
師:這節(jié)課中,我們研究了那么多的對稱圖形,你們觀察一下,咱們教室里,有哪些物體是對稱的。
(學生回答,教師講解)
師:同學們發(fā)現(xiàn)的可真多,其實對稱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特別大,你們想不想開開眼界呢?
。ㄕ故緦ΨQ的,F(xiàn)象)
教師講解:鐘表的外觀是對稱的,這種對稱不僅為了美觀,更保證了鐘表走時的均勻性和準確性;飛機外觀的對稱能使它在空中飛行是保持平衡;我國勞動人們在很早以前就發(fā)現(xiàn)了對稱的美,看!民間常用的對聯(lián)、古詩中的對仗它們都有一種內在的對稱關系。又比如,我國民間的手工品,中國結、窗花等,它們的對稱充分體現(xiàn)了對稱的藝術美感;對稱還是自然界的一種生物現(xiàn)象,許多動、植物都有自己對稱的形式。比如人的臉,以鼻尖為對稱軸,眼睛、耳朵、嘴都是對稱生長的。眼睛的對稱使人觀察物體更加準確,耳朵的對稱是我們聽到的聲音具有較強的立體感,而雙手、雙腳的對稱又能保持的人身體的平衡。服裝大多的對稱的,對稱的設計看起來更美觀、莊重。對稱的原理也被廣泛的運用在建筑上,例如:北京的故宮,有叫做紫禁城,它的整體布局是對稱的,前三殿、后三宮在對稱軸上,其他宮殿對稱分布,它是我國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建筑群。這是上海的南浦斜拉橋,它的左右、前后都是對稱的,對稱的設計師大橋更加牢固、結實。下面請學們欣賞其他國家的對稱建筑,巴黎的艾菲兒鐵塔、泰國的泰姬陵、凱旋門,這些建筑它們的設計都是對稱的、和諧的。
。ㄎ澹﹦邮謱嵺`
師:課前我給你們每個小組發(fā)了一些物品,請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物品,嘗試制作對稱圖形。
。▽W生活動)
展示:
。1)用涂料的學生講方法:我先將紙對折,然后打開,沿對稱軸將涂料在一邊畫出圖形的一半,然后再對折,這樣涂料就印到紙的另一半,就畫成一個對稱圖形。
。2)用剪刀剪的同學講方法。(略)
。3)用釘子板圍的同學講方法。(略)
。4)用網格紙畫的同學講方法:我先畫對稱軸,然后畫圖形的一邊,然后比著一邊的樣子畫另一邊,左邊占幾格右邊也占幾格。
全班評價
。┤n小結
師: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6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進一步體驗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分析統(tǒng)計表。
2、使學生在練習中,在收集、整理、分析、決策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促進,掌握本單元內容。
教學重點:
體驗統(tǒng)計過程,能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
教學難點:
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
教法:
探究性實踐作業(yè)。根據(jù)學生的實踐作業(yè)進行分析、推理、判斷,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知
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6題。
1、師:同學們,你們最喜歡吃的水果是什么?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吃的水果情況,并將結果填入第6題表格內。
出示統(tǒng)計表。
提問:要完成這項統(tǒng)計,你準備怎么辦?
2、引導學生找出一些易操作的方法:舉手或組內報名,小組匯報等。并說出統(tǒng)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采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強調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
3、從你的統(tǒng)計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什么建議?
回答教材上的問題。
討論:根據(jù)調查結果,說說買哪幾種水果合理。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4題。
。1)談話:同學們,我們班誰的家里有車?(家里有車的同學舉手,了解學生家里有車的情況。)
這么多同學家里有車,隨著社會水平的提高,各種[本文來源于教案頻道/]各樣的車輛越來越多,你們看,幾個同學正在統(tǒng)計一個路口10分鐘內所通過的各種交通工具的數(shù)量。根據(jù)他們的記錄結果,你知道道路上的面包車、大巴車、小轎車、摩托車各開過多少輛嗎?
。2)小組內分工,分發(fā)記錄單。
學生填寫,匯報,教師展示。
種類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7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100~102頁的例1、例2及第103頁“做一做”、第105頁練習二十的第2、6題。
內容簡析
例1認識質量單位“克”。教材借助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和一袋瓜子這些常見、帶有質量標示的物品,使學生直觀認識克的作用——用來計量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
例2認識質量單位“千克”。與例1編排思路相同,同樣借助生活中常見的物品,使學生直觀地看到質量單位千克的作用——計量比較重的物品的質量。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和交流,使學生了解常用的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及計量工具,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的實踐活動中,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并學會以此為標準去估量物體的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意識。
3、了解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質量單位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在實踐活動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體有多重,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滲透數(shù)學模型思想。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是基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通過數(shù)學的加工整理,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達到懂得使用數(shù)學的語言描述身邊物體質量的狀態(tài),并能根據(jù)實際情況估計出物體的質量,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體驗學習質量單位的實際意義。
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親自掂一掂、說一說、估一估等一系列實踐操作方法來學習克和千克,建立數(shù)學模型思想。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課題
課件展示法:課件出示主題圖中超市水果區(qū)域的情境,特別要突出標簽上的錢數(shù)和500克、1千克等。請學生結合自己買東西的經驗,說一說在圖中發(fā)現(xiàn)的數(shù)學信息。
師生交流:我們在買東西時,經常要稱一稱物品的質量,在數(shù)學上我們稱為物品的質量。像圖中的水
果,都是按500克或1千克多少錢來標價的。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就需要用到質量單位克和千克。(教師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品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了解常見的計量單位,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數(shù)學思維!
實踐操作法: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去商店買東西吧!你買過什么?這是老師昨天在超市買的兩袋東西。(出示:一袋鹽和一袋洗衣粉)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準確的質量該怎么辦呢?(用秤稱一稱)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用秤稱物品及質量單位克和千克。
【品析:直接用實踐操作,掂一掂,感受質量,引出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為后面開啟生動活躍的課堂氛圍作了鋪墊!坑螒蝮w驗法:請三位學生到臺前做“背一背”的游戲:請一位同學背另外兩位同學(一胖一瘦,輕重對比明顯)。背的同學把感受講給同學們聽,讓學生感受到人是有輕重的。再請學生掂一掂桌上或帶來的物體,感受物體的輕重并互相說一說。
【品析:在游戲中感悟物品的質量,體驗輕重,在歡快的游戲中開始了對物品質量問題的思考!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認識“克”。
。1)借助實物感知克。
、僬n件出示超市里常見的用“克”作單位的食品包裝袋,讓學生初步感知“克”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積累生活經驗。
、谟^察交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了解關于它們輕重的信息。
、坌〗M活動:每一位同學用手掂一掂老師準備好的口香糖、菊花茶、袋裝瓜子,體驗3克、12克、100克分別是多重。
④全班匯報:說一說掂量后的感受,輕還是重。
、輲熒〗Y: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作單位,克也可以用符號“g”表示。教師板書:克(g)。
⑥你們知道在生活中還有哪些以克作單位的物品嗎?
(2)掂一掂,體驗1克有多重。
讓學生取出自己準備的2分硬幣,先放在手中掂一掂,再閉上眼睛感受它的輕重,并把這種感覺記在心里。
。3)找一找,鞏固1克的質量觀念。
、傩〗M活動:在老師準備的'物品中找一找、掂一掂,看看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
、趯Ρ仍囼灒鹤寣W生試著從裝黃豆的袋子里取出一些黃豆,使這些黃豆共重1克。
③提練方法:操作后交流匯報,你用什么方法取出1克黃豆?
、苜|疑交流:怎樣驗證多少粒黃豆重1克?(用稱一稱的方法來驗證)教師指出稱比較輕的物品我們常用天平。
2、認識天平。
。1)看一看:①出示天平。通常我們把要稱的物品放在左盤,右盤放砝碼。②介紹砝碼。砝碼中最輕的只有1克,這盒砝碼中最重的是100克,你們知道砝碼是用什么作單位的嗎?
。2)稱一稱:演示利用天平稱1克黃豆的過程。
(3)掂一掂:請每個小組都取出約1克重的黃豆,感受1克有多重。
。4)估一估:呈現(xiàn)教材第101頁的“做一做”,讓學生進行判斷,并說明判斷的方法。該題以1克為標準,估量物品的輕重。以此使學生初步掌握估量的方法,以選定的標準去比較。最后通過說出生活中比1克輕的物品,進一步鞏固對1克的認識!酒肺觯和ㄟ^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找一找等實際操作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質量的輕重,明確“克”用于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同時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學習的意識。】
3、認識“千克”。
。1)做一做,初步感知千克。
①出示例2大桶洗衣液和一箱蘋果的實物圖。
、谝龑W生認真觀察,了解關于它們輕重的信息。
、鄱嗾堃恍⿲W生來提一提這兩樣物品,談談自己的感受。
、軒熒〗Y: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作單位,千克也可以用符號“kg”來表示。教師板書:千克(kg)。
(2)算一算,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
、俳處煶鍪2袋鹽,每袋500克,學生算出一共有多重。預設1:1000克;預設2:1千克。
、诮處熜〗Y:對,1千克等于1000克。板書:1千克=1000克。
。3)掂一掂,體驗1千克有多重。
、傩〗M活動:每一位同學用手掂一掂老師準備好的2袋鹽,在心里記住它的質量。在老師準備的其他物品中找出重1千克的物品,看誰找得準。
、诮涣髡曳ǎ赫f一說自己是怎樣找的。
③操作比較:小組內每個同學輪流一手拿著1克的物品,一手拿著1千克的物品,掂一掂、比一比,說說自己的感受。
(4)游戲:猜一猜。
出示一物體,教師知道它的準確質量,讓學生猜一猜。在猜的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學生猜的數(shù)據(jù)運用“重一些”“重得多”“輕一些”“輕得多”來進行提示。并適當請學生說一說你是怎么猜的,引導學生運用參照物對比著來猜物體的質量,提高估量的準確性。誰猜中了,就將物品獎給誰。
【品析:在學生認識克的基礎上,通過做一做、算一算、掂一掂等操作活動,讓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具體感知1千克的實際質量,并將它與熟悉的物品質量聯(lián)系起來,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
4、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秤。
(1)認識盤秤。
①課件出示盤秤,教師介紹盤秤的名稱。讓學生觀察,并找找盤秤的單位。
、谡n件演示盤秤上放入1千克洗衣粉,指針指向1,讓學生認一認有多重。還可以變換幾種質量讓學生加以辨認。
。2)認識彈簧秤。
、僬n件出示彈簧秤,教師介紹彈簧秤的名稱。讓學生觀察,并找找彈簧秤的單位。
、谡n件出示彈簧秤掛上5個一袋的西紅柿,指針指向1,讓學生認一認是多重,有幾個。
、圻@個彈簧秤最多可以稱幾千克的物品?你是怎樣想的?
(3)認識體重秤。
①課件出示體重秤,教師介紹體重秤的名稱。讓學生觀察,并找找體重秤的單位。
、谡n件演示一個學生稱體重時,指針指向20和25之間的23處,教師引導學生正確讀出該生的體重。
③通過對三種秤的觀察,你發(fā)現(xiàn)在測量時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嗎?
【品析:讓學生認識用千克作單位的幾種秤,了解不同的秤稱物體的方法,逐漸豐富對1千克的感知,使他們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進一步加強直觀感受,深化對千克的認識!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質疑: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約有1克重,哪些物品有1千克重?
學生列舉交流,比如1個2分硬幣、1;ㄉ、2粒黃豆等大約有1克重;2瓶500毫升的礦泉水、1升大瓶可樂、16個雞蛋、4袋牛奶等大約有1千克重。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
這節(jié)課我們不但認識了質量單位克與千克,還知道了這兩個質量單位之間的關系。
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
教材要求學生初步認識質量單位克與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質量觀念,教材的安排是分兩個課時認識克和千克的。由于這一節(jié)是學習質量單位的開始,學生雖然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但對質量單位還缺乏認識。而質量單位又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眼睛觀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覺來感知。為了使學生建立正確的質量觀念,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著力加強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活動,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感知體驗,切實讓學生建立質量觀念。
我的反思:
板書設計
克和千克的認識
計量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g)作單位;計量比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單位。
↓ ↓
1個2分硬幣約重1克2袋鹽約重1千克
↓ ↓
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天平來稱比較重的物品常用秤來稱
第2課時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104頁例3、“做一做”及第106頁練習二十的第9題。
內容簡析
例3安排了解決問題的內容,意在鞏固學生已經建立的1千克的質量觀念,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量能力。題目要求比較簡單,但越簡單可能越覺得無從下手,要引導學生轉到對蘋果個數(shù)的關注上,由此喚起學生已有的稱量的經驗。
教學目標
1、進一步感受質量單位,建立千克與克的質量觀念,牢固掌握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
2、學生在實踐、觀察和推算的活動中,能夠根據(jù)物體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量能力。
3、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建立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難點
進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觀念,通過估量解決問題。靈活運用估量的方法解決問題,形成估量策略。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學生應用已學的質量單位的知識,通過估量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鞏固建立1千克的質量觀念,而且培養(yǎng)學生的估量意識,幫助學生積累估量的經驗,形成估量策略。
2、本課時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運用與他人合作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承前啟后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chuàng)設,導入課題
猜謎語法:衣服有綠又有紅,味道酸酸又甜甜,多多和它做朋友,小臉紅紅人人愛。猜一猜這是什么水果?(蘋果)大家經常吃蘋果,蘋果有大有小,誰能估計一下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老師這里有20個蘋果,大家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
【品析:猜謎語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老師借著學生的興奮情緒,提出估計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的問題,為新授做好了引導。】
實踐體驗法:老師帶來幾個蘋果,它們有大有小,請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上臺掂一掂,估計幾個蘋果大約有1千克。學生用手掂一掂蘋果,交流蘋果的輕重大小,估計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然后教師出示例題3:王奶奶摘了20個蘋果,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進入新課教學之中。
【品析:學生積極參與實踐體驗法,通過討論交流,確認幾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為解決問題奠定了基礎!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估一估。
(1)對比自己熟悉的物品質量,估一估1千克蘋果的個數(shù)。
。2)學生匯報。
2、稱一稱。
。1)小組活動:稱1千克蘋果并數(shù)一數(shù)個數(shù)。
。2)匯報各小組稱重的結果,教師記錄。
。3)觀察記錄的數(shù)據(jù),從數(shù)量上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4)討論:同樣都是1千克蘋果,為什么稱出的個數(shù)會不一樣呢?
【品析:在本環(huán)節(jié)中,設計了“先估再稱”這個有效的學習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活動代替老師的講解,全班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通過估計1千克蘋果大約有多少個,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估量意識,又滲透了辨證思想的啟蒙教育!
3、提出問題。
(1)出示例3:王奶奶摘了20個蘋果,估計一下大約重多少千克。
。2)學生讀題后匯報發(fā)現(xiàn)的信息。
。3)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估量。通過“知道了什么?”環(huán)節(jié)理解教學,注意突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估計。
師:要想知道20個蘋果大約有多重,你可以用什么方法去估量?
預設一:
生:估一估每個蘋果有多重,再算出20個蘋果的質量。
師:這是一種辦法。你估計一下一個蘋果有多重?
生:200克。
師:那20個蘋果就有20個200克。你認為計算起來怎么樣?
生:用加法算比較麻煩。
師:那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
預設二:
生:先估一估1千克有幾個蘋果。
師:以你的生活經驗,1千克一般有幾個蘋果?
生:5個。
師:那就可以每5個蘋果放一堆。(用電子筆將5個蘋果圈一圈。)這樣的話,就是求什么?
生:20里面有幾個5?
4、解決問題。
(1)通過閱讀“怎樣解答?”兩個學生的對話,突出了估計的方法,即運用前面建立的1千克的質量觀念作標準估出結果。同時,通過答案的文字呈現(xiàn)突出了估計的標準。
。2)引導學生按蘋果大小的不同列式推理出20個蘋果大約重多少千克。
。3)分組解決問題。
第一、二兩組解決如果蘋果1千克4個,20個大約重多少千克;第三、四兩組解決如果蘋果1千克5個,20個大約重多少千克。
(4)匯報交流。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8
教學內容:教材第49頁中的例3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運算順序的探索過程,明白“算式里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里面的”的計算方法。
2.理解并掌握含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根據(jù)正確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
4.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和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能力。
目標解析:
在算式的比較中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經歷含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探索過程,并在計算、比較中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掌握含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體會小括號的作用,會列綜合算式來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自我評價紙口算紙答題紙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ㄒ唬┛谒惚荣
1、師:課前老師就聽說我們二一班的同學們數(shù)學計算能力非常棒,今天老師先準備了1分鐘的.口算題卡,想看看大家的計算能力到底怎么樣?我們先來比一比好嗎?
師:你們每個人的桌子上都有一張自我評價紙,老師會結合同學們的課上表現(xiàn),獎勵給大家評價星星,這節(jié)課得到評價星多的同學老師會為你準備一份小禮物,希望同學們把自己最優(yōu)秀的一面在這節(jié)課上展示出來。
2、教師組織學生完成1組1分鐘口算。
3、反饋計算結果。教師訂正,學生自己判,統(tǒng)計全對、錯3個及以下、錯5個及以下、錯5個以上學生數(shù)。
師:整體來看大家的計算速度有很大的不同,我覺得有的同學有點緊張了,沒關系,老師不會通過這一次比試就對大家下定論,因為這節(jié)課上我們還有很多的機會來展示自己。請全對的同學在自我評價紙上畫2個星星,錯題在3個及以下的同學畫1顆星星。
。ǘ┯嬎悖ㄕn件出示出示下面各題)
75-36+24= 8×3÷4= 6×8-5=
9×(6÷3)=7+(9-6)=
師:這是我們學過的題目,分組完成。指名側板書。(教師提前寫好)
反饋學生做題情況,板書同學給訂正,并總結我們學過的混合運算計算順序。指名4人側板書并訂正。
學生自我評價。(作對的同學涂1顆星星)
。ㄈ⿲胄抡n,并板書課題
課件出示例3:7×(7-5)(77-42)÷7
師:大家看這兩個算式,比較一下,和我們剛才完成的算式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一個算式中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而且有括號)
師:這樣的混合運算該怎樣計算呢?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來繼續(xù)研究。板書(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讓學生獨立計算、集體交流,進一步梳理同級運算、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并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回顧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為下面自主探究做好鋪墊。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師:以前我們學過了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的混合運算中含有小括號的算式,我們要先算括號里的,再算括號外面的。(指示)像這樣加減乘除混合并有小括號的算式,老師告訴同學們我們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后算括號外面的。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計算順序。
1、播放課件。(展示運算順序)
2、學生學習情況反饋:
師:看了剛才的演示,結合以前的學習你能試著總結一下這樣的混合運算該怎樣計算嗎?
。▽W生試總結,教師課件出示完整過程及運算順序,并板書)
3、經歷完整運算過程,指名板書。
。ㄋ闶綏l貼:(14+7)÷7 5×(16—9)
師:老師這有兩道題,你選擇其中一題,來試著算一算寫在答題紙上。
。1)學生選擇試算,指名板書兩題。
。2)學生口述運算順序并訂正。
。3)學生自我評價。
【設計意圖】在喚起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遷移類推,自主學習,親身體會規(guī)定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又在算式的比較中充分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計算能力。
三、鞏固深化,綜合應用
師:同學們又了解到了一種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同學們你們都得到多少顆評價星。隨機抽取學生問。選取得星多的同學到臺前教師送一個小禮物。
師:同學們你們想得到驚喜嗎?那老師就再給大家制造一些機會,我們來做一些練習。同學們要加油了!
師:下面的活動同學們要涉及到和小組同學合作。同學們還記得自己所在的學習小組嗎?(課前分好)
。ㄒ唬┯嬎悖ㄕn件出示教材第49頁“做一做”第1題)
76-(12+25)(12-5)×3 48÷(8-2)
34-(28-13)6×(7+2)(88-56)÷8
1、學生任選一題說說運算順序。(全部說一遍)
2、小組合作完成其中兩道題目。
師:下面我們以小組為單位,每組任選2個算式,獨立完成,后小組完成訂正。反饋各組學習情況,教師巡視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
師:剛才我們以各種形式對今天學習的內容進行了練習。從反饋情況看大家掌握的還不錯?纯醋约旱脑u價表,覺得自己的表現(xiàn)怎么樣?
。ǘㄕn件出示教材第49頁“做一做”第2題)
4+5×7(72-18)÷9 24÷4+2
(4+5)×7 72-18÷9 24÷(4+2)
1、師:同學們觀察一下,每組中上、下兩題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同樣的運算因為有了小括號,就改變了原來算式的運算順序?磥硇±ㄌ柕淖饔眠真是不小。說一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
2、學生兩人一組,自選一組題目完成并互相訂正完成,進行自我評價。
師:同學們在合作學習的時候都非常認真,合作的也很好,尤其是****組,這組同學在自己的評價紙上再加一顆評價印章,希望其他組繼續(xù)努力。
。ㄈ┫忍羁,再列綜合算式(課件出示教材第49頁“做一做”第3題)
1.學生獨立完成在練習紙上,教師巡視指導。
2.全班交流:教師強調:什么時候需要加“小括號”?
(四)混合運算計時自選練習。(準備一組練習題)
為學生準備一組混合運算練習題,學生自己選擇完成練習。遇到問題可以請同組同學幫忙,也可以請老師幫忙。老師會深入到同學們中間觀察大家的表現(xiàn),對于表現(xiàn)好的同學老師會為你加上評價印章。
(五)拓展練習:(課件出示)
在數(shù)字間填寫適當?shù)倪\算符號{+ — × ÷()}使等式成立
2 2 2 = 2
要求:1、獨立思考,看你能想到哪些填法?
2、和小組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記錄下本組想到所有填法。
3、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匯報。(發(fā)給各組1個紙條,便于各組記錄所有填法)
四、課堂小結,梳理知識
1、總結評價印章情況,頒發(fā)神秘驚喜。
2、同學們談感受。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9
教學內容:
教材第113、114頁總復習及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1、加深對表內除法、有余數(shù)除法的認識,進一步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
2、鞏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提高混合運算的計算能力。
3、經歷整理過程,構建表內除法、有余數(shù)除法間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思維能力。
4、在解決問題中感受除法和混合運算的價值,提升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目標解析:
在問題中經歷表內除法、有余數(shù)除法的整理過程,更有利于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鞏固計算的方法;在對比中明辨混合運算的順序,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小括號的作用,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1、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鞏固有余數(shù)除法試商的過程,進一步體會余數(shù)為什么要小于除數(shù)。
2、鞏固同級、不同級及帶小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深化對運算及其之間關系的理解,提高計算的能力。
教學難點: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整理除法相關知識,逐步學會整理的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揭示課題
。ㄒ唬┯螒蚧顒樱
教師選12個小朋友上臺。
1、分組。
讓其他同學給他們分分組,要求每組人數(shù)同樣多,且每組不止1人。
。ǹ梢悦拷M2人,分成6個組;可以每組3人,分4個組;可以每組4人,分3個組,可以每組6人,分2個組。)
2、搶答。
分好組后,開始搶答游戲。
(課件依次演示:)
七八()()三十()八十一四八()54÷9=()35÷()=7()÷8=9 ()÷2=5
。ǘ┙沂菊n題:
今天我們就一起復習除法的有關知識。
(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形式,既引導學生復習已學的知識,即除法的意義和乘法口訣,從而揭示課題,又調動學生參與復習的積極性,提高復習的效率。
二、回顧梳理,構建聯(lián)系
。ㄒ唬⿵土暠韮瘸ê陀杏鄶(shù)除法
1、課件出示:
。1)16枝鉛筆,裝在4個盒子里,平均每盒裝多少只?
。2)16枝鉛筆,每8枝裝一盒,需要幾個盒子?
。3)16枝鉛筆,裝在7個盒子里,平均每盒裝幾枝?還剩幾枝?
2、學生分析后列式并計算。
3、學生匯報
(1)三道題如何列式,為什么用除法列式?
。2)計算時用什么乘法口訣?
。3)第三題余數(shù)是多少?余數(shù)與除數(shù)有什么關系?
4、學生自主提問。你還能提出什么除法問題?并解答。
例如:每3枝裝一盒,至少需要幾個盒子?
5、說一說:表內除法與有余數(shù)除法的異同。
6、練一練:
。1)出示習題:如果每枝鉛筆8角,小英帶了6元錢,她最多能買幾枝?還剩多少錢?(列式并用豎式計算)
。2)匯報交流,并說說用豎式計算的注意事項。
(3)比較:60 ÷8=6(枝)……12(角)60 ÷8=7(枝)…… 4(角)
讓學生通過對比,明白第一種錯誤的原因,為什么不能剩余12角,(因為12角里面還有1個8角,還能買一枝鉛筆。)從而進一步理解為什么余數(shù)一定要小于除數(shù)。
設計意圖: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將表內除法和有余數(shù)的除法串在一起,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經歷知識的整理過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余數(shù)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進一步提高計算的能力。
。ǘ⿵土暬旌线\算。
1、課件出示:128—64+36 6+18÷3 48÷8×6 8×(36—29) 64—40÷8
(1)說一說:先請學生說說這些混合運算的.順序。
(2)分一分:讓學生將這些算式按運算順序進行分類。
如:第一類:128—64+36 48÷8×6
第二類:64—40÷8 6+18÷3
第三類:8×(36—29)
。3)根據(jù)分類結果分別計算。并讓學生自己嘗試舉出類似的例子。
2、練一練:
。1)課件出示:18—6÷3 (18—6)÷3 18÷6×3 18—6×3
。2)學生計算。
。3)匯報交流計算方法:先看運算順序,然后計算。
設計意圖:混合運算的重點是先看運算順序,因此在復習前出示三類不同的混合運算讓學生說運算順序再分類,既突出運算順序的重要性,又給學生復習混合運算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礎上,通過有針對性的練習進一步提高混合運算的計算能力。
三、鞏固練習,深化理解
(一)基礎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二第1題。
結合直觀圖鞏固對除法及有余數(shù)除法意義的理解,溝通兩者間的關系。
2、完成練習二十二第2題。
鞏固除法豎式計算的方法,強化試商的技能。
3、完成練習二十二第3題。
以說出“先算什么,再計算”的方式,突出對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鞏固,同時培養(yǎng)認真審題的能力。
(二)實踐應用。
1。40個圖形如下排列:……第34個圖形是(),40個圖形中有()個。
2、小晨準備用一星期(7天)看完一本60頁的圖書,第一天看了12頁,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幾頁?
設計意圖:本環(huán)節(jié)復習題的選擇突出了不同層次,由簡單鞏固到實際應用,不僅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謹性,還充分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四、暢談收獲,總結提升
談話:通過本節(jié)課的復習,你掌握了哪些知識?學會了哪些方法?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10
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分析圖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shù)都得0”的計算方法。
2、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3、能主動思考、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不計算,說出下面各題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頁主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敘述四幅畫的內容。
2、嵌入數(shù)學問題:(1)4個西瓜,師徒4人,平均每人吃幾個?生:4÷4=1
。2)當豬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還能分到西瓜嗎?引導學生想到:三人一個西瓜業(yè)沒分到,怎樣用算是表示呢?這時可以通過故事情境寫出:0÷3=0,并深刻領會其中的含意。
。3)設置另一情境:當零為除數(shù)時的結果又是怎么樣的呢?
由于這個內容不是小學時學到的`,但為了讓學生有個認識,所以可以略帶一些,當0作為除數(shù)時,是沒有意義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四。出示例。
1、問:怎樣列式?怎樣計算?結果是多少?
2、同學會用豎式計算嗎?學生說說,教師板書。
3、指板演題,問為什么十位上要寫0?
4、你有什么看法?學生討論后,教師把省去的這步去掉。
小結:這題是怎樣計算的?
5、試一試。
505÷5 6018÷6 6015÷3
指第3題問:為什么6015÷3上的中間會有兩個0?強調簡便寫法。
6、出示計算420÷3
學生說,教師板書。問:商末尾這個0能省略嗎?為什么?強調簡便寫法。
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優(yōu)秀】相關文章: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01-02
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02-04
數(shù)學下冊教案03-16
小學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教案01-07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教案02-10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06-14
【集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教案02-12
【優(yōu)秀】小學二年級下冊美術教案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