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小學語文教案6篇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曾有人錯誤地認為,既然課堂是生成的,課程改革后應該簡化備課,甚至不要備課。孰不知,沒有備課的全面考慮與周密設計,哪有課堂上的有效引導與動態(tài)生成;沒有上課前的胸有成竹,哪有課堂上的游刃有余。
——特級教師徐斌
教師的備課觀念需要強力殺毒
提到備課,有些老師往往與“寫教案”相混淆,其實二者不是一回事。但是當前很多學校老師為了應付上級教學檢查,書都來不及去讀,就照著教案書去抄,
教師的備課書寫工整,教學目標、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過程及教后小記都書寫得很“認真”,且有一定的超前量(有的課未教到,教后小記已寫上)。甚至有些老師直接到上照搬一些名師的教學設計或者現(xiàn)成的教案,完全沒有把學生放在眼里,上課依然是我行我素,真有“我的課堂我做主”的味道。老師付出的勞動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顯然不成正比例。明顯感覺到教師的備課,從某種意義上說是為了給檢查的,并不是為搞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而備課的。
教師的備課觀念需要升級更新
備課≠寫教案
最早隱性備課的說法是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提出的。他認為顯性備課是指寫教案,而鉆研教材、查閱資料、搜集信息、備學生、思考教法則是隱性備課。顯然,隱性備課比顯性備課重要得多。
關于備課我們有一個經(jīng)典的故事: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在學校工作了33年的歷史教師,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觀摩課,鄰校的一位教師問他:“你的每一句話都具有巨大的威力。請問,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堂課?”那位教師說:“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一般地說,每堂課我都準備了一輩子。但是,直接針對這個課題的.準備,則花了約15分鐘……”一輩子與15分鐘,一語道出教師備課之真諦。隱性備課是一個教師的“內(nèi)功”,有時是看不到的,也無法形諸于文字!皟(nèi)功”好的人即文化修養(yǎng)高,悟性好,教學經(jīng)驗豐富的人,花的時間會短的多,效率也會高很多。
策 略
我認為有隱性備課以下幾個策略:
一、熟讀課文
小學語文課本里的文章大都文質(zhì)兼美,拿到一文章,老師也要像學生一樣提前預習,熟讀課文,解決生字詞,抓住課文的重難點,有時遇到不確定的地方,一定要去查找資料,弄明白了,這樣在課堂上才會做到心中有數(shù),不慌亂。
二、朗讀課文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也說過:“講解是死的,朗讀是活的;讀賦予作品生命力;一個精彩的朗讀,能讓學生理解一半的內(nèi)容……”要求學生去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活,教師首先自己要做到。因此,教師自己一定要把課文讀活,讀三到五遍,讀己的味道來。
三、讀透課文
讀透課文,也就是要充分解讀文本,正確領會文章所展現(xiàn)出的遣詞造句的精妙,布局謀的用意,細細推敲錘煉文字的獨具匠心,細細琢磨文章,找準切入點,以便能夠引領學生感悟文本,學習運用。因為教師自身對文本的解讀有怎樣的高度,就會引領學生登上怎樣的高度。
四、讀寬課文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培養(yǎng)學生信息,自己首先要有這種能力,如了解課文背景,走進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作品分析以及與之相關的其他資料,教師都要通過各種方式獲得,只有做到心中無疑,才能胸有成竹地幫學生釋疑,面對課堂上發(fā)出的“不同的聲音”才不會責怪這個學生多事呀,有時這種聲音也會帶給你不一樣的精彩的。
五、選擇教法
教學中選擇什么樣的方法也要“因材施教”,要根據(jù)學生實際,還要考慮教學內(nèi)容的需要,是聯(lián)系生活熱點,還是用理論講述,是用多媒體,還是簡單用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這些都要考慮。教師選擇的教法要符合學生和文本特點,這樣,學生學地輕松,教師教地順心。
六、共享互助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單單一個人的智慧是遠遠不夠的,在教學上,我們要學會共享互助。有時一個教學上的問題,怎么想都想不通,這時候,如果拿出來和大家一起商量、討論,有時會讓你茅塞頓開的?吹揭幻麨椤兑还(jié)失敗的好課》的文章,里面就講到這位老師的公開課沒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序教,而是完全跑到另一條路上了,但在這條不一樣的路上,卻發(fā)現(xiàn)了平日很難發(fā)現(xiàn)的精彩,學生也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所以,多聽聽別人的課,無論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只要你善于觀察,你一定會從中學點什么。
我會把那位歷史老師的話——上課用了半小時,備課用了一輩子作為我的座右銘,“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雖說課堂教學是不斷有新火花出現(xiàn)的動態(tài)生成過程,但只有堅持了隱性備課,教師的課堂實施能力才有所提高,才能增強課堂教學生命力,我想這樣的備課才是真正有效的備課吧。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nèi)容,初步懂得應該愛護人類和動、植物的生存環(huán)境。
2.練習用“()是()的家”句式說話。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讀中理解課文內(nèi)容;朗讀課文。
難點:理解“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教學思路】
第一,我根據(jù)教材特點(句勢相同),主要帶領學生學習課文第一句“藍天是白云的家”。即引導學生觀圖說話,讀句子提問題,再讀句子體會情感。然后師生一起學習第二句,鞏固學習方法。
第二,放手讓學生學習“土地是禾苗的家,樹林是小鳥的家,大海是魚兒的家,”而且提出喜歡哪句就學哪句,把學習的權利全部給學生。最后集體學習最后一句,突破難點。并且練習用“()是()的家”句勢說話,分組討論作詩,延伸了課文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同學們,放學以后,你們都回哪呀?(板書:家)多好呀!我們?nèi)巳硕加幸粋幸福溫暖的家。那咱們都想想,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有我們?nèi)祟愔,還有什么?它們的家在哪呀?
師: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同來學習一首非常好聽的關于家的兒歌。(板書:共同的家)
師:誰能讀題目?
二、學習課文內(nèi)容
1.自讀課文。師出示大屏幕,學生觀察,并用一句話表示圖上的意思。學生說時,老師再隨機出示圖畫“藍天是白云的家!
(1)讀課文后,回答白云的家在哪兒?
。2)體會情感。再看大屏幕,體會其中的美,用語言表達出來。這其中可學生試讀,教師范讀`,同桌互讀。
。3)進一步討論體會藍天還是誰的家。
2.師生一起學習“土地是禾苗的家”。
。1)指名讀這句話。此文轉(zhuǎn)自。網(wǎng)
(2)學生自由讀,也像老師那樣自己提個問題。
。3)集體交流,自愿讀這句話,提出問題并指名回答。
。4)出示圖畫,進一步體會。
。5)朗讀這句話。
3.自學“樹林是小鳥的家,大海是魚兒的家”。
。1)師生一起總結學法。一讀,二提問題,三指名回答,四有語氣朗讀。
(2)學生自學,可喜歡哪句就學哪句。學會可在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從以下幾方面:
第一,“樹林是小鳥的家”,可出圖畫考學生。首先讓學生用書上的'一句話表示圖意,然后互提問題,進行解答,最后朗讀比賽。
第二,“大海是魚兒的家”,可引導學生抓魚兒的家在哪兒?大海為什么是魚兒的家?大海還是誰的家?幾個問題。
4.集體學習“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1)出示大屏幕,齊讀: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2)討論為什么說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
學生討論后,師小結順勢引導學生熱愛地球,保護地球。
。3)體會情感,朗讀指導。
5.自由讀全文。
三、鞏固課文內(nèi)容。
1.游戲:“找家”。老師請同學們?yōu)榘自、小鳥、禾苗、小魚找家(把白云、小鳥、種子、小魚的圖片貼到黑板上的地球簡筆畫中)。
2.指導背誦課文內(nèi)容。
引導學生先找規(guī)律,再背誦。如,詩中每句最后都是“家”;有5句話句式相同;前4句按從上到下順序?qū)懙鹊取?/p>
3.照樣子說一說。(考考你)
(1)土地是禾苗的家。藍天是()的家。大海是()的家,大山是()的家。
。2)()是()的家。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討論,每人說一句,試者連起來,看看是不是一首兒童詩。
四、總結全文。
1.學生匯報,學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2.師生一起背誦課文。(可自愿加動作)。
【課堂板書】
共同的家——地球
藍天是白云的家,土地是禾苗的家,
樹林是小鳥的家,大海是魚兒的家。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品味詩歌的煉字藝術。
2、抓住主要意象,分析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體會詩中那種豪邁而不悲傷的情感基礎。
教學重難點:
通過品味詩歌語言領會詩人所運用的手法及抒發(fā)的感情。
教學方法:
誦讀法 品讀鑒賞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回憶所學過的李白的送別詩,并說說這些詩句分別體現(xiàn)的情感。提示:詩句有《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渡荊門送別》《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送友人》是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詩人與友人策馬辭行,情意綿綿,動人肺腑。
二、誦讀與品味
1、學生自讀體會
2、引導學生展示
3、誦讀語調(diào)交流
三、品讀鑒賞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1、賞析“橫”和“繞”的表達作用。點撥:如將“橫”字改為“!焙汀耙佟庇泻尾町? “!薄耙佟睂懗隽松降耐α⑴c高聳,但卻少了雄偉的氣勢。“橫”字寫出了山的橫亙與綿延,寫出了青山橫亙外城北面的雄偉氣勢,突出了山的靜態(tài)美。
2、賞析“繞”字的表達作用。點撥:如換成“流”字如何?
“流”字用得過平,沒有寫出送別地點的突出的地貌特征。而“繞”字卻寫出了波光鱗鱗的流水緩緩繞過城東潺潺而過的特征,突出了水流的動態(tài)美。
3、“青”“白”顏色詞的選用的表達作用? 寫出了色彩明麗的送別環(huán)境。
4、總結:詩人運用工整的對偶句,動靜結合,寫出了送別環(huán)境中山雄偉的靜態(tài)美和水潺潺流動的動態(tài)美,描摹了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雖是別離,卻全不見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diào),反而給人以色彩明麗、節(jié)奏明快的感覺。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理解“孤蓬”這一意象。
蓬草隨風飛轉(zhuǎn),飄泊無根,而離別遠行之人,本如蓬草,離開了家鄉(xiāng)也就如同離開了根,隨著生活遭遇之風而飛轉(zhuǎn),前路漫漫而迷惘,更著一“孤”字,憐惜愈甚。此聯(lián)表達了作者對朋友飄泊天涯的深切關懷。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運用了何種修辭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比喻的修辭手法,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隨風飄浮,好像友人即將遠離,行蹤不定,任意西東;遠處一輪紅彤彤的夕陽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勿勿離開大地,好像詩人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形象地表現(xiàn)了依依惜別之情。
2、詩人表現(xiàn)這種感情的手法是怎樣的?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寫了一幅離別的畫面,表達了對友人的留戀之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1、本詩結尾有什么特色? 以場景作結,襯托手法。
2、效果如何? 班馬,離群的馬。詩人離別之情卻不明說,卻以寫馬襯托。連馬兒臨別之時也不禁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
3、評價詩人送別詩的情感基調(diào)。
新穎別致,不落窠臼。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云,相互映襯,色彩明麗。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jié)奏明快,感情真摯而又豁達樂觀。
四、課堂小結
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詩中青翠的.山嶺,清澈的流水,火紅的落日,潔白的浮云,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jié)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diào)。這正是評家深為贊賞的李白送別詩的特色。
五、布置作業(yè)
六、板書設計
動靜結合 有聲有色
以景襯情 情景交融
課堂實錄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誦讀、體會詩歌語氣并會背誦詩歌,了解李白的創(chuàng)作風格。
2、能力目標:品味詩歌語言,分析其表現(xiàn)手法,領悟詩歌鑒賞方法。
3、情感目標:感受詩人通過詩歌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領會作者朋友的深摯感情。
重點與難點:通過品味詩歌語言領會詩人所運用的手法及抒發(fā)的感情。
教學方法:引導、交流、點撥。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這詩歌以擬人的手法向我們介紹了云變雨這一自然現(xiàn)象。全詩共五句,句式整齊,韻律感強。前兩句寫了云想到地上來,第三句寫了云變雨的過程,最后兩句分別寫了云變成雨以后的景象。
教學這首小詩重在朗讀,在讀中體會詩意,不進行過多講解分析。教學時,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創(chuàng)設愉悅的學習情境和組織游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讀文識字時先引導學生自主嘗試,并通過在小組內(nèi)互相認讀、評議,教師適時進行指導,在主動有趣的`自學活動中達到識字、熟文的目的,在學習過程中鍛練思維能力,掌握學習方法。
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新課
1、根據(jù)老師謎語,猜猜是什么?
2、想象說話,了解云的知識?(顏色形狀等)
3、板書課題,讀題。
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謎語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營造愉悅的氛圍。
二、指導初讀
正音識字
1、問: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
學生嘗試自讀課文,找出生字。
2、檢查讀文,學生當小老師領讀,師生。
3、同桌互讀,小組內(nèi)檢查。
4、利用投影檢查,利用生字卡片開火車檢查。
5、交流識字方法。
引導學生自主嘗試初讀課文,初步學習生字,整體感知。
三、熟讀美讀
感悟想象
1、自由讀文
、俳枭肿x通順、流利。
、谧x文中把生字記住。
2、師檢查指名讀,師生。
3、自主嘗試,在教師指導下讀出感情。
4、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想象。
注重朗讀,讓學生自讀自悟,培養(yǎng)語感,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注重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說話能力。
四、課下實踐
加深理解
1、對云的變化有哪些了解?
2、觀察繪畫。
開闊眼界,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交、己”等7個字,認識“亠、亻、巾”3個部首。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知道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只有堅持不懈,才有可能取得不斷的進步或成功。
教學重點
抓住描寫愛因斯坦動作、神態(tài)、語言的句子指導朗讀。
教學難點
體會愛因斯坦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
課前準備
搜集有關愛因斯坦的相關圖片或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談話激趣,看圖揭示課題
1.師:今天,老師又將和你們一道結識另一位世界名人,他的名字叫“愛因斯坦”。(板書)出示人物畫像。你們想了解他嗎?
2.請幾個同學展示資料,教師相機作補充。
3.師:愛因斯坦在和你們差不多大的時候是什么樣子?請翻開書第27面,看插圖,你從畫面上看到什么?能說給大家聽聽嗎?(鼓勵學生的合理想像)
相機板書課題。
4.請同學把課題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示字卡認讀:只(多音字)、板
師: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過渡:在一次勞技課上到底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學了這課后,你就會知道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圈出文中生字,把它們和在文中的詞一塊兒多讀幾遍。
2.字詞教學
(1)小老師帶讀(有注音),想帶讀哪個就讀哪個。
(2)集體讀(無注音),讀認識的字,還不會認的暫時放一放。
3.小組合作讀課文,讀中鞏固生字,邊讀邊給自然段標上序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4.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三、根據(jù)課堂情況作小結。
第二課時
一、討論學習,朗讀課文,感悟交流
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再說說你知道了什么?(重點體會“……都……只有……”,“……直到……才……”等詞語)
過渡:老師看了愛因斯坦交來的小板凳,滿意嗎?愛因斯坦聽了老師的話又是怎樣做、怎樣說的?
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讀,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試著讀給同桌聽一聽。
2.交流。相機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他從課桌下面拿出兩只小板凳。
他不慌不忙地從課桌下面拿出兩只小板凳。
3.用------和~~~~分別標出老師的話和愛因斯坦說的話,自由讀一讀。再指名讀,想讀誰的話就讀誰的.話。
4.分組討論:愛因斯坦為什么做了三只小板凳。
5.交流:可聯(lián)系自己的經(jīng)歷談想法或感受。
6.分角色讀一讀、合作演一演:師(生)可扮演文中老師,請一生扮演愛因斯坦(鼓勵學生當好導演,要把人物的神態(tài)和幾個動作表演出來),男生(女生)讀旁白。評選合作獎。
二、指導書寫生字
1.游戲:摘果子(復習已學過的字詞)。
2.認識新部首:
亠:點橫部
亻:單立人
巾:巾字部
3.討論:哪個字你記住了,就把好辦法說給小組的同學聽聽。
4.交流識字:你記住了哪些字?說說你是怎么記住的?
5.師重點指導、范寫:作
6.生書空,描、臨寫生字,師巡視,個別輔導,糾正學生寫字姿勢。
二、質(zhì)疑、總結交流
1.你想對愛因斯坦說什么?
2.學完課文,你認為課題應該怎樣讀更好?( 強調(diào)“三只” )齊讀全文。
板書設計:
課后小記:
6 三只小板凳作業(yè)設計
1、 組詞。
交( ) 布( ) 左( ) 兩( )
文( ) 有( ) 右( ) 雨( )
※2、選擇一樣意思的句子打“√”。
(1)世界上不會有比這更丑的板凳了。( )
(2)這是世界上最丑的板凳。 ( )
(3)世界上最丑的板凳就是這只了。 ( )
3、填空。
愛因斯坦想把板凳做得(讓人滿意),所以做了(三只板凳),他還會做(更多更多的)板凳。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運用已掌握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掌握難認難寫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jù)課后注釋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內(nèi)容。從課文中體會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學重點
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結合注釋理解句子的大意。
教學準備
由文言文改編的動畫課件。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1.今天我們學一篇古文,古代的文言文,和我們現(xiàn)在的白話文有很大的區(qū)別,F(xiàn)代白話文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開始興起的。古文與白話文有很大區(qū)別。比如這個字(板書“之”),誰能為它組詞?(光榮之家)
3.知道詞語的意思嗎?(光榮的家庭)其中的“之”字怎么講?(當“的”講。)
4.對,當“的”講。這個“之”字是古文中常用的一個字,F(xiàn)在用它一般都當“的”字講;但在古文中,它卻有許多種講法。我們今天這篇課文里,“之”字先后一共出現(xiàn)了六次,大致有三種講法。有時即使是同一個用法,所指的對象也不同,真的有點復雜。大家一會兒讀的時候要注意細心區(qū)分、理解,F(xiàn)在大家打開課文,讀一下課題。
師:翻開后頁的注釋,看看這個“弈”字是什么意思。(下棋)
師:“學弈”呢?(學習下圍棋)
二、初讀課文,理解大意
1.下面大家各自讀讀課文,盡量讀通順。(學生各自朗讀課文)
2.能讀給大家聽嗎?
3.敢讀就很好!雖然有些地方讀得比較吃力,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最值得稱贊。這樣吧,跟老師一起讀。標記注釋,理解字、詞、句。給大家5分鐘時間。(生開始按要求自學課文)
4.師評價:有進步!理解了每句話的意思,同學們會讀得更好。比如,出示第一句“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這句話怎么理解?你是怎么弄明白的?
5.師小結方法:看注釋,逐詞翻譯,把每個詞語的意思連起來,注意把意思說通順,這樣就能理解每句話的意思。請同學們運用這個方法自學課文,把不懂的句子畫下來。
6.交流匯報。你讀懂了哪些句子的意思?哪些句子還不理解?
7.根據(jù)學情,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理解每一句話,再讓學生試著全文翻譯,把握大意。
三、再讀課文,熟讀成誦
1.讀古文講究“斷句”。原來古文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我們的課文為了大家學習方便,加上了標點。讀課文時,有標點的地方當然需要停頓,但在一些句子中,根據(jù)它的意思,那些沒有標點符號的地方,需要有停頓。這樣讀,你自己比較好理解,聽的人也容易懂。大家拿出筆來,聽我讀一遍,注意聽我讀到哪里沒有標點卻停頓了,你就在哪里畫一條斜線。(板書畫斜線“/”)為了大家便于聽和畫,我讀得慢一些,停頓也放長些。明白嗎?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1.下面各自按照畫出的斜線朗讀一次,停頓的地方,可以夸張些。(學生各自練習朗讀)
2.古人讀書講究吟詠,讀得入情后還要搖頭晃腦,甚至身子也跟著節(jié)奏晃動。(師示范)你們也試一試,看看能讀出滋味來嗎?
。▽W生練習)
3.大家讀得真不錯,敢站起來“晃一晃”嗎?
4.再重讀一下這一句。(示范:“為是/其智/弗若與?”)注意是問號。(多讀幾遍)
5.誰再來讀?(先后四人讀課文,師隨機指導、示范。再齊讀。)
四、作業(yè)
1.抄寫生字。
2.熟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聽寫生字詞。
2.指名讀課文。
二、品讀課文
1.“弈秋”是什么意思?講詳細點。
、偎钠逅嚨搅耸裁闯潭?
、谠撛趺醋x第一句話?生試著讀。
、圻@句話中“者”字是什么意思?如:作者、讀者、勝利者中的“者”呢?
、苓@樣看來,這個“者”字,嚴格地說應該當“……的人”來講。你看你剛才講的:作者——作文章的人,讀者——讀文章的人,勝利者——獲得勝利的人,都是“……的人”。(生答是)
2.第二個問題:作者假設弈秋干什么?(教兩個人下圍棋)
3.第三個問題比較難答,這兩個學生表現(xiàn)怎么樣?學習的結果怎么樣?一個一個說。
。ㄆ渲幸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聽弈秋的教導,但一心以為有天鵝將至,想拉弓射箭。第二個人不如第一個人。)
同學們很會利用注釋,所以講明白了,很好。這段話你是說明白了,但聽起來有點硬邦邦的感覺。為什么呢?因為你只是把注釋原封不動地套了進去,顯得有點死板。其實你把注釋的意思理解了,然后把它變成自己的話,很自然地講出來就行了,F(xiàn)在大家練習說一下,同桌的兩個人互相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4.最后一個問題:造成他們學習結果不一樣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樣分析的?先把有關的原句讀出來。大家一起讀,看你們的想法一致不一致。
生:(齊讀)“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師:誰能直接用自己的話把它解釋出來?
5.好了,這幾個問題一討論,課文內(nèi)容就都明白了。誰還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
三、拓展延伸
1.大家感覺到了文言文學習的滋味了嗎?其實原文前面還有一句:“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蹦茏约豪斫庖幌聠?
2.你們需要什么?(注釋:數(shù)〔shù〕,技藝,技巧。)
3.出示注釋,學生自學,全班一起交流。
4.我對這句話有了一些改動,看能否懂。懂就自己給自己鼓掌。讓我們把這句話記在自己的心中。來,一起讀:專心致志,則得也!
四、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抄寫生字詞。
課后習題
一、看拼音寫字詞。
xuéyì()hóng()鵠zhuānxīnzhìzhì()
二、請你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使弈秋誨(huìhuǐ)二人弈
曰(yuēyē):非然也。
三、按要求寫四字詞語。(至少寫四個)
。1)夸夸用心學習的人:
。2)形容不用心學習的人:
用上其中的'兩三個詞語寫一段話,注意把事情說清楚。
四、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1)善弈()
A.好B.與“惡”相對C.擅長,善于
(2)其一人專心致志()
A.語氣詞B.其中C.他
。3)非然也()
A.對,不錯B.然而C.如此,這樣
五、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說說下列語句中“之”是什么意思。
1.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
2.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
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4.思援弓繳而射之()
5.一人雖聽之()
六、仔細閱讀課文后填空。
1.兩個人同時學下棋,后一個人卻不如前一個人是因為()。
2.課文中兩個人跟弈秋學下圍棋,一個(),一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孟子簡介
孟子(約公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zhàn)國時鄒(今山東鄒縣)人。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學大師,被尊稱為“亞圣”,后世將他與孔子合稱為“孔孟”!睹献印肥敲献优c他的弟子合著的,內(nèi)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動、政治學說、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yǎng)等。全書分《梁惠王》《公孫丑》《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等七篇。本文原文如下:“孟子曰:無或乎王之不智也。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見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屈原與《天問》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由于受楚國統(tǒng)治階級內(nèi)部一些人的嫉恨,他一生長期被流放,但他卻九死不悔,深深地熱愛自己的祖國。他在代表作《離騷》中留下這樣的千古絕唱:“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其實,屈原也可以說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在他流傳后世的25篇詩作中,他以詩化的語言對宇宙的起源等問題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究,其中最重要的作品是《天問》。
在《天問》這首長詩中,屈原大膽破除了對天的迷信,敢于對天發(fā)問。在詩中他共提了170多個問題,內(nèi)容涉及宇宙起源、天地萬物的生成、自然界古往今來的演變等問題。對這些問題的追問充分體現(xiàn)了屈原思想的宏遠博大和探索真理的可貴精神。
顯然,對天的起進行追問,在古代思想家那里是非常重要的事。因為不進行這種追問,人在天之下的生活便會因無知而惶恐不安。所以,當時有許多思想家都對“開天辟地”提出了不同見解。一些人認為天地是神創(chuàng)造的;一些人認為天地起源于“虛無”;還有一些人則認為天地從來就是如此的,各種學說可謂五花八門。
屈原在《天問》中則以詩人的奇思妙想對這一問題作了如下種種的追究:遠古開端的情況,是誰傳述下來的?上天下地沒有形成前,根據(jù)什么去考察它?晝夜不分而混沌一片,又是誰能清楚地認識它?元氣充滿宇宙彌漫四方而沒有形狀,如何去辨別?晝夜交替不休的原因是什么?陰陽兩氣結合產(chǎn)生了萬物,可哪是本原?天高有九層,是誰將它建造出來的?旋轉(zhuǎn)的地軸又插在何方?天有多少曲度?地有多少角落?太陽月亮怎么掛在天上?群星又如何安放得牢靠?
這些在今天看來幾乎是常識的問題,在當時能提出來是非常了不起的。
屈原這些追問所顯示出的探索精神比當時的天命論者和神秘論者要合理得多。從詩人尖銳的提問中,我們可以看出,詩人對天地宇宙起源與演變的問題是持唯物主義立場的。透過《天問》的字里行間,詩人其實告訴我們宇宙是自然生成的,陰陽二氣是天地間一切變動的根本原因。
《天問》對宇宙起源問題的唯物主義追問,對后人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戰(zhàn)國后期荀子的《天論》,東漢王充的《談天》《談日》,唐代柳宗元的《天對》《天說》和劉禹錫的《天論》,宋代朱熹的《天問注》,明代王廷相的《答天問》,都顯示出《天問》在我國古代思想史上的深遠影響。
【小學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的教案01-10
《小學語文》教案01-26
語文小學教案01-03
小學語文經(jīng)典教案01-08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1-11
小學語文《語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
小學語文漢字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