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
復習鞏固解下列不等式:
、5x+54<x-1②2(1一3x)3x+20
③2(一3+x)<3(x+2)
、(x+5)3(x-5)-6
先讓學生板演、練習,然后師生共同點評、訂正,指出解題中應注意的地方,復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有目的地思考,既可鞏固已學內容,又為下面的新課做好鋪墊。
提出問題20xx年北京空氣質量良好(二級以上)的天數與全年天數之比達到55%.若到20xx年這樣的比值要超過70%,那么,20xx年北京空氣質量良好(二級以上)的天數至少要增加多少天?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習熱情,此題既承上啟下,又能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
解決問題1、20xx年北京空氣質量良好的天數是多少?
2、用x表示20xx年增加的空氣質量良好的天數,則20xx年北京空氣質量良好的天數是多少?
3、20xx年共有多少天?與x有關的哪個式子的值應超過70%?這個式子表示什么?
4、怎樣解不等式在學生討論后,教師做解題過程示范.
5、比較解這個不等式與解方程的'步驟,兩者有什么不同嗎?
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得出: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與解一元一次方程類似,只是不等式兩邊同乘以(或除以)一個數時,要注意不等號的方向.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根據等式的性質,將方程逐步化為x-a的形式;而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則要根據不等式的性質,將不等式逐步化為xa或xa)的形式.一連串的問題引發(fā)學生陣陣思考。
展示整個解題過程,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與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初步感知實際問題對不等式解集的影響.
讓學生自己討論總結,即可滲透類比思想,又能掌握注意點.
鞏固新知1、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數軸上表示解集:
。1)(2)2、.當x或y滿足什么條件時,下列關系成立?
(1)2(x+1)大于或等于1;
。2)4x與7的和不小于6;
。3)y與1的差不大于2y與3的差;
。4)3y與7的和的小于-2.學會舉一反三,鞏固已學知識。a)的形式.一連串的問題引發(fā)學生陣陣思考。展示整個解題過程,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與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關系,初步感知實際問題對不等式解集的影響.讓學生自己討論總結,即可滲透類比思想,又能掌握注意點.鞏固新知1、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數軸上表示解集:(1)(2)2、.當x或y滿足什么條件時,下列關系成立?(1)2(x+1)大于或等于1;(2)4x與7的和不小于6;(3)y與1的差不大于2y與3的差;(4)3y與7的和的小于-2.學會舉一反三,鞏固已學知識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經歷探索兩直線平行條件的過程,理解兩直線平行的條件.
重點:探索兩直線平行的條件
難點:理解“同位角相等,兩條直線平行”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裝修工人正在向墻上釘木條,如果木條b與墻壁邊緣垂直,那么木條a與墻壁邊緣所夾角為多少度時,才能使木條a與木條b平行?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弄清楚平行的判定。
二、直線平行的條件
以前我們學過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如圖(課本P13圖5.2-5)在三角板移動的`過程中,什么沒有變?
三角板經過點P的邊與靠在直尺上的邊所成的角沒有變。
簡化圖5.2-5,得圖.
圖3
∠1與∠2是三角板經過點P的邊與靠在直尺上的邊所成的角移動前后的位置,顯然∠1與∠2是同位角并且它們相等,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什么?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
簡單地說:同位角相等,兩條直線平行.
符號語言:∵∠1=∠2∴AB∥CD.
如圖(課本P145.2-7),你能說出木工用圖中這種叫做角尺的工具畫平行線的道理嗎?
用角尺畫平行線,實際上是畫出了兩個直角,根據“同位角相等,兩條直線平行.”,可知這樣畫出的就是平行線。
如圖,(1)如果∠2=∠3,能得出a∥b嗎?(2)如果∠2+∠4=1800,能得出a∥b嗎?
你能用文字語言概括上面的結論嗎?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內錯角相等,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
簡單地說: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符號語言:∵∠2=∠3∴a∥b.
(2)∵∠4+∠2=180°,∠4+∠1=180°(已知)
∴∠2=∠1(同角的補角相等)
∴a∥b.(同位角相等,兩條直線平行)
你能用文字語言概括上面的結論嗎?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旁內角互補,那么兩條直線平行.
簡單地說: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符號語言:∵∠4+∠2=180°∴a∥b.
四、課堂練習
1、課本P15練習1,補充(3)由∠A+∠ABC=1800可以判斷哪兩條直線平行?依據是什么?
2、課本P162題。
五、課堂小結:怎樣判斷兩條直線平行?
六、布置作業(yè)::P16、1、2題;P174、5、6。
平行線,三角板,同位角,數學,教學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3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生活入手,結合教材內容。通過本學期數學課堂教學,夯實學生的基礎,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幫助學生初步建立數學思維模式。最終圓滿完成七年級下冊數學教學任務。
二、情況分析:
通過上學期考試情況,發(fā)現(xiàn)本班學生的數學成績不甚理想;A知識不扎實,計算能力較差,思路不靈活,缺乏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尤其是解難題的能力低下?傮w上來看,低分很多,兩極分化較為嚴重。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實數和相交線及平行線,理解平行線的判定及其證明;掌握平面直角坐標系;學會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以及不等式的具體解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抽取實際問題中的數學信息,發(fā)展幾何思維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認識數學源自生活實踐,最終回歸生活。
四、教材分析
第五章、相交線與平行線:本章主要學習有理數的基本性質及運算。本章重點內容是有理數的概念,性質和運算。本章的難點在于理解有理數的基本性質、運算法則,并將它們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和計算中。
第六章、實數:本章主要是學習單項式和多項式的加減運算。本章重點內容是單項式、多項式、同類項的概念;合并同類項及去括號的法則及整式的加減運算。本章難點在于理解合并同類項和去括號的法則。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標系:本章主要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應用。本章重點內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質;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路。本章難點在于解一元一次方程,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組及不等式組:本章主要學習線段和角有關的'性質。本章的重點是區(qū)別直線、射線、線段,角的有關性質和計算;理解互為余角、互為補角的性質及應用。本章的難點在于線段和角的有關計算。
五、教學措施
1、潛心鉆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備課,精心設置課堂教學內容和模式。上好每一堂課,閱好每一份試卷,搞好每一節(jié)輔導,組織好每一次測驗。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課外調查,向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數學趣題,喻教于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數學特長生。
3、開展分層教學實驗,使不同的學生學到不同的知識,使人人能學到有用的知識,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獲得成功感,使優(yōu)生更優(yōu),差生逐漸趕上。
六、課時安排
教學進度計劃安排如下:
第一周 正數和負數及有理數 5課時
第二周 有理數的加減法 5課時
第三周 有理數的乘法 5課時
第四周 有理數的乘方 5課時
第五周 第一單元復習與單元測試 5課時
第六周 測試質量分析及小結 5課時
第七周 整式----單項式 5課時
第八周 整式----多項式 5課時
第九周 整式的加減 5課時
第十周 期中復習及段考 5課時
第十一周 段考測試質量分析及小結 5課時
第十二周 從算式到方程 5課時 第十三周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 5課時 第十四周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5課時 第十五周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 第三單元復習及測試 測試質量分析及小結 多姿多彩的圖形及直線 射線、線段、角 期末復習及考試 5課時 5課時 5課時 5課時 5課時 5課時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4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了解有理數除法的定義.
2.理解倒數的意義.
3.掌握有理數除法法則,會進行運算.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有理數除法法則的導出及運算,讓學生體會轉化思想.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思想指導思維活動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學習有理數除法運算、感知數學知識具有普遍聯(lián)系性、相互轉化性.
(四)美育滲透點
把小學算術里的乘法法則推廣到有理數范圍內,體現(xiàn)了知識體系的完整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學方法:遵循啟發(fā)式教學原則,注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精心構思啟發(fā)導語 并及時點撥,使學生主動發(fā)展思維和能力.
2.學生學法:通過練習探索新知→歸納除法法則→鞏固練習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除法法則的靈活運用和倒數的概念.
2.難點:有理數除法確定商的符號后,怎樣根據不同的情況來取適當的方法求商的絕對值.
3.疑點:對零不能作除數與零沒有倒數的理解.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自制膠片、彩粉筆.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師出示探索性練習,學生討論歸納除法法則,教師出示鞏固性練習,學生以多種形式完成.
七、教學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導入
師:以上我們學習了有理數的乘法,這節(jié)我們應該學習,板書課題.
【教法說明】
同小學算術中除法一樣—除以一個數等于乘以這個數的倒數,所以必須以學好求一個有理數的倒數為基礎學習.
(二)探索新知,講授新課
1.倒數.
(出示投影1)
4×( )=1; ×( )=1; 0.5×( )=1;
0×( )=1; -4×( )=1; ×( )=1.
學生活動:口答以上題目.
【教法說明】
在有理數乘法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地做出這幾個題目,在題目的選擇上,注意了數的全面性,即有正數、0、負數,又有整數、分數,在數的變化中,讓學生回憶、體會出求各種數的倒數的方法.
師問:兩個數乘積是1,這兩個數有什么關系?
學生活動: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板書)
師問:0有倒數嗎?為什么?
學生活動:通過題目0×( )=1得出0乘以任何數都不得1,0沒有倒數.
師:引入負數后,乘積是1的兩個負數也互為倒數,如-4與,與互為倒數,即的倒數是.
提出問題:根據以上題目,怎樣求整數、分數、小數的倒數?
【教法說明】
教師注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參與思考,循序漸進地引出,對于有理數也有倒數是.對于怎樣求整數、分數、小數的倒數,學生還很難總結出方法,提出這個問題是讓學生帶著問題來做下組練習.
(出示投影2)
求下列各數的倒數:
(1); (2); (3);
(4); (5)-5; (6)1.
學生活動:通過思考口答這6小題,討論后得出,求整數的倒數是用1除以它,求分數的倒數是分子分母顛倒位置;求小數的倒數必須先化成分數再求.
2.計算:8÷(-4).
計算:8×()=? (-2)
8÷(-4)=8×().
再嘗試:-16÷(-2)=? -16×()=?
師:根據以上題目,你能說出怎樣計算嗎?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嗎?
學生活動:同桌互相討論.(一個學生回答)
師強調后板書:
[板書]
【教法說明】
通過學生親自演算和教師的引導,對有理數除法法則及字母表示有了非常清楚的認識,教師放手讓學生總結法則,尤其是字母表示,訓練學生的歸納及口頭表達能力.
(三)嘗試反饋,鞏固練習
師在黑板上出示例題.
計算(1)(-36)÷9, (2)()÷().
學生嘗試做此題目.
(出示投影3)
1.計算:
(1)(-18)÷6; (2)(-63)÷(-7); (3)(-36)÷6;
(4)1÷(-9); (5)0÷(-8); (6)16÷(-3).
2.計算:
(1)()÷(); (2)(-6.5)÷0.13;
(3)()÷(); (4)÷(-1).
學生活動:
1題讓學生搶答,教師用復合膠片顯示結果.
2題在練習本上演示,兩個同學板演(教師訂正).
【教法說明】
此組練習中兩個題目都是對的直接應用.1題是整數,利用口答形式訓練學生速算能力.2題是小數、分數略有難度,要求學生自行演算,加強運算的準確性,2題(2)小題必須把小數都化成分數再轉化成乘法來計算.
提出問題:(1)兩數相除,商的符號怎樣確定,商的絕對值呢?(2)0不能做除數,0做被除數時商是多少?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1—2個同學回答.
[板書]
2.兩數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并把絕對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數,都得0.
【教法說明】
通過上組練習的結果,不難看出與有理數乘法有類似的法則,這個法則的得出為計算有理數除法又添了一種方法,這時教師要及時指出,在做有理數除法的題目時,要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這兩種方法.
(四)變式訓練,培養(yǎng)能力
回顧例1 計算:
(1)(-36)÷9; (2)()÷().
提出問題:每個題目你想采用哪種法則計算更簡單?
學生活動:(1)題采用兩數相除,異號得負并把絕對值相除的方法較簡單.
(2)題仍用除以一個數等于乘以這個數的倒數較簡單.
提出問題:-36:9=?;:()=?它們都屬于除法運算嗎?
學生活動:口答出答案.
(出示投影4)
例2 化簡下列分數
例3 計算
(1)()÷(-6);
(2)-3.5÷×();
(3)(-6)÷(-4)×().
學生活動:例2讓學生口答,例3全體同學獨立計算,三個學生板演.
【教法說明】
例2是檢查學生對有理數除法法則的靈活運用能力,并滲透了除法、分數、比可互相轉化,并且通過這種轉化,常?赡芎喕嬎.例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優(yōu)化學生思維品質:
如在(1)()÷(-6)中.
根據方法①()÷(-6)=×()=.
根據方法②()÷(-6)=(24+)×=4+=.
讓學生區(qū)分方法的差異,點明方法②非常簡便,肯定當除法轉化成乘法時,可以利用有理數乘法運算律簡化運算.(2)(3)小題也是如此.
(五)歸納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及倒數的概念,回答問題:
1.的`倒數是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
【教法說明】
對這節(jié)課全部知識點的回顧不是教師單純地總結,而是讓學生在思考回答的過程中自己把整節(jié)內容進行了梳理,并且上升到了用字母表示的數學式子,逐步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數學規(guī)律的能力.
八、隨堂練習
1.填空題
(1)的倒數為__________,相反數為____________,絕對值為___________
(2)(-18)÷(-9)=_____________;
(3)÷(-2.5)=_____________;
(4);
(5)若,是;
(6)若、互為倒數,則;
(7)或、互為相反數且,則,;
(8)當時,有意義;
(9)當時,;
(10)若,,則,和符號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計算
(1)-4.5÷()×;
(2)(-12)÷〔(-3)+(-15)〕÷(+5).
九、布置作業(yè)
(一)必做題:1.仿照例1、例2自編2道題,同桌交換解答.
2.計算:(1)()×()÷();
(2)-6÷(-0.25)×.
3.當,,時求的值.
(二)選做題:1.填空:用“>”“<”“=”號填空
(1)如果,則,;
(2)如果,則,;
(3)如果,則,;
(4)如果,則,;
2.判斷:正確的打“√”錯的打“×”
(1)( );
(2)( ).
3.(1)倒數等于它本身的數是______________.
(2)互為相反數的數(0除外)商是________________.
【教法說明】
必做題為本節(jié)的重點內容,首先在這節(jié)課學習的基礎上讓同學仿照例題編題,學生也有這方面的能力,極大調動了學生積極性,提高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選作題是對這節(jié)課重點內容的進一步理解和運用,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機會.
十、板書設計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1.能夠在實際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所要研究的數學問題,增強學生的數感符號感。
2.在已有的對冪的知識的了解基礎之上,通過與同伴合作,經歷探索同底數冪乘法運算性質
過程,進一步體會冪的意義,發(fā)展合作交流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3.了解同底數冪乘法的運算性質,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訓練他們養(yǎng)成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同底數冪乘法的運算性質,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活動內容:復習七年級上冊數學課本中介紹的有關乘方運算知識:
二、情境引入
活動內容:以課本上有趣的天文知識為引例,讓學生從中抽象出簡單的數學模型,實際在列式計算時遇到了同底數冪相乘的形式,給出問題,啟發(fā)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也可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結合學生現(xiàn)有的有關冪的意義的知識,進行推導嘗試,力爭獨立得出結論。
三、講授新課
1.利用乘方的意義,提問學生,引出法則:計算103×102.
解:103×102=(10×10×10)×(10×10)(冪的意義)
=10×10×10×10×10(乘法的.結合律)=105.
2.引導學生建立冪的運算法則:
將上題中的底數改為a,則有a3·a2=(aaa)·(aa)=aaaaa=a5,即a3·a2=a5=a3+2.
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數,則有即am·an=am+n.
3.引導學生剖析法則
(1)等號左邊是什么運算?(2)等號兩邊的底數有什么關系?
(3)等號兩邊的指數有什么關系?(4)公式中的底數a可以表示什么
(5)當三個以上同底數冪相乘時,上述法則是否成立?
要求學生敘述這個法則,并強調冪的底數必須相同,相乘時指數才能相加.
三、應用提高
活動內容:1.完成課本“想一想”:a?a?a等于什么?
2.通過一組判斷,區(qū)分“同底數冪的乘法”與“合并同類項”的不同之處。
3.獨立處理例2,從實際情境中學會處理問題的方法。
4.處理隨堂練習(可采用小組評分競爭的方式,如時間緊,放于課下完成)。mnp
四、拓展延伸
活動內容:計算:(1)-a2·a6(2)(-x)·(-x)3(3)ym·ym+1(4)??7?8?73
。5)??6??63(6)??5??53???5?.(7)?a?b???a?b?7542
2(8)?b?a???a?b?(9)x5·x6·x3(10)-b3·b3
(11)-a·(-a)3(12)(-a)2·(-a)3·(-a)
五、課堂小結
活動內容:師生互相交流總結本節(jié)課上應該掌握的同底數冪的乘法的特征,教師對課堂上學生掌握不夠牢固的知識進行強調與補充,學生也可談一談個人的學習感受。
六、布置作業(yè)
1.請你根據本節(jié)課學習,把感受最深、收獲最大的方面寫成體會,用于小組交流。
2.完成課本習題1.4中所有習題。
1.2冪的乘方與積的乘方(一)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借助自己熟悉的事物,感受較小數;
2.通過分析、交流、合作,加深對較小數的認知,發(fā)展數感;
3.能用科學技術法表示絕對值較小的數.
重點、難點:
對較小數字的信息作合理的解釋和推斷,感受較小數,發(fā)展數感,用科學記數法表示絕對值較小的數.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我們已學過一百萬有多大,請結合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來描述這些大數。
2.什么叫科學記數法?把下列各數用科學記數法來表示:
(1)2500000(2)753000(3)205000000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入:
出示“議一議”前三幅圖(讓學生閱讀,思考)
教師提出問題:一百萬分之一有多少呢?提示本節(jié)內容,導入課題“認識百萬分之一”.
三、通過師生共同參與教學活動,加深對絕對值較小數的認知.
1.出示投影:“議一議”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約為8844米;
。1)讓學生計算珠穆朗瑪峰高度的千分之一是多少?相當于幾層樓的高度?
。2)讓學生計算珠穆朗瑪峰高度的百萬分之一是多少?并直觀地描述這個長度.
2.出示投影:“議一議”
。1)讓學生計算出天安門面積的.百分之一的面積,并用語言描述.
。2)讓學生計算出天安門面積的萬分之一及百萬分之一的面積,并用語言描述.
教師綜述: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會接觸到較大的數,同時也會接觸到較小的數;通過剛才大家的計算,交流體會,感受到一個物體的高度或面積的百萬分之一的大小,使大家認識了百萬分之一.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7
教學目標:
1,掌握數軸的概念,理解數軸上的點和有理數的對應關系;
2,會正確地畫出數軸,會用數軸上的點表示給定的有理數,會根據數軸上的點讀出所表示的有理數;
3,感受在特定的條件下數與形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體驗生活中的數學。
教學難點:
數軸的概念和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
知識重點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 設計理念
設置情境
引入課題
教師通過實例、課件演示得到溫度計讀數.
問題1:溫度計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用來測量溫度的重要工具,你會讀溫度計嗎?請你嘗試讀出圖中三個溫度計所表示的溫度?
(多媒體出示3幅圖,三個溫度分別為零上、零度和零下)
問題2:在一條東西向的馬路上,有一個汽車站,汽車站東3 m和7.5m處分別有一棵柳樹和一棵楊樹,汽車站西3 m和4.8m處分別有一棵槐樹和一根電線桿,試畫圖表示這一情境.
(小組討論,交流合作,動手操作)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數學。
探究新知
教師:由上述兩問題我們得到什么啟發(fā)?你能用一條直線上的點表示有理數嗎?
讓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動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礎上歸納出:可以表示有理數的直線必須滿足什么條件?
從而得出數軸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 體驗數形結合思想;只描述數軸特征即可,不用特別強調數軸三要求。
從游戲中學數學 做游戲:教師準備一根繩子,請8個同學走上來,把位置調整為等距離,規(guī)定第4個同學為原點,由西向東為正方向,每個同學都有一個整數編號,請大家記住,現(xiàn)在請第一排的同學依次發(fā)出口令,口令為數字時,該數對應的同學要回答“到”;口令為該同學的名字時,該同學要報出他對應的“數字”,如果規(guī)定第3個同學為原點,游戲還能進行嗎? 學生游戲體驗,對數軸概念的理解
尋找規(guī)律
歸納結論
問題3:
1, 你能舉出一些在現(xiàn)實生活中用直線表示數的實際例子嗎?
2, 如果給你一些數,你能相應地在數軸上找出它們的準確位置嗎?如果給你數軸上的點,你能讀出它所表示的數嗎?
3, 哪些數在原點的左邊,哪些數在原點的右邊,由此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4, 每個數到原點的距離是多少?由此你會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
(小組討論,交流歸納)
歸納出一般結論,教科書第12的歸納。 這些問題是本節(jié)課要求學會的技能,教學中要以學生探究學習為主來完成,教師可結合教科書給學生適當指導。
鞏固練習
教科書第12頁練習
小結與作業(yè)
課堂小結
請學生總結:
1, 數軸的三個要素;
2, 數軸的作以及數與點的轉化方法。
本課作業(yè)
1, 必做題:教科書第18頁習題1.2第2題
2,選做題:教師自行安排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1, 數軸是數形轉化、結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設計的原型來源于生活實際,學生易于體驗和接受,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自己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數軸的形成過程,加深對數軸概念的理解,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體出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到抽象概括的認識規(guī)律。
2, 教學過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線,教學方法體了特殊到一般,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
3, 注意從學生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并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感悟知識的生成,發(fā)展與變化,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方法。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8
情景引入→探究新知→知識應用→知識拓展→歸納小結,布置作業(yè)→探尋點的坐標變化與點平移規(guī)律
(一)情境引入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創(chuàng)設情境,在實際問題中引出本節(jié)課題.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可以借助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ǘ┨骄啃轮
1、利用丹鳳地圖的實際情境探索點的平移與坐標變化的規(guī)律.
2、如圖,已知A(–2,–3),根據下列條件,在相應的坐標系中分別畫出平移后的點,寫出它們的坐標,并觀察平移前后點的坐標變化.
(1)將點A向右平移5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1;
。2)將點A向左平移2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2;
(3)將點A向上平移6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3;
。4)將點A向下平移4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4;
教學過程中注重讓學生明確:將哪個點沿著什么方向,平移幾個單位后,得到的`是哪個點.
3、在此基礎上可以歸納出:點的左右平移點的橫坐標變化,縱坐標不變
點的上下平移點的橫坐標不變,縱坐標變化
4、點的平移的應用.(見課件)
5、比一比看誰反應快
(1)點A(–4,2)先向右平移3個單位長度后得到點B,求點B的坐標.
(2)點A(–4,2)先向左平移2個單位長度后得到點B,求點B的坐標.
(3)點A(–4,2)先向下平移4個單位長度后得到點B,求點B的坐標.
(4)點A(–4,2)先向上平移3個單位長度后得到點B,求點B的坐標.
6、逆向思維:由點的變化探索點的方向和距離
。1)如果A,B的坐標分別為A(-4,5),B(-4,2),將點A向___平移___個單位長度得到點B;將點B向___平移___個單位長度得到點A。
(2)如果P、Q的坐標分別為P(-3,-5),Q(2,-5),將點P向___平移___個單位長度得到點Q;將點Q向___平移___個單位長度得到點P。
(3)點A′(6,3)是由點A(-2,3)經過__________________得到的.點B(4,3)向______________得到B′(4,5)
7、應用平移解決簡單問題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有一點(1,3),要使它平移到點(-2,-2),應怎樣平移?說出平移的路線。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進一步使學生理解掌握平方差公式,并通過小結使學生理解公式數學表達式與文字表達式在應用上的差異。
能力目標: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和探索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數形結合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公式的應用及推廣。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1)用較簡單的代數式表示下圖紙片的面積.
(2)沿直線裁一刀,將不規(guī)則的右圖重新拼接成一個矩形,并用代數式表示出你新拼圖形的面積。
講評要點:
沿HD、GD裁開均可,但一定要讓學生在裁開之前知道HD=BC=GD=FE=ab,
這樣裁開后才能重新拼成一個矩形。
(3)比較(1)(2)的結果,你能驗證平方差公式嗎?
學生討論,自己得出結果
2.(1)敘述平方差公式的數學表達式及文字表達式;
。2)試比較公式的兩種表達式在應用上的差異.
說明:平方差公式的數學表達式在使用上有三個優(yōu)點.(1)公式具體,易于理解;(2)公式的特征也表現(xiàn)得突出,易于初學的人“套用”;(3)形式簡潔.但數學表達式中的.a與b有概括性及抽象性,這樣也就造成對具體問題存在一個判定a、b的問題,否則容易對公式產生各種主觀上的誤解.
3.判斷正誤:
。1)(4x+3b)(4x3b)=4x23b2;(×)(2)(4x+3b)(4x3b)=16x29;(×)
二、新課:
運用平方差公式計算:
。1)102×98;(2)(y+2)(y2)(y2+4).
填空:
。1)a24=(a+2)();(2)25x2=(5x)();(3)m2n2=()();
思考題:什么樣的二項式才能逆用平方差公式寫成兩數和與這兩數的差的積?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0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比例的意義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對比例的意義的深化和發(fā)展,是后面學習解比例知識的基礎。它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小學階段學習比例初步知識的一項重要內容。
【教學目標】
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能根據乘法等式寫出正確的比例。
2、通過觀察、猜測、舉例驗證、歸納等數學活動,經歷探究比例基本性質的過程,滲透有序思考,感受變與不變的思想,體驗比例基本性質的應用價值。
3、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知識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根據乘法等式寫出正確的比例。
【設計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堂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想、反思等數學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本節(jié)課的教學緊緊圍繞這一理念,先讓學生學習比例的各部分名稱,再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最后通過簡煉的分層練習,深化比例的基本性質,體驗比例基本性質的應用價值,滲透假設、驗證、優(yōu)化等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感受“一一對應”和“變與不變”的思想。
【教學預設】
一、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1、呈現(xiàn):4:5和8:10
(1)認識嗎?叫什么?
(2)正確嗎?為什么?(4:5=0.8,8:10=0.8,所以4:5=8:10)
(3)求比值,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介紹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4:5=8:10中,組成比例的四個數“4、5、8、10”叫做這個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4和10”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5和8”叫做比例的內項。
3、你能說出下面比例的內項和外項各是多少嗎?
(1)1.4: =:5 (2) =
【設計意圖:簡潔的情境,簡單的問答,準確定位教學的起點,溝通比例各部分的名稱,嫁接新知探究的支點!
二、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1、猜數
(1)老師這里也有一個比例“12∶□=□∶2”,不過它的兩個內項看不清了,想一想,這兩個內項可能是哪兩個數?(如1和24,2和12,……)
(2)追問:正確嗎?為什么?(求比值判斷)
(3)還有不同答案嗎?
(4)你能舉出項不是整數的例子嗎?
(5)這樣的例子舉得完嗎?
2、猜想
仔細觀察這組等式,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兩個內項的位置可以交換……)
3、驗證
(1)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這樣的規(guī)律呢,有什么好辦法?(舉例驗證)
(2)你覺得應該怎樣舉例呢?
示范:①任意寫一個簡單的比;②求出比值;③根據比值寫出另一個比的一項,求出另一項;④組成比例;⑤算出外項的.積和內項的積。
(3)合作要求
1)前后4個同學為一個小組;
2)每個同學寫出一個比例,小組內交換驗證。
3)通過舉例驗證,你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4、歸納
(1)老師這里也有一個比例3:5=4:6,為什么兩個外項的積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2)其實我們的發(fā)現(xiàn)與數學家不謀而合,他們也發(fā)現(xiàn)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并且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比例的基本性質)
5、完善
(1)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個項,即a:b=c:d,那么,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表示成什么?(ad=bc或bc=ad)
(2)老師這里也有一個比例0:3=0:4,可以嗎?3:0=4:0呢?
(3)比例中兩個比的后項都不能為0。
6、如果比例寫成分數形式=,這怎么相乘?(交叉相乘)
【設計意圖:不完整的比例激發(fā)學生根據比例的意義猜數的興趣,教師舉例示范,為學生小組合作舉例驗證比例的基本性質搭建支點,意在讓學生經歷“猜數——猜想——驗證——歸納——完善”的知識探究過程,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會學習的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三、鞏固練習,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
1、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
示范:6:3和8:5 (1)1.2:和:5
(2):和: (3)和
〖學法指導:假設兩個比能組成比例,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分別算出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的積,再肯定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1)先讓學生嘗試判斷,再交流,明確思考方法。
(2)還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判斷?用求比值的方法判斷1.2:和:5能否組成比例可以嗎?
(3)這兩種方法,你更喜歡哪種?為什么?
2、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如果知道兩個外項的積和兩個內項的積,你會寫比例嗎?
六(3)班智聰同學根據“2×9=3×6”寫出了比例,猜猜他可能是怎么寫得?請在練習本上寫一寫。
追問:你為什么寫得那么塊?有什么竅門嗎?
補問:根據這個乘法等式,一共可以寫多少個比例?
3、如果a×2=b×4,則a:b=( ):( );
如果a:b=4:2,則a=4,b=2。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那么a、b還可能是多少?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猜猜我是誰?
6:( )=5: 4
延伸:如果把“( )”改為“x”就是我們下節(jié)課要學習的知識:解比例。
【設計意圖:通過分層練習,鞏固對比例基本性質的掌握,體驗比例基本性質的應用價值,促進所有學生都能在動靜結合的練習過程中獲得發(fā)展,不同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同時滲透假設、驗證、有序思考的解題策略和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和優(yōu)化策略,感受“一一對應”和“變與不變”的數學思想。】
四、分享收獲暢談感想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我們是怎樣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的?
五、板書設計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1
知識與技能:
掌握本章基本概念與運算,能用本章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
通過梳理本章知識點,挖掘知識點間的聯(lián)系,并應用于實際解題中。
情感態(tài)度:
領悟分類討論思想,學會類比學習的方法。
教學重點:
本章知識梳理及掌握基本知識點。
教學難點:
應用本章知識解決實際與綜合問題。
一、知識框圖,整體把握
教學說明:
1、通過構建框圖,幫助學生回憶本節(jié)所有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2、幫助學生找出知識間聯(lián)系,如平方與開平方,平方根與立方根,有理數與實數等等。
二、釋疑解惑,加深理解
1、利用平方根的概念解題
在利用平方根的概念解題時,主要涉及平方根的性質:正數有兩個平方根,且它們互為相反數;以及平方根的非負性:被開方數為非負數,算術平方根也為非負數。
例1已知某數的平方根是a+3及2a—12,求這個數。
分析:由題意可知,a+3與2a—12互為相反數,則它們的.和為0。解:根據題意可得,a+3+2a—12=0
解得a=3
∴a+3=6,2a—12=—6
∴這個數是36
教學說明:負數沒有平方根,非負數才有平方根,它們互為相反數,而0是其中的一個特例。
2、比較實數的大小
除常用的法則比較實數大小外,有時要根據題目特點選擇特別方法。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借助于數軸,初步理解絕對值的概念,能求一個數的絕對值,初步學會求絕對值等于某一個正數的有理數。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從數形兩個側面理解絕對值的意義,初步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通過應用絕對值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絕對值的意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應用絕對值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絕對值的幾何意義和代數意義,以及求一個數的絕對值。
教學難點:絕對值定義的得出、意義的理解,以及求絕對值等于某一個正數的有理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1、兩只小狗從同一點O出發(fā),在一條筆直的街上跑,一只向右跑10米到達A點,另一只向左跑10米到達B點。若規(guī)定向右為正,則A處記作XXXXXXXXXX,B處記作XXXXXXXXXX。
以O為原點,取適當的單位長度畫數軸,并標出A、B的位置。
(用生動有趣的引例吸引學生,即復習了數軸和相反數,又為下文作準備)。
2、這兩只小狗在跑的過程中,有沒有共同的地方在數軸上的A、B兩點又有什么特征(從形和數兩個角度去感受絕對值)。
3、在數軸上找到-5和5的點,它們到原點的距離分別是多少表示和的點呢
小結:在實際生活中,有時存在這樣的情況,無需考慮數的正負性質,比如:在計算小狗所跑的路程中,與小狗跑的方向無關,這時所走的路程只需用正數,這樣就必須引進一個新的概念———絕對值。
二、建立數學模型
1、絕對值的概念
(借助于數軸這一工具,師生共同討論,引出絕對值的概念)
絕對值的幾何定義:一個數在數軸上對應的點到原點的距離叫做這個數的絕對值。比如:-5到原點的距離是5,所以-5的絕對值是5,記|-5|=5;5的絕對值是5,記做|5|=5。
注意:①與原點的關系②是個距離的概念
2..練習1:請學生舉一個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說明解決有的問題只需考慮的數絕對值。[溫度上升了5度,用+5表示的話,那么下降了5度,就用-5表示,如果我們不去考慮它的意義(即:上升還是下降),只考慮數量(即:溫度)的變化,我們可以說:溫度的變化都是5度。銀行存款,如果存入100元用+100表示,那么取出100元就用-100表示,如果我們不去考慮它的意義(即:存入還是取出),只考慮數量的多少,我們可以說:金額都是100元。]
(通過應用絕對值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絕對值的意義與作用,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三、應用深化知識
1、例題求解
例1、求下列各數的絕對值
-1.6,0,-10,+10
2、根據上述題目,讓學生歸納總結絕對值的特點。(教師進行補充小結)
特點:
1、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
2、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
3、零的絕對值是零
4、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的絕對值相等
3.出示題目
(1)-3的符號是XXXXXXX,絕對值是XXXXXX;
(2)+3的符號是XXXXXXX,絕對值是XXXXXX;
(3)-6.5的符號是XXXXXXX,絕對值是XXXXXX;
(4)+6.5的符號是XXXXXXX,絕對值是XXXXXX;
學生口答。
師:上面我們看到任何一個有理數都是由符號,和絕對值兩個部分構成。現(xiàn)在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問大家,在上一節(jié)課中我們規(guī)定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稱互為相反數。那么大家在今天學習了絕對值以后,你能給相反數一個新的解釋嗎
5、練習3:回答下列問題
①一個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這個數是什么數
、谝粋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這個數是什么數
、垡粋數的絕對值一定是正數嗎
④一個數的絕對值不可能是負數,對嗎
、萁^對值是同一個正數的數有兩個,它們互為相反數,這句話對嗎
(由學生口答完成,進一步鞏固絕對值的概念)
6、例2.求絕對值等于4的數
(讓學生考慮這樣的數有幾個,是怎樣得出這個結果的呢對后一個問題由學生去討論,啟發(fā)學生從數與形兩個方面考慮,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分析:
、購臄底稚戏治
∵|+4|=4,|-4|=4∴絕對值等于4的數是+4和-4畫一個數軸
、趶膸缀我饬x上分析,畫一個數軸
因為數軸上到原點的距離等于4個單位長度的點有兩個,即表示+4的點P和表示-4的點M
所以絕對值等于4的數是+4和-4.
6、練習:做書上12頁課內練習1、2兩題。
四、歸納小結
1、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2、你覺得本節(jié)課有什么收獲
3、由學生自行總結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的體會。
五、課后作業(yè)
1、讓學生去尋找一些生活中只考慮絕對值的實際例子。
2、課本15頁的作業(yè)題。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掌握數軸三要素,能正確畫出數軸。
2.能將已知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能說出數軸上已知點所表示的數。
教學重點:
數軸的概念。
教學難點:
從直觀認識到理性認識,從而建立數軸概念。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展示課本P7的“問題”(學生畫圖)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師:對照大家畫的圖,為了使表達更清楚,我們把0左右兩邊的數分別用正數和負數來表示,即用一直線上的點把正數、負數、0都表示出來,也就是本節(jié)要學的內容——數軸。
【點撥】(1)引導學生學會畫數軸。
第一步:畫直線,定原點。
第二步:規(guī)定從原點向右的方向為正(左邊為負方向).
第三步:選擇適當的長度為單位長度(據情況而定).
第四步:拿出教學溫度計,由學生觀察溫度計的結構和數軸的結構是否有共同之處。
對比思考原點相當于什么;正方向與什么一致;單位長度又是什么?
(2)有了以上基礎,我們可以來試著定義數軸:
規(guī)定了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的直線叫數軸。
做一做學生自己練習畫出數軸。
試一試你能利用你自己畫的數軸上的點來表示數4,1.5,-3,-2,0嗎?
討論若a是一個正數,則數軸上表示數a的點在原點的什么位置上?與原點相距多少個單位長度?表示-a的點在原點的什么位置上?與原點又相距多少個單位長度?
小結整數在數軸上都能找到點表示嗎?分數呢?
可見,所有的都可以用數軸上的點表示;都在原點的左邊,都在原點的右邊。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例1】下列所畫數軸對不對?如果不對,指出錯在哪里?
【例2】試一試:用你畫的數軸上的點表示4,1.5,-3,-,0.
【例3】下列語句:
、贁递S上的點只能表示整數;②數軸是一條直線;③數軸上的一個點只能表示一個數;④數軸上找不到既不表示正數,又不表示負數的點;⑤數軸上的點所表示的數都是有理數。正確的說法有( )
A.1個B.2個C.3個D.4個
【例4】在數軸上表示-2和1,并根據數軸指出所有大于-2而小于1的整數。
【例5】數軸上表示整數的點稱為整點,某數軸的單位長度是1cm,若在這個數軸上隨意畫出一條長為20xxcm的線段AB,則線段AB蓋住的整點有( )
A.1998個或1999個B.1999個或20xx個
C.20xx個或20xx個D.20xx個或20xx個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數軸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使數和直線上的點建立了一一對應的.關系。它揭示了數和形的內在聯(lián)系,為我們今后進一步研究問題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想。大家要掌握數軸的三要素,正確畫出數軸。提醒大家,所有的有理數都可以用數軸上的相關點來表示,但反過來并不成立,即數軸上的點并不都表示有理數。
(五)課堂跟蹤反饋
夯實基礎
1.規(guī)定了、 、的直線叫做數軸,所有的有理數都可從用上的點來表示。
2.P從數軸上原點開始,向右移動2個單位長度,再向左移5個單位長度,此時P點所表示的數是。
3.把數軸上表示2的點移動5個單位長度后,所得的對應點表示的數是( )
A.7 B.-3
C.7或-3 D.不能確定
4.在數軸上,原點及原點左邊的點所表示的數是( )
A.正數B.負數
C.不是負數D.不是正數
5.數軸上表示5和-5的點離開原點的距離是,但它們分別表示。
提升能力
6.與原點距離為3.5個單位長度的點有2個,它們分別是和。
7.畫出一條數軸,并把下列數表示在數軸上:
+2,-3,0.5,0,-4.5,4,3.
開放探究
8.在數軸上與-1相距3個單位長度的點有個,為;長為3個單位長度的木條放在數軸上,最多能覆蓋個整數點。
9.下列四個數中,在-2到0之間的數是( )
A.-1 B.1 C.-3 D.3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整理前兩個學段學過的整數、分數(包括小數)的知識,掌握正數和負數的概念;
2,能區(qū)分兩種不同意義的量,會用符號表示正數和負數;
3,體驗數學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生活實際的需要,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
正確區(qū)分兩種不同意義的量。
知識重點
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
設計理念
設置情境
引入課題
上課開始時,教師應通過具體的例子,簡要說明在前兩個學段我們已經學過的數,并由此請學生思考:生
活中僅有這些“以前學過的數”夠用了嗎?下面的例子
僅供參考.
師:今天我們已經是七年級的學生了,我是你們的數學老師.下面我先向你們做一下自我介紹,我的名字是--,身高1.73米,體重58.5千克,今年40歲.我們的班級是七(13)班,有60個同學,其中男同學有22個,占全班總人數的37%…
問題1:老師剛才的介紹中出現(xiàn)了幾個數?分別是什么?你能將這些數按以前學過的數的分類方法進行分類嗎?
學生活動:思考,交流
師:以前學過的數,實際上主要有兩大類,分別是整數和分數(包括小數).
問題2:在生活中,僅有整數和分數夠用了嗎?
請同學們看書(觀察本節(jié)前面的幾幅圖中用到了什么數,讓學生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并思考討論,然后進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氣象預報中的氣溫圖,地圖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圖,工資卡中存取錢的記錄頁面等)
學生交流后,教師歸納:以前學過的數已經不夠用了,有時候需要一種前面帶有“-”的新數。先回顧小學里學過的數的類型,歸納出我們已經學了整數和分數,然后,舉一些實際生活中共有相反意義的量,說明為了表示相反意義的量,我們需要引入負數,這樣做強調了數學的嚴
密性,但對于學生來說,更多
地感到了數學的枯燥乏味為了既復習小學里學過的數,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
趣,所以創(chuàng)設如下的'問題情境,以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
這個問題能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學生自己看書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都應予以重視。
以上的情境和實例使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實例,使學生獲取大量的感性材料,為正確建立相反意義的量奠定基礎。
分析問題
探究新知問題3:前面帶有“一”號的新數我們應怎樣命名它呢?為什么要引人負數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用正數和負數分別表示怎樣的量呢?
這些問題都必須要求學生理解.
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出示這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看書自學,然后師生交流.
這階段主要是讓學生學會正數和負數的表示.
強調:用正,負數表示實際問題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而相反意義的量包含兩個要素:一是它們的意義相反,如向東與向西,收人與支出;二是它們都是數量,而且是同類的量.這些問題是這節(jié)課的主要知識,教師要清楚地向學生說明,并且要注意語言的準確與規(guī)范,要舍得花時間讓學充分發(fā)表想法。
舉一反三思維拓展經過上面的討論交流,學生對為什么要引人負數,對怎樣用正數和負數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舉出實際生活中類似的例子,以加深對正數和負數概念的理解,并開拓思維.
問題4:請同學們舉出用正數和負數表示的例子.
問題5:你是怎樣理解“正整數”“負整數,,’’正分數”和“負分數”的呢?請舉例說明.
能否舉出例子是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體現(xiàn),也能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引負數的必要性
課堂練習教科書第5頁練習
小結與作業(yè)
課堂小結圍繞下面兩點,以師生共同交流的方式進行:
1,0由于實際問題中存在著相反意義的量,所以要引人負數,這樣數的范圍就擴大了;
2,正數就是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或在其前面加“+”),負數就是在以前學過的0以外的數前面加“-”。
本課作業(yè)教科書第7頁習題1.1第1,2,4,5(第3題作為下節(jié)課的思考題。
作業(yè)可設必做題和選做題,體現(xiàn)要求的層次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密切聯(lián)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本課是有理數的第一節(jié)課時.引人負數是數的范圍的一次重要擴充,學生頭腦中關于數的結構要做重大調整(其實是一次知識的順應過程),而負數相對于以前的數,對學生來說顯得更抽象,因此,這個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為了接受這個新的數,就必須對原有的數的結構進行整理,引人幣的舉例就是這個目的
負數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原有的數不夠用了(不能正確簡潔地表示數量),書本的例子
或圖片中出現(xiàn)的負數就是讓學生去感受和體驗這一點.使學生接受生活生產實際中確實
存在著兩種相反意義的量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所以在教學中可以多舉幾個這方面的例
子,并且所舉的例子又應該符合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當學生接受了這個事實后,引入負數(為了區(qū)分這兩種相反意義的量)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這個教學設計突出了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體現(xiàn)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理念,書本中的圖片和例子都是生活生產中常見
的事實,學生容易接受,所以應該讓學生自己看書、學習,并且鼓勵學生討論交流,教師作適當引導就可以了。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15
【知識與技能】
1、能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
2、要學會建立恰當的平面直角坐標系,要選擇一個單位長度表示實際問題中一個恰當的長度。這樣才能用較簡潔的坐標系標出某個地理位置。
【過程與方法】
通過具體的實例體會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
體驗學以致用,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fā)數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用坐標表示地理位置。
【教學難點】
建立恰當的平面直角坐標系,并選擇一個單位長度表示實際問題中一個恰當的長度是本節(jié)難點。
一、情境導入,初步認識
問題根據以下條件畫一幅示意圖,標出學校和小剛家、小強家、小敏家的位置。
小剛家:出校門向東走150m,再向北走200m。
小強家:出校門向西走200m,再向北走350m,最后向東走50m。
小敏家:出校門向南走100m,再向東走300m,最后向南走75m。
【教學說明】
全班同學分組討論,再交流成果,最后在老師的指導下解決問題。
二、思考探究,獲取新知
思考:
1建立怎樣的平面直角坐標系?
2怎樣用一個簡潔的平面直角坐標系標出某個地理位置。
【歸納結論】
1取實際問題中的某一標志物作為原點,以東西方向為x軸,南北方向為y軸,則可用坐標清楚地表示地理位置。
2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以后,要選擇一個單位長度代表實際問題中一個恰當的長度,將地理位置當成一個點,這樣就可簡明地標出這個地理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寫該地理位置的坐標時要寫實際問題的數值,這一點與前節(jié)所接觸的坐標寫法不相同,千萬不要搞錯了。三、運用新知,深化理解
如圖所示,是某市市區(qū)幾個旅游景點的示意圖(圖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個單位長度)。請你以某個景點為原點,畫出直角坐標系,并用坐標向游人介紹光岳樓、金鳳廣場、動物園的位置。
小明:以光岳樓為原點,金鳳廣場(-2,-1。5),動物園(7,3)。
小亮:以動物園為原點,金鳳廣場(-9,-4。5),光岳樓(-7,-3)。
你同意小明、小亮的介紹嗎?你還有別的方法嗎?
【教學說明】
可讓學生自主完成,相互交流,最后師生共同評析,加深對坐標表示地理位置和建立恰當坐標系的理解。
【答案】
略。
四、師生互動,課堂小結
利用平面直角坐標系繪制區(qū)域一些地點分布情況平面圖的過程如下:
(1)建立坐標系,選擇一個適當的參照點為原點,確定x軸、y軸的正方向;
。2)根據具體問題確定單位長度;
。3)在坐標系內畫出這些點,寫出各點的坐標系和各個地點的名稱。
1布置作業(yè):從教材“習題7.2”中選取。
2完成練習冊中本課時的練習。
本節(jié)課的設計是從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例入手,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學生自主探究,討論交流的基礎上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從感性上升到理性。以實際問題為載體,在探究解決問題策略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平面直角標系在生活中的作用,感悟到數形結合的.方法,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提高數學建模的能力;同時還豐富了學生數學活動的經驗,讓學生學會探索,學會學習。
【素材積累】
1、走近一看,我立刻被這美麗的荷花吸引住了,一片片綠油油的荷葉層層疊疊地擠摘水面上,是我不由得想起楊萬里接天蓮葉無窮碧這一句詩。荷葉上滾動著幾顆水珠,真像一粒粒珍珠,亮晶希望對您有幫助,謝謝晶的。它們有時聚成一顆大水珠,骨碌一下滑水里,真像一個頑皮的孩子!
2、摘有歡聲笑語的校園里,滿地都是雪,像一塊大地毯。房檐上掛滿了冰凌,一根兒一根像水晶一樣,真美!我們一個一個小腳印踩摘大地毯上,像畫上了美麗的圖畫,踩一步,吱吱聲舊出來了,原來是雪摘告我們:和你們一起玩兒我感到真開心,是你們把我們這一片寂靜變得熱鬧起來。對了,還有樹。樹上掛滿了樹掛,有的樹枝被壓彎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真好看呀!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8-24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01
數學下冊教案03-16
七年級下冊數學教案08-26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02-03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熱門】02-04
【熱】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2-04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1-29
【薦】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02-15
七年級數學下冊教案【推薦】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