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推薦】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課本第79——80頁例3和“練一練”,練習十三第3-5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數乘法和加、減法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的思考方法,能正確解決類似問題。
2、讓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yǎng)學生運用策略解決問題的習慣,
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用分數乘法和減法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王芳看一本120頁的故事書,已經看了全書的1/3,還有多少頁沒有看?
全校的三好學生共有96人,其中男生占3/8,女生有多少人?
學生獨立解答后,讓學生說說想的過程。
二、教學例3
出示題目,要求學生默讀。
指名學生讀題,問: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是什么?我們要解決什么問題?指名回答。
從“今年的班級數比去年增加了1/6”這句話中你看出是哪兩個量在比較?比較的結果怎樣?
問:今年的班級數比去年多誰的'1/6呢?那么應該把什么時候的班級數看作單位“1”?
教師指導學生畫線段圖。
教師再根據線段圖引導學生分析題意。
“要求今年有多少班,可以先算什么?
請你試著把這道題做一下。
教師找出不同的解法進行板演,并讓學生說說思路。
三、完成”練一練“
1、做第1題。
。1)引導學生畫線段圖理解題意
。2)看線段圖分析
(3)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評講。
2、做第2、3題。
。1)讓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評講。
。2)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四、鞏固提高
1、完成練習十三第3題。
學生直接把結果寫在書上,集體核對。
2、練習十三第4題。
3、學生讀題后,要求學生畫出線段圖進行分析,然后列式解答。
集體評講。
五.本課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六、布置作業(yè)
練習十三第5題。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
課本第97頁例7,“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納稅和稅率,理解和掌握應納稅額的計算方法。
2、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納稅意識,繼續(xù)感知數學就在身邊,提高知識的應用能力。
3、培養(yǎng)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掌握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滲透生活即數學的教學思想。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認識、了解納稅
教師介紹:納稅是根據國家稅法的規(guī)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體或個人收入的一部分繳納給國家,用于發(fā)展經濟、國防、科學、文化、衛(wèi)生、教育和社會福利事業(yè),以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保衛(wèi)國家安全。因此,任何集體和個人,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
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稅收的種類主要有增值稅、消費稅、營業(yè)稅和所得稅等幾種。
提問:你知道生活中到稅務部門納稅的事嗎?那么究竟什么是納稅,納稅額應該怎樣計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納稅的有關知識。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7。
出示例7:星光書店八月份的營業(yè)額是60萬元。如果按營業(yè)額的5%繳納營業(yè)稅,這個書店八月份應繳納營業(yè)稅多少萬元?
指名學生讀題后全班學生再次讀題。
提問:題里的營業(yè)額的5%繳納營業(yè)稅,實際上就是求什么?怎樣列式計算?
學生嘗試練習。
學生可能有下面兩種方法:
方法1:引導學生將百分數化成分數來計算。
方法2:引導學生將百分數化成小數來計算。
集體訂正,教師板書算式。說說這題你是根據什么來列式的?
強調:求應納稅額實際上就是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也就是把應該納稅部分的總收入乘以稅率百分之幾,就求出了應納稅額
2、做“試一試”。
提問:這道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先求5000元的20%是多少?再求實際獲得的獎金。
學生板演與齊練同時進行,集體訂正。
3、完成練一練后全班交流。
三、反饋練習
只列式不計算。
1、一家運輸公司10月份的營業(yè)額是260000元,如果按營業(yè)額的'3%繳納營業(yè)稅,10月份應繳納營業(yè)稅多少萬元?
2、李華買了一輛12萬元的汽車,按規(guī)定買汽車要繳10%的購置稅。他買的這輛汽車一共要付多少元?
3、一個城市中的飯店除了要按營業(yè)額的5%繳納營業(yè)稅以外,還要按營業(yè)稅的7%繳納城市維護建設稅。如果一個飯店平均每個月的營業(yè)額是14萬元,那么每年應交這兩種稅共多少元?
四、課堂總結
提問: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內容?認識到什么?如果沒有納稅,國家就籌集不到必要的資金為大家辦事。因此,我國憲法規(guī)定每個集體和公民都有依法納稅的義務。希望同學們長大了爭當納稅先鋒,為祖國的繁榮貢獻力量!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十六第1—3題。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3
單元目標:
1、使同學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征;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
使同學理解求圓柱的側面積和外表積的計算方法,并會正確計算。
使同學理解求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會運用公式計算體積、容積,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單元重點:
掌握圓柱的外表積的計算方法和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
單元難點:
圓柱、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 1、圓柱
(1)圓柱的認識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0—12頁圓柱的認識,練習二的第1—4題.
教學目標:
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圓柱體,認識圓柱的特征和圓柱各局部的名稱,能看懂圓柱的平面圖;認識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2、培養(yǎng)同學細致的觀察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像能力。
3、激發(fā)同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認識圓柱的特征。
教學難點:看懂圓柱的平面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已知圓的半徑或直徑,怎樣計算圓的周長?(指名同學回答,使同學熟悉圓的周長公式:C=2πr或C=πd)
2.求下面各圓的周長(教師依次出示題目,然后指名同學回答,其他同學評判答案是否正確)
(1)半徑是1米 (2)直徑是3厘米
。3)半徑是2分米 (4)直徑是5分米
二、認識圓柱特征
1.整體感知圓柱
。1)談談圓柱.你喜歡圓柱嗎?請同學說說喜歡圓柱的理由。(美觀、實用、平安、可滾動……)
。2)找找圓柱,請同學找出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
2.圓柱的外表
。1)摸摸圓柱。請同學摸摸自身手中圓柱的外表,說說發(fā)現了什么?
。2)指導看書:摸到的上下兩個面叫什么?它們的形狀大小如何?摸到的圓柱周圍的曲面叫什么?(上下兩個面叫做底面,它們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圓。圓柱的曲面叫側面。)
3.圓柱的高
。1)課件顯示:一根豎放的大針管中的藥水由高到低的變化過程,引導同學考慮:藥水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什么有關?
(2)引導小結:水柱的高低和水柱的高有關.
。3)結合課本回答什么叫圓柱的高。(板書:圓柱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叫做高。)
。4)討論交流:圓柱的高的特點。
、僬n件顯示:裝滿牙簽的塑料盒,問:這些牙簽是圓柱的高嗎?假如牙簽細一些,再細一些,能裝多少根?
、诔醪礁兄好鎸A柱的高,你想說些什么?
歸納小結并板書:圓柱的高有無數條,高的長度都相等。
、凵罨兄好鎸@數不清的高,丈量哪一條最為簡便?
老師引導同學操作分析,得出丈量圓柱邊上的這條高最為簡便,同時課件上的圓柱體閃爍邊上的'一條高.
4.圓柱的側面展開(例2)
。1)動手操作:請同學分小組拿出橡皮、蠟筆、水彩筆、固體膠水等有商標紙的圓柱形實物,分別把商標紙剪開,再打開,觀察商標紙的形狀.
反饋后討論:展開后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是怎樣剪的?展開后得到平行四邊形的是怎樣剪的?
┌長方形
板書:沿高剪┤ 斜著剪:平行四邊形
└正方形
強調:我們先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長方形與圓柱的關系.
。2)尋求發(fā)現.展開的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的關系.
、賻熒黄鸢颜归_的長方形還原成圓柱的側面,再展開,在重復操作中觀察。
、谕瑢W再觀察電腦演示上述過程.(用彩色線條突出圓柱底面周長和高轉化生長方形長和寬的過程。)
、弁瑢W交流后說出自身的發(fā)現: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3)延伸發(fā)現.展開的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和正方形的邊長與圓柱的關系。
、儆懻摚浩叫兴倪呅文芊裢ㄟ^什么方法轉化生長方形?
課件顯示:平行四邊形通過割補轉變生長方形,再還原成圓柱側面的動畫過程。
、谙胍幌耄寒攬A柱底面周長與高相等時,側面展開圖是什么形?
③引導小結:不論側面怎樣剪,得到各種圖形,都能通過割補的方法轉化生長方形.其中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三、鞏固練習
1.做第11頁“做一做”的第2題。
2.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3題。
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同學和時輔導。
3.做第15頁練習二的第4題。
四、安排作業(yè)
完成一課三練P15的1、2題。
板書:
┌長方形
沿高剪┤ 斜著剪:平行四邊形
└正方形
圓柱的底面周長 → 長方形的長
圓柱的高 → 長方形的寬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4
【教材分析】
正比例是刻畫某一現實背景中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變化規(guī)律的數學模型,從常量到變量,是學生認識過程的一次重大飛躍。通過學習,學生可以進一步加深對過去學過的數量關系的理解,初步學會從變量的角度來認識兩種量之間的關系,感受函數的思想方法。同時這部分知識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號這一內容,既可以鍛煉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生活的意識,通過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以為進一步學習函數知識奠定扎實的基礎。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了比、比例的意義,掌握了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雖然學生在過去學習用字母表示數和運算律的過程中,對變量的思想有一些感知,但真正用函數的觀念探索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的變化規(guī)律是從本課開始的。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結合生活實例通過觀察、操作、討論等學習方式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設計理念】
數學學習應從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體驗、探索!痹谡J真分析教材,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本節(jié)課的設計,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1.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
2.讓學生經歷發(fā)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注重積累數學學習經驗,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4.注重學生過程的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不斷認識、調整自我,建立自信心。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實例認識正比例的量,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學生在認識正比例的量的過程中,初步體會變量的特點,感受用數學模型表示特定數量關系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過程和方法,獲得從生活現象中抽象出數學知識和規(guī)律的意識,發(fā)展數學思維能力。
3.使學生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獲得一些學習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掌握成正比例的量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特征,學會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設疑,鋪墊銜接。
1.談話:看到“正比例的意義”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
2.結合現實情境回憶常見的數量關系。
【設計說明:數學課堂教學應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fā)學生思考。正比例的意義建立在對常見的數量關系間變化規(guī)律探索的基礎之上,適當的回顧既有利于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又為探究新知做好準備,有效溝通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
二、合作探究,發(fā)現規(guī)律。
1.教學例1
出示例1的表格,讓學生說一說表中列出的是哪兩種量。并聯(lián)系這輛汽車的行駛過程,體會表中行駛時間和路程之間有什么關系。
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和比較表中數據,說一說這兩種量分別是怎樣變化的。
組織反饋,并通過交流,使學生認識到這里的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汽車的行駛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
談話:請大家進一步觀察表中數據,這輛汽車行駛的時間喝路程的變化是否有一定的規(guī)律?
預設:
。1)一種量擴大到到原來的幾倍,另一種量也隨著擴大到原來的幾倍;一種量縮小到到原來的幾分之幾,另一種量也隨著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幾。
(2)路程除以對應時間的商都是一樣的,也就是相對應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值都是80。
根據學生的交流的實際情況,如果學生不能主動發(fā)現規(guī)律的,及時引導學生寫出機組相對應的路程和時間的比,并求出比值。
提問:這個比值表示什么?你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上面幾個量之間的關系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提問:括號里的“一定”表示什么意思?你能結合這個式子說一說上面的例子中汽車行駛路程和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嗎?
小結: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當路程和對應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時,我們就說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成正比例關系,行駛的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
請學生完整地說一說表中的路程和時間成什么關系。
【設計說明:正比例的意義比較抽象,建立正比例的概念,首先要對變量有比較充分的感知。為此,在呈現表格后,先引導學生聯(lián)系汽車行駛的過程體會到汽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是在不斷變化的,再通過觀察和比較進一步體會到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時間變化,路程也隨著變化。這既有利于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生活經驗感知變量的特點,又滲透了變量和自變量的含義,有利于學生初步體會變量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表格,討論時間和路程的變化規(guī)律,并對學生中可能出現的情況作充分預設,既為學生自主發(fā)現規(guī)律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突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觀察、比較、分析、歸納等具體活動中經歷學習過程,獲得對正比例意義的充分感知。在揭示文字表達式后,讓學生交流這里的“一定”表示什么意思,并結合文字表達式說一說兩種量的變化規(guī)律,促使學生對已經積累的感性認識進行抽象和概括,為進一步揭示正比例的意義做好準備!
2.教學“試一試”。
讓學生自主讀題,根據表中已經給出的數據把表格填寫完整。
談話: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表格,先想一想購買鉛筆的數量和總價是怎樣變化的,再寫出幾組對應的總價和數量的比,并比較比值的大小,看這兩種量是按什么樣的規(guī)律變化的。
提問:這里總價好數量的比值表示什么?你能用式子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讓學生結合上面的關系式,判斷鉛筆的總價和數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說明理由。
【設計說明讓學生繼續(xù)結合具體的實例進一步感知成正比例的量的特點,積累對成正比例的量的感性經驗,為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提供更豐富的感性認識!
3.抽象概括
請大家回顧一下,例1和“試一試”中分別是什么樣的兩種量?成正比例的兩種量有什么共同特點?
啟發(fā):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系可以用什么樣的式子來表示?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并揭示課題。
請大家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設計說明:引導學生回顧例1和“試一試”的學習過程,說一說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共同特點,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通過抽象和概括得到正比例關系的字母表達式,既可以促使學生主動把已經積累的的感性經驗上升的理性認識,獲得對正比例意義的準確把握,又有利于學生初步感悟數學抽象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符號化的思想,發(fā)展數學思考。】
三、分層練習,豐富體驗
1.“練一練”第1題。
出示題目后讓學生說一說表中列出了哪兩種量,這兩種量是怎樣變化的。
討論:這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按什么規(guī)律變化的的呢?請大家先寫幾組相對應的的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所用時間的比,并比較比值的大小,再想一想這個比值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樣的式子表示題中幾種量之間的關系。
學生按要求活動,并組織反饋。
提問:張師傅生產零件的數量和時間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2.“練一練”第2題。
出示題目后,請學生說一說表中列出的是哪兩種量,它們是怎樣變化的,在獨立進行判斷,并交流判斷時的思考過程。
3.練習十第1題。
先請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發(fā)現訂閱數量與總價的變化規(guī)律的,可以用什么樣的式子表示它們的關系,為什么說訂閱的總價和數量成正比例關系?
4.練習十第2題。
出示題目后,讓學生按要求在方格紙上把正方形放大,并演示放大后的正方形,并說說是怎樣畫出放大后的正方形的,放大后的正方形的邊長各是多少厘米。
出示題中的表格,讓學生獨立填表并比較填出的數據,說一說正方形的周長和邊長是按什么規(guī)律變化的,它們是否成正比例;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是按什么規(guī)律變化的,它們是否成正比例。
結合學生的回答小結。
追問: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關鍵看什么?
【設計說明:緊緊圍繞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有層次、有針對地設計練習,既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掌握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關系的過程和方法,又有利于學生初步體會變量的特點,感悟函數的思想,發(fā)展用數學語言表達的能力!
四、反思回顧,提升認識
談話交流: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怎樣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關系?你還有哪些收獲和體會?
【板書設計】
正比例的意義
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5
教學內容:
六年級下冊第2~4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3.結合負數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情感和數學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負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
談話:同學們,剛才一上課大家就做了一組相反的動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就從這個話題聊起。(板書:相反。)我們周圍有很多的自然和社會現象中都存在著相反的情況,請看屏幕:(課件播放圖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車的站點有人上車和下車;繁華的街市上有買也有賣;激烈的賽場上有輸也有贏……你能舉出一些這樣的現象嗎?
二、教學新知
1.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1)引入實例。
談話:如果沿著剛才的話題繼續(xù)“聊”下去的話,就很自然地走進數學,我們一起來看幾個例子(課件出示)。
、 六年級上學期轉來6人,本學期轉走6人。
② 張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虧損200元。
、 與標準體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華輕了 1.8千克。
、 一個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這些相反的詞語和具體的數量結合起來,就成了一組組“相反意義的量”。(補充板書:相反意義的量。)
。2)嘗試。
怎樣用數學方式來表示這些相反意義的量呢?
請同學們選擇一例,試著寫出表示方法。
……
。3)展示交流。
……
2.認識正、負數。
(1)引入正、負數。
談話:剛才,有同學在6的前面寫上“+”表示轉來6人,添上“-”表示轉走6人(板書:+6 -6),這種表示方法和數學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紹:像“-6”這樣的數叫負數(板書:負數);這個數讀作:負六。
“-”,在這里有了新的意義和作用,叫“負號”!埃笔钦。
像“+6”是一個正數,讀作:正六。我們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寫(板書:6)。其實,過去我們認識的很多數都是正數。
。2)試一試。
請你用正、負數來表示出其它幾組相反意義的量。
寫完后,交流、檢查。
3.聯(lián)系實際,加深認識。
。1)說一說存折上的數各表示什么?(教學例2。)
。2)聯(lián)系生活實際舉出一組相反意義的量,并用正、負數來表示。
① 同桌交流。
② 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發(fā)言板書。
這樣的正、負數能寫完嗎?(板書:… …)
強調指出:像過去我們熟悉的這些整數、小數、分數等都是正數,也叫正整數、正小數、正分數;在它們的前面添上負號,就成了負整數、負小數、負分數,統(tǒng)稱負數。
4.進一步認識“0”。
。1)看一看、讀一讀。
談話: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屏幕: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氣溫情況(課件出示)。
哈爾濱:-15 ℃~-3 北京: -5 ℃~5 ℃ 深圳: 12 ℃~23 ℃ 溫度中有正數也有負數,請把負數讀出來。
。2)找一找、說一說。
我們來看首都北京當天的溫度,“-5 ℃”讀作:“負五攝氏度”或“負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溫度計上找出這兩個溫度所在的刻度嗎?(課件出示溫度計,沒有刻度數)為什么?
現在你能很快找出來嗎?(給出溫度計的刻度數,生到前面指。)
說一說,你怎么這么快就找到了?
(課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 ℃、-3 ℃嗎?
。3)提升認識。
請學生觀察溫度計,說一說有什么發(fā)現?
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強調:以0℃為分界點,零上溫度都用正數來表示,零下溫度都用負數來表示。(或負數都表示零下溫度,正數都表示零上溫度。)
“0”是正數,還是負數呢?
在學生發(fā)言的基礎上,強調:“0”作為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它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4)總結歸納。
如果過去我們所認識的數只分為正數和0的話,那么今天我們可以對“數”進行重新分類:
。ㄍ晟瓢鍟。)
5.練一練。
讀一讀,填一填。(練習一第1題。)
6.出示課題。
同學們,想一想,今天你學習了什么新知識?認識了哪位新朋友?你能為今天的數學課定一個課題嗎?
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并選擇板書課題:認識負數。
7.負數的歷史。
(1)介紹。
其實,負數的產生和發(fā)展有著悠久的歷史,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課件配音播放):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認識和運用負數的國家,早在20xx多年前,我國古代數學著作《九章算術》中對正數和負數就有了記載。魏朝數學家劉徽在該書的注文中則更進一步地概括了正、負數的意義:?兩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負以名之古代用算籌表示數,這句話的意思是:?兩種得失相反的數,分別叫做正數和負數并且規(guī)定用紅色算籌表
示正數,黑色算籌表示負數。由于記錄時換色不方便,到了十三世紀,數學家還創(chuàng)造了在數字上面畫斜杠來表示負數的方法。國外對負數的認識經歷了曲折的過程,并且也出現了各種表示負數的形式,直到20世紀初,才形成了現在的形式。但比中國晚了數百年!”
。2)交流。
簡單了解了負數的歷史,你有什么感受?
《認識負數》教學反思
六年級下冊的第一堂數學課就是《認識負數》,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但又不是一無所知,可能在平時的生活中見過或聽過。因此在備課時從教材出發(fā),又和生活聯(lián)系起來,設計了一個讓學生熟悉而又覺得有趣味的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引出課題
課的開始從“剪子包袱錘”的游戲入手,通過游戲讓學生感受到相反的意思,為學好負數的意義做好鋪墊。學生玩得很開心,在玩的過程中,學生首先建立一個表示相反意義的量的意識。接下來,她又設計了讓學生根據信息記錄相反意思的量,從而引出了負數的意義,并要求學生讀、寫負數,讓學生感受到正數、負數都有無數個,就有了負數的集合,這樣抓住了負數與過去所學的`數之間的聯(lián)系,感受了數的發(fā)展。
二、交流信息,使學生感到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在學生已經認識負數之后,利用溫度計,使學生進一步理解0與正負數之間的關系,緊接著又列舉了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坐電梯到地下的樓層應按哪個數字鍵?冰箱里的魚、水中的魚、剛燒熟的魚該與哪個溫度相連?海平面是怎么回事?高山和地面的高度如何測量,又如何表示?東、西方向的數軸是怎么回事?這部分內容的安排通過借助生活實例讓學生對負數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并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使學生感知負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為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奠定了基礎。
三、巧妙利用時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教育,也是新課標倡導的理念之一,這節(jié)課上,在對學生進行負數產生史介紹時,讓學生感受到了中國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增加學生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在課的最后,胡老師安排了劉翔跑步中的風速問題,既讓學生感受到可以利用負數的知識,解決生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6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十二冊P.110整理與反思以及P.110111練習與實踐13題。
教學目標:
1、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
2、用東、南、西、北描述物體的方向;
3、用數對表示物體的具體位置;
4、比例尺的知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復習,比較系統(tǒng)地綜合地運用各種描述的方法描述并確定物體的位置,體會用不同的方法確定位置的'特點和作用;能綜合地運用比例尺的知識確定物體之間的圖上距離或實際距離。
2、在復習中訓練并培養(yǎng)學生的方向感和空間觀念、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識圖、作圖的能力。
3、在復習中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利用數學自身的魅力發(fā)展學生對數學積極的情感,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重點難點:
1、能根據文字描述在圖上正確找出指定位置
2、能用數學語言準確描述圖形中指定的位置。
教具學具:
教學光盤
教法寫學法:
可以先復習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比如,教師可以提問,我們已經學過哪幾種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由學生說出一種是用數對,一種是用方向和距離,由此引出東、南、西、北和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的復習。
然后出示課本上的街區(qū)平面圖,可以先讓學生說說街區(qū)圖的內容,特別是比例尺1∶10000表示圖上1 cm相當于實際距離多少米。然后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請同學看圖回答。以提問從陽光小區(qū)到郵局怎樣走為例,如果學生回答:出小區(qū)穿過馬路向左拐彎,到四季路再向右拐彎;沿著和平路向西,到四季路向北都應認可。當說出行進距離時,學生之間有時會出現較大誤差。由此可以讓學生看課本第106頁下面街區(qū)圖的局部放大圖,看看該示意圖是怎樣量的,使學生明確通常是量目標位置所在的點到路的中軸線的距離。有了這個統(tǒng)一的約定,一般可要求六年級學生將圖上距離的測量誤差控制在2 mm之內。
復習時,也可以先討論課本上兩個少先隊員的對話內容,再請學生提出問題。還可以在學生說出街區(qū)圖的內容時,由回答比例尺1∶10000表示圖上1 cm相當于實際距離多少米的提問,引出圖上測量的問題。讓學生看課本第106頁下面街區(qū)圖的局部放大圖,搞清楚該怎樣量,然后再看著第106頁上面的街區(qū)圖,提出問題,或討論課本上兩個少先隊員對話中的問題。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圓柱體積公式,會用公式計算圓柱體積,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討論等數學活動過程,理解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引導學生探討問題,體驗轉化和極限的思想。
3、在圖形的變換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并進一步發(fā)展其空間觀念,領悟學習數學的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滲透事物是普遍聯(lián)系的唯物辨證思想。
教學重點:
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并能正確應用。
教學難點:
借助教具演示,弄清圓柱與長方體的關系。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體、圓柱形容器若干個;學生準備推導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用學具。
教學設想:
《 圓柱的體積 》是學生在有了圓柱、圓和長方體的相關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在知識與技能上,通過對圓柱的具體研究,理解圓柱的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會計算圓柱的體積,在方法的選擇上,抓住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通過想象、課件演示、實踐操作,從經歷和體驗中思考,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解決問題,體現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到生活去的理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知識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探索,善于探索。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疑引入
水是生命之源!節(jié)約用水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前兩天,老師家的水龍頭出了問題,擰上閥門之后,還是不停的滴水,你們看,一刻鐘就滴了這么多的水。
1、出示裝了水的圓柱容器。
。1)啟發(fā)思考:容器里面的水形成了什么形狀?(圓柱)你能知道這些水的體積?
。2)討論后匯報
生1:用量筒或量杯直接量出它的體積;
生2:用秤稱出水的重量,然后進一步知道體積;
生3:把它倒入長方體容器中,從里面量出長、寬和水面的高后再計算。
師:現在老師只有這些工具(圓柱形容器,長方形容器,半圓形容器和其他不規(guī)則容器),你怎么辦?
生1:把水到入長方體容器中
生2:我們學過了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只要量出長、寬、高就行
[設計意圖:通過本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生活中的情境,提出問題,學習身邊的數學,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需要滲透圓柱體(新問題)和長方體(已知)的知識聯(lián)系為所學內容作了鋪墊的準備]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師:(課件顯示)如果要求某些建筑中圓柱形柱子的體積,或是求壓路機圓柱形大前輪的體積,能用同學們想出來的`辦法嗎?
[設計意圖:進一步從實際需要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從問題中思考尋求一種更廣泛的方法來解決圓柱體積的問題的欲望]
師:今天,就讓我們來研究解決任意圓柱體積的方法。(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二、經歷體驗,探究新知
1、回顧舊知,幫助遷移
。1)教師首先提出具體問題:圓柱體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幾何圖形有聯(lián)系?
生1:圓柱的上下兩個底面是圓形
生2:側面展開是長方形
生3:說明圓柱和我們學過的圓和長方形有聯(lián)系
師:請同學們想想圓柱的體積與什么有關?
生1:可能與它的大小有關
生2:不是吧,應該與它的高有關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既復習了舊知識又引出了新知識,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學到了新知。]
。2)請大家回憶一下:在學習圓的面積時,我們是怎樣將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來推導出圓面積公式的。
配合學生回答演示課件。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由形到體;同時使學生感悟圓柱的體積與它的底面積和高的聯(lián)系,通過圓面積推導過程的再現,為實現經驗和方法的遷移作鋪墊]
2、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啟發(fā)猜想:我們要解決圓柱的體積的問題,可以怎么辦?(引導學生說出圓柱可能轉化成我們學過的長方體。并通過討論得出:反圓柱的底面積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然后反圓柱切開,再拼起來,就轉化近似的長方體了。)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操作體驗。
把圓柱的底面積分成許多相等的扇形,然后把圓柱切開,再把它拼起來,就轉化成近似的長方體了。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分的份數越多,形體中的 越接近 ,也就越接近長方體。同時演示一組動畫(將圓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等份、128等份)
[設計意圖: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大膽猜測、動手體驗。這樣學生在自主探索、體驗、領悟的過程中成為了發(fā)現者和創(chuàng)造者。]
。3)學生小組匯報交流
近似的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圓柱的體積, 近似的長方體的底面積等于圓柱的底面積,近似的長方體的高就是圓柱的高。根據長方體的體積等于底面積乘高,得出圓柱的體積也等于底面積乘高。
教師根據學生匯報,用教具進行演示。
(4)概括板書:根據圓柱與近似長方體的關系,推導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 = 底面積 高
圓柱的體積 = 底面積 高
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V= sh
[設計意圖:首先通過學生的聯(lián)想建立圓柱體和長方體的聯(lián)系,初步建立轉化的雛形,然后再通過實踐操作,動畫演示,驗證了學生的發(fā)現,從學生的認識和發(fā)現中,圍繞著圓柱體和長方體之間的聯(lián)系,抽象出圓柱體的體積公式。這個過程,學生從形象具體的知識形成過程(想象、操作、演示)中,認識得以升華(較抽象的認識 公式)]
三、實踐應用,鞏固新知。
1、火眼金睛判對錯。
。1)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體積都等于底面積乘高。( )
。2)圓柱的高越大,圓柱的體積就越大。( )
。3)如果兩個圓柱的體積相等,則它們一定等底等高。( )
[設計意圖:加深對剛學知識的分析和理解。]
2、計算下面各圓柱的體積。
。1)底面積是30平方厘米,高4厘米。
。2)底面周長是12。56米,高是2米。
。3)底面半徑是2厘米,高10厘米。
[設計意圖:讓學生靈活運用公式進行計算。]
3、實踐練習。
提供在創(chuàng)設情景中圓柱形接水容器的內底面直徑和高。
這個圓柱形容器,內底面直徑是10厘米,高12厘米,水面高度10厘米。
[設計意圖:讓學生領悟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lián)系。]
4、課堂作業(yè)。
為了美化環(huán)境,陽光小區(qū)在樓前的空地上建了四個同樣大小的圓柱形花壇;▔牡酌鎯戎睆綖4米,高為0、6米,如果里面填土的高度是0、4米,這四個花壇共需要填土多少立方米?
[設計意圖: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四、反思回顧
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設計意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談學習收獲,可使每個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的收獲不僅只有知識,還包括能力、方法、情感等,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板書設計:
圓柱的體積
根據圓柱與近似長方體的關系,推導公式
長方體的體積 = 底面積 高
圓柱的體積 = 底面積 高
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V= sh
教學反思:
本節(jié)的教學從生活的實際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提高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問題的能力,從學數學的角度,注意了數學知識的特點。運用已有的知識(長方體體積的計算)經驗(圓面積公式的推導)解決新的問題,在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上,巧妙的利用想象、課件演示將圓和圓柱有機的聯(lián)系到一起,使學生想象合理、聯(lián)系有方。在探究新知中,通過想象和操作,讓學生充分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為較抽象的理論概括提供了必要而有效的感性材料,加強了實踐與知識的聯(lián)系,并創(chuàng)造性的補充了一些與學生身邊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的練習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能力目標:
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并會組比例。
情感目標:
感受數學的奧秘,培養(yǎng)數學興趣。
教學重、難點教學
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
教學難點:能根據比例的意義寫比例.
突破重點、難點設想根據上學期“比的認識”,怎樣的兩張圖片像的問題、讓學生明確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相除關系,且它們的比值相等時,這兩個比組成比例關系。
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教學活動及主要語言預設學生活動預設
一、創(chuàng)境激疑
上學期學習“比的認識”時,我們討論“圖片像不像”的問題。請同學們聯(lián)系比的知識,再想一想,怎樣的兩張圖片像?(比值相等)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深入探究。
回顧
產生疑問
二、互動解疑
1、比例的意義
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要求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提出要求。
(1)寫出每個圖片的長與寬的比
(2)求出各比的比值
(3)觀察特點,寫出規(guī)律
板書:
圖片A:6:4=3:2=1.5
圖片B:3:2=1.5
圖片C:8:3=2.66……
圖片D:12:8=3:2=1.5
圖片E:12:2=6
比值相等的兩個比用“=”連接起來,這種等式叫做比例,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比例的相關知識,板書課題。
結論:像12:6=8:4, 6:4=3:2這樣表示兩個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鞏固練習:
(1)要求每個學生寫出一個比例,教師巡視指導且批閱。
(2)要求每個學生寫出一個比例,同桌交流。
(3)做一做教材表格的題,完成后由教師批改。
2、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在12:6=8:4中,12,6,8和4都是該比例的項。
在比例中,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例如:12:6=8:4中12和4是比例6和8是比例
觀察
先獨立思考
指名匯報
共同發(fā)現、小結
理解
自主思考
小組內交流探究
匯報交流
獨立填寫
同桌交流
指名匯報
三、啟思導疑
1、同學們發(fā)現了一種新的判斷兩個比是否成比例的方法?(比值相等)
2、這節(jié)課我們一直類比著比學習比例,比與比例僅一字只差,它們會有什么區(qū)別呢? (比是兩個數相除,是一個算式;比例是兩個比相等,是一個等式)
指名談發(fā)現
理解
識記
四、實踐運用
(一)填一填。
1、在4:7=48:84中,4,7,48,84,叫比例的( ),其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
2、用6,3,9,8組成一個比例是( )。
(二)下列那幾組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為什么?
(1)4:5和8:20
(2)15:30和18:36
(3)0.7:4.9和140:20
(4)1/3:1/9和1/6:1/8
(三)按要求寫一寫。
1、先寫出比值是3的兩個比,再組成比例。
2、根據1.2×25=0.6×25寫出兩個比例式。
獨立思考
指名匯報
評價訂正
五、總結評價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什么樣的兩個量成正比例關系?
自由小結
板書設計:比例的認識
12:6 = 8:4
6:4 = 3:2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課本第99頁例9和“練一練”,練習十六第7-10題。
教學目標:
懂得商業(yè)打折扣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與“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相同,并能正確地解答這類應用題。
教學重點:
按折扣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對折扣的理解,并正確列出算式。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春節(jié)假期是人們旅游和購物的好時機,許多商家都看準這一機會,搞了許多促銷活動。課前我讓同學們去了解一些商家的促銷手段,有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了解到的信息。
剛才很多同學都說出了一個新的詞:打“折”。同學們所說的“打八折、打五折、打七六折、買一贈一、買四贈一”等都是商家的一種促銷手段——打“折”。
二、實踐感知,探究新知
1、提問:看到“打折”兩個字,你會想到什么?
學生全班交流。
小結:工廠和商店有時要把商品減價,按原價的百分之幾出售。這種減價出售通常叫做打“折”出售。
出示:華聯(lián)超市的毛衣打“六折”出售。
提問:這句話是什么意思?那如果打“五折”是什么意思?打“八折”呢?
小結:“幾折”就是十分之幾,也就是百分之幾十。
提問:一件襯衫打“八五折”出售是什么意思?打“七六折”呢?
質疑:剛才很多同學課前了解到的的信息中都有打“折”一詞,現在請你說說你了解到的信息是什么意思?
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打折信息的意思。
提問:說一說下面每種商品打幾折出售。
、僖惠v汽車按原價的90%出售。
、谝蛔鶚欠堪丛瓋r的96%出售。
、垡恢慌f手表按新手表價格的80%出售。
2、教學例9。
學生自己讀題。
出示例9的場景圖。讓學生說說從圖中獲取到哪些信息。
提問:你知道“所有圖書一律打八折銷售”是什么意思嗎?
提問“現價是原價的80%”這個條件中的80%是哪兩個數量比較的結果?比較時要以哪個數量作單位1?這本書的原價知道嗎?你打算怎樣解答這個問題?
學生獨立嘗試。
全班交流算式和思考過程
解:設《趣味數學》的原價是ⅹ元。
ⅹ×80%=12
、=12÷0.8
、=15
答:《趣味數學》的原價是15元。
3、引導檢驗,溝通聯(lián)系。
啟發(fā):算出的結果是不是正確?你會不會對這個結果進行檢驗?
先讓學生獨立進行檢驗,再交流交驗方法。
啟發(fā)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檢驗:可以求實際售價是原價的百分之幾,看結果是不是80%;也可以用原價15元乘80%,看結果是不是12元。
4、指導完成“練一練”。
先讓學生說說《成語故事》的現價與原價有什么關系,知道了現價怎樣求原價。再讓學生根據例題中小洪的話列方程解答。學生解答后交流:你是怎樣想到列方程解答的?列方程時依據了怎樣的相等關系?你又是怎樣檢驗的?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十六第7題。
指名口答。
2、做練習十六第8題。
讓學生獨立解答,再對學生解答的情況適當加以點評。
四、課堂總結
提問:回憶一下,打折是什么意思?一件商品的現價、原價與折扣之間有什么關系?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十六第9、10題。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反比例關系的意義,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特征,能依據反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成不成反比例關系。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概括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變化規(guī)律及其特征。
教學過程
一、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
用x,y表示長方形相鄰兩邊的邊長,表1是面積24cm2的長方形相鄰兩邊邊長的變化關系,表2是周長為24cm的長方形相鄰兩邊邊長的變化關系。
1.根據兩個長方形的邊長變化情況把表格填寫完整。
2.填完表以后思考:
。1)說說從數據中發(fā)現了什么?
。2)表1和表2中,長方形相鄰兩邊邊長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相同嗎?
3.小結:長方形的一條邊的長隨著鄰邊長的增長而減少,在變化過程中,面積24cm2的長方形的相鄰兩邊長的積都是24。周長為24cm的長方形相鄰兩邊長的積都不相等,但他們的和相等。
二、自主探究:
1.王叔叔要去游長城,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時間如下表,你從表中發(fā)現什么?
自行車大巴車小轎車速度/(千米/時)106080時間/時1221。先讓學生同桌之間交流,再指名學生口答討論的結果。
。1)需要的時間隨著交通工具的速度的變化而變化。交通工具的速度越慢,需要的時間反而擴大;交通工具的速度越快,需要的時間反而縮小。
。2)可以看出它們的變化規(guī)律是: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時間的積總是一定的。因為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時間的積都是120。提問:這里的120是什么數量?誰能說出這里的數量關系式?想一想,這個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路程一定時,交通工具的速度和時間的乘積一定)
3、總結。
像這樣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變化時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一定。我們就說這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反比例?
追問: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關鍵是什么?(乘積是不是一定?)
4、想一想。
買蘋果的總錢數一定,蘋果的單價與數量成反比例嗎?你是怎么想的?與同桌說說。
三、鞏固練習
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說明理由。
。1)煤的總量一定,每天的燒煤量和能夠燒的天數。
。2)張伯伯騎自行車從家到縣城,騎自行車的速度和所需的時間。
(3)生產電視機的總臺數一定,每天生產的臺數和所用的天數。
。4)長方形的面積一定,它的長和寬。
。5)鋪地面積一定,方磚邊長與所需塊數。
2.奇思讀一本書,已讀的頁數與剩下的頁數的情況如下。
已讀的頁數1234……剩下的頁數797877……
提問:已讀頁數和剩下頁數能不能成反比例?為什么?
3.有600毫升果汁,可平均分成若干杯。請把下表填完整
分的杯數/杯65432……每杯的果汁量/ml100……
。1)表中有哪兩種量?
(2)分的杯數是怎樣隨著每杯的果汁量變化的?
(3)這兩個量成反比例嗎?
4.請舉一個成反比例的例子,同桌相互說說。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學習的是什么內容?反比例關系的意義是什么?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關鍵是什么?
教學目標
1、利用正比例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問題,感受正比例關系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
教學重難點
1、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lián)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過程
活動一: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
。ㄒ唬┣榫骋
1、觀察圖,分別把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變化情況填入表格中。請根據你的觀察,把數據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后思考: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變化是否有關系?它們的變化分別有怎樣的規(guī)律?規(guī)律相同嗎?
說說從數據中發(fā)現了什么?
3、小結: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都隨邊長的增加而增加,在變化過程中,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的比是是一個不確定的值。
。ǘ┣榫扯
1、一種汽車行駛的速度為90千米/小時。汽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
2、請把下表填寫完整。
3、從表中你發(fā)現了什么規(guī)律?
說說你發(fā)現的規(guī)律: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
。ㄈ┬〗Y
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并且它們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我們就說兩個量正比例。
(四)想一想
1.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嗎?面積與邊長呢?為什么?
師小結:
(1)正方形的周長隨邊長的變化而變化,并且周長與邊長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
請你也試著說一說。
(2)正方形的面積雖然也隨邊長的變化而變化,但面積與邊長的比值是一個變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不成正比例。
請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2、樂樂和爸爸的年齡變化情況如下:
樂樂的年齡/歲67891011爸爸的年齡/歲3233
。1)把表填寫完整。
。2)父子的年齡成正比例嗎?為什么?
。3)爸爸的年齡=樂樂的年齡+26。雖然小明歲數增加,爸爸歲數也增加,但是小明歲數與爸爸歲數的比值隨著時間發(fā)生變化,不是一個確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齡不成正比例。
活動二:練一練。
1、判斷下面各題中的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說明理由。
(1)輪船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路程和時間。
。2)小新跳高的高度和他的身高。
(3)小麥每公頃的產量一定,小麥的公頃數和總產量。
。4)礦泉水瓶中喝掉的水和剩下的水。
2、根據下表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高相對應的數值,判斷當底是6厘米的時候,它們是是成正比例,并說明理由。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隨高的變化而變化,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高的比值不變,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高成正比例。(也可以用公式進行說明)
3、圓的面積與半徑成正比例嗎?你是怎么想的?與同伴交流。
4、分別舉一個成正比例和一個不成正比例的例子,同桌相互說說。
活動三:課堂小結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解比例的意義。
2、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會解比例。
3、強調解比例的書寫規(guī)范和計算中的靈活性,以提高同學們的審美能力和計算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學會解比例。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2、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將下列各比例改寫成乘法等式。
3∶8=15∶40
二、探索嘗試,解釋交流。
1、師:同學們,進行“物物交換”活動,看圖你能找到哪些數學信息?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寫出你的想法。
師:假設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x本小人書,你能寫出一個比例嗎?這個比例中x是多少呢?請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1)自己動腦寫出想法。
(2)小組交流。
2、師:哪個小組展示本小組的想法。
板書:4:10=14:x
解:4x=140
x=35
答:14個玩具汽車可以換35本小人書。
3、總結:
師:在比例里,如果已知任何三項你能求出比例中的另外一個未知項?
對,先寫成乘法形式,再求出未知數的值。這種求比例中的未知項,叫做解比例。
三、課堂練習
1、解比例
2、根據下面的條件列出比例,并解比例。
。1)6和8的比等于36和x的比。
。2)比例的兩個內項是0。4和0。3,兩個外項是6和x。
。3)比例的第一項是4,第二項是8,第三項是x,第四項是10。
四、總結:
談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
點擊查看更多:小學數學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奧數試題、最全小學語文知識點
盡在“”微信公眾號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空間與圖形》數學教案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空間與圖形》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對稱、平移、旋轉、放大與縮小等圖形變換的特征;學會運用對稱、平移、旋轉、放大與縮小的特征進行圖形的變換。
2。在豐富的現實情境中,經歷觀察、操作、欣賞、分析、想象、創(chuàng)作等數學活動過程,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欣賞圖形變換所創(chuàng)造出的美,進一步感受對稱、平移、旋轉、放大與縮小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的文化價值,感受數學的美。
4。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討、交流、反思的意識。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對稱、平移、旋轉、放大與縮小的特征。
【教學難點】
綜合運用對稱、平移、旋轉、放大與縮小的特征進行圖形的變換,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整理復習了圖形的認識與測量,這節(jié)課繼續(xù)整理和復習圖形與變換的知識。(揭示課題)
二、回憶整理,再現舊知。
1。欣賞圖案:(出示課件)小精靈:“同學們好,今天我給大家?guī)砹艘恍┢恋膱D案,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顯示五個圖案,分別為人教版“課標”教材小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科書第3頁的京劇臉譜、第6頁的紫荊花圖案、第7頁的花邊圖案,天安門圖案、第五個圖案是三個模樣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奧運福娃,依次從小到大排成一排。)
討論交流:你們能用數學的眼光來分析一下,在這些漂亮的圖案中,發(fā)現了哪些數學概念?(同桌同學互相交流,教師巡視,適當參與學生活動)
反饋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演示動態(tài)課件)
生1:花邊圖案是其中一個圖案連續(xù)向右平移得到的。
生2:京劇臉譜是經過軸對稱變換得到的。
生3:天安門城樓的圖案是一個軸對稱圖形。
生4:紫荊花的圖案是其中一個花瓣繞中心點向逆時針方向旋轉得到的。
生5:三個大小不同,模樣相同的奧運福娃是按比例放大縮小后得到的。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平移、軸對稱、旋轉、放大與縮小
提問:誰能說說軸對稱圖形的特征?
。ㄔO計意圖:通過六年的學習,學生已在不同學段學習了圖形變換的知識,所存在腦子中的也是一些零散的記憶,教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圖案素材,分別出示5幅觀賞性強,并藏著不同的變換特征的圖案,引導學生觀察,讓學生在欣賞圖案的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再現,避免學生空想,不僅給學生以美的熏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體會圖形的變換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對小學階段所學的平移、軸對稱、旋轉、放大與縮小的特征系統(tǒng)地進行整理。在此過程中,感受我國的民族文化。)
三、綜合運用,復習舊知
欣賞課本第104頁板報花邊圖案。
師:剛才我們欣賞的這些圖案大多是設計師們設計的,瞧,這是一位同學利用圖形的變換設計的板報花邊,仔細觀察,你們知道他利用了哪些變換的知識嗎?(出示課件)
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教師巡視,適當參與學生活動。
反饋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演示動態(tài)課件)
生1:他利用了平移的知識,把第一個圖形連續(xù)向右平移5次就得到了這一排花邊。
生2:他利用了旋轉的知識,首先在豎直方向,從上至下依次畫好三個不同大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將這一組三角形按順時針方向依次旋轉45度7次就得到了這個圖案。
生3:旋轉的每一組三角形是依次按比例縮小排列的.。
生4:旋轉的每一組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
生5:其中的每幅圖案是大小不同的三個正方形繞中心點旋轉得到的。
小結:這個板報的花邊是綜合運用了圖形變換知識進行設計的。其實人們在生活中利用圖形的變換可以設計出許許多多漂亮的圖案,讓我們至身于這繽紛多彩的世界之中。
。ㄔO計意圖:在上個環(huán)節(jié)中將所學圖形變換的知識一一再現,回顧特征,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充分利用書上提供的板報花邊圖案,呈現的是圖形與變換內容綜合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獨立觀察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圖形變換的過程,并借助多媒體進行驗證,發(fā)現這個圖案綜合運用了平移、軸對稱、旋轉、放大與縮小的知識,從整體上進一步掌握對稱、平移、旋轉、放大與縮小等圖形變換的特征,再次感受到這些變換的魅力所在。)
四、鞏固提高,拓展思維
1。做一做。
要求:仔細觀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互相交流想法。
2。練習二十第1題。
學生獨立在書上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全班交流匯報。
小結:有的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只有一條,有的不只一條。
3。練習二十第3題。
要求:先獨立想一想,如果還不能解決,在小組內可以利用學具轉一轉。(教師巡視、指導。)
反饋: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反饋
。ㄔO計意圖: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讓空間感較弱的學生通過學具的操作和多媒體課件的演示,知道旋轉可使一個平面圖形變成立體圖形,切身體會到變換的趣味性和數學的好玩,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悟。)
4。練習二十第6題。
學生獨立在書上完成,教師巡視指導,全班交流匯報時請學生演示是怎樣畫的。
五、小小設計家。
師:今天要請你們當一回小小設計家,利用圖形的變換來設計一些你喜歡的圖案,請同學們分小組選用學具開始設計,完成之后將你的設計方法說給小組的伙伴聽聽。學生在小組內活動,教師巡視參與學生活動,并及時交流。學生作圖后展示作品,并張?zhí)诤诎迳先嘈蕾p交流。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是現代素質教育的追求,也是成功學習的內在規(guī)律。本堂課最后,設計一個小小設計家的環(huán)節(jié),把本課所復習的知識融入到生動有趣、樂此不疲的設計圖案當中,不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在活動中一方面加深了對圖形變換知識的認識,另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圖形的變換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領會數學的神奇與玄妙。)
六、評價總結。
師:通過今天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呢?如果有,把你的收獲寫下來和這節(jié)課的作品一起存進成長記錄袋中。
七、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十第2題。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求實際距離》數學教案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求實際距離》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學會利用比例尺的知識求實際距離。
2、使學生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里的應用,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3、從實際生活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進一步認識比例尺。
教學難點:
設未知數時對長度單位的正確使用。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復備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
1、談話
上一節(jié)課我們一起認識了比例尺?誰還記得什么是比例尺?
2、教師提問
在生活中你在那些地方看到過“比例尺”?讓學生舉例,并說一說比例尺前項、后項的倍數關系和比例尺的實際含義。
【從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導入新課,能發(fā)現比在生活中的應用,從中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提出問題的意識!
二、體驗合作,自主探究
1、出示信息窗2,學生觀看大屏幕。
提問:從屏幕中你獲得哪些數學信息?
。▽W生回答)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板書:雛鷹少年足球隊需要幾小時到達青島?
2.師:怎樣解決雛鷹少年足球隊從濟南到達青島時所用的時間?
生可能會答道:
。1)要用路程除以速度。
。2)需要先求從濟南到青島的實際距離。
。3)要求出實際距離,得先量出圖上距離。
師:同學們的想法很正確,下面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解決。(小組合作解答,教師巡視)
3、匯報交流。
師:哪個小組先說一說你們是怎樣解答的?
生:我們組先量出圖上距離是4厘米,再用列方程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實際距離,然后用“路程÷速度”求出時間。解法如下:
解:設濟南到青島的實際距離為x厘米。
根據“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列方程為:
4/x=1/8000000
x=8000000×4
x=32000000
32000000厘米=320千米
320÷100=3。2(小時)
師:還有不同解法嗎?
可能會有學生這樣解答
4×8000000=32000000(厘米)=320(千米)
320÷100=3。2(小時)
師:說一說你們是怎樣想的?
教師對學生的精彩發(fā)言進行鼓勵性評價。結合學生的發(fā)言,師生再共同完整的分析這一思考過程。
教師在巡視時,注意挑選出完成較好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其余學生在教師對同學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找差距、修改、看齊。
4、師:想想上面的幾種解法,說說你喜歡哪種解法。為什么?
【通過學生自主探索,探究多種方法,使學生在解題時放開思路,加深對數量關系的理解,靈活解答!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1、完成“自主練習”第1題
2、完成“自主練習”第2題
【利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方法組織練習,使學生所學知識不僅得以鞏固,而且得以運用!
四、全課總結
請同學們說一說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讓學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見解,同時不斷的反思自己的思考過程,體會學習的樂趣!
板書設計:
求實際距離
雛鷹少年足球隊大約需要幾小時到達青島?根據“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列方程為:解:設濟南到青島的實際距離為x厘米。
1/8000000=4/x
x=4×8000000
x=32000000
32000000厘米=320千米
320÷100=3。2(小時)
答:大約需要3。2小時到達青島。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解比例》數學教案》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1
學習目標:
1、進一步認識圖形的旋轉,明確含義,感悟特征及性質。能夠運用數學語言清楚描述旋轉運動的過程。會在方格紙上畫出線段旋轉90度后的圖形。
2、經歷觀察實例、操作想象、語言描述、繪制圖形等活動,積累幾何活動經驗,發(fā)展空間觀念。
學習重點:通過多種學習活動溝通聯(lián)系,理解旋轉含義,感悟特征及性質。
學習難點:在方格紙上畫出線段旋轉90度后的圖形
課前準備:鐘表,課件,教具
學習過程
環(huán)節(jié)學案
回顧舊知
1、物體的運動有( )和( )。
2、平移和旋轉都只改變圖形的( ),不改變圖形的( )和( )。
自主探索
1、鐘面上指針旋轉的`方向就是( )方向;相反的方向就是( )方向。
2、鐘表上旋轉一周是( )度,12個時刻將它12等份,所以每份是( )度。
3、從8時到10時,時針繞旋轉點( )方向旋轉( )度,從11時到15時,時針繞旋轉點( )方向旋轉( )度。
4、旋轉三要素指( )( )( )。
合作探究
當橫桿升起時,橫桿繞旋轉點( )時針旋轉( )度;當橫桿落下時,橫桿繞旋轉點( )時針旋轉( )度。
達標檢測
基礎性作業(yè):
課本29頁練一練1、2題(看課件)。
一棵小樹被扶起種好,這棵小樹繞點O( )方向旋轉了( )度。
提高性作業(yè):
1、畫出線段AB繞點B順時針旋轉90度后的圖形;畫出線段AB繞點A逆時針旋轉90度后的圖形。
拓展性作業(yè):
如圖,點P是線段MN上一點,將線段MN繞點P順時針旋轉90度。M P N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認識比例尺;能根據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比例尺中的兩個量求第三個量。
2、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通過測量、繪圖、估算、計算等活動,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3、進一步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點:
目標1、2。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過程:
活動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知
笑笑家新買了一套房子,爸爸拿回了新房子的平面圖,現在讓我們也一起看看吧。
1、出示平面圖。
2、觀察圖,說說從圖中知道了什么?
3、思考: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1)獨立思考。
(2)同伴交流。
(3)匯報。
得出: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1:100的含義是圖上1厘米的線段表示實際100厘米。
4、量一量平面圖中笑笑臥室的長是()厘米,寬是()厘米。笑笑臥室實際的長是()米,寬是()米,面積是()平方米。直接提出“笑笑臥室實際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完成。
(2)匯報交流。
強調:必須先求出實際的長和寬,然后再算出實際的面積。
5、笑笑家的總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1)學生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
6、在父母臥室南墻正中有一扇寬為2米的窗戶,在平面圖標出來。
。1)理解題意。
。2)獨立思考、交流方法,即要根據比例尺和實際距離先求出平面距離,然后再在圖中標出。
。3)進行計算。
7、笑笑在本子上畫自己臥室的平面圖,她用8厘米表示自己臥室的長。
。1)圖上1厘米表示的實際距離是多少厘米?
(2)她畫的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
活動二、試一試
1、小明家在北京,他和媽媽要到上海去旅游。算一算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千米。
。1)理解題意,獨立思考。
(2)交流自己的想法。
。3)進行計算。
活動三、練一練
1、完成32頁第2題。
。1)獨立完成。
(2)匯報交流。
。3)提出問題。
2、一張地圖上,用3厘米表示實際距離600米,求這張地圖的比例尺。
。1)獨立計算。
(2)匯報,全班交流。
(3)說說自己的想法。
活動四、實踐活動
1、找一張中國地圖,量一量,算一算。
。1)量出北京和臺北之間的距離是()厘米,它們之間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千米。
。2)量出烏魯木齊和上海之間的距離是()厘米,它們之間的實際距離是()千米。
2、找一張中國地圖,用▲表出你家鄉(xiāng)的大致位置。
(1)估一估在地圖上你的家鄉(xiāng)與北京的距離大約是()厘米,實際距離大約是()千米。
(2)放暑假時,你打算從()到()去旅游,兩地之間的實際距離大約是()千米。
3、量一量你的臥室的長和寬,以及一些家具的長和寬,然后以1:100的比例尺畫出你臥室的平面圖。
學生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在家里完成。
課后小結:說說你今天的收獲和問題。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3
圓柱的表面積練習課
教學內容:教材14頁例4和練習二余下的練習。
教學目標:
1、會正確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能解決一些有關實際生活的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空間觀念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圓柱的側面積怎么求?(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圓柱的表面積怎么求?(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2)
3、練習二第14題:根據已知條件求出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只列式,不計算)
二.教學例4
(1)出示例4。學生讀題,明確已知條件(已知圓柱的高和底面直徑,求表面積)
(2)求的是廚師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廚師帽沒有下底面,說明它只有一個底面)
(3)指定兩名學生板演,其他學生獨立進行計算.教師行間巡視,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數是否計算正確。(做完后,集體訂正。指名學生回答自己在計算時,最后的得數是怎樣取得的。由此指出:這道題使用的材料要比計算得到的結果多一些。因此,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這道題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進1。這種取近值的方法叫做進一法。)
① 側面積: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诘酌娣e:3.14×(20÷2)2=314(平方厘米)
、郾砻娣e:1758.4+314=20xx.4≈20xx(平方厘米)
5.小結:
在實際應用中計算圓柱形物體的表面積,要根據實際情況計算各部分的面積.如計算煙筒用鐵皮只求一個側面積;水桶用鐵皮是側面積加上一個底面積;油桶用鐵皮是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積,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進一法取值,以保證原材料夠用.
三、指導練習
1、練習二第9題
(1)學生通過讀題理解題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幾個面?(側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個底面積)
(2)指名板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于課堂練習本上。
2、練習二第17題
先引導學生明確題意,求用彩紙的面積就是圓柱的表面積減去(78.5×2)平方厘米,再組織學生獨立練習,集體訂正。
3、練習二第13題
(1)復習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公式: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正方體的表面積=棱長×棱長×6
(2)學生獨立完成第13題:計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的表面積,并指名板演。
4、練習二第19題
(1)學生小組討論: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
(2)通過教具演示,使學生明白圓柱及長方體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剛好是圓柱的三個底面積。因此,計算油漆的面積就是計算長方體表面積與圓柱側面積之和減去圓柱的`一個底面積。
(3)提醒學生將計算結果化成以平方米為單位的數,并可根據實際情況保留兩位小數。
四、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第10、15、20題
第三課時教學反思
學生有上一節(jié)課扎實的表面積教學作基礎,這節(jié)課例4的學習顯得十分輕松。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共提出兩個有價值的問題:“求做這樣一頂帽子需要多少面料,也就是求哪幾部分的面積總和?”“結果20xx.4按四舍五入法保留整十數應該約等于20xx,可為什么教材中應是約等于20xx?”我在此環(huán)節(jié),將教學重點放在聯(lián)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思考所求問題到底是求什么,即要求學生能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教學完例題后,運用一組選擇題,提升學生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練習題目如下:
做通風管需要多少鐵皮
圓柱形水池的占地面積
做無蓋的圓柱形水桶需要多少鐵皮
做圓柱形油桶需要多少鐵皮
衛(wèi)生紙中間硬紙軸需要多大的硬紙板
求水池底部和四周貼瓷磚的面積
壓路機滾筒滾動一周的面積
(1)求側面積;(2)求1個底面積與側面積的和;(3)求底面積;(4)求2個底面積與側面積的和
指導練習內容較多,難以在一課時完成,所以準備再補充一節(jié)練習課。
兩個驚喜
1、沒想到班上有一名同學(數學科代表袁文杰)通過比的知識發(fā)現了底面積與側面積之間的倍數關系,從而利用這一關系提高求表面積的速度。因為底面積=πr2,而圓柱體的側面積=2πrh,所以S底:S側=(πrr):(2πrh)=r:2h,2S底:S側=r:h。當已知圓柱體底面半徑和高求表面積時,如果先求出圓柱體側面積,就可用側面積÷h×r快速求出兩個底面的面積,從而提高計算速度。
2、沒想到班上居然有一名同學(數學科代表江賜陽陽)會用課前我查找資料中所介紹的轉化方法來推導圓柱體的表面積。在他的帶領下,同學們推導得出新的表面積計算公式:圓柱體的表面積=圓柱的底面周長×(高+底面半徑)。正因為了解到這種方法,在練習中計算已知底面周長3.14米,高5米,求表面積時,全班前30名同學完成的同學不約而同地采用了這種方法,體現出這種方法對于已知周長和高求表面積的簡便之處。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比例尺的意義,學會求比例尺、實際距離和圖上距離。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比例尺產生過程和探究比例尺應用的過程,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尺的意義,根據比例尺的意義求比例尺、實際距離和圖上距離。
教學難點:
運用比例尺的有關知識,學會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展示目標,引入本課。
二、探究新知,意義建構
1、看一看
下面幾幅地圖的比例尺分別是多少。①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多少?(1:6000000)②安慶市這幅地圖的比例尺是多少?(1:2500000)③笑笑家的平面圖按照一定的比例畫在紙上,這幅平面圖的比例尺是多少?(1:100)
2、說一說
。1)比例尺1:100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圖上1厘米長的線段表示實際距離100厘米。
。2)在比例尺1:20xx的地圖上,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實際距離(20xx)厘米。
。3)在比例尺1:40000的地圖上,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40000)倍。
3、議一議
(1)什么是比例尺呢?
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比,叫做比例尺。
。2)比例尺怎樣表示呢?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或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板書: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3)比例尺有什么特征呢?
、俦壤吲c一般的尺子不同,它是一個比,不帶計量單位;②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的單位是統(tǒng)一的;③比例尺的前項,一般應化簡成“1”,如果寫成分數的形式,分子也是“1”。
【意圖】數學概念不是老師灌輸給學生的,而是在學生有了感性認識之后,自己總結和概括出來的,自己發(fā)現特征的,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學生只有經歷知識和概念的形成過程,才能真正理解。
三、拓展延伸,鞏固新知
1、有時,比例尺的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大。一個精密零件的.長度只有3.5毫米,畫在一張圖紙上是70毫米,這幅設計圖紙的比例尺是多少?
70:3.5=700:35=20:1
答:這幅設計圖紙的比例尺是20:1。
2、有的地圖上的比例尺用線段來表示。小明家在學校的正西方,到學校的實際距離是900米。你有辦法找到小明家在圖上的位置嗎?1厘米相當于實際距離300米。(在學校正西方向900米。)
3、這位老師從廣州坐飛機到北京開會,實際距離是多少千米呢?
32×6000000=192000000(厘米)192000000厘米=1920(千米)
答:廣州到北京實際距離是1920千米。
五、總結新課,整理知識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呢?
板書設計:比例尺
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實際距離=圖上距離×1厘米表示的實際距離
圖上距離=實際距離÷1厘米表示的實際距離
六年級下冊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理解反比例的意義,并能正確判斷成反比例的量。培養(yǎng)學生觀察概括的能力和學習方法的遷移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反比例意義的探究過程,通過學生的討論分析合作,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和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體驗觀察比較,推理歸納的學習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一系列富有探究性的問題,進一步滲透自主學習和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探究精神,激發(fā)學習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反比例的意義、正反比例的比較。
難點:正確判斷兩個量是否成反比例
教學工具
PPT課件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出新課。
1、復述回顧:
(1)、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 判定兩種量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么?
(3)、判定下面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
A、輪船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路程和時間。
B、每小時織布的米數一定,織布總米數和時間。
C、當圓柱體的高度一定時,體積和底面積。
2、引出課題:這是我們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成正比例的量,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這些常用的數量關系之間的一些特征。當圓柱體的體積一定時,底面積和高度又有什么態(tài)度呢? ﹙板書:成反比例的量﹚
(二)、自主學習,探索新知。
1.探究反比例的意義
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實驗,在實驗之前,提出實驗要求。
(1)、記錄杯子里水的高度,把表格中補充完整。
(2)、觀察水的高度是如何變化的?
教師播放實驗。
水的'高度是怎樣隨著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的?
3、觀看實驗記錄單,回答三個問題。
、俦砀裰杏心膬煞N量?
② 水的高度是怎樣隨著底面積的變化而變化的?
、巯鄬谋拥牡酌娣e和水的高度的乘積分別是多少?
教師據學生匯報說明:在水的高度和底面積這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中,一種量擴大或縮小若干倍,另一種量反而縮小或擴大相同的倍數。相對應的兩個數的乘積是一定的。像這樣的兩種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反比例關系。
4、課件展示反比例的意義,請學生回答判斷兩種量成反比例的關鍵是什么?
學生小組內討論得出判斷兩種量成反比例的關鍵是有三個條件,1、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2、變化方向相反;3、乘積一定。
3.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量成反比例關系?
師: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量成正比例關系誰給我們來舉個例子吧。
(1)學生自由舉例。
(2)師講述: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很多相關聯(lián)的量,有的成反比例,有的相關聯(lián),但不成比例。判斷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是否成反比例,要看這兩個量的積是否一定,只有積一定,這兩個量才成反比例
三、鞏固練習。
(一)、基礎練習
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說明理由。
(1)輪船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路程和時間。
(2)每小時織布的米數一定,織布總米數和時間。
(3)當圓柱體的高度一定時,體積和底面積。
(1)、表格中有( )和( )兩種相關聯(lián)的量。
(2)、寫出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積,并比較大小。
(3)、這個積表示( )。
(4)、表中的相關聯(lián)的兩種量成反比例嗎?為什么?
2、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是不是成反比例,是“√ ”,不是“×”。
(1)煤的量一定,每天的燒煤量和能夠燒的天數. ( )
(2)種子的總量一定,每公頃的播種量和播種的公頃數. ( )
(3)李叔叔從家到工廠,騎自行車的速度和所需的時間. ( )
(4)華容做12道數學題,做完的題和沒有做的題. ( )
四、積極應用,拓展新知。
出示課件,正、反比例的例題,請學生比較,正、反比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把表格補充完整。
學生小組內討論,得出答案。
五、拓展練習。
1、判斷下面每題中的兩種量成比例嗎?并說明理由。
(1)、長方形的面積一定,它的長和寬。 ( )
(2)、輪船行駛的速度一定,行駛的路程和時間。 ( )
(3)、生產電視機的總臺數一定,每天生產的臺數和所用的天數。 ( )
(4)、小麥每公頃的產量一定,小麥的公頃數和總產量。 ( )
(5)、礦泉水瓶中喝掉的水和剩下的水。 ( )
(6)、圓的半徑和它的面積。 ( )
(7)、鋪地面積一定,方磚面積與所需塊數。 ( )
六、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想挑戰(zhàn)一下自我嗎?好!請同學們認真完成堂堂清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