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教案【薦】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準備工作,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初中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函數的概念,能從簡單的實際事例中,抽象出函數關系,列出函數解析式;
2、使學生分清常量與變量,并能確定自變量的取值范圍.
3、會求函數值,并體會自變量與函數值間的對應關系.
4、使學生掌握解析式為只含有一個自變量的簡單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數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的求法.
5、通過函數的教學使學生體會到事物是相互聯系的.是有規(guī)律地運動變化著的.
教學重點:了解函數的意義,會求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及求函數值.
教學難點:函數概念的抽象性.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上一節(jié)課我們講了函數的概念:一般地,設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x、y,如果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的值與它對應,那么就說x是自變量,y是x的函數.
生活中有很多實例反映了函數關系,你能舉出一個,并指出式中的自變量與函數嗎?
1、學校計劃組織一次春游,學生每人交30元,求總金額y(元)與學生數n(個)的關系.
2、為迎接新年,班委會計劃購買100元的小禮物送給同學,求所能購買的總數n(個)與單價(a)元的關系.
解:1、y=30n
y是函數,n是自變量
2、n是函數,a是自變量.
。ǘ┲v授新課
剛才所舉例子中的函數,都是利用數學式子即解析式表示的.這種用數學式子表示函數時,要考慮自變量的取值必須使解析式有意義.如第一題中的學生數n必須是正整數.
例1、求下列函數中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1)(2)
。3)(4)
。5)(6)
分析:在(1)、(2)中,x取任意實數,與都有意義.
。3)小題的是一個分式,分式成立的條件是分母不為0.這道題的分母是,因此要求.
同理(4)小題的也是分式,分式成立的條件是分母不為0,這道題的分母是,因此要求且.
第(5)小題,是二次根式,二次根式成立的條件是被開方數大于、等于零.的被開方數是.
同理,第(6)小題也是二次根式,是被開方數,
小結:從上面的例題中可以看出函數的解析式是整數時,自變量可取全體實數;函數的解析式是分式時,自變量的取值應使分母不為零;函數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時,自變量的取值應使被開方數大于、等于零.
注意:有些同學沒有真正理解解析式是分式時,自變量的取值應使分母不為零,片面地認為,凡是分母,只要即可.教師可將解題步驟設計得細致一些.先提問本題的分母是什么?然后再要求分式的分母不為零.求出使函數成立的自變量的取值范圍.二次根式的問題也與次類似.
但象第(4)小題,有些同學會犯這樣的錯誤,將答案寫成或.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時,方程的兩根用“或者”聯接,在這里就直接拿過來用.限于初中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可聯系日常生活講清“且”與“或”.說明這里與是并且的'關系.即2與-1這兩個值x都不能取.
例2、自行車保管站在某個星期日保管的自行車共有3500輛次,其中變速車保管費是每輛一次0.5元,一般車保管費是每次一輛0.3元.
。1)若設一般車停放的輛次數為x,總的保管費收入為y元,試寫出y關于x的函數關系式;
。2)若估計前來停放的3500輛次自行車中,變速車的輛次不小于25%,但不大于40%,試求該保管站這個星期日收入保管費總數的范圍.
解:(1)
。▁是正整數,
(2)若變速車的輛次不小于25%,但不大于40%,
則收入在1225元至1330元之間
總結:對于反映實際問題的函數關系,應使得實際問題有意義.這樣,就要求聯系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對于函數,當自變量時,相應的函數y的值是.60叫做這個函數當時的函數值.
例3、求下列函數當時的函數值:
。1)————(2)—————
。3)————(4)——————
注:本例既鍛煉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又創(chuàng)設了情境,讓學生體會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確定的值與之對應.以此加深對函數的理解.
。ǘ┬〗Y:
這節(jié)課,我們進一步地研究了有關函數的概念.在研究函數關系時首先要考慮自變量的取值范圍.因此,要求大家能掌握解析式含有一個自變量的簡單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數的自變量取值范圍的求法,并能求出其相應的函數值.另外,對于反映實際問題的函數關系,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作業(yè):習題13.2A組2、3、5
今天的內容就介紹到這里了。
初中數學教案2
教學內容:在學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季度的概念后,尋找歷法與撲克之間的關系。
教學目標:1、通過對"撲克"有趣的研究,培養(yǎng)起學生對生活中平常小事的關注。
2、調動學生豐富的聯想,養(yǎng)成一種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撲克"與年月日、季度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這個你們一定見過吧!這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撲克"。誰愿意告訴我們,你對撲克的了解呢?
生:......
。ń處熝a充,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師: "撲克"還有一種作用,而且與數學有關!
生:......
二、新課
1、桃、心、梅、方4種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陽 小王=月亮 紅=白天 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 大王=1 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數
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閏年的天數
5、撲克中的`K、Q、J共有12張,3×4=12,表示一年有12個月
6、365÷7≈52一年有52個星期。54張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張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個星期。
7、一種花色的和=一個季度的天數
一種花色有13張牌=一個季度有13個星期
三、小結
生活中有很多的數學,他每時每刻都在我們的身邊出現,只是我們大家沒有注意到。請大家都要學會留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初中數學教案3
《正方形》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分析:
、艑W習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正方形,它的特殊的性質和判定。
、魄懊鎸W習了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類比他們的性質與判斷,有利于對正方形的研究。
、菍Ρ竟(jié)的學習,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分類研究的思想,并且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類比的基礎上進行歸納,梳理知識,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學生分析:
、艑W生在小學初步認識了正方形,并且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又學習了幾種平行四邊形,已經具備了觀察研究平行四邊形的經驗與知識基礎。
、茖W生在上幾節(jié)已有了推理的經歷,但是對于證明,學生的思維能力還不成熟,有待于提高。
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了解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掌握它的性質和判定,會利用性質與判定進行簡單的說理。
、七^程與方法:通過類比前邊的四邊形的研究,探索并歸納正方形的性質與判定。通過運用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
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學習中體會正方形的完美性,通過活動獲得成功的喜悅與自信。
重點:掌握正方形的性質與判定,并進行簡單的推理。
難點:探索正方形的判定,發(fā)展學生的推理能
教學方法:類比與探究
教具準備:可以活動的四邊形模型。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教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九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
2.本課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知識的前后聯系
《中心對稱圖形》是新人教版九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十三章第二單元第二節(jié)課的內容。本節(jié)教材屬于圖形變換的內容,是在學習了“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旋轉和中心對稱”后的一種對稱圖形,因此涉及歸納、類比等思想方法,對激發(fā)學生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3.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重點分析體現新課程理念的特點
本節(jié)課主要介紹中心對稱圖形的概念、中心對稱圖形的識別、中心對稱圖形與軸對稱圖形與中心對稱的比較、中心對稱圖形的性質。為使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fā)展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我將通過:(1)例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旋轉對稱圖形引出中心對稱圖形的概念;(2)引導學生觀察、猜想、實驗、歸納、類比等方法探究中心對稱圖形的性質,(3)通過多媒體演示使學生對中心對稱圖形的性質有直觀的表象。我認為這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循序漸進的活動過程,符合新課程標準理念和學生建構知識的規(guī)律,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趣。
(二)教學對象分析
1.學生所在地區(qū)、學校及班級的特色
我授課的班級是西安市閻良區(qū)振興中學九年級一班,作為九年級的學生,在圖形的對稱方面已經積累一些經驗,已經具有一定的觀察、猜想、實驗、歸納、類比等研究圖形對稱變換的能力;班級學生具有個性活潑,思維活躍,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學習情緒易于調動,學習積極性高的特點,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個體差異較大,并且班級中已出現分化現象。
2.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班級學生的年齡大多在15歲到17歲間。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表現欲望較為強烈,喜好發(fā)表個人見解并且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共同探討的意識與經驗,因此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中,適當地創(chuàng)設一些具有一定思維深度的問題,加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緊密結合,促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更多地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學習思考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建立聯系。
【教師活動】
問題設置:①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各有哪些性質?
②()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的四邊形是矩形。()的四邊形是菱形。
【學生活動】
學生回憶,并舉手回答,對于填空題,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說出更多的答案。
【教師活動】
評析學生的結果,給予表揚。
總結性質從邊角對角線考慮,在填空時也考慮這幾方面之外,還應該考慮三者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
演示平行四邊形變?yōu)榫匦瘟庑蔚倪^程。
二:動手操作,探索發(fā)現。
活動一:拿出一張矩形紙片,拉起一角,使其寬AB落在長AD邊上,如下圖所示,沿著B′E剪下,能得到什么圖形?
【學生活動】
學生拿出自備矩形紙片,動手操作,不難發(fā)現它是正方形。
設置問題:①什么是正方形?
觀察發(fā)現,從活動中體會。
【教師活動】:演示矩形變?yōu)檎叫蔚倪^程,菱形變?yōu)檎叫蔚倪^程。
【學生活動】認真觀察變化過程,思考之間的聯系,舉手回答設置問題。
設置問題②正方形是矩形嗎,是菱形嗎?是平行四邊形嗎?為什么?
【學生活動】
小組討論,分組回答。
【教師活動】
總結板書:㈠(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設置問題③正方形有那些性質?
【學生活動】
小組討論,舉手搶答。
【教師活動】
表揚學生發(fā)言,板書學生發(fā)現,㈡正方形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活動二:拿出活動一得到的正方形折一折,正方形是軸對稱圖形嗎?有幾條對稱軸?
學生活動
折紙發(fā)現,說出自己的發(fā)現。得到正方形的又一性質。正方形是軸對稱圖形。
教師活動
演示從平行四邊形變?yōu)檎叫蔚倪^程,擦去板書㈠中的括號內容,出示一下問題:你還可以怎樣填空?
()的菱形是正方形,()的矩形是正方形,()的平行四邊形是正方形,()的四邊形是正方形。
學生活動
小組充分交流,表達不同的意見。
教師活動
評析活動,總結發(fā)現:
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對角線互相平分的矩形是正方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對角線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有一組鄰邊相等且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正方形,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平行四邊形是正方形;
四邊相等且有一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正方形,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邊形是正方形。
以上是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正方形是一個多么完美的平行四邊形呀?大家互相說一說,它的完美體現在哪里?生活中有哪些利用正方形的例子?
學生交流,感受正方形
三,應用體驗,推理證明。
出示例一:正方形ABCD的兩條對角線AC,BD交與O,AB長4cm,求AC,AO長,及的度數。
方法一解:∵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ABC=90°(正方形的四個角是直角)
BC=AB=4cm(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
∴=45°(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角是45°)
∴利用勾股定理可知,AC===4cm
∵AO=AC(正方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AO=×4=2cm
方法二:證明△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證。
學生活動
獨立思考,寫出推理過程,再進行小組討論,并且各小組指派代表寫在黑板上,共同交流。
教師活動
總結解題方法,從正方形的性質全面考慮,準確利用條件,減少麻煩。評析解題步驟,表揚突出學生。
出示例二:在正方形ABCD中,E、F、G、H分別在它的四條邊上,且AE=BF=CG=DH,四邊形EFGH是什么特殊的四邊形,你是如何判斷的?
學生活動
小組交流,分析題意,整理思路,指名口答。
教師活動
說明思路,從已知出發(fā)或者從已有的判定加以選擇。
四,歸納新知,梳理知識。
這一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舉手談論自己的收獲。
請把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分別填寫在下圖的ABCDC處,說明它們的關系。
發(fā)表評論
教學目標:
情意目標: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
能力目標:能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質解簡單的幾何計算、證明題;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
認知目標:了解梯形的概念及其分類;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質。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等腰梯形性質的探索;
難點:梯形中輔助線的添加。
教學課件:PowerPoint演示文稿
教學方法:啟發(fā)法、
學習方法:討論法、合作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ㄒ唬⿲
1、出示圖片,說出每輛汽車車窗形狀(投影)
2、板書課題:5梯形
3、練習:下列圖形中哪些圖形是梯形?(投影)
結梯形概念:只有4、總結梯形概念:一組對邊平行另以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
5、指出圖形中各部位的名稱:上底、下底、腰、高、對角線。(投影)
6、特殊梯形的分類:(投影)
(二)等腰梯形性質的探究
【探究性質一】
思考:在等腰梯形中,如果將一腰AB沿AD的方向平移到DE的位置,那么所得的△DEC是怎樣的三角形?(投影)
猜想:由此你能得到等腰梯形的內角有什么樣的性質?(學生操作、討論、作答)
如圖,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求證:∠B=∠C
想一想:等腰梯形ABCD中,∠A與∠D是否相等?為什么?
等腰梯形性質:等腰梯形的同一條底邊上的兩個內角相等。
【操練】
(1)如圖,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B=60o,BC=10cm,AD=4cm,則腰AB=cm。(投影)
(2)如圖,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DE∥AC,交BC的延長線于點E,CA平分∠BCD,求證:∠B=2∠E.(投影)
【探究性質二】
如果連接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圖中有哪幾對全等三角形?哪些線段相等?(學生操作、討論、作答)
如上圖,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AC、BD相交于O,求證:AC=BD。(投影)
等腰梯形性質: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探究性質三】
問題一:延長等腰梯形的兩腰,哪些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為什么?對稱軸呢?(學生操作、作答)
問題二:等腰梯是否軸對稱圖形?為什么?對稱軸是什么?(重點討論)
等腰梯形性質:同以底上的兩個內角相等,對角線相等
(三)質疑反思、小結
讓學生回顧本課教學內容,并提出尚存問題;
學生小結,教師視具體情況給予提示:性質(從邊、角、對角線、對稱性等角度總結)、解題方法(化梯形問題為三角形及平行四邊形問題)、梯形中輔助線的添加方法。
初中數學教案4
問:你會解這個方程嗎?你能否從小敏同學的解法中得到啟發(fā)?
這個方程不像例l中的方程(1)那樣容易求出它的解,小敏同學的方法啟發(fā)了我們,可以用嘗試,檢驗的方法找出方程(2)的解。也就是只要將x=1,2,3,4,……代人方程(2)的兩邊,看哪個數能使兩邊的值相等,這個數就是這個方程的解。
把x=3代人方程(2),左邊=13+3=16,右邊=(45+3)=48=16,
因為左邊=右邊,所以x=3就是這個方程的解。
這種通過試驗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這也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也可以據此檢驗一下一個數是不是方程的解。
問: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
同學們動手試一試,大家發(fā)現了什么問題?
同樣,用檢驗的方法也很難得到方程的解,因為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數,該從何試起?如何試驗根本無法人手,又該怎么辦?
這正是我們本章要解決的`問題。
三、鞏固練習
1、教科書第3頁練習1、2。
2、補充練習:檢驗下列各括號內的數是不是它前面方程的解。
。1)x-3(x+2)=6+x(x=3,x=-4)
。2)2y(y-1)=3(y=-1,y=2)
。3)5(x-1)(x-2)=0(x=0,x=1,x=2)
四、小結。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怎樣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談談你的學習體會。
五、作業(yè)。教科書第3頁,習題6。1第1、3題。
解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的簡單變形
教學目的
通過天平實驗,讓學生在觀察、思考的基礎上歸納出方程的兩種變形,并能利用它們將簡單的方程變形以求出未知數的值。
重點、難點
1、重點:方程的兩種變形。
2、難點:由具體實例抽象出方程的兩種變形。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列方程解簡單的應用題,列出的方程有的我們不會解,我們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變形成x=a形式,本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如何將方程變形。
二、新授
讓我們先做個實驗,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天平和若干砝碼。
測量一些物體的質量時,我們將它放在天干的左盤內,在右盤內放上砝碼,當天平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顯然兩邊的質量相等。
如果我們在兩盤內同時加入相同質量的砝碼,這時天平仍然平衡,天平兩邊盤內同時拿去相同質量的砝碼,天平仍然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一個方程,課本第4頁上的圖,你能從天平上砝碼的變化聯想到方程的變形嗎?
讓同學們觀察圖6.2.1的左邊的天平;天平的左盤內有一個大砝碼和2個小砝碼,右盤上有5個小砝碼,天平平衡,表示左右兩盤的質量相等。如果我們用x表示大砝碼的質量,1表示小砝碼的質量,那么可用方程x+2=5表示天平兩盤內物體的質量關系。
初中數學教案5
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教學目標
1、熟練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法,會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
2、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應用題的一般解題步驟,逐步形成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
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實際問題中的不等關系,列出不等式組。
知識重點
建立不等式組解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
探究實際問題
出示教科書第145頁例2(略)
問:(1)你是怎樣理解“不能完成任務”的數量含義的'?
(2)你是怎樣理解“提前完成任務”的數量含義的?
(3)解決這個問題,你打算怎樣設未知數?列出怎樣的不等式?
師生一起討論解決例2.
歸納小結
1、教科書146頁“歸納”(略).
2、你覺得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組解應用題與列二元一次方程組解應用題的步驟一樣嗎?
在討論或議論的基礎上老師揭示:
步法一致(設、列、解、答);本質有區(qū)別.(見下表)一元一次不等式組應用題與二元一次方程組應用題解題步驟異同表。
初中數學教案6
知識技能目標
1、理解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是雙曲線,利用描點法畫出反比例函數的圖象,說出它的性質;
2、利用反比例函數的圖象解決有關問題。
過程性目標
1、經歷對反比例函數圖象的觀察、分析、討論、概括過程,會說出它的性質;
2、探索反比例函數的圖象的性質,體會用數形結合思想解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上節(jié)的練習中,我們畫出了問題1中函數的圖象,發(fā)現它并不是直線。那么它是怎么樣的曲線呢?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討論一般的反比例函數(k是常數,k≠0)的圖象,探究它有什么性質。
二、探究歸納
1、畫出函數的圖象。
分析畫出函數圖象一般分為列表、描點、連線三個步驟,在反比例函數中自變量x≠0。
解
1、列表:這個函數中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實數,列出x與y的對應值:
2、描點:用表里各組對應值作為點的坐標,在直角坐標系中描出在京各點點(—6,—1)、(—3,—2)、(—2,—3)等。
3、連線:用平滑的曲線將第一象限各點依次連起來,得到圖象的第一個分支;用平滑的曲線將第三象限各點依次連起來,得到圖象的另一個分支。這兩個分支合起來,就是反比例函數的圖象。
上述圖象,通常稱為雙曲線(hyperbola)。
提問這兩條曲線會與x軸、y軸相交嗎?為什么?
學生試一試:畫出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學生動手畫反比函數圖象,進一步掌握畫函數圖象的步驟)。
學生討論、交流以下問題,并將討論、交流的結果回答問題。
1、這個函數的圖象在哪兩個象限?和函數的圖象有什么不同?
2、反比例函數(k≠0)的圖象在哪兩個象限內?由什么確定?
3、聯系一次函數的性質,你能否總結出反比例函數中隨著自變量x的增加,函數y將怎樣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
反比例函數有下列性質:
。1)當k>0時,函數的圖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個象限內,曲線從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個象限內y隨x的增加而減少;
。2)當k<0時,函數的圖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個象限內,曲線從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個象限內y隨x的增加而增加。
注
1、雙曲線的兩個分支與x軸和y軸沒有交點;
2、雙曲線的兩個分支關于原點成中心對稱。
以上兩點性質在上堂課的問題1和問題2中反映了怎樣的實際意義?
在問題1中反映了汽車比自行車的速度快,小華乘汽車比騎自行車到鎮(zhèn)上的時間少。
在問題2中反映了在面積一定的情況下,飼養(yǎng)場的一邊越長,另一邊越小。
三、實踐應用
例1若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的值。
分析由反比例函數的定義可知:,又由于圖象在二、四象限,所以m+1<0,由這兩個條件可解出m的值。
解由題意,得解得。
例2已知反比例函數(k≠0),當x>0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求一次函數y=kx—k的圖象經過的象限。
分析由于反比例函數(k≠0),當x>0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因此k<0,而一次函數y=kx—k中,k<0,可知,圖象過二、四象限,又—k>0,所以直線與y軸的交點在x軸的上方。
解因為反比例函數(k≠0),當x>0時,y隨x的增大而增大,所以k<0,所以一次函數y=kx—k的圖象經過一、二、四象限。
例3已知反比例函數的圖象過點(1,—2)。
。1)求這個函數的解析式,并畫出圖象;
。2)若點A(—5,m)在圖象上,則點A關于兩坐標軸和原點的對稱點是否還在圖象上?
分析(1)反比例函數的圖象過點(1,—2),即當x=1時,y=—2。由待定系數法可求出反比例函數解析式;再根據解析式,通過列表、描點、連線可畫出反比例函數的圖象;
。2)由點A在反比例函數的圖象上,易求出m的值,再驗證點A關于兩坐標軸和原點的對稱點是否在圖象上。
解(1)設: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為:(k≠0)。
而反比例函數的圖象過點(1,—2),即當x=1時,y=—2。
所以,k=—2。
即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為:。
。2)點A(—5,m)在反比例函數圖象上,所以,
點A的坐標為。
點A關于x軸的對稱點不在這個圖象上;
點A關于y軸的對稱點不在這個圖象上;
點A關于原點的對稱點在這個圖象上;
例4已知函數為反比例函數。
(1)求m的值;
(2)它的圖象在第幾象限內?在各象限內,y隨x的增大如何變化?
。3)當—3≤x≤時,求此函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1)由反比例函數的定義可知:解得,m=—2。
(2)因為—2<0,所以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在第二、四象限內,在各象限內,y隨x的增大而增大。
。3)因為在第個象限內,y隨x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當x=時,y最大值=;
當x=—3時,y最小值=。
所以當—3≤x≤時,此函數的最大值為8,最小值為。
例5一個長方體的體積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長是y厘米,寬是5厘米,高是x厘米。
(1)寫出用高表示長的函數關系式;
(2)寫出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3)畫出函數的圖象。
解(1)因為100=5xy,所以。
。2)x>0。
。3)圖象如下:
說明由于自變量x>0,所以畫出的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只是位于第一象限內的一個分支。
四、交流反思
本節(jié)課學習了畫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和探討了反比例函數的性質。
1、反比例函數的圖象是雙曲線(hyperbola)。
2、反比例函數有如下性質:
。1)當k>0時,函數的圖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個象限內,曲線從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個象限內y隨x的增加而減少;
(2)當k<0時,函數的圖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個象限內,曲線從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個象限內y隨x的增加而增加。
五、檢測反饋
1、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畫出下列函數的圖象:
(1);(2)。
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數,且當x=3時,y=8,求:
。1)y和x的函數關系式;
。2)當時,y的值;
(3)當x取何值時,?
3、若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在所在象限內,y隨x的增大而增大,求n的值。
4、已知反比例函數經過點A(2,—m)和B(n,2n),求:
。1)m和n的值;
。2)若圖象上有兩點P1(x1,y1)和P2(x2,y2),且x1<0
初中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通過解題,使學生了解到數學是具有趣味性的。
2、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腦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出示趣味題
師:老師這里有一些有趣的問題,希望大家開動腦筋,積極思考。
1、小衛(wèi)到文具店買文具,他買毛筆用去了所帶錢的一半,買鉛筆用去了剩下錢的一半,最后用去剩下的8分,問小衛(wèi)原有( )錢?
2、蘋蘋做加法,把一個加數22錯寫成12,算出結果是48,問正確結果是( )。
3、小明做減法,把減數30寫成20,這樣他算出的得數比正確得數多
( ),如果小明算出的`結果是10,正確結果是( )。
4、同學們種樹,要把9棵樹分3行種,每一行都是4棵,你能想出幾種
辦法來用△表示。
5、把一段布5米,一次剪下1米,全部剪下要( )次。
6、李小松有10本本子,送給小剛2本后,兩人本子數同樣多,小剛原來
有( )本本子。
二、小組討論
三、指名講解
四、評價
1、同學互評
2、老師點評
五、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呢?
初中數學教案8
學習目標:
1.理解平行線的意義兩條直線的兩種位置關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論的內容;
3.會根據幾何語句畫圖,會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平行線;
學習重點:
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論.
學習難點:
對平行線本質屬性的理解,用幾何語言描述圖形的性質
一、學習過程:預習提問
兩條直線相交有幾個交點?
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除相交外,還有哪些呢?
。ㄒ唬┊嬈叫芯
1、 工具:直尺、三角板
2、 方法:一"落";二"靠";三"移";四"畫"。
3、請你根據此方法練習畫平行線:
已知:直線a,點B,點C.
(1)過點B畫直線a的平行線,能畫幾條?
(2)過點C畫直線a的平行線,它與過點B的`平行線平行嗎?
(二)平行公理及推論
1、思考:上圖中,①過點B畫直線a的平行線,能畫 條;
、谶^點C畫直線a的平行線,能畫 條;
、勰惝嫷闹本有什么位置關系? 。
、谔剿鳎喝鐖D,P是直線AB外一點,CD與EF相交于P.若CD與AB平行,則EF與AB平行嗎?為什么?
二、自我檢測:
。ㄒ唬┻x擇題:
1、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
A、因為a//d, b//c,所以c//d B、因為a//c, b//d,所以c//d
C、因為a//b, a//c,所以b//c D、因為a//b, d//c,所以a//c
2.在同一平面內有三條直線,若其中有兩條且只有兩條直線平行,則它們交點的個數為( )
A.0個 B.1個 C.2個 D.3個
(二)填空題:
1、在同一平面內,與已知直線L平行的直線有 條,而經過L外一點,與已知直線L平行的直線有且只有 條。
2、在同一平面內,直線L1與L2滿足下列條件,寫出其對應的位置關系:
(1)L1與L2 沒有公共點,則 L1與L2 ;
。2)L1與L2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則L1與L2 ;
(3)L1與L2有兩個公共點,則L1與L2 。
3、在同一平面內,一個角的兩邊與另一個角的兩邊分別平行,那么這兩個角的大小關系是 。
4、平面內有a 、b、c三條直線,則它們的交點個數可能是 個。
三、CD⊥AB于D,E是BC上一點,EF⊥AB于F,∠1=∠2.試說明∠BDG+∠B=180°.
初中數學教案9
一、內容和內容解析
。ㄒ唬﹥热
概念: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以及能在數軸上表示簡單不等式的解集.
。ǘ﹥热萁馕
現實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等關系,也存在大量的不等關系.本節(jié)課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導入常見行程問題的不等關系,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再通過對實例的進一步深入分析與探索,引出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幾個概念.前面學過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通過類比教學、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解不等式幾個概念不難理解.但是對于初學者而言,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材又進行數形結合,用數軸來表示不等式的解集,這樣直觀形象的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對理解不等式的解集有很大的幫助.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正確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與解集的意義,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確地表示在數軸上.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ㄒ唬┙虒W目標
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
2.理解不等式的解與解集的意義,理解它們的區(qū)別與聯系
3.了解解不等式的概念
4.用數軸來表示簡單不等式的解集
。ǘ┠繕私馕
1.達成目標1的標志是:能正確區(qū)別不等式、等式以及代數式.
2.達成目標2的標志是:能理解不等式的解是解集中的某一個元素,而解集是所有解組成的一個集合.
3.達成目標3的標志是:理解解不等式是求不等式解集的'一個過程.
4、達成目標4的標志是: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數形結合的又一個重要體現,也是學習不等式的一種重要工具.操作時,要掌握好“兩定”:一是定界點,一般在數軸上只標出原點和界點即可,邊界點含于解集中用實心圓點,或者用空心圓點;二是定方向,小于向左,大于向右.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本節(jié)課實質是一節(jié)概念課,對于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以及解不等式可通過類比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類比教學,學生不難理解,但是對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難度.
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義以及在數軸上正確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四、教學支持條件分析
利用多媒體直觀演示課前引入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動畫演示情景激趣多媒體演示:兩個體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蹺蹺板上做游戲,現在換了一個大人上去,蹺蹺板發(fā)生了傾斜,游戲無法繼續(xù)進行下去了,這是什么原因呢?設計意圖:通過實例創(chuàng)設情境,從“等”過渡到“不等”,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ǘ┝⒆銓嶋H引出新知
問題一輛勻速行駛的汽車在11︰20距離a地50km,要在12︰00之前駛過a地,車速應滿足什么條件?
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然后小組反饋交流結果.最后,老師將小組反饋意見進行整理(學生沒有討論出來的思路老師進行補充)
1.從時間方面慮:
2.從行程方面:<>50 3.從速度方面考慮:x>50÷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習慣,使他們積極參與問題的討論,并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老師對問題解決方法的梳理與補充,發(fā)散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ㄈ┚o扣問題概念辨析
1.不等式
設問1:什么是不等式?
設問2:能否舉例說明?由學生自學,老師可作適當補充.比如:是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
設問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設問
2:不等式的解是唯一的嗎?由學生自學再討論.
老師點撥:由x>50÷得x>75說明x任意取一個大于75的數都是不等式
3.不等式的解集
設問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50的解.<,>50,x>50÷都設問
2:不等式的解集與不等式的解有什么區(qū)別與聯系?由學生自學后再小組合作交流.
老師點撥:不等式的解是不等式解集中的一個元素,而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所有解組成的一個集合.
4.解不等式
設問1:什么是解不等式?由學生回答.
老師強調:解不等式是一個過程.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有意識、有計劃、有條理地設計一些問題,可以讓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不知不覺中接受了新知識.老師再適當點撥,加深理解.
(四)數形結合,深化認識
問題1:由上可知,x>75既是不等式的解集.那么在數軸上如何表示x>75呢?問題
2:如果在數軸上表示x≤ 75,又如何表示呢?由老師講解,注意規(guī)范性,準確性.老師適當補充:“≥”與“≤”的意義,并強調用“≥”或“≤”連接的式子也是不等式.比如x≤ 75就是不等式.
設計意圖:通過數軸的直觀讓學生對不等式的解集進一步加深理解,滲透數形結合思想.
(五)歸納小結,反思
提高教師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主要內容,并請學生回答如下問題
1、什么是不等式?
<的解集,也是不等式>50
2、什么是不等式的解?
3、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它與不等式的解有什么區(qū)別與聯系?
4、用數軸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要注意哪些方面?
設計意圖:歸納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交流心得,不斷積累學習經驗.
。┎贾米鳂I(yè),課外反饋
教科書第119頁第1題,第120頁第2,3題.
設計意圖:通過課后作業(yè),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情況,以便對教學進度和方法進行適當的調整.
六、目標檢測設計1.填空
下列式子中屬于不等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賦 +7>
、冖趚≥ y + 2 = 0④ 5x + 7設計意圖:讓學生正確區(qū)分不等式、等式與代數式,進一步鞏固不等式的概念.
2.用不等式表示① a與5的和小于7 ② a的與b的3倍的和是非負數
、壅叫蔚倪呴L為xcm,它的周長不超過160cm,求x滿足的條件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審題能力,既要正確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如“大于(小于)、非負數(正數或負數)、不超過(不低于)”等等,正確選擇不等號,又要注意實際問題中的數量的實際意義.
初中數學教案10
4.1二元一次方程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通過與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較,能說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會辨別一個方程是不是
二元一次方程;
2、通過探索交流,會辨別一個解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能寫出給定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了解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3、會將一個二元一次方程變形成用關于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觀察、比較、猜想、驗證等數學學習活動,培養(yǎng)分析問題的能力和數學說理能力;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
1、通過與一元一次方程的類比,探究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進一步培養(yǎng)運用類比轉化的思想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培養(yǎng)關注生活,進一步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有效數學模型,培養(yǎng)良好的數學應用意識。
【重點、難點】
重點: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
難點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和相關性。即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無數個,
但不是任意的兩個數是它的解。
2、把一個二元一次方程變形成用關于一個未知數的代數式表示另一個未知數的形式,其實質是解一個含有字母系數的方程。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1、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尋求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認識二元一次方程,了解二元一
次方程的特點,體會到二元一次方程的引入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
2、通過觀察、思考、交流等活動,激發(fā)學習情緒,營造學習氣氛,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和
空間,自主探討,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和相關性。
3、通過學練結合,以游戲的形式讓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一個數的3倍比這個數大6,這個數是多少?
2、寫有數字5的黃卡和寫有數字2的藍卡若干張,問黃卡和藍卡各取幾張,才能使取到的卡片上的數字之和為22?
思考:這個問題中,有幾個未知數?能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嗎?
如果設黃卡取x張,藍卡取y張,你能列出方程嗎?
3、在高速公路上,一輛轎車行駛2時的路程比一輛卡車行駛3時的路程還多20千米。如果設轎車的速度是a千米/時,卡車的速度是b千米/時,你能列出怎樣的方程?
二、師生互動探索新知
1、推陳出新發(fā)現新知
引導學生觀察所列的方程:5x?2y?22,2a?3b?20,這兩個方程有哪些共同特征?這些特征與一元一次方程比較,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你能給它們取個名字嗎?
(板書:二元一次方程)
根據它們的共同特征,你認為怎樣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定義:含有兩個未知數,且含有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小試牛刀鞏固新知
判斷下列各式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
(1)x2?y?0(2)12a?b?2b?0(3)y?x(4)x??123y
3、師生互動再探新知
(1)什么是方程的解?(使方程兩邊的值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2)你能給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下一個定義嗎?(使二元一次方程兩邊的值相等的一對未
知數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個解。)
?若未知數設為x,y,記做x?,若未知數設為a,b,記做
?y?
4、再試牛刀檢驗新知
(1)檢驗下列各組數是不是方程2a?3b?20的解:(學生感悟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a?4a?5a?0a?100
b?3b??1020b??b?6033
(2)你能寫出方程x-y=1的一個解嗎?(再一次讓學生感悟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
5、自我挑戰(zhàn)三探新知
有3張寫有相同數字的藍卡和2張寫有相同數字的黃卡,這五張卡片上的數字之和為10。設藍卡上的數字為x,黃卡上的數字為y,根據題意列方程。3x?2y?10
請找出這個方程的一個解,并寫出你得到這個解的過程。
學生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的過程中體驗和了解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6、動動筆頭鞏固新知
獨立完成課本第81頁課內練習2
三、你說我說清點收獲
比較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相同點:方程兩邊都是整式
含有未知數的項的次數都是一次
如何求一個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四、知識鞏固
1、必答題
(1)填空題:若mxy?9x?3yn?1?7是關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則m?n?x?2y?5變形正確的有2
10?xx?10①x?5?4y②x?10?4y③y?④y?44
(3x?7是方程2x?y?15的解。()(2)多選題:方程
y?1
x?7
(4)判斷題:方程2x?y?15的解是。()y?1
2、搶答題
是方程2x?3y?5的一個解,求a的值。(1)已知x??2
y?a
(2)寫出一個解為x?3的二元一次方程。
y?1
3、個人魅力題
寫有數字5的黃卡和寫有數字2的藍卡若干張,問黃卡和藍卡各取幾張,才能使取到的卡片上的數字之和為22?設黃卡取x張,藍卡取y張,根據題意列方程:5x?2y?22你能完成這道題目嗎?
五、布置作業(yè)
初中數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 掌握有理數的概念,會對有理數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培養(yǎng)分類能力;
2, 了解分類的標準與分類結果的相關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義;
3, 體驗分類是數學上的常用處理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分類的標準和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知識重點 正確理解有理數的概念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 設計理念
探索新知 在前兩個學段,我們已經學習了很多不同類型的數,通過上兩節(jié)課的學習,又知道了現在的數包括了負數,現在請同學們在草稿紙上任意寫出3個數(同時請3個同學在黑板上寫出).
問題1:觀察黑板上的9個數,并給它們進行分類.
學生思考討論和交流分類的情況.
學生可能只給出很粗略的分類,如只分為“正數”和“負數”或“零”三類,此時,教師應給予引導和鼓勵.
例如,
對于數5,可這樣問:5和5. 1有相同的類型嗎?5可以表示5個人,而5. 1可以表示人數嗎?(不可以)所以它們是不同類型的數,數5是正數中整個的數,我們就稱它為“正整數”,而5. 1不是整個的數,稱為“正分數,,.…(由于小數可化為分數,以后把小數和分數都稱為分數)
通過教師的引導、鼓勵和不斷完善,以及學生自己的概括,最后歸納出我們已經學過的5類不同的數,它們分別是“正整數,零,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
按照書本的說法,得出“整數”“分數”和“有理數”的'概念.
看書了解有理數名稱的由來.
“統(tǒng)稱”是指“合起來總的名稱”的意思.
試一試:按照以上的分類,你能作出一張有理數的分類表嗎?你能說出以上有理數的分類是以什么為標準的嗎?(是按照整數和分數來劃分的) 分類是數學中解決問題的常用手段,這個引入具有開放的特點,學生樂于參與
學生自己嘗試分類時,可能會很粗略,教師給予引導和鼓勵,劃分數的類型要從文字所表示的意義上去引導,這樣學生易于理解。
有理數的分類表要在黑板或媒體上展示,分類的標準要引導學生去體會
練一練 1,任意寫出三個有理數,并說出是什么類型的數,與同伴進行交流.
2,教科書第10頁練習.
此練習中出現了集合的概念,可向學生作如下的說明.
把一些數放在一起,就組成了一個數的集合,簡稱“數集”,所有有理數組成的數集叫做有理數集.類似地,所有整數組成的數集叫做整數集,所有負數組成的數集叫做負數集……;
數集一般用圓圈或大括號表示,因為集合中的數是無限的,而本題中只填了所給的幾個數,所以應該加上省略號.
思考:上面練習中的四個集合合并在一起就是全體有理數的集合嗎?
也可以教師說出一些數,讓學生進行判斷。
集合的概念不必深入展開。
創(chuàng)新探究 問題2:有理數可分為正數和負數兩大類,對嗎?為什么?
教學時,要讓學生總結已經學過的數,鼓勵學生概括,通過交流和討論,教師作適當的指導,逐步得到如下的分類表。
有理數 這個分類可視學生的程度確定是否有必要教學。
應使學生了解分類的標準不一樣時,分類的結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分類的標準要明確,使分類后每一個參加分類的象屬于其中的某一類而只能屬于這一類,教學中教師可舉出通俗易懂的例子作些說明,可以按年齡,也可以按性別、地域來分等
小結與作業(yè)
課堂小結 到現在為止我們學過的數都是有理數(圓周率除外),有理數可以按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標準不同,分類的結果也不同。
本課作業(yè)
1, 必做題:教科書第18頁習題1.2第1題
2, 教師自行準備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1,本課在引人了負數后對所學過的數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提出了有理數的概念.分類是數學中解決問題的常用手段,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分類的思想并進行簡單的分類是數學能力的體現,教師在教學中應引起足夠的重視.關于分類標準與分類結果的關系,分類標準的確定可向學生作適當的滲透,集合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真正接受需要很長的過程,本課不要過多展開。
2,本課具有開放性的特點,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思維空間,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學習,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可避免直接進行分類所帶來的枯燥性;同時還體現合作學習、交流、探究提高的特點,對學生分類能力的養(yǎng)成有很好的作用。
3,兩種分類方法,應以第一種方法為主,第二種方法可視學生的情況進行。
初中數學教案12
一、教學案例的特點
1、案例與論文的區(qū)別
從文體和表述方式上看,論文是以說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案例則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也就是說,案例是講一個故事,是通過故事說明道理。
從寫作的思路和思維方式來看,論文寫作一般是一種演繹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抽象到具體;案例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
2、案例與教案、教學設計的區(qū)別
教案和教學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學思路,是對準備實施的教學措施的簡要說明;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經發(fā)生的教學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后;一個是預期達到什么目標,一個是結果達到什么水平。教學設計不宜于交流,教學案例適宜于交流。
3、案例與教學實錄的區(qū)別
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接近,它們都是對教學情景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則是有所選擇的,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并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或理性思考)。
4、教學案例的特點是
——真實性:案例必須是在課堂教學中真實發(fā)生的事件;
——典型性:必須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問題的故事;
——濃縮性:必須多角度地呈現問題,提供足夠的信息;
——啟發(fā)性:必須是經過研究,能夠引起討論,提供分析和反思。
二、數學案例的結構要素
從文章結構上看,數學案例一般包含以下幾個基本的元素。
(1)背景。案例需要向讀者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有關情況: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如介紹一堂課,就有必要說明這堂課是在什么背景情況下上的,是一所重點學校還是普通學校,是一個重點班級還是普通班級,是有經驗的優(yōu)秀教師還是年青的新教師執(zhí)教,是經過準備的“公開課”還是平時的“家常課”,等等。背景介紹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fā)生是否有什么特別的原因或條件。
(2)主題。案例要有一個主題:寫案例首先要考慮我這個案例想反映什么問題,例如是想說明怎樣轉變學困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fā)思維,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或是觀察學生的獨立學習情況,等等;蛘呤且粋什么樣的數學任務解決過程和方法,在課程標準中數學任務認知水平的要求怎么樣,在課堂教學中數學任務認知水平的發(fā)展怎么樣等等。動筆前都要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想法。比如學校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不同的研究課題、研究小組、研究階段,會面臨不同的問題、情境、經歷,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寫作時應該從最有收獲、最有啟發(fā)的角度切入,選擇并確立主題。
(3)情節(jié)。有了主題,寫作時就不會有聞必錄,而要是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首先需要教師對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外顯的和內隱的)活動的清晰感知,然后是有針對性地向讀者交代特定的內容,把關鍵性的細節(jié)寫清楚。比如介紹教師如何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就要把學生怎么從“不會”到“會”的轉折過程,要把學習發(fā)生發(fā)展過程的細節(jié)寫清楚,要把教師觀察到的學生學習行為,學習行為反映的學生思想、情感、態(tài)度寫清楚,或者把小組合作學習的突出情況寫清楚,或者把個別學生獨立學習的典型行為寫清楚。不能把“任務”布置了一番,把“方法”介紹了一番,說到“任務”的完成過程,說到“掌握”的程度就一筆帶過了。
(4)結果。一般來說,教案和教學設計只有設想的措施而沒有實施的結果,教學實錄通常也只記錄教學的過程而不介紹教學的效果;而案例則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代學生學習的結果,即這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等。讀者知道了結果,將有助于加深對整個過程的內涵的了解。
(5)反思。對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包括教育教學指導思想、過程、結果,對其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反思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可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比如同樣是一個學困生轉化的事例,我們可以從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學習理論等不同的理論角度切入,揭示成功的原因和科學的規(guī)律。反思不一定是理論闡述,也可以是就事論事、有感而發(fā),引起人的共鳴,給人以啟發(fā)。
三、初中數學教學案例主題的選擇
新課程理念下的初中數學教學案例,可從以下六方面選擇主題:
(1)體現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
(2)體現教師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3)體現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教學的成功經驗;
(4)體現數學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教學方法;
(5)體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作用;
(6)體現教學中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的關注和評價,以及怎樣幫助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fā)展,等等。
初中數學教案13
一、指導思想
教育教學工作是一個頭緒眾多的系統(tǒng)工程,在紛繁的頭緒中需要各項工作有序進展,尤為重要的是強化常規(guī),做好細節(jié),教學常規(guī)是對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落實教學常規(guī)是學校教學工作得以正常有序開展的根本保證。只有搞好教學常規(guī)才有可能獲得成功的教育。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體現于教學各個步驟的細節(jié)中,空洞地談教學能力是蒼白的,只有用教師的備課情況、講課細節(jié)、作業(yè)批改情況。教學常規(guī)培養(yǎng)著教師的基本功,決定著教師的`教學能力,可以說教師的教學水平就是在這些常規(guī)細節(jié)中培養(yǎng)起來。
二、檢查反饋
本次檢查大多數教師都比較重視,檢查內容完整、全面,F將檢查情況總結如下教案方面的特點與不足。
特點:
1、絕大多數教案設計完整,教學重點、難點突出,設置得當,緊緊圍繞新課標,例如:劉興華、孫菊、江文等能突出對學科素養(yǎng)的高度關注。教師撰寫的課后反思能體現教師對教材處理的新方法,能側重對自己教法和學生學法的指導,并且還能對自己不得法的教學手段、方式、方法進行深刻地解剖,能很好地體現課堂教學的反思意識,反思深刻、務實、有針對性。
2、教學環(huán)節(jié)齊全,注重引語與小結,使教學設計前后呼應,環(huán)節(jié)完整。
3、注重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注重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4、教案能體現多媒體教學手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不足:
1、教案后的教學反思不夠認真、不夠詳細,沒能對本堂課的得與失作出記錄與小結,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們對課后反思還不夠重視。
2、個別教師教案過于簡單。
作業(yè)方面的特點與不足
特點:
1、能按進度布置作業(yè),作業(yè)設置量度適中,難易適中,上交率較高,且都能做到全批全改。
2、作業(yè)批改公平、公正,有一定的等級評定。教師批改要求嚴格、細致,能夠反映學生作業(yè)中的錯誤做法及糾正措施。
不足:
1、對于學生書寫的工整性,還需加強教育。
2、教師在批閱作業(yè)時,要稍細心些,發(fā)現問題就讓學生當時改正,學生也就會逐漸養(yǎng)成做事認真的習慣。
初中數學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五四學制)數學》(供天津用)八年級下冊第十章整式第一節(jié)整式加減第2小節(jié)整式的加減。
二、設計思想
本節(jié)內容是學生掌握了“整式”有關概念的延展學習,為后繼學習整式運算、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函數知識奠定基礎,是“數”向“式”的正式過度,具有十分重要地位。
八年級學生已具有了較強的數的運算技能和“合并”的意識(解一元一次方程中用)同時也具有初步的觀察、歸納、探索的技能。因此,我結合教材,立足讓每個學生都有發(fā)展的宗旨,我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通過設計有針對性、多樣式的`問題引導學生,給學生提供充足的、和諧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學習。通過學習活動不但培養(yǎng)學生化簡意識,提升數學運算技能而且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工具,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技能目標:
1、理解同類項的含義,并能辨別同類項。
2、掌握合并同類項的方法,熟練的合并同類項。
3、掌握整式加減運算的方法,熟練進行運算。
。ǘ┻^程方法目標:
1、通過探究同類項定義、合并同類項的方法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觀察、歸納、探究的能力。
2、通過合并同類項、整式加減運算的練習活動,提高學生運算技能,提升運算的準確率培養(yǎng)學生化簡意識,發(fā)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過研究引例、探究例1的活動,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符號感。
。ㄈ┣楦袃r值目標:
1、通過交流協(xié)商、分組探究,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敢于探索未知問題的精神。
2、通過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
四、教學重、難點:
合并同類項
五、教學關鍵:
同類項的概念
六、教學準備:
教師:
1、篩選數學題目,精心設置問題情境。
2、制作大小不等的兩個長方體紙盒實物模型,并能展開。
3、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要凸顯①單項式中系數、字母、指數的特征②長方體紙盒立體圖、展開圖。)
學生:
1、復習有關單項式的概念、有理數四則運算及去括號的法則)
2、每小組制作大小不等的兩個長方體紙盒模型。
初中數學教案15
學習目標:
1、通過具體動手操作得出矩形的概念,知道矩形與平行四邊形的區(qū)別與聯系
2、通過類比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定理,推導并掌握矩形的性質定理,會用定理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證明、
3、通過矩形的對角線相等這一性質能推導出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感受直角三角形與矩形之間的內在聯系,發(fā)展學生的合理推理的能力
學習重難點:
重點:矩形的性質定理
難點:靈活應用矩形的性質進行有關的計算與證明
課前準備
教具準備:活動平行四邊形框架、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知識回顧
1、什么叫平行四邊形?
2、平行四邊形有哪些性質?
【設計意圖】:
通過對舊知的復習,一方面鞏固就知,另一方面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合作探究一:矩形的定義
閱讀課本第17-18頁,“實驗與探究”,思考:什么叫做矩形?
用四根木條制作一個平行四邊形教具。利用平行四邊形的不穩(wěn)定性,演示下圖,當平行四邊形的一個內角由銳角變?yōu)殁g角的過程中,會發(fā)生怎樣的特殊情況,這時的圖形是什么圖形、從上面的演示過程可以發(fā)現:平行四邊形具備什么條件時,就成了矩形?
【設計意圖】:
通過小組合作觀察,討論平行四邊形具備什么條件時,就成了矩形,自己歸納出矩形的定義、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促進學生積極思考,發(fā)展學生的思維
歸納: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矩形、
合作探究二:矩形的性質定理
1、自主完成18頁的觀察與思考,通過實際操作回答提出的問題
2、小組合作:完成對性質的證明過程
【設計意圖】:
通過利用手中的矩形紙片動手操作使學生對矩形的性質獲得豐富的直觀體驗,為總結矩形的性質定理打下堅實基礎
矩形的性質定理1: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性質定理2:矩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合作探究三: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定理3
設矩形的對角線AC與BD交于點O,那么,BE是Rt△AB中一條怎樣的特殊線段
(BO是Rt△ABC中斜邊AC上的中線)它與AC有什么大小關系,為什么?
【設計意圖】:
根據圖形學生很容易猜想結果,關鍵是從數學的角度證明留足充分的時間讓學生交流,教師適時引導,明確論證方法、學生獨立完成證明,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讓學生感受數學結論的確定性和證明的必要性
結論: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
例題講解:
例1、如圖,矩形ABCD的兩條對角線相交于點O,∠AOB=60°,AB=6㎝,求矩形對角線AC的長?
當堂檢測:
1、矩形具有而平行四邊形不具有的性質()
。ˋ)對角相等(B)對邊相等(C)對角線相等(D)對角線互相平分
2、已知Rt△ ABC中,∠ABC=900,BD是斜邊AC上的中線
(1)若BD=3㎝,則AC=㎝
。2)若∠C=30°,AB=5㎝,則AC=㎝,BD=㎝
3、在矩形ABCD中,若已知∠DOC=120°,AC=8㎝,求AD的長
4、工人師傅做鋁合金窗框分下面三個步驟進行:
。1)先截出兩對符合規(guī)格的鋁合金窗料(如圖1),使AB=CD,EF=GH;
。2)擺放成如圖(2)的四邊形,則這時窗框的形狀是_____,根據的數學道理是__________;
。3)將直角尺靠緊窗框的一個角(如圖3)調整窗框的邊框,當直角尺的兩條直角邊與窗框無縫隙時(如圖4),說明窗框合格,這時窗框是____,根據的數學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
課堂小結:
請說出你本節(jié)課的收獲,與大家一塊分享。
作業(yè):
課本P、20第2題
板書設計:
xxx
【初中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初中數學教案08-12
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案12-30
初中數學教案:公式12-29
初中數學教案【精】01-26
【推薦】初中數學教案01-26
初中數學教案【熱門】01-12
【熱門】初中數學教案01-12
初中數學教案【推薦】01-12
【薦】初中數學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