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二歷史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二歷史教案1
一、說教學目標(本節(jié)課共有三個目標)
第一、知識目標
1、掌握新文化運動產生的歷史背景。
2、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時間、及發(fā)展概況。
3、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4、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第二、德育目標
1、新文化運動中,先進的中國人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主張民主和科學。反映了他們?yōu)檎衽d中華,向西方學習的新探索。
2、新文化運動中陳獨秀、李大釗、魯迅想西方學習,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第三、能力目標
高二歷史新文化運動說課稿1、通過對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前后時期的變化,正確認識其性質和影響,使學生正確認識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辨證關系,提高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分析、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
2、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評價陳獨秀等重要歷史人物,提高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二、說教材分析
全節(jié)共三大史實:新文化運動的背景,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及其影響。本節(jié)貫穿一個主題:新文化運動。本節(jié)重點是突出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及其發(fā)展概況。難點是如何挖掘出新文化運動背后深刻而有價值的東西。因此:
三、說怎樣突破難點、重點
根據教材分析:
1、教學重點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和發(fā)展概況。
2、教學難點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及其影響。
3、教學方法:我采用講述法、比較法、分析評價法、分組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使用多媒體教學做到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
4、突破重點:
(1)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是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實質是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反對封建舊文化的斗爭,只有通過其內容的教學,才能深刻理解其實質,才能使學生認識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當時的斗爭精神和貢獻。這一部分內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學生把握本節(jié)內容的關鍵,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2)新文化運動的新發(fā)展是重點。它與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構成新文化運動前、后期一個整體。后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fā)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使他們選擇和接受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和推進革命的思想武器,這是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成果。不斷加深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理解認識,繼而突破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這個重點。
5、突破難點:
(1)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是難點。新文化運動興起有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方面的背景,學生在學習中往往對辛亥革命前后思想文化領域的變化難以理解。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共同分析——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后,盡管成立了中華民國,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并沒有改變,仍然處在封建軍閥統(tǒng)治下,在思想領域中,對封建思想的批判,在辛亥革命前就不徹底,辛亥革命后北洋軍閥繼續(xù)用封建思想禁錮人們的頭腦,思想上是黑暗時期。在經濟上隨著中國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fā)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實行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反對封建軍閥的統(tǒng)治,袁世凱上臺后,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為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識分子所不能容忍,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是歷史的必然。(2)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是難點。引導學生互相討論,從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共同分析其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新文化運動的局限性的認識。新文化運動中的知識分子對東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絕對肯定和絕對否定的偏向,讓學生分析對東西文化的正確認識是什么。.在對新文化運動進行評價時,找準切入點,幫助學生既看到新文化運動巨大的歷史功績,又看到它的局限性和不足。教師應強調它的積極性是主要的,占主導地位。在此處可幫組學生整理近代中國思想界向西方學習的歷程,采用聯(lián)系講解法,引導學生回顧近代中國思想界向西方學習的歷程。了解新文化運動的地位和作用。
四、說學生情況
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學生基礎差,給教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而人教版的歷史教材敘述簡明、史實可靠、解釋準確、知識性強,具有科學性、知識性和針對性。
五、說活動與探究
這節(jié)課要抓住“向西方學習”這一主題,突出強調“新文化運動”的意義,教學中要強調歷史與現實結合,例如:在評價“孔家店”這個口號時,要提倡用新文明方式看待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從而發(fā)現學生的亮點,充分運用“師—生—師”互動模式,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效果。
1、新課的導入:介紹近代前期先進的仁人志士學習西方的情況及辛亥革命后思想文化領域出現的向西方學習的潮流,即新文化運動,然后對新文化運動做一個總括性的介紹。
2、在講新文化運動的背景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出現既是當時特定歷史時期經濟、政治、思想、文化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也是近代中國長期物質、思想準備基礎上的必然結果,教師引導學生回顧“維新派同封建頑固派的論戰(zhàn)”、“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革命派與保皇派的論戰(zhàn)”。思考辛亥革命后,為什么會出現袁世凱復辟帝制?從中認識新文化運動的必要性。
3、在講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時,出示有關人物的投影片,幫助學生整理相關知識,對于新文化運動中主要人物的生平可以采用講述法。
4、在講本節(jié)的重點!靶挛幕\動的內容是”時,沿著兩條線展開,一條是思想戰(zhàn)線,一條是文學戰(zhàn)線。兩條戰(zhàn)線交織進行。對于運動的主要內容,在于引導學生理解和認識其和意義,使之充實化、具體形象化,即與教材內容和補充資料對照,聯(lián)系起來分析、認識。對于運動前后期內容的變化,教師應適當強調。分析它的影響,明確積極方面占主導地位。
六、說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
(一)說設計思路
本節(jié)充分運用“師—生—師”的互動模式,進行歷史課開放式課堂教學,其主要目標是:探索歷史學科的規(guī)律、特點,按照國家關于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總要求,探索在高科技飛速發(fā)展形勢下的歷史教育、教學發(fā)展的途徑和方法,努力培養(yǎng)新時代人才的人文綜合素質。
(二)說現代教學手段
為了學生便于掌握、記憶,通過課件出示圖表,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標志、指導思想、代表人物、活動陣地和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新發(fā)展及其影響。使紛繁復雜的知識點一目了然。
七、說上課心德
通過上課、說課活動的心得是要上好一堂適應教改的優(yōu)質課。教師不但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能力、文化素養(yǎng),還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同時要依靠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制作多謀體歷史課件。如果不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將會不適應現代教學。另外,對自己教學中的不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普通話不是很標準。
通過上課、說課活動使我清醒認識到:只有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才會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效果,以適應時代、教改的需要;同時,也讓我深刻的認識到歷史教學只有為現實服務才具有生命力。
高二歷史教案2
[課標要求]概述漢字起源、演變的過程,了解中國書法藝術的基本特征和發(fā)展脈絡。
[知識梳理]
一、漢字的發(fā)展演變
1、文字的重要性:文字以一定的可視符號系統(tǒng),將人們的思維、語言、經驗及復雜的社會現象記錄下來,使人類文化得以交流和傳承,對人類社會發(fā)展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2、漢字的雛形:新石器時代,陶器上的刻畫符號,與后來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淵源關系。
3、趨于成熟:
。1)商朝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漢字
。2)商周時期的金文
①商周時期澆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被稱為“金文”。
②到了西周晚期,一位史官對漢字進行系統(tǒng)地整理,形成了金文的標準字體——“籀文”。
3.漢字統(tǒng)一:秦朝的“書同文”
。1)原因:
、俅呵飸(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對漢字任意儉省筆畫、紊亂偏旁,以致異形雜出、一字多形等,文字的交流功能大大削弱,不利于文化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
、谇厥蓟蕿榱讼@種混亂情況和便于推行政令、鞏固統(tǒng)一,果斷推行“書同文字”的政策。
。2)具體做法:①以秦國的小篆作為基礎,統(tǒng)一全國的文字;②接著推廣書寫更為簡便的隸書。
。3)意義:文字的統(tǒng)一,有利于不同地區(qū)之間的經濟貿易和文化交流,有利于形成國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從而對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書法藝術
[問題探究1]什么叫書法?
(一)出現的原因及特征
1、原因:
(1)單體漢字字形豐富、數量龐大,為富于個性化的藝術再創(chuàng)造提供了可能和前提;
。2)具有藝術素養(yǎng)和精神追求的知識群體的形成和壯大,則為發(fā)展?jié)h字書法藝術提供了人力準備,這也是書法藝術不斷推陳出新、異彩紛呈的動力。
2、特征:以筆墨黑白空間和線條的剛柔枯潤,來表達作者的情感、志趣。
(二)發(fā)展歷程
1.秦漢——自發(fā)階段:
、偾匦∽蜐h隸都具有書法的美感,但多重實用;
、谛∽瓐A潤纖細,布局均勻;漢隸雄放灑脫,雄厚深沉。
2.魏晉南北朝——自覺階段
[問題探究2]如果說秦漢時期的書法美是自發(fā)的,那么,為什么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能成為自覺的書法藝術?
。1)原因:
①社會的變遷影響到了人的心理,促使了人的覺醒,這種覺醒使得審美變成了一種自覺;
、谑咳巳后w逐漸形成,書法成為士人表達自我對意境、神韻、風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酃P墨紙張等文具的改進,為書法技巧創(chuàng)新提供了條件。
。2)典型代表: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3.隋唐——新的高峰(書法理論日趨成熟)
[問題探究3]隋唐時期具備了哪些能夠促使書法藝術達到高峰的`條件?
。1)條件:國家一統(tǒng),經濟發(fā)達,文化繁榮,思想開放,兼收并蓄,整個社會充滿活力,激蕩著一種進取精神,同時法度和規(guī)范成為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2)表現:
①草書——狂放不羈:張旭、懷素(顛張狂素)
、诳瑫⒅匾(guī)范法度,力求建立新的法度: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顏筋柳骨)
4.宋代——崇尚意趣、忽略法度
(1)原因:①市民階層興起,社會生活豐富多樣;②理學的發(fā)展,使人們在文藝審美上也出現了新的特點:強調表現心境和意趣。③重文
。2)代表:“宋四家”—— 蘇(蘇軾)、黃(黃庭堅)、米(米芾)、蔡(蔡襄)
5.明代——呈現平民化、世俗化、個性化趨勢
[問題探究4]明代書法為什么會呈現出平民化、世俗化和個性化的趨勢?
(1)原因:由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蘇杭等地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
。2)代表:祝枝山、文徵明
三、篆刻藝術
1.定義:即是用篆書刻成的印章,是一種實用藝術品。他的創(chuàng)制以書法為前提,與書法并成為姊妹藝術。
2.秦漢時期——篆刻藝術發(fā)展的標志性時期,為以后印章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樣本。
。1)秦印——雍容大度,精致不拘,以小篆為主
。2)漢印——方正質樸,端莊豪放,以小篆為基礎,又融合了隸書的風格
3.篆刻藝術的發(fā)展
。1)宋元以后,書畫家開始用印章來給書畫作品加印,但篆刻還沒有從它的實用功能中分離出來;
。2)明中葉以后,以文彭等人為代表,篆刻和書法、繪畫一起,成為中國古代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課堂小結:
1、漢字的演變趨勢和主要字體
趨勢:是由繁到簡,字形字體逐步規(guī)范化、穩(wěn)定化。
字體: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2.概述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發(fā)展的歷程和及原因。
時期發(fā)展歷程或特點原因
秦漢秦小篆和漢隸都具有書法的美感,但大多還是實用性文字。文字剛獲得統(tǒng)一
魏晉南北朝漢字發(fā)展為自覺的書法藝術①社會的變遷影響到了人的心理,促使了人的覺醒,這種覺醒使得審美變成了一種自覺;
、谑咳巳后w逐漸形成,書法成為士人表達自我對意境、神韻、風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酃P墨紙張等文具的改進,為書法技巧創(chuàng)新提供了條件。
隋唐書法藝術達到了新的高峰國家一統(tǒng),經濟發(fā)達,文化繁榮,思想開放,兼收并蓄,整個社會充滿活力,激蕩著一種進取精神,同時法度和規(guī)范成為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宋代崇尚意趣、忽略法度
①市民階層興起,社會生活豐富多樣;
、诶韺W的發(fā)展,使人們在文藝審美上也出現了新的特點:強調表現心境和意趣。
、壑匚
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個性化由于商品經濟的發(fā)展,蘇杭等地成為全國的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
高二歷史教案3
教學目的
一、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
20世紀新的學術思潮的不斷涌現;西方哲學的發(fā)展;歷史科學的重要成就;西方經濟學的發(fā)展;西方未來學;現代教育的戰(zhàn)略地位;各國教育更迅速發(fā)展;世界性教育改革的特點。
二、要求學生認識
1.通過對現代新的學術思潮的發(fā)展,使學生進一步樹立改革開放,追求社會進步的觀念。
2.通過對現代教育戰(zhàn)略地位和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點的講述,使學生認識:重視教育,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
三、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現代科學技術和教育是相互制約、相互轉化的辯證關系,培養(yǎng)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的能力。
重點、難點
一、本節(jié)重點:當代教育的戰(zhàn)略地位
二、本節(jié)難點: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特點
教學設備
利用投影儀、錄音機等電教工具,有條件的地方可利用多媒體教學。教學要點
一、學術思潮
1.西方哲學的發(fā)展
2.世界史學的發(fā)展
3.西方經濟學的巨大進展
4.西方的'未來學
二、教育
1.現代教育的戰(zhàn)略地位及其發(fā)展
2.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特點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提問: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起了哪些作用?
。▽W生回答后教師總結)現代科技對社會生產力和世界經濟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同時為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并使全球的文化聯(lián)系越來越密切。這節(jié)課我們來了解20世紀的世界學術新思潮的出現和教育的發(fā)展。
講授新課
一、學術思潮
1.20世紀哲學的發(fā)展
教師用投影儀打出下列表格,指導學生閱讀學術思潮的哲學部分,完成表格
2.20世紀歷史學的發(fā)展
在哲學獲得巨大發(fā)展的同時,歷史學也取得了重要成就。要求學生閱讀課文,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怎樣看待蘇聯(lián)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學?
(學生回答后,教師總結)蘇聯(lián)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強調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的決定作用,突出了階級斗爭在歷史中的作用。這種史學觀對社會主義國家基至對西歐的歷史學影響巨大。但是它存在缺陷,對歷史解釋存在公式化和教條化的傾向。
。2)一戰(zhàn)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后西方史學的發(fā)展情況又如何呢?
(學生回答)一是西方史學家開始探討文明發(fā)展的規(guī)律。著名的代表作有《西方的沒落》和《歷史研究》。二是從法國開始,史學的研究突破傳統(tǒng)的政治史研究,出現了跨學科的研究。三是60年代西歐出現了新馬克思主義史學。
除了蘇聯(lián)、西歐史學研究有了重大突破外,美國的歷史研究更是流派紛呈。有進步主義學派的史學,代表人物彼爾德;有新保守主義史學;有新左派史學以及新社會史學。不同的史學觀都和當時的社會存在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
3.20世紀經濟學的發(fā)展
要求學生閱讀課文,簡單了解什么是“凱恩斯學說”,即主張國家積極干預經濟,通過一系列經濟政策的措施,鼓勵和刺激消費,以保證“有效需求”的充足。
4.20世紀的西方未來學
要求學生看書,回答什么是未來學?學生回答:未來學是一門研究人類歷史發(fā)展趨勢的綜合性學科,特別注重探討現代工業(yè)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給社會帶來的影響,進而預測未來社會的發(fā)展趨勢。
20世紀,特別是二戰(zhàn)結束以來,隨著現代科學技術革命的展開,教育在社會經濟發(fā)展中的戰(zhàn)略地位發(fā)生了變化。
二、教育
1.現代教育的戰(zhàn)略地位及其發(fā)展
提問:為什么現代教育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W生回答,教師總結)可用如下示意圖表示:當今和平與發(fā)展是時代的主題。激烈的國際競爭,主要表現為綜合國力的競爭,這實際上是科技力量的競爭,歸根結底又是培養(yǎng)科技人才的競爭,因此,教育是現代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
和平與發(fā)展→國際競爭→綜合國力競爭→科技力量競爭
正是由于許多國家把發(fā)展教育看作是決定國家命運和民族前途的大事,因此許多國家競相增加教育投資,超前規(guī)劃教育的發(fā)展,并全面改革教育制度,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
2.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共同特點
要求學生閱讀課文后總結歸納,教師補充。
(1)重視普及教育,提高基礎教育的質量。這是改革的重點,因為基礎教育質量決定民族素質,民族素質是決定綜合國力的根本因素,綜合國力的競爭就是國際競爭。
。2)重視教育要求的綜合性,為適應現代科技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的趨勢,要做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培養(yǎng)具有綜合能力的通才;課程設置綜合化。
。3)建立繼續(xù)教育的體制,即加強學前和成人教育,因為幼兒教育對個人智力發(fā)展至關重要,成人必須進行知識更新和知識結構調整。
(4)教育形式多樣化,保障各年齡段的社會成員都能適時接受恰當的教育。
(5)重視教育手段的現代化,使受教育者信息量增加,視野開闊,思維活躍,提高效率,使教育迅速普及。
本課小結
現代學術思潮和教育的發(fā)展,要求我們繼承人類優(yōu)秀文化遺產,面向未來,努力使自己成為具備優(yōu)秀素質的勞動者,為實現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努力奮斗。
布置作業(yè)
1.利用課余時間了解中國現代教育的發(fā)展以及本校的教育思路和教育改革情況。
2.如何認識教育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重要作用?
高二歷史教案4
一、高考考什么———課程標準要求
1、知道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改革的基本史實,認識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時代特征。
2、認識改革變法是時代的潮流,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
二、預習提綱
時間:_____前期
管仲改革措施:賦稅制度
影響:齊國強大,加速_______瓦解
春選賢任能,賞罰分明
秋政治
戰(zhàn)強調______
國李悝變法
變魏文候變法經濟:“盡地力”—破壞了井田制法
吳起變法:軍事——武卒
影響:魏國強大,強化了________階層的地位
三、線索勾勒
管仲改革—改革賦稅制度:“相地而衰征”
宗法分封制瓦解政治
社會轉型李悝變法經濟
井田制瓦解春秋戰(zhàn)國變法魏文候變法軍事
富國強兵吳起變法
影響:順應時代潮
四:重、難點
1、橫向比較
背景內容影響
管仲改革
魏文候變法
2、階級分析法認識春秋戰(zhàn)國變法的性質和作用
3、概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時代特征
五、依據課程標準要求,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知識。
背景政治:宗法分封制遭破壞,新的階級關系產生。
經濟:井田制遭破壞,土地私有制確立、
軍事:爭霸戰(zhàn)爭需要富國強兵
思想文化:出現百家爭鳴局面,科技文化也取得了較快發(fā)展
根本原因: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
直接動力:稱霸天下的欲望、
目的:富國強兵、要求廢除奴隸主貴族的特權,發(fā)展封建經濟
內容:【春秋】齊桓公:管仲“相地而衰征”根據土地多少和田質的好壞征收賦稅
魯國:前594“初稅畝”。規(guī)定不論公田和私田,一律“履畝而稅
【戰(zhàn)國】魏文候:李悝實行“盡地力之教”、推行“平糴法”、制定《法經》
楚悼王:吳起主張限制和削弱貴族勢力、整頓吏治和改良社會風氣
影響:管仲改革:實質上承認了私人對土地的所有權。管仲改革調動了土地所有者經營土地的積極性,推動了生產的發(fā)展,為齊國的強大奠定了物質基礎
魯國改革:公開承認了土地私有,實質是廢除奴隸社會的井田制確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李悝改革:魏國在戰(zhàn)國諸雄中率先強盛起來
吳起改革:楚國經過改革,成為了戰(zhàn)國中的強國
評價:①從背景來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的變法運動是生產力發(fā)展的必然結果,順應了歷史發(fā)展的趨勢。
②從改革的內容來說:政治上,改善了吏治,大大削弱了舊貴族的特權,經濟上破壞了井田制,經濟得到進一步發(fā)展!斗ń洝肪S護了社會秩序、穩(wěn)定了政局,軍事上,獎勵軍功,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
、蹚母母锏淖饔煤托Ч矗阂驗楦鲊谓洕l(fā)展的不平衡和內部階級力量的差異,其效果是不同的。魏國的變法效果較為顯著,迅速崛起,成為戰(zhàn)國前期最強大的國家?偲饋砜矗@些改革不同程度地打擊了奴隸主貴族,使新興地主階級的地位得到強化,為日后秦帝國的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六、課后習題點撥
解析與探究提示: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春秋戰(zhàn)國時期,權力下移,“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禮樂征伐自大夫出”,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法分封制趨于瓦解。
當時的社會處在奴隸制瓦解封建制形成的大變革時期。
有利于新興地主參與政權,有利于封建經濟的發(fā)展,有利于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
自我測評解答:
1、面臨著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社會轉型。爭霸各國以富國強兵為目的。
2、從發(fā)生時間看:管仲改革發(fā)生在春秋前期,李悝變法發(fā)生在戰(zhàn)國前期。
從變法內容看:相同之處都采取了加速井田制瓦解的經濟措施,不同之處是管仲改革未觸及世卿世祿制,而李悝提出“選賢任能,賞罰分明”政策,大大削弱了舊貴族的特權。
從變法成效看:管仲改革使齊國在爭霸中率先成為中原霸主,李悝變法不僅增強了魏國國力,使魏國迅速崛起,成為戰(zhàn)國前期最強大的國家,而且還有效地打擊了舊制度。
3、戰(zhàn)國時期各國的變法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貴族的統(tǒng)治秩序,使新興地主階層的地位得以強化,為日后秦帝國的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戰(zhàn)國時期各國的變法更加徹底,觸及到上層建筑,改變了世卿世祿制。
七、同步反饋訓練
一、選擇題:
1、東周開始于
A、公元前770年B、公元前720年C、公元前475年D、公元前221年
2、春秋時期,周王室衰微的表現不包括
A、周王室轄區(qū)縮小B、周王室財政緊張C、“禮樂征伐自天子出”D、“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3、春秋時有的諸侯國打出“尊王攘夷”旗號的目的是
。、維護周王權威B、抵御少數民族侵擾C、討伐弱小諸侯國D、壯大自身力量
4、春秋時期,井田制逐漸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鐵器和牛耕的使用B、私田的增多C、各國的賦稅改革D、新興地主階層的壯大
5、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變法的直接目的是
。、廢除舊貴族的特權B、提高新興地主的地位C、推進土地私有化D、實現富國強兵
6、對春秋時期管仲改革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實行“相地而衰征”B、廢除世卿世祿C、增加了國家賦稅收入D、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7、戰(zhàn)國時期最早進行改革的是
A、齊國B、趙國C、魏國D、韓國
8、主持制定中國第一部比較系統(tǒng)完整的法典《法經》的是
A、管仲B、李悝C、吳起D、西門豹
9、戰(zhàn)國時期魏國變法中既改善吏治,又大大削弱舊貴族特權的措施是
A、推行“選賢任能,賞罰分明”政策B、實行“盡地力”政策
C、制定《法經》D、創(chuàng)建“武卒”
10、春秋、戰(zhàn)國兩個時期變法的主要不同是
A、是否有利于富國強兵B、是否任用有識之士進行改革
C、是否觸及上層建筑D、是否加速井田制瓦解
11、管仲改革產生的社會效果不包括()
A、經濟實力增強B、軍事力量加強C、社會性質變化D、實現稱霸目標
12、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國君主紛紛變法的直接動力是()
A、生產力的迅速發(fā)展B、稱雄天下的欲望C、階級斗爭非常尖銳D、東周王室日漸衰微
13、魏文候變法的根本動力是()
A、周王室的衰微B、諸候稱霸天下的愿望C、生產力的聲速發(fā)展D、階級關系的深刻變化
14、春秋戰(zhàn)國是我國社會制度的變革時期,春秋與戰(zhàn)國的不同之處主要是()
A、改革的內容不同B、改革的方式不同C、改革的發(fā)動者不同D、改革的結果不同
15、戰(zhàn)國時期,代表落后與先進的兩個階級分別是()
A、奴隸主階級與農民階級B、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
C、奴隸主階級與地主階級D、奴隸階級與奴隸主階級
16、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連綿不斷,但社會經濟卻得到較快發(fā)展,其根本原因是()
A、各國衽重農抑商政策B、封建制的確立適應了生產力的發(fā)展
C、各國重視興修水利工程D、農民對地主的人身依附關系減弱
17、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封建制度逐步取代奴隸制度的因素有()
、倥`的反抗斗爭②井田制的瓦解③生產力的發(fā)展④地主階級的政治改革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8、(知能點2)制定中國第一部比較系統(tǒng)完整的法典——《法經》的是()
A、管仲B、商鞅C、李悝D、吳起
二、非選擇題:
19、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欲以田賦(以田出賦),使冉有訪諸仲尼,仲尼不對。私于冉有曰:“求來,汝不聞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按照勞動力的強弱征收土地稅),而砥其遠邇(砥:平。遠邇:遠近)……先王以為足。若子季孫欲其法也,則有周公之籍(籍田之法)矣;若欲犯法,則茍(急)而賦,又何訪焉!”
——《國語魯語下》
材料二桓公曰:“伍鄙若何?”管子對曰:“相地而衰征,則民不移!
——《國語齊語》
回答:
(1)據材料一概括孔子的觀點。
仍主張按照勞動力的強弱征收土地稅。
(2)材料二中管仲提出了什么主張?
“相地而衰征”。
。3)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國賦稅形態(tài)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反映了地租形態(tài)從勞役地租向實物地租的過渡。其根本原因是春秋時期鐵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產力。
20、戰(zhàn)國時期,魏文侯變法開啟了大變法運動的序幕;卮鹣铝袉栴}:
。1)簡述李悝在魏國采取的變法措施。
提出“選賢任能,賞罰分明”的基本國策,提出“盡地力”的農業(yè)政策,制定《法經》,創(chuàng)建“武卒”。
。2)戰(zhàn)國大變法運動比春秋改革更加徹底,主要體現在哪一措施上?導致這種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改變世卿世祿制。到戰(zhàn)國時期隨著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新興地主階層日益壯大,他們要求廢除舊貴族的世襲特權,發(fā)展地主經濟。
。3)戰(zhàn)國大變法運動產生了怎樣的歷史影響?
戰(zhàn)國時期各國的變法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了宗法貴族的統(tǒng)治秩序,使新興地主階層的地位得以強化,為日后秦帝國的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21、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諸候國實施變法改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春秋戰(zhàn)國時期除商鞅變法外,還有哪些國家進行的變法改革影響比較大?
①春秋戰(zhàn)國時期限,生產力迅速發(fā)展,社會經濟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生產力的發(fā)展促進了土地私有制的確立,進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關系,引起了階級關系的變化。新興地主和自耕農出現。新興地主和自耕農要求打破束縛,進一步解放生產力。而經濟基礎的變化,必然會引起上層建筑的變革。因此,變法改革的基本原因是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②春秋時期著名的有齊國的管仲改革和魯國的改革。齊國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實質上承認了私人對土地的所有權。魯國實行了“初稅畝”,公開承認了土地私有權。戰(zhàn)國時期,李悝、吳起在魏國主持變法,實行“盡地力之教”、制定《法經》。魏國在戰(zhàn)國諸雄中率先強盛起來。
22、在評價春秋爭霸戰(zhàn)爭時,有人說:“春秋無義戰(zhàn)”;有的人引用列寧的一段話作評:“歷史上常常有這樣的戰(zhàn)爭,它們雖然像一切戰(zhàn)爭一樣不可避免地帶來種種慘禍、暴行、災難、痛苦,但它們仍然是進步的戰(zhàn)爭,它們促進了人類的發(fā)展,加速地破壞極端有害和反動的制度!甭(lián)系春秋爭霸戰(zhàn)爭的史實,評述以上觀點。
春秋爭霸戰(zhàn)爭是為了爭奪土地,人口和對其他諸候國的支配權,為了滿足奴隸主貴族擴張和掠奪的私欲,因此戰(zhàn)爭無正義與非正義之分,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了災難。因此“春秋無義戰(zhàn)”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忽視了爭霸戰(zhàn)爭的客觀進步作用。
列寧的話適合對春秋爭霸戰(zhàn)爭的評價,戰(zhàn)爭雖有破壞性,但在客觀上促進了社會的進步。①戰(zhàn)爭給新興勢力提供了發(fā)展條件,要爭霸就要富國強兵,因此齊桓公、晉文公、越王勾踐等進行改革,發(fā)展了社會生產力,同時削弱了奴隸主貴族勢力,為封建地主階級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②爭霸過程中,大國吞并小國,實現了地區(qū)性局部統(tǒng)一,為后來秦的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③爭霸戰(zhàn)爭中,華夏建立的國家同其他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交戰(zhàn),使得華夏族與其他各族接觸頻繁,促進了民族融合。
●探究感悟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為人君而不能謹守其山林菹澤,不能為天下之王。
——《管子》
材料二春二月,毋敢伐林木山林及壅堤水。不夏月(7月以前),毋……毒魚鱉,置阱罔(網),至七月而縱之(開禁)。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獸及捕獸者,勿敢殺,其追獸及捕獸者,殺之。
——《云夢秦簡田律》
回答:
(1)材料一中管仲提出了什么主張?結合材料二的內容,說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間是否有一致性?
不能保護好生態(tài)資源,就不能治理好國家。材料二規(guī)定在一定的季節(jié)里不得伐木、阻塞水流、狩獵。材料二作為法律條文,實際上體現了材料一的思想。
。2)簡要談談你對以上材料的認識。
古人已經在一定意義上注意到對自然環(huán)境的保護,并列入了治國方略之中。
附選擇題參考答案
1、A2、C3、D4、A5、D6、B7、C8、B9、A10、C11、C12、B13、C14、D15、C16、B17、C18、C
高二歷史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過程。掌握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張;認識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義。
2、過程與方法:學生可以根據教科書與教師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觀察所得,進行推理分析,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并學會用觀察法、比較法等方法學習有關問題。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
教師應該注重啟發(fā)式教學,設計具有針對性、啟發(fā)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并對學生在探索過程中的表現予以及時而恰當的評價。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思想活躍而繁榮的.文化盛況的學習,使學生對祖國文化有深入的認識,從而更加熱愛祖國歷史與文化,有志于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逐步培育起民族精神,激發(fā)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自豪感,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難點: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內容較多而且新知識、新內容多,不易掌握。
。ㄒ唬╊A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二)情景導入、學案展示。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一、孔子和早期儒學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與“禮”的學說;主張建立一個禮樂文明的社會。
注重政治與人事,對鬼神敬而遠之。
。2)教育思想: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私人講學之風;把自己的思想主張貫穿到教育活動中;注重人的全面發(fā)展。
。3)孔子的歷史地位: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教育家,文化傳播者。
2、孟子
。1)思想內容:孟子繼承了孔子學說,并對其“德治”思想進行發(fā)揮,提倡“仁政”學說,并提出“民貴君輕”思想。
。2)影響:對儒家思想發(fā)展有重要貢獻。
3、荀子
。1)主要思想:
強調“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還對“禮”進行深入的討論。
。2)地位:廣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華,豐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內容,成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講完本子目后,歸納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發(fā)揮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學的基本特征。
二、其他主要學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指導學生填表,之后啟發(fā)他們結合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狀況,分析老莊之學產生的社會基礎。
對于同一學派內部,不同思想家的思想也要加以區(qū)別分析。從總體與局部兩個方面來把握各家學派的思想特點。
記。悍掖沓松鲜鋈送,還有吳起、申不害等。法家內部形成重“法、”重“術”、重“勢”三個不同學派,韓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三、建議分組討論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義。
啟發(f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結合當時及以后中國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史實來理解。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主觀認識、獨立思考與判斷,分析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學派思想對社會發(fā)展所做出的貢獻。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反思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并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
五、發(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我們已經學習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過程,那么,儒家思想又是怎樣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的呢?下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課后小結
本課的設計采用了課前下發(fā)預習學案,學生預習本節(jié)內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課堂上師生主要解決重點、難點、疑點、考點、探究點以及學生學習過程中易忘、易混點等,最后進行當堂檢測,課后進行延伸拓展,以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
高二歷史教案6
一、教材
過渡語: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將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音樂與影視藝術》是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第八單元第24課的教學內容。本課由“19世紀的音樂流派與杰作”“20世紀世界音樂的發(fā)展變化”和“影視藝術的產生與發(fā)展”三個子目構成,主要介紹了19、20世紀音樂發(fā)展的背景、各流派代表人物及作品;影視藝術的產生與發(fā)展歷程。
二、學情
過渡語:要想上好一堂歷史課,不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還要對學情有深入的把握。
高中生已經掌握了豐富的歷史學習方法和手段,并且已經建立了對歷史學習的興趣,能夠較好的跟隨老師的思路和教學方法的引導。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會從學生實際的發(fā)展需要出發(fā),考慮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和心理特點。
三、教學目標
過渡語:新課程標準是制定教學目標的出發(fā)點和依據,根據新課標對本課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說出19、20世紀音樂與影視藝術發(fā)展的相關史實。
過程與方法
通過歸納總結、問題探究等,鍛煉和提高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正確認識人類文化發(fā)展的時代性和民族性。
四、教學重難點
過渡: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主要的音樂流派、代表人物及作品;影視藝術的起源與發(fā)展歷程。
難點
19、20世紀音樂產生的時代背景及各流派特點。
五、教學方法
過渡語: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教學方法的選擇。
在本課,我主要采取的教學方法有談話法、表格歸納法和小組討論法等。
六、教學過程
過渡語:接下來,我具體談談這堂課的教學過程。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和難點,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環(huán)節(jié)一:導入新課
過渡語:我采用談話法,導入新課。
課程伊始,我會與學生互動,詢問同學們周末都有哪些休閑娛樂活動?引出音樂、電影和電視。順勢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從生活入手,拉近了大家日常生活和歷史的距離,使學生更好的投入新課的學習。
環(huán)節(jié)二:新課教學
1、19世紀的音樂流派與杰作
首先引領學生回顧以前所學知識,19世紀世界歷發(fā)生了哪些重大事件?引發(fā)學生對19世紀音樂發(fā)展背景的思考。學生能夠回答出工業(yè)革命、殖民國家的擴張、美國南北戰(zhàn)爭等。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19世紀音樂的`發(fā)展是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在講浪漫主義音樂時,我會多媒體出示《浪漫主義音樂概況》表格,讓學生自主學習,對表格進行補充完善。學生在填寫表格的過程中,就能夠了解浪漫主義音樂的特點、代表人物及作品。
緊接著我會多媒體展示一組《天鵝湖》劇照,吸引學生的興趣,然后簡單向學生介紹民族樂派。
設計意圖通過對以前所學知識的回顧,能夠建立起新舊知識間的聯(lián)系性;表格的運用,能夠使零散的知識更具系統(tǒng)性,方便學生的記憶。
2、20世紀世界音樂的發(fā)展變化
首先,展示20世紀世界音樂發(fā)展變化的相關史料,學生閱讀思考發(fā)展變化的原因。其次,介紹現代主義音樂,采取學生自主學習填寫表格的形式進行。最后,學生依據課前準備的當代音樂發(fā)展的相關資料,就當代音樂發(fā)展的趨勢及走向繁榮的原因進行小組討論。在小組討論,學生代表發(fā)言的基礎上,我進行補充完善。
設計意圖通過表格的形式,把音樂發(fā)展各流派的特點、代表人物及作品進行系統(tǒng)歸納總結,既簡單實用,又突出了這一重點知識。史料的運用,能夠鍛煉和提高學生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養(yǎng)成論從史出的歷史思維。
3、影視藝術的產生與發(fā)展
這一部分知識點的線索脈絡較為清晰,且高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愿望較為強烈。因此在這一部分我完全采用學生自學的形式進行課堂教學,充分突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我只在必要時刻進行引導和點撥,讓學生著重理清影視藝術的發(fā)展脈絡和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設計意圖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學生能有極高的參與性,更容易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環(huán)節(jié)三:小結作業(yè)
1、小結
課堂小結的目的是強化認識,鞏固新知。因此在小結環(huán)節(jié)我采用了師生共同總結本課知識內容的方式,加深同學們對本課知識的認識與理解。
2、作業(yè)
在課程的最后我設置了開放性的作業(yè):請同學們課下互相分享交流自己最喜歡的音樂。
設計意圖開放式的作業(yè)設計,更能夠提高大家的學習興趣,達到課雖下,趣仍濃的特點。
高二歷史教案7
教學目標
1.知識要求:
了解或掌握中國資本主義工業(yè)產生的時間、背景、最早投資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的階級階層;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的分布特點,早期著名的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民族資產階級的特點及其形成原因;中國無產階級的特點及其早期斗爭。
2.能力要求:
。1)分析為什么中國無產階級早于資產階級而產生。
(2)綜合分析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的特點。
3.情感目標:
隨著中國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誕生,中國社會的經濟結構和階級結構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資本主義是當時先進的生產力,它的產生標志著中國向近代化邁出了步伐。無產階級是中國新生產力的代表,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無產階級深受三種壓迫,從誕生之時起就具有強烈的斗爭精神。從而對學生進行社會發(fā)展觀點的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的教育。
課時安排 1課時
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分析: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的興起是一個重點。教學要使學生明確中國資本主義工業(yè)興起的社會條件;了解早期資本主義的著名企業(yè);懂得伴隨著近代工業(yè)的出現,中國出現了新的經濟因素和新的階級力量。
。2)民族資產階級的誕生及其特點是又一重點。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是在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夾縫中產生的,這決定了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反對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壓迫的革命性一面;同時又具有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依賴性的一面,使其在政治態(tài)度上又不可避免地帶有妥協(xié)性,這給中國近代歷史的發(fā)展帶來很大影響。
。3)中國無產階級的產生及其特點是重點。中國無產階級不僅是中國新生產力的代表,他們的特點還有,先于資產階級而產生;分布集中,便于宣傳和組織斗爭;破產農民多,有利于工農聯(lián)盟;身受三重壓迫,斗爭性強。中國無產階級的早期斗爭,已經初步顯示了中國無產階級的力量。
2.難點分析:
民族資產階級的特點是難點。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由于是在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過程中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因此,從它產生的時候起就受到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和束縛。一方面,外國資本家利用從中國攫取的各種特權傾銷商品、掠奪原料、控制中國的海關和市場,處處危害中國民族資本,反對中國發(fā)展獨立的資本主義。清政府的厘金、苛捐雜稅和其他勒索,也給民族資本企業(yè)帶來沉重的負擔。如廣東新興的民族資本繅絲工業(yè),曾一度遭受封建行會勢力和地方封建政府的壓抑和摧殘。另一方面,由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資金少,規(guī)模小,技術力量薄弱,對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存在著一定的依賴關系。例如,在技術上需要聘請外國技師,購買外國的機器和原料;在資金方面往往要向外國銀行借款;在投資方向上主要是尚未被外國資本勢力完全占領市場的那些行業(yè),或者是適合外國資本掠奪中國原料需要的那些行業(yè),如繅絲、制茶和軋花業(yè)等等;就連在投資地點上都無法擺脫對外國資本的依賴,當時100多個民族資本工廠多在通商口岸,集中在上海、廣州兩地,這是因為便于出口和運輸,易于取得外國的原料和技術設備,或者是為滿足這些地方外國人的需要。民族資本在外國資本主義的打擊排擠下不得不依賴封建勢力甚至采取行賄等手段去拉攏地方官僚,求得減免稅厘及專利的特權,或者呈請官督商辦,管束工人。此外,當時民族資本企業(yè)的投資人,又多是官僚、地主和商人轉化而來,商人一般都捐有官銜。上述民族資本和民族資產階級的處境,決定了民族資產階級兩面性的特點。他們一方面有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和本國封建主義壓迫的革命要求;另一方面又有同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相妥協(xié)的軟弱性。早期民族資產階級這一特點,影響深遠,伴隨著整個舊中國的歷史。
課堂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提問:洋務運動對中國有哪些積極的影響?(學生回答)
一、中國資本主義工業(yè)的興起
1、條件
、嬴f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封建社會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
②鴉片戰(zhàn)爭以后,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為我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提供了某些客觀條件和可能。
、弁馍唐髽I(yè)利潤的刺激。
、苎髣者\動的`誘導。
討論:有人認為,“中國的資本主義是歐風美雨的產物”,你是怎樣認為的,請闡述理由。(學生分組討論,回答后教師總結)
觀點一:同意這種說法。理由:
1、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阻斷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獨立發(fā)展。
2、外國資本主義的侵入,為我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提供了某些客觀條件和可能。
3、外商企業(yè)利潤的刺激。
4、資本主義侵略的同時,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技術和管理方式等。
觀點二:不同意這種說法。理由:
1、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封建社會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如果沒有外敵 入侵,中國也會緩慢地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2、外國資本主義國家入侵,破壞了中國的自然經濟基礎,給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提供了某些客觀條件和可能,但是這僅僅是外部條件。
觀點三:二者的因素皆有。
2、產生
、贂r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
、诘攸c:上海、廣東、天津等沿海地區(qū)。
、鄞砥髽I(yè): 上海發(fā)昌機器廠;
廣東南?h繼昌隆繅絲廠;
天津貽來牟機器磨房。
思考一:資本主義企業(yè)為什么大多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區(qū)?
1、交通便利,便于購買原料和銷售產品;
2、便于依賴外國先進的技術和設備;
3、有一些人將工廠設在通商口岸的租界內,是為了尋求“保護”,避免中國封建勢力的壓迫。
思考二:這一時期,在這些地區(qū)還存在哪些性質的企業(yè)?這些企業(yè)有什么共同點?
外商企業(yè)(耶松船廠);
洋務企業(yè)(江南制造總局);
民族資本主義企業(yè)(發(fā)昌機器廠)。
同點是:
1、都產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
2、都使用大機器生產;
3、大都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區(qū)。
3、民族資產階級的特點:兩面性(革命性和妥協(xié)性)。民族資產階級是民主革命的動力之一;他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二、無產階級的產生
①時間:19世紀四五十年代。
②:破產的農民和手工業(yè)者。
、劢M成:外商企業(yè);洋務派的企業(yè);民族資產階級的企業(yè)。
④共同優(yōu)點(共性):
與最先進的經濟形式相聯(lián)系,具有遠大的政治目光,富于政治性和紀律性,是人類最進步的階級。
⑤獨有特點(特性)
受三重壓迫,革命性最強;破產農民多,便于工農聯(lián)盟;集中程度高,便于組織斗爭;產生時間早,資格老。
三,課堂小結
四、課堂憐惜文章
高二歷史教案8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目標
擴張時代的時間及含義;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及客觀條件;新航路開辟的經過及主要航線的開辟;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擴張的地域和主要特點;殖民統(tǒng)治的結果;擴張時代的開始對世界形勢和歷史發(fā)展進程的影響。
獲取知識的途徑
(1)通過對開辟新航路動機的認識,使學生了解資本主義的拜金主義、唯利是圖的實質。
(2)通過學習價格革命、殖民掠奪等歷史事實,使學生認識到資本主義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是建立在殘酷剝削本國勞動人民和殖民地人民的基礎之上的。
學生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
(1)通過對歐洲航海家艱苦卓絕的航海歷程和百折不回的精神的了解,發(fā)展學生堅毅、進取的性格。
(2)通過有關早期殖民活動和相關材料的學習、閱讀,使學生認識殖民主義的殘暴本質,培養(yǎng)學生熱愛獨立、自由,痛恨民族壓迫和殖民主義的情感。
(3)通過學習中國的羅盤針運用于歐洲航海,為航海家開辟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條件,使學生認識到中國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動世界歷史發(fā)展中的重大作用,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圖強、報效祖國、再鑄輝煌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建議
教材地位分析
新航路開辟的成功和西方殖民時代的開始,改變了世界形勢和歷史發(fā)展進程。一方面,新航路的開辟是人類發(fā)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有利于世界各地區(qū)間的聯(lián)系,為資本主義的興起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地理方面的便利,推動歷史發(fā)展的進程;西方殖民活動的進行使西方的資本原始積累得以順利進行,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另一方面,西方的殖民擴張給亞非人民以及美洲土著居民帶來了災難。
教材對學生發(fā)展影響的分析
(1)通過向學生提供一些教材以外歷史資料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閱讀、理解和運用歷史資料的能力。
(2)通過對開辟新航路的原因條件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綜合、全面地探索和認識歷史事件原因的初步能力。
(3)通過對新航路開辟和殖民活動一系列社會經濟后果的認識,使學生能夠初步理解和運用資本原始積累的理論,培養(yǎng)學生的初步的理論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4)通過對開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所表現出來的勇于探索的精神、堅強的毅力以及唯利是圖、殘酷掠奪殖民地人民的兩重性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辯證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和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5)通過引導學生比較新航路開辟對歐洲和亞、非、美洲的兩種不同結果,培養(yǎng)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
重點分析
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后果。本節(jié)課主要圍繞新航路開辟的原因、條件和影響進行。
重點的突破方案
關于“新航路開辟的原因”這一問題的突破:在學生閱讀課文前四段內容和所提供的閱讀材料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并回答:如果自己是當時歐洲的航海家,是否能夠進行長途的航海旅行,為什么?西歐人為什么在15世紀末非要開辟通往東方的新航路?根本原因是什么,又是什么推動他們完成這一壯舉的。為什么西班牙和葡萄牙走在海上探險的最前頭?學生在回答上述問題后,教師幫助學生總結歸納新航路開辟的原因。
關于“新航路開辟產生的后果”這一問題的突破: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經驗,思考新航路開辟后可能給歐洲乃至世界帶來怎樣的變化,在此基礎上閱讀課本相關內容總結新航路開辟的后果。
難點分析
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中學生在難理解“資本原始積累”這一較為抽象的概念時有一定的困難。
難點的突破方案
將資本原始積累和資本積累兩個概念對比解釋。
課內探究活動的設計
組織學生閱讀課文和所提供的有關材料,思考討論教師提出的一些相關問題。如果時間允許,可以請學生介紹與四位航海家及其航海經歷有關的軼事。
高二歷史教案9
課標要求:(1)欣賞19世紀以來有代表性的美術作品,了解這些美術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及其藝術價值。(2)列舉19世紀以來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理解這些音樂作品的時代性、多樣性和民族性。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19世紀以來世界音樂藝術和美術藝術的概況,認識它們的發(fā)展歷程。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近代民辦藝術關系到的歷史背景,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人類文化發(fā)展的多樣性、時代性和民族性,培養(yǎng)學生結合歷史背景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學習19世紀以來世界藝術的輝煌成就,知道藝術文化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增強學生的國際文化交流意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19世紀以來的音樂美術作品的分析鑒賞,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審美取向,增強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評價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現代藝術的興起與流派。
教學難點:對貝多芬的音樂作品的地位和影響的理解。
課時:本節(jié)教材用一課時。
板書設計:
第18課 音樂與美術
一、貝多芬與古典主義音樂
1.貝多芬音樂的地位
2.代表作:《命運交響曲》
3.貝多芬的音樂產生的時代背景及藝術特征
二、印象派繪畫與音樂
1.背景
2.印象派繪畫
3.印象派音樂
4.印象派的貢獻
三、現代藝術的興起
1.現代美術
2.現代音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請閱讀本課的引言:19世紀以來,相對自由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為音樂與藝術的發(fā)展提供了較為有利的條件。歐洲誕生了若干杰出的藝術大師,他們宛如一座座藝術高山,令世人嘆為觀止。這些藝術家是誰?他們的作品具有什么藝術價值?進入現代以后,藝術界又有哪些新發(fā)展?
一、貝多芬與古典主義音樂
先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4文字閱讀框《音樂領域的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
為什么要讓同學們先理解音樂中的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呢?我們來看一下本目內容的第一和最后一個自然段。
找同學分別閱讀教材P74第一自然段:18——19世紀之交,是歐洲古典主義音樂向水文音樂過渡的時期。為這兩大樂派架起橋梁的偉人是德國音樂大師貝多芬。
教材P74最后一個自然段:貝多芬既把古典音樂發(fā)展到登峰造極,又開創(chuàng)了浪漫音樂的先河,在音樂史上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這兩個自然段說明了貝多芬在歐洲音樂發(fā)展史上的崇高地位。
板書:1.貝多芬音樂的地位
請同學們看教材P74圖《貝多芬》,并閱讀第二自然段小字,了解貝多芬的生平。
在教材P74上面的文字閱讀框中節(jié)選了兩段貝多芬的名言,其中第一段是: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這段文字經常用來解釋貝多芬的音樂巨作《命運交響曲》。
板書:2.代表作:《命運交響曲》
貝多芬還有哪些代表作品?《英雄交響曲》、《田園交響曲》。
其中《第三交響曲英雄》是獻給他心目中給人類帶來自由、平等、博愛新時代的英雄——拿破侖的。當拿破侖稱帝并背離法國大革命理想時,貝多芬把題詞改成“為紀念一位偉人而作”。
貝多芬共有九部交響曲,教材中說:“他的九部交響曲是古典主義音樂的瑰寶。”。
教材P74本目內容的倒數第二自然段對古典音樂有進一步的說明,請同學們閱讀參考。
那么,貝多芬的音樂產生的時代背景及藝術特征又是怎樣的呢?
板書:3.貝多芬的音樂產生的時代背景及藝術特征
這兩個問題的理解有助于同學們對貝多芬的音樂的更好欣賞。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4本目內容的第三自然段。
誰來回答一下時代背景?教材P74第三自然段:貝多芬生逢啟蒙與革命的時代,深受啟蒙思想的影響,終生追求進步和自由,具有強烈的反抗封建與追求民主的革命精神。
誰來回答一下貝多芬音樂的藝術特征?教材P74第三自然段:其作品構思廣闊,形式宏大,洋溢著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氣息,蘊涵著深沉的哲理。他最重要的貢獻是對交響曲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他將聲樂與器樂結合,開創(chuàng)了交響曲的新形式。他成功地賦予器樂反映社會重大題材的使命,并調動一切音樂表現手段來為這個使命服務。
再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4本目內容的上面文字閱讀框的貝多芬的第二段名言: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誰能了解我的音樂,誰便能超越常人無以擺脫的苦難。
二、印象派繪畫與音樂
貝多芬的音樂具有剛健之風,這與時代賦予他的追求民主與自由的革命精神有關。印象派繪畫與音樂產生的首要原因也與其時代密切相關。
板書:1.背景
教材上對印象派繪畫與音樂的背景介紹中,并沒有提到當時的社會狀況。你能結合已學知識作一簡要分析嗎?
19世紀的歐洲正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興資產階級對舊制度、舊傳統(tǒng)進行著猛烈地抨擊。而藝術中的天才們也用一種具有相當自覺意識的批判眼光來看待前代的藝術,用越來越富有挑戰(zhàn)性的姿態(tài)面向傳統(tǒng)。于是,他們用藝術上的創(chuàng)新來契合時代的精神。這就是當時的社會背景。
教材上雖沒有提到印象派繪畫與音樂產生的社會背景,卻介紹了其它一些原因。你能分析出來嗎?
科技的進步,如繪畫中光學理論和實踐,音樂中樂器的革新。
藝術家的個人創(chuàng)造。
前代藝術的積累!
下面我們來看印象派繪畫。
板書:2.印象派繪畫
先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5文字閱讀框《印象派的由來》。
印象派的精髓之處就是反對傳統(tǒng)的固定理論與模式,力求創(chuàng)新與突破。那么,印象派繪畫有著怎樣的.藝術特色及追求呢?教材P75第一自然段:他們直接描繪陽光下的物象,追求強烈的個人感受,根據自己眼睛的觀察和感受,來表現微妙的色彩變化。
為了加深對印象派繪畫的理解,請同學們參照閱讀教材P75本目內容的第二自然段小字。
印象派繪畫的代表人物是誰呢?法國畫家莫奈。
莫奈的代表作品有《日出印象》,組畫《干草堆》《魯昂大教堂》等。請同學們看地圖冊P40的相關圖片及說明文字。
從印象派繪畫我們來學習印象派音樂。
板書:3.印象派音樂
先請同學們從教材中找到體現印象派音樂藝術特色的相關語句。
提示:教材P75本目內容的倒數第三自然段:一些音樂家在創(chuàng)作中強調聲音的響度和音色,主張用它們取代傳統(tǒng)音樂中的調式與和聲體系,認為音樂只能提供一種暗示或心境。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5本目內容的倒數第二自然段小字,以加深對上述藝術特色的理解。
印象派音樂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國作曲家德彪西。其代表作品是1892年創(chuàng)作的《牧神午后前奏曲》。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4藍底文字閱讀框,以及教材P76第一自然段小字以加強對德彪西作品的理解。
我們從前面的學習中了解了印象派興起的背景,以及印象派繪畫和音樂的大致情況,教材在P76本目內容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又介紹了印象派的貢獻。
板書:4.印象派的貢獻
找學生閱讀:教材P76第二自然段:印象派的崛起,開辟了歐美繪畫與音樂語言的新天地,拓展了人們的審美領域,為藝術家發(fā)揮個性提供了新途徑。從此,藝術內容和形式的變革幅度越來越大,革新的鋒芒越來越鮮明,從而孕育了20世紀初對傳統(tǒng)藝術的全面突破。
三、現代藝術的興起
現代藝術的興起與現實社會緊密相連,同時流派眾多。
那么,現代藝術的興起有著怎樣的時代背景呢?現代派產生在20世紀初以來的歐洲資本主義社會里,兩次世界大戰(zhàn)和多次金融危機等種種尖銳的社會現實,使不少藝術家們對現實產生不滿和幻滅。他們不是政治家,不可能要求他們去反對現存的資本主義制度,他們在猶豫、彷徨之后,只有逃避殘酷的社會現實,沉浸在各自所向往的藝術形式的探索之中。
依據教材,現代藝術可分為美術與音樂兩個部分。
板書:1.現代美術
在19世紀歐洲的印象派崛起之后,歐洲的繪畫藝術又經歷了怎樣的流派傳承?新印象派、后印象派,最后是現代派。
在印象派自身的演變過程,又涌現出了許多著名的畫家,教材中提到的有塞尚、高更和凡高等。
請同學們看教材P41的相關圖片及文字說明。(視角、選材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
這些印象派以及印象派傳承的流派對現代藝術的產生有什么意義呢?教材P76本目內容的第一自然段:這些流派以新的視角描繪客觀世界(包括光和空氣氛圍),為繪畫領域開辟了新方向。
這樣,在印象派的基礎上,現代派開始主宰畫壇。那么,現代派美術又有著怎樣的藝術特色呢?
第18課 音樂與美術
提示:教材P76倒數第二自然段:現代派對色彩和視覺進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張、變形與抽象的表現方法,大膽運用各種新材料。
教材P77文字閱讀框《現代派美術》對現代派美術作了進一步的說明,請同學們閱讀。
現代派繪畫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西班牙畫家畢加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6最后一個自然段,
再請同學們看地圖冊P41相關圖片及文字說明。
現代藝術除了現代美術之外,教材上還提到了現代音樂。
板書:2.現代音樂
這部分內容,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77最后一個自然段小字。
小結:藝術成就的關鍵在于創(chuàng)新精神的不斷高揚,而時代又賦予了藝術創(chuàng)新的個性,我們在欣賞藝術作品的藝術性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歷史發(fā)展的片斷與風貌。
作業(yè):“自我測評”1.古典主義音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評價音樂大師貝多芬?
提示:①主要特征:重視規(guī)范化,要求風雅、高尚、審慎與節(jié)制,側重于形式與技巧的表現,將感情的表達作為一股潛流,在完美均衡的形式內,強調著形式的嚴謹。
②貝多芬的一生經歷了法國大革命前后歐洲社會的激烈變革,他的作品是時代和個性結合的產物。出于社會環(huán)境和自身的才能的完美結合,他使音樂的表現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他極大地擴展了交響樂的思想內容,使之成為直接反映社會變革的體裁,鋼琴的表現幅度也大大增強。內容的擴展導致表現手法的創(chuàng)新,他突破了傳統(tǒng)的曲式布局,動機型的主題運動和動力性的樂思發(fā)展,使音樂具有非凡的氣勢和力量;建立在功能基礎上的離調變音體系,成為貝多芬的和聲風格特征;靈活的離調和大幅度的節(jié)奏對比及力度對比,對于刻畫矛盾沖突和戲劇性發(fā)展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對位法的運用、樂隊音響的組合、鋼琴音樂的創(chuàng)作,都有鮮明的特點。貝多芬集中了古典主義音樂的精華,開拓了浪漫主義音樂的道路。
課堂反饋:
【高二歷史教案】相關文章:
高二歷史教案(精選10篇)11-10
高二歷史教案9篇11-04
高二歷史教案(9篇)11-05
高二歷史教案(精選9篇)11-06
高二歷史教案(合集9篇)11-07
古代歷史教案12-15
初中歷史教案11-03
初二歷史教案11-03
初一歷史教案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