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高中生物教案范文集錦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教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高中生物教案 篇1
一、教材內容分析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生命活動!凹毎粑笔侨私贪嫫胀ǜ咧姓n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中第三節(jié)的內容。教材首先簡要概括地介紹了呼吸作用的概念,再重點講述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三大部分內容,為學生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動的過程奠定了基礎。它與前面所學的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主動運輸、酶、ATP等內容緊密聯系,也為今后學習其他生命活動及規(guī)律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細胞呼吸是一個微觀的化學反應過程,學生理解起來可能有一定的困難,需要教師借助于多媒體課件等手段把細胞呼吸的過程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幫助學生理解。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探索,提出并解決疑惑,敏銳地發(fā)現生成性問題,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掌握本節(jié)課所揭示的細胞呼吸的本質,使知識結構完整化、邏輯化、系統化,并能在一定范圍內遷移應用。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說明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說明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異同;探討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
能力目標通過比較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概念及過程,培養(yǎng)歸納、分析、比較的能力;通過資料和圖片閱讀。
思考討論,問題探究等活動,培養(yǎng)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學習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樹立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基本觀點;通過分析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關系,滲透生命活動不斷發(fā)展變化以及適應的特性,逐步學會自覺地用發(fā)展變化的觀點認識生命;通過聯系生產、生活等實際,激發(fā)學習生物學的興趣,養(yǎng)成關心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關心社會生活的意識和生命科學價值觀。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有氧呼吸的過程及原理。
教學難點:細胞呼吸的原理及本質。
五、教學過程
。ㄒ唬┗仡櫯c導入新課(2min)
由上節(jié)課內容的回顧引導學生記憶探究實驗的相關結果;使學生對細胞呼吸有總體的認識:
、倩仡櫦毎粑母拍睢"谏瞎(jié)課的探究實驗得知細胞呼吸分為兩類: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對于絕大多數生物來說,有氧呼吸是細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ǘ⿲W習新課(36min)
1、有氧呼吸(17min)
。1)讓學生快速閱讀P93~94有氧呼吸部分。(2min)
。2)教師做出下列總結:(4min)
、儆醒鹾粑捻樌M行需要有氧的.參與。②作為生物體內的代謝反應,還需要有酶的參與。(提示:本章第一節(jié)內容)③在前面學習細胞器的時還了解到線粒體是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提問:從生物學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出發(fā),線粒體的哪些結構與此功能相適應的特點?線粒體為什么被稱為細胞的“動力車間”,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呢?
ppt展示線粒體結構示意圖,標示出各部分結構名稱。說明線粒體基質與內膜上分布著有氧呼吸相關的酶。
。3)播放ppt及Flash動畫展示并講解有氧呼吸的三個階段:(7min)
第一階段:葡萄糖的初步分解(發(fā)生在細胞質的基質中)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子葡萄糖脫氫氧化成兩分子丙酮酸,脫下少量的氫[H],釋放少量的能量,一部分能量散失,少量儲存在ATP中。
第二階段:丙酮酸的徹底分解(發(fā)生在線粒體基質中)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兩分子丙酮酸氧化脫羧,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H],釋放出少量能量,一部分能量散失,少量儲存在ATP中。
第三階段:[H]和氧結合生成水,釋放大量能量(發(fā)生在線粒體內膜上)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前兩階段產生的[H],與氧氣結合生成水,同時釋放大量的能量,生成較多的ATP。列出每個過程的反應方程應式,強調[H]的寫法,講解酶的催化作用以及各階段生成的能量多少。
由三個階段的反應方程式推出有氧呼吸的總反應式,請學生上臺寫出反應式,并修正講解。(1min)
(4)教師做小總結:(4min)
根據有氧呼吸的過程可知:氧化分解1mol葡萄糖需要消耗6mol氧氣和6mol水,將產生12mol水和6mol二氧化碳,釋放出大量的能量,形成38molATP。
其表達式為:C6H12O6+6H2O+6O26CO2+12H20+能量
通過表格比較三個階段,它們有哪些共同點與不同之處呢?
共同點:都需要酶的參與;不同點:從反應場所,反應物,生成物,放能四個方面進行比較。
強調:①反應場所從細胞質到線粒體中,又從線粒體基質到線粒體內膜上的區(qū)別。②第三階段產生大量能量,與氧氣參與反應有關。③各階段的反應物與產物之間的聯系:第一階段產生的丙酮酸參與第二階段的反應;第一、二階段的反應產物[H]作為第三階段的反應物參與反應。
2、無氧呼吸(7min)
。1)讓學生快速閱讀P94~95有氧呼吸部分。(1min)
。2)播放ppt及Flash動畫展示并講解有氧呼吸的兩個階段:(3min)
反應場所(細胞質基質)。
過程:①無氧呼吸第一階段與有氧呼吸相同;②第二階段丙酮酸分解不徹底,而有氧呼吸丙酮酸被徹底分解。無氧呼吸的第二階段根據產物的不同分為——乳酸發(fā)酵和酒精發(fā)酵。
板書兩種無氧呼吸的反應表達式:
、偃樗岚l(fā)酵:C6H12O62C3H6O3+少量能量②酒精發(fā)酵:C6H12O62C2H5OH+CO2+少量能量
。3)引導學生參考有氧呼吸的概念歸納得出無氧呼吸的概念,并試著標出關鍵詞。(3min)
特點:不需O2;有機物分解不徹底;放能少。
了解無氧呼吸釋放的能量(196.65KJ),與有氧呼吸(2870KJ)相比較少。
提問:與有氧呼吸相比,同樣是分解葡萄糖,為什么無氧呼吸只能夠釋放少量能量?
答:無氧呼吸的第二階段丙酮酸分解不徹底,大部分能量儲存在有機物中,因此只釋放出少量能量。
3、細胞呼吸原理及運用(7min)
。1)比較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5min)
ppt出示并填寫相應表格,比較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異同。揭示細胞呼吸的本質: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2)構建知識框架,通過箭頭表明細胞呼吸的兩種類型及其產物,分析得出細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質。(5min)
(3)運用細胞呼吸原理,分析生產實踐中的現象。介紹細胞呼吸原理常常運用的幾個領域。(2min)
、侔l(fā)酵技術:釀酒等;②農業(yè)生產:曬田等;③糧食儲藏和果蔬保鮮:低溫儲藏等。
。ㄈ┎贾谜n下作業(yè)(2min)
完成P96頁習題,嘗試把歸納所學知識,畫成表格或概念圖。
高中生物教案 篇2
一、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一的學生,經過兩年的生物學學習,學生已經儲備了很多生物學知識,具有一定的生物學基礎。本節(jié)課主要講述酶在生物新陳代謝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對酶的本質和特性作了重點介紹。本章本節(jié)課內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難點內容。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現象皆與酶的活動有關。在本章節(jié)中通過探索驗證酶的特性的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建立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對酶的發(fā)展歷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經知道并理解。這些都與接下來的酶的特性緊密相關。也一定程度上反饋了上節(jié)課的上課質量和學生的掌握情況。并且為接下來的教學作為指導。其次,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比如說加酶洗衣粉,學生都可能接觸過,那么他們就會有很多問題出現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類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樣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問題。這樣,一方面學生會形成無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習欲望,學習效果也大大提高。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從這方面下手,收集資料,增大信息量,活躍課堂氣氛。再者,酶的生產應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覺得生物對他們來說,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術,某某發(fā)現,某某科學家等等,而是貼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見的東西,他們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這個,那我是不是就相當于令人羨慕的科學家了呢?”這樣,也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欲望。也為以后的擇業(yè)多一個選擇。
二、教學內容分析:
1、本節(jié)課的'知識結構:
在這節(jié)課中,我打算先回顧上節(jié)課所學習的內容:酶的本質,作用。然后問大家一個問題:“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嗎?”其次,給大家展示幾張酶的在生活中應用的圖片,看大家反應,并嘗試總結。再者,就用幾個案例來一一說明酶具有哪些特性。
2、本節(jié)課的生物學概念:
1、酶的特性:酶特別具有的。與眾不同的性質。
2、酶的專一性:酶對所作用的底物有嚴格的選擇性。一種酶僅能作用于一種物質,或一類分子結構相似的物質,促其進行一定的化學反應,產生一定的反應產物。
3、酶的高效性:與無機催化劑相比,酶具有高效率的催化能力。
4、酶的作用條件溫和:酶所催化的化學反應一般是在比較溫和的條件下進行的,其代表是溫度跟酸堿度。
三、學習動機的喚起和保持
1、通過提問一些看似跟學習無關的,其實大有玄機的問題。比如說:“你們家用什么牌子的洗衣粉?你們喜愛的牛仔褲是怎樣子做成的呢?”當然,在眾多的答案中,教師要繞回主題。
2、展示一些能夠引起注意的圖片,比如說面包,啤酒。也能引起他們的無意注意,也能激發(fā)他們的有意后注意等等。以達到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
3、教師的語言當然也要適當地調整,盡量使用貼近學生的,但又不失專業(yè)的語言。也一定程度上引起注意。
4、可以嘗試布置學生去查閱關于酶的資料,并綜合匯報展示。
四、落實課程目標
本節(jié)課要實現的高中生物學課程內容是:
第五章: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第一節(jié):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二、酶的特性
具體內容標準
活動建議
案例分析:酶的特性
收集酶在生活生產中的應用,并加以分析運用了酶的哪些特性,再綜合匯總,然后匯報。
五、教學目標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應該達到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1)說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特性。
。2)能夠準確說出酶的特性包括那個方面,并舉例說明。
2、能力目標:(1)通過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與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2)試圖準確辨認酶在生活生產中(比如說某商品)運用了哪些特性。嘗試搜集感興趣的相關資料,匯總、分析、總結。
。3)通過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的虛擬實驗活動,使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3、情感目標:(1)感受酶在生活中的應用,自然地形成酶在生活中應用多樣,種類多樣,但用的過程中要注意結合它的特性。也形成了一種觀念:生物其實離我們很近,它不僅僅是科學家的事,我們也可以當“科學家”。(2)在學習的過程中,懂得一個道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且也使學生養(yǎng)成好奇、勇于質疑、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科學探究精神。
六、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酶的三特性:高效性、專一性、作用條件溫和及其案例
教學難點:1酶如何“嬌氣”了?
2低溫的時候酶失活了嗎,為什么?
七、課前準備
1、教師課前收集相關資料,比如說酶的應用的圖片,案例。
2、在課前布置學生收集資料,并加以指導。
八、課時安排:十分鐘
九、教學過程:
時間
教學
環(huán)節(jié)
教師的教學行為
學生的行為
教學技能
教學策略
高中生物教案 篇3
教學目的
1.知識方面
(1)識記沼蝦、河蟹、園蛛、蜈蚣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
(2)知道沼蝦、河蟹的經濟意義以及園蛛、蜈蚣與人類的關系。
(3)識記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通過比較沼蝦和蟹的形態(tài)結構,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通過對四種動物的學習,使學生歸納出節(jié)肢動物的特征,培養(yǎng)的分析問題。綜合問題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學習節(jié)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使樹立如何合理地利用動物資,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認識自然界中節(jié)肢動物的多樣性,增強保護有益動物,防除有害動物的觀念。
重點難點
本的重點是四種節(jié)肢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及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難點是對代表動物的學習,最終歸納出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幾種代表動物在外部形態(tài)上有很大的差別,它們卻都屬于節(jié)肢動物,這是學生難以理解的,也缺少辦法找到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只有在明確它們各自的特點的同時,才能逐步找出它們共同的特點,進而歸納出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
教具準備
蝗蟲、沼蝦、河蟹(雌、雄)、園蛛、蜈蚣的活體和掛圖、實物投影。(除河蟹外,其他分別放在不同的培養(yǎng)皿中)。
時安排
1時。
教學過程
1.教學過程設計思路:
實物導入設疑啟動引出題
觀察沼蝦、河蟹、園蛛、蜈蚣識記其形態(tài)結構的特點,
列表歸納比較
展示蝗蟲、沼蝦、園蛛、蜈蚣的掛圖,歸納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
舉例說明節(jié)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2.教學過程說明:
。1)導言的設計。
表揚上節(jié)學生制作的昆蟲標本,不但種類全、而且質量好。請學生觀察通過實物投影(投影儀)展示出的沼蝦、河蟹、園蛛、蜈蚣的活體標本(投影片)或掛圖。問:這些動物也是昆蟲嗎?不是,這些是其他節(jié)肢動物。這樣就把本開頭前幾幅圖移到此處講解,既節(jié)省了第一節(jié)的時間。又解決了本節(jié)的導言。
。2)關于沼蝦、河蟹、園蛛、蜈蚣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根據蝗蟲內容,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個表格。教師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指導,邊歸納。每個動物的各部分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然后教師再比較每個動物各部分的結構的'不同點。最后再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出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這樣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特性到共性,再由共性判斷特性。同時教會一種學習方法,教師做學法指導,教會學法比傳授知識更重要,“會學”比“學會”更有價值。
關于沼蝦的教學,對于生活在城市的學生往往感到和自己平時吃到的蝦不一樣,因為平時吃到的是生活在海洋中的對蝦,而沼蝦(青蝦)是生活在淡水中的,這一點要向學生講清楚。教師在實物投影上出示沼蝦的活體或標本或者用沼蝦的掛圖,在大屏幕上出示觀察提綱:沼蝦的身體分幾部分?各部分有哪些結構特點?沼蝦生活在水中,一般它應該用什么呼吸?怎樣才能找到它的呼吸器官?雌沼蝦的卵直接產在水里嗎?學生觀察實驗桌上的沼蝦,回答以上問題,同時教師在實物投影上指導,師生共同完成板書上的表格。 關于蟹的教學,用河蟹、海蟹都可以,城市和農村的都有感性認識,只用一只蟹在實物投影上演示即可,但應說明是河蟹還是海蟹。
關于園蛛的教學,可以指導學生在采集園蛛標本時,注意留心觀察園蛛吐絲、結網和捕食昆蟲的情況,并寫出觀察報告,在堂上匯報自己的觀察報告,不當之處,教師應給予糾正。通過匯報,教師問:蜘蛛都結網嗎?蜘蛛很像昆蟲,但它是昆蟲嗎?教師在實物投影上出示活的園蛛,弄清園蛛的形態(tài)結構,師生歸納完成板書表格,重點講解園蛛的紡績器的結構,園蛛是怎樣結網捕蟲的?對農業(yè)生產有什么益處?教師可以讓進行下列計算:有人統計每666.7平方米(即1畝)稻田內約有蜘蛛3萬至8萬只,如果按每個蜘蛛每天消滅5~8只農業(yè)害蟲計算,那么每666.7平方米稻田的蜘蛛每天大約能消滅多少只農業(yè)害蟲?由此可見蜘蛛可以防治農業(yè)害蟲,減少農藥對環(huán)境的污染,這就是防治的意義。上確有其人——威靈頓將軍,由于連打敗仗躺在茅草屋內很沮喪,看到蜘蛛一次又一次的結網,從失敗到成功,自己終于很受啟發(fā)振作起,打了一次大勝仗。也可以把這段小安排在講解園蛛時作為導言。這樣可以吸引的注意力,培養(yǎng)學習學的興趣。同時讓對蜘蛛比較感興趣,有很多關于蜘蛛的趣聞,可以后閱讀。
關于蜈蚣的教學,教師出示蜈蚣的標本和觀察提綱,師生整合,完成板書表格。教師引導比較一下,每種動物的每一個部分有什么不同點,并用彩色粉筆畫出不同點。把蝗蟲、沼蝦、園蛛、蜈蚣的活體在實物投影儀上同時展示出(或者把四種代表動物的掛圖展示出),摸一摸標本,它們的身體表面有什么?看一看,它們的身體是否都分部?身體是否由體節(jié)構成的?足和觸角是不是分節(jié)的?想一想;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完成板書。
最后讓學生討論節(jié)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節(jié)肢動物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使認識到節(jié)肢動物是自然界中最大的動物類群,與人類的關系密切)在維持生態(tài)平衡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了解節(jié)肢動物,合理地利用節(jié)肢動物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服務是我們學習本內容的最終目的。
高中生物教案 篇4
一、激發(fā)興起,導入新課
教師在上課之初,可以提問學生,誰愿意說一說自己有無曾經對某種物質過敏的現象?如果學生不愿意承認,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打消顧慮,指出大多數過敏反應來得快,去得也快,一般不會引起組織細胞的損傷。也可以請學生說一說聽過見過的別人的過敏反應,指出過敏反應雖然是一種常見病,卻和人們談虎色變的艾滋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癌癥一樣屬于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了解這些病的發(fā)病機理,有效地防病治病是我們學習、研究免疫學的重要目的。
二、復習舊知
引導學生回憶什么叫免疫,回憶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理解到人體的免疫功能正常時可以對非己抗原產生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發(fā)揮免疫保護作用。當免疫功能失調時,就可引起各種疾病。
三、學習新課
。ㄒ唬┻^敏反應
請負責該內容的調查小組介紹相關資料,在可能的范圍內讓學生把他們掌握的內容說足說透。學生事前準備的文字材料、數字、圖表要用攝像頭當堂打出來,效果會更好。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以下方面進行歸納總結:
1.過敏反應的舉例和類型
學生舉的實例可能會很多,尤其是走訪專家醫(yī)生和查閱資料之后,正好彌補了教材內容的不足。因為課本上講的只是臨床上最常見的I型過敏反應疾病,其他類型的均未涉及,所以如果學生舉的實例中除了有書本上的實例外,還有如新生兒溶血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教師也要肯定,因為有些自身免疫病其發(fā)病機理相似于Ⅱ型、Ⅲ型、Ⅳ型過敏反應。然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能引起I型過敏反應的物質與具體的過敏反應癥狀聯系起來,例如:
全身性過敏反應:引起過敏性休克,主要是藥物過敏,如青霉素、頭孢霉素,普魯卡因,鏈霉素等。
呼吸道過敏反應:引起過敏性鼻炎和過敏性哮喘,如花粉、塵螨、真菌、毛屑等。
消化道過敏反應:引起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甚至休克,如魚、蝦、蟹、蛋、奶等食物。
皮膚過敏反應:引起麻疹、濕疹、血管性水腫,如藥物、食物、腸道寄生蟲、冷熱刺激等。
這樣進行總結,學生以后再遇到類似情況可以自己判斷,有效預防。
2.過敏反應的概念和特點
在總結上述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理解上述反應就屬于過敏反應,而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就叫過敏原,由于I型過敏反應同學聽到見到的比較多,它的三個主要特點也容易理解,即:
、侔l(fā)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
、谝话悴粫䲟p傷組織細胞;
、塾忻黠@的遺傳傾向和個體差異。
3.機理
過敏反應發(fā)生的機理是一個復雜和抽象的過程,按照書上的示意圖和文字敘述,學生可能不易理解,學生匯報查閱的資料也可能過于復雜。教師可將I型過敏反應發(fā)生的機制劃分為三個階段:
、僦旅綦A段:過敏原進入機體后可選擇誘導過敏原特異性B細胞產生抗體應答,此類抗體與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即課本上所說的皮膚、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的某些細胞,其中肥大細胞分布于皮下小血管周圍的結締組織中和黏膜下層,而嗜堿性粒細胞主要分布于外周血中)的表面相結合,而使機體處于對該過過原的致敏狀態(tài)。通常這種致敏狀態(tài)可維持數月或更長,如果長期不接觸該過敏原,致敏狀態(tài)可自行逐漸消失。
②激發(fā)階段:指相同的過敏原再次進入機體時,通過與致敏的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表面的抗體特異性結合,使這種細胞釋放生物活性介質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釋放的生物活性介質除了組織胺以外,還可以是前列腺素D2、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但它們的作用都相似,都可引起平滑肌收縮,毛細血管擴張和通透性增強,腺體分泌物增多。
③效應階段:指生物活性介質作用于效應組織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過敏反應的階段。根據反應發(fā)生的快饅和持續(xù)的時間長短,可分為早期相反應和晚期相反應兩種類型。早期相反應主要由組織胺引起,通常在接觸過敏原數秒鐘內發(fā)生,可持續(xù)數小時,晚期相反應由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在過敏原刺激后6~12 h發(fā)生反應,可持續(xù)數天。
4.防治措施
關于過敏反應的防治措施,學生調查后會匯報得比較全面。否則,教師可簡要介紹過敏原皮膚實驗的方法、脫敏治療、撲爾敏、苯海拉明等藥物防治的機理。
。ǘ┳陨砻庖卟
1.概念和舉例
由責該部分內容的小組匯報調查憎況,使同學們了解除了書上的實例,還有哪些病也用于自身免疫病。學生可能會涉及到的自身免疫病還有: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重癥肌無力、肺出血腎炎綜合癥、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腎小球腎炎、慢性活動性肝炎等,總結這些病的共同特點,都是自身免疫反應對自身的組織和器官造成了損傷,并出現癥狀,引出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2.發(fā)病機理
關于自身免疫病的發(fā)病機理,具體過程各不相同。課本上僅以風濕性心臟病為例,講了由于分子模擬而導致自身抗原出現的過程,與之相類似的還有流感病毒、多瘤病毒、巨細胞病毒等。它們都與正常細胞或細胞外成分有相類似的抗原決定簇,針對這些病毒,抗原決定簇的免疫應答可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可薩奇病毒感染激發(fā)的免疫應答可攻擊胰島B細胞,引發(fā)糖尿病。鏈球菌有多種抗原蛋白與人體腎基底膜有交叉抗原,也可引發(fā)急性腎小球腎炎。多種徽生物因其熱休克蛋白與人的熱休克蛋白以及多種組織有交叉的抗原,可引起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心肌炎、饅性活動性肝炎。而書上小字介紹的紅班狼瘡的病因與上述病因并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教師可根據實際憎況簡要介紹。
教師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預防自身免疫疾病應注意什么?
學生根據上述發(fā)病原理分析討論,應該理解到:由于多種們原體的感染可邀過抗原模擬的方式誘發(fā)自身免疫性疾病,所以采用疫茵和抗生袁控制病原體的感染可降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fā)病率。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上述兩類疾病在免疫反應上有什么相似點?學生邀過分析思考這個問題,理解免疫失調的含義,包括過強和過弱兩個方面。上述I型過敏反應就可以理解為因免疫反應過強而造成的免疫失調,但通常不損傷組織細胞;而免疫反應過強坯可能造成不能識別自我成分而患自身免疫疾病。那么免疫反應過弱又會出現什么結果呢?這樣引出免疫缺陷病的概念。
(三)免疫缺陷病
1.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及特點
由學生匯報收集資料的結果,首先明確免疫缺陷病的概念,是指由于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教師還應從概念出發(fā)引導學生思考該病的共同特點是什么。學生通過分析推理應該理解到該病的共同特點是:由于對各種病原體的易感性增加,患者出現反復的、持續(xù)的、嚴重的感染,如氣管炎、肺炎、中耳炎、化膿性腦膜炎、膿皮病,甚至于惡性腫啟的發(fā)病率比同齡正常人高100~300倍。
2.免疫缺陷病的種類
學生匯報的免疫缺陷病可能有多種,教師應引導學生劃歸到書上提到的兩種類型中,即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和獲得性免疫缺陷病。
①對于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的概念學生容易理解,但書上并沒有舉出實際的病例,教師可視具體情況介紹幾種病例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如性聯無丙種球蛋白癥、先天性胸腺發(fā)育不全、伴濕疹血小板減少的免疫缺陷病、重癥聯合免疫缺陷病等。
、诮處熞龑W生理解到其實大多數免疫缺陷病主要發(fā)生于出生后較晚時期,屬于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書上的概念中提到“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學生可能會對這些因素非常關注,教師或調查小組的同學可以向學生介紹常見的引起獲得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如營養(yǎng)不良、感染、藥物、腫瘤、手術、外傷、燒傷、脾切除等。接著教師指出,艾滋病就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體而引起的一種獲得性免疫缺陷疾病,調查小組的同學可以展示他們收集到的關于艾滋病的圖片、數字、錄像等,學生或者通過自學,或者在調查小組同學的引導下明確以下內容:艾滋病的全稱、病原體及存在部位、發(fā)病機理、癥狀、傳播途徑、預防措施,其中關于發(fā)病機理因為涉及到前面講述的免疫應答的內容,學生對課本上“特別是能夠侵入T細胞”存在疑問。例如,侵入的到底是哪種T細胞?除了侵入T細胞還能侵入哪些細胞?對此教師可適當展開:HIV的表面有一層糖蛋白分子,其構象正好和助T細胞上的一種糖蛋白互補,兩者結合后病毒得以進入助T細胞。但另外一些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和一些B細胞,甚至其他一些組織細胞如腦細胞,也可被HIV侵入,后者使有些艾滋病患者有嚴重癡呆、行動遲緩、記憶力喪失等癥狀。因為助T細胞是兩種免疫系統都要依靠的細胞,助T細胞大量被消滅,患者將失去一切免疫功能,而各種傳染病將乘虛而入,患者最后常因心力衰竭而死亡。由于艾滋病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教師最后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我們應該怎樣看待艾滋病和艾滋病患者?目的是引導學生既要重視又要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同時做到全社會都來關心艾滋病患者。
(四)免疫學的應用
1.免疫預防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種人痘的方法預防天花是人類免疫預防的開始,借此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然后回憶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過程,理解機體受到病原體感染后,能產生特異性抗體和效應T細胞,從而提高對該病的免疫力,這正是免疫預防的基本原理。接著教師提出啟發(fā)性問題:
。1)什么叫免疫預防?
。2)什么叫疫苗?你知道用來預防接種的.疫茵有哪些?
。3)免疫接種可以預防所有的傳染病嗎?為什么?
學生通過對上述問題的討論理解到,預防免疫就是采用人工方法使機體獲得特異性免疫力來預防疾病的方法。免疫預防常用的方法是預防接種疫苗,而國際上把細菌性制劑、病毒性制劑以及類毒索統稱為疫苗。然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我國推薦的兒童免疫程序,并且指出像艾滋病等很多傳染病的疫苗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研制,需要更多人的共同努力。
2.免疫治療
請學生根據書上所提供的免疫治療的常規(guī)方法及兩種具體方法,思考下列啟發(fā)性問題:
這兩種方法分別是針對哪兩種免疫系統起作用的?為什么?
免疫治療是否只是加強免疫系統的作用?為什么?
從上面第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注意,對于體液免疫的缺陷和細胞免疫的缺陷應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從上面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注意,“調整”二字的含義,包括免疫增強和免疫抑制兩種療法,以此來啟發(fā)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同時教師舉例:糖皮質激素和環(huán)磷酞胺就常常作為器官移植中的免疫抑制劑來抑制免疫應答。這樣就順理成章地引出器官移植的問題。
3.器官移植
學生不難理解器官移植的概念和四種類型。教師主要要引導學生分析臨床上常用的同種移植及其成敗的關鍵是什么,并使學生理解:一是尋求與受者HLA相配的供者組織或器官;二是使用免疫抑制劑。分析上述第一條措施時要向學生滲透關愛他人的崇高精神境界,分析第二條措施時可以分析患者終生使用免疫抑制劑有什么不良影響,進而引出當前抑制免疫研究的熱門——誘導對移植物的特異性耐受,這是最理想的方法,就是指在不使用免疫抑制劑的情況下,機體免疫系統對某一整套抗原的長期特異性無應答狀態(tài),以此來引起學生對當代生物科學的關注和責任感。
要點提示
1.各種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很多,教師在課前要多查一些資料,不要輕易否定學生所舉的病例。
2.在本小節(jié)所列舉的三類免疫缺陷病中,過敏反應和免疫缺陷病屬于免疫反應過強引起的疾病,區(qū)別在于前者一般不會引起組織損傷,后者會引起組織損傷。而免疫缺陷病屬于免疫反應過弱引起的疾病。
板書設計
。ㄒ唬┻^敏反應
。ǘ┳陨砻庖卟
。ㄈ┟庖呷毕莶
。ㄋ模┟庖邔W的應用
1.舉例和類型
1.概念和舉例
1.概念和特點
1.免疫預防:方法 意義
2.概念和特點
2.發(fā)病機理
2.種類
2.免疫治療:方法 舉例
3.發(fā)病機理
3.防治措施
3.器官移植:概念 成敗關鍵
4.防治措施
高中生物教案 篇5
一、設計思路
在教學中我以新課標為依據,不拘泥于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重組教材,優(yōu)化課堂教學。本節(jié)的主干知識是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的過程,這是一個微觀的分子水平上的過程,學生缺乏直觀經驗,教學中可利用多媒體動畫和物理模型模擬等,使這一內容直觀化;側枝內容是RNA的種類及遺傳密碼的概念、種類、特點等。這部分內容涉及的物質種類也比較多繁雜,我將它們置于本節(jié)課之前和之后分別講解。
二、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本章的開篇,是本章學習的基礎,也是教學的難點所在,要用2課時。由于課時調整,我在上完DNA結構后直接跳躍講述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的內容,課程標準中與本節(jié)教學相對應的`要求是:概述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案攀觥笔抢斫馑降囊螅匆髮W生能夠把握知識的內在邏輯聯系,能夠與已有的知識建立聯系,進行解釋、推斷、區(qū)分和擴展等。因此,本節(jié)教學主要是對轉錄和翻譯過程的描述,而且讓學生理解轉錄和翻譯的物質結構基礎以及二者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要達到理解層次的目標,需要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觀點思考和討論相關的問題,需要運用有關DNA和RNA結構的知識,以及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進行分析;“為什么是三個堿基編碼一個氨基酸呢?”需要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進行分析。本節(jié)教材的另一特點是插圖多而且復雜。插圖包括結構示意圖、化學組成區(qū)別圖、轉錄過程流程圖、翻譯過程流程圖和一個mRNA分子上的多個核糖體同時合成多條肽鏈示意圖等。能否處理好教材中的插圖,是本節(jié)教學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2、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DNA分子結構后,已經能夠建構DNA的分子模型,并掌握了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同時對DNA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進一步探知有關DNA的其他問題,學習的欲望強烈,但是學生往往會陷入學習時明白,學完了就糊涂的困惑中。因此在每節(jié)課前都有一個復習舊知識的環(huán)節(jié),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概述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
。2)能運用數學方法,分析堿基與氨基酸的對應關系,理解密碼的簡并性。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識圖能力,分析歸納和推理判斷的能力。讓學生能利用文字、圖表、圖解等形式,闡述轉錄和翻譯的概念、原理和過程
3、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用生物學觀點認識和分析生物體生命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
四、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過程
。2)教學難點
遺傳信息的翻譯過程。
五、教學策略與手段
基于以上分析,在整體上我決定,一方面從學習目標的任務入手進行教學設計,主要完成什么是轉錄?怎么轉錄?什么是翻譯?怎么翻譯?這四個問題。另一方面調整課堂結構,不再利用傳統的由點到面、由局部到整體的教學敘事程序,而是采用從整體到局部,先了解全貌再深究細節(jié)的程序;在策略上,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學生最感興趣的問題入手,設置問題串,層層設疑,激發(fā)并保持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教法上,采用多媒體課件、模型模擬等形式,把抽象、復雜、微觀的過程動態(tài)化、形象化、宏觀化。這樣有利于突出重點、分解難點,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感悟和理解,又能節(jié)省時間。但教材中的八幅圖表不能放棄不用,否則就會忽視了學生的識圖、辯圖和析圖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法指導上,采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六、教學過程
高中生物教案 篇6
一、教學目的
初步掌握鑒定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基本方法。
二、教學建議
教材中本實驗安排為驗證性實驗,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改為探索性實驗,安排在講課之前,或與講課同步進行。
本實驗難度并不大,但內容較多,實驗時間較長,因此,必須作周密安排,才能按時完成。實驗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增設教師演示實驗。上課之前,教師應該準備好做演示實驗所需的實驗材料、用具、儀器和試劑等。同時,逐項完成還原糖、脂肪、蛋白質3類有機物的鑒定實驗。在實驗課上,將3個實驗的正確結果分別展示在講臺上,并作扼要的介紹,以便使學生將自己的實驗結果與教師的演示實驗作比較。
2.實驗中學生應分工合作。在“還原糖的鑒定”實驗中,當每組兩個學生中的一個制備生物組織樣液時,另一個學生可以用酒精燈將水煮開,以便縮短實驗的等待時間。在“脂肪的鑒定”實驗中,一個學生制作臨時裝片時,另一個學生則可以調試顯微鏡。另外,在完成前兩個實驗時,一個學生洗刷試管、清洗玻片和整理顯微鏡,另一個學生則可以進行后一個實驗的操作。
3.關于鑒定還原糖的實驗,在加熱試管中的溶液時,應該用試管夾夾住試管上部,并放入盛開水的大燒杯中加熱。注意試管底部不要接觸燒杯底部,同時試管口不要朝向實驗者,以免試管內溶液沸騰時沖出試管,造成燙傷。如果試管內溶液過于沸騰,可以上提試管夾,使試管底部離開大燒杯中的開水。
4.做鑒定還原糖和蛋白質的實驗時,在鑒定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樣液,以便與鑒定后的樣液的顏色變化作對比,這樣可以增強說服力。
5.斐林試劑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勻后方可使用,切勿將甲液和乙液分別加入組織樣液中。
三、參考資料
還原糖的鑒定原理 生物組織中普遍存在的還原糖種類較多,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它們的分子內都含有還原性基團(游離醛基或游離酮基),因此叫做還原糖。蔗糖的分子內沒有游離的半縮醛羥基,因此叫做非還原性糖,不具有還原性。本實驗中,用斐林試劑只能檢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存在與否,而不能鑒定非還原性糖。
斐林試劑由質量濃度為0.1 g/mL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05 g/mL的硫酸銅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藍色的Cu(OH)2沉淀。Cu(OH)2與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熱的條件下,能夠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則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應式如下: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用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時,溶液的顏色變化過程為:淺藍色棕色磚紅色(沉淀)。
蛋白質的鑒定原理 鑒定生物組織中是否含有蛋白質時,常用雙縮脲法,使用的是雙縮脲試劑。雙縮脲試劑的成分是質量濃度為0.1 g/mL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01 g/mL的硫酸銅溶液。在堿性溶液(NaOH)中,雙縮脲(H2NOC—NH—CONH2)能與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紅色的絡合物,這個反應叫做雙縮脲反應。由于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與雙縮脲結構相似的肽鍵,因此,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發(fā)生顏色反應。
用于鑒定還原糖的實驗材料準備植物組織是常用的實驗材料,但必須加以選擇。在雙子葉植物中,光合作用的主要產物葡萄糖形成后,合成為淀粉,暫時儲藏在葉子內,因此最好不用雙子葉植物的葉子作實驗材料。有些單子葉植物,如韭菜、鳶尾,并不將光合作用的初始產物轉變?yōu)榈矸郏虼巳~內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單糖,但是,由于葉片中葉綠素的顏色較深,對于鑒定時的顏色反應起著掩蓋作用,導致實驗現象不明顯,因此,也不宜用單子葉植物的葉子作實驗材料。
本實驗最理想的實驗材料是還原糖含量較高的植物組織(或器官),而且組織的顏色較淺或近于白色的,如蘋果和梨的果實。經試驗比較,顏色反應的明顯程度依次為蘋果、梨、白色甘藍葉、白蘿卜。
用于鑒定脂肪的實驗材料 準備實驗材料最好選擇富含脂肪的種子,如花生種子(取其子葉)。供實驗用的花生種子,必須提前浸泡3~4 h。浸泡時間短了,不容易切成片;浸泡時間過長,則組織太軟,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做鑒定脂肪的實驗,教師可根據本地區(qū)的情況選用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蘇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顏色反應為橘黃色,蘇丹Ⅳ染液遇脂肪的顏色反應為紅色。因蘇丹Ⅳ染液與脂肪的親和力比較強,所以,染色的時間應比較短,一般為1 min左右。用于鑒定蛋白質的實驗材料準備 實驗材料最好選用富含蛋白質的`生物組織(或器官),植物材料常用的是大豆種子,動物材料常用的是雞蛋(卵白)。如用大豆種子,必須提前浸泡1~2 d,這樣容易研磨成漿。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直接采用現成的大豆磨成的豆?jié){,豆?jié){可以購買,也可用小型的研磨機制取。利用豆?jié){作實驗材料,可以節(jié)約實驗時間。
如果用稀釋的卵白作實驗材料,效果會更好。
斐林試劑的配制
甲液質量濃度為0.1 g/mL的氫氧化鈉溶液
乙液質量濃度為0.05 g/mL的硫酸銅溶液
使用時臨時配制,將4~5滴乙液滴入2 mL甲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
蘇丹Ⅲ溶液的配制 稱取0.1 g蘇丹Ⅲ干粉,溶于100 mL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中,待全部溶解后再使用。
蘇丹Ⅳ溶液的配制 稱取0.1 g蘇丹Ⅳ干粉,溶于50 mL丙酮中,再加入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50 mL,充分混合后即可使用。
雙縮脲試劑的配制 取10 g氫氧化鈉放入容量瓶(或有刻度的燒杯)中,加水至100 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試劑瓶中,配成質量濃度為0.1 g/mL的氫氧化鈉溶液,瓶口塞上膠塞,貼上標簽,寫上試劑A。
取1 g硫酸銅放入容量瓶(或有刻度的燒杯)中,加水至100 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試劑瓶中,配成質量濃度為0.01 g/mL的硫酸銅溶液(藍色)。瓶口塞上膠塞,貼上標簽,寫上試劑B。
高中生物教案 篇7
知識目標:
1、細胞增殖的方式和意義。
2、細胞周期的概念,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
3、分析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DNA的變化規(guī)律。
能力目標:
1、養(yǎng)成批判性思考問題的能力。
2、能夠利用多種媒體獲取生物信息。
情感目標:
1、形成結構與功能、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的生物學思想。
2、使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細胞周期及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
教學難點: 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個時期DNA、染色體的變化規(guī)律。
教學方法: 探究、講述和討論的方法
所需設備: 教學模型、多媒體課件。
教師活動
導入新課:相信大家都非常的清楚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一個受精卵發(fā)育形成的,而一個成年人的體內大約有1014個細胞,那么這一個受精卵是怎樣形成1014個細胞的呢?這就算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細胞增殖問題。
究竟細胞是如何增殖的呢?它的方式又有哪些呢?以及細胞增殖對生物體而言有什么樣的意思呢?大家?guī)е@幾個問題閱讀教材P112頁。
教師點評:
1、細胞增殖的意義
2、兩個階段
3、真核生物細胞分裂的方式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有絲分裂。要學習有絲分裂我們首先必須來了解下細胞周期的概念,那么什么叫細胞周期呢?
我們把指連續(xù)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
從這樣的一個概念當中大家能發(fā)現一些什么問題呢?如:是不是所有的`細胞都有細胞周期呢?細胞周期又分為這樣的階段呢?
兩個階段:
下面大家閱讀這個關于細胞周期的資料可以得出哪些結論呢?
教師點評:
結論:
1、不同類型的細胞細胞周期持續(xù)時間不同;
2、一個細胞周期中分裂間期時間長分裂期時間短。
如果我們把細胞周期用一個圓餅狀的圖形把它表示出來會是這樣的呢?
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幾個練習題。
現在我們就以植物細胞為例來學習下有絲分裂的過程。
那么大家是否還記得植物細胞的結構呢?我們一起來回憶下。
在有絲分裂過程中一些細胞中的重要結構會發(fā)生某些變化,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觀察下分裂間期過程當中細胞內發(fā)生的變化。
特點:DNA的復制和蛋白質的合成(染色體的復制)
染色體復制的結果是形成姐妹了姐妹染色單體。但依然是呈現染色質的形態(tài)。大家思索一下這個兩條姐妹染色單體有什么特點沒有呢?
這就是分裂間期的生命活動,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分裂期。
。2)分裂期
前期:大家同樣先看下前期的圖像,然后總結下前期有什么樣的特點?
提示:
1、在前期染色質的形態(tài)出現了什么變化?
2、兩極有什么樣的變化?
3、染色體怎樣分布?
4、核膜核仁有什么變化?
教師點評:
①染色質高度螺旋、縮短變粗形成了染色體。染色體散亂分布
、诩毎麅蓸O發(fā)出紡錘絲,出現紡錘體
、酆四、核仁消失
前期:膜仁消失現兩體
中期
問題:大家來嘗試描述下中期的主要變化?
我們把細胞中央這個與紡錘體的中軸相垂直,類似于地球上赤道的位置,這個平面稱之為赤道板。其實它不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結構。
教師點評:
、偎腥旧w的著絲點都整齊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谌旧w的形態(tài)穩(wěn)定,數目清晰,最利于觀察
中期:形定數晰赤道齊
后期
提問:
1、 染色體的著絲點發(fā)生什么變化?
2、染色體的位置發(fā)生什么變化?
教師點評:
①著絲點一分為二,姐妹染色單體分開,成為兩條子染色體。并分別向兩極移動。
②紡錘絲牽引著子染色體分別向細胞的兩極移動。這時細胞核內的全部染色體就平均分配到了細胞兩極
大家比較一下中后期細胞內染色體和染色單體的數量變化?
后期:點裂數加均兩極
末期
1、染色體、紡錘體、核膜、核仁有什么變化?
2、一個細胞最終如何分為兩個細胞?
教師點評:
、偃旧w變成染色質,紡錘體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現 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現細胞板,并擴展成分隔兩個子細胞的細胞壁
末期:兩消兩現質分離
我們已經了解了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全過程,下面我們來看一下連續(xù)的過程。
。ǹ磧善旱谝黄B續(xù)放,第二篇分出各個時期)
這就是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全過程,然后我們來總結一下細胞內染色體和DNA的變化規(guī)律然后做下面的習題。
最后我們來分析一下有絲分裂的意思。
。3)、 有絲分裂重要意義
1、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實質是DNA的復制),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使得子細胞得到一套與親代細胞形態(tài)和數目完全一樣的染色體。
2、由于染色體上有遺傳物質DNA,因而在細胞的親代和子代之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wěn)定性。
小結
一、細胞周期的概念
二、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
三、有絲分裂的意義
課堂練習:
作業(yè):
高中生物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知識】:初步了解分子與生物學之間的關系
了解中國合成牛胰島素事件。
【技能】;培養(yǎng)分析分析資料的能力。
【情感與態(tài)度】:了解中國是首個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機物的國家,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學的成果,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目標;
閱讀訪談,學習科學家們實事求是、艱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激發(fā)學生對高中生物的興趣是本課的重點。
教學過程:
(一)以概述《細胞與分子》模塊作為引入。
師:比較初中階段所學習的生物知識特點,大家拿到課本可能會想,初中的時候不是已經學過細胞了嗎?為什么高中還要再學呢?初中的生物知識著重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的大概情況,而且因為學生沒有相關的化學知識和足夠的空間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識在初中階段是沒有辦法說明白的。就拿細胞結構來說吧,初中的時候,老師只能讓學生知道動物細胞是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構成,至于細胞為什么是有生命的,細胞是怎么樣生活的,都沒有辦法說得清楚。只有在同學們在初三、高一學習了化學的基礎知識后我們才可以對生命進一步的學習。學習科學就是這樣,當你掌握的知識越多時候,反而覺得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就更多。
這個學期開設的《分子與細胞》模塊,將為我們在化學分子的層面上,解釋細胞的結構以及生命活動。解答在初中階段沒有辦法解開的謎團,也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事件以及科學家訪談錄
師:要了解分子與生物學之間的關系,我們先來看一個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國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背景資料)。
學生閱讀背景資料和閱讀課文中的訪談錄,以問題引導: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在生物學上有什么重大的意義?從訪談錄中,你認為造就了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閱讀完了這些資料,你覺得對于你學習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啟發(fā)呢?
(三)簡單介紹高中生物的教材、學習方法和意義
1.教材分為必修3個模塊、選修3個模塊。必修: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簡述三者之間知識結構上的關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點:需要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增加了探究活動(什么是探
究活動、探究活動的流程:發(fā)現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作出結論)、模型制作等,這些都要求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
2.學習生物學的意義:生物學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和相關領域的成果,各個學科之間的邊
界已經模糊,而出現了多學科的交叉;學習生物學不僅僅是知識的互動,更加是能力培養(yǎng)和思維方式不斷完善的過程。
第一章走進細胞第1節(jié)從生物圈到細胞(2課時)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舉例說出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上。
說出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
【情感態(tài)度】: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
二、教學重難點: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是重點;說出生命系統的層次是難點
三、教學用具:ppt幻燈片
四、課前準備:讓學生收集關于冠裝病毒相關的資料。
教學反思:第2節(jié)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2課時)
一、教學目標:
【知識】:了解細胞學說的發(fā)展過程
理解細胞的多樣性和統一性;細胞形態(tài)多樣性與功能多樣性的關系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
【技能】:顯微鏡高倍鏡的使用
制作臨時裝片
觀察不同細胞的差異
【情感態(tài)度】:認同科學探索是一個曲折漸進的過程
認識水華對環(huán)境的影響以及禁采發(fā)菜的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顯微鏡高倍鏡的使用;細胞的多樣性,特別是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
是本課的重點。而了解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是本課的難點。
三、教學用具:實驗材料、顯微鏡、ppt幻燈片。
課前準備:準備好實驗的材料(選取多少種細胞?)。
高中生物教案 篇9
一、 教學目標
1.描述內環(huán)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說明內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3.嘗試建構人體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的物質交換模型。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內環(huán)境的組成和理化性質。
。2)內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2.教學難點
。1)內環(huán)境的理化性質。
。2)內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學過程
〖章引入讓學生閱讀章引言并體會內環(huán)境的重要性。
〔板書〕第1節(jié) 細胞生活的環(huán)境
〔節(jié)引入〕以“問題探討”引入,學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師提示〕1.圖1中是人體血液中的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等;圖2中是單細胞動物草履蟲。
2.血細胞生活在血漿中。草履蟲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環(huán)境中。兩者生活環(huán)境的相似之處是:都是液體環(huán)境;不同之處是:血細胞生活在體內的血漿中,并不直接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而草履蟲直接生活在外界環(huán)境中;與外界環(huán)境相比,血漿的理化性質更為穩(wěn)定,如溫度基本恒定等。
〔問題〕以“本節(jié)聚焦”再次引起學生的思考。
〔板書〕一、體細胞生在細胞外液
體液——不論男性還是女性,體內都含大量以水為基礎的液體,這些液體統稱為體液。
細胞內液
(存在于細胞內,約占2/3)
1.體液 血漿
細胞外液 組織液
(存在于細胞外,約占1/3) 淋巴等
〔思考與討論〕學生討論后回答,師提示。
1.細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細胞外的體液,包括血漿、組織液和淋巴等。血細胞直接生活在血漿中,體內絕大多數細胞直接生活在組織液中,大量淋巴細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見,細胞外液是體內細胞直接生活的環(huán)境。
2.相同點:它們都屬于細胞外液,共同構成人體內環(huán)境,基本化學組成相同。
不同點:(1)在人體內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漿位于血管內,組織液分布于組織細胞之間,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細胞種類不同:存在于組織液中的是體內各組織細胞,存在于血漿中的是各種血細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細胞等;(3)所含的化學成分有差異,如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很少。
3.提示:當血漿流經毛細血管時,水和一切能夠透過毛細血管壁的物質可以在毛細血管動脈端滲出,進入組織細胞間隙而成為組織液,絕大多數的組織液在毛細血管靜脈端又可以重新滲入血漿中。少量的組織液還可以滲入毛細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經淋巴循環(huán)由左右鎖骨下靜脈匯入血漿中。它們之間的關系如圖1-2所示。由此可見,全身的細胞外液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板書〕2.
內環(huán)境——有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huán)境叫做內環(huán)境。
三、細胞外液的成分
〔資料分析〕有學生分析并回答,老師提示。
1.提示:表中的化學物質可分為無機物和有機物。無機物包括水和無機鹽離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機物包括糖類(如葡萄糖)、蛋白質(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纖維蛋白原等)、脂質(如各種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膽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還含有氣體分子(主要是氧氣和二氧化碳)、調節(jié)生命活動的各種激素、其他有機物(如維生素)等。
3.Na+、Cl-含量較多。它們的作用主要是維持血漿滲透壓。
4.維持血漿的'酸堿平衡。
5.提示:如血漿中的葡萄糖主要來源于食物中的糖類。食物中的淀粉經消化系統消化后,分解為葡萄糖,經小腸絨毛吸收后進入血液,通過血液循環(huán)運輸到全身各處。進入組織細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內環(huán)境中。二氧化碳通過血液循環(huán)被運輸到肺,通過呼吸系統排出體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腎臟通過形成尿液排出體外。(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板書〕三、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和酸堿度
〔旁欄思考題〕
提示:哺乳動物的生理鹽水是質量分數為0.9%的NaCl溶液,這樣的溶液所提供的滲透壓與血漿等細胞外液的滲透壓相同,所以是血漿的等滲溶液。如果輸液時使用的NaCl溶液的質量分數低于或高于0.9%,則會造成組織細胞吸水或失水。
〔板書〕四、內環(huán)境是細胞與外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思考與討論〕學生討論后回答,師提示。
1.提示:Na+和Cl-等直接來自于食物,不需要經過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質主要來自于食物中的糖類和蛋白質。糖類和蛋白質是兩類大分子物質,必須經過消化系統的消化,分解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質在小腸內經主動運輸進入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中,經血液循環(huán)運輸到全身各處的毛細血管中,再通過物質交換過程進入組織液和淋巴。
2.提示:細胞代謝產生的CO2與H2O結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發(fā)生下列反應:
CO2+H2O H2CO3 H+ + HCO3-。
HCO3-通過與細胞外的陰離子交換到達細胞外液,即組織液、血漿或淋巴中。主要與呼吸系統有關。
3.提示:人體具有體溫調節(jié)機制以保持細胞外液溫度的恒定。詳細內容可參考教材第2章關于人體體溫調節(jié)的內容。參與體溫調節(jié)的器官和系統有皮膚、肝臟、骨骼肌、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等。
4.提示:體內細胞產生的代謝廢物主要通過皮膚分泌汗液,泌尿系統形成、排出尿液和呼吸系統的呼氣這三條途徑來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統和呼吸系統的排泄途徑為主。例如,血漿中的尿素主要通過腎臟形成的尿液排出體外。血漿中的CO2通過肺動脈進入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壓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壓,CO2就從血液中向肺泡擴散,再通過呼氣運動將其排出體外。
〔小結〕略。
〔作業(yè)〕課后習題一二題。
〔提示〕1.C。 2.B。 3.B。
4.毛細血管壁細胞的直接生活環(huán)境是血漿和組織液,毛細淋巴管壁細胞的直接生活環(huán)境是淋巴和組織液。
拓展題
(1)肺泡壁、毛細血管壁。(2)食物的消化和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3)腎小管的重吸收。(4)皮膚。
高中生物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以必修第一冊中《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和第二冊中《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為基礎,從學生感興趣的人類遺傳病引入,討論:紅綠色盲和抗維生素D佝僂病這兩種遺傳病為什么在遺傳表現上總是和性別相聯系,為什么在遺傳表現上與性別關聯的表現又不相同。伴性遺傳有什么特點。伴性遺傳規(guī)律在生產實踐中的其它應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通過紅綠色盲的調查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通過探究活動培養(yǎng)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分析、提出假設、設法求證的科學探究能力。
(3)能夠推理出紅綠色盲遺傳的規(guī)律,提高縝密的思維能力。
2.能力目標
(1)探索伴性遺傳方式的本質規(guī)律,掌握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應用人類遺傳學研究中生物統計的方法。
(2)通過分工推理出紅綠色盲遺傳的規(guī)律,提高善于與他人合作與溝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伴性遺傳的故事激發(fā)學習生命科學的興趣。
(2)通過探究過程的體驗培養(yǎng)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3)如何面對伴性遺傳疾病,培養(yǎng)正確地人生觀、價值觀,融入生命教育。
(4)喚起發(fā)現人類遺傳病、探索遺傳病治療方法的社會責任。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伴性遺傳的特點
2、難點:分析人類紅綠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遺傳的規(guī)律
四、學情分析
學生在前面已學過減數分裂和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已經掌握基因分離規(guī)律和自由組合規(guī)律。在已有知識基礎上,通過紅綠色盲的調查活動及結合課堂的探究活動,對伴性遺傳現象進行分析和總結。
五、教學方法
采用探究、討論模式結合、啟發(fā)誘導、設問答疑的教學方法。
六、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課前準備:指導學生調查人群中色盲癥的發(fā)病情況和規(guī)律。指導學生通過網絡等途徑尋找資料與自己調查數據加以比較。讓學生調查人群中的色盲患者的家庭情況。分析調查數據可能與資料不相符的原因。注重與現實生活相聯系。該項準備工作可以使學生從生活中尋找與伴性遺傳有關的紅綠色盲問題進行調查、討論和學習,通過調查發(fā)現問題“在人群中男女發(fā)病率不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把學生引入到觀察、分析的積極心理活動狀態(tài),使教學中紅綠色盲探究活動更能順利開展。但其中難點是學生調查情況不可估計,教師要在課前先作好相應培訓與準備工作。如教會學生設計記錄表格,有關遺傳病發(fā)病率的計算方法。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學習階段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導入
新課
新課
講授
1、色盲癥的發(fā)現
講述英國科學家道爾頓發(fā)現色盲的小故事,引導學生思考:從道爾頓發(fā)現色盲的小故事,你獲得了什么樣的啟示?
提問學生
介紹色盲知識:就是不能辨別色彩,即辨色能力喪失。紅綠色盲是一種常見的人類遺傳病,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區(qū)分紅色和綠色。
2、課件顯示紅綠色盲檢查圖
設疑:紅綠色盲是怎么遺傳的呢?
導入新課:伴性遺傳。理解概念。
一、伴性遺傳的特點及常見事例
1、 特點: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狀遺傳與性別相聯系。
2、常見實事例:(1)人類遺傳。喝祟惣t綠色盲、血友病等。
。2)果蠅:眼色等。
二:人類紅綠色盲癥
1、色盲遺傳家系圖譜分析
課件顯示紅綠色盲家系遺傳圖譜,認識系譜,分析圖譜,設計問題讓學生思考 :
。1)對“資料分析”的兩個討論題進行討論。
。2)總結伴性遺傳的概念、色盲基因的表示方法,填寫學案中相關內容。
2、課件顯示人的.正常色覺和紅綠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現型的圖表,引導學生填寫
根據遺傳圖解,寫出Ⅰ-1和Ⅲ-6的基因型,并推測Ⅱ-3的基因型。下面我們來畫一畫他們的遺傳圖解(這里難度較大,教師可先作示范)!Ⅰ-1與Ⅰ-2。
結論:生下的孩子無論是男是女,視覺都表現正常,沒有色盲。可是,他們的女兒卻都是攜帶者。
、-3與Ⅱ-4(緊接上面的圖解板書圖解)
課件顯示鞏固練習,提問學生
3、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婚配類型并回答,然后總結給出正確答案。
4、強調遺傳圖解的書寫格式,在課件上邊引導學生回答邊演示兩種婚配方式的遺傳圖解
5、通過遺傳圖解引導學生總結色盲遺傳的特點,得出“交叉遺傳”的結論。
6、課件顯示鞏固聯系,提問學生(教師可稍作引導)。
三、抗維生素D佝僂病
1、基因位置
2、遺傳特點
四、伴性遺傳在實踐中的應用
根據雛雞的羽毛特征來區(qū)分雌性和雄性
知識拓展:歸納伴性遺傳的方式和特點
[1] 伴Y遺傳:
。1)特點:①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體上,無顯隱之分,患者后代中男性全為患者,患者全為男性,女性全為正常,正常的全為女性。簡記為“男全病,女全正”。②致病基因由父親傳給兒子,兒子傳給孫子,具有世代連續(xù)性。也稱限雄遺傳,簡記為“父傳子,子傳孫”。
。2)實例:人類外耳道多毛癥。
。3)典型希普圖
[2] 伴X顯性遺傳:
(1)特點:①具有連續(xù)遺傳現象 ②患者中 性多于 性 ③男患者的母親及女兒一定為患者,簡記為“男病,母女病”。④正常女性的父親及兒子一定正常,簡記為“女正,父子正”,⑤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
。2)實例:抗維生素D佝僂病,鐘擺型眼球震顫。
(3)典型系譜圖
[3] 伴X隱性遺傳
。1)特點:①具有隔代交叉遺傳現象。②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③女患者的父親及女兒一定是患者,簡記為“女病,父子病”。④正常男性的母親及女兒一定正常,簡記為“男正,母女正”。⑤男患者的母親及女兒至少有一個致病基因。
。1) 實例:人類紅綠色盲、血友病、果蠅的眼色遺傳。
典型系譜圖
歸納:人類伴性遺傳病判定口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聽講、思考,在老師的引導下回答
學生看圖識別,進行自我色盲檢測。
填學案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填寫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在學案上練習寫遺傳圖解
黑板練寫
思考回答
學生觀察、討論
學生聆聽
學生思考分析作答
填學案
理解各種伴性遺傳的特點,記住常見實例
運用所學知識判斷遺傳方式
道爾頓發(fā)現色盲的小故事十分生動,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體驗本節(jié)課的情感目標。認同道爾頓勇于承認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將自己的發(fā)現公之于眾的獻身科學、尊重科學的精神
通過辨認、識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設疑激發(fā)學生思考,便于新課的講授。
探究、討論模式結合:通過家系遺傳圖譜分析遺傳現象→ 提出問題 →討論問題 → 提出依據釋疑 → 結論,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通過問題推進的辦法提高學生質疑、假設、探究的能力,體現本節(jié)的能力目標。
以學生為主體,肯定學生的能力,引發(fā)繼續(xù)學習的興趣。
講練結合,鞏固所學知識。
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落實本節(jié)課的能力目標。
遺傳圖解的書寫格式是教學重點,在上一章已經學習過,通過學生回答既回顧所學知識,又可聯系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等知識,使學生認識到伴性遺傳也遵循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
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鞏固所學知識。
通過講練結合落實學生的遺傳圖解的書寫能力,解決學生眼高手低的毛病。
通過練習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歸納伴性遺傳的方式和特點,運用所學知識判斷遺傳方式,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jié)課知識點及聯系,強調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
學生呼應
幫助學生建立知識框架
鞏固練習
(1)一男孩是紅綠色盲患者,他的父親、祖父、外祖父也均是紅綠色盲患者,但他的母親、祖母、外祖母色覺都正常。該男孩色盲基因的傳遞來源是( A )
A.外祖父→母親→男孩
B.外祖母→母親→男孩
C.祖父→父親→男孩
D.祖母→父親→男孩
(2)一男孩是紅綠色盲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都不是患者。該男孩色盲基因的傳遞來源是( B )
A.外祖父→母親→男孩
B.外祖母→母親→男孩
C.祖父→父親→男孩
D.祖母→父親→男孩
學生演練,并回答
鞏固所學知識點。
課后作業(yè)
見學案
學生練習
鞏固所學知識
九、板書設計
一、伴性遺傳的特點及常見事例
二、人類紅綠色盲癥
三、抗維生素D佝僂病
四、伴性遺傳在實踐中的應用
拓展延伸:伴性遺傳的方式、特點及運用
十、教學反思
對“伴性遺傳”的教學設計中,不僅僅將教學目標定位于讓學生理解“伴性遺傳”的傳遞規(guī)律上,應該多引導學生問一些“為什么”,把教材中很多是結論性內容,通過問題推進的辦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可以融合資料收集、遺傳病的調查、判斷及推理,假設和論證、討論、遺傳圖譜書寫和遺傳概率計算,完成新課標確定的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三個方面的能力目標。改變過去單一的接受式學習模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腦、樂于探究、勇于創(chuàng)新、善于合作交流的新型學習方式。
【高中生物教案】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教案12-07
高中生物的教案12-15
高中生物教案06-27
高中生物教案優(yōu)秀06-24
高中生物教案【薦】11-20
【精】高中生物教案11-18
高中生物教案【精】11-19
關于高中生物教案11-24
高中生物教案【熱】11-17
【推薦】高中生物教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