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21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三)
第21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三)——史學、文學和藝術的大發(fā)展
北京市第52中學高級教師 史明迅
(一)教學目的
1.要求學生掌握的基礎知識:
史學家司馬遷和《史記》。史學家班固和《漢書》。樂府和樂府詩。馬王堆漢墓帛畫和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藝術成就。樂舞的發(fā)展。蹴鞠運動的流行。
2.要求學生從思想上認識:
①秦漢時期史學、文學和藝術的成就,說明當時我國不僅物質文明的生產(chǎn)居于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生產(chǎn)也處于世界的先進地位。
、谒抉R遷的《史記》是一部不朽的史學名著,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是古代繪畫的珍品,秦始皇陵兵馬俑是世界藝術史上的一顆明珠,這些至今仍然值得我們引以自豪。
3.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利用課本學習過的歷史知識,說明古代中國不僅物質文明的生產(chǎn)走在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的生產(chǎn)也處于世界先進地位,以培養(yǎng)歷史思維的能力。
(二)教學過程
1.復習提問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昌盛的秦漢文化》(一)、(二)兩節(jié)課中,我們學習了秦漢文化的哪兩個方面的成就?(學生答:科學技術、思想領域的斗爭和宗教的傳播。)
2.導入新課
秦漢時期國家大統(tǒng)一,封建經(jīng)濟有很大發(fā)展,我國古代人民不僅以上兩個方面取得許多成就,而且在史學、文學和藝術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學習這些方面的內容。
3.講授新課
我們在學習春秋戰(zhàn)國文化時,課本上曾提到《春秋》這部書。誰記得這是一部什么書?(學生答:這是一部記載魯國歷史的書。)我國古代對撰寫歷史非常重視,很早就有人編寫史書。東周時期,各諸侯國都設置史官編寫本國的歷史。其中燕、齊、宋、魯?shù)葒挤Q《春秋》;也有另定他名的,如晉稱《乘》,楚稱《梼杌(táo wù)》等等。秦漢時期,史學有了0新的發(fā)展,司馬遷和班固就是兩位杰出的歷史學家。
一、司馬遷和班固(板書)
1.《史記》(西漢司馬遷)(板書)
(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司馬遷游歷路線示意圖》)請同學們先看課本上的《司馬遷像》。再請一位同學朗讀司馬遷生平的一段小字。司馬遷編寫《史記》有哪些有利條件?(學生答后,教師歸納)司馬遷所處的漢武帝時代國家統(tǒng)一,封建經(jīng)濟有很大發(fā)展,使司馬遷能夠到很多地方去游歷。他出身于史官家庭,父親司馬談是個史學家,從小就受到家庭的熏陶,有較好的學習環(huán)境;司馬遷做史官后,有機會閱讀大量皇家的藏書,掌握了豐富的史料。豐富的社會經(jīng)歷和歷史知識,為司馬遷編寫《史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記載上自傳說中的皇帝,下到漢武帝時期將近3000年的歷史。全書分為12本紀、10表、8書、30世家、70列傳,共130篇,526000多字。本紀是以朝代或帝王為主,記其大事;表是把重要的歷史大事或歷史人物,按年代或時期列成表格;書是記典章制度的興廢沿革;世家專記諸侯名人活動;列傳是記載帝王以外的各種歷史人物的。本紀和列傳是全書的中心,在書中所占篇幅最大,所以稱之為紀傳體。用本紀、列傳這種體載編寫歷史,是司馬遷的一種獨創(chuàng)。自從紀傳體《史記》出現(xiàn)以后,歷代不少史家都沿用這種體載編寫歷史,并用把用這種體載編寫的史書稱為“正史”!岸氖贰倍际侨绱耍梢姟妒酚洝穼笫赖挠绊懯嵌嗝瓷钸h。
從內容方面看,《史記》記事是從遠古到西漢,貫通古今(今指作者司馬遷生活的時代),所以稱為通史。《史記》就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用司馬遷的話說,就是“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史記》也是我國歷代王朝編寫史書的典范。在《史記》中,司馬遷詳細敘述了陳勝、吳廣起義的經(jīng)過,肯定了這次起義推翻秦朝的歷史作用;歌頌了偉大詩人屈原,說屈原的詩可“與日月爭光”。對暴君酷吏,如夏桀、商紂、周厲王、秦始皇等,作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妒酚洝凡粌H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同時也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它的許多篇章膾炙人口,文筆生動,語言簡潔,刻畫人物栩栩如生,有強烈的感染力。因此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但是《史記》把國家興亡歸于“天命”,說明司馬遷的歷史觀基本上是唯心的,這是《史記》的主要缺點。請同學們閱讀課本中豎寫的司馬遷《報任安書》的一句話(“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保┻@是司馬遷在寫給友人信中談到自己編寫《史記》動機時說過的話,表明了司馬遷決心在史學方面干一番事業(yè),寫出一部歷史著作留給后人。司馬遷忍受重刑之苦,以驚人的毅力,經(jīng)過十幾年的辛勤勞動,終于完成了《史記》的寫作,為我國的史學發(fā)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司馬遷的這句話對我們有哪些有益的啟示呢?請同學們課下思考。
2.《漢書》(東漢班固)(板書)
繼西漢的司馬遷之后,東漢的著名歷史學家班固也寫了一部歷史著作——《漢書》。班固用20多年時間,基本上完成了《漢書》的寫作,對史學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稘h書》共100篇,80萬字,記載了西漢一朝(包括王莽的新朝)230年的史事。《漢書》同《史記》一樣,都是紀傳體。但是《漢書》開創(chuàng)了“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是我國第一部斷代史,這又是它與《史記》不同的地方。《漢書》的最大特點是記事系統(tǒng)而詳盡。這部組織嚴密、體例完整的斷代史的出現(xiàn)、在史學界的影響同樣是深遠的!稘h書》被后世看作和《史記》具有同等價值的“正史”的典范。
二、漢賦和樂府主詩(板書)
1.漢賦(板書)
秦漢時期的文化在文學方面也有新的成就。漢朝流行一種新型的文學體載,叫做賦。賦是一種長篇的韻文。前面我們提到的《論衡》、《史記》、《漢書》等著作,按其文學體載來說,屬于散文;而《詩經(jīng)》是詩歌。那么,散文與詩歌有什么不同?(學生答:散文不用押韻,詩歌要押韻。)賦也是要押韻的,這一點與詩是相同的。但是賦在行文時往往韻散間出,具有半詩半文的性質,這一點又與詩不同。所以賦是一種新文體,其性質介于詩和散文之間。漢賦辭藻華麗,筆法鋪張,有些漢賦作品在描繪田獵歌舞的壯觀、宮殿苑囿的宏偉以及山水奇景方面,都超出前代文學的成就。但是漢賦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宮廷文學”,反映的是漢帝國的表面現(xiàn)象,缺乏充實的生活內容和真摯的思想感情。西漢的賈誼、東方朔、司馬相如、揚雄,東漢的班固、張衡等都是漢賦的著名作者。其中司馬相如寫的《子虛賦》、班固的《兩都賦》和張衡的《二京賦》等作品都很有名。
2.樂府和樂府詩(板書)
樂府是指西漢時漢武帝設立的樂府官署,它的任務是專門搜集歌辭,一方面供統(tǒng)治者觀察風俗、了解民情,另一方面加工配樂,供宮廷娛樂。所用歌辭,一部分是由文人創(chuàng)作的,一部分是從民間采集來的歌謠。采集來的這些民歌以及其他經(jīng)樂府配曲入樂的文人寫的詩歌,后來就被稱為樂府詩。流傳至今的漢樂府詩有100多篇,由于其中以民歌居多,所以人們提到漢樂府詩,往往是指這部分民歌。講到民歌,誰還記得我們在學習春秋戰(zhàn)國文化時提到的民歌《碩鼠》出自哪部書?(學生答后,教師講述)對!是《詩經(jīng)》,更具體一點說,應該是《詩經(jīng)》中的國風部分!对娊(jīng)》中的民歌以抒情為主,而樂府詩著重敘事。漢樂府民歌同樣反映了廣闊的社會生活和人民思想情感,但在藝術上更有新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增加了文學的表現(xiàn)力。漢樂府民歌語言樸素自然,形式自由活潑,格調清新。
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摘錄的《十五從軍征》的一段詩,結合注釋和畫意插圖,體會一下這首詩的意境。這首詩描寫的是一個80歲的老兵服了65年兵役之后回到家鄉(xiāng),目睹親故凋零,家園破敗的情景。同學們看這幅插圖:墓冢累累,烏鴉亂飛,斷壁殘垣,觸目荒涼。這是一幅多么凄慘的景象。在詩人筆下,把戰(zhàn)爭和兵役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描寫得何等淋漓盡致!這首詩和另一首樂府詩《孔雀東南飛》,都是樂府詩中的名篇佳作。
三、豐富的繪畫和雄奇的雕塑(板書)
1.繪畫(板書)
兩漢的繪畫已有相當?shù)乃健D菚r候,上至皇帝,下至富人的住宅,大都用壁畫作為裝飾。據(jù)記載,曲阜魯國靈光殿的壁畫是西漢著名的壁畫。它“圖畫天地,品類群生,雜物奇怪,山神海靈,寫載其狀,托之丹青”,是對觀眾進行政治品德教育的一幅色彩絢麗、形象生動的大型壁畫,可惜今已不存,我們只能借助文字記載來揣摩它的高妙了。
漢朝的畫像石也很出色,題材豐富,線條清晰,富于動的韻律感,氣勢粗獷,呈現(xiàn)出質樸深沉、渾厚豪放的藝術特色。它屬于浮雕,主要用作墳墓、神廟、祠堂和橋梁的裝飾。位于山東嘉祥縣的武梁祠畫像石稱得上是代表作,其中有一幅宴飲圖,描繪了當時貴族的宴會場面,生動地反映了漢代富貴人家的生活。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彩繪帛畫,是我國已發(fā)現(xiàn)的帛畫中畫面最大、保存最完整、藝術性最強的一幅。請同學們看課本前的彩圖第22《馬王堆漢墓帛畫》(教師照圖講述),這幅帛畫的內容分為三部分。上部是天上景象,右上方有一個紅色的太陽,中間是一只金鳥,太陽下面是棵扶桑樹,樹上有八個小型的紅色太陽。有人認為它們象征著8個小太陽歇息在扶桑樹的枝葉間。左上方是一彎新月,月中有玉兔和蟾蜍,月下有一女子坐在飛龍翅上,兩手托起月牙。上部是間繪有人首蛇身像。下端的天門內有兩個拱手對坐,好像是接納墓主人的靈魂。中部是一個老婦人的形象,她的前面有兩人手里捧著裝有食品的漆盤,跪著迎接老婦人。老婦人身后有三個侍女,整個畫面就象墓主人出行的樣子。下部是一巨人站在兩條蛟龍的身上,雙手托舉可能象征著大地的白色扁平物體。巨人腿下橫跨一條大蛇,兩側各有一巨龜,背上站著一只鴟鸮(讀作chī xi。铮。巨人腳踏兩條魚,魚尾上立著兩只帶角的獸。整幅帛畫從上到下表現(xiàn)了天上、人間、地下的景物。看完這幅插圖,漢墓帛畫給你們留下什么印象?(學生答后,教師歸納)這幅帛畫布局勻稱,內涵豐富,線條流暢,色彩絢麗,畫技精熟,反映出西漢繪畫藝術的高度水平。這幅帛畫要求記憶。
2.雕塑(板書)
秦漢時期我國雕塑藝術也有相當高的水平,杰出的代表作品是氣勢磅礴的秦始皇兵馬俑。請同學們結合《秦始皇陵的兵俑和馬俑》這幅插圖,閱讀課文中有關部分內容的一段小字。為什么說秦始皇陵兵馬俑是世界藝術史上的一顆明珠?(學生答:秦始皇陵兵馬俑屬于大型藝術群像,雕塑的件數(shù)之多、藝術個性之鮮明,堪稱是迄今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藝術寶庫。)秦始皇陵位于陜西臨潼縣城東,這些兵馬俑是在秦始皇陵東側出土的。兵馬俑是用黃泥雕塑,再用火燒制而成。1979年在秦始皇兵馬俑的發(fā)現(xiàn)地點建起了大型博物館。請同學們看課本彩色插圖《秦始皇陵出土的武士俑》。這是一號兵馬俑坑的陣容。現(xiàn)在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個令人激奮的軍陣場面,我們好像看到那威武雄壯、氣吞山河、排列有序的秦兵軍陣踏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在滾滾風煙中出關遠征,奔赴統(tǒng)一六國的戰(zhàn)場。秦兵馬俑再現(xiàn)了秦軍“奮擊百萬、戰(zhàn)車千乘”的威武場面,顯示了秦朝統(tǒng)一中國的強大陣容和赫赫軍威,正所謂“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再細看每一個武士俑身上,那堅硬的鎧甲,柔韌的皮帶,飄動的衣褶,都給人以強烈的真實感。甚至連陶俑發(fā)髻上細細的發(fā)絲,戎衣上的鈕扣也精雕得和真的一樣。不僅武士俑如此,戰(zhàn)馬的形體看上去比例也很勻稱,結實飽滿。它們那豎立的雙耳,警惕的眼神,粗大翕張的鼻孔,寬闊的前胸,昂舉的頭頸,以及堅實的筋肉、矯健的四肢,都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出它們機智神駿的特征。所有這些都反映出我國秦代卓越的雕塑藝術水平。法國前總理希拉克稱秦陵兵馬俑是世界奇跡,他在參觀時說:“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跡,秦俑的發(fā)現(xiàn),可以說是第八大奇跡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笨梢詿o愧地說,秦陵兵馬俑是世界藝術史上的一顆璀燦的明珠,也是世界奇跡之一,至今仍然值得我們引以為自豪。
我們順便看課本彩色圖《秦始皇陵出土的銅車馬》。整套車馬、御手、轡具都是用青銅鑄造的,大小約為真車的一半,造形美觀,堪稱國寶。
課本中的兵馬俑和銅車馬彩色插圖要求記憶。
四、樂舞和足球(板書)
1.樂舞(板書)
秦漢時期樂舞也有相當?shù)乃。樂器和舞蹈的種類很多。民間酒宴,婚喪喜慶,大都舉行歌舞活動。課本中有關的小字和插圖具體講了這方面的情況,請同學們課后閱讀。課本中豎寫字《大風歌》是漢高祖劉邦寫的一首楚歌,氣勢雄偉、高昂,很符合劉邦的身份。
2.古代的足球——蹴鞠
早在春秋國時期,我國民間就有了足球運動,稱為“蹴鞠”(讀作cù jū)!磅怼本褪怯媚_踢,“鞠”是皮球。那時的足球用皮革制成,球內用毛發(fā)填充,具有彈性。足球場叫做“鞠城”。漢朝人把蹴鞠視為“治國習武”之道,不僅在軍隊中廣泛開展,而且在宮廷貴族中普遍流行。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就很喜歡觀看這種運動。民間的蹴鞠活動也很普及,西漢中期就連窮鄉(xiāng)僻壤也開展這種運動。請同學們結合插圖《蹴鞠》閱讀課文的最后一段小字。這幅插圖和那段小字說明了什么?(學生答:我國古代的足球運動同現(xiàn)代足球運動并不完全相同,我國是足球運動的故鄉(xiāng)。)除蹴鞠以外,在民間或軍隊里還流行角抵(后世稱為相撲)、擊劍、秋千等運動項目。
4.鞏固小結
這節(jié)課的內容就學習到這里,請同學們作兩個練習。先回答課本上的第一個思考題:“魯迅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這是為什么?”(學生答:用紀傳的體載編寫歷史是司馬遷的獨創(chuàng),《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我國歷代王朝編寫史書的典范,它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再回答第二個思考題:“就你學過的知識,談談秦漢時期文學藝術和體育的主要成就!保▽W生答:秦漢時期,在文學方面產(chǎn)生了許多形式樸素、語言清新活潑、感情真摯的樂府詩,《十五從軍征》、《孔雀東南飛》是其中最優(yōu)秀的名篇;在藝術方面,出現(xiàn)了轟動世界的古代藝術珍品——馬王堆帛畫,還有世界藝術史上的明珠——秦始皇陵兵馬俑;在體育方面,古代足球運動——“蹴鞠”廣泛流行,受到皇宮和平民百姓的普遍歡迎。)
最后,我們作一小結。我們共用了三個課時學習了《昌盛的秦漢文化》,在秦漢時期,我國人民發(fā)明了造紙術,出現(xiàn)了張衡等一批科學家、唯物論思想家王充、著名史學家司馬遷等,文學藝術也是異彩紛呈,取得許多新的成就。這說明,古代中國不僅物質文明的生產(chǎn)走在世界前列,而且精神文明的生產(chǎn)也處于世界先進地位。
5.作業(yè)
完成教材課后所給練習題即可。
(三)教法建議
秦漢文化內容十分豐富,包含許多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素材。教師講課時要注意利用這些素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本節(jié)“文化”課應以講述法為主,間用描述法。在教材中,有些知識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可引導學生思考和回答問題。例如:司馬遷為什么能寫成《史記》這部著作?你聽說過秦始皇陵兵馬俑嗎?它們有什么藝術價值?等等。有些小字內容,如司馬遷的生平、對秦始皇陵兵馬俑概況的介紹等,可指導學生在課堂上閱讀或朗讀,以加深學生對課本正文(大字)的理解,如漢賦、樂府詩、繪畫、雕塑、樂舞、蹴鞠等。而對漢墓帛畫和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藝術成就,除講述外,還應間用描述法,以突出歷史知識的美感,滿足學生的審美要求。
講課時,除指導和幫助學生結合課本內容看有關插圖(包括彩圖)外,還應使用教具。如放大的《司馬遷游歷路線示意圖》、圖片《史記》線裝書書影(也可用中華書局版本代替)、彩圖《馬王堆漢墓帛畫》(如條件不具備,只使用課本的插圖即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教學的直觀性。
【第21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三】相關文章:
第19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08-17
第20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二)08-17
昌盛的秦漢文化(三)08-17
昌盛的秦漢文化208-17
昌盛的秦漢文化(二)08-17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08-17
歷史教案-昌盛的秦漢文化(三)08-17
《昌盛的秦漢文化㈡》歷史教案08-24
昌盛的秦漢文化歷史教案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