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 -荔枝蜜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學習以感情變化為線索、圍繞中心組織材料的寫法。
(2)理解本文借助聯想、托物抒情的寫法。
(3)體會語言別致清新的特點。
2.能力目標:
了解聯想在文章構思中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聯想思維能力。
3.情意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學習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建議
關于托物抒情、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文學作品是以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它講究具體、講究生動、講究曲折、含蓄。
托物抒情的構思方式正反映了文學作品的這種特點,將所抒之情寄托于客觀世界中某一具體的“物象”上,會使文章更加婉曲,更能讓人們從平凡中發(fā)現不平凡的美,悟出隱藏于生活現象之后的深層哲理。怎樣將所抒之情寄托于現實的事物上呢?首先要抓住“物”的特點,突出它與所喻之人的相同之處。如“蜜蜂”與“勞動人民”之相同點為勤勞、無私忘我,從而抒發(fā)對辛勤耕耘釀造甜蜜生活的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物”與“情”,“物”與“人”中間不是簡單的拼合,而應該是水乳交融的一個整體。運用托物喻人、托物抒情的方式,還必須運用聯想,即由一事物聯想到另一種與之相似的事物。如文中的三次聯想。一般我們見到的修辭手段中的比喻就是運用相似聯想的產物。
教法建議
學習本文,關鍵是理解文章組織材料的特點和借助聯想、托物抒情的寫法。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兩個方面展開學習:
、乓龑W生從理清文章線索入手,把握文章結構。文章以作者對蜜蜂的感情變化為線索組織材料,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有關作者對蜜蜂的感情變化的詞、句,分析各部分內容間的關系;分析文章是怎樣逐層推進、揭示主題的。
、茝姆治鑫闹腥温撓肴胧郑龑W生深入理解文章借助聯想、托物抒情的寫法。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思考:作者是怎樣由蜜蜂聯想到農民的?兩者之間有什么共同之處?思考這些問題,可以深入發(fā)掘文章主旨,進而把握文章借助聯想、托物抒情的寫法。
借助聯想,托物抒情
文章運用借助聯想、托物抒情的寫法。本文出現了三次聯想:一是由荔枝蜜的甜美想到生活的甜美;二是由蜜蜂沸沸揚揚的情景想到建設新生活;三是由荔枝蜜的釀造者蜜蜂想到幸福生活的建造者勞動人民。蜜蜂辛勤釀蜜,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農民辛勤耕耘,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后世子孫。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辛勤勞動,無私奉獻。文章借助聯想、托物抒情,贊美了勞動人民,歌頌了奉獻精神。
思路
文章以作者對蜜蜂的感情變化為線索組織材料,表現中心。
“我”對蜜蜂由兒時的討厭到喜歡,又由喜歡到贊嘆,再由贊嘆到夢見自己變成小蜜蜂,思想感情得到升華。作者感情的變化是因事而發(fā)的。因兒時被蜜蜂蜇過而不喜歡蜜蜂。因后來到從化溫泉見到了茂密的荔枝林,喝到了香甜的荔枝蜜,才動了情想去看看蜜蜂。因參觀“養(yǎng)蜂大廈”看到蜜蜂辛勤的勞動,聽到老梁介紹蜜蜂的生活特征(最愛勞動,一年四季都不閑著,釀的蜜多,自己吃的可有限……整日整夜不辭辛苦……)才“不禁一顫”,發(fā)出“多么可愛的小生靈啊!”的由衷地贊嘆。因看到水田中辛勤勞動的農民,聯想到蜜蜂釀蜜,認識到勞動人民對祖國的貢獻,進而夢見自己變成一只小蜜蜂。以此表達對奉獻精神的贊美和向往,從而深化中心。
作者這個感情變化的過程,是作者對蜜蜂仔細觀察和深入認識的過程,更是作者運用聯想,由物及人,以事推理,從生活中提煉詩情和揭示哲理的過程。全文一線貫穿,前后呼應,渾然一體。
以感情變化為線索組織材料
文章開頭寫因為一次不愉快的經歷,自己對蜜蜂總不大喜歡;接著寫在從化溫泉看到荔枝樹,吃到荔枝蜜,引發(fā)了對蜜蜂的興趣;然后寫參觀養(yǎng)蜂場,看到蜜蜂的生活與勞動,聽到養(yǎng)蜂人老梁的介紹,認識了蜜蜂的高尚精神,對蜜蜂由衷地發(fā)出贊美;夢見自己變成一只小蜜蜂,感情上與蜜蜂融為一體。這種思想感情的變化成為一條主線,貫穿始終,把文章的材料組織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層層深入地揭示了中心。
主題
文章通過對采訪從化溫泉養(yǎng)蜂場的記敘,借贊美荔枝蜜的香甜和蜜蜂的無私奉獻,熱情謳歌了社會主義新生活,謳歌為之付出辛勤勞動的普通勞動者,表達了作者愿意成為一名為新生活獻身的普通勞動者的愿望。
富于情趣的語言
首先,敘述蘊藉著情意。文章一開頭就將人們引入那并不惹人注目的一角:“蜜蜂是畫家的愛物,我卻總不大喜歡!毕燃て鸶星榈牟,然后以充滿童心的文筆,從容地敘述兒時一段回憶,天真、純凈而自然,隱含著作者對蜜蜂感情的轉變。出人意料,引人入勝。其次,描寫極為樸實。作者對養(yǎng)蜂場的勾勒,僅數語,卻情景逼真:“荔枝林深處。隱隱露出一角白屋,那是溫泉公社的養(yǎng)蜂場,……只見成群結隊的蜜蜂出出進進,飛去飛來,那沸沸揚揚的情景會使你想,說不定蜜蜂也在趕著建設什么新生活呢!边@詩情濃郁的生活畫面,加上“成群結隊”“出出進進”“飛去飛來”“沸沸揚揚”四個短語組成的句子,不加修飾,自然而具體地表現出蜜蜂釀蜜時的繁忙景象,令人有身在其中之感。特別是末尾一句點晴的議論,包含著許多動人的東西,叫人心馳神往。
《荔枝蜜》的語言特色之一是選字用詞貼切、準確,表現力強。作者描寫對蜜蜂的感情變化十分注意用詞的分寸感。例如文章開頭寫“我”兒時對蜜蜂的感情是“不大喜歡”“不怎么舒服”,為什么不用“討厭、憎恨、不喜歡、不舒服”之類的近義詞呢?這就是為了在后邊能更令人信服地寫出對蜜蜂的感情變化!安淮笙矚g”“不怎么舒服”在表現對蜜蜂不喜歡的感情上,程度要比那幾個詞輕一些,感情轉變的幅度自然也就小一些。用這兩個詞可以使后面寫的感情轉變顯得更加自然可信。
《荔枝蜜》語言特點之二是句式的靈活多變。如文中幾個直接贊美蜜蜂的句式,極盡變化之微妙。如:“喝著這樣的好蜜,你會覺得生活都是甜的呢。”“會覺得”這是直接肯定的語氣,吐露出作者的聯想:“說不定蜜蜂也在趕著建設什么新生活呢!边@是推測,然而又是以委婉的語氣表達肯定的內容,“說不定”實質上是肯定,這是深情的感嘆,意義的推進,作者已由“覺得”而情動于中了。
感召式結語
對感情色彩濃厚,感染力較強的抒情或寫景散文,教師可以在結語中,用飽滿的激情,感召的語言激起學生對美的追求,對生活的渴望。如《荔枝蜜》的結語:揚朔滿懷深情地嘔歌了勞動之美,是勞動創(chuàng)造了美,創(chuàng)造了甜蜜的生活。我們也應該像蜜蜂釀蜜一樣,用辛勤的勞動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后世子孫釀造生活的蜜!
加強朗讀指導
通過朗讀,把握作者的感情脈絡,體味一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詞匯和語段。指導學生把握各部分的感情基調,用適當的語調來朗讀。如第一部分,以貶抑的口吻,提起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朗讀時要用徐緩而略帶不愉快的語調。第二、三部分,宕開一筆,敘述“我”的一次經歷,如話家常,朗讀時要用平靜、親切的語調,其中“我不禁一顫……”那段,情切意深,朗讀時要用贊嘆的語調。第四部分,由物及人,揭示主旨,朗讀時要用頌揚的語調。第五部分,說“夢”,有很深的含義,朗讀時要用驚喜的語調。
結構與內容
文章的題目叫“荔枝蜜”,但是,荔枝蜜并不是本文著重描寫的對象。作者從此生發(fā)開來,立意在贊頌釀造這荔枝蜜的蜜蜂,進而自然聯系社會生活,道出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全文的線索是“蜜蜂——荔枝、荔枝蜜——蜜蜂”。文章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從蜜蜂寫起 ,先交代出“ 我 ”對蜜蜂的感受和印象:由于小時候被蜜蜂箋過,所以不大喜歡它。作者最終是贊頌蜜蜂、但開始時卻表示自己不喜歡蜜蜂,這一開端是出人意料的 。這也就使文章從一開始就引人入勝 。而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一開端又是合情合理的。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藝術就是“用生活本身的形式再現生活”。作者決定把自己對蜜蜂的認識過程告訴讀者 ,使讀者同自己一道經歷一下生活的曲折和認識的變化,一起感受,一起前進。
第二部分(2~5自然段):文章的背景是從化溫泉,在這里出現的是“黑黝黝的小山”似的荔枝樹。寫荔枝樹的密,是為下文忙得那蜜峰“忘記早晚”作襯。在這一部分,作者對蜜蜂的感情有了初步的轉變,由“總不大喜歡”到“動了情”,由“總不怎么舒服”到“想去看看”。這種思想感情的初變,是由于“我”吃到了荔枝蜜,在此,作者充分發(fā)揮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點,宕開筆鋒,從我想吃荔枝,但來得不是時候,吃不到荔枝,領略不到蘇東坡“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境界,到失望之際,吃到了荔枝蜜。荔枝蜜的香甜,使作者想到了釀造此蜜的蜜峰。由此將放出的“風箏”又收了回來,回到文章的主旨上。仔細品味,這段看似離題很遠的文字其實是緊緊扣題的——吃蜜贊蜂,順理成章。
第三部分(6~18自然段):寫荔枝林中訪蜂場,是全文的主體部分!拔摇庇沙悦蹌恿饲,為尋求生活的真諦 ,進而要去看看蜜蜂 。這既是作者感情的推進 ,也是文章結構上的一個過渡。作者先描繪了“ 我 ”參觀養(yǎng)蜂場的情景,一進養(yǎng)蜂場 ,就見到了“ 出出進進 ,飛去飛來”的蜜蜂,“說不定蜜蜂也在趕著建設什么新生活呢”。這是以人生來比蜜蜂,它包含著對蜜蜂的贊美 ,這一部分幾乎全是敘事 ,其中大半是錄寫與養(yǎng)蜂員老梁的對話 ,然而依然不減詩情 。深入蜜蜂生活 ,談論蜜蜂的勞動 ,抒寫自己對這小小生靈的情思。散文的筆是在畫自然界的這一小生靈,但是,筆意卻落在“ 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 …… 為人類
【語文 -荔枝蜜】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園地一》語文教案06-13
《語文園地七》語文教案06-09
《語文園地八》語文教案06-09
《語文園地二》語文教案06-10
語文教案《語文園地二》06-04
《語文樂園一》語文教案02-12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2-03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七》教案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