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教學設(shè)計【薦】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對一些廣為流傳的詩歌都不陌生吧,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且分行主要根據(jù)節(jié)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詩歌的類型多樣,你所見過的詩歌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詩歌教學設(shè)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歌教學設(shè)計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前三首詩的作者及寫作背景。
2、反復誦讀,當堂背誦三首詩。
3、理解內(nèi)容及思想感情。
二、教學安排:
兩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在剛學說話時就已接觸到了許多中國的古典詩詞曲,學習古詩詞曲對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yǎng),陶冶情操是有很大的幫助。今天我們學習五首古詩詞曲,希望大家能當堂背下來。
。ǘ┱w感知前三首詩
1、學習、欣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證》
(1)簡介作者及背景
劉禹錫,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在途經(jīng)揚州時遇到因病從蘇州歸洛的白居易,在一次宴會上,白居易寫下《醉贈劉二十八使君》一詩相贈,對他二十年的形同流放的生涯表示同情,劉禹錫即興寫了這首詩回贈他。
。2)、老師范讀課文,體會詩的感情和語氣。
。3)、全班齊讀。
。4)、賞析全詩
2、學習賞析《赤壁》一詩
。1)簡介作者及背景
作者杜牧,晚堂著名詩人,在晚堂詩壇上,他與李商隱被合稱為后李杜,人稱小杜。以別于老杜。其詩感慨時事,抒寫性情,詩風俊朗雄麗。
。2)背誦,當時檢查。
(3)賞析全詩
討論:你怎樣看待杜牧在詩中的假設(shè)?
3、學習賞析《過零丁洋》詩
(1)簡介作者與背景
文天祥:1278年兵敗被俘,不堪屈辱兩次自殺未死,后被押途中寫下名篇《過伶仃洋》,以惶恐灘頭說惶恐,伶仃洋里嘆伶仃。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局表達了復雜而又放達的內(nèi)心世界。
本詩是一首七眼律詩,其最后一聯(lián),廣為流傳。該詩先寫自己的家國之恨和艱難困厄的`遭際,最后表達了詩人的民族氣節(jié)和舍生取義的生死觀。
。2)賞析全詩
提問:詩的前四句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描述了什么?
提問: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一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3)全班一起背誦。
第二課時
。ㄒ唬⿲胄抡n
1、檢查前三首詩的背誦情況
。ǘ┲v析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1.欣賞歌曲
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詞屬豪放一派,對后代很有影響。
3、講析全詞
。ㄈ┱n堂討論
問:《水調(diào)歌頭》中的小序是什么意思,它的作用是什么?
問:詩中作者憑想象描繪了一個美好的境界,他由什么事物引起想象的,又是怎樣一步步展開這種想象的。
。ㄋ模┲v析《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
1、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2、范讀課文
3、學生齊讀,體會感情和語氣
4、賞析全詞
5、小結(jié)
本曲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揭示封建社會歷史的一個客觀規(guī)律。
。ㄎ澹┎贾米鳂I(yè)
教學反思:加強誦讀、默寫;理解內(nèi)容及思想感情。
詩歌教學設(shè)計2
活動目標:
1、欣賞畫面,感受兒歌充滿童趣的意境。理解詩歌,初步學會正確發(fā)出兒話音。
2、學會朗誦兒歌,通過動作讓幼兒理解詩歌中的動詞,嘗試用替換的形式仿編詩歌結(jié)尾部分。
3、養(yǎng)成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和認真傾聽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人手一冊。
2、荷花、小青蛙、小魚、月牙等圖片。
活動過程:
一、欣賞詩歌,初步理解詩歌內(nèi)容。
。1)小朋友,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夏天到了,小池塘里有朵美麗的花開放了,看,是什么花呀?荷花娃娃是什么樣子的?它在干什么?初步感受詩歌內(nèi)容。
。2)老師朗讀詩歌,感受詩歌中的兒話音。
。3)師生一起念詩歌兩遍,教師根據(jù)幼兒情況及時糾正幼兒的兒話音。
(4)提問:荷花娃娃撐的小綠傘是什么?它為什么將頭露到外邊兒?它和小雨點在玩什么游戲呢?使幼兒感受詩歌中的`童趣。
。5)你想和荷花娃娃玩游戲嗎?玩游戲多快樂呀!下面我們一起念詩歌。教師鼓勵幼兒用歡快的聲音朗讀詩歌。
二、引導幼兒嘗試進行簡單的仿編活動。
。1)教師:荷花娃娃將頭露出傘外面和小雨點玩親一親的游戲,他還可以和誰玩游戲呢?
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講述的內(nèi)容畫在黑板上,也可以出示圖片,啟發(fā)幼兒遷移仿編故事。
。2)啟發(fā)幼兒想象與水密切相關(guān)的事物替換“小雨點”,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豐富詩歌情節(jié)。
三、幼兒自主編兒歌,并與同伴互相交流。請一兩位幼兒上來在集體面前朗誦仿編的詩歌。
詩歌教學設(shè)計3
教材分析:
《搖籃》是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教材大班上冊主題二中的一節(jié)教育活動, 這是一首優(yōu)美的兒童詩,作者用清新的語言描繪了四幅寧靜溫馨的畫面。詩的最后一句轉(zhuǎn)向媽媽和寶寶 ,會喚起幼兒對母親的情感,讓幼兒感受到親情是多么美好。誰是搖籃?搖的是誰?寶寶是怎樣睡著的?這些都是由作者精心安排的,這也是這首詩的主要寫法。表現(xiàn)了作者對和平、寧靜、溫馨生活的向往和贊美,幼兒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
基本教學思路:
幼兒都喜歡美好的事物,向往和平、寧靜、溫馨的生活,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新綱要的要求,我是這樣設(shè)計《搖籃》這一首兒童詩的:首先,通過出示真正的搖籃,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然后伴著柔美的音樂,教師用輕柔舒緩的語調(diào)朗誦,創(chuàng)設(shè)一種美的氛圍,引導幼兒體會詩歌的優(yōu)美意境。在此基礎(chǔ)上,借助課件引導幼兒觀看意境優(yōu)美的畫面,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自然地學會詩歌,并為仿編詩歌打下了基礎(chǔ)。為了突破仿編詩歌這一難點,我先引導幼兒看圖仿編,再引導幼兒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仿編,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像力和用詩歌的形式表現(xiàn)生活的能力。最后請幼兒為自己仿編的詩歌配上優(yōu)美的畫面,既發(fā)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又使語言與藝術(shù)達到了有效的整合。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能有表情地誦讀詩歌。
活動難點:學習仿編詩歌。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會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像,激發(fā)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2、在掌握詩歌的基礎(chǔ)上,學習仿編詩歌。
3、發(fā)展幼兒的想像力和用詩歌的形式表現(xiàn)生活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錄音機、搖籃
2、和幼兒人數(shù)相當?shù)募、筆等材料
活動過程:
。úシ艃(yōu)美的搖籃曲,教師與幼兒隨音樂做動作進入活動室)
。ㄒ唬⿲胝n題,激發(fā)興趣
(出示搖籃,播放搖籃曲)孩子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教師輕輕的搖著搖籃)聽著優(yōu)美的搖籃曲,小寶寶躺在搖籃里睡著了。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搖籃,我們一起去認識他們吧!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詩歌《搖籃》。
。ǘ⿲W習詩歌,感受詩歌的優(yōu)美意境
1、教師配樂朗誦,完整欣賞詩歌
(1) 教師配樂詩朗誦,幼兒欣賞,欣賞后提問:詩歌里有哪些搖籃?搖得都是誰?
(2) 引導幼兒用詩歌中語言來回答。(藍天是搖籃,搖著星寶寶;大海是搖籃,搖著魚寶寶;花園是搖籃,搖著花寶寶;媽媽的手是搖籃,搖著小寶寶。)
。ò橹崦赖谋尘耙魳罚處熡幂p柔舒緩的語調(diào)朗誦,創(chuàng)設(shè)了一種美的氛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體會詩的意境)
(3) 小結(jié):我們知道了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是搖籃,他們搖著自己可愛的小寶寶睡著了,小寶寶是怎樣睡著的?請大家仔細聽。
2、觀看課件,分段欣賞詩歌
。1)(播放詩歌中第一小節(jié)的課件)提問:星寶寶是怎樣的睡著的?
幼兒:白云輕輕飄,星寶寶睡著了。
詩歌教學設(shè)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6個字及詞語,認識新筆畫“撇點“。
2、朗讀課文,了解我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文化、以及景物特征。
3、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民族文化、熱愛生活的思想情感。
教學內(nèi)容:
1、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2、朗讀課文,品讀感悟。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一年有幾個月嗎?
2. 聽學生回答,繼續(xù)問:你們最喜歡那個月,為什么?
3. 這里有一首小詩,把你們喜歡的月份都寫進去了(板書課題:十二月歌)。帶領(lǐng)學生齊讀課題。
自由回答,齊讀課題。
從學生熟悉的常識入手,讓他們簡單說說自己喜歡的月份,再帶著興趣學文。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 自己先試著利用拼音讀讀詩歌。
2. 老師范讀,你們仔細地當小觀眾,再想想是否能讀準確。
3. 聽了老師讀得,說說你學會了哪些字。讓學生通過聽讀,說自己學會的字音。再教同學們讀兩遍。
4. 你們聽得真認真,下面再和你的同桌讀讀,把字音讀準,讀通句子。
5. 小組開火車讀句子。
6. 師出示詞語,誰能來當小老師,教教我們?指名學生教讀詞語。
7. 出示生字,你能和你的同桌一起把這些生字寶寶記住嗎?同桌互考生字。
8. 做游戲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借助拼音初讀課文。
聽老師范讀,識記生字。
同桌互讀生字。
開火車讀句子。
指名認讀詞語。
同桌互考生字,
游戲檢查生字。
讓學生從聽老師讀中糾正自己的讀音,也是學習識字的一種方式。以小組開火車的形式來檢測讀書的情況,學生興趣頗高。
三、朗讀課文,品讀感悟。
1. 先自己讀讀課文,你喜歡哪個月,就把這一行詩讀一讀。
學生自己練讀。
2. 在小組內(nèi)交流。讀你喜歡的'一行詩,說說為什么喜歡。
3. 在全班匯報。教師相機指導,學生讀一行,就出示帶這行師的圖片。
(1)“正月新春舞龍燈”:讓學生讀后說原因。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可熱鬧了,過年你高興嗎?帶著這種高興的勁頭讀讀這行。
(2)“二月郊外放風箏”:喜歡放風箏嗎?喜歡的孩子讀一讀這行。
(3)“三月清明楊柳綠”、“四月牡丹花正紅”:你知道“清明”是什么意思嗎?(聽學生說)三、四月正值春季,花紅柳綠非常美麗,誰能美美地讀一讀?指名讀后全班齊讀。
(4)“五月端午賽龍舟”:每年端午節(jié)時都有賽龍舟,你見過賽龍舟嗎?給我們介紹 。
(5)“六月荷花滿池塘”:喜歡荷花的孩子一起來讀這行。
(6)“七月牛郎會織女”:聽過這個故事嗎?誰來簡單地給我們說說?
(7)“八月中秋桂花香”:讓學生自己說對這行詩的理解。中秋節(jié)是什么時候?八月正是桂花飄香之時,多美呀,我好像都聞到了桂花的香味了。喜歡的孩子讀這行。
(8)“九月登高過重陽”:“重陽”是什么時候?
(9)“十月滿園橘子黃”: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秋天除了橘子熟了,還有什么要收獲的?
(10)“冬月大雪壓青松”、“臘月梅花傲冰霜”:為什么喜歡這兩行?(聽學生說)寒冷的冬天,百花凋謝,只有青松和梅花才傲霜斗雪,用自己的語言夸夸它們。
4. 我們把這十二個月連起來讀一讀吧,全班再次齊讀全詩。
自由練習讀文。
小組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
全班交流,讀中感悟句子。在交流的基礎(chǔ)上讀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一句一句的讀。
齊讀課文。
每個月都有不同的特點,都有值得喜愛之處,但考慮到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尊重學生的想法,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月份進行學習,更能激起他們的興趣。同時,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每個月都是那么的美好,值得我們好好去珍惜。
四、教師小結(jié)。
1. 你學了《十二月歌》之后,有什么感受?學生自由說。
2. 師總結(jié):今天我們一起感受了十二個月的景致,老師才發(fā)現(xiàn),原來每個月都那么可愛,春有繁花似錦,夏有荷花池塘,秋有金橘滿枝,冬有梅花傲雪。老師和孩子們一樣,喜歡每個月。那我們就一起珍惜我們的美好時光,快快樂樂地度過每個月、每一天吧!
談自己的感受。
讓學生自己談讀了詩歌后的感受,自己學了詩歌后感受到的美。教師的適時總結(jié),升華了這首詩歌的含義。
詩歌教學設(shè)計5
《氓》這首詩語言障礙并不大,結(jié)合課下注釋學生應當能夠理解《氓》的基本意思,進而體味出詩歌的情感;所以我教授這節(jié)課的主導思想就是:教師設(shè)問引導,學生自學領(lǐng)悟為主。又考慮到這節(jié)課是針對高一年級進行的,而高一年級是我省新課改下的第一屆高中生,所以在上這一節(jié)課以前,我就想著,怎樣把課改的精神融入到整個課堂中去。
我想其中一點就是這次教學活動必須同時堅持文本的主體性、教師的主體性、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其中具有主體地位的始終是學生,全部的語文教學活動都必須落實到學生的“學”上,所以學生活動就成為這節(jié)課的重要的形式。
在教學實踐中,對《氓》這課書的設(shè)計與教學,我想用以下幾點來概括:
一是尊重文本作者的創(chuàng)作主體性。
作為一名老師,要帶領(lǐng)學生去“傾聽”那個兩千多年前的聲音,不斷把學生帶入一個新的思想和感情的空間,使學生感受和體驗平時極少可能直接感受和體驗到的事物,幫助學生努力感受和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在這種感受和理解的基礎(chǔ)上發(fā)現(xiàn)文本本身的美。
二是尊重授課教師的教學主體性。
作為一名老師,不必盲從權(quán)威的分析、更不必拘泥在某種教學模式或理論中,可以根據(jù)自己對文本獨立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解讀文本,獨立地組織語文教學,必須有對文本的深刻理解,并用最大容量的文學文化內(nèi)涵充實自己的課堂,上出有點學術(shù)味道的課,讓學生有點學術(shù)探究的“動作”。
三是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只有充分尊重文本作者的創(chuàng)作主體性和教師的教學主體性之后,才能正確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主體地位的始終是學生。全部的語文教學活動都必須落實到學生的“學”上,都是為了盡快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和語文素質(zhì)的。作為教師必須遴選出適合學生的內(nèi)容和形式,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學中,我努力用更豐厚的文學文化內(nèi)涵充實課堂,用更典雅純粹的審美情操清新課堂,讓我的課堂有一點探究的學術(shù)品味,啟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樸素的同情與悲憫情懷。我還希望能夠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達到對詩歌的鑒賞之后,申發(fā)出更深層的思考。
比如,在《氓》的內(nèi)容分析的后面環(huán)節(jié),我設(shè)計這樣兩個問題:一是造成悲劇的原因有哪些,一是她與氓決絕后能獲得幸福嗎。
設(shè)計第一個問題,是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文本。設(shè)計第二個問題,則是讓學生從她義無反顧的結(jié)束不幸婚姻的勇敢選擇中,推測她未來的命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理解“之后”的嚴肅與冷峻,引導學生對我們自己現(xiàn)實人生的關(guān)照。
這一節(jié)課,應該說以上的主導思想,在某種程度上得到落實。這是我上這節(jié)課比較滿意的地方。其中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正如王老師所點評的,在情與理的'處理上,應該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自己感覺是略偏重了“理”。 這與自己設(shè)計這節(jié)課的指導思想有關(guān)。原本的打算是,希望學生通過探究“她與氓決絕后能獲得幸福嗎?”這個問題,產(chǎn)生對這個弱女子的同情,提升他們情感價值觀。也許在客觀上這個作用不是很明顯。
二是誦讀上存在的問題。在授課過程中,自己安排了四讀:一是學生疏通文章的自由讀,二是個別學生正音的范讀,三是分析前的整體感知的齊讀,四是深入分析后的最后齊讀。自己把誦讀作為詩歌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所欠缺是就是王老師所說的“吟誦”,即拖腔讀。
三是在對學生回答問題的及時點評與評價上,還不到位。正如邢老師和宋主任所講,課堂的及時評價(鼓勵性評價)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是非常重要的。老師要對學生評價,而且是要做到準確地評價、肯定地評價、藝術(shù)地評價。
一節(jié)課下來需要總結(jié)的還有很多,如板書設(shè)計、內(nèi)容安排時的順序(即章法)、多媒體與授課內(nèi)容的有機結(jié)合等等,在此不一一談及。
一堂課不能面面俱到,因我本人的經(jīng)驗與能力所限,授課過程中還存在隨意散漫之處,只能留待今后一一改進了。當然,這樣一個過程、這樣一份沉淀之后的反思于我的成長和進步深有意味。
詩歌教學設(shè)計6
第一部分:單元教學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5首詩歌和兩篇小說,創(chuàng)作于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對青春的吟唱,作者或感時憂國、抒發(fā)情懷,或感悟人生、思考未來,讓我們體驗到各具特色的文學表達,點燃澎湃的青春激情。學習本單元可以從青春的價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蘊,并結(jié)合自己的體驗,敞開心扉,追求理想,擁抱未來。
第二部分:單元教學目標設(shè)計
1·理解詩歌意象的特征與內(nèi)涵,分析意象、意象的組合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2·了解詩歌的結(jié)構(gòu)、韻律、節(jié)奏,分析這些形式上的特征與情感表達的關(guān)系
3把握作品中敘述和描寫的細節(jié),分析其對塑造小說人物形象、揭示小說主旨的作用
4分析作品所選取的典型環(huán)境對展開情節(jié)、刻畫人物的作用
5賞析文學作品中運用獨到的表現(xiàn)手法,賞析文學作品的語言特點和語言表現(xiàn)力
6理解作品所呈現(xiàn)的內(nèi)容、情感與作者的經(jīng)歷、創(chuàng)作背景、時代精神之間的關(guān)系
7從“青春的價值”角度,評析作品的思想意義
8·初步學寫詩歌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意象的特征與內(nèi)涵,分析意象、意象的組合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2·把握作品中敘述和描寫的細節(jié),分析其對塑造小說人物形象、揭示小說主旨的作用;
教學難點
1·從“青春的價值”角度,評析作品的思想意義
2·嘗試寫作詩歌
課時1目標《百合花》
1·把握小說對人物形象的描寫,體會革命年代特有的崇高情操。
2·聯(lián)系特定的歷史背景,理解小說的內(nèi)涵
3·賞析細節(jié)描寫,并作簡要點評
4·感受作品中呈現(xiàn)的青春美、人性美知道
課時2目標《哦,香雪》(泛讀)
1·關(guān)注小說所呈現(xiàn)的幾個小的生活場景所折射出的山村生活的變化
2·體味小說對香雪等幾位姑娘心理變化與情感波瀾的細致描繪
3·欣賞小說清新的筆調(diào)及文字中的詩情畫意
4·將《百合花》與《哦,香雪》作比較,結(jié)合寫作背景,發(fā)現(xiàn)兩篇作品在表達、主旨、藝術(shù)及思想價值等方面的共性與獨特之處。知道
課時3目標《沁園春長沙》
1·領(lǐng)略毛澤東以天下為己任的胸懷,引發(fā)對青春的思考。
2·品味其中意象的活潑靈動,意境的豐盈深邃。
3·反復誦讀,仔細揣摩,體會這首詞選詞煉字的精妙之處知道
課時4目標《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紅燭》
1·聯(lián)系特定的時代氛圍,理解詩歌新穎的內(nèi)涵與形式特征
3·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美
4·體會象征手法的運用
5·感受詩人借助意象所營造的氛圍所抒發(fā)的情感
6·體會詩歌的遣詞造句與情感表達的關(guān)系理解
課時5目標《峨日朵雪峰之側(cè)》《致云雀》(泛讀)
1·把握詩歌意象豐富的內(nèi)涵
2·欣賞作品中想象的奇特和運用修辭手法的大膽、靈活
3·把握作品節(jié)與節(jié)之間關(guān)系,理清詩歌的抒情脈絡(luò)4·梳理詩歌寫作特點
課時6目標
1·結(jié)合前五首詩歌的學習,討論詩歌該如何寫作
2·明確詩歌寫作的要點
課時7目標單元檢測:與單元教學目標向匹配的學習內(nèi)容與能力檢測知道理解
課時8目標單元檢測講評:診斷學習目標的達成度知道理解
課時9目標單元活動:嘗試發(fā)揮想象寫一首詩,書寫你的青春歲月。全班合作編一本詩集作為青春的紀念知道理解
運用綜合
第三部分:單元活動設(shè)計
一、單元學習活動目標
理解詩歌運用意象抒發(fā)情感的手法,把握小說敘事和抒情的特點,體會詩歌和小說的獨特魅力;學習從語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賞作品,獲得審美體驗;嘗試寫作詩歌。
二、單元學習活動任務
欣賞本單元作品,從你最有感觸的某一點出發(fā),和同學就青春的價值這一話題展開討論,反復誦讀本單元詩歌作品,圍繞意象和詩歌語言,探討欣賞詩歌的方法,揣摩作品的意蘊和情感,感受不同的風格。聯(lián)系特定的歷史背景,去理解兩篇小說的內(nèi)涵,欣賞小說的描寫藝術(shù),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分析典型的新細節(jié)描寫,并作簡要點評。借鑒本單元詩歌意象選擇,語言錘煉等方面的手法,發(fā)揮想象,寫一首詩,書寫你的青春歲月。匯總所有同學的詩作,編一本詩集。
三、單元學習活動方案
(一)規(guī)劃活動過程,設(shè)計學習支架
本單元的.主問題是:小說和詩歌的意境創(chuàng)設(shè)何以如此回味無窮?
次問題是:小說和詩歌還有哪些獨特魅力?
(二)分解主問題為三個子問題:
1.意境的概念與特征是什么?如何欣賞其特征在文學作品中的藝術(shù)魅力?
2.意象特征在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中是如何創(chuàng)設(shè)美感的?
3.運用文本所學,嘗試寫作一首詩歌。
。ㄈ┓纸獯螁栴}為二個子問題:
1.《沁園春長沙》《立在地球邊上放號》《紅燭》《峨日朵雪峰之側(cè)》《致云雀》
體現(xiàn)出怎樣的意蘊和情感,各有什么不同的風格?
2.《百合花》和《哦,香雪》兩篇小說有何異同點?
本單元的主問題與次問題都在課內(nèi)進行。學生須在認真研討的基礎(chǔ)上,借助課文相關(guān)的資料信息,通過自主完成學習任務單、小組討論、師生問答、補充修正等活動,完成本單元的學習任務。
。ㄋ模┙Y(jié)合具體的學習內(nèi)容,對各子問題進一步分解以及學習活動大體規(guī)劃如下:
1·閱讀《沁園春長沙》《立在地球邊上放號》,思考作者是怎樣利用意象創(chuàng)設(shè)意境之美?要理解此文本,一者要對作家創(chuàng)作背景有所補充,二者要對意象有深度認知,三要借助他人的鑒賞文字助推學生的理解。
老師可補充相關(guān)背景資料。
預設(shè)學習結(jié)果:借助背景資料與文本誦讀,感受詩人的胸懷與追求。通過所供的相關(guān)欣賞資料,領(lǐng)悟其特征對本作品審美價值。
2·自讀《紅燭》《峨日朵雪峰之側(cè)》《致云雀》,通過梳理文本,初步解決概念的理解、特征的認別;通過研究樣例,學習詩歌的寫法。
學生可以對三篇詩歌進行比較研讀,體悟意境的三大特征。意境的特征在不同的文本中或多或少都有體現(xiàn),學生可通過三個文本的比較研讀,形成具體感受。
學生可自行梳理出詩歌寫作特點要點,教師適當點撥指導即可。
預設(shè)學習結(jié)果:學生可自行梳理出意境的三大特征;可嘗試寫一首詩歌,書寫青春歲月。
3·閱讀《百合花》,把握小說對人物形象的描寫,體會革命年代特有的崇高情操。聯(lián)系特定的歷史背景,理解小說的內(nèi)涵賞析細節(jié)描寫,并作簡要點評。感受作品中呈現(xiàn)的青春美、人性美。
預設(shè)學習結(jié)果:學生在老師的指導、生生互動中,能體悟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4·自讀《哦,香雪》,關(guān)注小說所呈現(xiàn)的幾個小的生活場景所折射出的山村生活的變化。體味小說對香雪等幾位姑娘心理變化與情感波瀾的細致描繪。欣賞小說清新的筆調(diào)及文字中的詩情畫意。將《百合花》與本文作比較,結(jié)合寫作背景,發(fā)現(xiàn)兩篇作品在表達、主旨、藝術(shù)及思想價值等方面的共性與獨特之處。
預設(shè)學習結(jié)果:學生在老師的指導、生生互動中,能學會人物刻畫手法的賞析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能聯(lián)系時代背景體悟主人公的精神與品質(zhì),能領(lǐng)悟青春的價值。
5·通過單元學習后活動,學會意境的鑒賞與寫作。
詩歌教學設(shè)計7
第二課時
課時要點:
如何鑒賞古代詩詩歌的形象
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是高考語文《考試說明》對考生古詩文閱讀能力的基本要求之一。所謂形象,就是詩人在作品中借以表達思想情感的具體可感的物象或畫面,是詩人形象思維的產(chǎn)物。
一、“詩中賞畫”——看畫面形、色、動、靜,欣賞詩的畫面美
古代許多寫景詩多具有“詩中有畫”的特征。欣賞詩的畫面美,主要從四方面著手:一是物象的組合方式;二是畫面色彩;三是動態(tài);四是靜態(tài)。例如下面的兩首詩: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鳥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詩里寫了江山、花鳥、燕子、鴛鴦,四種景物構(gòu)成一幅畫面,顯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四種景物并列組合,構(gòu)成上下對偶兩聯(lián)。上聯(lián)寫遠景,下聯(lián)寫近景;上聯(lián)景物較闊大,較概括,下聯(lián)景物較特出、較具體。遠與近相生,概括與具體結(jié)合,構(gòu)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圖。濃艷的畫面色彩,諧調(diào)的畫面組合,相宜的動靜描繪,渲染出濃濃春意,觀之令人賞心悅目。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詩里寫黃鸝近景,白鷺遠景,千秋雪遠景,萬里船近景。上聯(lián)黃、翠、白、青,用了四種顏色,色彩鮮明。這樣,就景物的遠近和各種色彩構(gòu)成畫面。千秋雪顯得時間的永恒,萬里船顯得空間的廣闊。畫面色彩的豐富鮮明,境界的闊大,不僅給人以畫面美感,更促人深遠的聯(lián)想。
二、“畫中品詩”——由形象畫面的色調(diào),把握詩人的情感思想
讀一首詩,首先看它描寫了什么形象,它呈現(xiàn)一種怎樣的色調(diào),并由此推及其內(nèi)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繪的外在形象畫面,具有鮮活,明麗和昂揚向上色調(diào)的,其內(nèi)在形象情感則是高昂樂觀的;反之,外在形象畫面具有陰暗、凄冷和低沉色調(diào)的,其內(nèi)在形象情感則是低沉傷感的。例如下的兩首詩:
秋詞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詩前兩句直抒胸臆贊秋,一反傳統(tǒng)悲秋題材。后兩句描寫白鶴沖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畫面,境界闊大,色彩明麗,情調(diào)高昂。如果說那排云直上的白鶴是詩人奮發(fā)進取形象的寫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詩人寬廣胸懷、樂觀向上精神的外現(xiàn)。
贈別
杜牧
多情卻是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
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此詩寫離筵寡歡場面。一二句敘今昔:以前歡聚多情,而今別去,轉(zhuǎn)覺無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蠟燭垂淚的外在形象,暗寫離人流淚的內(nèi)在形象,內(nèi)與外是統(tǒng)一的。這種形象化的表情達意手法,要比直言好得多,引人聯(lián)想到離人一往情深,難舍難分之態(tài)。
在這兩首詩中,“排云白鶴”與“蠟燭垂淚”形象,二者色調(diào)截然不同,前者是奮發(fā)向上的`,后者是傷感愁苦的。所以我們從中感受到的內(nèi)在形象情感也就截然不同。
感知畫面是基礎(chǔ),把握情感是關(guān)鍵,考生鑒賞詩歌形象時,要特別注意這兩個環(huán)節(jié)。
三、組合意象,探究內(nèi)涵(注意粗知簡煉的人和事,特別是參與人活動的情節(jié))
意象是意與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與詩人內(nèi)在情思的統(tǒng)一,是主觀心意與客觀物象在語言文字的融合與表現(xiàn);是一首詩的構(gòu)成單位,是詩歌構(gòu)思核心。
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作者主觀情感與自然客觀物象融合的整體(“神以象通,物以貌求”《文心雕龍》)。品味意境感知意象,就要借助意象。
例:江月人去只數(shù)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鳥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析:明月、風燈、宿鷺、跳魚等意象有機地組合成一幅清幽、靜謐的意境。
2、借助意象,體味情感。
例: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析:墜落的夕陽、無聲的落花、尋舊壘的歸燕幾個意象,可體會到全詞的感情基調(diào)是抒寫對人事變遷的無比惆悵之情。就其不變者而言,天氣、亭臺閣與去年毫無二致;就其變者而言,夕陽雖美好,但終究要沉沒。好鳥相鳴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卻無情。詞人在好鳥嬌花中嘆人生的雖美好,終將消亡。但“似曾相識燕歸來”寓意著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
例: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辛棄疾抗金收復失地的一生)
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白居易政績斐然的愉快心情)
詩歌教學設(shè)計8
設(shè)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建設(shè)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要“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潛能!眱和奶煨允呛闷娴模麄兘佑|周圍世界時,頭腦中會產(chǎn)生許多新鮮、奇異的想法,如“天空中的云是不是天堂里的魚”,“月亮是太陽公公的剪下的一片指甲”可以說兒童是天生的詩人!兒童詩就是表達兒童的這種心理特征,抒發(fā)兒童的真情實感的一種很好的習作表達形式。所以,引導兒童學寫兒童詩,是語文實踐活動與兒童天性的很好的統(tǒng)一。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無論是在課本中還是從生活中都接觸過各種類型的詩,但是并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過兒童詩的主要特點和寫作方法,兒童詩是詩歌體裁中最為自由的一種體裁,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也尤為適合,容易激發(fā)起學生們的創(chuàng)作興趣。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感悟兒童詩的特點,能自主選題,發(fā)揮想象,創(chuàng)作簡單的兒童詩。
過程與方法:通過品讀賞析,了解兒童詩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初步掌握兒童詩的創(chuàng)作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兒童詩的興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嘗試用兒童詩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了解兒童詩的特點,并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嘗試創(chuàng)作詩;
2、引導學生大膽想象,讓童言自然地流淌,童心盡情地表達。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聊詩激趣
1、老師設(shè)問,師生交流,導入課題。
二、以詩入題
1、了解一下詩人是怎么寫詩的,來看第一首:《屬相》。
2、初識詩歌,消除畏難情緒。
三、嘗試改詩
1、出示第二首詩《陽光》。
2、嘗試改詩。
3、師生交流。
四、預測末句
1、出示第三首《花一把》
2、預測末句。
3、師生交流。
五、仿寫創(chuàng)作
1、出示第四首詩:《我想》
2、師引導指點。
3、生仿寫創(chuàng)作。
4、作品展示。
六、結(jié)課
1、送詩一首。出示第五首詩:《最難的單詞》。
2、師生對話結(jié)課。
詩歌教學設(shè)計9
一.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幽默、有趣的情節(jié),學習有表情的念兒歌。
2、在老師引導下,初步懂得大與小、強與弱的`關(guān)系并不是固定不便變的。
二、活動準備
森林背景圖,可操作的大象、老鼠
三、活動過程
1、師出示背景圖,引起幼兒討論。
設(shè)問:大象和老鼠誰大誰?誰怕誰呢?
2、師朗誦兒歌,幼兒初步感知兒歌內(nèi)容。
設(shè)問:兒歌的題目是什么?老鼠作上“火箭炮”是什么?老鼠怎么會坐上火箭炮呢?
討論:大象怕不怕老鼠?為什么?
3、師邊操作邊朗誦兒歌,幼兒體驗理解。
設(shè)問:大象最怕什么?老鼠在什么?老鼠坐上火箭炮會怎樣?
你認為大象和老鼠誰厲害?
4、幼兒學念兒歌。
5、遷移經(jīng)驗,進行創(chuàng)編兒歌。
設(shè)問:老鼠坐上火箭炮會發(fā)生什么事?請小朋友。
詩歌教學設(shè)計10
教學目的
學習本詩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寫法。
體味詩人對自由的熱烈向往與積極奮進的精神。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大海的象征意義、揣摩詩的意境。
結(jié)合時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復雜的心緒。
教學難點
把握本詩的感情線索,理清結(jié)構(gòu)層次。
品味形象生動的語言。
教學方法
誦讀法。指導學生反復朗誦,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
問題研究法。對比較難以理解的詩句,組織學生討論研究。
閱讀評點法。對精彩的詞句引導學生鑒賞評述。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國是詩的國度,當我們徜徉在唐詩宋詞優(yōu)美的詩境中時,也不妨調(diào)轉(zhuǎn)藝術(shù)的輕舟,揚起思維的雙漿,馳向外國詩歌的殿堂,在那里你可以領(lǐng)略到另一番藝術(shù)的優(yōu)美風光。今天我們共同欣賞俄國偉大詩人普希金寫的一首著名政治抒情詩--《致大!贰
二、解題
1.作者簡介:普希金(1799-1837),19世紀俄羅斯的偉大詩人。在俄羅斯文學中,他是積極浪漫主義的開創(chuàng)者,也是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普希金堅定地站在十二月黨人一邊,反對專制農(nóng)奴制度,熱愛、追求自由,因此遭到沙皇政府的迫害。普希金寫了不少形式多樣、題材廣泛的作品,詩體小說《歐根≈#8226;奧涅金》是他的代表作。普希金對俄羅斯文學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被高爾基譽為“俄國文學之始祖”。
2.背景介紹
《致大!穼懹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政治詩而引起沙皇的驚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南高加索,由于他熱愛自由,不愿阿諛逢迎敖德薩總督,于1824年又被革職遣送回鄉(xiāng)(第二次流放)。臨別前夕,詩人登上高加索海邊的巖石,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經(jīng)歷,想起與大海有關(guān)的英雄,不禁思緒起伏,寫下了這首詩篇。
三、整體把握,理清思路
由于詩歌具有跳躍性,學生初讀這首詩時,一時難以把握這首詩的結(jié)構(gòu)思路。教者可設(shè)計下面兩個問題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去領(lǐng)悟思考,從而把握詩歌的思路。
問題一:詩人面對洶涌澎湃的大海,有哪些感受?把有關(guān)的詩句畫出來。
學生邊輕聲誦讀邊圈點思考,在此基礎(chǔ)上組織學生討論明確:對大海的熱愛之情和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的悲傷痛苦(1節(jié)——7節(jié));緬懷英雄拿破侖和偉大的詩人拜倫(8節(jié)——13節(jié));永久懷念大海(14節(jié)——15節(jié))。
問題二:以上內(nèi)容是通過什么線索把它們貫穿起來的?
明確:詩人以和大海的感情交流為線索來組織這些材料的。
具體研習
問題一:詩人為什么如此熱愛大海,大海有沒有象征意義?
明確:因為大海有廣闊的胸懷,驚人的威力,壯麗的景色。如詩句“翻滾著蔚藍色的波浪,/和閃耀著嬌美的容光!、“漁夫們的溫順的風帆,/靠了你的任性的保護”、“但當你洶涌起來而無法控制時,/大群的船只就會被覆亡!备鼮橹匾氖谴蠛J亲杂删竦南笳。詩歌的第一句“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奔唇沂玖诉@種象征意義。
問題二:作者對大海的禮贊反映了什么?
明確:反映了詩人對自由的熱愛與追求。
問題三:詩人面對大海為什么又感到悲傷痛苦?
明確:大海的自由奔放,勾起了詩人失去自由的“苦惱心傷”。如詩句:“還因為那個隱秘的愿望而苦惱心傷!”、這里“隱秘的愿望”即第6節(jié)詩人所寫的“我曾想永遠地離開……但是我卻未能如愿以償!”詩人為未能逃脫監(jiān)禁而悲傷痛苦。
問題四:詩人由大海而想起與大海有關(guān)的英雄拿破侖和偉大詩人拜倫,這反映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詩人極力贊頌英雄拿破侖和偉大詩人拜倫,一方面表明詩人對自由精神的不懈追求,如詩句:“正像你一樣,他威嚴、深遠而陰沉,/他像你一樣,什么都不能使他屈服投降!绷硪环矫嬉卜从沉嗽娙藢Χ私Y(jié)局增添了前程渺茫,壯志難酬的悲哀,如詩句“世界空虛了……大海洋呀,/你現(xiàn)在要把我?guī)У绞裁吹胤??/p>
。ㄒ陨涎辛,學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輕易加以否定。另外要求學生通過具體詩句來表明自己的看法,切忌架空分析。)
欣賞品味
欣賞品味是在對全詩理解基礎(chǔ)上的更高一層次的教學活動。在學生反復誦讀的基礎(chǔ)上,要求學生選擇1—2節(jié)處自認為最精彩之處進行品味,并組織學生討論評判。
欣賞品味例一:好像是朋友的憂郁的怨訴,/好像是他在臨別時的呼喚,/我最后一次在傾聽/你悲哀的喧響,你召喚的喧響。
大海這一意象已滲透了詩人強烈的主觀情感。因為詩人將要被再次流放到另一個地方,因而大海也仿佛在為詩人發(fā)出“憂郁的怨訴”,而大海又是自由精神的象征,在這臨別時,她又向詩人發(fā)出了“召喚的喧響”,這正是自由精神的召喚。因而詩人在第3節(jié)中不禁直抒胸臆:“你是我心靈的愿望之所在呀!”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自由的向往與矢志追求。
欣賞品味例二:我曾想永遠地離開/你這寂寞和靜止不動的海岸,/懷著狂歡之情祝賀你,/并任我的詩歌順著你的波濤奔向遠方,/但是我卻未能如愿以償!
這里“寂寞和靜止不動的海岸”是指詩人將要離開的流放地南高加索!拔以胗肋h地離開”是指詩人想秘密逃到海外,去尋求那自由的生活。進而詩人想象離開囚禁之地時的“狂歡之情”,并用“任我的詩歌順著你的波濤奔向遠方”這一形象的詩句暗指自己在所向往的地方可以自由地創(chuàng)作,再也不必擔心遭到監(jiān)禁,但是詩人的美好愿望卻未能“如愿以償”,因而詩人在詩中反復強調(diào)自己的“苦惱心傷”!
欣賞品味例三:為自由之神所悲泣著的歌者消失了,/他把自己的桂冠留在世上。/陰惡的天氣喧騰起來吧,激蕩起來吧:/哦,大海呀,是他曾經(jīng)將你歌唱。
這里的“歌者”指拜倫。拜倫不僅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同時也是一位為自由而戰(zhàn)的革命者,因而詩人對他十分崇敬,認為他雖已離開人世,但他的“桂冠”棗詩人作品與精神卻永遠留在人們的心中。詩人充滿激情地呼告大!靶v起來吧,激蕩起來吧”,為偉大的詩人而歌唱!詩人在這里緬懷拜倫,贊美拜倫,正是贊美為自由而獻身的崇高精神。
欣賞品味四:我整個心靈充滿了你,/我要把你的峭巖,你的海灣,/你的閃光,你的陰影,還有絮語的波浪,/帶進森林,帶到那靜寂的荒漠之鄉(xiāng)。
詩人從拿破侖與拜倫兩位革命者身上得到了精神力量,在最后告別大海時,他已消除了原先的“茫然”和“苦惱心傷”,這時“我整個心靈充滿了你”,這里的“你”就是爭取自由的崇高理想,并把這種理想棗峭巖,海灣,閃光,陰影,波浪,帶到“荒漠之鄉(xiāng)”棗第二次流放的地方。詩人的心靈由“大!倍玫綇氐椎膬艋,詩人感情也由此得到了新的升華。
根據(jù)本課的體裁特點,主要進行誦讀訓練,通過學生有感情的朗誦,進一步體味詩人所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可要求學生劃出詩歌誦讀時的停頓與重音。
如1段-4段朗誦時的停頓與重音:
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海!
這是你/最后一次/在我的眼前,
翻滾著/蔚藍色的/波浪,
和閃耀著/嬌美的/容光
好像是/朋友的/憂郁的/怨訴,
好像是/他在臨別時的/呼喚,
我/最后一次/在傾聽
你/悲哀的/喧響,你/召喚的/喧響
你/是我心靈的愿望/之所在呀!
我/時常沿著/你的岸旁,
一個人/靜悄悄地,/茫然地/徘徊
還因為/那個隱秘的愿望/而苦惱心傷!
我/多么熱愛/你的回音,
熱愛你/陰沉的聲調(diào),/你的深淵的/音響,
還有那/黃昏時分的/寂靜,
和那/反復無常的/激情
(以上訓練教師應作誦讀指導。各句中誦讀時的停頓,除語法停頓外,還有邏輯停頓,其作用是為了強調(diào)某一事物,突出某個語意或某種感情。如“你/是我心靈的愿望/之所在呀!”在“你”處略作停頓,突出強調(diào)了“大!。誦讀時的重音也是為了強調(diào)某種語意或突出某種感情。如“再見吧,自由奔放的大!,“自由奔放”四字重讀,突出強調(diào)了“大!钡南笳饕饬x。)
四、課堂小結(jié)
欣賞詩歌,首先必須把握詩歌的意象。意象是溶注了詩人思想情感的物象,它往往又具有某種象征意義,本詩中的“大!奔仁亲杂删竦南笳,也是詩人借景抒情的對象,因而“大!苯噶嗽娙说闹饔^情感。把握了此點便等于掌握了解讀詩歌的鑰匙,另外要欣賞品味詩歌深刻的內(nèi)涵和佳妙之處,還必須通過反復的誦讀,只有這樣涵泳咀嚼才能探微覽勝,深入佳境。
五、布置作業(yè)
反復誦讀《致大!罚茏龅矫摳謇收b。
誦讀普希金的《致恰阿達耶夫》,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
詩歌教學設(shè)計1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人物形象的類型及主要人物形象特點
2、了解有關(guān)人物形象的命題方式和解題策略
3、關(guān)于人物形象的解題和命題訓練
二、教學過程
一)知識歸納
1、人物形象的類型
人物形象分兩類,第一類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個輕富貴、傲王侯、強烈追求個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屈原的《離騷》表現(xiàn)的一個執(zhí)著追求、熱愛祖國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蘇軾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帲瑲w處,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首詞中的詞人是一個拄著竹杖、穿著草鞋頂風冒雨、不畏艱難、鎮(zhèn)定從容、曠達樂觀地吟嘯徐行的仕人形象。
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全詩以追悔始,以慶幸終,追悔自己“誤落塵網(wǎng)”、“久在樊籠”的壓抑與痛苦,慶幸自己終“歸園田”、復“返自然”的愜意與歡欣,真切表達了詩人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對山林隱居生活的無限向往與怡然陶醉。
第二類是作品刻畫的人物形象,也即客體人物形象。詩人借助筆下塑造的人物或隱喻的人物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對社會的看法,對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如蘇軾的《念奴嬌8226;赤壁懷古》中就出現(xiàn)了詩人刻畫的周瑜形象。當然還有“多情應笑我”的詩人自己的形象。這兩類人物形象不是同一形象,是兩個形象。
這兩類人物形象有時也可能是同一的,詩中刻畫表現(xiàn)的人物形象也就是詩人自己,是詩人情感的寄托者,例如:“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保谠督罚┻@首詩中在寒江中獨自垂釣的蓑笠翁的形象即是詩人的自我形象,曲折地反映了作者在政治革新失敗后不屈而又孤獨的精神面貌。
2、常見人物形象的類型
1)不慕權(quán)貴、豪放灑脫、傲岸不羈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表現(xiàn)了他淡于富貴、傲視權(quán)貴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羈、豪放自負的性格。
2)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詩人并不僅僅停留在個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現(xiàn)了他憂國憂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的隱者形象。如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展現(xiàn)的是悠游自在的隱居生活,表現(xiàn)出詩人對官場的厭惡,對田園的喜愛;如王維,《山居秋暝》通過對晚秋時節(jié)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寫,表達了對山水風光的喜愛。
4)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形象。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寫前不見圣賢之君,后不見賢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無限,不覺悲傷的流下眼淚。塑造了一個空懷報國為民之心卻不得施展的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形象。
5)矢志報國、慷慨憤世的形象。陸游和辛棄疾的許多詩歌都反映出他們忠心報國,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鮮明。如《示兒》、《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破陣子》。
6)友人送別、思念故鄉(xiāng)的形象。如李白的《贈汪倫》、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7)獻身邊塞、反對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涼州詞》,王昌齡的《出塞》表現(xiàn)了他們忠心報國,獻身邊塞之情。
8)體察人民痛苦,反對戰(zhàn)爭的形象。如杜甫的《兵車行》、曹操的《蒿里行》等作品通過戰(zhàn)爭給人發(fā)帶來的不幸表達了他們對戰(zhàn)爭的批判。
9)愛恨情長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鈴》寫與所愛女子離別時的無限憂傷和別后相思的綿綿情意,塑造了一個愛恨情長的藝術(shù)形象。
10)孤寂、落寞(惆悵),愁苦幽怨的形象。如王昌齡的《閨怨》。
11)積極樂觀,笑傲人生的形象。如蘇軾的《定風波》。
12)愛民惜才的形象。如龔自珍的《己亥雜詩》
3、怎樣把握人物形象的特點
在理解詩歌大意的基礎(chǔ)上,抓住描寫人物的肖像、語言、神態(tài)、動作、心理關(guān)鍵字詞,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情節(jié),有時須聯(lián)系詩人的相關(guān)背景,進行合理的想象。
如胡令能的《小兒垂釣》:“蓬頭稚子學垂綸,側(cè)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边@首詩刻畫了一個可愛的學釣魚的山野孩子的形象。詩的一、二兩句重在寫形,寫一個頭發(fā)蓬亂的山野孩子隨意坐在那兒學釣魚;三四兩句重在寫神,寫孩子怕嚇跑了魚而不敢與問路的行人答話,顯得真實可信。表達了作者對孩子的喜愛之情。
再如《高冠谷口招鄭鄂》
谷口來相訪,空齋不見君。
澗花然暮雨,潭樹暖春云。
門徑稀人跡,檐峰下鹿群。
衣裳與枕席,山靄碧氛氳。
結(jié)合意象,說說鄭鄂是個什么樣的人物形象?
參考答案:從“谷口”、“澗花”、“暮雨”、“潭樹”、“鹿群”、“山靄”等意象,可以看出鄭愕居住地雖然偏僻幽深,卻環(huán)境優(yōu)美、高雅、溫馨而富有生機,又從人跡稀少和霧氣氤氳中可以看出,鄭愕是隱居山中,過著恬淡閑適生活的隱者。
二)、真題展示
1.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訪隱者
[宋]郭祥正
一徑沿崖踏蒼壁,半塢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門,殘花滿地無人跡。
[注]①塢:山坳。②山翁:此處指隱者。
。2)結(jié)合第三、四句,賞析“隱者”的形象。
答案:通過描寫隱者獨飲自己釀造的酒,足不出戶,門外落花滿地,無人造訪、無人酒掃的隱居生活,表現(xiàn)了隱者避世脫俗,隨性自然的情懷。(意思對即可)
2.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野步
宋8226;周密
麥隴風來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羨他無事雙蝴蝶,爛醉東風野草花。
野步
清8226;趙翼
峭寒催換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風管閑事,紅他楓葉白人頭。
。1)從人物形象的角度,談談兩首詩分別呈現(xiàn)了怎樣的一個野步者的形象。
答:第一首詩給我們呈現(xiàn)的是一個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隱逸者形象;第二首詩給我們呈現(xiàn)的是一個在陣陣秋寒中帶著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這兩首詩的三、四句都重點運用了同一種表現(xiàn)手法來表達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請作簡要賞析。
答:兩首詩三、四句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周詩賦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風讓紛飛的蝴蝶陶醉了,“爛醉”二字形象地表現(xiàn)出蝴蝶沉醉花叢,留戀不去的如醉情態(tài),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時的陶然之情和盤托出;趙詩將“秋風”擬人化,認為它是個“管閑事”的家伙,染紅了楓葉,染白了人頭,一年年秋風吹走了一年年時光,它撩起人的種種愁緒,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將自己老之將至之感形象地表達出來。
3、(20xx年全國卷Ⅰ)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次石湖書扇韻①姜夔②
橋西一曲水通村,岸閣浮萍綠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處別開門。
[注]①石湖:南宋詩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職歸隱石湖(在今江蘇蘇州),自號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浪跡江湖,終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見范成大,這首詩約作于此時。
(2)有人說,詩的后兩句歌頌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趨炎附勢的人。你對此有什么看法?請簡要說明。
答案:(2)觀點一:這種說法有道理。此詩贊譽石湖美景,也包含對石湖主人的歌頌!叭恕笔侵竸堇∪耍@些人在范氏去職歸隱后不再與他來往,范氏卻不以為意。反而享受田園之樂,這與作者終生不仕的人生態(tài)度相契合。
觀點二:這種說法不確切。此詩描寫了石湖清幽恬靜的美景,表現(xiàn)的是作者對石湖主人歸隱田園生活的贊賞之情!叭恕敝皇欠褐,無人相煩正是幽靜的要素,不是寫范氏失勢后的世態(tài)炎涼。
三)命題探究及解題對策
1、命題方式
1)分析詩歌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形象?2)形象的特點是怎樣的?
2、答題策略
分析步驟:1)什么形象(一個名詞);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幾個修飾詞);3)結(jié)合詩歌主旨分析形象的意義。
答題步驟:1)描繪詩歌中人物的形象;2)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并給予一個準確的定位。3)歸納的形象寄托的作者(或抒發(fā)自己情懷,或借物自況)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如:
1、閱讀李白詩《獨坐敬亭山》,試分析詩中所塑造的詩人形象。
獨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評分標準:
要在文段的開頭或結(jié)尾點出詩人的形象特點,即用一句話“蓋帽”。然后再結(jié)合全詩中的文句進行分析,注意要圍繞“詩人形象”這個中心來寫。缺第一方面,扣分;沒有分析,而寫出形象和詩中的一部分內(nèi)容,扣分;不能圍繞中心寫,扣分。
參考答案:
全詩塑造了一個與世無爭的,自由、閑適又有點孤傲的詩人的形象。眾鳥飛盡,孤云獨閑,山靜而空,表現(xiàn)出詩人的與世無爭自由而閑適;相看兩不厭,孤獨但樂得清閑,表現(xiàn)出詩人從自然中尋求快樂,忘懷得失的思想感情。
2、簡析下面這首宋詞的人物形象。
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戊梁州。關(guān)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
注:滄洲,水邊,古時隱者所居之地。陸游晚年居于紹興鏡湖邊的三山。
這首詞前兩句回憶當年在抗金前線的戰(zhàn)斗生活:“關(guān)河夢斷何處”是說一覺醒來,關(guān)河要塞不知在何處,意謂脫離了前線;“塵暗舊貂?”是說塵土積滿從軍時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達敵人尚未消滅,自己衰鬢先斑的慨嘆,“天山”代指抗金前線!靶脑谔焐,身老滄洲”表達了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幽憤。
答案:詩歌描寫了一個被閑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詩中人物曾經(jīng)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現(xiàn)在雖被棄置不用,但仍胸懷報國之志,心系抗金前線。詩歌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表達了自己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感慨。
四)實戰(zhàn)演練
1.20xx山東卷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詠山泉
儲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
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轉(zhuǎn)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
恬澹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1)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的妙處。
(2)這首詩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詩人借詠山泉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懷?
【參考答案】
。1)這兩句從聲與色的角度描寫了山泉的情態(tài)。山泉平緩流淌時,清澈見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時,水石相激,作風雨之聲。山泉雖然無名,卻有映地照天、興風作雨的奇觀。
三四兩句與一二兩句形成了先抑后揚(欲揚先抑)的效果。一二寫山泉的'平凡無名,為抑;三四兩句凸現(xiàn)泉流山中的奇觀,為揚。如此描寫也為最后兩句稱贊山泉做了鋪墊。
。2)這首詩是一首有所寄托的詠物詩——作品采用擬人手法,寓情于景,寫山泉的“不知名”,說山泉的“無人問”;寫山泉的“恬淡”,說山泉的“長自清”這一切,都在暗示人們:山泉即詩人自己,山泉的特點即詩人要追求的個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飄逸出俗的高潔境界了了可觀,耐人回味。總之,詠山泉與明心志高度和諧統(tǒng)一,詩人借詠山泉表現(xiàn)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懷。
2.20xx四川卷
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懷天經(jīng)、智老,因訪之
陳與義
今年二月凍初融,睡起苕溪綠向東。
客子光陰詩卷里,杏花消息雨聲中。
西庵禪伯還多病,北柵儒先只固窮。
忽憶輕舟尋二子,綸巾鶴氅試春風。
。ㄟx自《陳與義集校箋》)
【注】天經(jīng),姓葉,名;智老,即大圓洪智和尚。詩中“禪伯”指大圓洪智,“儒先”指葉天經(jīng)。
。1)請簡要概括詩中詩人的形象特點。
(2)請對這首詩第二聯(lián)進行賞析。(5分)
【補充注釋】
⑴天經(jīng):姓葉,名懋。智老:即大圓洪智,一位和尚。
⑵苕溪:河名,源出浙江省天目山,流經(jīng)余杭、杭州、湖州等地,進入太湖。
、俏麾郑褐抢纤。位于湖州東南九十里的烏鎮(zhèn)。禪伯:形容智老精于禪學。
、缺睎牛禾旖(jīng)所居。亦位于湖州東南九十里的烏鎮(zhèn)。儒生:形容天經(jīng)精于儒學。固窮:安于窮困,語出《論語?衛(wèi)靈公》:“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删]巾鶴氅:是六朝以來名士喜愛的穿戴,這里比喻詩人是雅人。綸巾,用絲帶做成的頭巾。鶴氅,用鳥羽做成的外衣。
【參考答案】
(1)詩人形象:情趣高雅、珍視友情、風流飄逸。(3分)
。2)答案示例:
詩人客居外地,以詩自娛,觀賞杏花,此種生活,是苦是樂,是悲是喜,詩中并沒有直接道出,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翱妥印睂Α靶踊ā,“詩卷”對“雨聲”,融情于景,以自然清新的筆調(diào)表現(xiàn)了詩人的平淡閑適之情。(5分)
五)課堂小結(jié)
六)課后練習:
1、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
點絳唇
李清照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問題:這首詞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形象?
答案:塑造了一個活潑嬌媚、天真純潔、感情豐富又略帶幾分矜持的少女形象。(分析:第一句是動作描寫,寫出了少女的活潑快樂;第二句寫少女的神態(tài),展現(xiàn)了人物嬌媚的風姿;第三句寫少女含羞躲避的情狀;第四句在“走”與“回首”的矛盾和“卻把青梅嗅”的掩飾中展現(xiàn)了想見又怕見的微妙復雜的心理(含羞、好奇、愛戀等)。)
2、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
玉階怨
謝眺
夕殿下珠簾,流螢飛復息。
長夜縫羅衣,思君此何極。
問:本詩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形象?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案:本詩刻畫了一個思婦形象。螢蟲飛回休息,夜已經(jīng)很深了,主人公借著縫制衣服來打發(fā)時光,表現(xiàn)對愛人的思念。詩人借思婦這樣一個形象抒發(fā)了自己內(nèi)心的苦悶。
3、閱讀下面詩歌,回答問題:
登幽州臺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注釋]幽州臺:即薊北樓、燕臺,為戰(zhàn)國時燕昭王所建,原名黃金臺,是燕昭王招納賢才之地。
答案:本詩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蒼茫廣闊的圖景中,抓人物語言:“念”、“悠悠”,抓抒情主人公的神態(tài):“獨”、“愴然而涕下”,通過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憂國憂民、胸懷大志、孤獨的懷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表達的是對封建統(tǒng)治者不能重用賢才的不滿和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悲哀。
三、教學反思
略
詩歌教學設(shè)計12
一、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反復誦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和《天凈沙·秋思》,想象詩中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2、引導學生揣摩詩中的典型意象在詩歌表達中的作用,并在勾連其他詩歌中加深理解,在情境中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揣摩詩中的典型意象在詩歌表達中的作用。
2、在情境中,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難點:
勾連其他詩歌,引導學生加深對古詩意象的含義與作用的理解。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賞讀評議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jié)合,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古詩的感知是通過朗讀來完成的。
2、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問題留下來質(zhì)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設(shè)置好問題角度,激發(fā)學生多向思維。引導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語:同學們,在我國古代文學寶庫中,唐詩、宋詞和元曲是重要的.藝術(shù)經(jīng)典。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一首唐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一首元曲:《天凈沙·秋思》,并且一起探索這兩首詩歌中的意象。
【設(shè)計意圖】明確課堂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整體感知
1、作家梁曉聲說:讀書是一種幸福,老師要補充一句:讀詩是一種更大的幸福。老師讀,同學們認真聽,標出易讀錯的字音,聽清節(jié)奏。
2、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由的大聲朗讀詩歌。(仿讀,讀準字音,重音、節(jié)奏。)
3、指名說說讀詩的感受,并試著讀出自己的感受,師鼓勵肯定。
【設(shè)計意圖】營造情境和引導整體感知詩歌的內(nèi)容和情感。
(三)學習《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了解“意象”。
1、賞析詩中的意象。
(1)介紹“意象”的概念。
古詩中的意象,可以這樣理解:象:詩中所寫之“景”,所詠之“物”。意:借景所抒之“情”,詠物所言之“志”。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感的景和物。詩人的思想感情,借意象來表達、傳遞。
(2)介紹本詩寫作背景。
得知好友王昌齡仕途屢遭挫折,被貶龍標,李白深表同情和關(guān)切,寫詩遙表關(guān)懷,希望帶去一點慰藉,分擔他的愁苦。李白在詩中選取了哪些景和物呢?(楊花、子規(guī)、明月等)
(3)楊花和子規(guī)是什么?有什么特點?(楊花,柳絮,是漂泊無依的形象。子規(guī)即杜鵑,啼聲哀切,“杜宇聲聲不忍聞”。)
(4)景物紛繁,作者選取它們是隨手拈來還是有意挑選呢?如果你是李白,猜一猜他選這些意象的原因。用“我選這些意象的原因是……”的句式表達。(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人特選楊花和子規(guī),不僅因為它們能點明暮春時節(jié),還由于它們能烘托凄涼、悲惋的氛圍,以寄寓作者嘆飄零、感離恨的特定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其中的嘆息感傷之情。
3、師生共同總結(jié)詩歌意象的內(nèi)涵和它在詩歌鑒賞中的作用。
(四)學習《天凈沙·秋思》
1、學生自讀詩歌,找到詩中描繪的意象。(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后匯報學習成果)
2、本詩一詞一景,把多個意象直接組合在一起,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描繪了一幅蕭瑟悲涼的深秋晚景圖)請同學們根據(jù)自己對詩中意象的理解,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用第一人稱來描述這個畫面。其他同學隨他的描述來體悟詩情(表現(xiàn)了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與惆悵)
3、有感情地朗讀。
渲染情境:干枯的藤、衰老的樹,樹上棲息著黃昏歸巢的烏鴉。小小的橋、潺潺的流水,近處坐落著幾處人家。古舊的道路、蕭瑟的秋風,走來一匹疲憊不堪的瘦馬。夕陽已經(jīng)朝西方落下,思家懷鄉(xiāng)的漂泊人還遠在天涯。
師生共同朗讀《天凈沙·秋思》。(低緩憂傷)
4、當堂背誦積累。
古詩不僅要欣賞,更需要積累。請同學們背誦這兩首古詩。(當堂練背,試背。沒背好的課后背誦并默寫)
【設(shè)計意圖】加深對詩歌中意象的內(nèi)涵和作用的理解。
(五)拓展積累
你還知道哪些詩歌中的典型意象?舉出具體的詩句為例,分析這種意象寄寓的是作者怎樣的情感。
舉例如明月、蟬、柳、紅豆等。
【設(shè)計意圖】更進一步地加深對詩歌中意象的內(nèi)涵和作用的理解。
(六)布置作業(yè)
朗讀課本后“積累與拓展”第五題中的詩句,課下搜集整理其他借明月抒發(fā)思鄉(xiāng)懷友之情的詩句,并按照作者的生平經(jīng)歷分類(如遭貶流放、戰(zhàn)亂流離、在外求學……)。
【設(shè)計意圖】閱讀積累更多詩歌,并搜集整理中加深對古詩中意象的含義與作用的理解。
詩歌教學設(shè)計1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并背誦四首詩歌。
(2)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guān)知識和這四首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品味詩句,感悟詩歌意境,提升賞讀詩歌的能力,提高古詩文修養(yǎng)。
(4)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jié)奏感。
2.過程與方法
(1)在反復的誦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解讀、鑒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在反復朗讀中啟發(fā)閱讀興趣,領(lǐng)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審美情操。
重點難點
重點:誦讀詩歌,引導學生領(lǐng)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難點: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想象感悟詩歌內(nèi)容。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批注
觀滄海
曹操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1.請學生講一個曹操的故事。
2.教師作簡評,引出曹操的遠大抱負。
二、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簡介作者曹操及背景。
2.(1)播放錄音,讓學生聽準字音,把握四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提示:詩歌節(jié)奏可以按音節(jié)兼顧意義來劃分。四言詩每句一般讀成“二二”節(jié)拍,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2)教師聲情并茂地配樂范讀,通過富有魅力的節(jié)奏、韻律,直觀地再現(xiàn)詩歌的音韻美。學生輕聲跟讀。
(3)指名學生朗讀或集體朗讀。
播放課件和錄音
三、詩歌賞析
1.全詩是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全詩以“觀”字統(tǒng)領(lǐng)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現(xiàn)實的?哪些詩句是想象的?
全詩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直陳其聲,非常質(zhì)樸,“觀”字領(lǐng)全篇。
第二層(“水何澹!敝痢昂椴ㄓ科稹):描寫海水和山島。海水蕩漾,山島聳立——動靜相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樹木百草,秋風洪波——靜動相配,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一層全是寫現(xiàn)實中的實景。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xiàn)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nèi)容無關(guān)。
3.哪些詩句最能體現(xiàn)作者博大的胸杯?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詩人將自己昂揚奮發(fā)的精神融會到詩里,表現(xiàn)了詩人博大的胸懷。
本詩基調(diào)蒼涼慷慨,歷來被視為“建安風骨”的代表作。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四、導入
詩歌文體知識:四句是絕句,八句是律詩。詩句以寫景、敘事、抒情為主。
五、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作者李白及背景見書中注釋。
2.聽范讀,注意誦讀詩歌時的語速、語調(diào)、節(jié)奏。(聽一遍,跟讀兩遍,自讀兩遍)播放錄音
六、詩歌賞析
1.“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寫了哪些事物?有什么作用?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楊花和子規(guī)的啼鳴。
作用:(1)點明時令:暮春時節(jié)。
(2)渲染氣氛:黯淡、凄楚的氣氛。
楊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規(guī)啼鳴:離愁別恨,與友人分離的痛苦。
(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
這句話中,含有對友人遭遇的同情,對友人離別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于景。
2.“我寄愁心與明月”中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為什么要把“愁心”寄與明月?
寄:寄托、托付。與:給。
“愁心”即作者對朋友遠行偏遠蠻荒之地的牽掛之心,對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無端被貶而愁,為友人的前途命運而愁。
把“愁心”寄給明月是因為:(1)明月是圓的,讓人想起“團圓”這個概念,如果月圓人不圓,就會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2)明月升起時,天地之間是寧靜的,明月的光輝是柔和的,人們在夜的寧靜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無限的遐想。
(3)明月升起,遠隔兩地的親友都能同時看到它,千里可共,因而人們望月時容易想起遠方的親朋和故鄉(xiāng)。
(4)明月給人的感覺是如冰似玉、晶瑩潤澤,它象征了親情友情的純潔。
七、熟讀成誦
《觀滄!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批注
次北固山下
王灣
一、導入新課
古時交通不發(fā)達,流落外鄉(xiāng)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chǎn)生故園之思,因此“鄉(xiāng)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臨江,地勢險要,號稱“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陽,旅于江南,在這座山下停泊,被這里開闊秀麗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是寫鄉(xiāng)愁的`。
二、朗讀詩歌
1.播放錄音,讓學生聽準字音,把握五言詩的誦讀節(jié)奏。
提示: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語言淺近且音韻和諧。五言詩一般是三個節(jié)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2.教師領(lǐng)讀兩遍,學生自由誦讀。
播放錄音
三、研讀賞析
學生自由朗讀,思考下列問題。
1.詩的四聯(lián)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四聯(lián)之間有怎樣的關(guān)系?
首聯(lián):詩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鎮(zhèn)江后,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頷聯(lián):船上所見景色!俺逼健,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tài)勢。“潮平”又為“江春”作鋪墊。頸聯(lián):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皻堃埂敝敢箤⒈M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尾聯(lián):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歸雁來傳遞家書了。
這首五言律詩四聯(lián)之間,相為因果,渾然一體。
2.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
尾聯(lián)直接表達了思鄉(xiāng)之情,全詩籠罩著一層淡淡的鄉(xiāng)思愁緒。
3.學生自主探究想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四、導入
七百多年來,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因為它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圍中,使主觀意緒和客觀環(huán)境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
《天凈沙秋思》是一篇抒情作品,僅用28字就生動地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天凈沙”是曲牌名。(多媒體顯示)播放音樂
五、朗讀詩歌
1.學生朗讀,教師指導并補充解釋。
2.學生默讀,根據(jù)課文展開想象,寫一篇描述性文字,內(nèi)容不要增刪,順序可調(diào)整,字數(shù)在150字左右。
小組間交流,教師可選一兩篇當堂進行集體評議。也可展示參考例文讓學生評議。
例文: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幾戶人家的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長夜,他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六、詩歌賞析
探究:這首散曲描繪的是什么樣的圖景?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請按文章的層次作簡要分析。
學生討論,教師點撥并歸納:
這首小令描繪了一幅絕妙的深秋晚景圖,真切地表現(xiàn)出天涯淪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調(diào)雖然低沉些,卻反映了當時沉悶的時代氛圍,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全篇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前三句)作者用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九種景物巧妙組合,向人們展示了一幅游子漂泊行旅圖。第二層(四、五句)“夕陽西下”進一步點明了時間!皵嗄c人在天涯”是點睛之筆,點明了人物,道出了游子的情懷。前四句寫景,極力渲染悲涼氣氛,均是為此作鋪墊。
七、熟讀成誦
《次北固山下》 《天凈沙秋思》
詩歌教學設(shè)計14
一、整體把握
1、教材解讀
本單元主要從形與神的角度欣賞古代散文。散文之“散”,表現(xiàn)了自然從容、姿態(tài)橫生之美,并沒有刻意安排的痕跡,而內(nèi)中自有很強的思想邏輯和情感邏輯,要細細體味。
2、目標定位
。1)認識古代散文在形與祥關(guān)系上“散而不亂,氣脈中貫”的特點。
(2)運用的要鉤玄和因聲求氣的方法把握作品的意脈和情感,體會古代散文中的邏輯性和抒情性。
(3)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散文的邏輯性和抒情性,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思想脈絡(luò),練習歸納各個段落的主要內(nèi)容,列出提綱,體會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這樣才能理清全文的結(jié)構(gòu)。
3、教學建議
本單元的教學可從“賞析指導”部分切入,圍繞“散而不亂,氣脈中貫”的特點,把握形與神的關(guān)系,探究文學名篇藝術(shù)上的完整性和統(tǒng)一性。可用8課時,具體安排如下:
。1)《六國論》《伶官傳序》《祭十二郎文》都是值得反復誦讀的名篇,切不可只把疏通詞句作為教學重點而忽略了對這些文章的品讀。還可以分別進行一些適當?shù)耐卣寡由。可分別2課時完成。
(2)《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的結(jié)構(gòu)看似閑散隨意,但是如果逐段理清主要內(nèi)容就不難發(fā)現(xiàn),從闡述繪畫主張,到追憶二人的真情交往,到最后說明寫作的緣由,文章始終都是以畫竹及蘇、文二人的情誼為中心點的?捎1課時完成。
。3)推薦作品《獄中雜記》《陶庵夢憶序》可合用1課時完成。
。4)注重比較閱讀?梢栽诒容^中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和感悟,體味作者的感情。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教師可以補充一些背景知識,如韓愈、歐陽修、“三蘇”等作家的一些情況。
二、專題研究
新教材在文言教學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一輕”傾向,“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一輕”指輕篇章的分析,這一傾向從新教材的`課后練習設(shè)計中可明顯看出來。根據(jù)課標的要求,本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可做如下安排:
1、《六國論》是一篇史論,可確定這樣的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課文,積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識,掌握文中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現(xiàn)象。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論點,采用對比逐層論證的方法。
。3)了解作者借史抒懷、借古諷今的為文意圖,體察作者的愛國之情,理解六國滅亡的歷史教訓。
“論”是散文的一種文體,以論證為主,要求善于析理,析理愈透愈精,就愈能體現(xiàn)這種文體的特點。作者十分關(guān)心政治,本文到底切中了宋王朝的什么時弊?他在文中怎樣通過評史來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這些主張有什么進步性和局限性?這是學習時要注意的。
首先,采用“立片言以居要”的方法,把六國滅亡原因集中到“弊在賂秦”這一中心論點上,至于為什么要“賂秦”,作者則地到最后才說出了最要緊的一句:“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其次,從布局上看,本文是從論史逐步轉(zhuǎn)向論策的。因此文章先肯定燕、趙的“遠略”,接著又批評了他們的錯策。循此繼進,作者又為六國設(shè)想出總體的戰(zhàn)略,這樣總體的戰(zhàn)略設(shè)想是為后文“不賂而勝之”一語作鋪墊的,也是針對北宋朝廷說的。這種寫法就叫做“借古諷今”。
第三,本文的論證語言除氣勢俊偉、古勁簡練外,還表現(xiàn)在論說語言的準確性與分寸感上,設(shè)問、對比、排比句式的運用恰到好處。
第四,本文是名篇,最好要求學生背誦全文,可采用誦讀法,疏通文句;教師還要講述一點必要的史實,用來撥疑解惑。還可運用比較閱讀法,在程度較好的班級印發(fā)蘇轍、李楨的同題文章《六國論》全文或片段,擴展閱讀面,并作比較閱讀指導,以加強對課文的理解。
2、《伶官傳序》是歐陽作為《新五代史伶官傳》作的短序。文章開篇就提出了“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的論點,之后引史論史,在敘事中融入自己的議論分析,對史實進行評論,從中總結(jié)歷史教訓,以古諷今。
先寫晉王臨終遺囑,莊宗恪守父命,出兵報仇,終于凱旋,表明“成則由人”的道理。然后寫莊宗大功告成之后不思進取,寵信伶官,國家由盛而衰,最終眾叛親離,被亂箭射死的慘狀,證明“敗亦由人”的道理。文筆酣暢,波瀾起伏,引人深思。
教學中應注意:
。1)了解史論的一般特點,學習根據(jù)史料提煉出觀點的方法;
。2)體會作者感悟,通過反復誦讀,體會文章的文體特點和語言特點,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特殊句式;
。3)認識“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觀點的深刻含義,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3、《祭十二郎文》是一篇字字含淚,句句動情的抒情散文,也是一篇祭文,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絕。古時候?qū)懠牢挠幸惶坠潭ǖ母袷剑瑑?nèi)容多為對死者生平的追述和贊頌,形式多為駢文或四言韻文。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打破了這一常規(guī),主旨不在于稱頌死者,而在于傾訴自己的痛悼之情。通過對家,嵤碌挠洈,表現(xiàn)自己與死者的密切關(guān)系,表達刻骨銘心的骨肉至情。
本文主要運用的藝術(shù)手法有:
(1)破駢為散,自由多變的形式;蛏⒒蚺,或長或短,情至而文生,被后人譽為“祭文中千年絕調(diào)”。后世祭吊名作如歐陽修《瀧岡阡表》、李商隱的《祭小侄婦寄文》、袁枚的《祭妹文》等都受其影響。
。2)語言樸素自然,不事雕飾。《古文觀止》評此文:“未嘗有意為文,而文無不工!表n愈寫這篇祭文,傾吐了自己的真情,邊訴邊泣,所以他能做到情至筆隨,字字句句皆從肺腑中自然流出,毫無雕飾之痕跡。
4、《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是一篇文藝隨筆,也是一篇悼念性的記人散文。
本文以抒情為主,兼具敘事和說理。文章總結(jié)文與可的繪畫理論,陳述自己對“藝”與“道”的密切關(guān)系。又通過敘述文與可的軼事和二人間的交往,表現(xiàn)了他的品德、個性,因舊誼深厚,故睹物思人,傳遞出對文與可的深切懷念之情。
三、練習題設(shè)計
(一)積累和運用
1、韓愈是 的倡導者。他主張文章要言之有物,提出 的文學主張,其散文與柳宗元齊名,并稱“韓柳”,他是 之首。代表作有 、 等。
2、中國文學史上往往有作家并稱的現(xiàn)象,如“三曹”是指 、 、 ;“初唐四杰”是指 、 、 、 ;“三蘇”是指 、 、 。
3、寫出下列空缺的文句。
。1)以賂秦之地, , ,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2)《書》曰:“滿招損,謙得益!薄 , ,自然之理也。
。3)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 ,以趨于亡! !
。4)嗚呼!汝病吾不知時, , ,歿不得撫汝以盡哀,窆不臨其穴。
4、下列有關(guān)文學常識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蘇洵,字明允,號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
B、《六國論》和《過秦論》的“論”都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
C、蘇洵的《嘉祐集》之“嘉祐”二字取自蘇洵的書齋名。
D、《六國論》的中心句是“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
5、分別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意義:
①思厥先祖父 古義: 今義:
、谥劣陬嵏病 」帕x: 今義:
③可謂智力孤! 」帕x: 今義:
④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古義: 今義:
(二)能力與拓展
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輟:停止,這里指離開;就:就職上任)
B、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旦暮:早晚;戚:憂傷)
C、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具:全部;羞:同“饈”)
D、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尤:怨恨)
2、選出與例句加點字活用現(xiàn)象不相同的一項是( )
例句:倉皇東出。
A、一夫夜呼,亂者四應
B、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
C、負而前驅(qū),及凱旋而納之
D、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3、下邊的短文選自蘇轍的《六國論》,在見解與風格上,與其父蘇洵互有同異,讀后請作答。
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籍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韓親魏以擯秦。秦人不敢逾韓魏,以窺齊楚燕趙之國;而齊楚燕趙之國,因得以自完于其間矣。以四無事之國佐當寇之韓魏,使韓魏無東顧之憂,而為天下出身以當秦兵。以二國委秦,而四國休息于內(nèi),以陰助其急。若此可以應夫無窮,彼秦者將何為哉?不知如此,而乃貪疆場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國,可不悲哉!
(1)兩篇《六國論》都論及了六國破滅的原因,但作者所持觀點不盡相同,表現(xiàn)在哪里?
蘇洵認為:
蘇轍認為:
。2)比較兩篇文章,哪一篇見解更為精到?
(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
4、你學了《伶官傳序》這篇課文以后,從莊宗這一史實和歐陽修的這篇文章中受到了什么樣的啟發(fā)?在你生活的周圍,有沒有“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而導致身敗名裂的例子?
【參考答案】
。ㄒ唬┓e累和運用
1、古文運動 唯陳言之務去 唐宋八大家 《馬說》《師說》
2、曹操 曹丕 曹植;王勃 楊炯 盧照鄰 駱賓王;蘇洵 蘇軾 蘇轍
3、(1)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2)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3)日削月割,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4)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yǎng)以共居
4、C
5、①祖輩父輩;爺爺!、诘搅恕夭;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另提一事。、壑侵\力量;指人認識、理解客觀事物并運用知識經(jīng)驗等解決問題的能力。、芘f事,先例;真實的或虛構(gòu)的用作講述對象的事。
。ǘ┠芰εc拓展
1、C 2、D 3、(1)蘇洵認為六國破滅的根本原因在于賂秦;蘇轍則認為山東六國沒有遠略,“背盟敗約”,互相殘殺,從而導致了最后的滅亡。(2)蘇洵文章在于借議論六國破滅的根本原因是放棄斗爭,屈從暴秦這一事實,以表達他翔時務彈劾當局的高尚情懷;而蘇轍則立足六國“不知天下之勢”這一點,從戰(zhàn)略上進行思路詳明的辯論,意有超越前人之處。(3)①用四個無戰(zhàn)事的國家去幫助面臨敵寇的韓國、魏國,使他們沒有顧及東邊的憂慮,而能為天下挺身而出抵擋秦軍。②不知道這樣,卻貪圖戰(zhàn)場上獲得一點點土地的好處,背棄盟約,自相屠殺,秦兵還沒出現(xiàn),可是天下的諸侯已經(jīng)自己受困了。4、啟發(fā):①小事不;②玩物喪志;③事在人為;④以古為鏡(事例略)。
詩歌教學設(shè)計15
一、教學目標
1把握詩中的意象
2能夠結(jié)合詩中的意象構(gòu)設(shè)畫面,體悟詩中作者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并能找到記憶的恰當方法
4能夠結(jié)合該篇自己創(chuàng)設(shè)意象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準確理解詩中的意象,有感情地朗讀
難點:學以致用,自如想象,創(chuàng)設(shè)新意象
三、教學用具
多媒體
四、教學過程:
課前播入《鄉(xiāng)愁》曲,創(chuàng)設(shè)氛圍
。ㄒ唬﹦(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導入一:同學們有沒有三五天或較長時間的離開家、離開過父母?你想家了嗎?想家時是什么感受?生列舉,師述同感,引出小詩:
異鄉(xiāng)的路上,家是一盞燈;異鄉(xiāng)的夜晚,家是一個夢,如何也圓不了,想家的心情。想家的心情,是母親倚欄凝望的眼睛;想家的心情,是游子憑窗凝眸的憧憬;想家的心情,誰都感覺得到,誰也說不清。王慧敏《想家的心情》(媒體配樂)
是啊,想家的心情,誰都說不清。同學們想家的時候還可以常回家看看,可那些遠離祖國、漂泊異鄉(xiāng)的游子呢?(媒體示圖)尤其是臺灣同胞,因為海峽的阻隔,親人們長期不得相見,那才是真正的愁呀!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鄉(xiāng)愁》,一起走進詩人那濃情似霧的鄉(xiāng)愁世界,一起來傾聽詩人內(nèi)心的呼喚。
導入二:,鄉(xiāng)愁是深切思念家鄉(xiāng)的心情?梢哉f是中國詩歌當中一個歷久常新的主題,提起它,我們的腦里會涌現(xiàn)許多有關(guān)鄉(xiāng)愁的詩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
每個日落的黃昏,每個月圓的夜晚,每陣歌樓的雨點,每陣西風里斷雁的叫聲,都會牽動游子的離愁別緒,都會勾起對故鄉(xiāng)的眷戀。詩人們都會把難以排遣的思鄉(xiāng)之愁訴諸于筆端。于是我們便能欣賞到那一首首凄婉哀傷的詩歌,感受著詩人那綿綿的思念,那柔美的哀傷。下面我們來看一首臺灣當代詩人的思鄉(xiāng)之作。
。ǘ┝私庥喙庵
1
學生根據(jù)所積累的資料,簡要地介紹。
2
補充(媒體示):
余光中祖籍大陸。1928年生于南京,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臺灣。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古典文學一往情深,承繼了傳統(tǒng)文化中鄉(xiāng)愁這一永恒的`主題,寫出了新意;另一方面,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陸和臺灣長期阻隔,而詩人又經(jīng)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鄉(xiāng)之情,不免經(jīng)常流露出來(是他詩歌作品中的重要內(nèi)容)。對此,他在一篇散文中曾不乏風趣幽默地說:大陸是母親,臺灣是老婆,香港是情人,美國是外遇。
代表作《鄉(xiāng)愁》、《鄉(xiāng)愁四韻》,《春天,遂想起》,被稱為鄉(xiāng)愁詩人。
(三)聽錄音,感受一下詩的感情基調(diào)和詩的朗讀節(jié)奏
1明確:這首詩的感情基調(diào)是深沉的,深沉中又略帶哀傷,所以朗讀時的速度就是緩慢的。
2生小聲朗讀,邊讀邊標出節(jié)奏和重音(/、·)
師巡回,指導有疑難的同學
小時候
后來啊
鄉(xiāng)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鄉(xiāng)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新娘∕在那頭
長大后
而現(xiàn)在
鄉(xiāng)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鄉(xiāng)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外頭
我∕在這頭
母親∕在里頭
大陸∕在那頭
3
請學生個別朗讀,要求有感情地朗讀
并適當指導:
第一、二節(jié),語速慢,讀出思念之情
第三節(jié),注呵的變調(diào),應讀為輕聲,讀出適當?shù)念澮簦ㄉ须x別)
第四節(jié),音調(diào)上揚,要有蕩氣回腸的感覺,在那頭要一字一頓。
4
齊讀
。ㄋ模┙庾x全詩,以便更有感情地朗讀
1
整體感知
你投入了怎樣的感情去朗讀?(這首詩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作者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的思念之情
2
細細體會
。1)詩人的這種感情是不是突發(fā)偶感?
在詩人漫長的生活經(jīng)歷中,那對故鄉(xiāng)綿綿的思念一直縈繞在詩人的心頭,這一點,可以從哪些詞語看出來?
小時候
長大后
后來啊
而現(xiàn)在
四個時間序詞,代表了四個人生階段。詩人以時間的變化來組詩,四個時間序詞也即概括了詩人的整個人生,也就是濃濃的鄉(xiāng)愁牽動了詩人的一生。
。2)這種感情看得見嗎?
要把這種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抽象的情感具體地表達出來,作者是怎樣做到的?借助了一些形象的事物,也就是借助了意象,什么是意象?(P108)意象就是詩中的形象。
找一找,這首詩借助什么樣的意象表達這份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
3
想象構(gòu)圖
其實詩人是巧妙地運用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一種方法托物寄情。詩是精當而儲蓄的藝術(shù),只懂得這四個意象還不夠,還應根據(jù)意象想象詩歌表達的具體內(nèi)容(詩中有畫)
。1)教師用語言描述自己讀第一節(jié)詩后腦中出現(xiàn)的畫面。
深秋的傍晚,村口,小路向遠方延伸
一位少年,目光堅定,背著一個大包,步履匆匆
一位母親,滿臉傷感,提著一個行李箱,吃力地跟著
只聽見他們腳下的落葉嚓嚓地響。
到了分手的路口,不能再送了。少年停了下來,母親也緩緩放下箱子。
母親盯著少年的臉,悠悠地說:別忘了來信。少年用力點點頭。片刻,母親再次提起箱子,慢慢遞給少年:路上小心,晚上不要忘記加衣服少年沒有回答,提起箱子轉(zhuǎn)身走向前方。
母親還在原地,她的眼光隨著少年的背影一起一伏。母親久久佇望,目光深情而又專注,夕陽的余輝給她的面孔添上了一圈朦朧而美麗的光暈
解析:母子別郵票小小,含情依依。(媒體示)(朗讀時注)
(2)學生輕讀,作畫(媒體音樂)
(3)說一說,適當評論(學生自評,師評結(jié)合)
明確:
第二小節(jié):夫妻別船票窄窄,相思殷殷。(媒體示)
妻子是相約一生共白頭的親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賞的亮麗風景。朗讀時應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絲絲溫馨和似水的柔情。
第三小節(jié):生死別墳墓矮矮,哀痛深深。(媒體示)
第四小節(jié):詩人在他的詩《從母親到外遇》中這樣寫道:大陸是母親,不用多說,燒我成灰,我的漢魂唐魄仍然縈繞著那一片故土我離開她時,才二十一歲呢!再還鄉(xiāng)時已六十四歲。掉頭一去是風吹黑發(fā),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
故國別海峽淺淺,鄉(xiāng)愁濃濃(媒體示)
。4)結(jié)合媒體所示,問:第四小節(jié)表達的情感,跟前三節(jié)比有何不同?
前三個意象聯(lián)結(jié)的是親情、愛情,這節(jié)連接的是愛國情。
感情的升華詩人由個人的悲歡離合升華到家國之思:此時猶如樂曲達到高潮!所以要讀得蕩氣回腸,一波三折。特別是最后一句要一字一頓,語調(diào)上揚,在那頭要氣流不斷,讀出激昂慷慨之感。
。5)請一生再次有感情地讀一讀,或齊讀
4
當堂記憶
通過朗讀,想景悟情,我們己經(jīng)感受到詩人獨具的藝術(shù)匠心。簡單陳述意象美。像這么美的詩,不把它記下來豈不可惜?
注:切莫死記硬背,找規(guī)律。
每一小節(jié)的第一句都是表示時間,從小時候到現(xiàn)在。疊詞。還有每一小節(jié)的開頭都是鄉(xiāng)愁是在這頭在那頭。
把這些詞想一想,然后,我們試著一起來記憶一下(單獨記,齊憶)
五、拓展,仿句
這首詩作者通過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寄托了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其實除了這些事物外,
還有許多東西能觸動我們的心靈,引起我們的思鄉(xiāng)情緒。同學們結(jié)合自己的理解,用具體的事物為鄉(xiāng)愁打個比方嗎?
(適當穿插評,表揚)
例:鄉(xiāng)愁是一枚青橄欖,苦苦的、澀澀的,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鄉(xiāng)愁是一根電話線,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鄉(xiāng)愁是一碗老醋,每嘗一口,都讓人心酸。
鄉(xiāng)愁是母親頭上的亂發(fā),理也理不清。
鄉(xiāng)愁是一灣湛藍的海洋,望不著邊際,看不到底。
鄉(xiāng)愁是一杯沒有加糖的咖啡,苦苦的、澀澀的。
六、小結(jié)當堂
一個深秋的夜晚,夜深了,一輪明月升上了天空,如水的月光推開了門窗,灑進了屋里,一位詩人倚窗而立,時而低頭沉思,時而抬頭眺望,一股思鄉(xiāng)之情如潮水般地涌出,一首詩從他的心中流淌出來:小時候,鄉(xiāng)愁是一張小小的郵票
七、布置作業(yè)(見附練習)
【詩歌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詩歌教學設(shè)計11-03
詩歌的教學設(shè)計02-11
《古代詩歌》教學設(shè)計07-31
【精】詩歌教學設(shè)計01-09
【熱】詩歌教學設(shè)計01-09
【薦】詩歌教學設(shè)計01-09
【熱門】詩歌教學設(shè)計01-09
詩歌教學設(shè)計【精】01-09
詩歌教學設(shè)計【推薦】01-09
【推薦】詩歌教學設(shè)計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