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普法征文:普法路上你和我
普法征文:普法路上你和我09法一張慧穎
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建設現代化社會的腳步日益加快,經濟、社會穩(wěn)步發(fā)展,這幾十年是我國經濟發(fā)展最快的時期,也是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但不是群眾意見最少的時期,我們發(fā)現,只有將法治運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才能真正維護社會穩(wěn)定與有序發(fā)展,維護民眾的權利與利益,而我國自1986年正式實施“一五”普法以來,普法已經走過了二十多年的輝煌旅程,而至2010年,法制宣傳日也已確立了十年,在這期間,我們取得了驕人成績,但也發(fā)現了許多在實際工作中產生的問題,文章通過對十年普法歷程中進程、特點以及不足之處的總結,回顧了十年普法的歷程,并對于我國的普法活動提出建議,以期能為普法盡綿薄之力。
關鍵詞五年普法規(guī)劃 法制宣傳日 和諧社會
目錄
引言 …… 1
一、我國普法的進程與特點 …… 2
二、我國法制建設的不足之處……3
三、普法工作的建言獻策 …… 4
2006年,國務院轉發(fā)《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五個五年規(guī)劃》的通知,提出在2006年下半年至2010年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目的在于通過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推進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10年,是“五五”普法的最后一年,查找普法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新普法工作機制,提升普法工作的水平,對于鞏固“五五”普法的成果,更好地推進“六五”普法的進程,具有重大意義。同時,自2001年,我國的法制宣傳日已經走過了十年的歷程,今年的法制宣傳日,以“弘揚法治精神,促進社會和諧”為主題,再一次強調了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的“堅持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的政治主張,更加重視法律在維護社會秩序,保障人民權利中的作用,強調在依法治國的大前提之下,構建和諧的社會,正如2010年溫家寶總理在新春團拜會上的致辭所說的那樣,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一、我國普法的進程與特點
我國從1986年開始實施普法工作以來,通過“一五”普法的啟蒙掃盲、“二五”普法的系統(tǒng)學習、“三五”普法的學用結合、“四五”普法的“爬坡上坎、系統(tǒng)學習”,到“五五”普法的“兩個提高、兩個轉變”,已連續(xù)開展20多年普法工作;仡欉@20年的歷程,我們可以發(fā)現,普法經歷了一個發(fā)展變化的過程,并具有其顯著特點。
首先,在普法針對的對象上,第一,領導干部和青少年是歷次普法重點,領導的權力和責任是成正比的,權力的同時也意味著更大的義務。他們的法律素質如何,能否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對規(guī)范社會秩序至關重要,而青少年從其地位上來說,是祖國的未來,從現實情況來講,青少年正處于樹立自己人生觀、價值觀的年齡,思想容易隨波逐流,但同時也是最容易塑造的時候,因此,領導干部和青少年成為普法的重點是符合國情的;第二,執(zhí)法人員和企業(yè)經營管理人員時常被提及,雖然在“五五”普法中,執(zhí)法人員已不再是普法重點對象,但對其進行普法教育,提高其法律素養(yǎng),卻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而企業(yè)是經濟、社會的重要元素,在市場經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對其管理者進行法制教育,是經濟順利發(fā)展的重要保證;第三,公務員和農民逐漸受到重視,公務員是國家機關的組成人員,決定著國家機關的素質與未來,而在新形勢下,農民更多地參與到了社會事務當中,農民工群體日益擴大,對農民加強普法和對農村進行依法治理逐漸成為當前工作的重要內容,農民作為普法的重點對象具有重要意義,更是推進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
其次,在普法的目標上從讓公民具備基本法律知識轉向以確立法律意識為核心的公民法律素質的提高。普法伊始,規(guī)定了在全體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識,“十法(憲法、民族區(qū)域自治法、兵役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民法通則、民事訴訟法、婚姻法、繼承法、經濟合同法)一條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是“一五”普法的主要學習內容!岸濉逼辗鞔_了以憲法為核心,以專業(yè)法為重點的學法內容。可見普法初期強調的是公民法的啟蒙。“三五”普法后,隨著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后,提高公民法律素質擺上了議事日程!八奈濉逼辗鞔_提出要努力實現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向提高全民法律素質的轉變,全面提高全體公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法律素質!拔逦濉逼辗ㄔ俅翁岢鲆M一步提高全民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
第三,在普法的定位上從普法屬精神文明建設范疇轉向普法屬政治文明建設范疇。一五”普法明確:全民普及法律常識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當時的法制宣傳教育納入了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其后,在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fā)的“二五”“三五”規(guī)劃中雖已無類似提法,但法制宣傳教育仍脫不出精神文明建設的框架。例如1996年6月第四次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會議報告就指出: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應有之義”。依法治國方略提出后,普法作為民主法治建設基礎性環(huán)節(jié)的地位得以確認。江澤民總書記在2001年1月全國宣傳部部長會議上指出:法治屬于政治建設,屬于政治文明。之后歷經黨的十六大、十七大,普法歸屬于政治文明建設范疇便毋庸置疑了。
第四,在普法的要求上從單純的義務觀轉向權利義務并重觀。普法的實質性含義包括學法和用法兩個方面,學法是用法的前提和基礎,用法是學法的結果和升華。從這個意義上可對五輪普法做如下歸納:“一五”普法是學習法律、全面普及。“二五”普法是學用結合、探索治理!叭濉逼辗ㄊ恰爸巍弊之旑^、深化學法!八奈濉逼辗ㄊ翘岣撸ǚ桑┧刭|、推進法治!拔逦濉逼辗ㄊ瞧罩尾⑴e、法律“六進”(法律進機關、進鄉(xiāng)村、進社區(qū)、進學校、進企業(yè)、進單位)。
第五,在普法的理念上從單純接受教育(被動的“要我學”)轉向既接受教育、又參與教育(主動的“我要學”)。
第六,在普法的方式上從灌輸式轉向啟發(fā)式、互動式。有人曾總結,普法中家庭是公民法律知識啟蒙的“發(fā)源地”、學校是公民接受系統(tǒng)法制教育的“根據地”、所在單位是公民法律素質持續(xù)提高的“主陣地”、社會是公民潛移默化接受法制熏陶的“大天地”,二十多年中的普法活動使執(zhí)法者、司法者同時又成為普法者,每一個家庭,每一所學校,各機關、單位、組織都承擔著普法的職責和義務。
第七,在普法的載體上從傳統(tǒng)媒體轉向傳統(tǒng)媒體同現代媒體的結合。普法初期,主要以平面媒體(報紙、刊物、書籍)為宣傳教育的載體。“一五”普法啟動時,中宣部、司法部就曾聯(lián)合召開全國報刊法制宣傳座談會,交流、討論如何加強和改進法制宣傳報道。而廣播、電視媒體則一直在普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電視媒體,抽樣調查說明,它是社會公眾接受法制宣傳教育的主要載體。隨著網絡媒體的崛起,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平臺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已經成為新時期的趨勢。
第八,在普法的平臺上確定了全國法制宣傳日。五年普法計劃為我國的普法活動提出了整體上的計劃與要求,但是跨度較長,因此,經15年的醞釀求索,2001年開始的“四五”普法確定了現行憲法頒布日當日12月4日為每年一次的全國法制宣傳日。10年來,每年的全國法制宣傳日成為全國各地集中宣傳憲法的紀念日,成為各級黨政機關、司法機關服務民眾的舞臺,成為億萬公民進一步學習各類法律法規(guī)知識的媒介。
二、我國法制建設的不足之處
目前,我國普法工作尚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例如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對于普法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不少領導和基層干部對普法工作抱有“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態(tài)度,將主要精力都放在發(fā)展經濟上,忽視了軟實力的提升,上行下效,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廣大群眾也越來越看重物質利益和經濟效益,并以此作為看問題、辦事情、論成敗的慣用標準,崇尚實用主義和拜金主義的觀念,認為參與普法工作費時、費力而又難見直接的經濟效益,所以主動性不高,重視程度較差。
二是普法的社會氛圍不濃。長期以來,由于人治思想的根深蒂固和現實中生活大量存在的以言代法、以言壓法以及執(zhí)法不公等不良現象的負面影響,使得不少的干部群眾對法律的地位和作用產生了質疑,挫傷了他們學法、用法和守法的積極性。
三是普法尚缺乏長遠規(guī)劃。一些地方的普法工作時常突發(fā)奇想,對普法要達到的目的、實現目的的具體方法步驟、如何做到承上啟下、怎樣分類開展等方面,沒有一個長遠的規(guī)劃,缺乏系統(tǒng)性,難以開展真正有效的普法工作。
四是普法的力量薄弱。尤其是在農村,普法的具體工作主要由鄉(xiāng)鎮(zhèn)綜治辦和司法所牽頭,有關單位配合來開展。由于綜治辦和司法所承擔了普法教育、矛盾糾紛調解、信訪穩(wěn)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區(qū)矯正等眾多事務,加之人手少,所以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普法工作隊伍的力量顯得十分薄弱。
五是普法的工作經費緊缺。由于財政比較困難,所安排的普法專項資金本來就不多,加之剛性支出大,所以工作經費緊缺問題十分突出。另外,一些地方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擠占、挪用普法經費的現象,普法工作舉步維艱。
六是普法工作落實的效果欠佳。部分地區(qū)的普法工作在組織機構和辦事機構上均是有名無實。在工作的開展上,也是“認認真真做形式,扎扎實實走過場”,看上去轟轟烈烈,實際上什么也沒做,工作落實不夠,效果很不明顯。
七是普法的形式缺乏創(chuàng)新,難以吸引民眾積極參與。雖然近年來,隨著網絡的崛起,普法方式的多樣性已經顯著提高,但普及尚存不足。一些地方只滿足于放廣播、辦板報、拉橫幅、發(fā)資料進行普法宣傳和教育,形式非常單一和老套。由于群眾的文化水平普遍低,對規(guī)范抽象的法律條文難理解,學不懂、記不住,所以原有那些老舊的形式激發(fā)不起他們學習法律的積極性。
八是考核還不過硬。許多地方雖然將普法工作納入了綜合目標考核,但所占的比重極小,而在考核過程中,要求得又不是很嚴,對不重視或者不完成普法工作的基層單位和個人,缺乏硬性考核約束機制和有效的獎懲辦法,使得普法工作難有新的突破。
三、普法工作的建言獻策
作為當代大學生,對于普法工作,我們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就我看來,普法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善:
首先,普法工作必須加強執(zhí)法隊伍的建設。執(zhí)法人員是國家法律的執(zhí)行者,是法律的代表。執(zhí)法者的素質,直接影響民眾對于法律的信心與敬畏,只有領導干部知法、守法、懂法,依法決策,依法管理,依法執(zhí)政,才能影響和帶動全民學法、用法。不能否認的是,在實際工作中,不少執(zhí)法人員法律素質較低,工作中方式不當,甚至損害了民眾的合法利益,造成民眾對于法律的懷疑甚至抵觸。這一問題使我們必須將加強執(zhí)法人員的法制教育作為普法工作的重要內容。
其次,普法工作應該加強計劃性與制度化,做到使普法工作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明確的目標與計劃,做到有條不紊,穩(wěn)步前進。在實踐工作中,確實存在著因缺乏規(guī)劃,使得普法工作開展起來難以為繼的現實狀況,這就提示我們要將普法工作的每一個階段納入規(guī)劃,按部就班,踏踏實實做好每一時期的普法工作,真正提高人民的法治水平,同時,應該建章立制,把普法宣傳與學習制度化、規(guī)范化,從“五五”普法的經驗看,哪些單位普法工作領導重視、有規(guī)劃、有安排、有總結、有檢查、有落實、有制度、有考核,這些單位的普法工作就扎實有效。這充分說明普法宣傳與學習應建立在強有力的制度保障之下,以制度管普法。
第三,必須加強普法的投入,增加財政補貼,為普法活動提供物質支持,并加大對普法資金使用的監(jiān)督,做到專款專項。在一些地區(qū),本就不多的普法經費,被擠占用于經濟建設,或者被挪用,貪污,導致普法工作舉步維艱,因此,我們不僅要加大對普法工作的財政投入,更重要的是,必須加大對這筆專項資金的監(jiān)督,以保證其用到實處,收到實效。
對于我國來說,依法治國尚未完全實現,加強法制建設,普及法律教育任重道遠,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但我們相信,作為時代趨勢,依法治國的理念必將深入人心,依法治國的目標必將順利實現。
【普法征文:普法路上你和我】相關文章:
普法征文(通用14篇)09-18
普法的作文05-06
普法行動方案08-24
六五普法宣傳資料06-08
小學普法宣傳資料09-20
普法工作計劃08-23
社區(qū)普法活動方案08-24
關愛明天普法先行作文08-24
社區(qū)普法工作計劃08-23
“六五”普法工作計劃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