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公文呈批規(guī)則及效率標準之我見
公文呈批規(guī)則及效率標準之我見葉建軍公文呈批是一項很能體現辦文主體自主性的工作。雖然不同的人對同一公文如何呈批會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但事物總是向前發(fā)展的,沒有那一種方法能永久管用、永遠有效,老的方法必將被新的更加適合公文呈批內在特性的方法所代替。基于這種理解,筆者擬對公文呈批規(guī)則及效率標準提點不成熟的想法,就教于同仁。公文是政府處理問題的工具,公文呈批規(guī)則及效率直接關系到問題的處理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呈批公文時要看準公文反映的實質內容,牽住問題的“牛鼻子”,根據公文的不同特點確定相應的呈批順序。在實際工作中,一般是按照領導職務由低到高順延遞進的順序呈批公文。要提高公文呈批效率,通常的做法是在盡量短的時間里按前述順序多呈報幾個領導,這其實是以公文呈批速度作為衡量公文呈批效率的標準。但是,根據領導職務高低來確定公文呈批順序是否合理?速度快了是否效率就高了呢?衡量速度的標準是否也能作為衡量效率的標準呢?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一、凡是擬辦過公文的同志都知道,在填寫擬辦意見時,有的領導必須做出批示,否則問題得不到解決、事情沒法落實(為了論述方便,姑且把這部分領導稱為“關鍵性”領導);而有的領導是否做出批示并不影響事情的落實,只需了解情況即可(姑且把這部分領導稱為“閱知性”領導)。這時,如果按照領導職務來決定公文呈批順序,則很可能會因先呈“閱知性”領導而耽誤“關鍵性”領導在最合適時機、最短時間看到公文,從而影響整個公文的辦理效率。
二、領導知道情況越全面,決策就越有針對性、決策效率就越高。按照領導職務高低順序呈批公文,可能造成領導間信息不能共享,不知道情況的領導先閱批,知道情況的領導后閱批。這種信息不對稱會給不知情的領導帶來決策困難,而知情的領導卻不能盡快看到公文,從而大大降低公文辦理效率,甚至造成領導間決策意見相矛盾,進而影響事情的辦理落實。
三、公文內容千差萬別,即使同一類型的公文,所反映問題的背景情況也不盡相同。而以領導職務來確定公文呈批順序的標準是靜態(tài)的,缺乏靈活性,適應性差,不能根據公文所反映問題的復雜多樣性來作相應調整。以此標準確定的規(guī)則呈批公文,公文辦理者的主觀能動性很難發(fā)揮,或者調動辦理者主觀能動性的成本會大大提高,容易造成工作的被動。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按照領導職務確定公文呈批順序的公文呈批規(guī)則并非是最有效的,且按照這種規(guī)則在單位時間里呈批領導公文的多寡并不代表公文呈批效率和公文辦理效率的高低。那么應該以什么為標準來確定公文呈批順序呢?以什么為標準來衡量呈批的效率呢?筆者認為,應當以公文呈批的程度為標準來確定公文呈批順序,即以先讓“關鍵性”領導看到公文作為確定公文呈批順序的標準,以盡量短的時間將公文呈報給“關鍵性”領導并做出批示作為衡量公文呈批效率和公文辦理效率的標準。公文呈批的程度是第一位的,程度越深刻,就越接近問題的核心,領導的批示就越具有實質性意義,對問題的解決也就越有時間和空間優(yōu)勢。這是一種大統(tǒng)一、小靈活的標準,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適應性。在這種以程度為標準確定公文呈批規(guī)則的前提下,速度的快慢才有意義,速度越快,公文呈批和辦理的效率就越高。
要按照這一標準來指導公文呈批,首先應該研究每份公文所反映的問題及有關背景情況,探尋每份公文的特點,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然后結合領導分工,確定“關鍵性”領導,再將公文以最快的速度呈報閱批。筆者匯總部分類型的公文,具體闡述一下如何在工作中按照這個標準和規(guī)則呈批公文。
第一類,省長及其以上領導的批示件,應先呈報市政府主要領導閱批,然后呈報市政府分管領導閱批。
第二類,對市政府主要領導交辦事項的辦理報告,如果事項涉及其他分管市領導,先呈主要領導閱批,然后呈分管領導閱批。
第三類,市政府主要領導將公文批給另一位市領導閱批并提出具體要求時,如果公文還未呈批完畢,應將公文先呈報這位領導閱批,然后呈報其他市領導。
第四類,某位市領導在公文上批示“請某某部門提出意見”,其他市領導圈閱的,部門回復的辦理意見應先呈報做出批示的市領導閱批。第五類,分管市領導在協(xié)調自己分管的事項時,對有關單位承諾幫助協(xié)調另一分管領導所管轄事項的,該單位報來公文后,應先呈報給作過承諾的市領導,由其批出主導性意見再呈報其他市領導。第六類,對請求協(xié)調某部門配合做某事的請示性公文,如果所提事項由某分管市領導牽頭推動,則先呈報該牽頭市領導,然后呈報其他分管市領導。
第七類,對于稱“根據某領導指示或者要求”開展某項工作,在推進過程中遇到需要別的部門配合的事項而請求市政府協(xié)調的請示性公文,應先呈報做出指示或者要求的市領導閱批,然后呈報其他分管市領導。
第八類,如果某位市領導將政府部門的公文直接交給文秘部門辦理,而且該市領導正好是分管市領導時,應將公文先呈報交辦的市領導閱批,然后呈報其他市領導。
第九類,實際工作中,常有上級來文要求某領導擔任某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上級來文或者外地政府要求、邀請某領導出席某項活動,下級來文建議市政府成立某項工作領導小組,請某某領導擔任組長等情況。這類公文,應先呈報被要求或邀請的市領導閱批,再呈報市政府主要領導閱批。
第十類,根據會議確定或者市政府主要領導決定,由某位市領導負責一項特定工作,則有關此項工作的公文應按有關決定來呈報,而不按市領導工作分工文件的規(guī)定來呈報。
由于公文反映的問題非常復雜,很難一一羅列,在此僅列舉以上十種類型公文的呈批順序,算是對本文所述公文呈批規(guī)則的實例解析。
。ㄗ髡邌挝唬呵鄭u市政府辦公廳秘書一處)
【公文呈批規(guī)則及效率標準之我見】相關文章: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之我見08-13
提高課堂效率之我見工作體會05-23
加快公文流轉提高辦事效率08-27
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之我見08-08
公文格式標準化的特點08-06
公文格式國家標準新議08-20
新課程標準下的作業(yè)設計之我見08-17
一節(jié)好課的評價標準之我見08-01